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色斑样黑素瘤有哪些治疗措施
肢端色斑样黑素瘤有哪些治疗措施
(一)外科治疗
1、活检手术:对疑为恶性黑色素瘤者,应将病灶连同周围0.5cm~lcm的正常皮肤及皮下脂肪整块切除后作病理检查,如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则根据其浸润深度,再决定是否需行补充广泛切除。一般不作切取或钳取活检,除非病灶已有溃疡形成者,或因病灶过大,一次切除要引起毁容或致残而必须先经病理证实者,但切取活检必须与根治性手术衔接得越近越好。世界卫生组织恶性黑色素瘤诊疗评价协作中心在一组前瞻性分析中认为切除活检非但对预后没有不良影响,而且通过活检可了解病灶的浸润深度及范围,有利于制订更合理、更恰当的手术方案。
2、原发病灶切除范围:老观点主张切除病变时一定包括5厘米的正常皮肤已被摒弃。大多数肿瘤外科学家对薄病变,厚度为≤1mm,仅切除瘤缘外正常皮肤1cm,对病灶厚度超过1mm者应距肿瘤边缘3cm~5cm处作广泛切除术。位于肢端的恶性黑色素瘤,常需行截指(趾)术。
3、区域淋巴结清除术
(1)适应症:在美国大多数肿瘤外科医生持如下治疗态度:①病变厚度≤1mm者,转移率甚低,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术不能指望其能改变远期预后;②病变厚度>3.5cm~4mm者隐匿性远处转移的可能性高,远期存活率也相对的低(20%~30%),即使做了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亦难望在存活率上会出现有意义的提高。尽管如此,主张只要尚无远处转移灶可查,便应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者大有人在;③厚度介于上述二类之间的病变,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相当高,是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可望提高生存期最佳对象。
(2)区域淋巴结清除的范围: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作颈淋巴结清除时,原发灶位于面部者应着重清除腮腺区,颏下及颌下三角的淋巴结;如病灶位于枕部,重点清除颈后三角的淋巴结。发生于上肢的恶性黑色素瘤需行腋窝淋巴结清除,发生在下肢者应做腹股沟或髂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发生于胸腹部的恶性黑色素瘤则分别作同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 4、姑息性切除术:对病灶范围大而伴有远处转移等不适于根治性手术者,为了解除溃疡出血或疼痛,只要解剖条件许可,可考虑行减积术或姑息性切除。
(二)放射治疗
除了某些极早期的雀斑型恶性黑色素瘤对放射治疗有效外,对其他的原发灶一般疗效不佳。因此对原发灶一般不采用放射治疗,而对转移性病灶用放射治疗。目前常用放射剂量为:对浅表淋巴结、软组织及胸腔、腹腔、盆腔内的转移灶,每次照射量≥500cCy,每周2次,总量2000~4000cCy,对骨转移灶每次200~400cCy,总量3000cCy以上。
(三)化学治疗
1、单一用药
(1)亚硝脲类药物:对黑色素瘤有一定疗效。综合文献报道、BCNU治疗122例黑色素瘤,有效率为18%,MeCCNU治疗108例,有效率17%,CCNU治疗133例,有效率13%。
(2)氮烯咪胺(DTIC):由于DTIC的出现,使黑色素瘤的治疗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药物。GaiIanl报道DTIC的疗效最好,治疗28例黑色素瘤,每次剂量为350mg/m2,连用6天,28天为一疗程,有效率为35%。
2、联合用药:恶性黑色素瘤对化疗不甚敏感,但联合用药可提高有效率,减低毒性反应,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如下:
(1)DAV方案(DTIc、ACNu、VCR)为黑色素瘤的首选化疗方案。用药方法:DTIcloo~200mg,iv d1~5ACNUl00mgiv d1VCR 2mg iv d1,每21天重复1次。
(2)DDBT方案(DTIC、DDP、BCNU、TAM)用法:DTIC220mg/m2,静注d1~3/3w、DDP 25mg/m2,静滴d1~3w、BCNUl50mgm2,静注d1/6w、TAM10mgPO,2/d。有效率52.5%。 (3)CBD方案(CCNU、BLM、DDP)用法:CCNU 80mg/m2,口服,d1/6w,BLMl5u/m2,静注d3~7/6w、DDP 40mg/m2,静注d8/6w。有效率48%。
黑色素瘤有哪几种临床表现
一、结节型黑色素瘤
