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用哪种消毒液才管用
手足口用哪种消毒液才管用
可使用各种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进行杀灭病毒。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对某些药物具有抗性,一般来说我们常用的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消灭作用,另外普通消毒剂乙醇、乙醚,甲酚皂液等对手足口病也都通通无效。
另外手足口病却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可使用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0.1mol/L盐酸及0.3%甲醛进行灭活,并且病毒在60℃左右即可被迅速灭活。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是传播很快的一种儿童传染疾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很容易交叉感染,现在还没研制出防疫这种病毒的疫苗,所以一定要注意预防,特别是幼儿园里的孩子们要注意预防手足口。
手足口症状:
发热,体温达到38度以上,口腔粘膜、手部、足部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幼儿园在本病的流行或高发季节应做好以下工作:
1、卫生消毒。幼儿园要保持每天放学消毒一次,有必要条件的应该中午一次晚上一次。孩子玩耍的教学玩具要用专门的消毒液浸泡消毒,通常使用的84消毒液,一般把教学玩具浸泡一小时左右就可以。地板和桌椅也要用84消毒液擦一遍。孩子们一般都是在幼儿园里面吃饭,孩子们用的餐具也要专门的餐具消毒液进行刷洗,保证环境的卫生清洁。
2、预防宣传。幼儿园老师要对孩子家长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孩子们回到家里以后,要让家长们多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在家里面如果孩子出现了发热,皮疹等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尽早的带孩子到医院做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孩子没有痊愈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让孩子接触其他的小朋友或者是上幼儿园上学。
3、卫生教育。幼儿园一定要加强在园孩子们的卫生教育工作,平时要教育孩子在吃饭之前、上厕所后都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净;教育孩子勤剪指甲的好习惯,还要教导孩子不随便乱弄东西,特别是在人口集中的地方更不要乱摸东西。教育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4、做好检查。幼儿园在教学期间也要注意孩子们的身体情况。如果发现孩子们在上学的时候有发热,出皮疹的状况的时候要立即通知孩子的家长,并把孩子及时隔离送医院检查治疗。在注意观察一下周围孩子是否有疑似症状的发生,如果是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必要时做好停课准备。
5、成立预防小组。幼儿园除了要做好卫生检查以外,应该专门成立一个预
防小组,把每天入园孩子们的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从入园到出园都要做好详细记录,孩子每天的身体状况,饮食情况都注意。每天进出幼儿园的教室或者其他人员都要做好消毒动作,保证在园孩子们的健康。如果发现感染的孩子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并及时上报。
小孩得了手足口病会传染给大人吗 如何避免大人被传染手足口病
对于日常抵抗力低下的大人,在手足口病期间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有手足口病的孩子接触玩耍,尤其是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
(1)尽早隔离
家中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家长首先要及时隔离患者,避免患者接触到健康人群,造成二次传播感染。
(2)注意卫生
帮手足口病小儿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不共用患者的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3)做好消毒
做好居家消毒工作,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4)就医时注意
带孩子去各大医院小诊所就医治疗手足口病或其他疾病的时候,要注意避免与手足口病的患者接触或触摸医院设备,谨防间接传染。
对于平时抵抗力低下的大人,要注意增强自身抵抗力,日常每周宜锻炼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可散步、瑜伽、健身、跑步、游泳等锻炼方式,保持心情愉悦,不要经常熬夜,导致抵抗力低下。
和手足口病患者接触一定会传染吗 接触手足口病人如何避免传染
接触了手足口病人,你需要立马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洗手消毒,因为通过手部的接触,如果没有洗手消毒的话,会随着手上的病毒接触进食的食物,引起病从口入的现象,所以及时用肥皂洗手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用普通的肥皂清洗消毒即可,用酒精擦拭手部反而没有用。
然后你还要立即更换当时接触手足口病患者时身上所穿的衣物,并且把这些衣物用84消毒液或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并单独清洗干净,之后放到太阳低下暴晒消毒,以免衣服上沾有病毒引起传染。
