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解决秋季烦人肠炎
中医教你解决秋季烦人肠炎
寒热互结型
嗜食寒凉,或嗜酒辛辣饮冷,寒凝气滞血瘀,瘀久化热,肠络损伤,致腹痛腹冷,或右或左下腹痛,肠鸣气窜,大便滞下夹黏液,或带有脓血,治宜寒热并用,方选乌梅丸方加减:乌梅15g,炮姜6g,黄连10g,黄柏12g,木香6g,白头翁15g,海螵蛸15g,白芍15g,败酱草20g,鱼腥草20g,仙鹤草20g,甘草6g。水煎服。
湿热蕴结型
饮食不节,恣食辛辣酒类,湿热蕴结肠道,肠络损伤,不能泌别清浊,湿热糟粕混杂而下,症见腹痛泄泻,或滞下不爽,或夹黏液,或夹脓血,便后肛门坠热感。治宜清热燥湿,方选黄连汤加减:黄芩15g,黄连10g,木香6g,白芍15g,甘草7.5g,败酱草20g,苍术15g,神曲15g,仙鹤草20g,马齿苋25g,鱼腥草20g。水煎服。
暑湿热型
伤暑夹湿或饮食不洁,致胃肠湿热蕴结,清浊混杂,急迫而下。症见腹痛肠鸣,泄下急迫如水,或夹黏液,便后肛门灼热,或伴有发热、脘胀、恶心欲吐、口渴、少尿等。治宜清热化湿、分利小便,方选葛根黄芩黄连汤合六一散化裁:葛根20g,黄芩12g,黄连10g,甘草7.5g,滑石粉20g,败酱草20g,鱼腥草20g,车前子15g,藿香15g,白蔻仁10g,仙鹤草20g。水煎服。
胃肠食滞型
饮食不节,饥饱不均,暴饮暴食,致脘腹胀满、嗳腐、腹痛、大便稀溏或黏滞不爽,或夹黏液,排便后肛门有坠热感。治宜清热消食导滞,方选保和丸合香连丸方化裁:焦三仙各10g,枳实15g,茯苓15g,陈皮15g,槟榔片15g,木香6g,黄连7.5g,败酱草20g,鱼腥草20g,仙鹤草15g。水煎服。
肝郁犯脾型
多因情绪郁怒或抑郁夹食,肝郁犯脾所致。症见脐腹疼痛,痛则即泄,泄后痛减,稍安复作,遇怒加重,多见于肠激惹症患者。治宜扶土抑木之法,以痛泻要方化裁:白芍20g,陈皮15g,防风15g,炒白术15g,乌梅15g,鱼腥草20g,仙鹤草20g,焦三仙各10g,败酱草20g。水煎服。
秋冬季皮肤干燥起皮怎么办
解决秋季皮肤干燥起皮方法一:化妆水+面膜
用化妆水加面膜是解决秋季皮肤干燥起皮最好最快的方法之一,而且简单又省钱,只需将化妆水倒在纸面膜上,往脸上一敷,休息个十分钟,就可以感到肌肤充满了弹性,肌肤立马恢复了生气,但要记住哦!一定要使用无酒精的化妆水,以免给肌肤带来刺激,造成过敏哦!
