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母乳喂养5大高招
新生儿母乳喂养5大高招
一宜半小时内开奶
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以内就要开始与母亲肌肤接触30分钟以上,同时帮助新生儿吸吮乳头。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内,其觅食反射最强,以后逐渐减弱,24小时后又开始恢复。
及早开奶的好处:
1、有利于母乳分泌,不仅能增加泌乳量,而且还可以促进奶管通畅,防止奶胀及乳腺炎的发生。
2、新生儿也可通过吸吮和吞咽促进肠蠕动及胎便的排泄。
3、新生儿的吸吮动作,还可以反射性地刺激母亲的子宫收缩,有利于子宫的尽快复原,减少出血和产后感染的机会,更有利于产妇早日康复。
4、早喂奶使小儿得到更多的母爱,能尽快满足母婴双方的心理需求,使婴儿感受到母亲的温暖,减少了婴儿来到人间的陌生感。
TIPS:
开奶前乳房的清洁:
孕时、产后乳房会分泌出一些润液或乳汁,加上出汗等原因,可能乳头上会积有垢痂。在第一次给婴儿哺乳前,应该用食用植物油涂抹在乳头的干垢痂上,使垢痂变软,然后用温开水洗净乳头。
二宜前奶、后奶都喂
在每次喂奶当中,乳汁的成分也随之变化。一般将乳汁分为前奶和后奶,两者所含营养成分有所不同。
前奶
解释:喂奶时,先吸出来的奶叫“前奶”。
营养成分:前奶外观较稀薄,富含水分、蛋白质。
吃了大量的前奶,就得到了所需要的水分和蛋白质,因而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出生后4个月内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水。
后奶
解释:前奶以后的乳汁,称为“后奶”。
营养成分:后奶外观色白并比较浓稠,富含脂肪、乳糖和其他营养素。提供许多热量,使婴儿有饱腹感。
因此,哺乳时不要匆忙,切不可将开始的前乳挤掉,也不可未喂完一侧又换另一侧,应该允许婴儿尽量吃,既吃到前奶又吃到后奶,这样才能为婴儿提供全面的营养。
TIPS:
腹泻的婴儿应该哺乳两侧乳房的前半部分,也就是前奶;而后半部分应弃去,使婴儿吃不到含脂量较多的后奶。
三宜按需哺乳
为什么提倡按需哺乳
母乳喂养过程中不要严格地限制喂奶的间隔时间,尤其在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周。新生儿每次吃到的奶量不尽相同,因此有时孩子吃奶后1小时就饿了,而有时孩子间隔达3小时都似乎还不那么想吃。这些情况都很自然的,而且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食量也不尽相同,所以按所需哺乳为宜。
按需哺乳的好处
这种按需哺乳的方法,既可使乳汁及时排空,又能通过频繁的吸吮刺激脑下垂体分泌更多的催乳素,使奶量不断增多,同时也可避免母亲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可通过反射机制,抑制乳腺分泌)。
怎样做到按需哺乳
只要婴儿想吃,就可以随时哺喂;如果母亲奶阵到了,而孩子肯吃,也可以喂,而不要拘泥于是否到了“预定的时间”。
刚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胃容量只有30毫升,每次能吸吮到的奶量也只有20毫升左右。奶量少,加上在胃中停留时间短,孩子很快容易饿了。所以,两小时左右喂一次奶很正常。
TIPS:
出生头两周每天喂奶8~12次是我们推荐的喂奶次数。大致要到第2个月,宝宝才会延长至2。5~3小时喂一次奶,这时他的胃容量已达100毫升以上,摄入的奶在胃中存留的时间延长了。
四宜口乳含接到位
含接不良的影响会造成婴儿无效吸乳,妈妈乳汁不能顺利排空,乳房膨胀,最终使乳汁分泌减少。宝宝吃不到乳汁,因而经常性哭闹。
婴儿吸不到奶时会拼命吸,口腔后半部分形成负压,将乳头挤扁。时间一长,会造成乳头皲裂,甚至引起细菌感染。
口腔正确的含接
婴儿乳房中吸吮出乳汁的过程是一个咀嚼、吸吮的过程:婴儿口含母亲乳晕的大部分,将乳晕下的乳房组织(包括储存乳汁的乳窦部位)也含入口内。
宝宝的小嘴巴密密地封住乳晕部分,在他吸吮的时候,舌头将乳头拉至硬腭。这样,乳汁就在有节奏地吸吮和挤压的过程中被吸了出来。
婴儿吸吮的劲儿很大,只有婴儿向乳晕后面的乳管施加压力,他才能吸吮乳汁;只有将乳头放进他的嘴里去他才能有效地关闭乳管的开口处,不会使奶水溢出。