做好这些还是很不放心的话,那么你还可以及时就医,去医生那里开一些抗病毒药物,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这种在第一时间采取预防措施,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在手足口病早期使用疗效比较好。
得手足口病要外出怎么办
1、戴好口罩
手足口病可通过口里的疱疹病毒,经唾液或打喷嚏或咳嗽等方式传染给其他人,因此万不得已出门时,我们要戴好医用口罩,防止传染。
2、准备一次性卫生用品
手足口病患者使用的东西要专人专用,出门也要带好一些个人使用的一次性用品,如:纸杯、餐具、纸巾、毛巾、牙刷等私人用品。
3、不随意接触他人
得了手足口病,外出就医的,要禁止在就诊时接触其他健康患者,不要随意触摸他人,防止传染或被传染,医院的设备也不要随意乱摸,容易感染病菌。
4、不用他人或公用物品
他人或公用的物品,对于正在手足口病病期期间的人群来说,是要禁止使用的,因为很可能手足口病患者一用,之后没有做消毒措施,另一个人用了之后就感染手足口病了。
5、做好个人卫生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上厕所后或日常吃东西前都要勤洗手,在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并应及时用消毒液或洗手液洗干净双手。患者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
得手足口病能出去玩吗 得手足口病要外出怎么办
手足口病可通过口里的疱疹病毒,经唾液或打喷嚏或咳嗽等方式传染给其他人,因此万不得已出门时,我们要戴好医用口罩,防止传染。
手足口病患者使用的东西要专人专用,出门也要带好一些个人使用的一次性用品,如:纸杯、餐具、纸巾、毛巾、牙刷等私人用品。
得了手足口病,外出就医的,要禁止在就诊时接触其他健康患者,不要随意触摸他人,防止传染或被传染,医院的设备也不要随意乱摸,容易感染病菌。
他人或公用的物品,对于正在手足口病病期期间的人群来说,是要禁止使用的,因为很可能手足口病患者一用,之后没有做消毒措施,另一个人用了之后就感染手足口病了。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上厕所后或日常吃东西前都要勤洗手,在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并应及时用消毒液或洗手液洗干净双手。患者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
足口病的防治误区
误区1——儿童才会得手足口病,成人不会感染。
这是最为常见的一个认识误区。由于临床上发现的手足口病患绝大多数为幼儿,相关医疗机构和媒体也侧重于普及儿童预防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因此让不少人误会只有儿童才会感染手足口病,但事实上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手足口病一般在学龄前高发,其中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的小孩最容易得此病。成人由于免疫系统较完善,一般很少感染,但并不代表成人不会感染。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发现成人感染者因为免疫力较强,多为隐性感染,既感染后既不发病,也没有任何症状。但这样的隐性感染者虽然不易发病,却仍然携带病菌,会传播病毒。相当部分儿童正是被成年人传染的。因此成人也应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的预防,谨防感染病毒之余,也避免自身成为传染源。
误区2——手足口病通过手、口接触传染,不会通过空气传播。
不少人认为只要加强手、口的清洁卫生,不用手接触不干净的东西,不吃不洁的食物和水,就能预防手足口病,但这样还远远不够。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除了手、口的直接接触会造成感染,呼吸道的间接接触也会造成感染。
手足口病病毒可通过患者的咽喉分泌物及唾液在空气中传播,也就是说患者说话或咳嗽、打喷嚏等产生的飞沫也是危险传染源。因此患者确诊后应及时隔离,以免传染他人。个人也应尽量避免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少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与患者接触或在人多拥挤、空气不畅的场所出入时,可戴上口罩预防。
误区3——病毒会通过空气传播,所以目前不宜频繁地通风透气。
有人不知道病毒会通过空气传播,有人却因为知道而矫枉过正。因为目前正处手足口病高发季节,部分人害怕通风换气会把病毒吹进家门,因此拒绝勤开门窗,即使开门窗换气,时间也非常短。
事实上,通风透气有利人体健康,也有利预防手足口病,减少换气频率,反而不好。门窗紧闭,空气无法流通,将为各种病菌提供滋生、繁殖的温床,也将增大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既能有效地利用阳光紫外线杀死病菌,又能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通风的过程中,即使有少量的病毒漂浮,也会在大量的新鲜空气中稀释,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无论家庭、教室或宿舍等场所都应保持良好通风,有条件的家庭或学校、幼儿园还可以在每天通风时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误区4——酒精、来苏水可以消灭手足口病病毒,家庭应常备使用。
在当前疫情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很多家庭都加强了清洁卫生工作,其中不少人将酒精、来苏水等当做消毒剂来使用。但酒精、来苏水并不能有效杀死手足口病病毒这类肠道病毒,只有紫外线、干燥和高温(大于50摄氏度),以及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才能消灭它们。
家庭可使用84消毒液、漂白粉等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等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等可煮沸消毒;对衣物、被褥可进行晾晒或清洗消毒,也可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84消毒液或漂白粉消毒。
