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需正确对待自己的口腔问题
老年人需正确对待自己的口腔问题
人在进入中年以后,有两种病症是最容易且明显出现的:一是头发,二是牙齿。头发除了装饰容貌和传导散热助代谢以外,几乎无实用功能。而牙齿不是,你愈是年迈,愈需要牙坚齿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错误的观念却在困惑着中老年朋友们。下面,记者就老年人常见的几个口腔保健误区采访了济南圣贝牙科的王辉东院长。看看我们的父亲是否也陷入了这样的误区呢?
误区:老人牙齿松动脱落是自然现象,防也无用,治也无益。
王辉东解释:
其实大量事实已经证明,大多数老年人的牙齿松动脱落是因“牙周病”、“根面龋”、骨质疏松等疾病引起的,只要这些病得到预防和治疗,高寿的老人仍可保留一口健康的牙齿。
误区:只要坚持刷牙,就没必要“洗牙”了。
王辉东解释:
其实,刷牙并不能完全代替洗牙,因为吃各种食物在牙面上留下痕迹,经细菌作用形成牙斑,单靠每天早晚刷牙是难以清除干净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牙石、色素等顽固的牙垢。而“洗牙”,是牙科医生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去掉牙面的细菌、牙石、色素等牙垢。在口腔医院里医务人员就是采用超声波洁牙机洗牙,也需一个多小时。在发达国家,洗牙已成为很普及的常规口腔保健,人们每年一至两次定期找自己的牙医去洗牙。
误区:掉一两颗牙,不必急着补,等掉光了换全口假牙省事。
王辉东解释:
有些人认为,年纪大了,缺几颗牙是正常的事。其实,这样下去害处很多,它会明显降低咀嚼能力,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它会加快邻牙松动脱落。还会影响语言和容貌。镶上假牙或者种植牙可以帮助你消除缺陷、恢复牙齿功能,并稳固邻近的牙齿。
误区:大医院花钱多,洗次牙近百元,镶牙种牙就更贵了,还是去便宜小诊所。
王辉东解释:
的确,同样的名目,要价确实不一样。然而,你可知道他们之间在诊疗技术、操作水平和材料质量方面有多大差别吗?比如种植牙,这是一种与天然牙十分相似的牙齿,将与人体生理相容性极高的人工牙根种植到牙槽骨,并与之产生骨结合,具有很强的固位性和稳定性,可像真牙一样“长”在口腔内,逼真地模仿了人类天然牙,咀嚼功能媲美真牙,还无需磨损相邻的健康好牙,还会对周边健康的好牙形成一种保护。可这需要医生具备相当高的技术,需要医院拥有高科技的设备,不是普通小诊所能做到的。
了解黑眼圈问题才能正确对待
黑眼圈也是我们常说的“熊猫眼”,是由于经常熬夜,情绪不稳定,眼部疲劳、衰老,静脉血管血流速度过于缓慢,眼部皮肤红血球细胞供氧不足,静脉血管中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积累过多,形成慢性缺氧,血液较暗并形成滞流以及造成眼部色素沉着。年纪愈大的人,眼睛周围的皮下脂肪变得愈薄,所以黑眼圈就更明显。黑眼圈其实分两种颜色,一种是青色黑眼圈,这是因为微血管的静脉血液滞留;另一种是茶色黑眼圈,因黑色素生成与代谢不全而产生,两种黑眼圈产生的原因完全不同。青黑色眼圈通常发生在20岁左右,生活作息不正常的人尤难避免。现在由于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年轻人熬夜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所以出现黑眼圈的人群的年龄有下移的趋势,18岁以上的人群里黑眼圈就已经很普遍。因其微血管内血液流速缓慢,血液量增多而氧气消耗量提高,缺氧血红素大增的结果,从外表看来,皮肤就出现暗蓝色调。由于眼睛周围较多微血管,因此睡眠不足、眼睛疲劳、压力、贫血等因素,都会造成眼周肌肤淤血及浮肿现象。茶黑色眼圈的成因则和年龄增长息息相关,长期日晒造成色素沉淀在眼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挥之不去的黑眼圈;另外,血液滞留造成的黑色素代谢迟缓,还有肌肤过度干燥,也都会导致茶色黑眼圈的形成。
黑眼圈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遗传体质及生理构造,当眼眶周围的皮肤特别薄,皮下组织又特别少时,当血流经过此处的大静脉,在特别接近皮肤表层下方便会出现蓝黑色的眼晕,就称为黑眼圈。睡眠不足,疲劳过度,使眼睑得不到休息,处于紧张收缩状态,该部位的血流量长时间增加,引起眼圈皮下组织血管充盈,从而导致眼圈淤血,滞留下黯黑的阴影;肾气亏损,使两眼缺少精气的滋润,使黑色浮于上,因此眼圈发黑;久病体弱或大病初愈的人,由于眼周围皮下组织薄弱,皮肤易发生色素沉着,并极易显露在上、下眼睑上,出现一层黑圈;各种黑眼圈(11张)月经不调的女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原发性痛经、月经提前、错后、经期过长、经量过大,怀孕末期、年纪大等情形时,黑眼圈也会日渐加深,其它还包括遗传、化妆品使用过度,使得色素颗粒渗透,还有如房事过度等等…,皆会导致黑眼圈的产生,均会出现黑眼圈。
