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形态
小米的形态
一年生。须根粗大。秆粗壮,直立,高0.1-1米或更高。叶鞘松裹茎秆,密具疣毛或无毛,毛以近边缘及与叶片交接处的背面为密,边缘密具纤毛;叶舌为一圈纤毛;叶片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45厘米,宽5-33毫米,先端尖,基部钝圆,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圆锥花序呈圆柱状或近纺缍状,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间断,长10-40厘米,宽1-5厘米,常因品种的不同而多变异,主轴密生柔毛,刚毛显著长于或稍长于小穗,黄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椭圆形或近圆球形,长2-3毫米,黄色、桔红色或紫色;第一颖长为小穗的1/3-1/2,具3脉;第二颖稍短于或长为小穗的3/4,先端钝,具5-9脉;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具5-7脉,其内稃薄纸质,披针形,长为其2/3,第二外稃等长于第一外稃,卵圆形或圆球形,质坚硬,平滑或具细点状皱纹,成熟后,自第一外稃基部和颖分离脱落;鳞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状;花柱基部分离;叶表皮细胞同狗尾草类型。
玉米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高大草本。秆直立,通常不分枝,高1-4米,基部各节具气生支柱根。叶鞘具横脉;叶舌膜质,长约2毫米;叶片扁平宽大,线状披针形,基部圆形呈耳状,无毛或具疵柔毛,中脉粗壮,边缘微粗糙。顶生雄性圆锥花序大型,主轴与总状花序轴及其腋间均被细柔毛;雄性小穗孪生,长达1厘米,小穗柄一长一短,分别长1-2毫米及2-4毫米,被细柔毛;两颖近等长,膜质,约具10脉,被纤毛;外稃及内稃透明膜质,稍短于颖;花药橙黄色;长约5毫米。雌花序被多数宽大的鞘状苞片所包藏;雌小穗孪生,成16-30纵行排列于粗壮之序轴上,两颖等长,宽大,无脉,具纤毛;外稃及内稃透明膜质,雌蕊具极长而细弱的线形花柱。颖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后露出颖片和稃片之外,其大小随生长条件不同产生差异,一般长5-10毫米,宽略过于其长,胚长为颖果的1/2-2/3。染色体2n=20,40,80 (Sarma et Sharma, 1986; Molina, 1986)。花果期秋季。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为一重要谷物。
薏米的形态特征
薏米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薏苡属多年生植物,茎直立,叶披针形,它的子实卵形,白色或灰白色。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在欧洲,它被称为“生命健康之友”。薏米大多种于山地,武夷山地区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古代人把薏米看做自然之珍品,用来祭祀,现代人把薏米视为营养丰富的盛夏消暑佳品,既可食用,又可药用。
一年生草本。秆高1-1.5米,具6-10节,多分枝。叶片宽大开展,无毛。总状花序腋生,雄花序位于雌花序上部,具5-6对雄小穗。雌小穗位于花序下部,为甲壳质的总苞所包;总苞椭圆形,先端成颈状之喙,并具一斜口,基部短收缩,长8-12毫米,宽4-7毫米,有纵长直条纹,质地较薄,揉搓和手指按压可破,暗褐色或浅棕色。颖果大,长圆形,长5-8毫米,宽4-6毫米,厚3-4毫米,腹面具宽沟,基部有棕色种脐,质地粉性坚实,白色或黄白色。雄小穗长约9毫米,宽约5毫米;雄蕊3枚,花药长3-4毫米。染色体 2n=20(Lin et al. , 1985;Wang Z. X. et al. 1984)。花果期7-12月。
小阴唇的形态
