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玩具挑选的误区
亲子玩具挑选的误区
亲子玩具是一种强调家庭互动的玩具。传统玩具多是给小宝宝一个人排除空虚感或者用来消磨时光的玩具。亲子玩具则是秉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这一理念而逐渐开发并被接受的玩具。这种玩具使得父母参与到游戏当中来,以玩具为纽带启蒙认知,传达亲情,使孩子乐在其中。
可如今眼花缭乱、不够规范的玩具市场实在让妈妈们挑花了眼,哪些玩具是可以给宝宝玩的,而哪些又不可以呢?
了解宝宝的需要,学会挑选优质的亲子玩具
市面上的亲子玩具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拼图类、游戏类、工具类、玩偶类等等数不胜数,让妈妈们茫然不知所措,有些“购物狂妈妈”索性各种各样买回一堆扔给孩子玩,且不说浪费钱,买回的还未必是安全合适的优质亲子玩具呢。那么,我们来看看一款优良的亲子玩具究竟该具备哪些特质:
首先,在材质和设计上,它应该是安全、卫生无污染的,这一点除了凭借妈妈们的经验,擦亮眼睛仔细观察之外,最简单的办法是挑选可靠的婴童品牌,选对了品牌就成功了一半咯!
其次,在功能上,一款优良的亲子玩具应该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各阶段的基本动作,培养学习能力,引发并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探险性,让孩子获得满足感及成就感,帮助孩子用言语表达意思或发泄情绪,并能够帮助孩子培养良好习惯。
除此之外,适用性、耐久性、经济性及不占空间都是一个优良玩具的必备事项。
玩具与年龄配配对介绍
一位父亲为出生才几个月的婴儿购买了一个与之差不多大小的绒娃娃,当父亲将绒娃娃放在婴儿面前时,吓得孩子哇哇大哭,儿童对玩具的喜好,跟他的心理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
0-2岁婴儿喜欢探索、触摸,视觉、听觉都在发展,注意力不稳定,1岁左右开始出现言语,他们喜欢将小东西放入较大盒子内;喜欢打开瓶盖,滚球、推不倒翁,玩积木和套盒。
色泽鲜艳或带有声音的玩具,有利于培养婴儿的注意力。如动物摇铃、拨浪鼓、环状摇铃等,有利于培养孩子手的精细运动能力;选择机动的、有响声的玩具,如小推车、拖拉玩具,以提高孩子走路的兴趣;还可以选择小动物玩具、娃娃、积木、小套圈、小篮等,让孩子认识事物,锻炼眼手协调的能力。
2-4岁的儿童能够走很长的路,活动能力更强了,喜欢进行联合游戏,模仿力强,结合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小板凳、小餐具、小水桶等,帮助孩子了解事物的属性和特性;还可为孩子选择一些适合户外活动的玩具,如能动的小车、大皮球等,以锻炼身体,发展大运动功能。
4-5岁的儿童开始理解周围的事物、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喜欢扮演生活中常见的不同角色,例如爸爸、妈妈、司机、医生、护士、解放军。所以应该选择带有简单情节的玩具。如娃娃最好有四肢、眼睛能转动、衣服能穿脱,以及小炊具、医疗用具等。
5岁半到小学低年级的儿童理解能力有了飞速提高,可以选择一些智力型玩具,如橡皮泥、积木、智力拆装车、绘图板、计算玩具等;此外,还可选择一些简单的棋类、球类活动,如跳棋、象棋等,让孩子的智能和运动技能同时发展。
总的原则是,幼童对声音和形态比较敏感,可选择一些动态或有声音的玩具,在为儿童选择玩具时不宜过早(六七岁前)显示出儿童的性别差异,不一定非得为男孩儿挑选枪、飞机、坦克等动态玩具,为女孩子选择娃娃等静态玩具。
怎样给宝宝挑选玩具
1.经得起“折腾”
玩具都是在摔打中伴随宝宝成长的,因此玩具一定要经得起“折腾”,耐得住摔打这样才能算是儿童玩具。如果玩具经不住摔打而出现破裂、爆裂等情况,那么产生的碎片就很有可能会被儿童所吞食,从而引起不良的后果。
所以家长在购买玩具的时候要注意,最好不要购买一些有小零件或者零件过多的玩具。购买之前不妨事先摔打试试看,以免在宝宝使用过程中发生问题。
2.绳子长短须特别留意
