宝宝腿不直是罗圈腿吗
宝宝腿不直是罗圈腿吗
判断小儿是否是罗圈腿的方法:让宝宝仰卧,然后用双手轻轻拉直宝宝双腿,向中间靠拢。正常情况下宝宝的两腿靠拢时,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是并拢的,如果有间隙,就应引起重视,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宝宝下肢发育的问题。
如果按上面的方法,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的间隙超过10厘米,很可能就是罗圈腿了,家长应马上带孩子就诊,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进行骨科矫正治疗。
一般1岁以上儿童两足跟并拢,两膝关节距离在3厘米以下为轻度,3厘米以上为重度。幼儿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就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生长钙化的。当青少年和幼儿由于一些特殊习惯,骨骼受某种方向的肌肉拉力,长期持续作用就会使骨骼变形。例如双腿长期持续夹持物品,像骑马等活动,也会形成罗圈腿。要预防罗圈腿,从幼儿时就应注意预防佝偻病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怎么知道宝宝得了罗圈腿
应让宝宝仰卧,然后用双手轻轻拉直宝宝双腿,向中间靠拢。正常情况下宝宝的两腿靠拢时,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是并拢的,如果有间隙,就应引起重视,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宝宝下肢发育的问题。一般1岁以上儿童两足跟并拢,两膝关节距离在3厘米以下为轻度,3厘米以上为重度。
罗圈腿的判断标准
1、在双足跟、双足掌并拢,放松双腿直立,如两膝存在距离,就说明是有罗圈腿了。
2、一般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两个指标,判断罗圈腿的轻重程度。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的大小,罗圈腿分为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
常态膝距指的是直立时两足踝部靠拢、双腿和膝关节放松时,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
主动膝距指的是直立时两足踝部靠拢、腿部和膝关节向内用力并拢,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
(1)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动膝距为0的属Ⅰ度;
(2)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动膝距大于0的属Ⅱ度;
(3)常态膝距在3-5厘米之间的为Ⅲ度;
(4)常态膝距大于5厘米的属Ⅳ度。
婴儿过早学站立易致罗圈腿
幼儿过早站立学走路 易出现腿部畸形
家长们总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觉得自家宝宝越早学会站立和走路越好。现在有很多妈妈愿意把宝宝放入学步车内,认为这样既省劲又可以防止小孩摔倒,但实际上,长期依赖学步车对宝宝的成长可能不利。由于宝宝骨骼还没有完全发育到能支撑身体的全部重量,过早使用学步车让宝宝站立或走路,宝宝的脚跟基本不用力,过多使用会让宝宝习惯性地形成前脚掌着地的走路姿势,出现O形腿、X型腿等情况。因此学步车使用应该恰当,尤其不能过早、过多地使用。
专家提醒家长,有的宝宝刚5、6个月就喜欢站立,但不能因此就让他一直站。宝宝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骨结构以软骨成分为主,骨骼富有弹性,可塑性强,肌肉的力量比较薄弱,骨骼容易弯曲变形,长期处于一种姿势,就会出现畸形。
一旦发现宝宝有X形腿、O形腿,家长们也不必太过慌张,应该上医院寻求医师帮助。一般畸形6公分以内的以观察、随访为主。超过6公分的需要到医院骨科求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罗圈腿
判断小儿是否是罗圈腿的方法:让宝宝仰卧,然后用双手轻轻拉直宝宝双腿,向中间靠拢。正常情况下宝宝的两腿靠拢时,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是并拢的,如果有间隙,就应引起重视,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宝宝下肢发育的问题。
如果按上面的方法,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的间隙超过10厘米,很可能就是罗圈腿了,家长应马上带孩子就诊,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进行骨科矫正治疗。
造成小儿罗圈腿的原因
造成宝宝罗圈腿的原因很多,如软骨营养障碍等,但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为多,早期以多汗、易惊为主要症状,如不及时纠正,会影响骨骼发育。佝偻病患儿长到1岁左右,学站学走路时,腿部难以负荷身体的重量,就会导致下肢朝外侧弯曲而形成罗圈腿。
家长要以科学的养育方法预防小儿罗圈腿的发生。合理喂养,多去户外活动。由于幼儿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腿部力量常不能过度承受身体重量,容易引起腿的变形,因此不要过早、过久地站立和学步,少用学步车。不要过早穿较硬的皮鞋,因为婴幼儿腿部力量较弱,学行走时穿硬质的鞋,会影响下肢正常发育。
婴儿过早学站立易致罗圈腿
宝宝穿连体衣会导致罗圈腿?
