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的治疗
垂体瘤的治疗
一、手术治疗
除催乳素瘤一般首先采用药物治疗外,所有垂体瘤尤其大腺瘤和功能性肿瘤,尤其压迫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神经束,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均宜考虑手术治疗。除非大腺瘤已向鞍上和鞍旁伸展,要考虑开颅经额途径切除肿瘤,鞍内肿瘤一般均采取经蝶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微腺瘤,手术治愈率为70%~80%,复发率5%~15%,术后并发症如暂时性尿崩症、脑脊液鼻漏、局部血肿、脓肿,感染发生率较低,死亡率很低(1%)。
大腺瘤尤其是向鞍上或鞍旁发展的肿瘤,手术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增加,较多发生尿崩症和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死亡率也相对增加,可达10%。
二、放射治疗
垂体肿瘤采用常规放射治疗,外照射如高能离子照射、直线加速器治疗,在缩小肿瘤、减少激素分泌作用方面的疗效不等,对于需要迅速解除对邻近组织结构的压迫方面并不满意。放疗后随着时间的迁延,腺垂体的功能减退在所难免(50%~70%),依次有GH、GN、ACTH、TSH缺乏。放疗常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伽玛刀治疗垂体瘤的疗效待定。副作用有腺垂体功能减退症(需要长期随访并予激素替代治疗)、视神经炎和视力减退以及脑萎缩、认知减退。
三、药物治疗
随着药物治疗的长期深入研究,现已知道催乳素瘤首先考虑溴隐亭(BROMOCRIPTINE),可使血中催乳素水平降至正常,肿瘤缩小,疗效优于手术,但停药后可以再现高催乳素血症和肿瘤增大,故需长期服用。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培高利特(PERGOLIDE)和卡麦角林(CABERGOLINE)也有效。溴隐亭应用迄今未发现胎儿畸形,故对妊娠影响较小,但为安全考虑,妊娠期仍宜停止应用。
生长激素分泌瘤可应用奥曲肽,可使半数患者的血浆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GF-1)恢复正常。奥曲肽亦适用于TSH分泌瘤,可降低血清TSH水平并缩小肿瘤。伴有腺垂体功能减退者可用靶腺激素替代治疗。
垂体瘤很严重吗
1、月经不调、泌乳及不孕:泌乳素腺瘤在临床上占垂体腺瘤的一半以上,由于其分泌的高泌乳素的影响及雌激素的减少,女性患者往往表现为月经量明显减少、泌乳(与乳头接触的内衣变湿),继而导致闭经、不孕,对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影响极大,但如果能够及时到神经外科专科进行治疗,还是很容易被早期发现的。
2、性功能低下:性功能低下是指阳痿、性欲下降,这类患者的主诉往往是不论隔多长时间不与妻子同房均无要求,或诉说对性生活一点也不感兴趣,只有妻子主动要求时,才偶尔进行性生活。性功能低下是早期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之一。文献资料显示,约有60%的垂体瘤患者有性功能障碍,但实际情况要远远高于这一数字,因为我国的传统历来对性非常保守,有些人对此往往不愿启齿。
3、头痛:大约有2/3的患者早期都有头痛,疼痛主要位于眼眶后、前额部及双侧太阳穴附近,程度较轻,呈间歇性发作。由于垂体瘤起源于颅底的蝶鞍内,蝶鞍周围为密闭的骨质,只有上方覆以韧性的鞍隔,脑垂体瘤直接刺激或生长后造成鞍内压升高引起头痛,当脑垂体瘤向上生长突破鞍隔后,鞍内压降低,疼痛则可减轻或消失。病人往往感到突然的一次剧烈头痛后,疼痛明显减轻或缓解,但如果不进行治疗,随着脑垂体瘤的生长,疼痛还会出现。