误区5——手足口病非常可怕,儿童感染后死亡率较高。
目前的手足口病疫情让不少家长忧心忡忡,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担心孩子的生命安全,一旦孩子出现疑似症状,就非常紧张。专家表示,家长应该对手足口病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不必过分担心手足口病的危害。手足口病多以轻型病例为主,患儿如无合并症,只要及时治疗,多在一周内便可痊愈。
手足口嘴巴泡几天能好 手足口嘴巴起泡疹需注意
在治疗阶段尤其需要做好禁口,禁止食用辛辣、过酸、过咸、太烫的食物,对狗肉,羊肉,酒精类等大热性的食物也需远离,这是手足口病嘴巴疱疹快速恢复的前提。
手足口病嘴里长疱疹,还需及时清洁口腔,每次饭后或饭中途吃了某些零食之后,都要记得用漱口水或温盐水漱口,消炎杀菌,帮助疱疹愈合,另外早晚也要记得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得了手足口病的宝宝,若嘴巴里有疱疹的话,吃东西一定要注意,不要咬破疱疹,否则会更佳疼痛,而且疱疹里含有病毒液体,若咬破了很容易造成病毒传染。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患者嘴巴里起有疱疹的,最好不要外出,要在家或住院隔离2周左右,直到病症康复为止。
手足口病病毒存活多久 家居中手足口病病毒消毒措施
家居生活我们可以利用紫外线、漂白粉、甲醛、碘伏、高温水煮的方式杀死手足口病毒,具体措施如下:
宝宝的奶瓶、餐具,用前用沸开水浸泡20—30分钟或煮沸3分钟,提前消毒,避免有手足口病病毒遗留在餐具上面,防止传染病毒。
对于宝宝玩耍的玩具,每周用消毒液或漂白粉泡个30分钟,把病毒杀干净,防止宝宝在玩玩具的时候,通过手吃东西或直接咬玩具的行为,感染上病毒。
另外宝宝的毛巾、尿布、衣物、被子等都要经常换洗,尤其是在天气晴朗的日子,要把这些衣物放到太阳底下暴晒一遍,利用这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手足口病病毒可是杠杠的。
家里的地面、台面等宝宝经常碰的地方,每周用消毒水或者漂白粉进行擦拭。尤其像厨房、卫生间这些卫生重灾区,更要重点对待。
对患儿污染的衣物、玩具、餐具桌椅、枕头被褥等可使用含氯的消毒剂,例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照上面的使用说明每天进行清洗。
患儿产生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可用3%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同时要消毒便盆,而粪便则可用消毒剂或石灰消毒后倒入厕所。
手足口病高发期间托幼机构需注意
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目前,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加快,即将进入手足口病流行期,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地区要切实加强各项防治措施,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各项工作。
一、对抗手足口病,父母应该掌握的四个基本点
1、为孩子提供一个清洁、安全的环境
个人卫生应注意勤洗手、洗澡,勤换洗衣物,勤晾晒被褥。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家庭地面和桌、椅、床、柜、门把手等各种物体表面应做好卫生清洁。婴儿奶嘴、奶瓶每日煮沸消毒一次。儿童玩具定期清洗。
2、密切观察孩子,警惕重症病例
对于发热的患儿,家长要及时送各大正规医院发热门诊求诊。对于发热伴皮疹的孩子,更要警惕手足口病。另,既往感染过手足口病的孩子,仍有可能再次被传染,父母同样不可掉以轻心。
3、做好消毒隔离措施
手足口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内,应进行隔离。家长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要注意,手足口病是消化道传播疾病,接触患儿及其物品后一定要及时洗手;患儿吃剩的食物,切不可再食用。
患儿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煮沸消毒;污染的玩具、桌椅、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消毒。
二、防控手足口病,托幼机构不可忽视的四个重点
1、落实晨检
每日进行晨检,必要时进行午检和晚检,重点查看有无发热及皮疹的情况,如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通知家长送诊、或居家观察等措施。对缺勤的孩子,托幼机构应电话问询家长,查明缺勤原因并进行登记报告。
2、掌握正确的预防性消毒方法
做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保育员、教师要保持手部清洁,并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幼儿活动室、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风。活动室、教室、宿舍等地面每天湿式拖扫,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拖地一次。门把手、桌、椅等各种物体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玩具保持清洁。搞好食饮具消毒和食品卫生。
3、明确疫情报告制度
根据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即为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托幼机构和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把握好停课原则
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要求,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