过早训练站立、行走更须小心
有网友担心,自己宝宝一直穿连体衣会导致腿成罗圈腿吗?
给婴儿穿连体衣不应是造成今后“罗圈腿”等下肢发育异常的前提。除非总给孩子穿过短的连体衣。倒是过早让婴儿在大人腿上蹦跳;早期“训练”孩子站立、行走等,可能会导致今后发生“罗圈腿”的可能。孩子的大运动发育是水到渠成的发育过程,过早、过多人为干预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宝宝骨结构以软骨成分为主,骨骼富有弹性,可塑性强,长期处于一种姿势就容易出现畸形。
幼儿过早站立学走路 易出现腿部畸形
家长们总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觉得自家宝宝越早学会站立和走路越好。现在有很多妈妈愿意把宝宝放入学步车内,认为这样既省劲又可以防止小孩摔倒,但实际上,长期依赖学步车对宝宝的成长可能不利。由于宝宝骨骼还没有完全发育到能支撑身体的全部重量,过早使用学步车让宝宝站立或走路,宝宝的脚跟基本不用力,过多使用会让宝宝习惯性地形成前脚掌着地的走路姿势,出现O形腿、X型腿等情况。因此学步车使用应该恰当,尤其不能过早、过多地使用。
专家提醒家长,有的宝宝刚5、6个月就喜欢站立,但不能因此就让他一直站。宝宝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骨结构以软骨成分为主,骨骼富有弹性,可塑性强,肌肉的力量比较薄弱,骨骼容易弯曲变形,长期处于一种姿势,就会出现畸形。
一旦发现宝宝有X形腿、O形腿,家长们也不必太过慌张,应该上医院寻求医师帮助。一般畸形6公分以内的以观察、随访为主。超过6公分的需要到医院骨科求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罗圈腿
判断小儿是否是罗圈腿的方法:让宝宝仰卧,然后用双手轻轻拉直宝宝双腿,向中间靠拢。正常情况下宝宝的两腿靠拢时,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是并拢的,如果有间隙,就应引起重视,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宝宝下肢发育的问题。
如果按上面的方法,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的间隙超过10厘米,很可能就是罗圈腿了,家长应马上带孩子就诊,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进行骨科矫正治疗。
造成小儿罗圈腿的原因
造成宝宝罗圈腿的原因很多,如软骨营养障碍等,但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为多,早期以多汗、易惊为主要症状,如不及时纠正,会影响骨骼发育。佝偻病患儿长到1岁左右,学站学走路时,腿部难以负荷身体的重量,就会导致下肢朝外侧弯曲而形成罗圈腿。
家长要以科学的养育方法预防小儿罗圈腿的发生。合理喂养,多去户外活动。由于幼儿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腿部力量常不能过度承受身体重量,容易引起腿的变形,因此不要过早、过久地站立和学步,少用学步车。不要过早穿较硬的皮鞋,因为婴幼儿腿部力量较弱,学行走时穿硬质的鞋,会影响下肢正常发育。
宝宝用尿不湿会导致O型腿吗
关系不大。
O型腿也就是罗圈腿,主要是膝外翻,由遗传或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造成,后天过早站立爬行,导致腿部骨头变弯也容易形成O型腿,与用尿不湿关系不大。
不过,由于婴儿期骨骼非常软,如果宝宝用加宽的尿不湿,吸尿后又继续膨胀,走路、爬行时腿部骨骼长期受到挤压撑开,可能会对腿型造成一定的影响。
婴儿绑腿科学吗 注意事项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由于在妈妈肚子里的「造型」所致,都会有点O型腿,然后在2岁左右会自己变直,然后又由于生长发育的原因,开始变得有点X型腿,到了7岁左右又会变直,家长就不需要为此烦恼,绑腿有害无益。妈妈想要预防罗圈腿可以经常帮宝宝把腿伸直揉一揉。另外不要让宝宝太早站立,这样腿部承重过早,腿型容易不直。
婴儿罗圈腿的症状
新生婴儿的出身总是让父母考虑很多的问题。比如:经常有家长担心:“我的孩子双腿总是并不拢,是不是‘罗圈腿’呢?”那该如何判断婴儿是否患上罗圈腿呢?婴儿罗圈腿的症状到底有哪些呢?婴儿罗圈腿的症状早期以多汗、易惊为主要症状。新妈妈们都会发现,宝宝的腿总蜷缩着,即给他拉直后,可手一松,宝宝的腿又弯曲了。事实上,不足3个月大的宝宝,下肢的胫骨(膝关节以下的长骨)朝外侧弯曲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父母如何区分孩子的腿是不是正常蜷缩呢?