为四型中恶性度最高的一型,占12%左右,好发于50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1,好发于背部,临床为灰色带有桃红色彩的结节,当病灶继续生长时其颜色变成蓝黑色,呈紫黑果酱样圆顶形或息肉样块物,垂直生长为其唯一生长方式,病程进展迅速,一般持续数月至1 年,并较早发生溃疡和淋巴结转移,本型预后较差。
二、肢端色斑样黑色素瘤
主要发于手掌,脚底及甲下,辐射生长期皮损为棕黄,棕褐或黑色,不高出皮面,若在甲下可见不规则的棕黄或棕褐色条纹由甲床向近端扩展,辐射生长期持续1年左右,不及时处理则进入垂直生长期,病灶呈结节状隆起,淋巴结转移率亦随之增加,预后亦差。
三、表浅蔓延型黑色素瘤
最多见,约占70%,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发于肢体,男性好发于躯干,其恶性程度介于雀斑型和结节型之间,早期表现为棕黄色,棕色,蓝色或黑色,大多数可呈玫瑰红或桃红色,其边缘呈锯齿状,并使皮肤纹理消失,辐射生长期持续1~12年,此期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不到5%。
四、雀斑型黑色素瘤
占10%~15%,为四型中恶性程度最低的一种,好发于头,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60~70岁,女性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较大的,平的或略高出皮面的棕黄色或棕色病灶,当辐射生长伴有垂直生长时,局部呈灶性隆起,颜色仍为棕黄色,淋巴结转移率为25%左右。
阴道黑色素瘤的发病特点
1、恶性雀斑样痣黑色素瘤表皮萎缩,基底层有较多不典型黑素细胞,并向下侵袭真皮,瘤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噬色素细胞含有相当多的黑素。这是黑色素瘤早期症状之一。
2、肢端雀斑样痣黑色素瘤表皮增厚,含大量色素的不典型黑素细胞巢位于表皮下部,黑色素瘤早期症状常见梭形黑素细胞。
3、浅表扩散性黑色素瘤表皮突向下不规则增生,真皮表皮交界处和真皮内可见不典型的痣细胞巢,除上皮细胞型与梭形细胞型的黑素细胞外。真皮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的黑色素瘤早期症状。
4、结节性黑色素瘤不典型黑素细胞垂直向下增生侵入真皮,而不向表皮侵犯。这是黑色素瘤早期症状之一。上皮细胞型的黑色素细胞常排成腺泡状;梭形细胞型则类似成纤维细胞,有时作束状排列。
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1、结节性黑色素瘤不典型黑素细胞垂直向下增生侵入真皮,而不向表皮侵犯。上皮细胞型的黑色素细胞常排成腺泡状;梭形细胞型则类似成纤维细胞,有时作束状排列。这也是黑色素瘤的症状表现。
2、浅表扩散性黑色素瘤表皮突向下不规则增生,真皮表皮交界处和真皮内可见不典型的痣细胞巢,除上皮细胞型与梭形细胞型的黑素细胞外,有时表皮上部还可见少数paget样黑素细胞。这些黑色素瘤的症状比较常见。
3、恶性雀斑样痣黑色素瘤表皮萎缩,基底层有较多不典型黑素细胞,并向下侵袭真皮,瘤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噬色素细胞含有相当多的黑素。这也属于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表现。
4、肢端雀斑样原位黑素瘤发病可能与外伤有关。其特点是发病于掌、跖、甲床和甲床周围无毛部位,特别好发于足跖。此瘤在原位生长时间较短,很快发生侵袭性生长。早期表现为深浅不一的色素沉着斑,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如病变位于爪甲和甲床,则表现为纵行色素带。
皮肤发黑是皮肤癌的征兆吗
黑色素瘤是众多肿瘤中的一种,黑色素瘤的症状表现是很明显的,但是唯有了解了这些症状,及时的进行诊断并且确诊,积极的进行治疗才是治愈的关键.那么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是什么?下面由肿瘤科医院专家给大家介绍
肿瘤科医院专家给大家介绍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1.恶性雀斑样痣黑色素瘤表皮萎缩,基底层有较多不典型黑素细胞,并向下侵袭真皮,瘤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噬色素细胞含有相当多的黑素。
2.对于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是什么?浅表扩散性黑色素瘤表皮突向下不规则增生,真皮表皮交界处和真皮内可见不典型的痣细胞巢,除上皮细胞型与梭形细胞型的黑素细胞外,有时表皮上部还可见少数paget样黑素细胞。真皮炎症细胞浸润明显。
