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脏病的急救方法 心搏骤停

心脏病的急救方法 心搏骤停

心搏骤停判明后,能否立即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效的胸外按压可以保证重要脏器的有效循环,尽早恢复心脏泵血的循环功能。

1.病人体位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上,头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以保证脑血流量。如有可能应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

2.施救者体位紧靠病人胸部一侧,为保证按压力垂直作用于病人胸骨,术者应根据抢救现场的具体情况,采用站立地面或脚凳上,或采用跪式等体位。

3.按压部位在胸骨下1/3段。确定部位用以下方法:术者用靠近病人足侧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确定近侧肋骨下缘,然后沿肋弓下缘上移至胸骨下切迹,将中指紧靠胸骨切迹(不包括剑突)处,食指紧靠中指。将另一手的掌根(长轴与病人胸骨长轴一致)紧靠前一手的食指置于胸骨上。然后将前一手置于该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手指并拢、分开或互握均可,但不得接触胸壁。

4.按压方法

成人术者双肘伸直,借身体和上臂的力量,向脊柱方向按压,用力适度,使胸廓下陷3.5~125px,而后迅即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使心脏舒张,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放松时掌根部不得离开按压部位,以防位置移动,但放松应充分,以利血液回流。按压频率80~100次/分。

小儿使患儿仰卧于诊疗桌上,足部略抬高以增加回心血量。施救者以一手掌根部置于患儿胸骨中下部垂直向脊柱方向施力,使胸廓下陷;如是婴儿,则用一手托住患儿背部,另一手以食、中指进行按压。按压频率,年长儿80次/分,婴幼儿及新生儿100次/分。

如果不懂的任何急救方法,发现有心脏病人突发情况,请立即拨打120,让专业的医生及时赶到。

猝死的特征

1.病魔之首

猝死是最可怕的疾病。在人类所有的疾病中,就其突发性、紧急性、严重性、恶性程度和后果而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够与猝死相比。

2.发病突然

猝死是患者猝然而死,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他(她)的家人及朋友,都将始料不及。有时发病后患者甚至无法留下一句话。这就是猝死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疾病的原因。

3.高发病率

绝大部分的猝死患者是死于心脏停搏(CA),而心脏停搏的发病率非常高,美国心脏协会2013年6月在《循环》杂志网站上发表的徒手心肺复苏(CPR)共识指出:心脏停搏是美国最致命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它导致的死亡超过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流感、肺炎、车祸、HIV、枪支案件和家庭火灾致死人数的总和[2]。我国每年有180万人死于猝死,平均每分钟有3~4人因猝死而死亡[3]。

4.多发生在医院外

绝大多数的猝死源于心搏骤停,国外文献报道40%的心搏骤停没有被发现或发生在睡眠中,70%~80%心搏骤停是发生在家里[4]。根据美国及我国资料,死于院外或家中者占72%~80%[5]。我国另有文献报道,87.7%的猝死是发生在医院外。在院外发病就意味着发病后患者无法及时得到医疗专业人员的急救,同时大众的心肺复苏技能也十分匮乏。这就是猝死发生率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脏骤停急救的关键

关键点一、快:10秒完成判断

“快”在心脏抢救的整个过程中,是最重要的。华伟指出,有研究表明,在心脏急救上每延迟1分钟,病人的存活率就下降10%;10分钟后,病人存活的希望就很小了。因此,看到一个人晕倒,你第一反应就要去判断他是否为心跳骤停。判断的方法为:一看,看他还有没有意识;二摸,在喉结两边距离2—3厘米的地方,找到他的颈动脉,摸摸还有没有搏动。这些动作一定要在10秒钟之内完成。如果触摸不到颈动脉搏动,病人又无意识,可以判定心跳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

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意识时,还可以掐掐人中,看他有没有反应,但关键还是摸颈动脉。有些癫痫病人晕倒后也可能没有意识,但颈动脉还在搏动,说明心脏没有停止跳动。

“心脏急救的前6分钟,是黄金时间,因为一旦大脑缺氧超过4—6分钟,脑细胞功能呈不可逆状态。”因此,心脏急救一定要遵循“现场复苏”和“目击者先复苏”的原则,就是说,谁先看到病人倒下,谁就先复苏,不要互相推托、到处找人,浪费时间。正确的心肺复苏最好在4分钟以内就开始做,操作的速度和频率是让心脏骤停病人回生的关键,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简单的心肺复苏方法。

除了抢救速度快,转运快也非常重要。黄从新提醒,病人恢复心跳后,要尽快转运到医院。转运时要继续观察病人的反应,此时还有可能发生心跳骤停。一旦发生,要马上继续心脏按压。

