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脑血栓形成的症状一般表现出了肢体的麻木和无力,并且出现了头晕和言语不清楚等。脑血栓形成的症状还表现为头痛和呕吐以及出现了意识的障碍。
脑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
约1/3病例脑血栓形成前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其发作次数不等,多为2—3次,发生在血栓形成的同一血管或不同血管;发病前数日有头昏、头晕、头痛、周身无力、肢体麻木、言语不清或记忆力赂显下降等。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年龄及动脉硬化的程度有密切关系,95%的患者在犯岁以后发病,65岁—74岁年龄组发病率可达到每年1%,高于脑出血,男性较女性多见。约有60%的患者起病有过度疲劳、兴奋、愤怒和气温突变等诱因,80%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其中约1d在睡眠中发病。
1.发病症状常为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和头晕,有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局灶症状 脑局灶损害症状主要依赖病损血管的分布和供应区脑部功能而定。
(1)颈内动脉:在眼动脉分出之前闭塞时,常见症状为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病变时可有失语。如颈内动脉进端血栓影响眼动脉,可出现特征性的病变,即同侧一过性视力障碍和HM“征。
(2)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出现对侧煽瘫、倔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
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当梗死面积大症状严重时,可引起颅内压增高、昏迷、甚至可导致死亡。皮质支闭塞时偏瘫及偏身感觉以面部及上肢为重,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对测感觉忽赂等体象障碍。深穿支闭塞时,内囊部分软化,出现对侧偏瘫.一般无感觉障碍及偏盲,优势半球受损时,可有失语。
(3)大脑前动脉:近端阻塞时因前交通支侧文循环良好可无症状。前交通支以后阻塞时,额叶内侧缺血,出现对侧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因旁中央小叶受累.排尿不易控制。
深穿支阻塞时,内囊前肢和层状核缺血,出现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轻瘫。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时,可出现淡漠、欣快等精神症状及双侧脑性瘫痪。
(4)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部、丘脑及上部脑干。梗死时常见对侧同向性偏盲及一过性视力障碍。优势半球受累除有皮质感觉障砌L,还可出现失语、失读、失认、失写等症状。深穿支阻塞累及丘胶和上部肋干,出现丘脑综合征,表现为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如感觉异常、感觉过度、丘脑痛;锥体外系症状.如手足徐动、舞田、震额等;还可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小脑性共济失调。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脑血栓,我们知道脑血栓一旦形成对于我们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脑血栓容易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上文介绍了脑血栓的症状,大家一旦发现相同的症状就应该立刻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脑血栓形成的原因
1、心源性:占60%~75%, 常见病因为慢性心房颤动,栓子主要来源是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内膜炎赘生物及附壁血栓脱落等,以及心肌梗死、心房粘液瘤、心脏手术、心脏导管、二尖瓣脱垂和钙化,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静脉反常栓子)等。
2、非心源性: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肺静脉血栓或凝块、骨折或手术时脂肪栓和气栓、血管内治疗时血凝块或血栓脱落等;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女性多见);肺感染、败血症、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等可引起脑血栓形成。
3、来源不明:约30%的脑血栓形成。以上就是脑血栓形成的3个原因了,看到这些原因之后大家是不是对脑血栓形成这种疾病有了一些认识了,不过脑血栓形成患者朋友最为关心的怎么治疗脑血栓形成,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饮食营养问题:发病的当天需禁食,以静脉输液维持营养,48h后根据病情而定,可给予鼻饲饮食,供给药物和营养。每天要准确记录患者液体出入量,以便了解每日输入量和排出量是否平衡,能否满足机体需要。
什么叫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无显著性别差异。它是由于脑血管壁本身的病变引起的。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由于脑动脉硬化,管腔内膜粗糙、管腔变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使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发病。
