挛缩症的治疗方法
挛缩症的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对有急性炎症表现的结节,可用皮试针头注入强的松龙,0.25ml(5mg)加少许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的混合液注入结节内,7~10天1次,4次为一疗程。
(二)物理治疗 包括放射、超短波音频,磁疗等可以暂时使局部挛缩的组织软化,症状得到短期缓解,但日后往往复发,效果较差。
(三)手术治疗
1.挛缩腱膜切断术 对病程较长的老年病人,有全身性严重疾病如糖尿病、心肌疾病和难以耐受较大的手术者,可行较简单的掌腱膜切断术。
2.挛缩掌腱膜切除术 只适用於病情严重、单纯切断无效,而又不能忍受较大手术者。在手掌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处,在其近侧作一个与其平行的横切口,翻开皮瓣后,除切断伤口内挛缩的纵行索条组织外,并有限制地切除伤口内的挛缩组织,不作广泛切除。
3.掌腱膜彻底切除术 病人身体情况能耐受稍大的手术者,都应考虑将掌腱膜彻底切除。手术切口在手掌部基本上沿掌横纹与大小鱼际纹的切口,翻开皮瓣后,将重要的神经、血管、肌腱等重要组织分离清楚后,切除挛缩的掌、指腱膜组织。如皮肤已被侵犯并与其下的组织已粘连在一起者,应同时将受累皮肤及皮下脂肪垫等一并切除。遗留的创面应用全厚皮片或厚的断层皮片移植。
脊肌萎缩症怎么办
1、脊肌萎缩症怎么办呢
根据起病年龄、病情进展速度,肌无力的程度,实验室检查,存活期等临床资料进行诊断和分型,肌电图失神经电位有定性诊断意义。
2、肌萎缩症可借助辅助检验
血清中肌细胞酶一般正常,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或下降,肌电图可见失神经支配改变,插入电位延长,肌松弛时有肌纤电位、正锐波、肌收缩时无随意运动电位,肌活检可见成片的萎缩肌纤维与正常或肥大的纤维同时存在,脑脊液正常。
3、脊肌萎缩症目前尚无治疗本病的特效方法
支持和对症治疗是本病的主要疗法。应加强营养,注意提高机体抵抗力,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可配合理疗、针灸、按摩以及被动运动等方法,进行运动功能锻炼并防止肢体挛缩。近年来,国外曾有应用神经干细胞治疗SMA 的动物实验报道,根据他们的观察结果表明,移植的干细胞可移行至受损的神经元区域,部分已分化为神经元。
儿童鸭子腿的病症
儿童臀肌挛缩症是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的髋关节外展外旋畸形和屈髋障碍。
患臀肌挛缩症的儿童走路像鸭子,摇摇晃晃,步态呈外八字样;快步走或跑步时呈跳跃状;站立时两条腿外翻,而且两腿不能完全并拢,不能跷二郎腿;下蹲时的姿势更特别,双膝部须向两侧分开才能蹲下,足跟不着地,好像一只大青蛙,俗称青蛙腿。有的患儿因下蹲困难,只好站着大小便。这些儿童的臀部没有正常人臀部那样厚厚的肌肉,而被许多硬结代替,似一条又硬又粗的束带牢牢地约束着臀肌,妨碍着肌肉运动,使臀肌形成一个形似酒窝的皮肤凹陷;严重病例可有骨盆倾斜、腰椎弯曲等。
腓骨肌萎缩症治疗
腓骨肌萎缩症西医治疗
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处理。可选用神经营养代谢药,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E、胞磷胆碱、ATP、辅酶A以及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有足下垂或马蹄内翻畸形者可作矫形手术或穿矫形鞋,并进行肢体的功能训练。注意肢体保暖和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
自然病程多为缓慢进展,但不影响生命。因患者近端肌力受累较轻,故很少完全丧失行走能力。CMT4型可采用饮食疗法,限制植烷酸的摄入,以减轻周围神经与小脑症状,阻止病情的进展。牛奶、牛脂、蛋类以及含叶绿素较多的蔬菜和水果含植烷酸较高,应限制入量。
腓骨肌萎缩症中医治疗
1、脾胃虚弱
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的源头,主肌肉、四肢。如果脾胃虚弱,就会导致运失调能,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从而造成了肌肉失养,形成肌肉萎缩。该病的症表现为肢体软弱无力,肌肉枯萎消瘦,患者的神疲倦怠。所以中医治疗主张健脾生血,益气生肌。