在挑选带有绳索的玩具时一定要注意,为了避免儿童被绳索缠绕而导致的勒伤、勒死,对于玩具绳索的长度一定要认真选择。对于36个月及以下的宝宝来说,玩具上的绳索不宜超过220mm。
随着网上购物方式的逐渐流行,在购买玩具的时候无法判断玩具的绳索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多费心了,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格外留意。
3.“警告”字体不小于四号
为了宝宝的安全问题,所有的儿童玩具都有着明确的标识以及使用说明,特别是在儿童玩具的外包装上的“警告”和警告内容的字体都有具体要求,同时“警告”俩字的大小不宜小于四号黑体字。
供37~72个月儿童使用的玩具中如果含有小零件的话,在警告说明中必须详细标出,除此之外,在玩具标识中还必须要包括产品名称、型号、标准编号、适用年龄、生产商或经销商的名称地址。
宝宝在玩玩具的过程中,会逐渐学会如何动手、如何思考,但与此同时也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危害,所以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宝宝,家长一定要在旁保护。
玩具对儿童的重要意义
孩子的玩具希望能成为按儿童成长阶段制作而成的,并且它应是适合儿童各个年龄阶段的东西。或者,即使是一件玩具,也能是按孩子大脑的发展并成为各种各样的东西来使用。不然的话,则不能成为大脑发展的良伴益友。在为选择怎样的玩具给孩子去玩而感到头疼之前,希望父母们先思考一下玩具对于儿童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很多母亲以为只有玩具店和百货店的玩具柜台出售的才是玩具。其实,只要孩子喜欢玩的,不管是落在马路上的小石子也好,碎木片也好,都是极好的玩具,也许把它们称之为唤起无限的幻想和构思的最好的玩具更为合适。
特别是从3岁到学龄前的儿童,是以尝试错误法获取知识的时期。所以,要求并不是只凭一种玩具,而是希望孩子自己能够来选择各种各样的玩具,并能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玩具的意义,在于依靠自己的构思并依靠自己力量去进行创造。
譬如,从很早以前就有积木玩具,近几年又出现了拆装式玩具。玩堆沙的时候可以有铁锹和铅桶、绘画用的蜡笔,再大一点时也可有剪刀。若只有一种用途的玩具,虽然一天两天会感到有趣,但很快就会玩腻,他马上又会想要去获得别的玩具.
挑选洗发水的误区误区
挑选洗发水的误区误区1选择洗护二合一的洗发水好方便
正解 最好洗发水和护发素分开用
许多人为洗发方便,都选择购买洗护二合一的产品,但医生并不建议这样做,最好洗发水和护发素分开使用。王群解释说,洗护二合一的产品对头发的清洁度不够,分开使用则更为科学,也有利于不同发质的人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护发素。对于干性发质,头发干枯没有光泽的人,可选择含保湿润泽成分的护发素;对于油性发质的人,可选择控油爽发型的护发素;对于中性发质的人,可选择滋养型的护发素,比如含有维生素E、维生素B5的护发素。
误区2全家人共用一大瓶“家庭装”
正解 每个人选择适合自己的,特别是儿童不宜用成人洗发水
很多家庭中,所有成员共用一瓶洗发水。有报道说,在英美等国,仅有5%-10%的低收入家庭才会共用一种洗发水,多数家庭拥有三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洗发水。王群建议,由于每个人的发质情况不同,洗发水的选择应个性化,不建议“一瓶包全家”。他还特别提醒,12岁以下儿童最好不要用成人洗发水,而选择儿童专用的洗发水。这是因为儿童的体质比较敏感,化学产品更易对其健康造成影响。许多国家对儿童洗护产品的质量都有更高要求。另外,儿童的发质和成人也有很大不同,分泌的油脂非常少,大多数成人洗发水并不适合他们。
误区3经常换洗发水会导致脱发
正解 家中应备2-3种洗发水轮流使用
网上有这样的说法:不用经常更换洗发水,我们的头皮对洗发水有适应的过程,比如一直用偏碱性洗发水,头皮已经适应了,突然换成偏酸性,会对头皮造成刺激,引起脱发。洗发水之间的配方也不一样,有化学成分,也有植物成分,我们对新的配方不适应,也容易对头发造成损伤,或加剧脱发。
