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是肝细胞瘤

什么是肝细胞瘤

肝母细胞瘤多发生在肝右叶,约半数病例侵犯两叶或为多中心型一般为单发圆形界限清楚瘤体直径在5~25cm不等。肿瘤的大体表现与所含的骨样软骨或纤维组织等间叶组织成分有关。通常来说肿瘤呈粗糙结节状或分叶状隆起于肝表面,界限清楚,半数有包膜,质地较硬肿瘤颜色为棕褐色至灰白色剖面质地均匀一致可发生出血、坏死和钙化多不伴有肝硬化镜下显示肿瘤由成熟期不同生长阶段的上皮成分和间质变异成分所构成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可分为胎儿型(高分化型)胚胎型(低分化型) 与混合型。

1.胎儿型:胎儿型肝细胞比正常肝细胞小呈多边形胞界清楚胞浆呈嗜酸性颗粒状,可有空泡细胞核浆比例为1∶4~1∶2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粗细不一,含单个核仁核分裂象少见。细胞排列成两个细胞厚的不规则肝细胞束肝束之间为肝窦。肝母细胞瘤细胞核DNA含量分析显示,胎儿型多为二倍体。

2.胚胎型:胚胎型肝上皮细胞分化较差细胞小梭形胞界模糊胞浆少核浆比例为1∶1~2,核染色质丰富,核仁大而明显核分裂象易见。此型细胞黏附能力差,往往簇集成玫瑰花瓣状或联结成疏松的索带状肝母细胞瘤细胞核DNA含量分析显示胚胎型多为异倍体异倍体肿瘤易发生血管侵犯,预后较差常见的肝外转移为肺、腹部淋巴结和脑等。

3.混合型:混合型肝母细胞瘤还含有其他间质成分如骨样组织软骨、细条纹的肌肉、鳞状细胞灶、角化珠等。

肝母细胞瘤是怎么回事

发病原因(75%):

病因可能是胚胎结缔组织的异常发育,是由肝脏胚胎原基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新生儿可能在子宫内发生,有文献报道发生于妊娠7个月胎儿,成年人可能是胚胎性肝细胞在肝内多年后,才发生恶性肿瘤。

发病机制(15%):

肝母细胞瘤多发生在肝右叶,约半数病例侵犯两叶或为多中心型一般为单发圆形界限清楚瘤体直径在5~25cm不等。肿瘤的大体表现与所含的骨样软骨或纤维组织等间叶组织成分有关。通常来说肿瘤呈粗糙结节状或分叶状隆起于肝表面,界限清楚,半数有包膜,质地较硬肿瘤颜色为棕褐色至灰白色剖面质地均匀一致可发生出血、坏死和钙化多不伴有肝硬化镜下显示肿瘤由成熟期不同生长阶段的上皮成分和间质变异成分所构成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可分为胎儿型(高分化型)胚胎型(低分化型) 与混合型。

1.胎儿型:胎儿型肝细胞比正常肝细胞小呈多边形胞界清楚胞浆呈嗜酸性颗粒状,可有空泡细胞核浆比例为1∶4~1∶2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粗细不一,含单个核仁核分裂象少见。细胞排列成两个细胞厚的不规则肝细胞束肝束之间为肝窦。肝母细胞瘤细胞核DNA含量分析显示,胎儿型多为二倍体。

2.胚胎型:胚胎型肝上皮细胞分化较差细胞小梭形胞界模糊胞浆少核浆比例为1∶1~2,核染色质丰富,核仁大而明显核分裂象易见。此型细胞黏附能力差,往往簇集成玫瑰花瓣状或联结成疏松的索带状肝母细胞瘤细胞核DNA含量分析显示胚胎型多为异倍体异倍体肿瘤易发生血管侵犯,预后较差常见的肝外转移为肺、腹部淋巴结和脑等。