2、肝肾亏虚
肝脏藏血、主筋,而肾脏藏精,主骨,如果患者的肝肾亏虚,就会导致精血不足,使筋骨经脉失去滋养,而造成肌肉萎缩。此时的症状表象为下肢无力,不能久立,伴有腰脊酸软,伴有感觉障碍,头昏目眩,耳鸣等症。此时的治疗宜采用益肝补肾,滋阴清肺。
3、血虚血瘀
人体的血虚则会导致四肢失养,而且如果血瘀,则可能会阻碍脉络而形成肌肉萎缩。有此类病因而导致的肌肉萎缩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四肢青筋暴露、手足麻木、舌下瘀斑、脉涩驰无力。对于此种情况的中医治疗方法是补髓养血,祛瘀通络,这也是常见肌肉萎缩的中医治疗方法之一。
臀肌挛缩症严重吗
本病常为双侧性,单侧少见,亦有报道男多于女。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髋关节内旋内收活动受限。站立时下肢外旋位,不能完全靠拢。行走常有外八、摇摆步态,快步呈跳跃状态。坐下时双腿不能并拢,双髋分开蛙式位,一侧大腿难以搁在另一侧大腿上(交腿试验)。
下蹲活动时轻者蹲时双膝先分开,然后下蹲后再并拢(划圈征)。重者只能在外展、外旋位下蹲,蹲下时双髋关节呈外展、外旋姿势,双膝不能靠拢,足跟不着地,呈蛙式样。体检可发现臀部外上部有皮肤凹陷,髋内收时凹陷更明显,臀部可及紧缩感,下肢呈外展外旋位,髋内收、内旋受限,下肢中立位屈髋活动受限,必须患髋外展、外旋,使患侧髋向外划一半圆形方能再回入原矢状面完全屈曲。股骨大粗隆弹跳感。Ober征阳性。
骨盆变型疾病程度重者可有髋臼底凸向盆腔,形成Otto氏骨盆。臀中小肌挛缩的患儿有大转子骨骺肥大。双侧不对称性臀肌挛缩患儿可有骨盆倾斜及继发性腰段脊柱侧凸。严重侧髂前上棘较轻侧低,重侧脐踝距离长于轻侧,而两侧大转子到踝部距离相等。
小儿臀肌挛缩症是怎么回事
临床上经常会见到一些长期进行肌肉注射的患儿,他们有的是因为患有诸如结核病那样的慢性疾病,有的是体弱多病,需隔三岔五到医院接受肌肉注射治疗。长期的臀部肌肉注射可使臀肌及其肌膜等组织失去原有的弹性,导致注射性臀肌挛缩症。
是不是所有长期接受肌肉注射的儿童都会得该病呢?回答是否定的。医学研究发现:有红细胞膜粘附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易患此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病的发病率趋于减少,成人中则很难见到此病。这可能和臀肌的体积不同对承受针刺损伤的程度不同有关,也和打针位置有关——有些护士在给儿童打针时,惟恐刺伤坐骨神经,打针部位过于偏上、偏外,这也是促成该病的因素之一。
臀肌挛缩症的表现主要是:①患儿臀部外形不丰满,外上部凹陷,呈尖臀畸形;②臀部可触及务索状肿块,为挛缩的臀肌组织;③步态异常,呈外八字形,上下楼梯时呈蛙式跳跃状;④下蹲困难,尤其是双足并拢下蹲至一定角度便会后倾摔倒;⑤坐位时双膝向外分开呈骑跨式,两大腿不能相互交叉(医学上称为内收障碍)。由于有些医生经验不足,又没有相应的辅助检查手段(如化验、x线等),诊断上有时会将其误诊为“佝偻病”、“髋关节炎”等,使患儿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如何预防该病呢?首先。给儿童用药时要掌握用药原则,能口服者不要肌注,必须肌注时病愈即停,避免长期注射。对肌肉刺激性大的药物要注意药物浓度或将注射方式改为静脉注射。其次,护士要正确选择注射部位,臀部肌注应在外上象限的中心部,不可过于偏外、偏上。对必须长期肌注的患儿,应选取多个部位轮换注射,避免仅在臀部交替进行。再次,对注射部位进行热敷、理疗,这样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和针刺损伤的愈合,对预防臀肌挛缩症有着积极的作用。
治疗臀肌挛缩症不外乎非手术和手术两种方法。病情轻者可首选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推拿、按摩、理疗、热敷、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以松解、软化挛缩的臀肌。经以上治疗后,一般症状可以得到改善。对病情重者可进行手术治疗,主要采取切断松解挛缩组织的方法,以恢复髋关节的内收、屈曲功能。手术后可配合进行理疗、按摩及功能锻炼,效果一般是可靠的。值得指出的是,针灸对该病治疗价值不大,反而会加重肌肉损伤,故保守治疗时不宜进行针灸。
进行性肌肉萎缩症治疗