解决秋季皮肤干燥起皮方法二:泡澡前喝杯冷开水
护肤首要的就是多喝水,大家都知道喝温开水有利于健康,但是在干燥的秋季,在泡澡前喝杯凉开水对肌肤会带来更好的保湿效果,冷开水可让容易流失的水分维持在最佳水平,防止泡澡时的热量将水分蒸发掉。
解决秋季皮肤干燥起皮方法三:快速保湿面膜
面膜是肌肤补水的法宝,使用保湿补水的面膜解救干燥的肌肤,可快速让肌肤变得滋润起来,使用保湿面膜还可以省去了纸膜加化妆水的麻烦,而且保湿面膜营养更高,紧急使用时更为实际。
解决秋季皮肤干燥起皮方法四:在空调房里放盆水
虽然夏季在空调房里放盆水可缓解干燥,但在秋季,即使不开空调也要放盆水哦!秋季本身就是个干燥的季节,房间水分容易流失,如果放盆水就可以维持空气的温度,让空气带走盆里的水,呆在房间里不再担心空气蒸发你肌肤的水份了,也可缓解肌肤干燥起皮现象。
解决秋季皮肤干燥起皮方法五:涂一层厚厚的乳液
夜晚睡觉,每个人都习惯关门,但这样容易让室内变得干燥,甚至将我们肌肤的水分蒸发掉,造成干燥起皮,不妨试试在睡前涂上一层厚厚的乳液,让乳液里的泣泽因子将水分流在角质层,避免蒸发,也可解决秋季皮肤干燥起皮的问题。
中医教你如何解四季豆毒
药物:甘草
穴位:神阙穴(肚脐)
方法:从药店买些甘草,取一小截捣烂,填入肚脐中,外面用医用胶布固定,12个小时以后取下。一般不需要贴第二次。
四季豆、扁豆、刀豆、豇豆等豆类蔬菜是老百姓居家过日子常吃的东西,但它们都含有某种有毒成分,如果没有煮熟就吃下去很容易使人中毒,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若情况不是很严重,仅仅有些恶心和轻微的呕吐、腹泻,就在家中使用我的外治方法自行解决好了,没必要去医院受洗胃之苦。
肚脐,中医称为“神阙”,是人体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它是任脉上的穴位,与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有密切联系,人体六条阴经的经气全部聚积于此穴。
也可以说,任何药物的药性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到达五脏六腑。
甘草是中医自古就在使用的解毒药材,早在二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药之上品,南朝陶弘景甚至将它尊为“国老”,其原因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所以,我把有如此功效的甘草贴在肚脐上,当然能够有效处理不太严重的豆类食物中毒。
前不久,我的一个患者吃了单位食堂的四季豆后,出现了腹泻、恶心的中毒现象,拖了几天后,仍然没有好转,她便急急找到我求诊。
我嘱咐她用甘草贴肚脐,才贴了不到半小时,她的恶心症状就大大减轻,12个小时以后取下时,症状已经彻底消失了。
如果您不习惯在肚脐处敷药,或者因为皮肤过敏等原因不能使用外敷法,那么就用甘草煮水喝吧,同时加入绿豆或黑豆一起煮,效果更好。
曾经,我有一个患者在吃了半生不熟的扁豆后恶心不止,我让她用生甘草9克、绿豆25克煮水,不必等到绿豆熟,煮到水开就取出来喝。她当时只喝了一碗甘草绿豆水,恶心症状就没了。
甘草、绿豆和黑豆是中医从古到今都在使用的解毒之物,不仅能解豆类之毒,对于其他不太严重的食物中毒都有效,所以,居家过日子,您最好在家中常备一些。
中医教你秋季如何养肺润肺
可食用银耳、甘蔗、燕窝、阿胶、梨、芝麻、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等。若是脾胃功能低下,时常脘腹胀满、大便泄泻,最好不要吃上述食品和药膳,因为它们性偏凉,应先调理脾胃功能,在脾胃功能恢复后,再少吃一点滋阴食品和药膳。
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但注意不能超量运动,且尽量减少剧烈运动,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
养肺先要宁心神
养肺首先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的万物萧条。