3.结节性黑色素瘤不典型黑素细胞垂直向下增生侵入真皮,而不向表皮侵犯。上皮细胞型的黑色素细胞常排成腺泡状;梭形细胞型则类似成纤维细胞,有时作束状排列。》》》怎么有效辨别黑色素瘤
4.肢端雀斑样痣黑色素瘤表皮增厚,含大量色素的不典型黑素细胞巢位于表皮下部,常见梭形黑素细胞。那么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是什么?表皮上部也可见paget样的黑素细胞,真皮乳头可见噬色素细胞。
通过肿瘤科医院专家介绍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是什么。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上要做到早期发现和局部扩大切除。但皮肤黑色素瘤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尤其是无色素型黑色素瘤。若未能早期诊断,病变呈侵袭性发展,早期可出现淋巴转移,晚期发生血行转移,所以在出现类似病症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
肢端色斑样黑素瘤有哪些症状
(1)表浅蔓延型最多见,约占70%。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发于肢体,男性好发于躯干。其恶性程度介于雀斑型和结节型之间。早期表现为棕黄色、棕色、蓝色或黑色,大多数可呈玫瑰红或桃红色,其边缘呈锯齿状,并使皮肤纹理消失。辐射生长期持续1~12年,此期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不到5%。
(2)雀斑型占10%~15%,为四型中恶性程度最低的一种。好发于头、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60~70岁,女性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较大的、平的或略高出皮面的棕黄色或棕色病灶。当辐射生长伴有垂直生长时,局部呈灶性隆起,颜色仍为棕黄色,淋巴结转移率为25%左右。
(3)结节型为四型中恶性度最高的一型,占12%左右,好发于50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1,好发于背部。临床为灰色带有桃红色彩的结节,当病灶继续生长时其颜色变成蓝黑色,呈紫黑果酱样圆顶形或息肉样块物,垂直生长为其唯一生长方式,病程进展迅速,一般持续数月至1 年,并较早发生溃疡和淋巴结转移。本型预后较差。
(4)肢端色斑样黑素瘤主要发于手掌、脚底及甲下,辐射生长期皮损为棕黄、棕褐或黑色,不高出皮面,若在甲下可见不规则的棕黄或棕褐色条纹由甲床向近端扩展,辐射生长期持续1年左右,不及时处理则进入垂直生长期,病灶呈结节状隆起,淋巴结转移率亦随之增加,预后亦差。
2、临床分期 根据原发灶的范围、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和影像学检查有否远隔转移等结果来估测病期。
(1)Ⅰ期: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2)Ⅱ期: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3)Ⅲ期:伴有远处转移。
总体上,若色素性皮损有下列改变者常提示有早期恶黑的可能:
(1)颜色杂色为恶性病变的信号。雀斑型和表浅蔓延型常在棕色或黑色中参杂红色、白色或蓝色,其中尤以蓝色更为不好。
(2)边缘常参差不齐呈锯齿状改变,为肿瘤向四周蔓延扩展或自行性退变所致。
(3)表面不光滑,常粗糙而伴有鳞形片状脱屑,时有渗血、渗液,可高出皮面。
(4)病灶周围皮肤可出现水肿或丧失原有皮肤光泽或变成白色、灰色。
(5)感觉异常局部发痒、灼痛或压痛。
肢端色斑样黑素瘤的饮食护理有哪些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常在体虚主要是气血双亏或肾气不足基础上发生黑痣恶变。大病后,或手术治疗后、化学药物治疗后,体质更加虚弱。因此调理饮食、加强营养,显得尤为重要。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欲气血双补,必先健脾开胃,以益气养血。可选用:
1.人参粥 以人参末3g(或党参15g),冰糖适量,好米100g,煮粥常食。
2.黄芪粥 黄芪50g,煎水取汁以作煮粥水,好米100g,红糖适量,陂皮末3g,共煮粥。
3.归芪蒸鸡 当归20g,黄芪100g,母鸡1只,共蒸熟后分次服用。
4.参枣米饭:人参3g(或党参15g),大枣20g,好米250g,白糖50g。参、枣切碎与共蒸,米熟饭成,加白糖分次服用。
5.术枣饼 白术30g,大枣250g,鸡内金、干姜、面粉、油、盐等调料适量。诸药研末或切极细,与面粉、调料合匀,煎饼,分次食用。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还常见有肾亏表现,针对肝肾不足,可选用以下饮食:
1.虫草枸杞 冬虫夏草10g,枸杞子20g,瘦猪肉100g,鸡蛋250g,调料适量,炖熟后分次服用。
2.枸杞粥 枸杞子30g,好米100g,共煮粥。
3.核桃鸭 核桃仁200g,鸡肉100g,荸荠150g,老鸭1只,料洒少许,油盐适量,共炖熟,分次服用。
针对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毒瘀之象,可选用以下饮食:
1.大蒜粥 紫皮大蒜30g,好米100g,共煮粥。
2.芦笋香菇汤 芦笋200g,香菇100g,文火熬汤,可加适量调料饮食。
3.菱粉粥 菱角粉60g,好米100g,共煮粥。
背部黑色素瘤怎么诊断
不同类型的恶黑有其不同的临床表现,现介绍最常见的四种:
(1)表浅蔓延型最多见,约占70%。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发于肢体,男性好发于躯干。其恶性程度介于雀斑型和结节型之间。早期表现为棕黄色、棕色、蓝色或黑色,大多数可呈玫瑰红或桃红色,其边缘呈锯齿状,并使皮肤纹理消失。辐射生长期持续1~12年,此期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不到5%。
(2)雀斑型占10%~15%,为四型中恶性程度最低的一种。好发于头、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60~70岁,女性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较大的、平的或略高出皮面的棕黄色或棕色病灶。当辐射生长伴有垂直生长时,局部呈灶性隆起,颜色仍为棕黄色,淋巴结转移率为25%左右。
(3)结节型为四型中恶性度最高的一型,占12%左右,好发于50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1,好发于背部。临床为灰色带有桃红色彩的结节,当病灶继续生长时其颜色变成蓝黑色,呈紫黑果酱样圆顶形或息肉样块物。
(4)肢端色斑样黑素瘤主要发于手掌、脚底及甲下,辐射生长期皮损为棕黄、棕褐或黑色,不高出皮面,若在甲下可见不规则的棕黄或棕褐色条纹由甲床向近端扩展。
黑素瘤症状
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症状,包括出血、瘙痒、压痛、溃疡等,一般来讲,黑素瘤的症状与发病年龄相关,年轻患者一般表现为瘙痒、皮损的颜色变化和界限扩大,老年患者一般表现为皮损出现溃疡,通常提示预后不良。
皮肤恶性黑素瘤的皮损表现与解剖部位及肿瘤的生长方式相关,即与组织学类型相关,组织学类型又因年龄、型别、种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不同类型的黑素瘤具有不同的病因和遗传学背景,目前黑素瘤的临床组织学分型采用Clark分型,包括四型:恶性雀斑痣样黑素瘤(LMM);浅表扩散性黑素瘤;肢端雀斑样黑素瘤/黏膜黑素瘤;结节性黑素瘤(NM)。在患恶性黑素瘤的白种人中,约70%为SSM。但在所有恶性黑素瘤的亚洲人中,发生于较少日光照射部位的ALM占72%。
肢端色斑样黑素瘤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危害之一、黑色素瘤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尤其是无色素型黑色素瘤。若未能早期诊断,病变呈侵袭性发展,早期可出现淋巴转移,晚期发生血行转移。病变位于肢端者,常需行截指(趾)或截肢术。
危害之二、黑色素瘤是起源于神经外胚叶、产生于黑色素细胞或其母细胞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于经久不愈的皮肤慢性溃疡、性质不明的赘生物等,即使没有明显的色素表现,仍要考虑到黑色素瘤的可能性,及时作病理检查,以免误诊,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危害之三、色素加深、体积增大、疼痛、瘙痒、破溃、发炎、出血、周围出现卫星病灶等是恶变的征象。有些黑色素瘤是皮肤黑痣恶变所导致的,但是也不能因此就盲目进行点痣、去痣,需到医院详细检查处理,以免导致黑色素瘤发生。
背部黑色素瘤怎么诊断
自我诊断黑素瘤:
不同类型的恶黑有其不同的临床表现,现介绍最常见的四种:
(1)表浅蔓延型最多见,约占70%。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发于肢体,男性好发于躯干。其恶性程度介于雀斑型和结节型之间。早期表现为棕黄色、棕色、蓝色或黑色,大多数可呈玫瑰红或桃红色,其边缘呈锯齿状,并使皮肤纹理消失。辐射生长期持续1~12年,此期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不到5%。