误区4使用去屑洗发水可预防头屑
正解 去头屑洗发水要少用,一周一次即可
头屑是非常恼人的家伙,于是去头屑洗发水非常受青睐,不少人即使没有头皮屑,也出于预防的心理使用去屑洗发水,而且是长期使用。头皮屑的产生与糠秕马拉色菌等有关,所以去屑洗发水中一般都含有抗真菌成分,如果确实有头皮屑的人,可以一周使用一次去头屑洗发水,其他时间洗发使用其他洗发水,并不建议频繁使用,否则会破坏头皮的正常菌群。如果没有头皮屑的,就不要使用去头屑洗发水。
误区5 头发有油就得洗
正解 “水油膜”是天然护发素,不必有油就洗
很多人视头发上的油为敌人,只要头发有一点油立即就要洗。其实,头皮表面密布着皮脂腺和汗腺,它们的分泌物会构成一层天然的“水油膜”,这层膜对我们的头发是有保护作用的,可以说是天然的护发素,可以使我们的头发更加润泽、有弹性,完全没有必要有一点油就马上洗掉,只要保持清洁就可以了。
自制洗发水啤酒令头发增强弹性材料
半杯啤酒、一汤匙柠檬汁用法:将啤酒和柠檬汁混合,在洗发后在发上会令头发加添弹性和更易梳理。
注:不要太贪心涂太多,因为啤酒含酒精成分,若直接接触头皮,可能会令头皮损伤。
柠檬水去头油材料
柠檬数滴、一杯水用法:混和后在冲去洗发水后,再用来冲头。
注:可以帮助头皮油脂分泌旺盛的人,减低分泌,有助头发吸收营养。花生护发素增头发光泽材料:花生粉末、酸乳酪、柠檬汁少许用法:将所有材料混合,然后在用完洗发水后使用,再用水清洗。
与孩子玩耍时要与孩子平等相处
许多人以为,孩子爱看电视。而调查显示,有73%的孩子更喜欢和父母一起玩而不是看电视。还有38%的孩子表示“我希望爸爸妈妈花更多的时间陪我一起玩”,而45%的父母承认,没有足够的时间陪孩子。父母同时坦言,不知道该如何陪孩子玩耍。
教育孩子,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6岁前,妈妈是孩子最重要的情感依托,孩子最需要从妈妈那里得到爱与安全感,从而从容不迫地发展出开朗、自信、独立、乐观等性格品质。缺少妈妈的陪伴,缺少与妈妈良好的情感互动,孩子容易敏感、多疑,人际交往能力和探索欲望也会更弱。有句话说:“妈妈教出来的是男孩,爸爸教出来的是男人”。爸爸陪伴孩子时,有较强的规则意识,较少迁就孩子。缺少爸爸的陪伴,孩子更容易出现娇气、任性、我行我素的问题。
父母该如何陪伴孩子呢?在陪孩子玩这件事上,父母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就是把“玩”同“智能开发”捆绑在一起,好像游戏不能“寓教于乐”就是浪费时间。父母抱着这样的功利心,很难激起孩子的热情,真正与孩子打成一片。
玩耍本身就是智力与能力综合运用的过程。事实上,孩子更希望自己构想、创造、编排游戏活动,而不是被大人安排,他们不需要大量的玩具,而是需要尽情的玩耍。父母需要做的只是加入他们的游戏:“我想跟你一起玩,可以吗?”一些非常简单的游戏,如躲猫猫、互相打闹等,就可以让亲子关系升温。孩子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学习如何和他人相处以及社会规则。
婴儿早教玩具挑选原则
1.适合性。
在选择玩具时,首先要考虑到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因为不同年龄孩子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不同,所适合玩具的类型就不同。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婴幼儿的玩具应当色彩鲜艳,容易抓握,以锻炼其感官的知觉能力和手眼的协调性,还要注意应轻柔,无容易掉落的小零件,以免造成伤害;年龄稍长的儿童的玩具则不必拘泥于这些要求。其次还要考虑到性别特征。男女不同个性、爱好和行为特征的形成与儿童时期的带有倾向性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实际上,多数家长也都有意无意地在根据孩子的性别不同给孩子选择玩具,如给女孩买布娃娃,给男孩买玩具枪、汽车等。但对于年龄很小的婴幼儿来说,这种性别差异不应过分强调,还要考虑到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才有利于能力和兴趣的全面发展。