4、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垂体瘤在蝶鞍内可以突破鞍底向下生长,并向两侧侵及颅内的重要血管和神经,但最常见的生长方式是向鞍上发展而压迫视交叉和视神经,引起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患者往往主诉视力下降、看不到两边,总撞门边。出现了视力视野障碍就需要尽快手术,解除对视神经的压迫,挽救视力。如果伴有向其他方向的生长则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治疗难度明显增大,手术很难一次性切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
脑垂体瘤的表现有哪些
如果育龄期女性出现各种形式的月经紊乱,继而有闭经、不育或泌乳,须警惕脑垂体泌乳素瘤。脑垂体瘤当中最常见的就是泌乳素瘤,占垂体瘤的80%-85%。女性患者比男性多5倍。2/3女性患者是微腺瘤,大多在20岁-40岁之间。
尽管人们很早就注意到“月经紊乱-溢乳-不育”综合征,但由于没有把性机能减退综合征作为泌乳素瘤早期症状,没有同垂体瘤联系起来,往往被病人忽视,或被医生认为是“功能性的”而延误诊断。一旦肿瘤生长,往往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有月经紊乱的育龄女性要警惕了,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周期延长,应及时就诊。作为神经科的一种常见病,脑垂体泌乳素瘤的诊断并不难,综合临床表现、检测血垂体泌乳素(PRL)水平、PRL分泌功能试验及影像学磁共振检查即可。
随着中医中药治疗垂体微腺瘤的疗效优势不断凸显,更多的专家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垂体微腺瘤。治疗初期运用溴隐亭加中药治疗,待月经正常、PRL水平下降,逐渐减少溴隐亭剂量直至以中药取代。中西医协同治疗不仅能减少服用溴隐亭后出现的副作用,而且通过中医对个体的辨证分析,予以调任冲任、逐瘀涤痰、消肿散结,能使月经恢复正常,且能受孕生育,治疗结果通过血激素水平的检测、激素分泌功能的试验及磁共振检查证实血PRL水平下降,瘤体萎缩甚至消失。
老年人脑垂体瘤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
目前垂体腺瘤的手术入路主要分为经颅手术和经蝶手术两大类, 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结合肿瘤的位置、形态和侵袭方向等因素综合考虑。①经颅手术入路主要有经额下、经额颞( 翼点) 和经颞下入路, 其中以前两种入路最为常用。②经蝶手术入路由 Schloffer(1907) 首先应用于人体手术获得成功, 后经 Cushing、Guiot 尤其是Hardy 应用手术显微镜和 X 线电视透视机等, 解决了手术当中的一些技术难题, 将经蝶显微手术等加以改进, 逐渐形成了诸如经口鼻蝶窦、经鼻蝶、经筛蝶等术式, 使其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垂体瘤手术方法。近年来国内掀起了微创手术的热潮, 垂体瘤的手术借助神经内镜技术获得了完美的效果。内镜在经蝶垂体瘤手术操作中可使术野达到全景化, 无死角, 使经蝶手术切除 IPA (侵袭性垂体腺瘤)或垂体大腺瘤成为可能。其 适应证和手术范围扩大, 创伤小且效果理想, 手术安全度高, 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的垂体组织, 恢复内分泌功能。导航系统辅助下切除垂体腺瘤对局限于鞍内的微腺瘤有一定价值, 而对大腺瘤的全切意义不大。儿童和老年人的垂体腺瘤即使在蝶窦气化不良的情况下仍可采用经蝶手术, 手术即使不能完全切除肿瘤也能部分改善视力。因此,今后经颅为主切除垂体瘤的方法将会很少采用。
2 药物治疗
