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引起的肺静脉充血治疗措施
急性心力衰竭引起的肺静脉充血治疗措施
1、体位:尽可能采取半卧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以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肺静脉充血。
2、四肢交换加压:通过四肢交替绑扎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以减少静脉回流。
3、吸氧:当指端血氧饱和度<90%,应尽早供养,至少应将血氧饱和度提高到≥95%,视病情可采用鼻导管供氧,可低氧流量(1-2L/min)开始,若血氧饱和度未达标,又无二氧化碳潴留,可采用高流量给氧(6-8/Lmin)。
4、当患者入住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或CCU病房时,立即开通至少2条静脉通道,以便及时输注药物和支持疗法,滴注血管活性药物最好采用微量泵泵入,有利于定量定速输入和视病情随时调整药物剂量。还需做好心电、呼吸、血气监护。必要时查导尿管检测尿量,做好出入水量记录。
5、出入水量管理:肺静脉充血患者应严格限制每天液量摄入,一般应控制在<1500ml/d,不要超过2000ml/d,每天保持水负平衡500ml/d。
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及分类
心力衰竭的原因
1、基本病因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均可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
2、诱发因素在基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一些因素可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
常见的心力衰竭诱因:感染,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心脏负荷加大,妊娠、分娩、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药物作用,如洋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不当活动及情绪,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其他疾病,如肺栓塞、贫血、乳头肌功能不全等。
心力衰竭的分类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临床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还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之分。
1、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因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有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也可以在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上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广泛性心肌梗死、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梗塞等。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2、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但上述表现并非同时出现。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常伴有静脉压增高导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可有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
心衰的早期症状
1、急性心力衰竭的症状:短时间内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生的心力衰竭常因心脏负担急剧加重或心脏突发严重器质性损害等引起,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高血压病急性肾炎等心衰发生前心脏可无显著病理变化亦可有慢性器质性心脏疾病或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衰可分为左心衰和右心衰,以急性左心衰常见表现为突发的呼吸困难和急性肺水肿,可伴随晕厥休克或心搏骤停急性右心衰较少见多由广泛肺梗塞或急性心肌炎引起表现为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2、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慢性心衰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早期因心脏有代偿能力心脏排血量能满足机体休息及活动时的需要称为潜在性或代偿性慢性心功能不全随着病情发展代偿调节已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则称为失代偿性慢性心功能不全无论代偿期或失代偿期均表现为水钠潴留及各器官充血因此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力衰竭慢性心衰多为器质性心脏病的晚期表现,可由肺部感染、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肺栓塞心房颤动及其它严重心律失常等引起。
3、水肿:体静脉压力升高使皮肤等软组织出现水肿,其特征为首先出现于身体最低垂的部位,常为对称性可压陷性。胸腔积液也是因体静脉压力增高所致,因胸膜静脉还有一部分回流到肺静脉,所以胸腔积液更多见于同时有左、右心衰时,以双侧多见,如为单侧则以右侧更为多见,可能与右膈下肝淤血有关。
4、颈静脉征: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是右心衰时的主要体征,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则更具特征性。
5、肝脏肿大:肝脏因淤血肿大常伴压痛,持续慢性右心衰可致心源性肝硬化,晚期可出现黄疸、肝功能受损及大量腹水。
6、心脏体征:除基础心脏病的相应体征之外,右心衰时可因右心室显著扩大而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
狂犬病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一、狂犬病常见并发症
急性心力衰竭、尿崩症、高血压、呼吸性碱中毒、低血压、急性呼吸衰竭
二、狂犬病并发病症
1.颅内压增高:正常人颅内有一定压力,称为颅内压(简称颅压),通常是指在水平卧位、身体松弛的状态下,经腰椎穿刺接上一定内径的管子所测得压力,因而又确切地称之为脑脊液压力。正常成人如超过1.96kPa(200mmH2O)即为颅内压增高;
2.下丘脑受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引起尿崩症).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甚至停搏)或体温过低。
4.常见全身性或局灶性痉挛。
5.呼吸功能紊乱,如过度通气和呼吸性碱中毒在前驱期和急性期常见。导致急性呼吸衰竭。
6.急性肾衰竭:突发性肾功能乎完全丧失,因此肾脏无法排除身体的代谢废物,体内毒素堆积。
7.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收缩力减退使心脏不能将回心血量全部排出,心搏出量减少,引起肺静脉淤血,动脉系统严重供血不足,临床表现是极度烦躁、极度气促,咯白色泡沫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干湿性罗音。
8.后期也会发生进行性缺氧。
9.报告过的并发症还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上腔静脉血栓形成、肺或泌尿系统的继发性感染以及胃肠道出血。
肺静脉高压的主要病因和X线表现
可以起肺静脉压力升高的疾病有: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心力衰竭、肥厚性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限制性心肌病等,其发生基础为左心输出量下降,血液瘀滞于左心房及肺静脉引起,X线上表现为肺淤血,肺纹理增强,可出现肺门蝴蝶征、kelay-B线、胸腔积液等表现。
心力衰竭的分类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临床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还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之分。
1.急性心力衰竭
是指因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有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也可以在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上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广泛性心肌梗死、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梗塞等。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2.慢性心力衰竭