2.益智性。
童年期是智力发展的最关键时期,通过玩具体现寓教于乐,以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是最适合孩子接受能力和兴趣特点的教育形式。从广义上看,可以说几乎所有适合儿童的玩具都具有益智性,因为不管什么样的玩具,儿童在摆弄、操作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锻炼了智力发展所必需的认知能力、操作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但一般所说的益智型的玩具是指在操作过程需要思维积极参与、需要解决问题或达到一定目标的玩具。这类玩具具备这样一些特点:形式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儿童;需要动手操作;不同程度地需要判断、思维、推理等头脑活动的参与,而不单纯是锻炼操作的技巧,如棋类玩具、积木、拼图、魔方、策略型的电脑游戏等。有的家长认为难度越大的玩具越具有益智性,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如果玩具给孩子提出的是他无法解决的难题,这就使玩具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使孩子感到索然无味了。
3.趣味性。
玩具作用的发挥要以儿童对它的兴趣和好奇为前提。因此,在选择玩具时,还要考虑到孩子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有的家长已经为孩子“设计”好了兴趣爱好或发展方向,在选择玩具时带有倾向性,忽视了孩子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结果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煞费苦心挑选了玩具,回家后却被孩子弃之一旁,使玩具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当然,在选择玩具时照顾孩子的兴趣,并不等于一切都听孩子的,而是在考虑孩子的兴趣基础上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玩具的作用。在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容易一下子被玩具的颜色、声音、运动等吸引,而要求家长购买,但买回后往往很快就弃之不顾了。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兴趣的表现,只是一时的好奇心使然,家长应注意区分;二是有的玩具,特别是电子游戏类的玩具,由于它们本身的互动性、新奇性等特点,容易使孩子沉缅其中而不能自拔,不利于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对这种“兴趣”当然也不能放纵。
4.节俭性。
在这里之所以提出节俭性,是因为近年来市面上的玩具有越来越趋向高档化、名牌化、进口化的特点。几元钱的玩具已不多见,代之以几十元、上百元甚至几百元的高价,有的进口电动玩具更可高达上千元。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购买价格如此高昂的玩具弊大于利,因为玩具的功能的发挥主要在于玩具本身的特点和对孩子的适合性、兴趣性,而并不是价格越高,功能就越突出,孩子就越喜欢。实际上,玩具的价格越高,其“自动化”的程度往往也越高,“功能”也越多,容易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其复杂的功能和花哨的外观设计上,反而不利于玩具的益智作用,如高级的电动玩具、电脑游戏机等就是如此。另外,为孩子购买价格高昂的玩具显然也不利于孩子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总之,为孩子挑选玩具时一方面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另一方面要考虑让玩具发挥应有的功能。祝愿您的孩子能在好的玩具的陪伴下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亲子沟通应该少说多听