1、运动疗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做一些运动,或者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增强体质,关节,增加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2、心理疗法:这也是治疗肌肉萎缩可选择的方法之一,引起肌肉萎缩患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个长期的斗争,所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家人给予关心,鼓励病人多做运动,让病人有一个好的心情,对于治疗疾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3、中医治疗:劳倦伤脾,而脾又是主导肌肉四肢的。由此可知,过度劳累使损伤脾,导致损失,导致肌肉萎缩肌肉营养。因此,病人需要确保足够的休息,注意劳逸结合,可以有效地防止肌肉萎缩。
儿童青蛙腿的预防
儿童生病尽量口服药
孩子生病后,不少家长以小孩喂药较为麻烦、不如打针方便为由,常常要求医生给孩子打针。肌肉注射虽然简单易行,但是注射药物的副作用往往多于口服药物,其中儿童臀肌挛缩症就属于注射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
除了苯甲醇外,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维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反复肌肉注射,也可能导致儿童臀肌挛缩症。因此,孩子生病后应尽量采用口服药物治疗,避免不必要的肌肉注射;如果确实需要肌肉注射,疗程应以3~5天为宜,不要长时间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如果注射局部产生硬结,应及早用热毛巾外敷,以促进局部受伤组织的血液循环,加速药液吸收,帮助肌肉尽快恢复功能。如果出现类似青蛙腿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以免造成终身残疾。
臀肌挛缩症病人护理
1 术后4小时后更换体位,由仰卧位转为俯卧位。俯卧位时间依病人耐受程度及切口渗血决定:若病人耐受能力强,伤口渗血少则俯卧位时间长;反之则缩短俯卧位时间。一般仰卧位时间2-3小时后更换到俯卧位。
2 俯卧位时,胸前垫枕,预防肋弓处压疮。
3 术后24小时内严格交接班,一旦发现骶尾部变红、变暗,立即俯卧位,尽量避免仰卧位或减少仰卧位时间,以解除局部受压,减少皮肤损害。
病人是否有骶尾部褥疮、肋弓处压疮发生。
小腿肌肉萎缩常见的治疗方法
小腿肌肉萎缩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小腿肌肉萎缩症要及时医治,避免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治疗小腿肌肉萎缩症的方法有很多,然而不同的方法有着不一样的治疗效果。那么,小腿肌肉萎缩症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由专家为您介绍一下。
中医治疗
中医以辩证治疗认为应辨清虚损脏腑,这样小腿肌肉萎缩症疗程很慢,效果不是很理想,长期下去会造成有些患者体质的一定副作用。
西医治疗
目前,国内外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均无理想疗效,但对于小腿肌肉萎缩症的病症还是得到了一些暂缓。
严格预防感冒、胃肠炎
小腿肌肉萎缩症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或者存在着某种免疫缺陷,肌萎缩患者一旦感冒 ,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肌萎无力、肌跳加重,特别是球麻痹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如不及时防治,预后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以上是对于“小腿肌肉萎缩常见的治疗方法”的相关讲解,希望可以给你带来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在线医生免费咨询为您解答求医难题!