在这里,给一种办法。家长可以让宝宝仰卧,然后轻轻拉直宝宝的双腿,让其脚跟处并拢,一般在正常情况下,宝宝的膝盖和踝关节也是并拢的;倘若膝盖分开超过了6厘米以上,家长就应该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尽早确诊是不是罗圈腿。
走路姿势不正确会导致罗圈腿的形成
罗圈腿是严重影响腿型的一种关节疾病,很多人对此感到十分的苦恼,一般罗圈腿的发生与发育、长期的不良姿势、外伤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充分了解罗圈腿的形成原因,罗圈腿患者接受治疗的效果会更加的显著。
1、发育性因素:在身体发育时期由于营养不良或肠道疾病等原因引起钙磷等营养元素缺乏,骨骼发育障碍、骨变形或关节软骨发育不良,而出现罗圈腿的改变。
2、失衡性因素: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或不正确的用力习惯引起支配关节的肌肉力学失衡,长期的肌肉力学失衡可以导致关节发生移位,而形成罗圈腿。这种关节移位和大家都熟悉的关节错位是完全不同的,关节错位表现为对应的两个关节面发生相对位移而失去正常的对应关系,关节移位主要表现为关节的旋转和关节间隙的异常,在膝关节表现为两脚平行并拢站立时髌骨向内侧旋转,这是膝关节的整体旋转引起的,不是髌骨半脱位,只要关节得到矫正髌骨就会回到前方,在X线正位片上显示膝关节内外侧间隙不等宽,内侧间隙明显变窄。
3、外伤或其他疾病导致的罗圈腿: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是膝关节内外侧角度的稳定结构,可以随关节的改变做出适应性调整。在一般情况下,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不是形成罗圈腿的关键因素,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外伤引起外侧副韧带损伤等破坏了膝关节的稳定也可以导致罗圈腿,这在运动员比较多见,治疗时一般需要手术修补损伤的韧带。
罗圈腿患者发现缺钙的途径很多,婴幼儿的常见缺钙症状有多汗、厌食偏食、婴儿湿疹、出牙不齐等。如果婴儿睡着以后枕部出汗较为明显(既使气温不高也出汗),夜间啼哭、惊叫、哭后出汗加重,部分儿童枕后头发稀少。厌食偏食,常常见幼儿吃饭不香,由于钙控制着各种营养素穿透细胞膜的能力,因此也控制着吸收营养素的能力。
以上就是罗圈腿形成的主要原因,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只要各位罗圈腿患者及时进行矫正,那么治疗罗圈腿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宝宝穿纸尿裤会影响腿型发育吗 穿纸尿裤会影响腿型吗
正确使用纸尿裤不会影响宝宝腿型发育,宝宝3岁前的弯腿都属于正常的生理性弯曲,随着宝宝的长大,腿会逐渐变直。造成宝宝罗圈腿的原因是佝偻病或先天性的遗传,并非使用纸尿裤所致。但长期穿着厚重的纸尿裤,肯定会造成宝宝行动不便,行走困难,至多两岁以后就不要再穿纸尿裤了。
爸妈必知的换尿布常识
粑麻围观:宝宝用纸尿裤的常见问题
给宝宝选择纸尿裤型号,是偏大点好,还是正合适好?
小编建议还是给宝宝选择合适的纸尿裤为好!每个型号都会有一定的体重范围,应该找适合宝宝体重的纸尿裤。过大的型号很容易出现漏尿,过小的型号会因为滁留的尿液多于尿裤的承受力而产生回渗,而且尿裤过紧会损伤宝宝娇嫩的肌肤哦。
宝宝夜间多长时间换一次纸尿裤为宜?
妈妈可以根据宝宝尿尿的次数以及纸尿裤的品质决定,要选择那种吸收能力强,具有三层锁水系统的纸尿裤。夜间醒来时,你可以摸摸宝宝的纸尿裤,如果是鼓鼓的就说明该换一个新的啦。粑粑麻麻辛苦一点,宝宝屁股才能更干爽哦!