对此,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玛莎·史翠珊指出,很多亲子无法沟通,关键在于父母误把孩子当成年人,认为和他们沟通能又快又清楚。但孩子需要一点时间来消化自己的情绪,才能清楚地表达观点。近日,她在《孩子与青少年的不讲话疗法》一文中表示:“最好你什么都不说,但如果你想要他回答,你应该鼓励青少年说。”也就是,家长要学着当个倾听者。下面就是她提出的亲子沟通常见的误区。
亲子沟通10个误区
误区一 和青少年在早上讲话,尤其是当他还在想今天其他的活动或还没睡醒。 建议:孩子的生物钟比成人延后,他们在晚上较爱说话。应选择此时跟海子沟通。
误区二 直视他的眼睛。 建议:因为孩子在你不盯着他们时,才能打开心房,所以最好并肩坐着谈话。
误区三 等他们不分心时才和他们约时间谈重要的事情。 建议:家长应在孩子活动的间隙和他们谈谈,因为孩子喜欢在打球、吃东西时,有人和他们分享感受。
误区四 禁止孩子咆哮、摔门、哭泣,或说“等你平静下来,我们再继续谈”。 建议:父母应该让孩子发泄,耐心听孩子说“我很烦”、“我很困扰”。
误区五 问一般的问题,如“你今天学校怎么样”。 建议:不要泛泛问问题,而是要用正面的态度问特定问题,如“你的老师怎么说你这次的成绩”。
误区六 当你认为孩子已经讲完了,就开始讲你的想法。 建议:孩子需要时间发泄情绪、整理思绪,通常不会一次表达完,所以尽量在其他时间再说自己的想法。
误区七 话题集中在琐事上。 建议:跟孩子谈大范围的话题,如电视节目、运动、音乐、美食甚至政治,这更有助于彼此了解。
误区八 给他们不需要的建议。 建议:赞美之词比啰啰嗦嗦的建议更有用,如“好主意”、“哇,你今天做了好多事”。
误区九不要以为你知道现在孩子的想法。 建议:用开放式的语句鼓励孩子谈他们的世界,如“你的同学怎么说”。
误区十 拿困扰孩子的事开玩笑。 建议:孩子内心很敏感,容易受伤,你拿困扰他们的事开玩笑,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不重视他们的事。
上班妈妈育儿的5大误区
误区一,怕睡不好耽误工作而不陪宝宝睡觉
有心理学实验发现,出生不久的恒河猴只有饿极了才去找挂着奶瓶的“铁丝猴妈”,其他时候都愿意依偎在没奶喝却柔软温暖的“绒毛猴妈”身边。这说明母子间的肌肤之亲极其重要。而有些职场妈妈为了保证有充足的精力工作,把带宝宝睡觉的责任交给了父辈们或保姆。殊不知这样做会大大减少本来就不多的母子身体接触,影响宝宝的心理发育。
正确做法:抚慰宝宝入睡,规律宝宝睡眠。职场妈妈最好晚上自己带宝宝睡,如果实在做不到,也要保证在宝宝入睡前赶回家,让他在抚摸和轻声细语中入梦。同时,也可以用一些“仪式”让宝宝的睡眠时间更加规律,减少起夜次数,比如用喂奶、按摩、放音乐等固定信号告诉宝宝该睡了。
误区二,把工作和情绪带回家
有些妈妈为了弥补孕产期拖后的工作进程,把工作带回家做,或者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这会减弱妈妈对孩子的用心陪伴,要知道宝宝都有一颗敏感的心,你全心陪伴,他会报以开心大笑,否则,孩子就会用哭闹来抗议。
正确做法:在下班时清零工作角色。最怕的是妈妈在上班时间聊育儿经影响工作,下班后又加班加点干活的做法。最好是在上班时间约束“母亲”角色,下班时则清空包里与工作有关的物品和脑子里与工作有关的内容。有一位杂志主编妈妈回归工作后就要求下属提高工作效率,当天稿件都必须在下班两小时前交给她,下班后不再改稿,结果孩子带得好,团队效率也得到整体提高。
误区三,用很多玩具来弥补宝宝
很多职场妈妈平时没有时间陪孩子,就用玩具弥补,比如用iPAD作为电子保姆。其实宝宝在小的时候(尤其是一岁以内),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兴趣远远高于玩具。他们更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带他们探索世界的人。所以,有再多玩具的宝宝也会黏人,尤其是白天见不到的妈妈。