孩子不会跷二郎腿也是病
“臀肌挛缩症”目前病因不明,不过长期肌肉注射、感染和外伤等原因都可能引起。由于儿童的皮肤较娇嫩,长期注射肌肉针后可能会引起肌肉水肿、缺血坏死、纤维化,最后发生挛缩,肌肉失去弹性和伸缩能力。几年后,则会影响到其他正常肌肉和关节活动,逐步出现典型临床症状——不能跷二郎腿、不能双脚合拢下蹲。
“臀肌挛缩症”患儿最初会感到蹲、跑、跳困难,走路呈跛行。若进一步检查可以发现,双下肢不能完全并拢,轻度外旋,下蹲时双膝不能并拢,呈蛙式位。一旦发现孩子有这些情况后,家长应及时带患儿到正规医院去做检查。
“臀肌挛缩症”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结合恢复锻炼,大多数患儿能够治愈。
点痣后疤痕增生
建议使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康瑞保)用主要作用 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继发于手术、截肢、烧伤、痤疮及其它意外伤害产生的限制活动并影响美观的瘢痕;由于杜普伊特伦挛缩症(Dupuytren’’s 挛缩症)导致的挛缩;外伤导致的肌腱挛缩和瘢痕性狭窄。
用法用量 将本品涂在瘢痕部位,每天3-4次,并轻揉直到药物完全吸收。对于陈旧性瘢痕和 质地硬的瘢痕,可以在涂药后用敷料封包过夜,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根据瘢痕或挛缩的大小 不同,疗程常需数周至数月不等。
在治疗急性瘢痕时,应避免一些物理刺激,如过度寒冷、UV 照射或剧烈的摩擦。
长期肌肉注射的儿童会得肌肉痉挛吗
临床上经常会见到一些长期进行肌肉注射的患儿,他们有的是因为患有诸如结核病那样的慢性疾病,有的是体弱多病,需隔三岔五到医院接受肌肉注射治疗。长期的臀部肌肉注射可使臀肌及其肌膜等组织失去原有的弹性,导致注射性臀肌挛缩症。
是不是所有长期接受肌肉注射的儿童都会得该病呢?
回答是否定的。医学研究发现:有红细胞膜粘附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易患此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病的发病率趋于减少,成人中则很难见到此病。这可能和臀肌的体积不同对承受针刺损伤的程度不同有关,也和打针位置有关——有些护士在给儿童打针时,惟恐刺伤坐骨神经,打针部位过于偏上、偏外,这也是促成该病的因素之一。
臀肌挛缩症的表现主要是:
①患儿臀部外形不丰满,外上部凹陷,呈尖臀畸形;②臀部可触及务索状肿块,为挛缩的臀肌组织;③步态异常,呈外八字形,上下楼梯时呈蛙式跳跃状;④下蹲困难,尤其是双足并拢下蹲至一定角度便会后倾摔倒;⑤坐位时双膝向外分开呈骑跨式,两大腿不能相互交叉(医学上称为内收障碍)。由于有些医生经验不足,又没有相应的辅助检查手段(如化验、x线等),诊断上有时会将其误诊为“佝偻病”、“髋关节炎”等,使患儿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如何预防该病呢?