(2)雀斑型占10%~15%,为四型中恶性程度最低的一种。好发于头、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60~70岁,女性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较大的、平的或略高出皮面的棕黄色或棕色病灶。当辐射生长伴有垂直生长时,局部呈灶性隆起,颜色仍为棕黄色,淋巴结转移率为25%左右。
(3)结节型为四型中恶性度最高的一型,占12%左右,好发于50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1,好发于背部。临床为灰色带有桃红色彩的结节,当病灶继续生长时其颜色变成蓝黑色,呈紫黑果酱样圆顶形或息肉样块物。
(4)肢端色斑样黑素瘤主要发于手掌、脚底及甲下,辐射生长期皮损为棕黄、棕褐或黑色,不高出皮面,若在甲下可见不规则的棕黄或棕褐色条纹由甲床向近端扩展。
如何预防肢端色斑样黑素瘤
1.活检手术:对疑为恶性黑色素瘤者,应将病灶连同周围0.5cm~lcm的正常皮肤及皮下脂肪整块切除后作病理检查,如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则根据其浸润深度,再决定是否需行补充广泛切除。一般不作切取或钳取活检,除非病灶已有溃疡形成者,或因病灶过大,一次切除要引起毁容或致残而必须先经病理证实者,但切取活检必须与根治性手术衔接得越近越好。世界卫生组织恶性黑色素瘤诊疗评价协作中心在一组前瞻性分析中认为切除活检非但对预后没有不良影响,而且通过活检可了解病灶的浸润深度及范围,有利于制订更合理、更恰当的手术方案。
2.原发病灶切除范围:老观点主张切除病变时一定包括5厘米的正常皮肤已被摒弃。大多数肿瘤外科学家对薄病变,厚度为≤1mm,仅切除瘤缘外正常皮肤1cm,对病灶厚度超过1mm者应距肿瘤边缘3cm~5cm处作广泛切除术。位于肢端的恶性黑色素瘤,常需行截指(趾)术。
3.区域淋巴结清除术
(1)适应症:在美国大多数肿瘤外科医生持如下治疗态度:①病变厚度≤1mm者,转移率甚低,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术不能指望其能改变远期预后;②病变厚度> 3.5cm~4mm者隐匿性远处转移的可能性高,远期存活率也相对的低(20%~30%),即使做了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亦难望在存活率上会出现有意义的提高。尽管如此,主张只要尚无远处转移灶可查,便应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者大有人在;③厚度介于上述二类之间的病变,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相当高,是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可望提高生存期最佳对象。
(2)区域淋巴结清除的范围: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作颈淋巴结清除时,原发灶位于面部者应着重清除腮腺区,颏下及颌下三角的淋巴结;如病灶位于枕部,重点清除颈后三角的淋巴结。发生于上肢的恶性黑色素瘤需行腋窝淋巴结清除,发生在下肢者应做腹股沟或髂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发生于胸腹部的恶性黑色素瘤则分别作同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
4.姑息性切除术:对病灶范围大而伴有远处转移等不适于根治性手术者,为了解除溃疡出血或疼痛,只要解剖条件许可,可考虑行减积术或姑息性切除。
外伤后警惕发生恶性黑素瘤
恶性黑素瘤(简称“黑瘤”)是由黑素瘤多数是在色素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少数发生正常皮肤或黏膜的色素细胞。具体原因不明,多数认为与内分泌因素有关。并且外伤刺激,日光照射促发黑然素瘤的作用。其临床特征是黑痣增生形成肿物或溃烂形成溃疡。肿物一般呈黑色,最小的仅6-7毫米,大的可达几厘米至十几厘米,痛痒等症状不是很明显,故易被人忽视。但绝不可轻这“不不点儿”,它具有和其他癌症一样的生物学特性,具有易复发、易淋巴转移的特点。而且“恶黑”恶性程度极高,一旦血行转移,要比其他癌症广泛,且预后不良,死亡率高。
恶性黑素瘤主要分为恶性雀斑样黑素瘤、浅表扩散性“恶黑”、肢端黑素瘤、结节性“恶黑”四型。肢端型黑互瘤,在“恶黑”中发病率最高,约占46%。此类型也是5年生存率最低(29%)的一型。恶性黑素瘤一部分为黑痣受刺激恶变而来;另一部分与黑痣无关,而与外伤关系“暧昧”。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肢端外伤后,有可能在1-2年内出现“恶黑”,也可以推迟到几十年后才发病。