正确做法:尽量陪宝宝玩,避免电子产品。妈妈要尽可能陪宝宝游戏,与他一起玩玩具。而电子产品玩多了不仅容易伤害宝宝视力,还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削弱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所以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
误区四,把孩子圈在家里
户外活动是孩子学习人际关系的基地。而老人和保姆担心孩子安全,不敢带孩子出去随便跑跳。如果妈妈下班后还不带宝宝去户外活动,他们的身心发育会因此受影响。
正确做法:孩子也需要早晚“遛一遛”。如果是自己的父母带孩子,就鼓励他们带孩子出去散散步,认识周边环境和人。下班早的话,自己陪孩子出去走走。周末最好带孩子去稍远的公园玩,拓展孩子视野。
误区五,轻视育儿知识
许多职场妈妈在孕产期苦学育儿知识,但回到工作岗位后,育儿知识就不那么上心了。这样的结果导致,孩子“不好带”、身心受影响,妈妈也觉得特别累和茫然。其实,孩子每个阶段都是独特的,许多父母看起来不理解的行为背后都有其身心发展的需要,比如重复从高处往下面扔东西,执著地往容器里放东西,来来回回藏东西,这些“怪癖”都是孩子成长发育所必经的阶段。
正确做法:积极学习育儿知识。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所以职场妈妈需要时时进修,比如可以订阅科学的育儿期刊,也可以向高质量的育儿讨论群等组织靠拢。
宝宝玩具的选择攻略大全
一、安全保障
玩具应该是无毒,而且不可以有尖锐的边缘。它的零件的组合要非常牢固,以免松脱造成儿童误食。此外,还得注意玩具是否含有害的化学物质成分,且不应使用易燃的材质。婴儿或学步中的儿童,应避免有长细绳和小零件的玩具。父母应注意孩子使用玩具的方法是否会造成危险。
二、用法的开放性
好的玩具没有限定的用法,孩子可以自己探索和开发各种可能的玩法,成人不应促使孩子去达成唯一的目标,例如要他画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特质因人而异且应被尊重,而开放性的玩具从来没有标准固定的玩法,所以它让孩子在每一个成长阶段,因想法的不同而产生新的玩法。
三、可使孩子维持长久的兴趣
好的玩具会让孩子重复把玩,以各种不同的角度思索,玩很久也不厌烦。孩子永远是充满好奇心的,他们常常会发明出玩具的新玩法。此外,他们喜欢运用想象力对玩具动点手脚,譬如说,玩具加个轮子就变成能动的车子了,孩子会感到高兴又有趣。
四、可以刺激感官
好的玩具能提供适当的感官刺激,例如:特别的声响、不同的触感、明亮的色彩、及某些可爱的形状,它们可以用来刺激孩子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孩子也可以借着玩具学到物体的基本概念:大小、重量、颜色、平衡等。如果孩子能接触到品质细致的玩具时,孩子自然培养出审美的价值观,这也是一种美学的教育。
五、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设计
玩具应该因儿童年龄及能力不同而有差异,孩子喜欢玩的玩具是他们能够操作,太难的令孩子有挫折感,太简单又使他们觉得无聊。所以,父母应该根据玩具上使用年龄的标示来购买,但如果孩子具有较一般同龄儿童更佳的操作能力,父母则可以选购难度较高的玩具。
六、制作精良
好的玩具使用好的材质制作,加上吸引人的设计,这样才能使玩具具有价值感。如果玩具很快地就被玩坏了,孩子会相当失望,因为他们刚激起玩耍与探索的心很快地被浇熄了。
七、可以与人共同玩耍
孩子喜欢和同年龄的孩子或家中大人一起玩,所以好的玩具要能使两人以上共玩,更重要的是,父母与子女共玩能够增进亲子之间的互动关系。
八、使孩子居于主导地位
孩子从主动操作中学习,如果孩子能从玩耍中获得成功的经验,他们便会得到一种成就感,如此一来,他们便会乐于成为一个勇于追求挑战的人。
小编温馨提示:为孩子选择玩具,父母应该把考虑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放在首要位置,这样才能选出真正有助于幼儿的玩具。
宝宝可以咬的玩具
当宝宝具备了抓摸能力,就可以玩玩具了。玩玩具能够让宝宝锻炼抓摸能力,但是宝宝总是爱啃咬,所以挑选可以让宝宝咬的安全的玩具十分重要。
