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肉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纤维肉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纤维肉瘤的影像学诊断最多只是一种假设,因为纤维肉瘤的影像类似于成人的所有原发或转移的恶性溶骨性肿瘤的影像。
纤维肉瘤的诊断必须依靠病理,在组织学上,Ⅰ级纤维肉瘤可能难以与硬纤维瘤区别,但在纤维肉瘤中,细胞核更多,更大,更丰满,染色轻度过深及明显的多形性,有有丝分裂像,胶原成分较少和较不成熟,纤维肉瘤与良性病变,如组织细胞纤维瘤或纤维结构不良的组织学区别较容易,除了没有恶性肿瘤的特点外,组织细胞纤维瘤具有更明显的涡旋样结构,有含铁血黄素和巨细胞,偶有泡沫细胞;纤维结构不良成束较少,含有特征性的编织骨岛。
子宫颈肉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宫颈癌 宫颈肉瘤临床表现与宫颈癌相似,宫颈常破溃坏死,易与晚期溃疡型宫颈癌相混淆,需经宫颈活组织检查确诊。还应注意与宫颈腺癌相鉴别。
2.宫颈息肉 葡萄状肉瘤的葡萄样外观不明显时,易误为宫颈息肉。宫颈息肉多数小、色红、带蒂,需经宫颈活组织检查确诊。
3.宫颈恶性黑素瘤 临床症状相似,无色素的黑素瘤外观不易与宫颈肉瘤区别。黑素瘤特点为生长迅速,广泛转移,宫颈呈高低不平、突出斑块或呈溃疡肿块。最终需经活检才能与宫颈癌或宫颈肉瘤相鉴别。
还需要与子宫颈肌瘤、子宫内膜癌及引起阴道出血或子宫增大的其他妇科疾病相鉴别。
纤维肉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纤维肉瘤具有比较均匀一致的组织学特征。为了避免与其他肿瘤相混淆,需要在病灶中的许多部分切取组织学标本。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发病年龄较大,其组织学特征为螺环式的组织结构,伴有巨大的多核肿瘤细胞,其胞浆丰富,强嗜酸性,有时呈泡沫状,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也可能存在显著的胶原化区,并伴有致密的纤维——透明蛋白物质,其中同样包埋散在的细胞。然而,所不同的是,这些病变区存在螺环形的组织结构。并常与细胞丰富区相联合,同时可呈现类似于上述多形性细胞的外观。
与恶性神经鞘瘤的鉴别诊断要点在于后者的组织结构比较细致(基于单纯组织学的观察不可能进行鉴别)。临床上,恶性神经鞘瘤常有源自神经干或与特征性神经纤维瘤病同时存在的剧烈疼痛。在组织学方面,细胞很少排列为清晰的人字形纤维束,而更多地成为螺旋状或栅栏状。此外,还可能有来自恶性神经鞘瘤和良性神经纤维瘤的过渡型病变。
与梭形细胞单相滑膜肉瘤的鉴别也可能很困难。
除上述鉴别诊断外,纤维肉瘤尚须与平滑肌肉瘤鉴别,但实际上,由于所有肉瘤均具有梭形细胞,因而单纯从组织学方面进行鉴别并无大的临床实用价值。与良性肿瘤或其他局部恶性肿瘤的鉴别则很必要。例如结节性筋膜炎的病变为小的结节性肿块。其生长迅速,而无致密的“人”字形组织结构。虽然纤维肉瘤具有显著的粘液样成份及一定量炎性紊乱的组织结构,同时也存在有丝分裂现象,但并不影响鉴别诊断,因为尽管结节性筋膜炎也经常存在以上现象,但后者不论在形体、所在部位、生长速度,以及无致密的“人”字形结构等方面均具有其与纤维肉瘤不同的组织学特征。
纤维样肿瘤的改变与分化良好的Ⅰ级纤维肉瘤类似。事实上,两者之间的鉴别诊断非常困难。支持纤维样瘤诊断的依据是其细胞结构不厚,核的染色不深,而且几乎无有丝分裂现象,同时还含有丰富而稠密的胶原万分。纤维样肿瘤和Ⅰ级肉瘤的鉴别诊断,还应结合对其临床资料和病变进程的分析研究,同时,更应根据大量而广泛组织标本的组织学研究,因为支持纤维样肿瘤或Ⅰ级纤维肉瘤诊断的组织学变化,可在同一肿瘤中同时出现。