黑眼圈形成后应对症下药,请教医生,找出病因,及时治疗;对于肝肾虚形黑眼圈可以调养肝肾,往往能取得较好效果。对于精神抑郁形黑眼圈要保持精神愉快,减少精神负担,生活有规律,节制烟酒,保障充足的睡眠,促使气血旺盛,容颜焕发;加强眼部的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状态,减少淤血滞留;对于遗传性难治的黑眼圈应以保持眼部皮肤的营养供应为主,如涂含油分、水分充足的眼霜,使眼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充满活力,淡化黑眼圈。
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失眠
1、老年人预防失眠之早睡早起,老年人要注意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为了更好的预防失眠,老年人要按时作息,以保证睡眠生物钟的规律运转,同时注意改掉一些可影响睡眠的不良习惯,如饮酒、喝浓茶等,要避免睡前过度兴奋,保持好情绪,避免忧虑和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
2、老年人预防失眠之适当锻炼,进入老年人,更要注意进行一些适当的锻炼,白天可进行一些中等强度的活动,如可打太极拳,对于改善入睡困难也有利,不过注意睡前不宜运动,以防让神经兴奋,影响睡眠质量。
3、老年人预防失眠之睡眠习惯,老年人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不只要注意睡眠时间的长短,而且要重视睡眠的质量,睡醒后以疲劳感消失、全身舒适,精力充足为宜,建议可每天午睡半小时到一小时。
4、老年人预防失眠之注意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老年人睡觉时很易被惊醒,惊醒后再入睡就较难,所以要注意选择安静的房间,卧室的灯光颜色要柔和,为防止灯光的影响,可在睡觉的时候戴上眼罩,这样就不会被光线惊扰。
5、老年人预防失眠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晚饭不宜吃得过饱,睡前不要饮茶和咖啡及抽烟饮酒,睡前看书或是电视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不要看情节紧张、激动的内容;建议可在睡前用热水泡脚,有利于入眠。
6、老年人预防失眠之正确对待失眠,对于一些老年人出现失眠现象的,要正确对待,睡眠的好坏,关键是质量,所以不要过分的计较睡眠时间的长短,能睡多长时间就睡多长时间,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待睡眠。
为什么老年人牙齿松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器官组织都会逐渐退行性改变,口腔内环境也是其中之一。牙齿磨耗,粘膜变薄,唾液腺分泌减少等等变化引起的口腔疾病,经常困扰着中老年人,如果伴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还会增高口腔疾病发生的几率。中老年朋友应定期到口腔医院进行检查,一旦出现口腔问题,可以早发现,早治疗。
老年人怎样正确对待疾病
患慢性病也要定期就诊
不少老人了解一定的自我保健知识,或“久病成医”,在家里备了小药箱,认为慢性病在家治疗既省事又省钱。还有的慢性病患者,凭着自己多年看病吃药得来的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的“他人经验”给自己开处方,这样做隐患很多,弊大于利,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
专家点评:有些疾病发病初期的症状可能与老年人原有的某些慢病相似,如果得不到及时、规范的治疗,往往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即使是慢性病,也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定期复查,不能过于依赖小药箱或自己的“经验”。老年人对待疾病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被医生怀疑为肿瘤、冠心病时,更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看病要有全科意识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可能性增大,而老年人通常是哪儿不舒服就看哪科,专科医生往往也只看本科病种,缺少全科意识,这样对老年人十分不利。