关键点二、顺:身体放平仰头举颌

病人在硬地板上放好后,要保证他的身体是平的,头向后仰,下颌向上抬。可以用手扶着他的额头,帮助头后仰,同时用手指清除他嘴里一些可能阻碍呼吸的东西,比如假牙等。

陈韵岱说,一旦心跳停止或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很快会出现呼吸停止。在抢救原则上,首先就是要开放气道,之后才能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只有仰头举颌,才能保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不过这点很容易被人忽视,有人光顾着实施心脏按压了,也不管病人的身体是什么姿势;还有人一看见有人晕倒,第一个反应就是从后背扶起他来,用身子托着他的头,这时很难进行正确的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这些方法都是错误的。身体不“顺”,呼吸道不通畅,即便心跳短暂恢复,如果氧气进不来,心脏也很难继续维持正常跳动。

关键点三、直:双臂垂直用力按压

病人的呼吸顺畅了,这时才开始真正的按压。黄从新说,按压的时候,要左右手重叠。按压的地方在胸骨中下1/3区域,或者2个乳头连线的中点,就是心脏的位置。

抢救者的姿势也有一定的要求,不能扭着、歪着,也不能骑在病人身上。陈韵岱指出,心外按压一定要记住一个字“直”———抢救者要跪在病人的右侧,脸冲着病人;双臂绷直,肘关节固定不动,双肩保持在患者胸骨上方的正中,以髋关节为支点,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抢救者可以利用自己身体的重量,但胳膊一定要绷住劲,才能保证力量传递到患者胸骨上。

关键点四、硬:躺在木板或地上

心脏按压的地点,一定要选择硬板或地上。但如果病人是在床上或沙发上发病,黄从新认为,搬动具有一定的风险,最好是学学医院里或120急救人员的做法———把病人的头稍微抬起,快速地在后背下方插入一块硬板。这种硬板不用太大,比病人的背稍宽一点、2尺来长就行,垫在上半身下面,使按压心脏时后背有个支撑。如果床或沙发非常软,垫的时候也要注意,最好把板子搭在床沿硬一点的地方,别让它一按就陷下去。要是家里实在找不到这样的板,为了节约时间,也可以搬动,但搬动时一定要平抬,头向后仰,保持气道畅通。

天气冷的时候,因为怕病人着凉,有些人会在地上铺一层被子,或者把病人放在铺着地毯的地板上,这样是否影响抢救的效果呢?华伟说,这些做法都可以,只要不在有弹簧的地方,比如席梦思床和沙发上实施就行,这是心脏按压最忌讳的。因为心跳停止之后,实施心脏复苏的目的就是通过按压胸廓来挤压心脏,让心脏向外排血,人工地恢复心脏血液循环。在软的地方按压时,身体会随着弹簧一起下陷,但胸廓并没有下陷,所以完全起不到挤压心脏的目的。

关键点五、深:胸骨下陷5厘米

按压的力度怎么掌握?华伟指出,要让胸骨下陷到一定的深度,临床上的标准是:成人胸骨下陷4—5厘米,5—13岁的孩子下陷3厘米,婴幼儿下陷2厘米———小孩的胸壁薄,太用劲会导致胸骨骨折和心包破裂。如果你记不住这么具体的数字,只要记住,不管什么对象,按压时把胸廓按下去3—5厘米就行,小孩取下限3厘米,大人取上限5厘米,感觉到昏迷者的胸骨下陷了,才算有效。“不仅是老百姓,这点连医院里的年轻大夫也很容易忽视,按压时很快、频率很高,但没有深度,心脏受到的挤压不够,白白浪费了抢救时间。”华伟说。

除了按压要有深度,人工呼吸时吹气也要深,一定要把这口气“送”到病人肺里。黄从新提示,做的时候要一手捏紧患者鼻子,另一只手放在下颌,向下用力,把他的嘴打开,然后深深地吸一口气,用自己的嘴盖严患者的嘴,别漏气,最后用力地把气吹进患者的呼吸道里。只有当这口气达到肺里,患者的胸廓才会鼓起来。

“对于没有心脏急救知识的老百姓来说,人工呼吸不太好掌握,也有人在心理上比较抗拒。”黄德嘉指出,国外临床研究显示,与单做心脏按压相比,人工呼吸加心脏按压反而会降低抢救的成功率,因此,目前国外一般提倡只进行心脏按压。同时让其他人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让专业的急救人员尽快赶来。

关键点六、数:每分钟100下

“按压时,不能没有规律地乱按,”黄从新说,最好自己心里数着数,按压的频率要快,基本上每分钟80—100次。

此外,黄德嘉特意指出,做心外按压时注意,不仅要保证每分钟100次的频率,还要判断每次按压是否有效,其标准是:每按压心脏1次,颈动脉就跳1下。如果你自己不会判断,就一直按压下去,千万不要停,观察着病人的情况,直到急救人员赶来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包括上呼吸机、心脏除颤等。

心肺复苏常用于哪些疾病

心搏骤停时,心脏虽然丧失了有效泵血功能,但并非心电和心脏活动完全停止,根据心电图特征及心脏活动情况心搏骤停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3]:

1、心室颤动:心室肌发生快速而极不规则、不协调的连续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频率为200-500次/分,这种心搏骤停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图2)。心室颤动如能立刻给予电除颤,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2、心室静止:心室肌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呈静止状态。心电图表现呈一直线或仅有心房波,多在心搏骤停一段时间后(如3~5min)出现。

3、心电-机械分离:此种情况也就是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节律。心室肌可断续出现缓慢而极微弱的不完整的收缩。心电图表现为间断出现并逐步增宽的QRS波群,频率多为20-30次/分以下。由于心脏无有效泵血功能,听诊无心音,周围动脉也触及不到搏动。此型多为严重心肌损伤的后果,最后以心室静止告终,复苏较困难。

心搏骤停的以上3种心电图类型及其心脏活动情况虽各有特点,但心脏丧失有效泵血功能导致循环骤停是共同的结果。全身组织急性缺血、缺氧时,机体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及相关激素,使外周血管收缩,以保证脑心等重要器官供血;缺氧又导致无氧代谢和乳酸增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急性缺氧对器官的损害,以大脑最为严重,随着脑血流量的急骤下降,脑神经元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迅速降低,细胞不能保持膜内外离子梯度,加上乳酸盐积聚,细胞水肿和酸中毒,进而细胞代谢停止,细胞变性及溶酶体酶释放而导致脑等组织细胞的不可逆损害。缺氧对心脏的影响可由于儿茶酚胺增多和酸中毒使希氏束及浦氏系统自律性增高,室颤阈降低;严重缺氧导致心肌超微结构受损而发生不可逆损伤。持久缺血缺氧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肝小叶中心性坏死等脏器损伤和功能障碍或衰竭等并发症。

突发心脏病怎么治疗呢

方法/步骤

心脏病患者在有发病迹象的时候一定不能让其站立或者走动,要让其静卧床上,进行大口吸气。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吸氧。曾经有位50多岁的患者,感到胸口疼痛,家人还以为是岔气,帮其活动,等120感到的时候,病人已经死亡。

如果是在路上或者旅途中突发心脏病,病人应就地躺下,休息静待急救人员。千万不可略微好转后就再次行走。这个时候心脏病再次突发的可能性很大。

心脏病患者身上要备有急求药品,如硝酸甘油含片,速效救心丸,消心痛等。一旦发病,要迅速的让患者含服一到两片,2分钟到5分钟后就能起效。

在让心脏病突发患者静卧的同时,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让专业人士对患者进行急救,或者检查进行恢复治疗。

患者也可以坐在沙发上,背靠静坐,两脚下垂,身体成半卧状。

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情况最为危机,病人因为心跳骤停,呼吸停止,大脑因严重缺氧而很快死亡。心脏骤停后是前4分钟是关键时间,被称为黄金4分钟,在等待120急救的同时,要马上给病人进行心脏复苏,用双手叠压或者拳头按压患者的左胸内侧(心脏位置),帮助患者做心跳复苏。同时进行人工呼吸,让患者头部略向后仰,想患者口中吹气。有大约一半的患者心脏复苏成功。所以这个4分钟是很关键的。

心脏病如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频繁发作的人,要在大便之前含服一片硝酸甘油片,能够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状况。从而防止因为久蹲而引发心脏病发作。

有心脏病患者的家里要备有急救盒。急救盒不大可以随时带在身边,里面要备有少而精的急救药物,像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片,舒乐安定片等药物,家人要随时检查药品是否过期,进行更换或者补充新的药物。

心脏性猝死如何急救

近年来,我们时常可以听到“某某猝死”这类不算新闻的新闻。所谓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其临床特征主要是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在20—30秒的叹息样呼吸后呼吸停止。猝死发生前可能胸疼,气急,也可毫无预兆就突然发生。在成人发生的全部猝死中,心脏性猝死占80%以上。因此,学会心脏性猝死急救对挽救患者生命能够起到及时的作用。

猝死发生后,如果在2—4分钟内没有获得有效的治疗,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超过8分钟人就死亡了。当发现有人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应立即使其平卧,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就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首先使其头部后仰以畅通气道,继之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这些基本的救治措施应持续进行到专业急救人员到场。

心脏复苏术怎么做

临床心搏骤停,突然呼吸停止,神智丧失,听不到心音,大动脉动消失,测不到血压,皮肤粘膜苍白,瞳孔散大。前三项是主要判断标志。

心搏骤停后,能否及时进行有效的心复苏,是生与死的关键,心搏骤停判明后,必须立即心复苏,防止脑缺氧,尽早恢复心脏泵血的呼吸功能。因猝死是突发事件,难以预料,实施及时抢救必须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尤其有心脏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掌握心复苏术。具体方法是:

(1)将患者平卧,背部垫一硬板,颈部上抬,头颈微后仰,促使气道通畅。

(2)施术者握拳,以患者的胸骨部下段,做一二次短促有力的叩击。如无反应再重复一二次,经叩击后,常可终止室速,室颤,恢复窦性心律。如无效做下轧步处理。

(3)立即做全外心脏按压,左手掌置于患者胸骨下1/3处,右手压在其上方,以每分钟60次的速度,用力适度,反复按压,使胸廓上下活动程度3-4厘米,心内剩余含氧血迅速排入动脉使心脑供血,胸廓下陷回弹时,有助于及通气。按压应用力均匀,轻柔,用力过猛,易引起肋骨,胸骨骨折,气胸,血胸,心包积血,骨髓栓塞,内脏破裂等并发症。如无反应,同时进行下一步处理。

(4)人工口对口呼吸: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推开下颌,使其口张开,用力吸气后患者口腔紧对密闭,将气吹入患者口腔,以每分钟16-18次的速度,反复(吸,吹)进行。如能听到患者呼气声最好。

在抢救过程中,每4-5分钟检查一次颈动脉及自主呼吸,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生命体症,每次检查间歇时间不能超过5秒钟。如在医院外抢救,心跳,呼吸出现后应急送医院观察,寻找心脏骤停原因,针对原发病继续治疗。

心肺复苏概念有哪些

疾病简介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1] 。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由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其它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复苏学会制订的每五年更新一次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指导和规范在全球范围内的心肺复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LCOR)发布最新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来表达实施紧急生命支持的重要性:(1)立即识别心脏停搏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尽早实施心肺复苏CPR,强调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图1)

图1 chain of survival

chain of survival

chain of survival

发病原因

心搏骤停的原因可分为 心源性心搏骤停和非心源性心搏骤停

疾病分类

心搏骤停时,心脏虽然丧失了有效泵血功能,但并非心电和心脏活动完全停止,根据心电图特征及心脏活动情况心搏骤停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心室颤动:心室肌发生快速而极不规则、不协调的连续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频率为200-500次/分,这种心搏骤停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图2)。心室颤动如能立刻给予电除颤,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2、心室静止:心室肌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呈静止状态。心电图表现呈一直线或仅有心房波,多在心搏骤停一段时间后(如3~5min)出现。

3、心电-机械分离:此种情况也就是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节律。心室肌可断续出现缓慢而极微弱的不完整的收缩。心电图表现为间断出现并逐步增宽的QRS波群,频率多为20-30次/分以下。由于心脏无有效泵血功能,听诊无心音,周围动脉也触及不到搏动。此型多为严重心肌损伤的后果,最后以心室静止告终,复苏较困难。

心搏骤停的以上3种心电图类型及其心脏活动情况虽各有特点,但心脏丧失有效泵血功能导致循环骤停是共同的结果。全身组织急性缺血、缺氧时,机体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及相关激素,使外周血管收缩,以保证脑心等重要器官供血;缺氧又导致无氧代谢和乳酸增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急性缺氧对器官的损害,以大脑最为严重,随着脑血流量的急骤下降,脑神经元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迅速降低,细胞不能保持膜内外离子梯度,加上乳酸盐积聚,细胞水肿和酸中毒,进而细胞代谢停止,细胞变性及溶酶体酶释放而导致脑等组织细胞的不可逆损害。缺氧对心脏的影响可由于儿茶酚胺增多和酸中毒使希氏束及浦氏系统自律性增高,室颤阈降低;严重缺氧导致心肌超微结构受损而发生不可逆损伤。持久缺血缺氧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肝小叶中心性坏死等脏器损伤和功能障碍或衰竭等并发症。

如果你还是不太了解关于心肺复苏这个情况的话,就可以通过上文的内容多多了解下。相信还是可以帮助到大家的,同时也给大家介绍的很清楚了,不论是什么疾病分类还是各个介绍都是可以通过上面的内容介绍的比较详细清楚的。

突发心脏病咳嗽能自救

本期特约急救医学专家为您解读有关此说的来龙去脉,及其在急救中的实用价值。

早在2003年就有波兰学者提出了咳嗽-心肺复苏法,其道理是咳嗽能造成胸腹腔内压力骤然升高,类似于体外心脏按摩。他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证实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在115 例有心脏停搏史的病人出现365 次晕厥前驱症状时,应用咳嗽- 心肺复苏法使292 次发作症状消失。该方法需要训练病人连续咳嗽5次,每次持续时间为1~2 秒,并规律性地在早晚进行训练,直至病人能一次连续咳嗽10~30 次。同时病人需要学会识别突发心脏停搏前的症状:突感虚弱、气短、恶心、手颤、眩晕、视物模糊及不正常出汗等。

对于这一方法,有学者认为在医学原理上是可行的。但另有专家却持怀疑态度,认为咳嗽自救的方法尚缺乏严密而科学的临床实验证据,担心向公众推荐这一方法会引起混乱,因为不希望病人只顾咳嗽而忘记拨打急救电话,从而延误治疗。