垂体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颅咽管瘤:多发生在儿童及年轻人,发病缓慢,除视力和视野障碍外,还有发育停滞,肥胖和尿崩等垂体功能减低和丘脑下部受累的表现,体积大的肿瘤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影像学表现多数病例肿瘤有囊变,钙化。肿瘤多主题位于鞍上,垂体组织在鞍内底部。
(2) 鞍结节脑膜瘤:多发生在中年人,,病情进展缓慢,初发症状为进行性视力减退伴有不规则的视野缺,头痛,内分泌症状不明显。 影像学表现肿瘤形态规则,增强效果明显,肿瘤位于鞍上,垂体组织在鞍内底。
(3) 拉司克裂囊肿:发病年龄年轻,多无明显临床表现,少数出现内分泌紊乱和视力减退。影像学可见,体积小的囊肿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类似"三名制"馅饼.大型囊肿垂体组织被推挤到囊肿的下、前、上方。该病最易误诊为垂体瘤。
(4) 生殖细胞瘤: 又称异位松果体瘤,多发生在儿童,病情发展快,多饮多尿,性早熟,消瘦。临床症状明显。影像学表现病变多位于鞍上,增强效果明显。
(5)视交叉胶质瘤:多发生在儿童及年轻人, 以头痛,视力减退为主要表现,影像学表现病变多位于鞍上,病变边界不清,为混杂信号,增强效果不明显。
(6) 上皮样囊肿:青年人多见,发病缓慢,视力障碍, 影像学表现为低信号病变。
软骨肉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必须与以下几种肿瘤相鉴别。
1.成软骨细胞瘤 良性肿瘤,多数学者认为其来源于骨骺软骨,病程较长,平均2年以上。常见部位是长骨骨端中央或偏心生长,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溶骨样破坏,皮质隆起变薄,可有不规则钙化及粗糙纹理,但其边界清楚,大体标本见周边硬化,瘤壁有不规则骨嵴隆起。突出骨外则皮质变薄或仅有纤维包膜。
2.内生软骨瘤 是常见的良性软骨肿瘤,包括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和多发性内生软骨瘤两种。有学者认为该病本质是干骺部软骨发育异常,常见部位是手、足小骨,孤立或多发性溶骨性改变,有散在钙化,可发生病理性骨折,但肿瘤不侵袭软组织。
3.骨软骨瘤 是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是边缘型软骨肉瘤的“癌前病变”,发生在长管状骨干骺端,为一生长缓慢无痛性肿块,X线有的如鹿角样,有的如鸟嘴样小突起,有的像山丘样隆突,压痛不明显,当肿瘤在短期内增长快,疼痛加剧,且成人软骨帽盖厚度大于1.0cm,儿童青少年大小3.0cm时应考虑恶性变。
4.软骨瘤 肿瘤内也有散在砂粒样钙化点,但较软骨瘤小且数量亦少,骨皮质完整,无骨膜反应。
5.骨肉瘤 该由肉瘤性结缔组织演变成的肿瘤性骨样组织和骨组织组成。骨肉瘤含有的肿瘤骨具有特征性。
6.软骨纤维样肉瘤 从组织排列形式来看呈良性损害,复发率低。
纤维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鉴别诊断
本病确诊主要取决于病理变化。临床上甚至类似恶性黑素瘤,病理上也需要与瘢痕疙瘩、纤维肉瘤、结节性黄色瘤或幼年黄色肉芽肿鉴别,此时需要临床资料结合病理进行综合分析。
1.纤维肉瘤
为皮下不规则肿块,质硬,肿块迅速增大,呈紫红色,逐渐破溃。瘤细胞核呈异型性。