脑血栓形成一般起病较缓慢,从发病到病情发展到高峰,多需数十小时至数天。这种病常在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生。一些病人往往睡前没有任何先兆症状,早晨醒来时发现偏瘫或失语。这可能与休息时血压偏低、血流缓慢有关。但也有一些在白天发病的病人,常有头昏、肢体麻木无力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前躯症状。
脑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任何一段脑血管内,但在临床上却以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分支所形成的血栓较常见。患者表现中枢性偏瘫、面瘫及对侧肢体感觉减退。大多数病人神志清楚,头痛、呕吐者较少见,但若大脑前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阻塞形成大面积脑梗塞时,病情较重,常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则多见眩晕、恶心、呕吐、复视、交叉性运动及感觉障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发呛等症状。
脑血栓形成的死亡率较脑出血低得多,而且由于梗塞灶周围可以建立侧支循环,大多数病人在一定时间内,神经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大面积脑梗塞由于脑组织损害较重,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常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有些病人则形成植物人或遗留下肢体偏瘫等严重并发症。
脑血栓形成原因
1、血管病变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脑小动脉硬化有诱发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血管的改变是引起脑血栓病因。此外,血管发育异常、结核病、脑血管畸形等血管的其他病变也是引发脑血栓的原因,所以大家应注意血管的其它病变。
2、血液动力学改变
脑血流量的调节有也是引起脑血栓的原因,而血压的改变又影响着脑局部血量。当平均动脉压低于一定千帕时,再加上血管本身存在的病变,官腔会变得狭窄,其会丧失自动调节功能,最终导致局部脑组织供血障碍。
3、血液成分的改变
血液中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含量增加也是导致脑血栓的原因,这会增加血液粘度,导致血流速度减慢。此外,很多常见血液病,如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和各种影响血凝固性增高的疾病也是此病的诱发因素。
4、生活习惯
不健康、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过多摄入高脂、高糖类食物,长时间静坐、缺乏体育运动,熬夜工作或通宵工作等会加重动脉粥硬化,促进血栓形成,进而导致脑栓塞疾病的发生。
脑血栓形成与气象的关系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塞引起的,而脑梗塞又是脑卒中造成的。在我国,每年有脑卒中患者约180万,死于脑卒中的有90万人,同时有60万人卧床不起,需他人照顾。为此,医学专家呼吁:积极采取措施,降低脑率中发病率。
在影响脑血栓形成的诸多因素中,气象因素鲜为人知。广东省某疗养院对262例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12月-2月(冬季)发病最多,占29.1%;夏季次之,占27.8%。有资料证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直接影响脑血栓形成:在相对湿度为40-60%时,发病率最低,在平均湿度为85%时,发病率最高;气压在1009百帕时,发病率为25%,1028百帕时,其发病率降到5%;气温在18摄氏度时,发病率为7%,在30摄氏度时,发病率升至22%。这说明,温、湿度越高,气压愈低,愈易发生脑血栓病。
由此可见,气象因素与脑血栓的形成有密切相关:夏季、冬季所以发病率高,其原因与夏季出汗过多,冬季气候干燥和活动较少有关。因此,已有脑动脉硬化或高血压、高血脂病史的老年人,在夏季应注意补足水份,避免过多出汗,在冬季应注意多作体力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对脑血栓形成的影响主要是因为高温、高湿、低气压导致血压下降,血流减慢而利于血栓形成。因此,了解气象因素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可据气象预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脑血栓病的发生。
脑血栓形成的诊断
(1)多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病前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
(2)可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
(3)起病相对较缓慢,呈进行性加重,1~3天达高峰,但亦可表现为突然完全性卒中。
(4)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
(5)全脑症状轻,多无明显头痛、呕吐,意识清晰或有轻度障碍,生命体征及下丘脑植物神经功能多无异常变化。
(6)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正常。
(7)ct检查显示密度减低区,大面积脑梗塞可伴有脑水肿和占位效应。
(8)脑血管造影可显示病变动脉狭窄或闭塞。
(9)局灶体征明显,由于受累血管不同,而临床特征各异。
脑血栓形成有哪些常见病因
1、血液成分的改变:血管病变处的内膜粗糙,使血液中的血小板易于附着、积聚以及释放更多的五羟色胺等化中物质。血液成分中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增加、可使血液粘度增加,致血流速度减慢。此外还有血液病如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和各种影响血凝固性增高的因素,均使脑血栓形成易于发生。