小阴唇柔软、无皮下脂肪,有丰富的皮脂腺和汗腺,表面湿润、光滑无毛。粘膜下有丰富的神经分布,因此感觉十分敏锐。
小阴唇较薄,其大小、形状、色泽因人的不同和人种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也有人两边不对称,一边大一边小,这都是正常的。
与男性尿道包皮相当。
未婚及已婚未产女性,小阴唇是闭合的,起着保护阴道和内生殖器的作用,是女性自然防御机能的一部分。
小阴唇前端相互融合并分为两叶,前叶包绕阴蒂形成阴蒂包皮,后叶形成阴蒂系带。小阴唇后端与大阴唇后端相汇合,在中线形成一条皱襞,为阴唇系带,分娩时易撕裂,故分娩过程中要重点给予保护。现多采取会阴侧切术。
小阴唇位于大阴唇内侧,也是皮肤皱襞,其上无阴毛生长,表面光滑、细腻,富有弹性,有色素沉着,常常呈褐色、淡红色、棕色,表面湿润似粘膜,有皮脂腺分布其上。皮下有丰富的血管、弹性纤维和少量平滑肌,并有丰富的神经分布,对触、压很敏锐。
小阴唇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人小阴唇长得很窄,有的人小阴唇却长得很长,一直垂到大阴唇的外边。有的十分肥厚,有的却很单薄,有的呈不规则伞状、有的呈蝶翼状,有的像指甲盖那样大,呈典型的半圆形。有的人呈淡红色;有的是棕红色;有的人小阴唇甚至有两种颜色,外侧面呈棕黑色,内侧面为粉红色。一般而论,其颜色随年龄和分娩次数而加深。有些非洲部落的妇女以小阴唇的长度为骄傲,故从小牵拉它,于是成年后的小阴唇又厚又长,高高地突于大阴唇之外,但其大小对性反应并无明显影响,然而有些非洲古老部落还在沿袭传统的割礼,错误地认为小阴唇是女人堕落的根源,将其连同阴蒂一并割除。[1] 随着科学的普及,这种摧残女性的陋习已经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薏米的形态特征
薏米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薏苡属多年生植物,茎直立,叶披针形,它的子实卵形,白色或灰白色。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在欧洲,它被称为“生命健康之友”。薏米大多种于山地,武夷山地区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古代人把薏米看做自然之珍品,用来祭祀,现代人把薏米视为营养丰富的盛夏消暑佳品,既可食用,又可药用。[4]
一年生草本。秆高1-1.5米,具6-10节,多分枝。叶片宽大开展,无毛。总状花序腋生,雄花序位于雌花序上部,具5-6对雄小穗。雌小穗位于花序下部,为甲壳质的总苞所包;总苞椭圆形,先端成颈状之喙,并具一斜口,基部短收缩,长8-12毫米,宽4-7毫米,有纵长直条纹,质地较薄,揉搓和手指按压可破,暗褐色或浅棕色。颖果大,长圆形,长5-8毫米,宽4-6毫米,厚3-4毫米,腹面具宽沟,基部有棕色种脐,质地粉性坚实,白色或黄白色。雄小穗长约9毫米,宽约5毫米;雄蕊3枚,花药长3-4毫米。染色体 2n=20(Lin et al. , 1985;Wang Z. X. et al. 1984)。花果期7-12月。
小叶桔的形态
常绿灌木,株高1.8米,地生。叶通常小,顶端钝圆,微凹缺或不凹,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梗与萼筒间有 关节;花冠口部多少缢缩成坛状;花药背部有距稀无距。浆果5室。花盘垫状,无毛;子房与萼筒通常完全合生,稀与萼筒的大部分合生, (4-)5室,或因假隔膜而成8-10室,每室有多数胚珠;花柱不超出或略超出花冠,柱头截平形,稀头状。浆果球形,顶部冠以宿存萼片;种子多数,细小,卵圆形或肾状侧扁,种皮革质,胚乳肉质,胚直,子叶卵形。5月至6月开花。花朵是雌雄同体(分雄性和雌性器官),由蜜蜂授粉。
薏米的形态
薏米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薏苡属多年生植物,茎 直立,叶披针形,它的子实卵形,白色或灰白色。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在欧洲,它被称为“生命健康之友”。薏米大多种于山地,武夷山地区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古代人把薏米看做自然之珍品,用来祭祀,现代人把薏米视为营养丰富的盛夏消暑佳品,既可食用,又可药用。[4]
