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外陵在天枢下几寸 外陵穴常用配伍疗法

外陵在天枢下几寸 外陵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气海,关元,太冲,三阴交,阳陵泉,理气活血,通经止痛,治疗气滞血瘀之痛经,月经不调。

2.配滑肉门,血海,足三里,疏风解表,活血通络,治疗气血虚弱复感风邪之瘾疹。

3.配天枢,上巨虚,足三里,内庭,泄热通腑,活血消痈,治疗热结大肠之肠痈。

4.配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公孙,针刺补法,针后加灸,补虚散寒,治疗下焦虚寒之腹胀,腹痛,泄泻。

5.配足三里,大横,公孙,合谷,天枢,神阙,温中散寒,治疗寒积腹痛。

6.配三阴交,太冲,理气止痛,治疗气郁疝气痛。

外陵位置图和作用 外陵的穴位配伍

1、外陵穴配子宫穴、三阴交穴:治痛经。

2、外陵穴配天枢、足三里、中脘:可用于缓解胃痛。

3、外陵穴配阑尾、足三里:适用于阑尾炎。

针刺大横穴怎么操作正确

大横针刺方法

简易取穴:仰卧位,由两乳头向下作与前正中线的平行线,再由脐中央作一水平线,三线之间两个交点即是大横穴。

进针深度:针0.7-1.2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5-10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大横的作用与功效

类属:足太阴脾经。

功效:通调腑气,理气止痛,温中散寒。

作用:治疗多种大肠疾病,以及调理多汗,四肢痉挛,肚腹肥胖症。

主治病证:寒邪,湿热蕴结中焦,腑气不通之腹胀,腹痛,腹泻,痢疾,大肠秘结诸病证。

常用配伍疗法

配阴陵泉治疗腹痛;配上巨虚治疗痢疾;配天枢,足三里治疗便秘;配中脘,天枢,合谷,上巨虚治疗湿热痢疾,绕脐腹痛;配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治疗脾虚腹痛,泄泻。

外陵位置图和作用

外陵穴的位置: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1、缓解治疗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痛经、疝气等。

2、按摩外陵穴的功效:沉降胃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

下脘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下脘的位置

科学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2寸的位置。

快速取穴法:

1.仰卧位,在上腹部,将神阙与胸剑结合点连线进行4等分,在连线的下1/4与3/4交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2.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向上量2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下脘的作用与好处

下脘为任脉经穴,足太阴脾经与任脉之交会穴,穴正当胃之下口处,故名下脘,本穴具有和肠胃,助运化,行气滞,消食积,化痰的作用,用于治疗胃疼,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呕吐,肠鸣,痢疾,腹痛肠鸣。

下脘应用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消食导滞化积,如配梁门,中脘,天枢,足三里,治疗食滞胃肠之腹痛,腹胀,胃痛,泄泻,便秘;配璇玑,梁门,腹结,足三里,治疗食不化,伤食呕吐。

2.配天枢,水分,神阙,阴陵泉,针刺补法,灸神阙,水分,温阳散寒,和中止痛,治疗寒邪客胃之腹痛,腹胀,腹内痞块,呕吐,泄泻等。

3.配天枢,阴陵泉,足三里,针刺泻法,清利湿热,治疗胃肠湿热之泄泻,便秘,痢疾等。

4.配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治疗木郁乘土之胃痛,腹痛,泄泻等。

5.配中脘,天枢,脾俞,关元,足三里,陷谷,针刺补法,灸中脘,关元,温阳和中,治疗脾胃阳虚之腹痛,泄泻,肠鸣,反胃等。

6.配脾俞,胃俞,足三里,四缝,针刺补泻兼施,健脾消积,治疗脾胃虚弱,积滞内停之消化不良,疳积等。

7.配脾俞,肾俞,水分,气海,阴陵泉,太溪,针刺补泻兼施,灸水分,气海,温补脾肾,利水祛湿,治疗脾肾阳虚之浮肿。

如何医治痛经呢

按摩疗法

(一)取穴

(1)脊中、悬枢、命门、夹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志室

(2)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外陵、大巨。

(二)治法

先是按摩背腰部,再按摩腹部,后按摩下肢。先涂擦活血药液(如药油、药酒),铁灵芝泡酒喝,后再进行按摩:

1、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节至腰椎第2节,并揉按两侧的肌肉和相关的脊中、悬枢、命门、夹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志室等穴;

2、用拳头轻捶背腰部压痛处;

3、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外陵、大巨等穴;