五宜保护乳房
乳头皲裂
开始喂奶的头几天,母亲会觉得乳头有些刺激,持续几秒后就会消失,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感觉乳头疼痛始终不退,逐渐加重,说明乳头上可能有裂口。乳头是人体敏感的部位,一旦出现裂口,会感觉异常疼痛,有的母亲则会因忍受不了疼痛而放弃母乳喂养。
预防乳头皲裂的方法
1、不要在婴儿特别饥饿时喂养。
2、注意正确的喂哺姿势。
3、经常按摩乳房,刺激喷奶反射。
4、喂哺时,一定要把大部分乳晕塞到婴儿口中。
5、每次哺乳之后将乳头晾干后挤几滴奶均匀地涂在乳头上,可起到保护乳头的作用。
6、在乳头上面不能使用肥皂。
7、哺乳完毕后切勿从婴儿口里强拉出乳头,可用手指轻压婴儿下巴,阻止婴儿吸奶后再轻轻退出乳头。
8、母亲应穿宽松的棉制品内衣并戴胸罩,当胸罩潮湿时,应及时更换。
乳房肿胀
开始哺乳的第四天左右,母亲乳房一般能分泌出大量乳汁,乳房明显变硬,新生儿这时会觉得乳房太硬,难以适应,甚至吸吮不住乳头。而新妈妈因为乳汁无法排出而肿胀得难受。
减轻肿胀的方法
1、新生儿吃奶前,先用一块温毛巾敷乳房几分钟,使乳房变软。
2、站着淋浴,用温水淋乳房。
3、用手轻轻按摩乳房,试着压出一些乳汁,以减轻肿胀。并帮助新生儿把乳头放入口中,过一会儿婴儿就会吸吮奶了。
4、把新生儿放到乳房前,将乳房轻轻往上推,这样能使乳头突出,新生儿即可吸到乳汁;同时也缓解了妈妈的乳房肿胀,消除不适。
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引起的呢
(一)发病原因
其发生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由于母乳本身造成,推测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 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至肠-肝循环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二)发病机制
最近几年研究认为,母乳性黄疸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由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所致,这种学说较为成熟,并得到验证,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 GD)在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1.新生儿肠道内β-GD丰富 肠道内β-GD主要来源为母乳(新生儿自身也可产生,正常肠道菌群建立后也可产生,但产生较少),β- GD分解结合胆红素,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经小肠再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引起黄疸。
2.肠内β-GD活性高 新生儿小肠中β-GD活性高,为成人的10倍。
3.胆红素排泄少 新生儿摄入不足,肠内蠕动减少或开奶延迟,肠道菌群建立晚,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可使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
4.胆红素重吸收多 有人发现母乳中有特殊的脂肪酸、胆固醇,促进了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
母乳性黄疸的发病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射的肠肝循环增加,这是由于母乳中含有的特殊的脂肪酸和胆固醇造成的。那么,新生婴儿出现母乳性黄疸是不是要停止母乳喂养呢?正确的作法是继续母乳喂养,可以采取多次少量的喂养方法。
新生儿母乳喂养姿势
在母乳喂养宝宝的时候,妈妈应将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放于乳房上、下方,呈“C”形托起整个乳房。母亲舒适地坐着或躺着,最好在其腰部和手臂下方放置一软枕,坐位时在足下放一脚凳,以使妈妈放松;婴儿的身体贴近妈妈,面向乳房;婴儿的头与身体在一条直线上;婴儿的口对着乳房。