通俗地说,心平气和是养肺的最好方法,肺是呼吸器官,而情绪变化表现最显现的地方就是呼吸。呼吸急促、不平稳不仅增加肺的负担,同时也会使身体里的气外泄,这与“秋收”恰恰相反。因此,秋天的精神调养很重要。
饮食平衡防秋燥
传统养生文化认为:以形补形,以物补物。就是吃什么补什么。那么秋季就应吃肺补肺,但肺的功能太强,就很容易伤肝。再加上秋季本身就是肺的当令季节,如果再过补,身体的平衡就会被破坏。
《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为缓解“秋燥”,饮食方面应以滋阴润肺为宜。更有人主张入秋应当食用糯米阿胶粥(阿胶搭配糯米)以滋阴润燥。
总之,秋季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阿胶、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较温和的食物,以益胃生津,尽量少吃生冷的食物,少吃动物内脏。
中医教你解决失眠烦恼
远志枣仁粥:远志15克、炒酸枣仁10克、粳米75克,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适量清水锅中,加入洗净的远志、酸枣仁,用大火烧开移小火煮成粥,可作夜餐食用。此粥有宁心安神、健脑益智之功效,可治老年人血虚所致的惊悸、失眠、健忘等症。
鹌鹑枸杞粥:鹌鹑蛋10只,枸杞15克,核桃仁15克,将鹌鹑蛋蒸熟去壳,枸杞浸泡数分钟,核桃仁炒熟碾碎,加适量大米慢火煮成粥。有滋阴补血、健脑益智之功效。适用于脑力不足,精力不济,眼干眼涩,因心肾不足导致的失眠症。
双仁粥:酸枣仁10克,柏子仁10克,红枣10枚,大米适量,加水煮成粥,空腹饮用。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之功效。适用于心情急躁,情绪不宁,焦虑,心悸心慌,大便不畅因心神不宁导致的失眠症。
五味子蜜饮:五味子30克、蜂蜜20克,将五味子洗净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待汁转温后加入蜂蜜,搅匀,分次服用。有宁心安神、养阴润肠之功效。适用于肝肾阴虚型失眠症,对伴有心悸者尤为适宜。
黑芝麻桑叶膏:黑芝麻、核桃肉、桑叶各50克、金橘15克。将上述药捣烂成泥,蒸成膏状。每天15克分两次服用。用于急躁上火,心情郁闷导致的肝火上炎型失眠。
小麦大枣饮:小麦100克、甘草18克、大枣15枚,水煎服,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用于情绪悲伤、易激动,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精神恍惚之睡眠不安证。
秋季失眠中医教你如何调理
中医教你治秋季失眠
1、下午2点后别喝咖啡。
因为咖啡因的作用可持续8小时以上,50岁后,它在体内滞留的时间超过10小时。
2、睡前4小时停止锻炼。
否则会令大脑兴奋,难以入睡。
3、睡前3小时不进食。
否则容易导致胃酸反流,影响睡眠。
4、睡前冲个热水澡。
睡前1小时洗澡,水温不低于38℃,时间不少于20分钟。
5、注意卧室灯光。
卧室灯光具有调节生物钟的作用。太亮会导致大脑褪黑激素分泌量减少,过于清醒,难以入睡。睡前最好选择较暗且柔和的阅读灯光。睡眠过程中,最好关闭所有光源。
6、从300倒数,每次递减3。
很多人入睡难是因为无法分散注意力,而这种复杂无趣的数数方式却是一种有效的分心技巧。
中医调理解决你的痛经烦恼
中医解读:教你调理月经防痛经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黄帝内经 素问 上古天真论》
中医解读:女性到了14岁左右,"天葵"成熟并发挥作用,使任脉通畅,冲脉气血旺盛,表现为月经按时来潮,开始有了生育能力。
痛经血块多 多因受了寒
女子天葵,现在多称其为月经。月经不调是如今很多女性的通病,或痛经,或血块多。"门诊上常会碰到这类病人,多是受了寒或血瘀。"第三军医大学 新桥医院中医科主任晋献春教授说,寒则凝,有的血液还呈暗红色,非常黏,吹了空调、吃了冷饮、身体受了凉都可能造成月经中出现血块。"很多女性痛经的时 候,还会发现小腹比较凉,这就是受了寒的表现。"
除了受寒,血瘀或气虚也会引起上述症状。气虚的女性由于体内"气"不够,子宫内膜该脱落的时候,没有力气推动它,因此就会"淤"在哪里,这类患者通常在经期少气无力,肢体疲乏。
"温"得好则月经顺