由于心脏骤停可能随时随地发生,因此当患者感觉心跳不太正常,危险即将来临而又无旁人在场时,在专业救助人员到来之前进行适当有效的咳嗽,也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自救方法。不过,由于这种方法要求患者既要接受咳嗽自救的专业训练,又要了解心脏停搏的前驱症状,普及起来有一定难度,其实用价值也就受到限制。因此,心脏病患者,特别是有心脏停搏史的患者,可以了解并掌握咳嗽-心肺复苏法,以备不时之需,但不要寄予太高期望。最切实可行的自救方法仍然是,平时注意对原发心脏病的治疗,当心脏病突发征兆出现时,即刻服用随身携带的急救药物,并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如果心脏已经停搏,在场的人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术。

咳嗽救不了心脏病

对于咳嗽自救的说法,北京120急救中心急诊科王教授态度鲜明地予以否定。王教授认为,这一说法与心脏病急救知识背道而驰。心脏病突发时,首要的是病人要平卧,尽量减少活动,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可能的情况下迅速服药,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不要紧张,安静地等待救护车的到来。而咳嗽及深呼吸,无疑会使已经发生冠状血管阻塞的心脏增加耗氧,给不堪负重的心脏加重打击,诱使心律紊乱的发生,甚至心梗患者可能会因胸腹腔压力骤增而猝死。

心肺复苏的简介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1] 。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由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其它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复苏学会制订的每五年更新一次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指导和规范在全球范围内的心肺复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LCOR)发布最新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来表达实施紧急生命支持的重要性:(1)立即识别心脏停搏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尽早实施心肺复苏CPR,强调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心脏病急救措施有哪些

心脏病急救

心脏病发几率高,致死率高,让人猝不及防,所以做好心脏病急救常识的储备就尤为重要。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心脏病的急救措施。

根据不同的病情各种心脏病也有不同的急救措施。

1.急性心肌梗死

病人疼痛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但持续时间较长,程度重,并恶心、呕吐、出汗,有濒死感,症状和后果比心绞痛要 严重得多。这时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松解领口,室内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有条件可立即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 片或消心痛1至2片,同时马上呼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共汽车或扶病人步行去医院,以防心肌梗死的范围扩大。

2.心力衰竭

原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肺心病的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应让病人安静休息,半卧 位,两足下垂,有条件可立即吸氧,不可随意给药。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3.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要在4分钟内,无论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其生命处于最危急状态,是最需要紧急救助 的。这是因为大脑需要大量的氧,呼吸和心跳停止后,大脑很快会缺氧,4分钟内将有一半的脑细胞受损;如果患者在疾 病突发的4分钟内,能得到有效的心肺复苏急救,心跳复苏率在50%,因此这4分钟被称做挽救生命的“黄金4分钟”。如果 超过5分钟再施行心肺复苏,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可能救活,每耽误1分钟,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就会下降7%至10%,若超过10 分钟则很少有复苏的希望。

心肺复苏要让病人躺平,一定要在硬的地方,在地上也没有问题。先用拳头有节奏地用力叩击其前胸左乳头内侧(心 脏部位),连续叩击2至3次,拳头抬起时离胸部20至30厘米,叩击后,心脏受到刺激,有时能恢复自主搏动。随后应立即 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时要把头后仰30度,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开放气道。然后做胸外按压,用人工的方法来进 行循环,每做15次心脏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心脏按压以每秒钟1次的速度进行,连做15次;人工呼吸的速度为每5秒 钟做1次,连做2次,如此交替持续进行。

心肺复苏的分类

心搏骤停时,心脏虽然丧失了有效泵血功能,但并非心电和心脏活动完全停止,根据心电图特征及心脏活动情况心搏骤停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3] :

1、心室颤动:心室肌发生快速而极不规则、不协调的连续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频率为200-500次/分,这种心搏骤停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图2)。心室颤动如能立刻给予电除颤,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2、心室静止:心室肌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呈静止状态。心电图表现呈一直线或仅有心房波,多在心搏骤停一段时间后(如3~5min)出现。

3、心电-机械分离:此种情况也就是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节律。心室肌可断续出现缓慢而极微弱的不完整的收缩。心电图表现为间断出现并逐步增宽的QRS波群,频率多为20-30次/分以下。由于心脏无有效泵血功能,听诊无心音,周围动脉也触及不到搏动。此型多为严重心肌损伤的后果,最后以心室静止告终,复苏较困难。

心搏骤停的以上3种心电图类型及其心脏活动情况虽各有特点,但心脏丧失有效泵血功能导致循环骤停是共同的结果。全身组织急性缺血、缺氧时,机体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及相关激素,使外周血管收缩,以保证脑心等重要器官供血;缺氧又导致无氧代谢和乳酸增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急性缺氧对器官的损害,以大脑最为严重,随着脑血流量的急骤下降,脑神经元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迅速降低,细胞不能保持膜内外离子梯度,加上乳酸盐积聚,细胞水肿和酸中毒,进而细胞代谢停止,细胞变性及溶酶体酶释放而导致脑等组织细胞的不可逆损害。缺氧对心脏的影响可由于儿茶酚胺增多和酸中毒使希氏束及浦氏系统自律性增高,室颤阈降低;严重缺氧导致心肌超微结构受损而发生不可逆损伤。持久缺血缺氧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肝小叶中心性坏死等脏器损伤和功能障碍或衰竭等并发症。