有文献报道,有10%-60%的“恶黑”在恶变之前曾有创伤史。还有人统计,非洲的班图人赤脚者,“恶黑”的发病率较穿鞋者高2倍。肢端黑素瘤还具有与其他类型“恶黑”的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具有双向生长模式,即水平放射状生长和垂直性生长。故此瘤在原位生长的时间较短,很快向周围侵袭,此时表现为色素斑的中央出现丘疹、结节,甚至呈疣状或破溃,极易发生转移,并且预后差。肉眼看上去,皮疹面积往往并不大,但有可能病情已发展到了晚期。
恶性黑素瘤虽然恶性程度高,5年生存率低,但去不必谈“黑”色变。恶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由良性到恶性的发展过程可能需要几年到几十年,在这段时期是会有一定的临床征象的,医学叫它“危险信号”,如黑痣的颜色不一致,形状不对称,边缘不规则;有自觉症状,出现瘙痒、疼痛、红肿、流水、经常出血、破溃或形成溃疡;周围出现卫星灶,即周边2厘米内出现新的病灶;附近的淋巴不明原因肿大。如出现上述症状,常提示有恶变的可能。及早就就医,可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相对其他部位的痣来说,手脚部位的痣一般经常受到刺激、摩擦,易遭受外伤,不可随意自行烧灼或用针头挑破。因为处置不彻底,残存的细胞在这种不良刺激下,极有可能活跃增殖甚至恶变。
黑色素瘤基础与临床的几种表现
黑色素瘤的基础病因学尚未完全阐明。一些研究资料提示,其发生与下列危险因素有关:基因、环境及基因/环境共同因素。比如不典型(发育不良)痣或黑色素瘤家族史、光导致色素沉着的皮肤、不容易晒黑皮肤、红色头发人种、强的间断日光暴露、日晒伤、多发黑色素细胞痣等。基因/环境多种因素导致黑素瘤恶性转化。恶性转化的关键细胞通路:Rb通路、p53通路、PI3K/AKT通路、RAS/MAPK通路(20~30%NRAS突变,55~60%BRAF突变)。
恶性黑素瘤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皮肤黑素瘤表现为色素性皮损在数月或数年中发生明显改变。虽其发病率低,但其恶性度高,转移发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恶性黑素瘤大多发生于成人,巨大性先天性色素痣继发癌变的病例多见于儿童。
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症状,包括出血、瘙痒、压痛、溃疡等,一般来讲,黑素瘤的症状与发病年龄相关,年轻患者一般表现为瘙痒、皮损的颜色变化和界限扩大,老年患者一般表现为皮损出现溃疡,通常提示预后不良。
皮肤恶性黑素瘤的皮损表现与解剖部位及肿瘤的生长方式相关,即与组织学类型相关,组织学类型又因年龄、型别、种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不同类型的黑素瘤具有不同的病因和遗传学背景,目前黑素瘤的临床组织学分型采用Clark分型,包括四型:恶性雀斑痣样黑素瘤(LMM);浅表扩散性黑素瘤;肢端雀斑样黑素瘤/黏膜黑素瘤;结节性黑素瘤(NM)。在患恶性黑素瘤的白种人中,约70%为SSM。但在所有恶性黑素瘤的亚洲人中,发生于较少日光照射部位的ALM占72%。
头部黑色素瘤是什么?
概况:恶性黑素瘤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皮肤黑素瘤表现为色素性皮损在数月或数年中发生明显改变。虽其发病率低,但其恶性度高,转移发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恶性黑素瘤大多发生于成人,巨大性先天性色素痣继发癌变的病例多见于儿童。
临床表现:皮肤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症状,包括出血、瘙痒、压痛、溃疡等,一般来讲,黑素瘤的症状与发病年龄相关,年轻患者一般表现为瘙痒、皮损的颜色变化和界限扩大,老年患者一般表现为皮损出现溃疡,通常提示预后不良。
皮肤恶性黑素瘤的皮损表现与解剖部位及肿瘤的生长方式相关,即与组织学类型相关,组织学类型又因年龄、型别、种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不同类型的黑素瘤具有不同的病因和遗传学背景,目前黑素瘤的临床组织学分型采用Clark分型,包括四型:恶性雀斑痣样黑素瘤(LMM);浅表扩散性黑素瘤;肢端雀斑样黑素瘤/黏膜黑素瘤;结节性黑素瘤(NM)。在患恶性黑素瘤的白种人中,约70%为SSM。
今天在这里小编介绍了一些关于头部黑色素瘤的知识。在大家读过之后应该对头部黑色素瘤有了一定的了解。尽管如此,小编还是要再提一句。如果发现自己或是身边的人存在黑色素瘤的病症,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断,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