首先。给儿童用药时要掌握用药原则,能口服者不要肌注,必须肌注时病愈即停,避免长期注射。对肌肉刺激性大的药物要注意药物浓度或将注射方式改为静脉注射。其次,护士要正确选择注射部位,臀部肌注应在外上象限的中心部,不可过于偏外、偏上。对必须长期肌注的患儿,应选取多个部位轮换注射,避免仅在臀部交替进行。再次,对注射部位进行热敷、理疗,这样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和针刺损伤的愈合,对预防臀肌挛缩症有着积极的作用。
治疗臀肌挛缩症
不外乎非手术和手术两种方法。病情轻者可首选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推拿、按摩、理疗、热敷、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以松解、软化挛缩的臀肌。经以上治疗后,一般症状可以得到改善。对病情重者可进行手术治疗,主要采取切断松解挛缩组织的方法,以恢复髋关节的内收、屈曲功能。手术后可配合进行理疗、按摩及功能锻炼,效果一般是可靠的。值得指出的是,针灸对该病治疗价值不大,反而会加重肌肉损伤,故保守治疗时不宜进行针灸。
抗生素注射太多致臀肌挛缩
9岁的小玲是一位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生性好动的她却无法正常地蹲坐。近日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原来小玲患了“臀肌挛缩症”,而病因是注射太多苯甲醇青霉素。
小玲爱说爱笑,平时蹦蹦跳跳。近日,小玲和弟弟坐在床上两腿伸直比弯腰,却怎么也弯不下去。家长一留心才发现,小玲还不能跷脚,无法坐马桶,就是下蹲也得两腿分开很吃力才能做到。到医院一看,小玲的臀部两边出现两个对称的大坑。
据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李大刚介绍,小玲的臀中肌、臀大肌已出现变性挛缩。李大刚判定,小玲是因注射过度引发“臀肌挛缩症”。
李大刚说,孩童由于还未发育成熟,肌肉耐受性较差,臀肌注射次数过频,容易引发臀肌纤维坏死,导致挛缩。苯甲醇青霉素对肌肉的刺激性强,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最容易引起在注射部位形成硬结及内部出血、大量肌肉坏死,最后造成原本似皮筋的肌肉变成无法伸缩的“绳索”。
“臀肌挛缩症”是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发生的,毫无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因此容易被患儿和家长忽视。但随着患儿骨骼正常生长,挛缩的肌肉组织却相对生长慢或不生长,就会导致髋关节不能跷二郎腿,不能交叉双腿。轻者影响跑跳,重者站立、行走、下蹲出现障碍,甚至可出现骨关节和腰椎病变。李大刚提醒家长,尽量避免反复注射青霉素。
李大刚为小玲实行了挛缩臀肌松解术,通过松解紧张的“绳索”,改善了小玲的关节功能,术后的小玲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活动了,马上可以把腿弯成120度,原来只能弯成60度。
李大刚说,小玲由于年纪尚小,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效果也很好,步态和关节活动功能经过治疗可以完全恢复正常。有些患者术后症状与功能也可得到明显改善,继发畸形却难以消失。
少儿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为臀肌挛缩症病例
【疾病信息】
患者,男,10岁。因右臀部疼痛、萎缩、渐进性跛行2年入院。2002年3 月起,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臀部疼痛,以运动后为甚,未予重视,症状逐渐加剧并伴有肌萎缩及跛行。既往有多次臀部肌肉注射药物病史。曾多次在外院诊为注射性臀肌挛缩症,予理疗及局部热敷等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2005年3月来我院求治,门诊拟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收入科。
【治疗方法】
查体:呈八字步态跛行(似臀肌挛缩症),腰椎略向左侧凸,L4~5间隙有明显压痛、叩击痛,并向右下肢放射,右臀及右下肢可见明显肌萎缩,梨状肌孔有明显压痛,右臀感觉稍迟钝,跟、膝腱反射正常,右直腿抬高试验60° ,加强试验阳性。 X线检查:腰椎生理前凸减少,略向左侧凸。
进一步CT检查:L4~5椎间盘突出且伴侧隐窝狭窄。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给予手术治疗。术中见黄韧带增厚,L4~5椎间盘纤维环明显后突,侧隐窝骨性狭窄明显,右L5神经根明显受压,遂摘出髓核,扩大侧隐窝,切除部分黄韧带。
【治疗效果】术后臀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术后3个月随诊肌萎缩基本消失,步态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