心脏骤停的急救常识

1、快

10秒完成判断

“快”在心脏抢救的整个过程中,是最重要的。有研究表明,在心脏急救上每延迟1分钟,病人的存活率就下降10%;10分钟后,病人存活的希望就很小了。因此,看到一个人晕倒,你第一反应就要去判断他是否为心跳骤停。判断的方法为:一看,看他还有没有意识;二摸,在喉结两边距离2—3厘米的地方,找到他的颈动脉,摸摸还有没有搏动。这些动作一定要在10秒钟之内完成。如果触摸不到颈动脉搏动,病人又无意识,可以判定心跳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

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意识时,还可以掐掐人中,看他有没有反应,但关键还是摸颈动脉。有些癫痫病人晕倒后也可能没有意识,但颈动脉还在搏动,说明心脏没有停止跳动。

“心脏急救的前6分钟,是黄金时间,因为一旦大脑缺氧超过4—6分钟,脑细胞功能呈不可逆状态。”因此,脏急救一定要遵循“现场复苏”和“目击者先复苏”的原则,就是说,谁先看到病人倒下,谁就先复苏,不要互相推托、到处找人,浪费时间。正确的心肺复苏最好在4分钟以内就开始做,操作的速度和频率是让心脏骤停病人回生的关键,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简单的心肺复苏方法。

除了抢救速度快,转运快也非常重要。黄从新提醒,病人恢复心跳后,要尽快转运到医院。转运时要继续观察病人的反应,此时还有可能发生心跳骤停。一旦发生,要马上继续心脏按压。

2、顺

身体放平仰头举颌

病人在硬地板上放好后,要保证他的身体是平的,头向后仰,下颌向上抬。可以用手扶着他的额头,帮助头后仰,同时用手指清除他嘴里一些可能阻碍呼吸的东西,比如假牙等。

一旦心跳停止或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很快会出现呼吸停止。在抢救原则上,首先就是要开放气道,之后才能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只有仰头举颌,才能保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不过这点很容易被人忽视,有人光顾着实施心脏按压了,也不管病人的身体是什么姿势;还有人一看见有人晕倒,第一个反应就是从后背扶起他来,用身子托着他的头,这时很难进行正确的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这些方法都是错误的。身体不“顺”,呼吸道不通畅,即便心跳短暂恢复,如果氧气进不来,心脏也很难继续维持正常跳动。

3、直

双臂垂直用力按压

病人的呼吸顺畅了,这时才开始真正的按压。按压的时候,要左右手重叠。按压的地方在胸骨中下1/3区域,或者2个乳头连线的中点,就是心脏的位置。

抢救者的姿势也有一定的要求,不能扭着、歪着,也不能骑在病人身上。陈韵岱指出,心外按压一定要记住一个字“直”———抢救者要跪在病人的右侧,脸冲着病人;双臂绷直,肘关节固定不动,双肩保持在患者胸骨上方的正中,以髋关节为支点,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抢救者可以利用自己身体的重量,但胳膊一定要绷住劲,才能保证力量传递到患者胸骨上。

4、硬

躺在木板或地上

心脏按压的地点,一定要选择硬板或地上。但如果病人是在床上或沙发上发病,黄从新认为,搬动具有一定的风险,最好是学学医院里或120急救人员的做法———把病人的头稍微抬起,快速地在后背下方插入一块硬板。这种硬板不用太大,比病人的背稍宽一点、2尺来长就行,垫在上半身下面,使按压心脏时后背有个支撑。如果床或沙发非常软,垫的时候也要注意,最好把板子搭在床沿硬一点的地方,别让它一按就陷下去。要是家里实在找不到这样的板,为了节约时间,也可以搬动,但搬动时一定要平抬,头向后仰,保持气道畅通。

天气冷的时候,因为怕病人着凉,有些人会在地上铺一层被子,或者把病人放在铺着地毯的地板上,这样是否影响抢救的效果呢?这些做法都可以,只要不在有弹簧的地方,比如席梦思床和沙发上实施就行,这是心脏按压最忌讳的。因为心跳停止之后,实施心脏复苏的目的就是通过按压胸廓来挤压心脏,让心脏向外排血,人工地恢复心脏血液循环。在软的地方按压时,身体会随着弹簧一起下陷,但胸廓并没有下陷,所以完全起不到挤压心脏的目的。

外伤的急救步骤是什么 心肺复苏

少数的外伤会引起心跳呼吸骤停,所以在外伤急救步骤中,我们要首先判断有无心跳呼吸骤停的现象。

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 1、心跳呼吸骤停的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眼球固定、脸色苍白、发绀等。 2、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先检查患(伤)者有无呼吸,同时应注意心脏是否停跳,大动脉搏动是否存在。一旦发现患(伤)者心跳停止,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切记不要等待医务人员或其他人员的到来,也不要等待作什么检查,否则将丧失抢救时机。