很多痛经的人用暖水袋贴着小腹就会好一些,为什么?因为温则行,凝固了不顺畅,但暖和之后自然就会脱落并排出。
平时除了吃的用的不要接触冷的外,脚底的保暖也很重要。"寒从脚下起,脚最容易受寒,并将寒气送到全身。我看到病房的病人光着脚,都会让他们把袜子穿上。"晋献春教授提醒,一层棉挡一层寒,有痛经史、血块多,血色暗红的女性尤其要注意,随时把袜子穿上。
此外,可以在月经前1~2天开始,喝些姜汤、红枣水、红糖汤等,提前暖一下可以缓解症状,期间也可以服用。若是血瘀的女性,还可以泡些山楂水化瘀。
不过,月经量较大的女性不要吃红枣、山楂等,可以用姜汤熬水多泡脚。总的来说,就是要以温为主。
血块太多 警惕子宫内膜异位
若是偶尔出现血块,不需要太在意。但若总是有血块,且痛经非常厉害,就要当心是否患有子宫内膜异位、腺肌症等。因为这类患者由于子宫内膜分布不均匀、不平整,经期常是一大块内膜的脱落,从而出现血块,可以通过B超查出,有人流史的女性尤其需要注意。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女性痛经
专家指出,在治疗上,中医将痛经大致分为四种类型。根据不同症状,治疗方法各不相同。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意思是月经病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也相关。"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陈艳说,中医认为痛经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
气滞血淤:
经前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胀痛、乳头触痛、心烦易怒,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等。应服具有舒肝理气、化淤止痛作用的药物。食疗可以用益母草煮鸡蛋。
气血虚弱:
经期小腹绵绵作痛,月经量少,色淡质薄,神疲乏力,面色蜡黄,食欲不佳,大便溏泻等。应服具有益气补血止痛作用的药物,如乌鸡白凤丸,还可多吃羊肉。
阳虚内寒:
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月经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软,手足不温,小便清长等。应服有温经散寒,养血止痛作用的药物。比如红糖姜汤,对寒性痛经就非常有效。红糖具有补血、散淤、暖肝、祛寒等功效,生姜有补中散寒、缓解痛经的功效。二药合用,能补气养血,温经活血。
肝肾虚损:
月经干净后1-2日出现腰酸腿软,小腹隐痛不适,或有潮热,头晕耳鸣等。应服具有益肾养肝止痛作用的药物。或是多吃点川芎丹参煲鸡蛋。
此外,目前临床上还有一些治疗痛经的中成药对妇女身体虚弱、经期腹胀腹痛、月经不调等症状,都有较好的功效。
经穴按揉 中医特色推拿治疗痛经
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是运用传统推拿方法,其特点是经穴按揉法和摩腹疗法。脊柱推拿配合传统推拿治疗,其特点是腰椎改良斜扳法、腰骶擦法与经穴按揉法、腹部摩法相结合,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教你8个解决耳鸣的方法
1.鸣天鼓:双手掌心紧按耳朵孔,中指和食指放在头后枕部轻轻叩击,使耳内隆隆如闻鼓声,每次叩击36下。
2.点按鼓膜:双手食指轻轻插入耳孔,使耳道完全闭塞突然拔出;或双手掌心紧压耳廓后突然拔开,可感到鼓膜活动及耳内“嘣嘣”作响,每次20下。
3.推擦耳廓:将手掌放在耳部前面,平贴在脸上,均匀用力向后推擦,擦过耳后,再从耳后将耳廓带倒向前推擦,反复18次,以两耳出现热感为好。
4.摩耳轮:用食指、拇指沿耳轮边缘上下来回摩擦36下,至耳廓发热。
5.揉耳垂:以双手食指、拇指指腹,分别提揉耳垂,先轻轻捏揉耳垂半分钟,使其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向下拉,再放手,让耳垂恢复原形,重复10次。