①溴隐亭: 溴隐亭是一种半合成的麦角生物碱溴化物, 为多巴胺促效剂, 可以兴奋下丘脑分泌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阻止 PRL 的释放, 或刺激多巴胺受体有效抑制 PRL 的分泌, 并能部分抑制GH 的分泌。应用溴隐亭治疗 PRL 腺瘤可使 PRL 水平降低, 甚至可降至正常水平; 同时可以使 60%的肿瘤体积缩小, 使患者头痛减轻, 视野改善, 抑制泌乳,恢复性腺功能和生育能力。溴隐亭的缺点是停药后肿瘤又复增大, PRL 再度升高, 症状复发, 故单纯使用溴隐亭治疗 IPA 的疗效不理想, 但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的手段之一, 尤其适宜于术后仍存在高泌乳素血症者。
②奥曲肽: 奥曲肽是生长抑素的衍生物,能较特异性地抑制 GH, 其抑制 GH 的活性比生长抑素高 102 倍, 通过抑制 GH 的分泌和合成, 能使 2/3的肢端肥大症患者的 GH 水平降至正常; 通过抑制肿瘤的生长, 使肿瘤体积减小, 同时对 TSH 分泌腺瘤和促性腺激素瘤也有治疗作用。此药副作用较小,主要是局部注射疼痛, 腹部痉挛性痛, 对 GH 患者的糖代谢呈双重影响。术前使用奥曲肽可使肿瘤变软变小, 有助于手术切除, 也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 控制术后 GH 高分泌状态。 赛庚啶: 赛庚啶是 5- 羟色胺拮抗剂, 可以抑制血清素, 刺激 CRH 释放, 使ACTH水平降低, 适用于库欣病的治疗, 对 Nelson 综合征也有效。缺点是停药后症状复发, 故适合于重症患者的术前准备及术后皮质醇仍高者。
3 放射治疗
①超高压照射( 钴 60、直线加速器):目前已经取代了深部 X 线照射治疗。虽然垂体腺瘤的组织学检查表现为良性, 但它能够突破包膜呈浸润性生长, 进而侵犯邻近组织结构, 故术后辅助放疗是必要的。对于手术未全切肿瘤, 术后辅以放射治疗, 可以减小肿瘤的复发率。单纯的放射治疗主要针对那些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 如伴重要脏器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以及侵犯范围广的巨大垂体腺瘤患者。放射治疗的常用照射剂量为 45~55 Gy, 常规剂量一般不超过 50Gy, 对于难以控制症状的 PRL 腺瘤可以给予 50~60 Gy 的剂量照射。放射治疗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视力、视野障碍, 但是也有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或之后发生肿瘤出血、囊变而使症状加重的。其缺点是可以引起放射性脑坏死、下丘脑或垂体功能低下、神经功能缺失及中枢神经系统继发性肿瘤等合并症。并且它对 PRL 腺瘤的治疗效果欠满意, 常需要配合药物治疗进行。
②伽玛刀及 X 线刀治疗:这是最近 20 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治疗垂体腺瘤的新技术, 可单独又可作为辅助手段来治疗垂体腺瘤, 安全性高, 疗效可靠。它是应用立体定向三维定位方法, 将高能射线准确的汇聚于颅内靶灶上, 一次性或分次毁损靶灶组织, 目的是控制肿瘤生长和激素的过度分泌。它应用的先决条件是视器相对远离肿瘤边缘, 同时还适用于术后残存的肿瘤、复发肿瘤。对于和视交叉没有明显关系的大的垂体腺瘤, 仅在某些情况下, 如病人不适合手术治疗时, 才考虑使用。
4 基因治疗
垂体肿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三种途径, 虽然这些传统的治疗方法在近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但是都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手术治疗的效果很多程度上依赖于术者的经验和技术, 对于巨大垂体腺瘤和 IPA 则很难达到治愈。放射治疗主要是用于垂体腺瘤术后的辅助治疗, 但是如前述它有很多缺点和不足。