3.混合型:混合型肝母细胞瘤还含有其他间质成分如骨样组织软骨、细条纹的肌肉、鳞状细胞灶、角化珠等。

肝母细胞瘤做哪些检查

1、临床表现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肝母细胞瘤的诊断常有食欲缺乏、厌食、体重减轻或不增加、上腹胀痛伴呕吐和(或)腹泻,黄疸很少见。腹部膨隆是肝母细胞瘤患儿的常见症状,绝大多数病儿因腹部肿大而就诊。体征主要有面色苍白、腹部膨隆、肝大,查体在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肝,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大者可达盆腔,可触及瘤结节并伴有触痛。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其他症状包括发育不良,易激惹等。部分肝母细胞瘤男性患儿以性早熟为始发症状,发生率为2.3%,表现为生殖器增大,声调低沉及阴毛生长等,原因是肿瘤细胞可合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可有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血小板下降;肝功能轻度异常,ALP和LDH轻中度升高;AFP在大多数病人可显著升高,AFP80%~90%阳性,个别可高达100ooomg/L;约50%,肝母细胞瘤患儿尿中排出胱硫醚,男性早熟患儿血清和尿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和睾酮水平升高。

(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肝巨大占位性病变,对肝母细胞瘤的诊断有价值。

①B超:超声显示不均质回声增强的孤立性肿块。肝局部明显增大,失去正常形态,肝内呈巨块型强回声,内部强弱不等,分布不均,有液化时呈}昆合型回声图像,偶尔能发现瘤内呈点状或不规则的钙化灶。肿瘤包膜光带完整。

②CT检查:CT检查表现如下:平扫肝实质内单个或多个低密度肿块,均质或不均质(以不均质为多),边界清楚或不清楚。增强扫描病灶不均质增强,主要在病灶周围。大多数肿瘤较大,常使肝明显增大变形,肿块为巨块型或巨块型加多结节型。肿瘤常累及肝一叶,以右叶多见,但可累及两叶或多中心。约一半病例在病灶内可见钙化。

③MRI检查:MRI显示为强弱不均低信号区,肝动脉造影对肝母细胞瘤有定位作用,并提示手术能否切除的信息。

④其他:可行血管造影及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

(3)活组织检查: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肝母细胞瘤的诊断。

3、病理表现肝母细胞瘤多为单发,大小不等,直径为5~25cm。在超过半数的病例中肿瘤仅局限于肝右叶,少数多发者可累及左、右肝叶。肿瘤多有包膜,一般与肝组织界限清楚。由于其所含的成分不同,可有不同的外观。肿瘤多呈粗糙的结节状或分叶状突出于肝表面。组织学上可将其分为上皮性和混合型肝母细胞瘤两种。

4、诊断根据病人年龄小,为少年儿童,有些在出生后不久即可有腹部膨隆、厌食、腹胀、体重减轻、腹部肿块或伴性早熟,AFP升高,影像学证实肝内占位性肿块,结合辅助检查多可做出肝母细胞瘤的诊断,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5、鉴别诊断本病须与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错构瘤及畸胎瘤鉴别。与肝外病变如腹膜后的wilms瘤、神经母细胞瘤相鉴别。尤其是肝细胞癌较常见。

肝母细胞瘤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有食欲不振,厌食,体重减轻或不增加,上腹胀痛伴呕吐和/或腹泻,黄疸很少见,腹部膨隆是肝母细胞瘤患儿的常见症状,患儿的父母常会注意到或通过体检发现上腹包块,绝大多数病儿因腹部肿大而就诊。

体征主要有面色苍白,腹部膨隆,肝脏肿大,查体在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肝脏,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大者可达盆腔,可触及瘤结节并伴有触痛,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其他症状包括发育不良,易激惹等。

部分肝母细胞瘤男性患儿以性早熟为始发症状,发生率为2.3%,表现为生殖器增大,声调低沉及阴毛生长等,原因是肿瘤细胞可合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右肝脏血管瘤也会出现在成人身上

肝脏血管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包括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我们一般所谓的肝血管瘤就是指海绵状血管瘤,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数发现于成年人,而且女性多于男性。肝脏血管瘤都有哪些症状?