纸尿裤的搭扣总是硌宝宝腿怎么办?
建议选择弹力、无胶腰贴的纸尿裤,这样的腰贴可神奇了,它只会牢牢地粘在尿裤的粘贴区,而不粘宝宝的肌肤。并可反复粘贴,方便妈妈检查。选择那种有莱卡弹力的双重防漏隔边的纸尿裤,不仅弹性强,而且最低程度地减少对宝宝娇嫩肌肤的刺激,不会在宝宝的大腿上勒出红印。
男孩和女孩可以用同型号的纸尿裤吗?
当然可以,最好给宝宝选择尿裤内部吸尿层长一点的,这样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尿尿后尿液都会很快被吸收,减少皮肤与尿液的接触时间。不过,现在很多纸尿裤有分男女款,在设计上会考虑孩子的生理特点,宝宝穿着的舒适度会更好。
宝宝用纸尿裤会变成罗圈腿吗?
罗圈腿是缺钙的表现,与纸尿裤无关。宝宝腿伸不直在六个月后会逐渐改善消失,等到宝宝把纸尿裤脱掉的时候自然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不会出现并不拢的情况。
宝宝绑腿能不能矫正箩筐腿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生后不绑腿就会成为罗圈腿,这是没有道理的。罗圈腿是由于孩子缺乏维生素D和钙,得了佝偻病后,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致使骨质软化,造成下肢骨骼发育障碍、变形所致。新生儿的下肢本来就有些弯曲,这是正常现象,等大些就会自然变直。绑住腿只会影响孩子下肢的血液循环及正常生长。
宝宝绑腿能让腿变直吗
“罗圈腿”和“X”型腿,现已证实,完全是由于后天喂养不当和疾病等因素引起的,如佝偻病所造成的骨骼变形,并不是“绑腿”所能解决的;绑腿不仅不能让宝宝腿长直,反而阻碍宝宝自由活动,不利于宝宝正常发育。预防X或是O型腿,关键是预防缺钙。
宝宝绑腿好吗
婴儿绑腿对宝宝生长发育不好,不仅不能让宝宝腿长直,预防O型腿或者X型腿,反而阻碍宝宝自由活动,不利于宝宝正常发育,因此婴儿绑腿是不好的,作为家长,千万不要自作主张,给婴儿绑腿。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由于在妈妈肚子里的造型所致,都会有点O型腿,然后在2岁左右会自己变直,然后又由于生长发育的原因,开始变得有点X型腿,到了7岁左右又会变直,家长就不需要为此烦恼,绑腿有害无益。妈妈想要预防罗圈腿可以经常帮宝宝把腿伸直揉一揉。另外不要让宝宝太早站立,这样腿部承重过早,腿型容易不直。
宝宝腿部异常弯曲怎么办
部分孩子因为一些疾病导致下肢明显的弯曲畸形,比如佝偻病,遗传代谢性疾病,骨折,感染等引起了明显的O型或X型腿,那就需要治疗了。
如果你发现孩子:
1、双下肢不对称,比如长短不一,粗细不等,弯曲幅度不一样。
2、下肢弯曲的特别厉害,或者相比同龄孩子特别矮。
3、2岁之后O型腿还在加重,或8岁之后还有X型腿。
那就应该上医院去检查一下,明确病因,有些问题可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比如佝偻病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有的可能需要矫形或者手术治疗,这些都需要医生详细检查之后再决定治疗方案。绑腿起不到治疗作用。
罗圈腿可能会出现的症状
一、罗圈腿的症状表现
1、由于罗圈腿的人,大小腿都是骨骼外侧肌肉多,内侧肌肉少,这样导致下肢外轮廓线更加外移。显得胯宽,小腿特别弯。
2、罗圈腿的人,由于大腿曲线变化,从正面看,显得腿短,上下肢比例失调。
3、罗圈腿的人,由于身体重量过多集中于膝关节内侧,在行走时,不易保持平衡,容易摇摆,形成鸭子步,步态难看。
4、罗圈腿的人,由于小腿膝关节下面向外突起比较多,给人的感觉就显得小腿很短。
5、身体两侧的S型曲线被破坏,原本到膝关节应该内收的弧线消失,或者成为向外膨胀的曲线,视觉上就缺乏那种玲珑之美了。
6、罗圈腿由于肌肉分布不匀称,显得大小腿都很弯,这样腿失去了笔直曲线,整个人也少了几分挺拔。
二、罗圈腿患者症状程度
根据罗圈腿患者两膝之间距离的大小,可以把罗圈腿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类型。
1、轻度:将两膝并拢无缝隙,其下方小腿内侧上方呈弧形凹陷,此程度的O型腿患者较多。