药物治疗不能彻底治愈肿瘤, 并且还可以因为病人不能坚持服药而复发或者药物副作用使治疗不能正常进行。随着近年来对垂体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垂体腺瘤的基因治疗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基因治疗的策略包括: ①基因置换以正常基因置换缺陷基因; ②基因补偿, 导入正常基因以弥补异常基因的功能缺陷, 但异常基因不去除;③基因失活, 将反义寡核苷酸导入细胞以抑制有害基因的异常表达; ④免疫基因治疗, 导入能使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的基因, 以达到治疗目的; ⑤活化前体药物基因治疗, 向肿瘤细胞中导入一种基因, 其基因产物为一种酶, 它能活化前体药物, 转化为有毒性的代谢产物, 杀死肿瘤细胞。如将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 tk 导入垂体腺瘤细胞, tk 基因表达产物是一种酶, 可以活化更昔洛韦, 抑制肿瘤细胞 DNA 合成, 导致细胞死亡。目前, 虽然基因治疗还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 但是通过寻找更适宜的载体和对内分泌肿瘤动物模型的细致评价, 必将给 IPA 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 基因治疗可能不针对垂体微腺瘤, 而主要针对巨大 IPA 和局部浸润的手术后耐药的残余病变。基因治疗还可能给传统治疗几乎无效的垂体恶性肿瘤病人带来希望。
脑垂体瘤术后吃什么好
脑垂体瘤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具体如下:
1、 脑垂体瘤饮食要规律,不要暴饮暴食,按时吃饭;
2、 脑垂体瘤患者要多吃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B2的食品;
3、 脑垂体瘤饮食应选用含磷脂高的食物以健脑,如蛋黄,鱼,虾,核桃,花生等
4、 脑垂体瘤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纤维性食物,多饮水;
5、 脑垂体瘤患者要有意识地多食用保护眼睛的食物,如鸡蛋,动物的肝,肾,胡萝卜,菠菜,小米,大白菜,番茄,黄花菜,空心菜,枸杞。
术后护理
垂体瘤的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患者及其家属都不应该忽略的,那么,如何进行垂体瘤的术后护理呢?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垂体瘤术后健康指导“四步法”,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垂体瘤术后的健康指导主要是通过心理指导、营养的加强、定期的进行复查所组成的:
1、心理安慰,垂体瘤属脑内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好,痊愈后可参加正常工作。
2、加强营养,多食新鲜的、高蛋白质的食物,增强体质,使病后机体早日康复。
3、放疗时间一般在术后1个月左右,放疗期间少去公共场所,注意营养,定期测血象。
4、按医嘱服药,1年CT复查1次。
垂体瘤的影响是很多的,生活中要注意垂体瘤的危害,也要注意了解垂体瘤治疗方法。但是生活中的预防方法有很多的,生活中垂体瘤患者不要忽视垂体瘤疾病的预防方法。
垂体瘤多久复发
垂体瘤是良性肿瘤,但也有一定的复发率,大约百分之十几左右。主要还是和肿瘤本身特性有关。一般的垂体瘤,只需手术切得干净,复发率非常小;可是一些侵袭性垂体瘤,非常容易复发。至于哪些是侵袭性垂体瘤,根据磁共振和病理报告可以帮助医生鉴别。所以,一般让患者术后三天、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都复查片子,观察手术区域的动态变化,评价手术疗效。
垂体瘤多久复发?