2.瘢痕疙瘩
常继发于外伤,手术后,化脓性损害后,局部发生斑块伴疼痛,表面光滑,失去正常纹理,可见毛细血管扩张。
3.结节性黄疣
皮疹为扁平或圆形隆起性结节,黄色或橘黄色.质硬,有融合倾向,好发四肢关节伸侧面。
4.皮肤平滑肌瘤
好发于下肢,呈球形结节,略高于皮面,呈青紫色,阵发性刺痛,尤以寒冷刺激为明显。
乳房纤维腺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 腺囊性增生病:次病为乳腺异常增殖症的一个病变阶段,多为年龄较大者,且易多发,有时呈索条状结节,边界不清,属于癌前期病变。
2、 乳痛症:亦为乳腺异常增生症的一个病变阶段,主要表现为在乳腺上可触及多数不平滑之小结节,且多有轻微自发性痛。尤其月经来潮前乳腺胀痛明显,甚至有是痛不可触,患者很是痛苦。
3、 乳头状瘤:可单发,也可多发。单发者多为老年妇女,50%有血性溢液。多发者呈弥漫性结节,无明显肿块。此瘤可恶变。
4、 叶状囊肉瘤:多见于35-40岁者,发展较慢,肿瘤呈分叶状,部分坚硬如石,部分区域呈囊性感。瘤体常巨大,有时溃破,很少与胸膛固定。常误认为晚期乳腺癌,但根治术后疗效很好。转移不多见,一般以血行为主,偶有淋巴道转移。
5、 脂肪坏死:好发于肥胖妇女的乳房外侧部分,大多有外伤史,需行切除活检来鉴别。
6、 乳房结核:多为胸壁结核蔓延而来,可溃破,并流出干酪样脓液。注意检查时常发现有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同时存在。
7、 浆细胞性乳腺炎:也称非哺乳期乳腺炎。较少见,多有急性发作史,可有疼痛、发烧等,但经消炎治疗后很快消退。
纤维肉瘤应与其他疾病相鉴别诊断
1、骨纤维肉瘤
临床上必须与骨纤维肉瘤鉴别。若肿瘤大部分在软组织,只轻度侵犯骨组织,可认为系软组织的纤维肉瘤。如软组织和骨组织受罹程度几乎相等,可认为系原发于骨的纤维肉瘤,因为肿瘤从骨外直接蔓延至骨内是比较困难的。
2、韧带样纤维瘤
此瘤只有局部浸润而不发生转移的特点,为交界瘤。好发于多产妇的腹壁筋膜、肌肉内,也可发生于四肢和头颈部。临床表现为一个发展缓慢的肿块,质硬、表面光滑、边界尚清、时有不适感,病变和肌肉骨骼粘连时,活动较差,病变累及神经时则产生疼痛。
3、纤维瘤
最常见于皮肤及皮下组织。圆形结节,时呈分叶状,边界清楚、质韧,直径数厘米,多为单发。
4、某些良性肿瘤
纤维肉瘤有时易与神经纤维瘤、血管瘤和平滑肌瘤混淆,然而这些良性肿瘤一般都有较长的病史,且肿瘤生长极慢,活动度好,一般不会与深部组织粘连很牢。
皮肤纤维肉瘤容易复发吗
纤维肉瘤手术必然复发,越手术长的越快,放化疗没用,氩氦刀、生物治疗也控制不住,吃中药无济于事,“经络体质消瘤法”对纤维肉瘤的治疗95%有效缩小,90%可彻底消失!且对人体无副作用,属
于纯绿色治疗。具体治疗方法有药浴、点穴、刮痧针灸、贴药敷药、营养治疗、口服汤药、灌肠疗法、中西结合、心理治疗、饮食疗法十大疗法,因人而异,综合治疗。此疗法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希望帮到您。
脂肪肉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组织病理:主要依赖于组织病理诊断。低分化型黏液型脂肪瘤中瘤细胞脂质极少,常需脂质染色以明确诊断。
1.分化型脂肪肉瘤需与脂肪瘤、黄瘤、弥漫性神经纤维瘤、皮肤纤维肉瘤等鉴别。识别不典型性脂肪细胞有助于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特殊染色。
2.黏液型脂肪肉瘤需与黏液瘤、浅表性血管黏液瘤等鉴别,后两者无成脂细胞。
3.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 含有成脂细胞,必要时可行S-100染色。