6.按揉翳风穴:以双手食指指腹按揉翳风穴(位于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持续2分钟~3分钟。
7.按揉“门”“宫”“会”:“门”“宫”“会”是耳部的3个穴位,分别指耳门穴、听宫穴和听会穴。耳门穴位于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听宫穴位于耳屏前,下颌骨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有凹陷;听会穴位于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以双手食指指腹从上而下依次按揉这些穴位,每穴持续2分钟~3分钟。
8.十指拿推,顺摩耳:十指环屈成耙形,从前额往后拿推,经枕骨向下,十指并拢,横掌着力两耳前后,至颈椎分手到前面喉结收,掌心顺摩耳。如此反复进行50下。
中医教你几招解决胃疼腹胀
1.饮食规律。一日三餐要按时吃,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五谷杂粮、蔬菜肉类、各种水果都要吃,晚饭最好能喝点粥。
2.少吃寒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有的女性喜欢吃凉的、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论春夏秋冬,冰箱里常备冰淇淋。殊不知,这些食物都在日复一日地损伤脾胃,让它变得越来越脆弱。
3.锻炼身体健脾胃。李鲜建议脾胃虚寒者可通过练习蹲马步来健脾胃。
做法:双脚开立约两倍肩宽,双手扶膝微蹲,注意膝盖不要超过脚尖,上半身保持挺直,每次1~2分钟,可视自身耐力,量力而行。蹲马步可以强化下半身肌力,对于促进胃肠蠕动非常有益。
4.按摩腹部。坐在椅子上,左手叠放在右手上,吸气挺胸,身体微微后仰;然后吐气、缩胸、弯腰,同时双手用力按压腹部,重复20~30次。
腹肌的收缩可以起到按摩胃肠,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作用。也可双手交叠于肚脐,旋转按摩腹部100~200次。
5.艾灸。把点燃的艾条放进艾灸盒中,温灸肚脐(即神阙穴)、上脘穴(位于脐上5横指)、中脘穴(脐上4横指)、下脘穴(脐上2横指),可健脾益胃,改善脾胃虚寒。
教你摆脱秋季脱发烦恼
树落叶、人落发,是一种自然现象。那脱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夏季过频洗头、紫外线照射等也会引起秋季脱发。
2.秋季较干燥,皮脂腺分泌减少,引起毛发干枯及脱落。
3.与营养因素、睡眠情况、遗传等有关。
4.压力、情绪异常。多见于年轻人,头皮一个区块的毛发突然进入生长末期,突然掉光,俗称“鬼剃头”。这类的情况下毛发在经过治疗后,三到五个月内可以恢复生长。
头发保养重细节
1.头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按摩能使头发柔软,提高新陈代谢,促进头发的发育。按摩的方法是以手指揉搓或拉紧头发就行了。按摩前,在头皮上搽发油,更能提高效果。此外,使用毛刷制成的刷子,每天以直角轻拍头皮也可以奏效。
2.梳头:梳子宜用牛角或木制的梳子,塑料梳子的静电容易伤及头发。每天早晚各梳发百次,能刺激头皮改善头发间的通风,有助于防止秃头和头皮屑的发生。
梳发的方向如果保持不变,头发缝儿分开的地方,由于常常被阳光照射的关系,将会呈现特别的干燥或变薄。如果分开的地方开始变薄,应该在涂抹发乳或头油后,加以按摩,使已经干燥的头皮得到滋润。有时不妨将分开的方向改变,不但能够享受改变发型的乐趣,且能够避免分开处干燥,而导致秃头之麻烦。
3.注意洗头方法。洗以前先梳头发,间断性地使用些啤酒或在水中适当加点食盐和醋洗头,这样可预防和减少脱发。
4.洗头次数不要太多,每周2~3次就可以了,选滋润营养洗发水。
5.睡眠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保证时间,早卧早起,精血充足才不至于脱发。中医学认为晚11时至早6时是养精蓄锐的最佳时间。
6.少烫头,少染发,经常轻轻地按摩头皮,以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皮脂的分泌。
治脱发小妙方