如果存在心跳呼吸骤停的现象,我们应该首先采取心肺复苏的急救措施

肺复苏术的步骤: 1、检查患者清醒程度:无反应,呼叫救援;有反应,迅速检查伤势及呼救 2、畅通气道,检查呼吸:无呼吸,打开气道;有呼吸,维持气道通畅及呼救;气道不通畅,清除异物;气道通畅,检查颈动脉 3、检查颈动脉:有搏动,施行人工呼吸;无搏动,施行心肺复苏术 (四)心肺复苏术施行有效:1、恢复自主的呼吸和脉搏; 2、有知觉,反应及呻吟等。

夏季游泳溺水了怎么办

第 一, 如果溺水者上岸后被发现神志不清,呼吸停止或仅有微弱的濒死样呼吸,说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心搏骤停状态,应立即在现场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心肺复苏的 顺序应该按照A-B-C顺序进行。即首先开放气道,清理口鼻里的异物,如泥沙和水草。开放气道时应注意保护颈椎。特别注意的是此时不能控水。因为控水第一 无效,第二拖延了心肺复苏实施的时间,对抢救不利。开放气道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成人口对口,婴儿可口对口鼻通气。然后按照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 进行持续的胸外按压。按压30次后再进行2次人工呼吸,即30:2的比率进行标准的心肺复苏抢救,直到专业人员到来。

第 二,有的患者溺水后,虽然没有发生呼吸心跳骤停,但是仍然会存在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当患者上岸后出现大面积荨麻疹、剧烈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喉头哮 鸣,或者意识改变如倦怠、嗜睡、昏睡、谵妄、木讷、反应迟钝等都意味着病情严重。此时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提高警惕,严密观察,及时送往医院就医。现场急 救时应注意保暖。有呕吐的病人应保持稳定的侧卧位,保护好呼吸道,及时清理口中的呕吐物,预防呕吐物返流气道引发的梗阻窒息。

第三,以上两种情况都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让急救车尽快到现场进行专业处理。

心脏性猝死的急救措施

猝死发生后,如果在2—4分钟内没有获得有效的治疗,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超过8分钟人就死亡了。当发现有人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应立即使其平卧,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就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首先使其头部后仰以畅通气道,继之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这些基本的救治措施应持续进行到专业急救人员到场。

心脏复苏术怎么做

临床心搏骤停,突然呼吸停止,神智丧失,听不到心音,大动脉动消失,测不到血压,皮肤粘膜苍白,瞳孔散大。前三项是主要判断标志。

心搏骤停后,能否及时进行有效的心复苏,是生与死的关键,心搏骤停判明后,必须立即心复苏,防止脑缺氧,尽早恢复心脏泵血的呼吸功能。因猝死是突发事件,难以预料,实施及时抢救必须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尤其有心脏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掌握心复苏术。具体方法是:

(1)将患者平卧,背部垫一硬板,颈部上抬,头颈微后仰,促使气道通畅。

(2)施术者握拳,以患者的胸骨部下段,做一二次短促有力的叩击。如无反应再重复一二次,经叩击后,常可终止室速,室颤,恢复窦性心律。如无效做下轧步处理。

(3)立即做全外心脏按压,左手掌置于患者胸骨下1/3处,右手压在其上方,以每分钟60次的速度,用力适度,反复按压,使胸廓上下活动程度3-4厘米,心内剩余含氧血迅速排入动脉使心脑供血,胸廓下陷回弹时,有助于及通气。按压应用力均匀,轻柔,用力过猛,易引起肋骨,胸骨骨折,气胸,血胸,心包积血,骨髓栓塞,内脏破裂等并发症。如无反应,同时进行下一步处理。

(4)人工口对口呼吸: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推开下颌,使其口张开,用力吸气后患者口腔紧对密闭,将气吹入患者口腔,以每分钟16-18次的速度,反复(吸,吹)进行。如能听到患者呼气声最好。

在抢救过程中,每4-5分钟检查一次颈动脉及自主呼吸,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生命体症,每次检查间歇时间不能超过5秒钟。如在医院外抢救,心跳,呼吸出现后应急送医院观察,寻找心脏骤停原因,针对原发病继续治疗。

相关推荐

心脏病急救10步骤

第一步:一旦发现身边有心脏骤停、呼吸停止的患者,应马上拨打120,同时轻拍患者的肩部,边拍边呼唤患者,高声问:“喂,你怎么啦?”。如认识,可以直接呼唤患者名字。 第二步:确定患者没有意识,要紧急进行急救复苏,应立即呼叫周围的人前来协助抢救,周围人的配合和帮助非常重要。 第三步:将患者摆到复苏体位,即马上将患者就地躺平,保持气道畅通,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 第四步:解开患者衣带、腰带,有益于放松,且便于急救人员到来之后实施急救措施。 第五步:清除口鼻中堵塞物,一手扶住患者的下颌,一手抠除;用手抠除异物时,注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绝大多数心脏形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西方国家,酒精引起的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有较高的高发病率,而有80%的心脏猝死是由以上因素导致的,其中冠心病患者中约有75%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梗死病史。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学表现主要是心律失常,尤其是致死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严重缓慢性心率失常和心室停顿。非心律失常性心脏性猝死所占比例比较少,常由心脏破裂、心脏流入和流出道的急性阻塞、急性心脏压塞等原因导致。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