4.多形性脂肪肉瘤 需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鉴别。脂肪肉瘤细胞多为空泡性脂肪母细胞,无畸形巨细胞。而后者瘤细胞主要为泡沫细胞,常见畸形巨细胞。
混合型血管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诊断方法:
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瘤体外观特征(葡萄酒斑状或草莓)。
血管造影示瘤区造影剂浓聚或血管畸形。
体位元试验阳性,扪诊及静脉石,穿刺抽出凝全血(海绵型)。
压之褪色或缩小。
鉴别诊断
与血管球瘤、血管肉瘤等相鉴别,其特点如下:
1.血管球瘤 指、趾甲床及其附近的锐性疼痛性肿物。寒冷刺激时疼痛尤甚。位于甲下者,可见指、趾甲局部隆起,表面可呈浅红色、紫色或稍暗,多不让触碰。
2.血管肉瘤 较少见,肿瘤呈结节状,无痛,紫红色,浅表者易出血和破溃。镜下所见众多的杂乱无章的肿瘤性血管,瘤细胞在基底膜内增生,可贴附于血管内壁,形成结节状突出于管腔。瘤细胞多呈梭形,未分化者呈多边形,类内皮细胞样,核大,深染,核分裂较多。可见到多核瘤巨细胞。
免疫组化对确定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可选择敏感的内皮标记物,第八因子相关抗原,CD31、CD34等对确定诊断有重要帮助。
外阴纤维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应与以下病症相鉴别:
一、外阴皮赘:
1、简介:
外阴皮赘是指一种柔软,皮色的增生物,通过一个细的蒂样组织附着在皮肤表面,其医学名称叫做外阴软垂疣。典型的外阴皮赘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特别常见,更常见于女性,趋向于家族性,怀孕后出现也是很常见的。
2、临床表现:
外阴皮赘起初是外阴皮肤表面的一个很小的柔软肿块,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成肉色皮块,通过一个蒂附着在皮肤表面,容易前后摆动。
如果经常摩擦皮赘可能产生刺激症状。但是不疼,如果皮赘在蒂处扭转,其内部会形成血块,此时的皮赘可能变得疼痛。
3、鉴别要点:
病理检查可确诊。
二、腹股沟圆韧带肌瘤:
1、简介:
腹外斜肌肌腱的下缘增厚卷曲,连于髂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与耻骨结节(pubic tubercle)之间,称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发生在腹股沟圆韧带处的肿瘤称之为腹股沟圆韧带肌瘤。
2、临床表现:
可有发热、腹股沟胀痛无力的症状。
3、鉴别要点:
病理检查可确诊。
三、外阴神经纤维瘤:
1、简介:
外阴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较为少见,神经纤维瘤是神经鞘瘤,为孤立的肿块,常位于大阴唇。
外阴神经纤维瘤常为全身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的一部分,大约18%神经纤维瘤累及外阴。
2、临床表现:
外阴神经纤维瘤一般无症状,生长缓慢,很少恶变,但妊娠时此瘤可明显增大,瘤体较大时有时出现坠痛不适。可发生于任何组织内,常发生于阴唇,单发,瘤体较小,质软,常带蒂,表面见色素沉着。瘤体显著凸出于皮肤表面,形成球形或有蒂的疝囊样肿块,可用指尖将瘤压入皮内,肿瘤有明显的弹性。