脑垂体瘤是种常见病,不容忽视,因为脑垂体瘤长的位置特殊,所以手术是难免会有顾及和顾虑,最常见的就是术后复发,脑垂体瘤继续生长,那么脑垂体瘤复发了怎么办呢,下面就分析一下病情复发了怎么办,还能不能从新做手术。
1、脑垂体瘤复发后可以做二次手术,也可以放射治疗。因为手术不一定能把脑垂体瘤完全切除掉,所以垂体瘤手术是需要进行放射治疗来控制术后残留的肿瘤,这是一种很安全的治疗方法。
2、脑垂体瘤复发后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自身条件来决定的,因为脑垂体瘤的首次治疗大多数为手术治疗,因为手术治疗是切除脑垂体瘤。而复发后很有可能比以前的脑垂体瘤大后或者不在原来的位置上。说以要慎重。
3、脑垂体瘤复发后的治疗建议采用伽玛刀治疗,伽玛刀的治疗也是一种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把所有的放射性光线聚集到一个点上对脑垂体瘤进行照射,没有什么副作用,所以脑垂体瘤复发后的治疗用伽玛刀治疗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治疗方。
温馨提示
在做完脑垂体瘤手术之后最好要1年之内检查两到三次,一切正常后可以适当的减少复查次数,手术之后要随时的检查血糖,血压,并且和手术前对比,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是否正常。
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方法大致有几种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显微镜下经颅入路和经蝶入路这两种入路方式是目前治疗垂体瘤较为主流的手术方式。对于治疗垂体瘤手术方式的选择一般要根据肿瘤的体积、鞍区以外侵犯程度以及术者对各种入路的熟练程度来综合决定。
开颅手术切除垂体瘤很早就应用于临床,由于手术视野充分暴露,手术操作空间大,现已是非常成熟的术式,但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慢,术后常有不同程度垂体功能影响(如垂体功能低下、尿崩等)。目前开颅治疗的垂体瘤一般都是较为复杂和难度的肿瘤。治疗垂体瘤适应证有以下几个方面:肿瘤明显向额颞叶甚至后颅窝侵犯的巨大垂体瘤;肿瘤向鞍上发展部分与鞍内部分连接处显著狭窄的垂体瘤;肿瘤已纤维化、质地坚硬,经蝶窦无法切除的垂体瘤。
经蝶入路治疗垂体瘤主要包含显微镜下经蝶入路、内镜下经蝶入路和显微镜联合内镜经蝶入路,这三种方式均已很成熟,随着微创和精准手术理念的提倡,经蝶手术是目前治疗垂体瘤最常用的手术入路,手术时间较短、恢复快、微创和头面部无手术疤痕是经蝶手术的优势。另外,以往认为有经蝶手术禁忌的甲介型或鞍前型蝶窦的病例,随着精准的术中神经导航定位的应用也已不再是禁忌。经蝶入路的适应症也有一定的扩大,目前临床治疗垂体瘤适应证有以下两点:肿瘤突向蝶窦及局限于鞍内;肿瘤向鞍上垂直性生长。
脑瘤也会导致不孕
有一些女性婚后不育,会到妇科和男科进行夫妻二人的身体检查,如果原因不明就只能等待,往往忽视了内分泌异常导致不孕的罪魁祸首:“垂体瘤”。其实脑垂体瘤也会导致不孕!脑垂体和下丘脑共同主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脑垂体瘤多发生在育龄女性身上,患者除可能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等一般症状外,女性病人还可能出现内分泌紊乱,如泌乳、月经失调、闭经和不孕等。因脑垂体瘤造成不孕的患者,即使人工受孕,妊娠过程中也可能因体内激素异常而失败。
这一点说明了:人的大脑和肢体是协调统一的,颅内的疾病也会导致“肚子”的问题。婚后不孕的妇女,或者女性出现不明原因停经3个月,同时伴有泌乳、视力急剧下降、复视、无端头痛等症状,在相应专科查不出明确原因时,应及时到神经外科和内分泌科进行检查。当垂体瘤治愈后,生育孩子还是完全可能的。
为什么垂体瘤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误诊误疗
许多疾病都容易出现误诊误疗的情况,垂体瘤也不例外。因为垂体瘤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所以经常容易出现误诊误疗的情况。今天就为大家简单的分析一下为什么垂体瘤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误诊误疗的情况这个话题。
1、误诊为垂体瘤