2、中度:将两膝并拢,两膝距离在2厘米~3厘米。
3、重度:将两膝并拢,两膝距离在3厘米以上。
三、是否患有罗圈腿
将双足跟、双足掌并拢,放松双腿直立,如果大腿、膝、小腿、内踝之间的距离超过2厘米,大约距离为1根手指头的距离,或者膝关节可以相触,但是膝关节下方小腿内侧上方出现明显弧形凹陷。如与以上试验结果相吻合,则说明患上罗圈腿。
罗圈腿绑腿的正确矫正
1.弓步侧压腿,一腿压30次,交替各进行2次。
2.杠铃夹腿深蹲。肩负中等重量的杠铃,两腿分开约同肩宽,慢慢下蹲至全蹲(膝角小于90度),然后快速夹腿直立,1组做8~10次,共做4~6组。
3.并腿蹲起。两脚及两腿并拢,俯身站立,双手扶膝,做往里推夹的动作(两腿不要分开),接着做下蹲与起立动作1次,再做向左与向右转动膝盖的练习1次,如此反复,每15次为1组,共做3组。
4.两腿做外摆和内夹练习,每15次为1组,共做4组。
5.两腿夹书本,坐在椅子上,两腿伸直、夹紧,在踝关节上部(小腿下部)夹一本厚薄适宜的书,坚持在数分钟内不让书本落下。练习时可在膝关节下部扎一根绳子,效果更好。
6.两人对抗腿屈伸练习,8次为1组,共做4组。 .
以上就是罗圈腿绑腿简单矫正方法。绑腿是一种比较有效可行的方式。也是当前为止最简单的方法,减少了药物治疗对身体的损伤。对于小孩子。出现了罗圈腿就要及时的去改正。以免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宝宝罗圈腿和蜷腿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罗圈腿
罗圈腿是人们对双腿呈“O”型或近似“O”的一种戏称。罗圈腿是一种不正常的骨骼发育畸型造成的。医学上称为膝内翻,外八字腿又称“X型腿”,医学上称之为膝外翻,是常见的腿部畸形之一。尤以青少年发病率较高。
什么是“蜷腿”
蜷腿,多出现在新生儿身上,表现为小腿弯曲着,两个膝盖不能完全并拢,小腿向内翻着,有点像“罗圈腿”,这个姿势有点萌有点奇怪,很多妈妈对此不知所措,担心这是否是传说中的罗圈腿。事实上,这是正常现象。
宝宝出生后是“罗圈腿”,这是因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胎宝宝一天天长大,子宫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为适应宫内发育的需要,胎儿在子宫内四肢蜷缩,两只胳膊弯曲着,大拇指握在拳头里,大腿屈曲外展,头部常常向一边倾斜。这种姿势虽然最大限度地缩小了下肢在子宫内的占位空间,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双下肢为适应这种姿势,尽可能地双脚向内弯曲,由此带动小腿从膝关节起向内弯曲,膝关节会轻微变形。胎儿的骨质富于软骨,在外力作用下也使小腿发生变形。宝宝而在妈妈肚子里10个月蜷成一团的姿势,出生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不足3个月大的宝宝,下肢的胫骨(膝关节以下的长骨)朝外侧弯曲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不必过度担心,也不要急着给宝宝强行纠正,否则还可能会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
怎么判断宝宝的腿是否正常蜷缩
方法很简单,家长可以让宝宝仰卧,然后轻轻拉直宝宝的双腿,让其脚跟处并拢,一般在正常情况下,宝宝的膝盖和踝关节也是并拢的;倘若膝盖分开超过了6厘米以上,家长就应该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尽早确诊是不是罗圈腿。
其实,罗圈腿主要是缺乏维生素D所致,早期以多汗、易惊、睡眠不安、好发脾气为主要症状,如果在3岁前发现孩子是罗圈腿,通过补充维生素D,同时进行运动,就能改善肌肉张力,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慢慢纠正过来;但如果超过了3岁,就要考虑手术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