侧卧位适用于:①剖官产术后的妈妈,以避免切口受到压迫;②妈妈倍感疲惫,希望在婴儿吃奶时休息或睡觉;③乳房较大,利于婴儿含接。
母乳喂养宝宝的各种姿势:
1、摇篮抱法:用妈妈手臂的肘关节内侧支撑住宝宝的头,使他的腹部紧贴住妈妈的身体,用另一只手支撑着乳房。因为乳房露出的部分很少,将它托出来哺乳的效果会更好。
优点:通常最简便易学的姿势;多数父母最常用的姿势。
2、交叉摇篮抱法:和使用摇篮支撑法的位置一样,但这一次用对侧的手臂,这样就可以用手来支撑宝宝头部,用前臂支撑身体。这样妈妈可以更多的控制宝宝头部的方向。
优点:使用手支撑颈背部,较使用前臂会对婴儿头部形成更好的控制;当用来为早产儿或叼牢乳头有困难的婴儿哺乳时尤其有效。
3、侧卧抱法:妈妈可以在床上侧卧,让宝宝的脸朝向妈妈,将宝宝的头枕在臂弯上,使他的嘴和乳头保持水平。用枕头支撑住后背。如果是在剖宫产术后,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姿势。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
临床主要特征: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但无其他全身症状,足月儿多见。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母乳性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
新生儿母乳喂养方法
1、时间:目前主张产后立即喂奶,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内就可让母亲喂奶,这样既可防止新生儿低血糖又可促进母乳分泌。孩子吸吮乳头还可刺激母体分泌乳汁,为母乳喂养开个好头。早喂奶能使母亲减少产后出血。
2、方法:正确的哺乳方法,应将一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放在乳房的上、下方,并把乳房托起成直锥形,而且穆婴必须紧密相贴,头与双肩朝向乳房。哺乳时母亲身体一定要放松,身体略向前倾,用手掌根部托起婴儿颈背部,四指支撑婴儿头部。喂母乳时无论白天和夜间都要把孩子抱起来喂,吃空一侧汁排空了才能更好地刺激乳腺再分泌。喂奶前要将乳头洗干净,先挤出几滴,然后再让孩子吃。
3、哺乳的次数:新生儿出生后就应开始哺乳,并实行按需要不定时喂哺。婴儿出生后的4—8天最需频繁哺乳以促使母乳量迅速增多。对于嗜睡或安静的婴儿,应在白天给予频繁哺乳,以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4、夜间喂奶:产后有疲乏,加上白天不断地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到了夜里母亲就非常瞌睡。夜间遇到孩子哭闹,母亲会觉得很烦,有时把奶头往孩子的嘴里一塞,孩子吃到奶也就不哭了,母亲可能又睡着了,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孩子吃奶时与母亲靠得很近,熟睡的母亲即便是乳房压住了孩子的鼻孔也不知道,这样悲剧就有可能发生,为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母亲夜间喂奶时最好能坐起。
新生儿母乳喂养大便怎样才算正常
一.新生儿的大便次数会比较多,随着月龄的增加,尤其到了2~3个月的时候,大便次数会慢慢变少或一下子明显减少,1~4天拉一次都是正常情况。宝宝大便是否正常,最重要的是和之前的情况比较。例如,如果一个宝宝一直都是几天才拉一次,拉出来的便便也很软,那即使4天一次也没有关系。而如果一个宝宝本来都是一天2~3次,突然一天7~8次,而且拉出来的便便很稀很水,那就表明大便有问题
二.一般情况下,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有酸味但是不臭,稠度如膏状或糊状,一天2-5次,根据您的描述,宝宝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建议您密切观察,有异常及时就医,愿宝宝健康、快乐成长!