生姜:将生姜切成片,在发黄、脱落头发的发根处或斑秃处的地方反复擦拭,每天坚持2~3次。这能刺激毛发的生长。
柚子核:如果头发发黄、脱落或斑秃,可用柚子核25克,用开水浸泡24小时后,每天将汁水涂拭头发及头皮2~3次。这可以加快毛发生长。
中医教你按摩腹部解决便秘
第一步:从胃开始
解剖位置:左上腹。
按摩原理:此处的皮肤下面的内脏是我们消化道胃的位置。
按摩定位:左侧乳头直下,与肋骨的交点,右手的食指与肋骨相贴。
按摩方法:以揉法为主,手部皮肤不离开腹部皮肤,局部吸定,按摩5分钟。
第二步:按脾及十二指肠
解剖位置:肚脐。
按摩原理:此处的皮肤下面的内脏是我们消化道十二指肠和小肠的位置。
按摩定位:人体正中线,掌心贴肚脐。
按摩方法:以揉法为主,手部皮肤不离开腹部皮肤,局部吸定,按摩5分钟,同时可使用震法。
中医教你秋季怎样护肤
1调理修护
熟龄肌、干性肌与敏感肌在秋季要非常注重调理修护。
受损的敏感肌肤光补充水分还不够,建议选用具镇静、舒缓、修复效果的成分来修复角质层的伤害,一方面改善肌肤发炎受损状况,再来也避免水分的散失,对于泛红、干痒的问题有改善效果。除了选用敏感性肤质专用保养品之外,喷雾式的面部喷雾对于敏感肌的镇静补水效果极佳,可以选择一瓶来使用。
2加强保湿
有研究指出,气温每下降1℃,皮肤的油脂分泌会减少10%,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也会跟着减少,干燥、敏感、粗糙等状况都会浮上台面,加强保湿可以说是秋季保养的重头戏。
在保养品的选择上,因秋季特有的干燥,与季节交替轻易造成刺激敏感,选用滋润效果较佳的产品;另外,洗脸过后一定要尽快搽上保湿护肤产品,让肌肤维持保水度;想要加强保湿也可以利用保湿面膜、冻膜来补强。
3.暖和清洁
夏季气温高,出油状况较严重,选择的清洁产品去脂力通常较强,假如延续夏季的洗脸频率与高洗净力产品,轻易把皮脂过度清除,带来干糙、敏感问题。建议可视天气、脸部皮肤状况,选用暖和的洗净品(如胺基酸类产品),并且降低洗脸次数,才不会让肌肤发生敏感、干燥状况。
中医教你秋季养生
1、养阴益气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秋天最重要的是养阴益气。养阴就可以防止肺燥,益气就可以温养肺气,鼓舞阳气,所以秋天应多吃山药、百合、银耳、猪蹄、莲子、藕、梨、枸杞等食物,以安度秋天。
秋冬时节,是体虚之人进补的好季节,选用温补中药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但“虚”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进补时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
2、适度饮水
在“饮食的金字塔”中,水处于最底层。也就是说,水是人体最基本所需,也是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秋季天气干燥,易使人产生燥气。而秋燥最爱攻击肺,所以当燥气上升时,咳嗽、哮喘腹泻、皮肤干燥等疾病首当其冲。此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水来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此外,秋天易出现身体困乏,也就是俗称的“秋乏”。而科学地饮水也可以缓解秋乏症状。
秋季应多喝开水、淡茶等,以养阴润燥,弥补身体损失的津液,尤其应定时、主动多喝白开水,即使不渴也要喝。喝水时,要少量频饮,而不要一口气喝得太多。研究发现,此法既可使人体津液得以补偿,对内脏也没有损害。而一次大量饮水,反而会损伤肠胃功能,导致消化吸收紊乱。
3、吃蜜少姜
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蜂蜜具有强健体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红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不仅有利于这些疾病的康复,而且还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姜是好东西,但是到了秋季还是少吃姜为好。过去有句老话“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大概意思是秋天不吃姜,夜晚不吃姜。当然,这并不是说秋季就绝对一点也不吃,关键是不能“多食”和“夜间勿食”。