肝血管瘤是人体的血管瘤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良性的血管肿瘤,但是它同样威胁着人体的健康。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肿瘤,一般为良性,无症状,常见于肝右叶,约10%可多发在双侧。肝血管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中年女性发病率较高,约为男性的6倍。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是单发的,多发生在肝右叶;约10%左右为多发,可分布在肝一叶或双侧。肝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

喝酒是大多数男人喜欢的,也是参加交际活动所必须的。但对于肝血管瘤患者来说,肝血管瘤患者可以喝酒吗?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包括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肝血管瘤由可能是经常的吸烟、喝酒或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生活不规律、经常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等都可能伤到脾胃。

肝血管瘤是不能喝酒的,因为酒精主要是通过肝脏代谢,酒精进入人体后不仅会导致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减少,而且肝细胞还会发生变性和坏死。而肝血管瘤患者的肝脏本身就不是多好,这样,喝酒无疑是加重了肝脏的负担,而且抵制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对本来就受损的肝脏又加重了损伤的程度。

所以那成年人也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生活,贴别是男性朋友,生活中尽量避免烟酒,种东西不但会导致疾病发生还会对人的健康有很大的损害。以防更多的伤害随时潜入我们的身体,给健康造成重大的隐患。

肝母细胞瘤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错构瘤及畸胎瘤鉴别。与肝外病变,如腹膜后的Wilms瘤、神经母细胞瘤相鉴别。尤其是肝细胞癌较常见,但后者多见于成年人及有肝炎史者,常有肝大,肝区痛多伴有肝硬化,AFP阳性,含量升高,同时ALP、GGT、LDH亦增高。

1.肝囊肿:

1)病程长,病情进展缓慢。

2)常无肝病背景。

3)一般情况良好。

4)超声检查可见囊性结构和液平。

2.肝脏血管瘤:

1)病程长,进展缓慢。

2)常无慢性肝病史。

3)一般情况良好。

4)女性较多见。

5)99mTc-RBC核素扫描呈热区。

6)影像学检查无包膜,注入造影剂后自周边开始增强。

7)肝功能及酶 谱学检查正常。

血管瘤的分型有哪些

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性为多。肝血管瘤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根据纤维组织的多少肝血管瘤可分为以下四型:

(1)海绵状血管瘤:其切面呈蜂窝状、充满血液、镜检显示大小不等囊状血窦、其内充满红细胞,时有血栓形成,血窦之间有纤维组织隔,纤维隔内见有小血管及小胆管,偶见被压缩之肝细胞索。纤维隔及血窦内的血栓可见钙化或静脉石。

(2)硬化性血管瘤,其血管腔闭合,纤维间隔组织较多呈退行性改变。

(3)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易致恶性变。

(4)肝毛细血管瘤,血管腔窄,纤维间隔组织多。

肝母细胞瘤的治疗

1.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辅以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肝母细胞瘤若能切除则预后较原发性肝细胞癌好,约1/3的患者可存活5年。肝母细胞瘤多不伴有肝硬化,且肿瘤多为单发,包膜完整,可行左三叶或右三叶切除,切除的极量可达全肝的75%,故对本病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争取彻底切除。一组儿童原发性肝癌57例报道,其中肝母细胞瘤16例,均成功切除,无手术死亡。11例已生存超过6年。生存最长的1例为11个月的男婴,系右肝巨大肝肿瘤,行右半肝切除,肿瘤重810g,病理诊断为肝母细胞瘤,术后至今已健在16年。

2.对肿瘤巨大或有子灶者,术后应配合全身化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化疗主要是阿霉素和顺铂的联合应用,效果较好。其他药物有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及氟尿嘧啶(5-Fu)等。对孤立的肺部转移灶可行肺叶切除术,可延长生存率。对有双侧或多发肺转移的患者,可应用全身化疗,近期疗效较好。

小儿肝母细胞瘤是先天性的吗 肝母细胞瘤分为几期

肝母细胞瘤的分期,国际儿童肿瘤协会肝肿瘤组,根据肝的解剖及外科手术可行的切除程度进行分期,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两类。 低危组单一肿瘤或多中心性,肿瘤最多侵犯三个肝段,局限在肝内,肺没有转移,肺CT阴性,没有肝外腹部病变,没有肝左、右支血管瘤栓,门静脉瘤栓者。高危组分为肿瘤侵犯四个肝段以上;第二证明肝外有肿瘤转移或者肝外腹部结节,门静脉瘤栓形成;第三,肺转移瘤及远处转移,及腹膜腔内肝门淋巴结肿大,病理证实阳性者均属于高危组患者。