通过对上文新生儿母乳喂养一天几次大便正常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新生儿的大便数会随月龄的增加而有所改变,一般刚出生的宝宝大便次数会比较多,但随着月龄的增大而变小,便便的质地也会有所改变。妈妈们平时要多关注宝宝的大便情况,如发现有什么不妥,就要引起注意了。
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方法
(1)时间
目前主张产后立即喂奶,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内就可让母亲喂奶,这样既可防止新生儿低血糖又可促进母乳分泌。孩子吸吮乳房还可刺激母体分泌乳汁,为母乳喂养开个好头。早喂奶能使女性减少产后出血。
(2)方法
正确的哺乳方法,应将一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放在乳房的上、下方,并把乳房托起成直锥形,而且穆婴必须紧密相贴,头与双肩朝向乳房。哺乳时母亲身体一定要放松,身体略向前倾,用手掌根部托起婴儿颈背部,四指支撑婴儿头部。喂母乳时无论白天和夜间都要把孩子抱起来喂,吃空一侧汁排空了才能更好地刺激乳腺再分泌。喂奶前要将乳房洗干净,先挤出几滴,然后再让孩子吃。
(3)哺乳的次数
当新生儿出现之后就可以进行哺乳了,并且需要不定时的进行哺乳。而当宝宝出生后4~8的时候,喂奶的时候开始变多,而且母乳量也或增多。
对于嗜睡或安静的婴儿,应在白天给予频繁哺乳,以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好处
新生儿母乳喂养好处多
步骤/方法
母乳蛋白质中,乳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最适合新生儿和早产儿的需要,保证氨基酸完全代谢,不至于积累过多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母乳中,半光氨酸和氨基牛磺酸的成分都较高,有利于新生儿脑生长,促进智力发育。
母乳中未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易吸收,钙磷比例适宜,糖类以乳糖为主,有利于钙质吸收,总渗透压不高,不易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母乳能增强新生儿抗病能力,初乳和过渡乳中含有丰富的分泌型IgA,能增强新生儿呼吸道抵抗力。母乳中溶菌素高,巨噬细胞多,可以直接灭菌。乳糖有助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生长,乳铁蛋白含量也多,能够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和活性,保护肠黏膜,使黏膜免受细菌侵犯,增强胃肠道的抵抗力。
5
增强母婴感情,使新生儿得到更多的母爱,增加安全感,有利于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
研究表明,吃母乳的新生儿,成年以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几率,要比未吃母乳者少。
7
母乳喂养可加快妈妈产后康复,减少子宫出血、子宫及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概率。
8
母乳喂养在方法上简洁、方便、及时,奶水温度适宜,减少了细菌感染的可能。
每个妈妈都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给自己的宝宝,在饮食上也一样想要给宝宝最好的母乳,通过了解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好处之后,更加让许多妈妈们对母乳喂养多了一份信心,为了能有更高质量的母乳,妈妈们的日常饮食也是至关重要的,平时一定要多吃一些含钙量高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
新生儿母乳喂养方法