被误诊为垂体瘤者多见于原发性甲减,有报道原发性甲减误诊为垂体瘤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表现为畏寒、乏力、嗜睡、皮肤干燥、出汗减少、腹胀、便秘、水肿、食欲差、体质量增加者;有表现为声音嘶哑、言语不清、行动迟缓、记忆力减退者;亦有表现溢乳、闭经、月经紊乱、性功能减退;还有的表现为视力减退、头晕、心悸或头痛、恶心、呕吐等,查体可显示患者甲状腺无肿大或Ⅰ~Ⅱ度肿大,无压痛,有的质地偏韧,可触及结节。有报道甲减发生在青春期发育前儿童即幼年型甲减误诊为垂体瘤者,多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或身材矮小伴体重增加、水肿、少动、怕冷等;还有鞍区其他占位性病变误诊为垂体瘤者,鞍区任何有占位作用的病变都可有占位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与垂体瘤难以鉴别,比如鞍区脑膜瘤、空蝶鞍综合征、动脉血管瘤等,Rao报道拟诊垂体瘤(患者垂体磁共振成像 (MRI)均提示垂体“腺瘤”)而行CAG者有6%为血管性疾病。
鞍区其他病变误诊为垂体瘤说明垂体内分泌功能改变及视力改变,并不一定都是垂体占位性改变,下丘脑功能紊乱,严重脑积水,外伤性前颅凹颅底骨折,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都可以引起垂体内分泌功能异常,而且鞍区占位性病变并不都是肿瘤,也可以是血管性病变(常见者为动脉瘤)、空蝶鞍或淋巴细胞性垂体炎、脓肿等;鞍区肿瘤90%以上是垂体瘤,其次为颅咽管瘤、各种胶质瘤、脑膜瘤、胚生殖细胞瘤、畸胎瘤、上皮样囊肿、脊索瘤、转移性肿瘤等,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辅助检查手段,细致分析。
2、垂体瘤被误诊
垂体瘤被误诊者,临床报道有诊断为视神经炎、青光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萎缩、眼肌麻痹综合征等。垂体瘤早期即可压迫视交叉出现视野改变,故视野检查对垂体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特征性视野为双颞侧偏盲,但由于该区域正常解剖变异及肿瘤的生长部位、发展速度不同,加上现代视野检查中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程度不同,有时视野检查结果也缺乏特征性,尤其是双中心或旁中心暗点视野, 常被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后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垂体瘤。误诊的原因是片面地认为垂体瘤的视野应为双颞侧偏盲,而不知肿瘤对视交叉的压迫性损害是逐渐进展的。询问病史,大多患者均因视力减退为首诊症状而就诊于眼科,接诊医生只考虑与本科有关的疾病而忽视了对内分泌病史方面的询问,一些男性患者及绝经后妇女表现更不典型,直至有颅内症状出现后才引起注意。
不过,从本质上来说,疾病的误诊归根到底是对疾病的认识不够彻底。垂体瘤也同样如此。这就希望医院医生应当对疾病诊断有高度的警惕,应不断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要持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进行专业检查和正确的诊断。同时,也希望患者多了解医疗保健知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关于脑垂体瘤的三大危害
一、脑垂体瘤导致性功能低下,性功能低下是指阳痿、性欲下降,性功能低下是早期发腺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之一,约有 60% 的垂体瘤患者有性功能障碍,但实际情况要远远高于这一数字,因为我国的传统历来对性非常保守,有些人对此往往不愿启齿。
二、脑垂体瘤导致头痛,大约有 2/3 的患者早期都有头痛,疼痛主要位于眼眶后、前额部及双侧太阳穴附近,程度较轻,呈间歇性发作。由于垂体瘤起源于颅底的蝶鞍内,蝶鞍周围为密闭的骨质,只有 上方覆以韧性的鞍隔,肿瘤直接刺激或生长后造成鞍内压升高引起头痛,当肿瘤向上生长突破鞍隔后,鞍内压降低,疼痛则可减轻或消失。病人往往感到突然的一次 剧烈头痛后,疼痛明显减轻或缓解,但如果不进行治疗,随着肿瘤的生长,疼痛还会出现。
三、脑垂体瘤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垂体瘤在蝶鞍内可以突破鞍向下生长,并向两侧侵及颅内的重要血管和神经,但最常见的生长方式是向鞍上发展而压迫视交叉和视神经,而引起视力下 降和视野缺损,患者往往主诉视力下降、看不到两边,总撞门边。出现了视力视野障碍就需要尽快手术,解除对视神经的压迫,挽救视力。如果伴有向其它方向的生 长则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治疗难度明显增大,手术很难一次性切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