3、鉴别要点:
该瘤体有蒂,质较软。瘤组织由神经鞘膜细胞组成。
骨纤维肉瘤的症状体征
一、骨纤维肉瘤的一般症状
1、骨纤维肉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年人多见。
2、骨纤维肉瘤的主要症状是局部疼痛和肿块。中央型疼痛剧烈,而周围型早期出现肿块。
3、如果骨纤维肉瘤是系继发性,那么病程较长,早期症状主要是原发病的症状。
4、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尤其是中央型。
5、骨纤维肉瘤的X线摄片。
二、骨纤维肉瘤的临床症状
临床上,我们可以看到骨纤维肉瘤的好发部位:骨纤维肉瘤在骨骼发病部位,类似于及。约有70%病例侵及长管状骨。病变好发部位依次为:股骨(40%)、胫骨(16%)、肱骨(10%)、腓骨(3%)、桡骨(1%)、尺骨(0.5%)。膝关节周围骨纤维肉瘤计为33%~80%。手及足部小骨少见。骨盆骨发病约为9%。颅骨如果以前无Paget病或未经过放射治疗者,发病极为罕见。 在长管状骨,干骺端是好发部位。干骺端肿瘤向骺部延伸是常见的。虽然骨纤维肉瘤是髓内单发肿瘤,但是也有位于骨膜的或多发病灶存在。
三、骨纤维肉瘤的并发症:并发病理性骨折者较多。
上述介绍的是骨纤维肉瘤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如发现任何不适,并有上述相类似症状出现,一定要就是就诊。
颅咽管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一)垂体腺瘤
1.嫌色性垂体腺瘤 嫌色性垂体腺瘤为脑垂体的嫌色细胞发展而来的肿瘤,多数突破鞍膈向鞍上生长。临床上表现为内分泌紊乱,视力、视野改变,蝶鞍的变化和头痛。其与颅咽管瘤在临床上表现相似,但好发于成年人。其内分泌紊乱表现为性欲减退、停经、肥胖等。视乳头呈原发性萎缩,常有颞侧偏盲及蝶鞍破坏。病人一般无颅内压增高表现。 X线平片检查鞍内及鞍上无钙化影。
2.嗜酸性垂体腺瘤 嗜酸性垂体腺瘤来源于垂体嗜酸性细胞(α细胞),可突破鞍膈向鞍上发展压迫视觉纤维,出现视力及视野的改变。由于嗜酸性细胞大量分泌生长激素,因此与颅咽管瘤不同之处是:①在成年人由于骨骺愈合而发生肢端肥大症,临床上表现为手足肥大、下颌突出、鼻增大、舌增宽并常有驼背,同时内脏也肥大。病人面貌粗笨,声音变粗。②在儿童及青年人发病者,由于骨骺尚未愈合,则表现为巨人症,但身体各部的发育均匀。
(二)视交叉部神经胶质瘤 视交叉部的神经胶质瘤发源于视交叉、视神经及丘脑下部的胶质细胞等,以星形胶质细胞为多见。多见于青少年。发源于丘脑下部的胶质瘤向下发展可压迫视神经或视交叉,发源于视交叉的胶质瘤可向上侵入丘脑,因此它们之间(发生于丘脑下部和发生于视交叉的胶质瘤)可相互影响。在临床上表现为头痛、视力视野的改变,内分泌紊乱和丘脑下部症状。头痛多位于额颞部,常为首发症状,并伴以恶心呕吐。肿瘤侵犯丘脑下部和垂体,病人将出现闭经、性欲减退、多饮多尿。视力减退,双侧减退的程度常不一致。视野改变多呈双颞侧偏盲,同向偏盲和一眼失明另眼视野部分缺损的情况也常见到。视神经乳头多呈原发性萎缩。此外病人还可常有嗜睡和肥胖。X线平片检查常发现蝶鞍扩大,有的病人在鞍上可见钙化斑,因此与颅咽管瘤的鉴别有时较为困难。但肿瘤如果为颅内眶型,病人常有眼球突出则鉴别较容易。