4、用手指捏按下肢的阴包、血海、三阴交、太冲等穴。

不过此法操作起来比较的麻烦,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穴位之说的。

运动法

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月经过少的女性来说,可促进子宫内膜脱落,有利于经期保健;对于有痛经的人来说,可减轻心理上的压力,驱除精神上的紧张,缓解子宫痉挛的程度,有利于痛经的康复。当然,月经期的体育锻炼要讲究科学方法。通常以乒乓球、体操、打拳、骑车、慢跑等项目为主,同时要注意缩短锻炼的时间,放慢速度,减少运动量,一般以不感到特别劳累为宜。

下脘痛咋回事 下脘应用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消食导滞化积,如配梁门,中脘,天枢,足三里,治疗食滞胃肠之腹痛,腹胀,胃痛,泄泻,便秘;配璇玑,梁门,腹结,足三里,治疗食不化,伤食呕吐。

2、配天枢,水分,神阙,阴陵泉,针刺补法,灸神阙,水分,温阳散寒,和中止痛,治疗寒邪客胃之腹痛,腹胀,腹内痞块,呕吐,泄泻等。

3、配天枢,阴陵泉,足三里,针刺泻法,清利湿热,治疗胃肠湿热之泄泻,便秘,痢疾等。

4、配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治疗木郁乘土之胃痛,腹痛,泄泻等。

5、配中脘,天枢,脾俞,关元,足三里,陷谷,针刺补法,灸中脘,关元,温阳和中,治疗脾胃阳虚之腹痛,泄泻,肠鸣,反胃等。

外陵在天枢下几寸 外陵穴穴位解剖

在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10肋间动,静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分支。

缓解痛经的方法

指压缓解痛经

足部含有一些与骨盆气路想通的指压点。在脚踝两边凹陷处,用拇指与其它指尖从跟腱向上到小腿肌进行轻轻揉捏,每次指压数分钟。

喝酸奶以及牛奶

酸奶或者是牛奶中大量钙,具有平稳神经,促进体内电离子平衡作用,女性在生理期的时候,子宫肌肉处于过度收缩,会引发疼痛。因此多喝酸奶或者是牛奶,可有效减轻月经经期疼痛。

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

钙、钾及镁矿物质,也能帮助缓解经痛。专家指出,服钙质的女性,会比没有服的少出现经痛。而镁的作用是帮助身体高效吸收钙。因此,可以尝试在经前、经中,增加钙、镁摄入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可以显著缓解经前紧张症[5]的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中又以B6最为重要。此种维生素能够稳定情绪,帮助睡眠,使人精力充沛,并能减轻腹部疼痛,香蕉中含量较多,痛经女性不妨多吃一些。

按摩疗法

(一)取穴

⑴脊中、悬枢、命门、夹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志室。

2.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外陵、大巨。

(二)治法

先是按摩背腰部,再按摩腹部,后按摩下肢。先涂擦活血药液(如药油、药酒),后再进行按摩:

1.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节至腰椎第2节,并揉按两侧的肌肉和相关的脊中、悬枢、命门、夹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志室等穴;

2.用拳头轻捶背腰部压痛处;

3.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外陵、大巨等穴;

4.用手指捏按下肢的阴包、血海、三阴交、太冲等穴。

(三)温通经络,治疗痛经

用扶阳罐温灸关元

来月经肚子疼按摩改善

(一)取穴

(1)脊中、悬枢、命门、夹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志室。

(2)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外陵、大巨。

(二)治法:先是按摩背腰部,再按摩腹部,后按摩下肢。先涂擦活血药液(如药油、药酒),后再进行按摩:

1、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节至腰椎第2节,并揉按两侧的肌肉和相关的脊中、悬枢、命门、夹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志室等穴;

2、用拳头轻捶背腰部压痛处;

3、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外陵、大巨等穴;

4、用手指捏按下肢的阴包、血海、三阴交、太冲等穴。

(三)疗效:一般按摩背腰部5分钟后开始减轻腹部疼痛。继续按摩背腰部和腹部20分钟,腹痛可消失。每天按摩1次,连续按摩3-5天,以往有痛经史者,可在月经到来前2天开始按摩。如要巩固疗效,可隔2-3天按摩1次,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需持之以恒。参看《痛症按摩治疗图解》一书。

外陵穴的作用有哪些

外陵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天枢)1寸,距离前正中线2寸处。该穴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两点:

1.外陵穴属胃经,位于下腹部,内应肠腑,故可调理肠胃气机,具有行气止痛,利湿止泻之效,治疗各种肠胃疾患;2.阳明经多气多血,循经小腹,与胞脉之气血相通,内应胞宫,本穴又位于下腹部,故可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以治疗妇科疾患。

刮痧可以刮小肚子吗

刮痧是可以刮小肚子的。

小肚子部位有关元、气海、神阙、天枢、外陵、带脉、大横、大巨、盲俞等多处穴位,一般人群只要是对症的情况下,都是可以选择在小肚子的穴位刮痧的。

注意事项:

1.虽然一般人群可以在小肚子刮痧,但是如果是孕妇或妇女经期,是要禁止刮小肚子的,疫苗造成流产或月经异常。

2.小肚子部位非常的柔软脆弱,刮痧注意利导不要太大,以腹部皮肤红润为度,还要避免着凉。

针刺中脘可治什么病 中脘穴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可灸,散寒除湿,理气和中,如配足三里,梁丘,合谷,胃俞,治疗寒积胃痛;配足三里,大横,公孙,合谷,治疗寒积腹痛;配脾俞,胆俞,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治疗寒湿阴黄;配关元,神阙,天枢,足三里,治疗寒湿霍乱;配大椎,外关,合谷,治疗外感风寒之呕吐。

2.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调理肠胃,消积导滞,如配天枢,内庭,治疗饮食停滞之纳呆,泄泻,便秘;配足三里,内关,治疗饮食停滞,胃气上逆之嗳气,恶心,呕吐;配丰隆,内庭,神门,通里,治疗宿食停滞,胃气不和之失眠,心烦。

3.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或平补平泻法,行气止痛,调和肠胃,如配间使,公孙,太冲,阳陵泉,足三里,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配肝俞,天枢,足三里,阳陵泉,行间,治疗肝郁泄泻;配期门,天枢,气海,行间,治疗气郁便秘;配膻中,气海,足三里,太冲,治疗肝俞气鼓;配足三里,间使,天突,治疗肝气郁结,中焦气阻之梅核气;配膈俞,期门,京门,行间,三阴交,治疗气滞血瘀之胁下坚痛。

4.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或平补平泻法,补益脾胃,如配脾俞,关元俞,天枢,足三里,阴陵泉,治疗脾虚泄泻,肠鸣;配公孙,下脘,璇玑,足三里,治疗脾胃虚弱,食积不化之纳呆,食不化,翻胃;配脾俞,足三里,乳根,膻中,少泽,治疗脾胃虚弱之乳少。

5.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委中点刺出血,清热化湿,逐秽化浊,如配合谷,上巨虚,天枢,阴陵泉,治疗湿热痢疾,泄泻;配天枢,公孙,阴陵泉,委中,治疗湿热霍乱;配合谷,曲池,上巨虚,腹结,治疗热结便秘;配至阳,腕骨,阳陵泉,太冲,治疗湿热黄疸。

天枢如何针刺 天枢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下脘,梁门,璇玑,腹结,梁丘,上巨虚,针刺平补平泻法,消食导滞,治疗食滞胃肠之绕脐痛,腹胀,呕吐,不嗜食。

2.配二间,上巨虚,大肠俞,针刺泻法,理肠导滞,治疗积滞内停之腹痛肠鸣,或腹泻,或便秘,或里急后重,下利不爽。

3.配风池,合谷,中脘,足三里,阴陵泉,针刺泻法,至阳穴针后加灸,散寒化浊,和胃止泻,治疗寒湿中阻滞脘闷腹痛,肠鸣泄泻。

4.配曲池,上巨虚,大肠俞,关元,针刺泻法,针灸兼施,温经散寒,和肠止泻,治疗感受寒邪或内伤生冷不洁食物之腹痛,腹泻。

5.配下巨虚,合谷,足三里,公孙,合谷针刺补法,余穴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和胃,调肠止泻,治疗脾虚湿盛泄泻。

6.配中脘,足三里,肝俞,行间,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健脾止泄,治疗肝郁脾虚泄泻。

7.配中脘,足三里,脾俞,关元俞,针刺补法,健脾和胃,益气止泻,治疗脾胃泄泻。

8.配肾俞,命门,关元,针刺补法,针灸兼施,温补脾肾,止泻,治疗脾肾阳虚泄泻。

9.配合谷,曲池,腹结,上巨虚,支沟,阳陵泉,针刺泻法,泄热通腑,治疗热结便秘。

10.配支沟,足三里,针刺平补平泻法,调畅气机,治疗气滞之习惯性便秘。

相关推荐

呕吐出血针灸治疗

推拿疗法 推揉脾经100~300次(约3分钟),健脾和胃。推板门穴10 0~300次(约3分钟),降逆止吐。按揉外劳宫穴100~300次(约3分钟),温阳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 100~500次(约5分钟),降逆止呕。摩腹100~300次(约3分钟),消食和胃,降逆止呕。 针灸治疗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公孙,用泻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饮食停滞型:常用内关、公孙、足三里、天枢、下脘,用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用泻法,疏肝和胃降逆。