肝母细胞瘤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1.病因可能是胚胎结缔组织的异常发育,是由肝脏胚胎原基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新生儿可能在子宫内发生,有文献报道发生于妊娠7个月胎儿。成年人可能是胚胎性肝细胞在肝内多年后,才发生恶性肿瘤。

二、发病机制:

肝母细胞瘤多发生在肝右叶,约半数病例侵犯两叶或为多中心型。一般为单发,圆形,界限清楚,瘤体直径在5~25cm不等。肿瘤的大体表现与所含的骨样、软骨或纤维组织等间叶组织成分有关。通常来说,肿瘤呈粗糙结节状或分叶状隆起于肝表面,界限清楚,半数有包膜,质地较硬。肿瘤颜色为棕褐色至灰白色,剖面质地均匀一致,可发生出血、坏死和钙化,多不伴有肝硬化。镜下显示,肿瘤由成熟期不同生长阶段的上皮成分和间质变异成分所构成。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可分为胎儿型(高分化型)、胚胎型(低分化型) 与混合型。

1.胎儿型:胎儿型肝细胞比正常肝细胞小,呈多边形,胞界清楚,胞浆呈嗜酸性颗粒状,可有空泡,细胞核浆比例为1∶4~1∶2,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粗细不一,含单个核仁,核分裂象少见。细胞排列成两个细胞厚的不规则肝细胞束,肝束之间为肝窦。肝母细胞瘤细胞核DNA含量分析显示,胎儿型多为二倍体。

2.胚胎型:胚胎型肝上皮细胞分化较差,细胞小,梭形,胞界模糊,胞浆少,核浆比例为1∶1~2,核染色质丰富,核仁大而明显,核分裂象易见。此型细胞黏附能力差,往往簇集成玫瑰花瓣状或联结成疏松的索带状。肝母细胞瘤细胞核DNA含量分析显示,胚胎型多为异倍体,异倍体肿瘤易发生血管侵犯,预后较差。常见的肝外转移为肺、腹部淋巴结和脑等。

3.混合型:混合型肝母细胞瘤还含有其他间质成分,如骨样组织、软骨、细条纹的肌肉、鳞状细胞灶、角化珠等。

肝母细胞瘤治疗

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辅以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肝母细胞瘤若能切除则预后较原发性肝细胞癌好,约1/3的患者可存活5年。肝母细胞瘤多不伴有肝硬化,且肿瘤多为单发,包膜完整,可行左三叶或右三叶切除,切除的极量可达全肝的75%,故对本病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争取彻底切除。一组儿童原发性肝癌57例报道,其中肝母细胞瘤16例,均成功切除,无手术死亡。11例已生存超过6年。生存最长的1例为11个月的男婴,系右肝巨大肝肿瘤,行右半肝切除,肿瘤重810g,病理诊断为肝母细胞瘤,术后至今已健在16年。

对肿瘤巨大或有子灶者,术后应配合全身化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化疗主要是阿霉素和顺铂的联合应用,效果较好。其他药物有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及氟尿嘧啶(5-Fu)等。对孤立的肺部转移灶可行肺叶切除术,可延长生存率。对有双侧或多发肺转移的患者,可应用全身化疗,近期疗效较好。

预后

如果肿瘤是单发的、瘤体较小、位置表浅且无肝外转移,手术切除可获治愈。约超过半数的患者在就诊时就已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而那些能切除者的预后也较差,肝母细胞瘤对放疗和化疗又均不敏感,因此本病预后不良。对较早期恶性程度较低的胎儿型及混合型,无转移的肝母细胞瘤,手术切除长期生存者15%~37%不等。肿瘤切除后综合治疗,长期存活率有报道可达80%。高亚等报道29例小儿肝母细胞瘤依时间和治疗原则不同分为早期(1965~1980年行手术切除)、中期(1980~1991年行手术切除+术后化疗)、后期(1991~1995年行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早、中期总体手术切除率分别为37.5%、30%,总体1年无瘤生存率25%和30%。后期总体切除率62.5%,1年无瘤生存率50%。资料表明后期生存率提高是由于采用术前化疗,使进展期肿瘤切除病例增多;认为加强对Ⅲ、Ⅳ期肿瘤的术前化疗,是提高其切除率、改善本病总体预后的关键。

