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能冶舌苔齿痕吗 舌苔齿痕吃多少茯苓合适
茯苓能冶舌苔齿痕吗 舌苔齿痕吃多少茯苓合适
8~15克为宜。
茯苓为利水渗湿药材,有祛湿消肿的功效,舌苔有齿痕者食用茯苓在8~15克为宜,虽然茯苓性平、味甘淡,没有明显毒副作用,但是不宜过量食用,建议在医生诊断下用药,这样更利于病情的恢复。
如何治疗孕期促甲状腺素偏低
1、如何治疗脾肾阳虚证甲状腺素偏低
1.1、症状:神疲乏力,嗜睡倦怠,记忆减退,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冷,畏寒肢冷,皮肤干燥脱屑,毛发干枯易落,纳减便秘,全身浮肿,舌苔白腻,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淡体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
1.2、方药:四君子汤合右归丸:附子12克,肉桂7克,杜仲16克,山萸肉12克,菟丝子15克,鹿角胶35克,熟地25克,枸杞子12克,当归12克,党参16克,白术12克,茯苓25克,炙甘草7克。
2、如何治疗心肾阳虚症甲状腺素偏低
2.1、症状:心悸心慌,胸闷憋痛,神倦嗜卧。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水滑,脉沉迟或结代。可见头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
2.2、方药:桂枝甘草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桂枝12克,炙甘草12克,制附片12克,肉桂4克,熟地25克,山萸肉12克,淮山药25克,茯苓25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胸痛加川芎12克,薤白12克,郁金12克,元胡12克;神倦乏力加炙黄芪35克。
中医治肾水肿是怎么回事
1、温肾利水:
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讽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2、宣肺利水:
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3、健脾化湿、利水消肿:
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4、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中医教你分型治脱发
脾肾阳虚:
症见脱发成片,伴四肢欠温,自汗恶风,纳差便溏,喜暖畏寒,腰膝无力,夜尿较多;舌苔薄白,舌淡胖,脉沉弦或沉细无力。治宜健脾益气、温肾通阳,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药用黄芪、桂枝、白术、茯苓、党参、制附片、白芍、干姜、当归、大枣、制首乌等。
瘀血内阻:
症见脱发成片,伴面色晦暗,口干咽燥,渴而少饮,胁腹隐痛,烦躁易怒,失眠健忘,头痛身痛,肌肤欠润,大便不畅;女子月经经色暗夹块,或经来腹痛腰痛;舌苔薄,舌质暗或见瘀斑,脉沉迟或细涩。治宜益心健脾、化瘀通脉,方选桂枝茯苓丸加味,药用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白芍、鸡血藤、威灵仙、女贞子、旱莲草、制首乌、黄精、红花、郁金、香附等。
气血双虚:
症见头发渐脱,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耳鸣腰酸,倦怠乏力,纳差失眠,面色无华,大便溏薄;女子月经延期,色淡量少,或白带量多清稀;舌苔薄白,舌质淡有齿痕,脉虚细无力。治宜益气养血,选八珍汤加味,药用党参、黄芪、山药、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熟地黄、砂仁、川芎、甘草等。
肝脾不和:
脱发较快,多见新发病者。症见倦怠乏力,胁胀少食,大便溏泻或秘结,心烦口苦,易感冒,时有乏恶嘈杂;女子月经量少或闭经,白带黏稠;舌薄白或腻,舌质淡伴有齿痕,脉弦缓。治宜调和肝脾,升清降浊,选四逆散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白芍、枳实、香附、郁金、川芎、茯苓、山药、党参、大枣、甘草等。
中医慢性肾炎治疗方法有什么
1、肺肾气虚
主证:面浮肢肿,面色萎黄,少气乏力,易于感冒,腰脊酸痛,舌淡苔白,舌边有齿痕,脉细弱。
治法:补益肺肾
方药:益气补肾汤加减: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山茱萸、炙甘草、大枣。
2、脾肾阳虚
主证:浮肿明显,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脊酸痛或胫酸腿软,,神疲乏力,纳呆便溏,尿少色清,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温阳利水。
方药:真武汤加减:附子、干姜、白术、白芍、茯苓。
3、肝肾阴虚
主证:头晕耳鸣,腰酸腿软,虚烦失眠,手足心热,或见肢体轻度浮肿,或见尿血,口干咽燥,小便短赤涩痛,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腻,脉细
数或弦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清热利湿。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生地、怀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知母、黄柏。
水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4、温肾利水: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讽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肾病引起的水肿治疗
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温肾利水: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讽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茯苓能冶舌苔齿痕吗 茯苓能治舌苔齿痕吗
有一定效果。
茯苓性平、味甘淡,有利水消肿、健脾除湿的功效,常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心烦失眠、脾虚食少等症状。茯苓配伍人参、白术、薏苡仁等药材,能治脾虚湿盛,对于舌苔齿痕有一定疗效。
中医治疗水肿有特效
(1)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4)温肾利水: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惨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茯苓能冶舌苔齿痕吗 舌苔齿痕者怎样吃茯苓
主料:
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
做法:
1.先将赤小豆浸泡半天;
2.将赤小豆与薏米共煮粥;
3.赤小豆煮烂后,加茯苓粉再煮;
4.成粥后加白糖少许。
原料:茯苓200克、山药150克。
做法:
1.将山药、茯苓研磨成粉;
2.将山药粉、茯苓粉混合,密封;
3.每次取6~8克,用开水冲泡即可。
原料
茯苓10克、绿豆20克。
做法
1.将绿豆用清水浸泡15分钟;
2.茯苓捣碎成粉,让入锅中;
3.加入绿豆煮沸,绿豆熟烂后,盖闷5分钟即可。
消化吸收不好中药怎么调理呢
脾虚血亏型:症见久不欲食、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脾养血。方用归脾汤加减。药用西洋参、炙黄芪、炒白术、朱茯神、炒枣仁、桂圆肉、广木香、当归、远志、炙甘草、生姜、大枣、首乌、黄精等。
脾虚湿困型:症见脘腹胀痛、肠鸣腹泻、恶心呕吐、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治宜补脾益气、除湿止泻。方用苍白二陈汤化裁。药用苍术、白术、法半夏、陈皮、茯苓、党参、炙甘草、砂仁、炒苡仁、炒扁豆等。
脾胃虚寒型:症见长期腹泻、反复发作、大便稀溏如油状、脘腹胀痛、喜温喜按、恶心呕吐、食纳呆滞、畏寒肢冷、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或见水肿、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缓。治宜温中散寒、化湿止泻。方用良附丸合理中汤加味。药用高良姜、香附、炒白术、炙黄芪、干姜、党参、炙甘草、炒苡仁、炒扁豆等。
脾肾阳虚型:药用炒石榴皮、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煨柯子、炙米壳、吴茱萸、大枣、附子、干姜、茯苓、苡仁、赤石脂、禹余粮、杜仲、锁阳、台乌、沉香、肉桂、小茴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