(三)鞍结节脑膜瘤 本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障碍、垂体丘脑下部功能低下及颅内压增高。其视力多呈缓慢的进行性减退,同时也为病人的常见症状。病人两眼有不对称、不规则的视野缺损,或一眼失明而另眼正常,或一眼失明另眼颞侧偏盲。视神经乳头多呈原发性萎缩。少数病人至晚期才出现内分泌症状,如阳萎、闭经等。头痛都较轻,多位于额颞部。此外病人还可有嗅觉减退或消失以及Ⅲ、Ⅴ颅神经的功能障碍。X颅骨平片可显示鞍结节蝶鞍前壁骨质增生,蝶鞍一般不扩大。脑血管造影显示大脑前动脉水平段抬高,有时于鞍结节外可见由微血管构成的肿瘤轮廓,或以鞍结节为中心的放射状血管影。因此对有颞侧偏盲,视神经呈原发性萎缩,蝶鞍无异常的病人可考虑为鞍结节脑膜瘤。
(四)第三脑室肿瘤 以儿童及青年人发病较多,肿瘤可阻塞脑脊液循环的通路和压迫第三脑室周围结构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其典型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发作性头痛及意识障碍。向侧方生长之肿瘤可压迫视束而出现视力降低及视野缺损。病人的发作性头痛与体位有密切关系,病人仰卧时易引起发作。肿瘤侵犯上丘时可出现肥胖、嗜睡或尿崩。颅骨X线平片可见松果体钙化移位。蝶鞍正常,鞍上无病理性钙化。脑室造影可见第三脑室充盈缺损或只表现一侧侧脑室显影并扩大,但无移位现象。与颅咽管瘤不难鉴别。
(五)侧脑室脉络膜乳头状瘤 脉络膜乳头状瘤多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由于肿瘤分泌大量的脑脊液而发生交通性脑积水。肿瘤可在脑室内浮动,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而造成突发性颅内压升高,病人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甚至眩晕或昏迷等。因此病人常呈现强迫性头位;由于肿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而常出现偏瘫、偏侧感觉障碍、因同偏盲等,有时可出现听力改变及小脑体征。脑室造影显示侧脑室扩大、移位或出现充盈缺损,有时侧室三角区的肿瘤可有钙化影。腰穿时压力增宽,脑脊液含有蛋白。
(六)鞍部软骨瘤 颅内的软骨瘤好发于颅底部硬脑膜外,一般认为由颅底缝合外胚胎残余的软骨细胞发展而来。鞍部软骨瘤病人多无颅内压增高,临床上常表现为眼球突出和眼脱疼痛,动眼神经麻痹,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眼底检查视神经呈原发性萎缩。颅骨平片鞍上常见钙化影。脑血管造影有颈内动脉虹吸段被推移和变形。此病很少出现垂体症状。
睾丸肿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睾丸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有囊性感,透光实验阳性,不能触及附睾及远段精索,肿物不沉重,一般容易与睾丸肿瘤区别。
2、睾丸炎和附睾炎:发病急聚,局部压痛明显,发热,尿液检查有白细胞、脓细胞,多普勒超声仪和99mTC阴囊扫描检查都显示血流量增加,抗生素治疗有效。
3、睾丸梅毒:发病年龄较晚,局部多见与肿瘤相似,主要根据病史及血清乏色曼反应鉴别。
4、精液囊肿:是睾丸、附睾部含有精子的囊肿。发于精子产生期年龄。位于附睾的精液囊肿和睾丸分离,界限清楚容易诊断;位于睾丸的精液囊肿则不易和睾丸肿瘤区别。精液囊肿病史长,发展慢、体积小、透光实验阳性、液体内含有精子。超声波、CT能明确诊断。
5、睾丸血肿:睾丸肿大,压痛明显。睾丸血肿多有阴囊外伤病史但外伤可以很轻微,外伤后睾丸内有积血,吸收缓慢或机化后硬韧。
6、睾丸结核:多和附睾结核并存。多有泌尿系结核史,通过前列腺、附睾、输精管检查较易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