专家点评:看病前最好先由全科医生诊断一下患有哪些疾病。再请医生建议主要应先治哪种疾病,辅助治疗哪种疾病。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有利于身体恢复健康。
别把心理问题不当病
抽样调查显示,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和大脑功能的退化,使70%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0.34%的人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状,0.75%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而这些老人却很少去看心理医生。心理问题现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
专家点评:绝大多数老年人认为心理问题不是病,也不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受到影响。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调整,多与人沟通,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p#副标题#e#
吃药不能跟着广告走
过分相信广告,是老年人用药的一大误区。
专家点评:老年人既担心自己有病,又怕到医院检查出病,就自己看广告买药。结果常常是药不对症,花了不少冤枉钱,也没有治好病。因此,吃药最好听从医生的意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少花冤枉钱。
用药剂量、疗程要遵医嘱
程阿婆得了胃病,看病时医生给她开了一种药,并嘱咐她吃完后复查。她一吃就感觉好多了,药吃完了她没再去看医生,而是自己到药店买来这种药服用,且一吃就是半年,直到出现持续腹痛、腹胀的症状才上医院。医生说是药物服用时间过长所产生的副作用。为了减
少上医院的麻烦,自己随意改变药物的剂量和疗程的现象,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
专家点评:自主用药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最危险的。因为有些药物对于一些病症有缓解作用,但是大量临床试验发现,许多药物长期服用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很多老年病患者都需要终身用药,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最好按医嘱服用。应选择安全、可靠的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对长期服用的药物定期进行适当的更换。
怎样才能少花钱看好病
专家建议:发现自己从未出现过的症状和体征,最好直接去大医院挂专家门诊号,挂号费虽然贵一点,但可以避免误诊和漏诊。得了危重病也要去大医院,以免错过最佳诊治时机。对于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则可选择小医院,因为这些病目前已有标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在哪一级医院诊治没有太大医疗质量的差异。看病时要带齐以前的病历,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便于医生诊断。
树立正确的看病意识,才能保证老人身心健康。
正确对待老年早搏
老年出现早搏:一、如果为偶发的早搏,每分钟不超过5次,特别是功能性早搏,可不必治疗。二、如果为频繁发作的房性早搏,大多属于病理性的,应请医生明确早搏的病因,以便考虑进一步治疗。三、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早搏,尤其是呈二联律、三联律或多源性者,更要及时治疗。
老年的早搏不一定都是由于这些心肌退行性变化而引起的,有的老年因牙齿缺失,咀嚼功能差,引起消化功能不良,造成便秘或腹腔内胀气,也可导致早搏。有的因吸烟、酗酒、喝浓茶或咖啡、情绪激动、长期失眠等情况,也可以出现一过性早搏,所以老年早搏不一定都是器质性的,也可能功能性的,如何正确对待老年早搏呢?
为了明确早搏的类型、性质、频率、发作规律及有无心肌缺血的表现,最好给病人携带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进行监测,这样可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以便及时选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那么,老年出现早搏该怎么办呢?