母乳喂养实际上有很多学问需要新妈妈逐渐去学习和掌握,比如说正确的哺乳姿势,如何让宝宝顺利的衔住乳头,另外母乳喂养还会遇到很多难题。下面我们将一起谈谈新生儿母乳喂养方法。
1、时间:目前主张产后立即喂奶,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内就可让母亲喂奶,这样既可防止新生儿低血糖又可促进母乳分泌。孩子吸吮乳头还可刺激母体分泌乳汁,为母乳喂养开个好头。早喂奶能使母亲减少产后出血。
2、方法:正确的哺乳方法,应将一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放在乳房的上、下方,并把乳房托起成直锥形,而且穆婴必须紧密相贴,头与双肩朝向乳房。哺乳时母亲身体一定要放松,身体略向前倾,用手掌根部托起婴儿颈背部,四指支撑婴儿头部。喂母乳时无论白天和夜间都要把孩子抱起来喂,吃空一侧汁排空了才能更好地刺激乳腺再分泌。喂奶前要将乳头洗干净,先挤出几滴,然后再让孩子吃。
3、哺乳的次数:新生儿出生后就应开始哺乳,并实行按需要不定时喂哺。婴儿出生后的4—8天最需频繁哺乳以促使母乳量迅速增多。对于嗜睡或安静的婴儿,应在白天给予频繁哺乳,以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4、夜间喂奶:产后有疲乏,加上白天不断地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到了夜里母亲就非常瞌睡。夜间遇到孩子哭闹,母亲会觉得很烦,有时把奶头往孩子的嘴里一塞,孩子吃到奶也就不哭了,母亲可能又睡着了,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孩子吃奶时与母亲靠得很近,熟睡的母亲即便是乳房压住了孩子的鼻孔也不知道,这样悲剧就有可能发生,为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母亲夜间喂奶时最好能坐起
母乳性黄疸什么时候退呢
1、母乳性黄疸易发于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母亲怀孕时,一般无特殊疾病史。黄疸常发生在出生后第一周末或第二周初。黄疸高峰出现于第二、三周。持续母乳喂养,新生儿的黄疸经4-11周后可自行消退。如果暂停母乳喂养,则黄疸大多在2-4天内迅速减轻,在第6-9天内可完全消失。
2、黄疸患儿的其他方面大多比较正常,生长发育、智力状况可与健康婴儿无异。如停喂母乳几天后再喂母乳,黄疸可再次出现,不过此时出现的黄疸往往是轻度的。以后,即使持续地用母乳喂养,黄疸亦不出现。这是由于母乳中的孕烷二醇激素在新生儿出生后3-10周逐渐消失。
3、另一方面,新生儿或婴儿自身肝脏功能和酶的发育趋于成熟,即使母乳中仍有少量的激素存在,患儿的黄疸也会同样消退。
4、治疗:一般来说,患有母乳性黄疸的患儿不需使用药物。只要一般情况良好,也不必因黄疸存在而中断母乳喂养。如黄疸严重,则应断奶几天,待黄疸消退后再继续用母乳喂养。
新生儿母乳喂养方法
1、足月生产的宝宝在出生后半个小时就可以进行母乳喂养,这样能够促进母乳的分泌,减轻宝宝生理性黄疸以及生理性体重下降、低血糖的发生,同时对新妈妈自身的恢复也是有很大好处的。一般来说按照宝宝的需求来进行喂养,不用刻意地限制次数、限定时间。
2、如果是没有母乳的新妈妈也不要急,可以冲泡配方奶粉,每三个小时喂一次。
3、在喂奶的时候要从少量开始,之后慢慢增加奶量。只要在宝宝吃完奶之后不会出现哭闹或者是呕吐的时候,则说明喂的差不多了。
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一、 生理性黄疽
新生儿生理性黄疽是指因其胆红素代谢尚不完善而引起的暂时性黄疽,并不是由于某些病理因素所致。据有关统计资料报道,约80%的新生儿出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疽,但大部分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疽在生后10到14天会自行消退。新生儿生理性黄疽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
二、母乳性黄疽