四白针刺方向 四白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合谷,阳白,睛明,太阳,瞳子髎,足临泣,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上攻之迎风流泪,目翳,头面疼痛等。 2.配承泣,睛明,太阳,内庭,针刺泻法,清泻胃火,治疗胃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目痒等。 3.配丰隆,太白,太冲,针刺泻法,涤痰通络,疏肝明目,治疗肝火上炎,风痰阻络之目翳,眼睑瞤动,目眩等。 4.配鱼腰, 太阳,合谷,地仓,颊车,迎香,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熄风止痉,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㖞斜,眼睑瞤动等。 5.配迎香,针刺泻法透刺,通络止痛,治疗胆道痹阻之蛔厥。

筋缩的准确位置怎么找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的位置。 快速取穴法:坐位,在背部脊柱区,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第7胸椎棘突,向下数2个椎体,即第9胸椎棘突,它的下缘凹陷处即是穴。 筋缩穴属督脉经腧穴,本穴具有舒筋活络,缓解止痛,平肝熄风的作用,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风内动之癫痫,小儿惊痫,脊强,筋挛拘急,四肢不收诸症;肝气犯胃,肝胆湿热之胃痛,黄疸诸症。 筋缩穴常用配伍 1.配风府,大椎,阳陵泉,行间,针刺泻法,熄风止痉,通络止痛,治疗肝风内动之脊强,筋挛拘急,四肢不收等

大巨是什么意思

大巨:二词合解,指穴内气血物质所占据的区域为大为巨。本穴物质为外陵穴传来的地部水液,其下传之水为脾土中的外渗之水,来源及流经区域巨大,如同巨大的浅溪,故名大巨。

颈椎病怎么艾灸 颈椎病常用艾灸穴位

颈椎病的艾灸取穴常用主穴有颈夹脊、天柱穴、后溪穴、申脉穴、风池穴、大椎穴及颈椎压痛点等。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分型可相应的配伍以下穴位进行施灸:气血亏虚型可配足三里、三阴交;痰浊上扰型可配丰隆穴、阳陵泉;气虚血瘀型配有颈百劳、足三里、列缺;痰瘀交阻型可配伍膈俞穴、丰隆穴、外关;肝肾阴虚型可配伍肾俞穴、肝俞穴等。

按摩犊鼻穴 治疗膝关节酸痛

犊鼻穴详解 犊鼻穴属足阳明胃经穴位,出自《灵枢·本输》:“刺犊碧者,屈不能伸。”又名外外膝眼穴。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该穴具有通经活络,疏风散寒,理气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穴性属土,在蜂针疗法中,该穴应用十分广泛。现多用于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取穴方法 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别名:外膝眼穴。 穴义:胃经经水由此经过并带走脾土微粒。 犊鼻穴操作 屈膝90,向后内斜刺0.5~1寸 犊鼻穴功能与主治 主治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

痛经推拿按摩手法 推拿腰背部,腹部和下肢治疗痛经

1.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腰背部胸椎第11节至腰椎第2节,并揉按两侧的肌肉和相关的脊中,悬枢,命门,夹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志室等穴。 2.用拳头轻捶腰背压痛处。 3.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外陵,大巨等穴。 4.用手指捏按下肢的阴包,血海,三阴交,太冲等穴。 一般推拿腰背部五分钟后开始减轻腹部疼痛,继续推拿腰背部和腹部20分钟,腹痛可小时,每天推拿1次,连续推拿3-5天,以往有痛经史者,可在月经到来前2天开始推拿。

下脘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下脘应用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消食导滞化积,如配梁门,中脘,天枢,足三里,治疗食滞胃肠之腹痛,腹胀,胃痛,泄泻,便秘;配璇玑,梁门,腹结,足三里,治疗食不化,伤食呕吐。 2.配天枢,水分,神阙,阴陵泉,针刺补法,灸神阙,水分,温阳散寒,和中止痛,治疗寒邪客胃之腹痛,腹胀,腹内痞块,呕吐,泄泻等。 3.配天枢,阴陵泉,足三里,针刺泻法,清利湿热,治疗胃肠湿热之泄泻,便秘,痢疾等。 4.配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治疗木郁乘土之胃痛,腹痛,泄泻等。 5.配中脘,天枢,脾俞,关元,足

衰老的中医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祛湿化痰,通经活络。以手足阳明经、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曲池,天枢,阴陵泉,丰隆,太冲 配穴腹部肥胖者,加归来、下脘、中极;便秘者,加支沟、天枢。 操作毫针泻法。嘱患者适当控制饮食,加强锻炼。 方义取曲池、天枢以疏导阳明经气,通调肠胃。阴陵泉、丰隆清热利湿,化痰消脂太冲疏肝而调理气机。 2.其他治疗 耳针法选胃、内分泌、三焦、脾。毫针刺,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次餐前3分钟压耳穴3—5分钟,有灼热感为宜。

外陵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外陵穴保健按摩疗法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由内向外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缓解下腹部各种不适症状,预防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