1、宝宝咬玩具可能铅中毒
铅是一种保持颜色明亮和持久的廉价方法,很多颜色鲜艳的玩具中含铅量都比较大。可铅中毒会永久伤害儿童,破坏器官功能,损害儿童神经发育,导致学习障碍,影响孩子的智力和行为。
2、宝宝咬玩具可能有危险
如果玩具上有小配件,一旦脱落可能发生误食、误吸,严重时可能窒息导致死亡。如果玩具没有很好地消毒、清洁,可能导致宝宝发生感染,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3、选择宝宝可以咬的玩具
“咬”是孩子在生长过程中,学习感知外在世界的一种方法。爸爸妈妈们可以给孩子安全的磨牙物,比如磨牙棒,或者允许啃咬的质量过关的玩具。但要避免给孩子啃咬色彩过于艳丽、品质缺乏保证、尖锐、有易脱落配件、或标注禁止入口的玩具,这些可能会对宝宝造成伤害。
5个月宝宝如何早教
5个月的婴儿能看清东西并能记住它们,听到声音就会转过去。这时正在学习使用自己的手指,他已经了解了手的一些用途,手能自由地活动,能够主动抓东西,能用手拍东西,抓住并摇动不同的物件或用手将有趣的玩具往嘴里送,还知道用手捡起非常小的东西。
他俯卧时,会用双手支撑,长时间地抬起头来东张西望。还能做一些较大的动作,能翻滚或举起手要别人抱等很多小动作。这时他们需要用玩具或者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常用的实物来有目的地来帮助他们发展,来增加他们全身和四肢的活动。这时父母应该多和他一起游戏玩耍,你可为孩子挑选以下几种类型的一些玩具:
1、发展视觉的玩具:选择色彩鲜艳的脸谱、镜子、洗澡玩具、塑料书、图片、小动物、动物造型之类的玩具;
2、发展听力的玩具:选择小摇铃、拨浪鼓、八音盒、风铃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的玩具;
3、发展触觉能力的玩具:选择不同质地的玩具,如:绒毛娃娃、丝织品做的小玩具、床头玩具、积木、海滩玩的球;
4、6个月以前的婴儿视线会追随着镜子的移动而移动,给他准备一个镜子,婴儿看到镜子中的自己认为是个“小伙伴”,对这个小伙伴的亲昵友爱的反应,实际上就是对他人、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的体现,这些正是社会性内容的一部分,这对培养婴儿社会的亲和性和对丰富婴儿的视觉体验都很有好处。
初买山竹水果的三个挑选误区
市场上的山竹越来越多了,和荔枝一样量版式销售。喜欢山竹的人也越来越多。山竹有果后的美誉,尝过后确实名不虚传,让人想起了五月成都的枇杷和九月西安的石榴,虽然不能和山竹的醴甜媲美,贵在当季和水土的独一无二。买山竹之前一定要摒弃原来的选水果的观念。大多数初买者容易进入几个误区:
1、水果的软硬度是习惯上对陌生水果的第一感性认识。如椰子、苹果、梨等一定是硬的,软的变质了不能吃了;还有的水果如圣女果、枇杷等挑软和的买,习惯性按一下,找到一点证明已经熟透了的安全感,否则是生的。
山竹不是这样的,如果摸起来绵软,那么果肉已经腐烂了,不能吃;
硬的么,动用了斧头等尖锐工具才砸开的,里面的果肉都已萎缩了。
2、新鲜的山竹乍一摸是硬的,轻轻一按能凹下去,还有弹性的。往往这种下凹给人一种果肉不丰满的感觉(事实山竹的果肉比重确实很低),这种山竹容易被初买者淘汰,事实这样的山竹最鲜美可口。
3、很多人倾向于在进口区购买山竹,以为品质好。事实上商场的进口水果区、进口水果专卖店和国产区的山竹是没有区别的,国内尚没达到生长山竹的气候水土条件,所以国内的山竹统一都叫“进口水果”,如果在进口区购买,价格贵一倍。在露天摊上买的,也是进口水果。
五个月婴儿的玩具
他俯卧时,会用双手支撑,长时间地抬起头来东张西望。还能做一些较大的动作,能翻滚或举起手要别人抱等很多小动作。这时他们需要用玩具或者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常用的实物来有目的地来帮助他们发展,来增加他们全身和四肢的活动。这时父母应该多和他一起游戏玩耍,你可为孩子挑选以下几种类型的一些玩具:
1、发展视觉的玩具:选择色彩鲜艳的脸谱、镜子、洗澡玩具、塑料书、图片、小动物、动物造型之类的玩具;
2、发展听力的玩具:选择小摇铃、拨浪鼓、八音盒、风铃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的玩具;