4、及时添衣
秋天是感冒最容易流行的季节。因为初秋乍寒还暖,机体调节机能很难适应这暴热骤凉变化。因此,当天气较冷时要注意保温,及时添衣;平时要多开窗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感冒流行时可用陈醋熏蒸居室;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预防。
尤其要加强头、背、腹、足等部位的御寒。人们应根据天气预报提供的消息,备好防寒服装,早晚穿好外套,并逐渐增添内衣,为使腹、背不受凉,最好内着一件毛背心,由于寒多从脚下起,同时还要穿好鞋袜。
5、早起早睡
秋天容易感到困乏,每到周末的时候,不少人可能会选择睡懒觉,但专家认为,秋天更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也是养生的一种方法。所谓天人相应也就是人与天地相顺应,最有效的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就是随四季的变化而调整作息规律了。
中医六招助你解决熬夜烦恼
熬夜症状:空气干燥,工作繁忙,劳碌一天后再熬夜很容易“上火”,出现口干舌燥、牙龈肿痛的症状。 中医支招:薄荷、枸杞。
熬夜后上火最好不要靠喝清热解毒的凉茶来败火,因为熬夜容易耗阴,所以才导致“上火”,为了人体“阴”的恢复,此时,应该多喝具有滋阴清热的茶饮,如薄荷、枸杞、金银花、麦冬等花草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金银花、麦冬易伤胃并会引起腹泻,不适宜长期饮用,一旦症状有所缓解,就不要再饮用了。而薄荷、枸杞性质温和,可以长期作为保健茶饮用。
另外,还可以多吃苹果、梨、萝卜、黄瓜等蔬果。对于喜欢吃海鲜的人来说,在此期间最好放弃享受美食,以免造成吃海鲜类食物“火”上浇油的情况。
嘴唇发干怎么回事
干燥的季节,嘴唇很容易起皮,对待这些烦人的皮,很多人喜欢一“撕”了之,但撕皮一时爽,落得满嘴伤。中医教你从根本上解决起皮。
一、为什么嘴唇容易干燥起皮呢?
原来,嘴唇上的皮肤组织结构层很薄,只有身体皮肤的1/3厚。由于它本身没有汗孔,没有皮脂腺,所以对秋季日趋干燥的空气、低温等环境自然就特别敏感。唇部的干燥会造成唇纹明显、表皮脱落,并让口红失色,甚至油性的唇膏也无法令这种情况改观。
二、嘴唇问题 ,中医怎么看?
1、脾经蕴热
《望诊遵经》言:“唇枯槁者,病在脾……唇枯槁无泽者,脾热也。”感受热邪或过食肥甘厚腻致脾经蕴热,热灼津伤,无以上润口唇;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言语过多伤津耗液,均会导致口唇枯槁,脱屑皲裂,焦而无泽。
2、肾虚失养
年高肾亏、久病延肾、房劳过度,引起肾之阴阳不足,阴虚火灼于上,则舌瘦唇焦;阳虚寒盛于下,气血失于温运,不能上荣,则口唇干瘪、无泽、生皱。
3、气血津液不足
《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脾之合肉也,其容唇也。”因饮食失宜导致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气血津液匮乏;或感受热邪,泄热伤津耗液;或汗吐下过度,气血津液过分丢失,不能上荣于唇,出现唇色苍白或淡白,唇燥唇裂。脾虚不能统摄血液,血液运行失常,血不归经可致出血,失血过多则口唇苍白。脾在色为黄,脾气虚,则口唇黄。
4、感受风寒之邪
正气素虚,复感风寒之邪,寒性收引凝滞,致气涩津亏血少,不能上荣于唇,或又经舔舐,出现口唇干燥皲裂。《诸病源候论》言:“唇口面皴者,寒时触冒风冷,冷折腠理,伤其皮肤,故令皴劈。经络之会,皆在于面,其脉有环唇夹于口者。若血气实者,虽劲风严寒,不能伤之;虚则腠理开而受邪,故得风冷而皴劈也。”
5、唇脂、唇膏应用不当或唇部疾病
使用劣质的唇膏、唇彩,或涂抹时间过久,也会导致急慢性唇炎的发生。唇风、唇疮等疾病后期,也会出现口唇干燥、脱屑甚至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