肝细胞瘤的诊断检查

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错构瘤及畸胎瘤鉴别,与肝外病变,如腹膜后的Wilms瘤,神经母细胞瘤相鉴别,尤其是肝细胞癌较常见,但后者多见于成年人及有肝炎史者,常有肝大,肝区痛多伴有肝硬化,AFP阳性,含量升高,同时ALP,GGT,LDH亦增高。

1.肝囊肿

(1)病程长,病情进展缓慢。

(2)常无肝病背景。

(3)一般情况良好。

(4)超声检查可见囊性结构和液平。

2.肝脏血管瘤

(1)病程长,进展缓慢。

(2)常无慢性肝病史。

(3)一般情况良好。

(4)女性较多见。

(5)99mTc-RBC核素扫描呈“热”区。

(6)影像学检查无包膜,注入造影剂后自周边开始增强。

(7)肝功能及酶,谱学检查正常。

肝母细胞瘤能治愈吗 肝母细胞瘤会传染吗

肝母细胞瘤病因不清,与胚胎发育时肝脏细胞的增生和分化异常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部包块,因为此病不属于传染病,所以肝母细胞瘤不会传染。

相关推荐

怎么预防肝母细胞瘤

肝母细胞瘤,不同于其他外科疾病,肝母细胞瘤有着与众不同的症状表现。患儿腹部膨隆、体重降低、食欲不振。偶尔可有恶心、呕吐以及腹痛。少数病例可见黄疸。罕见情况下肿瘤细胞分泌HCG,导致青春期早熟、出现阴毛、生殖器增大以及声音变粗,多发生于男孩。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有食欲不振,厌食,体重减轻或不增加,上腹胀痛伴呕吐和/或腹泻,黄疸很少见,腹部膨隆肝母细胞瘤患儿的常见症状,患儿的父母常会注意到或通过体检发现上腹包块,绝大多数病儿因腹部肿大而就诊。 预防肝母细胞瘤的发生有2个基本方法: 1、避免有害物质侵袭(促癌

怎样确诊肝母细胞瘤

1.一般实验室检查 可有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血小板下降;肝功能轻度异常,AKP和IDH轻中度升高;AFP在大多数患者可显著升高,AFP 80%~90%阳性,100%含量升高,个别可高达10万ng/mL;约50%患儿尿中排出胱硫醚,男性早熟患儿血清和尿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和睾酮水平升高。 2.活组织检查 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肝脏巨大占位性病变,对肝母细胞瘤的诊断有价值。 3.B超 超声显示不均质回声增强的孤立性肿块,肝脏局部明显增大失去正常形态,肝内呈

肝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什么

肝母细胞瘤小儿最常见的肝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婴幼儿期。90%以上见于3岁以下患儿,60%为1 岁以下的患儿。肝母细胞瘤一种胚胎性实体性恶性肿瘤,一种上皮和间质的混合组织。它可以含有纤维组织、肌肉、类骨组织、软骨、造血组织或原始的间质组织。瘤处于肝中可以孤立的,也可以多发的。经血液及淋巴液转移至他处。大多为单发,右叶多于左叶,约30%病例病变累及肝左右两叶,少数病例可同时并发数个肿瘤病灶。转移首先发生在肝内转移,其次见于肝门淋巴结及肺,一般不合并肝硬化。肝母细胞瘤一种具有多种分化方式的恶性胚

肝硬化的病理分类怎样的

病理分类的核心肝脏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伴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肝脏受致病因素作用后,肝细胞变性、坏死,有炎性反应,肝细胞冉生,最后导致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和血管改建,肝脏变形、缩小、变硬而成肝硬化 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过程中重要一环.但如果肝脏仅有纤维组织增生。而大肝细胞结节存在,如先大性肝纤维化、心力衰竭所致肝脾泡第三区纤维化,不能称为肝硬化。反之.如仪有肝细胞结节,而大纤维组织增生.如局忖性结节性肝细胞增生,也不肝硬化。据此病理可分类为: (一)肝硬化病理表现 1.早期肝硬化 肝大小止常.质稍便 主要特点