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但上述表现并非同时出现。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常伴有静脉压增高导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可有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
得心衰会不会遗传呢
心力衰竭又称“心肌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左心衰竭最常见,亦最重要。绝大多数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均以左心衰竭开始。右心衰竭多继发于左室衰竭,较少单独出现。
虽然心力衰竭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毁灭性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并非是对心力衰竭一点方法也没有,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自己的饮食健康是完全可以避免心力衰竭出现的。珍爱生命,远离疾病。
专家讲解到,心肌因种种原因收缩无力,有能喷射足够的血液到外周的血管中去以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时,就察觉心力衰竭。导致心力衰竭的原故此外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内膜炎、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心脏以外的疾病,如中毒性肺炎、急性肾炎、溶血、重度贫血、大量静脉补液还有外科诊疗后的并发症等等,也能引起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分为右心衰竭和左心衰竭。
通过心力衰竭引起的原因可以看到,该病是不能够遗传的。
心力衰竭典型症状表现主要有哪些
心力衰竭典型症状表现如下:
心力衰竭泛指心脏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不能维持足够的心输出量,以致组织血流减少,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种病理状态。处于失代偿期的心力衰竭患者常在体力活动时感到疲倦和乏力,这是由于他们的肌肉不能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所致。水肿也引起许多症状。除了受到重力的影响外,水肿的部位和程度也取决于心脏受损的部位主要在哪一侧,是以右心力衰竭为主或是以左心力衰竭为主。老年人心力衰竭体征基本同成年人,但其特征常被并存疾病所掩盖而较隐匿,故易混淆。
1、慢性心力衰竭:呈慢性过程,心力衰竭逐渐加重,视治疗措施适当与否,病情时轻时重,大多数病人伴有钠和水潴留,内脏淤血和水肿,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2、急性心力衰竭:发病急骤,代偿作用未能及时发挥,致心输出量急剧下降,常有明显诱因。
3、右心力衰竭:指病变累及右心室和(或)右心房,或由肺血管压力增高使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所致的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静脉和器官淤血。
4、左心力衰竭:指病变单独累及左心室和(或)左心房引起的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肺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压增高及肺淤血所致的征象。
5、全心力衰竭:表现为双侧心力衰竭,可双侧心室同时受损,也可以由一侧发展到另一侧。
心力衰竭是怎样分型的
第一种是根据受累的心室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其中左心衰竭较为常见。
第二种是根据心衰发生的速度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临床上以慢性心力衰竭为最常见。急性左心衰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衰是因为急性的严重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荷,使原本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使慢性心衰急剧恶化。慢性心衰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
第三种是根据心衰发生时是否保存正常的射血功能分为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心肌没有足够的力量收缩,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并有慢性充血的表现就称为收缩性心力衰竭,也是临床上所常见的心衰类型。单纯的舒张性(舒张期)心衰可见于高血压、冠心病的某一阶段,也就是心肌的收缩功能尚未下降,但心脏的弹性下降,不能够很好地舒张,左室的充盈压力增高,肺循环的血液不能很好地回流到心脏,引起肺的慢性充血。严重的舒张期心衰见于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原发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等。
第四种是根据心力衰竭发生时间的长短对心力衰竭进行分类:新发心力衰竭、暂时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新发心力衰竭是指首次出现并且有明显病因的心力衰竭,可以是急性心力衰竭,也可以是慢性心力衰竭。暂时性心力衰竭指心力衰竭症状持续了一定时间,可以是再次发生或者间断发生,这其中可能涉及长时间的治疗。例如即将痊愈的病情较轻的心肌炎患者,以及在冠心病监护室需利尿药治疗但不需经长期治疗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患者,或由局部心肌缺血引起的短暂性心力衰竭,经血流再通可以解决。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的恶化是住院心力衰竭中最普遍的形式,占住院心力衰竭病例的80%,其特点为持续的、稳定的及进行性加重的心力衰竭。应根据临床表现(如肺水肿、高血压急症、急性心肌梗死)给予特殊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心肌收缩力减退,使心脏不能将回心血量全部排出,心搏出量减少,引起肺静脉郁血,动脉系统严重供血不足,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心肌梗塞,严重心瓣膜狭窄,急性的心脏容量负荷过重,快速异位心律,临床上以极度烦躁、极度气促,咯白色泡沫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干湿性罗音为特点。
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有哪些,很多心力衰竭患者都很困惑这个问题,可是如何治疗心力衰竭呢,更多的患者会把自己教给医院,可是小编却认为患者应该更多的了解如何治疗心力衰竭,下面小编总结了关于心力衰竭的一些简单治疗一些简单的介绍。
感染:可直接损害心肌或间接影响心脏功能,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可增加心脏负荷。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贫血、妊娠、分勉、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可增加心脏负荷。严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其他疾病,如肺栓塞等。
心衰的症状
1、急性心力衰竭的症状:短时间内(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生的心力衰竭常因心脏负担急剧加重或心脏突发严重器质性损害等引起,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高血压病急性肾炎等心衰发生前心脏可无显著病理变化亦可有慢性器质性心脏疾病或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衰可分为左心衰和右心衰,以急性左心衰常见表现为突发的呼吸困难和急性肺水肿,可伴随晕厥休克或心搏骤停急性右心衰较少见多由广泛肺梗塞或急性心肌炎引起表现为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2、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慢性心衰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早期因心脏有代偿能力心脏排血量能满足机体休息及活动时的需要称为潜在性或代偿性慢性心功能不全随着病情发展代偿调节已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则称为失代偿性慢性心功能不全无论代偿期或失代偿期均表现为水钠潴留及各器官充血因此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力衰竭慢性心衰多为器质性心脏病的晚期表现,可由肺部感染、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肺栓塞心房颤动及其它严重心律失常等引起。
3、水肿:体静脉压力升高使皮肤等软组织出现水肿,其特征为首先出现于身体最低垂的部位,常为对称性可压陷性。胸腔积液也是因体静脉压力增高所致,因胸膜静脉还有一部分回流到肺静脉,所以胸腔积液更多见于同时有左、右心衰时,以双侧多见,如为单侧则以右侧更为多见,可能与右膈下肝淤血有关。
4、颈静脉征: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是右心衰时的主要体征,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则更具特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