突发心脏骤停怎么办

什么是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 心脏病突发的主要原因是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病人常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胸部剧烈疼痛或憋闷;另一种是意识不清,倒地不起。 对这两种情况要分别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对于突发胸闷胸痛的病人,首先要保持安静,让病人保持一种比较舒服的体位。如果是既往有心绞痛的病人,应立刻让其将硝酸甘油含在舌头下面,密切观察病人的神情、心率、血压、脉搏,如果症状仍然没有得到

干性溺水的症状

干性溺水的症状 发生干性淹溺时,首先会出现口唇发干、呼吸困难、颜面肿胀,嗜睡、倦怠等症状,接着就会出现昏迷、窒息甚至溺亡。从发病机理来看,主要会引起脑水肿和窒息后反射性恶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 干性溺水的预防及急救 游泳时除了注意上岸后的反应,还要做好游泳前的热身,饮食不要过饱。一旦出现干性淹溺症状,一定要将患者的头向后仰,清除患者嘴中的异物,抬起下颌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并及时送医。

突发心脏骤停学会心肺复苏急救

1、先要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地呼叫他,或者摇摇他,看是否有反应。凑近他的鼻子、嘴边,感受是否有呼吸。摸摸他的颈动脉,看是否有搏动,切忌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容易发生危险。 开放气道。将患者置于平躺的仰卧位,昏迷的人常常会因舌后坠而造成起到气道堵塞,这时施救人员要跪在患者身体的一侧,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平线,这样就说明气道已经被打开。 2、人工呼吸。如患者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然后摸颈动脉,如果能感觉到搏动,那么仅作人工呼吸即可。 方法:

心脏病急救方法

医学专家强调,因心脏血管堵塞而突发心脏病的患者必须在1小时内打通堵塞的动脉,才不致造成心肌的永久性伤害。因此,患者及照顾他们的人必须高度警觉,掌握抢救时间,及时送患者到医院治疗。 心脏病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有胸前压迫样疼痛并可能放射到双臂颈及下颌;心跳不规则、呼吸困难;焦虑恐惧;眩晕;恶心呕吐;大汗;口唇甲床苍白或紫绀;皮肤苍白青紫及意识丧失等。 当抢救者确认病人是心脏病发作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采取急救措施。 1.检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果患者没有呼吸脉搏及心跳,应开始为病人实施心肺复苏术。 2

冠心病发作急救方法

冠心病发作时,首先要停止一切活动、平躺休息;拨打急救电话;如神志清楚、呼吸脉搏稳定,应及时服药;如果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来。

心脏骤停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脉搏停止、窒息、胸部憋闷疼痛 心脏骤停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丧失;呼吸快而表浅迅即转为呼吸停止;重度低血压,大血管不能测到脉搏,心音消失。数分钟内,组织缺氧,导致生命器官损害。 心脏骤停或心原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和死亡期。 前驱期 许多病人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诸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原性猝死所特有,而常见于任何心脏病发作之前。有资料显示50%的心原性猝死者在猝死前一月内曾求诊过

心脏骤停抢救流程

1、当发现病人意识丧失,首先用手轻推病人肩部,如无反应,立即使病人仰卧,急救者将耳或面颊贴近病人口鼻,听有无呼吸声,并触摸病人的颈动脉有无搏动。确认心跳骤停马上抢救。 2、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解开病人衣领与腰带,急救者位于病人左侧,左手插入病人颈后,右手按压前额,使头后仰,颈项过伸。用纱布去除病人口、鼻腔中异物。 3、口对口人工呼吸:急救者右手捏住病人鼻孔,左手托下颌,并将病人口唇张开,急救者深吸气后紧贴病人口部用力吹气,病人胸廓升起为有效;放松捏住鼻孔的右手,病人胸廓复原,并感到病人口鼻有气呼出为有效。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怎么引起的

1.缺氧 (1)围生期窒息:包括产前、产时和产后窒息,宫内缺氧、胎盘功能异常、脐带脱垂、受压及绕颈;异常分娩如急产、滞产、胎位异常;胎儿发育异常如早产、过期产及宫内发育迟缓。 (2)呼吸暂停:反复呼吸暂停可导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3)严重肺部感染:新生儿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严重肺部感染也可致此病。 2.缺血 (1)严重循环系统疾病:心搏骤停和心动过缓,严重先天性心脏病,重度心力衰竭等。 (2)大量失血:大量失血或休克。 (3)严重颅内疾病:如颅内出血或脑水肿等。 在HIE病因中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本病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