什么骨髓瘤细胞

(一)骨骼病变 骨髓瘤细胞浸润,并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可导致溶骨性损害,2/3以上患者,以骨痛为主要的首发症状,常见于胸部及腰背部,随活动而加重。 受累的骨骼局部可隆起,按之有弹性或声响,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引起神经根或脊髓压迫。 (二)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的症状—高血钙 广泛的溶骨性病变,可引起血钙和尿钙增高,表现为厌食、恶心、多尿、烦渴、烦躁、心律失常,甚至昏迷。 (三)肾脏损害 由于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沉积于肾小管内、高粘滞血症、淀粉样变性、骨髓瘤细胞浸润以及合并肾盂肾炎等因素,50%患者在诊断时已

肝母细胞瘤的辅助检查什么

辅助检查:(1) 实验室检查:血清甲胎蛋白(crfeto- protein)的检测对肝癌的诊断极为重要。 90%〜100%为阳性,比成人病例高(成人为 70%〜80%阳性)。许多生物化学物质如蛋白质、脂质、酶等皆肝制造或在肝中进行代谢,故血胆固醇、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胆红素等检查均能反映肝功能,均属必要。血清碱性磷酸酶常常增高,这对肝癌的诊断亦颇有帮助。(2) B超:显示不均质回声增强的孤立性肿块,偶有囊性区以及点状或不规则形瘤内钙化。(3) CT扫描:平扫示肝低密度病灶,增

肝母细胞瘤能治好吗

一、治疗: 1.手术切除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辅以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肝母细胞瘤若能切除则预后较原发性肝细胞癌好,约1/3的患者可存活5年。肝母细胞瘤多不伴有肝硬化,且肿瘤多为单发,包膜完整,可行左三叶或右三叶切除,切除的极量可达全肝的75%,故对本病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争取彻底切除。一组儿童原发性肝癌57例报道,其中肝母细胞瘤16例,均成功切除,无手术死亡。11例已生存超过6年。生存最长的1例为11个月的男婴,系右肝巨大肝肿瘤,行右半肝切除,肿瘤重810g,病理诊断为肝母细胞瘤,术后至今已健在16年

小儿肝母细胞瘤先天性的吗

小儿肝母细胞瘤由肝脏胚基组织发生的肝脏恶性肿瘤,多发生于三岁以下婴幼儿,具体的病因不详,个案报道其发病与胎儿期酒精中毒,或者母亲口服避孕药物有关。另外有学者认为其发病可能与等位基因纯合性变异相关,肝母细胞瘤属于一个先天性的疾病。

肝母细胞瘤能活多久

治疗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为常规Ⅰ期无法切除的肝母细胞瘤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利用超声波的可视性、组织穿透性和聚焦性等物理特征,通过超声波加热效应,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从体外定位,直接破坏体内深部的肿瘤组织,对邻近正常组织的影响较小,定位准确、无创性“切除”、无辐射污染、疗效明显。超声消融治疗联合手术切除将极大提高肝母细胞瘤的完整切除率。 预防肝母细胞瘤的发生有2个基本方法: 1、避免有害物质侵袭(促癌因素) 就能够帮助我们避免或尽可能少接触有害物质。 2、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免疫力。对于

肝母细胞瘤检查诊断

1、一般实验室检查 可有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血小板下降;肝功能轻度异常,AKP和IDH轻中度升高;AFP在大多数患者可显著升高,AFP 80%~90%阳性,100%含量升高,个别可高达10万ng/mL;约50%患儿尿中排出胱硫醚,男性早熟患儿血清和尿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和睾酮水平升高。 2、活组织检查 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肝脏巨大占位性病变,对肝母细胞瘤的诊断有价值。 (1)B超 超声显示不均质回声增强的孤立性肿块。肝脏局部明显增大失去正常形态,肝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