一、如果为偶发的早搏,每分钟不超过5次,特别是功能性早搏,可不必治疗。
二、如果为频繁发作的房性早搏,大多属于病理性的,应请医生明确早搏的病因,以便考虑进一步治疗。可选用心律平或莫雷西嗪等药物口服。如果心跳偏快,血压偏高,可选用异搏定、胺碘酮或倍他乐克等药物口服。心率偏快、较顽固难治的房性早搏,可选用地高辛与异搏定药物联合口服治疗。
三、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早搏,尤其是呈二联律、三联律或多源性者,更要及时治疗,可选用慢心律、心律平、莫雷西嗪等药物口服。顽固难治的室性早搏,也可选用阿普林定(安搏律定)、胺碘酮等药物口服,或慢心律与心律平药物联用。
此外,对老年早搏的治疗,在选用药物时,要力求剂量偏小和安全有效,并密切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发现,尽早处理。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调摄情致,避免激动躁怒,不观看惊险刺激或恐怖的电视电影,不过度劳累,坚持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戒烟禁酒,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吃容易造成肠胀气的食物如红薯、芋头、豆制品等,不喝浓茶和咖啡。
正确对待手淫
手淫,也叫自慰,是用适当的方法释放身体中积蓄的性能量,缓解心理上的压力。
尤其是年轻人,在缺乏释放性压力的途径时,手淫不失为是一种选择。同时,他还可以通过这个过程了解性冲动、勃起,及性生活带来的各种感受、排精的过程等。也有人说,手淫就是最初的性体验。
但手淫更需要注意方式,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否则就可能误入歧途,影响未来的婚姻幸福。比如,一些少年道听途说,出于好奇把草芯、尼龙绳放入尿道中,尝到好处之后就持续下去了,直到把异物掉进去,取不出来,才被发现。王建宇就曾经从一个少年的尿道中取出了一根缝衣针。
还有采取挤压的方法,比如抵着床。“久而久之,就变成非得如此才能达到性高潮。于是在他的大脑皮层中形成一种反射,结婚之后就可能表现为勃起功能障碍。”王建宇提醒说,“还有一些人躲在角落里,通过快速、强烈的刺激获得性快感。这种快速射精也会成为一种反射,变成早泄,一样会影响夫妻生活。”
对于手淫的教育不仅关系到他本人的幸福,也能够降低人群中患有性功能障碍的比率,稳定社会秩序。普及男性生殖健康常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儿童口吃矫正方法
近年来,儿童口吃的发生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口吃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口腔专家建议,要正确对待口吃,尽早对儿童进行口吃普查,及早发现,及早纠正,避免或减少成年人口吃。
由于缺少必要的口吃常识,不少家长对待儿童口吃问题存在严重的误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口吃的治疗。口吃儿童虽然不象成人那样存在心理负担,但是有的家长由于望子成龙心切,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对孩子的语言反复提醒、批评,甚至打骂。专家介绍,0-3岁孩子的语言形成都要经历从听到说到理解这个过程,尤其是3岁左右的孩子,这时候家长对孩子出现的口吃一定要“冷处理”,过多的纠正和训斥,反而会造成“负性加强”,可能会使口吃持续到成年。
纠正儿童口吃,要注重倾听和交流。这是因为,儿童的语言机制还不完善,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畅节奏的障碍。当孩子讲话有些拖长音或者重复,家长要注意听,不要急于纠正,一定要等孩子讲完,要在反复的发音、讲话中慢慢锻炼孩子的听说能力。
已患口吃或有口吃倾向的儿童,家长的关注点不应放在“话说得怎样”,而是要认真和耐心地倾听孩子说话,不要打断他们,与其做真诚的语言交流,创造出一个轻松和信任的语言环境。如果孩子长期反复出现“结巴”,要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正规的语言训练,不要自行盲目纠正,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不敢说话。另外,孩子的模仿力强,健康的语言环境也很重要。
风湿患者需正确对待食补与药补
由于风湿患者经常会遭受病痛的折磨,且又要长期以药为伴,故常常会茶饭不香,胃部不适,常会导致营养缺乏。为此,很多患者和家属都会考虑用食补或一些药用补剂来增强食欲,保持脾胃运化功能,以增强抗病能力。
但是,关于食补与药补到底有何区别,对待风湿患者哪一个效果会更好呢?
其实,无论食补还是药补,对风湿性患者都有益,但不论是哪样都必须根据风湿患者的病情及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来进行。如牛奶、豆浆、巧克力虽是营养佳品,但体内有湿热或舌苔粘腻的风湿患者,多食反而会导致腹胀不适,不思饮食;又如,人参、银耳、阿胶等高级补益药品,虽能补气养血,但如果脾胃不和或湿热内蕴的风湿患者,一旦服用后,反而会使壅气助湿,非但不能祛病,反添会增添患者的病痛。
所以,作为风湿患者在饮食上需根据个人状况而定,饮食要定时、定量;食物软、硬、冷、热均要适宜。不可因体质虚弱、营养不够而暴饮暴食,胡吃乱补,以免增加脾胃负担,伤及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