2、血液动力学改变:脑血流量的调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血压的改变是影响脑局部血量的重要因素,当平均动脉压低于9.5千帕(71毫米汞柱)和高于24千帕(180毫米汞柱)时,由于血管本身存在的病变,管腔狭窄、自动调节功能失效,局部脑组织的供血即可发生障碍。
3、劳累过度:有些中老年朋友由于心理作用,导致了他们产生了不服老的想法。因此,有这种心理的朋友往往会比年轻人干活更卖力。但由于身体的负荷过重,导致血压波动或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引发脑血栓的几率大大增加。专家随后强调,中老年应正确的看待年龄问题,放松心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4、血管病变:最重要而常见的血管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硬化。其他还有血管发育异常,如先天性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脉管炎,如感染性风湿热、结核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等所致的动脉内膜炎,一些非感染性的脉管炎,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动脉壁创伤如损伤、手术、导管、穿刺等;少见的主动脉、颈动脉的夹层动脉瘤等。
5、心理作用:有好多的中老年朋友都是完美主义者,并感觉自己的已近暮年,于是常常为一点小事就争吵不休。专家表示,中老年应平静的看待每一个问题,放松心情。不必事事要求尽善尽美,毕竟人无完人。人到老年就是应该享受生活的,不要为了一点点小事就去斤斤计较。
脑血栓形成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45%)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常伴高血压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管径500μm以上的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导致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可见于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任何部位,多见于动脉分叉处,如颈总动脉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椎动脉在锁骨下动脉的起始部,椎动脉进入颅内段,基底动脉起始段及分叉部。
其他因素(35%)
某些脑梗死病例虽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但很难找到确切病因,可能的病因包括脑血管痉挛,来源不明的微栓子,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蛋白C和蛋白S异常,抗凝血酶Ⅲ缺乏,纤溶酶原激活物不全释放伴发高凝状态等。
发病机制
各种病因导致的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其结果是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
脑梗死发生率颈内动脉系统约占4/5,椎-基底动脉系统约为1/5,闭塞的血管依次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等。
闭塞血管内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炎改变,血栓形成或栓子,脑缺血一般形成白色梗死,梗死区脑组织软化,坏死,伴脑水肿和毛细血管周围点状出血,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出血性梗死,缺血,缺氧性损害可出现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两种方式。
脑血栓的发病和天气有关系吗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塞引起的,而脑梗塞又是脑卒中造成的。在我国,每年有脑卒中患者约180万,死于脑卒中的有90万人,同时有60万人卧床不起,需他人照顾。为此积极采取措施,降低脑血栓的发病率是大家需要注意的事情。脑血栓的发病和天气有关系吗?在影响脑血栓形成的诸多因素中,天气因素相信大家也是知道一些的。某疗养院对262例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12月-2月(冬季)发病最多,占29.1%;夏季次之,占27.8%。有资料证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直接影响脑血栓形成:在相对湿度为 40-60%时,发病率最低,在平均湿度为85%时,发病率最高; 气压在1009百帕时,发病率为25%,1028百帕时,其发病率降到5%;气温在18摄氏度时,发病率为7%,在30摄氏度时,发病率升至22%。这说明,温、湿度越高,气压愈低,愈易发生脑血栓病。由此可见气象因素与脑血栓的形成有密切相关:夏季、冬季所以发病率高,其原因与夏季出汗过多,冬季气候干燥和活动较少有关。因此已有脑动脉硬化或高血压、高血脂病史的老年人,在夏季应注意补足水份,避免过多出汗,在冬季应注意多作体力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对脑血栓形成的影响主要是因为高温、高湿、低气压导致血压下降,血流减慢而利于血栓形成。因此了解气象因素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可据气象预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脑血栓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