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然而,有的孩子吃了母乳后会出现黄疽,停喂母乳后黄疽便逐渐消失,医学上将这种吃母乳引起的黄疽,称为母乳性黄疽。
母乳性黄疽的发病率并不低。 据国外报道,新生儿的母乳性黄疽约占全部出生新生儿的1.3%,占所有母乳喂养儿的2.4%。 其病因与患儿母亲乳汁中含有一种名叫3-2孕烷二醇的激素有关。 这种激素能抑制肝脏中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阻碍对胆红素的及时处理,使血液中总胆红素大量增加,再加上新生婴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酶的合成功能比较有限,不能有效地结合、输送和排泄胆红素,致使全身皮肤和巩膜出现黄疽。
母乳性黄疽易发于用母乳喂养的顺产足月新生儿。 母亲怀孕时,一般无特殊疾病史。黄疽常发生在出生后第一周末,或第二周初。黄疽高峰出现于第二、三周。血清总胆红素最高可达153. 9 - 444. 6 5mol/L(9--26 m g/d),以未结合的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持续母乳喂养,新生儿的黄疽经4-11周后可自然消退。 如果暂停母乳喂养,则黄疽大多在2- 4天内迅速减轻,在第6-9天内可完全消失。黄疽患儿的其他方面大多比较正常,生长发育、智力状况可与健康婴儿无异。
如停喂母乳几天后再喂母乳,黄疽可再次出现,不过此时出现的黄疽往往是轻度的。以后,即使持续地用母乳喂养,黄疽亦不出现。这是由于母乳中的孕烷二醇激素在新生儿出生后3到10周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新生儿或婴儿自身肝脏功能和酶的发育趋于成熟,即使母乳中仍有少量的激素存在,患儿的黄疽也会同样消退。
新生儿母乳喂养五大忌
一 忌丢弃初乳
什么是初乳
初乳是产妇分娩后一周内分泌的乳汁,颜色淡黄色、黏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初乳分泌量虽然少,但对正常婴儿来说是足够了。
初乳的作用
初乳,含有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它能保护宝宝免受细菌和病毒的感染。此外,初乳中含有大量的抗体和白细胞,是新生儿抵抗各种疾病的保护伞,它还含有新生儿不可缺少的铁、铜、锌等微量元素,锌是各种细胞、器官的组成成分之一。初乳具有营养和免疫的双重作用,还能帮助孩子排出体内的胎粪、清洁肠道。据相关资料显示,新生儿最初的一个小时吃到初乳,将有效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初乳一定要喂
有些妈妈不知道初乳得好处,认为初乳量少,且颜色不好,就弃之不用,这是错误的。因此,即使母乳再少或者准备不喂奶的母亲,也一定要把初乳喂给孩子。
二 忌哺乳前喂养
什么是哺乳前喂养?
在母亲第一次喂母乳前给新生儿糖水或配方奶,称为“哺乳前喂养”。
哺乳前喂养的严重性
1.新生儿不愿吃妈妈的奶
哺乳前喂养会使新生儿产生“乳头错觉”(奶瓶的奶头比母亲的奶头容易吸吮),另一方面,因为奶粉冲制的奶比妈妈的奶甜,也会使新生儿不再爱吃妈妈的奶,造成母乳喂养失败。
一方面,新生儿得不到具有抗感染作用的初乳;另一方面,人工喂养又极易受细菌或病毒污染而引起新生儿腹泻。
2.母亲将身心受损
新生儿减少对母乳的吸吮,可使母亲产生一种错觉,误认为自己奶水不够,造成心理压力。一旦新生儿抵制母乳,母亲很容易形成失落感和挫败感,且新生儿不愿吃母乳,乳母易发生奶胀和乳腺炎。
三 忌轻易放弃哺乳
母乳,母婴之间的血脉纽带
母乳的好处人尽皆知,妈妈们也都清楚母乳喂养对孩子的发育是有极大帮助的。况且从亲子关系上,母乳喂养是宝宝从你身体里出来后唯一连接母子的血脉纽带。也许刚刚开始的哺乳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不一定都是妈妈无乳,有些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妈妈们千万不要轻易就放弃母乳喂养。
宝宝拒绝母乳的可能性:
1.患病:新生儿除了拒绝吃奶外,还伴有呕吐、腹泻、黄疸、痉挛等。
解决办法:这时应将新生儿带到医院就诊。
2.鼻腔或口腔有问题:如新生儿感冒引起鼻塞,或口腔内患鹅口疮。
解决办法:鼻塞应该疏通鼻腔;鹅口疮可用制霉菌素或龙胆紫涂在小儿口腔内,每日3次。
3.吸乳能力差:体重低于1800克的新生儿,可能发生吸吮困难。
解决办法:可以将挤出来的奶用杯和匙喂给新生儿,直到新生儿吸吮能力增强为止。
4.新生儿和母亲分开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母亲生病或上班,使母婴分开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新生儿拒奶情况。
解决办法:根据宝宝的脾性,以妈妈的耐心和爱心,尝试在各个时间段、各种环境中唤起孩子对母乳的渴望。
四 忌喂奶时间过长
每次哺乳时间多长为宜
正常婴儿哺乳时间是每侧乳房10分钟,两侧20分钟已足够了。
从一侧乳房喂奶10分钟来看,最初2分钟内新生儿可吃到总奶量的50%,最初4分钟内可吃到总奶量的80%~90%,以后的6分钟几乎吃不到多少奶。
TIPS:
虽然一侧乳房喂奶时间只需4分钟就够了,但后面的6分钟也是必须的。通过吸吮刺激催乳素释放,可增加下一次的乳汁分泌量,而且可增加母婴之间的感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还能满足新生儿在口欲期口唇吸吮的需求。
每次哺乳时间过长的不利影响
1 从一次喂奶的成分来看,先吸出的母乳中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以后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脂肪含量逐渐增高,容易引起婴儿腹泻。
2 喂奶时间过长,新生儿会吸入较多的空气,容易引起呕吐、溢奶、腹胀等不适。
3 新生儿含乳头时间过长,妈妈的乳头皮肤容易因浸渍而糜烂,而且也会养成宝宝日后吸吮乳头的坏习惯。
如何让宝宝吃奶加速度
如果遇到新生儿边吃边睡或含奶头而不吸乳时,可用手指轻揉几下小儿的耳垂,轻拉新生儿的小手指或小脚趾,试试取出乳头等方法,以刺激新生儿加快吃奶速度。
五 忌生气时哺乳
为什么妈妈生气时不能哺乳
人体在生气发怒时,可兴奋交感神经系统,使其末梢释放出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同时肾上腺髓质也过量分泌肾上腺素。
这两种物质在人体如分泌过多,就会出现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症状,危害乳母健康。
母亲经常性地生气发怒后,体内就分泌出有害物质。若“有毒” 乳汁经常被婴儿吸入,会影响其心、肝、脾、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使孩子的抗病能力下降,消化功能减退,生长发育迟滞。还会使孩子中毒而长疖疮,甚至发生各种病变。
盛怒过后,如何哺乳
在哺乳期母亲尽量不要发怒生气。母亲一旦发怒生气,切勿在生气时(或刚生完气)给孩子喂奶,以免不利于儿童健康。如要哺乳,最少要过半天或一天,还要挤出一部分乳汁,再用干净的布擦干乳头后再哺乳。
母乳性黄疸什么时候能退
母乳性黄疸易发于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母亲怀孕时,一般无特殊疾病史。黄疸常发生在出生后第一周末或第二周初。黄疸高峰出现于第二、三周。持续母乳喂养,新生儿的黄疸经4-11周后可自行消退。如果暂停母乳喂养,则黄疸大多在2-4天内迅速减轻,在第6-9天内可完全消失。黄疸患儿的其他方面大多比较正常,生长发育、智力状况可与健康婴儿无异。如停喂母乳几天后再喂母乳,黄疸可再次出现,不过此时出现的黄疸往往是轻度的。以后,即使持续地用母乳喂养,黄疸亦不出现。这是由于母乳中的孕烷二醇激素在新生儿出生后3-10周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新生儿或婴儿自身肝脏功能和酶的发育趋于成熟,即使母乳中仍有少量的激素存在,患儿的黄疸也会同样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