一年生草本。秆高1-1.5米,具6-10节,多分枝。叶片宽大开展,无毛。总状花序腋生,雄花序位于雌花序上部,具5-6对雄小穗。雌小穗位于花序下部,为甲壳质的总苞所包;总苞椭圆形,先端成颈状之喙,并具一斜口,基部短收缩,长8-12毫米,宽4-7毫米,有纵长直条纹,质地较薄,揉搓和手指按压可破,暗褐色或浅棕色。颖果大,长圆形,长5-8毫米,宽4-6毫米,厚3-4毫米,腹面具宽沟,基部有棕色种脐,质地粉性坚实,白色或黄白色。雄小穗长约9毫米,宽约5毫米;雄蕊3枚,花药长3-4毫米。染色体 2n=20(Lin et al. , 1985;Wang Z. X. et al. 1984)。花果期7-12月。
小黄鱼的形态
体长圆形,侧扁,尾柄长为其高的2倍。头大,口宽而倾斜,上下颌略相等。下颌无须,颏部有6个细孔。上下颌具细牙,上颌外侧及下颌内侧牙较大,但无犬牙;腭骨及犁骨无牙。头及身体被栉鳞,鳞较大,侧线上鳞5~6个;背鳍及臀鳍鳍条膜上有2/3以上被小圆鳞。臀鳍鳍条少于10。鳔侧管2小分支平行但不相等,呈一长一短管状。小黄鱼外形与大黄鱼极相似,但体形较小,一般体长16~25厘米、体重200~300克。背侧黄褐色,腹侧金黄色。大小黄鱼的主要区别是:大黄鱼的鳞较小而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大黄鱼的尾柄较长而小黄色尾柄较短;大黄鱼臀鳍第二鳍棘等于或大于眼径,而小黄鱼则小于眼径;大黄鱼骸部具4个不明显的小孔,小黄鱼具6个小孔;大黄鱼的下唇长于上唇、口闭时较圆,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糙米的形态特征
糙米属颖果,表面平滑有光泽。在糙米米粒中,米粒有胚的一面称腹白,无胚的一面称背面。糙米米粒表面共有五条纵向沟纹,背面的一条称背沟,两侧各有两条称米沟。糙米沟纹处的皮层在碾米时很难全部除去,对于同一品种的稻谷,沟纹处留皮越多,可以认为加工精度越低,所以大米加工精度常以粒面和背沟的留皮程度来表示。
纵沟的深浅随稻谷品种的不同而异,它对出米率有一定的影响 。有的糙米在腹部或米粒中心部位表现出不透明的白斑,这就是腹白或心白。腹白和心白是稻谷生长过程中因气候、雨量、肥料等不适宜而造成的。
糙米果皮包括外果皮、中果皮、横列细胞和管状细胞,总厚度约10 微米。种皮极薄,厚度约为2 微米,结构不明显,有的糙米种皮内含有色素而呈现颜色。外胚乳是粘连在种皮下的薄膜状组织,厚度l-2 微米,与种皮很难区分开来。胚乳是米粒的最大部分,包括糊粉层和淀粉细胞。
糊粉层细胞中充满了微小的糊粉粒,含有蛋白质、脂肪等,不含淀粉。淀粉细胞中充满了淀粉粒。胚位于米粒腹面的基部,呈椭圆形,由胚芽、胚茎、胚根和盾片组成,盾片与胚乳相连接,种子发芽时分泌酶,分解胚乳中的物质供给胚以养分。
稻米的形态
一年生水生草本。秆直立,高0.5-1.5米,随品种而异。叶鞘松弛,无毛;叶舌披针形,长10-25厘米,两侧基部下延长成叶鞘边缘,具2枚镰形抱茎的叶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0厘米左右,宽约1厘米,无毛,粗糙。圆锥花序大型疏展,长约30厘米,分枝多,棱粗糙,成熟期向下弯垂;小穗含1成熟花,两侧甚压扁,长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长约10毫米,宽2-4毫米;颖极小,仅在小穗柄先端留下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2枚,锥刺状,长2-4毫米;两侧孕性花外稃质厚,具5脉,中脉成脊,表面有方格状小乳状突起,厚纸质,遍布细毛端毛较密,有芒或无芒;内稃与外稃同质,具3脉,先端尖而无喙;雄蕊6枚,花药长2-3毫米。颖果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厚约1-1.5毫米;胚比小,约为颖果长的1/4。染色体2n=24(Shu et Qu 1985, Yao Z.1984),x=12(Mukhergee et Debnath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