3、发展触觉能力的玩具:选择不同质地的玩具,如:绒毛娃娃、丝织品做的小玩具、床头玩具、积木、海滩玩的球、
4、6个月以前的婴儿视线会追随着镜子的移动而移动,给他准备一个镜子,婴儿看到镜子中的自己认为是个“小伙伴”,对这个小伙伴的亲昵友爱的反应,实际上就是对他人、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的体现,这些正是社会性内容的一部分,这对培养婴儿社会的亲和性和对丰富婴儿的视觉体验都很有好处。
职场妈妈当心这5大育儿误区
误区一:怕睡不好耽误工作而不陪宝宝睡觉。有心理学实验发现,出生不久的恒河猴只有饿极了才去找挂着奶瓶的“铁丝猴妈”,其他时候都愿意依偎在没奶喝却柔软温暖的“绒毛猴妈”身边。这说明母子间的肌肤之亲极其重要。而有些职场妈妈为了保证有充足的精力工作,把带宝宝睡觉的责任交给了父辈们或保姆。殊不知这样做会大大减少本来就不多的母子身体接触,影响宝宝的心理发育。
正确做法:抚慰宝宝入睡,规律宝宝睡眠。职场妈妈最好晚上自己带宝宝睡,如果实在做不到,也要保证在宝宝入睡前赶回家,让他在抚摸和轻声细语中入梦。同时,也可以用一些“仪式”让宝宝的睡眠时间更加规律,减少起夜次数,比如用喂奶、按摩、放音乐等固定信号告诉宝宝该睡了。
误区二:把工作和情绪带回家。有些妈妈为了弥补孕产期拖后的工作进程,把工作带回家做,或者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这会减弱妈妈对孩子的用心陪伴,要知道宝宝都有一颗敏感的心,你全心陪伴,他会报以开心大笑,否则,孩子就会用哭闹来抗议。
正确做法:在下班时清零工作角色。最怕的是妈妈在上班时间聊育儿经影响工作,下班后又加班加点干活的做法。最好是在上班时间约束“母亲”角色,下班时则清空包里与工作有关的物品和脑子里与工作有关的内容。有一位杂志主编妈妈回归工作后就要求下属提高工作效率,当天稿件都必须在下班两小时前交给她,下班后不再改稿,结果孩子带得好,团队效率也得到整体提高。
误区三:用很多玩具来弥补宝宝。很多职场妈妈平时没有时间陪孩子,就用玩具弥补,比如用iPAD作为电子保姆。其实宝宝在小的时候(尤其是一岁以内),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兴趣远远高于玩具。他们更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带他们探索世界的人。所以,有再多玩具的宝宝也会黏人,尤其是白天见不到的妈妈。
正确做法:尽量陪宝宝玩,避免电子产品。妈妈要尽可能陪宝宝游戏,与他一起玩玩具。而电子产品玩多了不仅容易伤害宝宝视力,还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削弱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所以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
误区四:把孩子圈在家里。户外活动是孩子学习人际关系的基地。而老人和保姆担心孩子安全,不敢带孩子出去随便跑跳。如果妈妈下班后还不带宝宝去户外活动,他们的身心发育会因此受影响。
正确做法:孩子也需要早晚“遛一遛”。如果是自己的父母带孩子,就鼓励他们带孩子出去散散步,认识周边环境和人。下班早的话,自己陪孩子出去走走。周末最好带孩子去稍远的公园玩,拓展孩子视野。
误区五:轻视育儿知识。许多职场妈妈在孕产期苦学育儿知识,但回到工作岗位后,育儿知识就不那么上心了。这样的结果导致,孩子“不好带”、身心受影响,妈妈也觉得特别累和茫然。其实,孩子每个阶段都是独特的,许多父母看起来不理解的行为背后都有其身心发展的需要,比如重复从高处往下面扔东西,执著地往容器里放东西,来来回回藏东西,这些“怪癖”都是孩子成长发育所必经的阶段。
正确做法:积极学习育儿知识。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所以职场妈妈需要时时进修,比如可以订阅科学的育儿期刊,也可以向高质量的育儿讨论群等组织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