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冠心病发作前的六大信号
警惕冠心病发作前的六大信号
1、角膜老年环
一些老年的眼球角膜靠近巩膜的边沿部分有一圈白色或灰白色的混浊环,宽约1-2mm,医学上称之为角膜老年环。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老年环是老年动脉硬化的先兆,可作为临床诊察动脉硬化的体征之一。研究发现,发生老年环的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症,并且得了动脉硬化症的来年人都会发生老年环。
2、阳痿
医学研究目前发现,心脏病病人的阳痿发生率比健康人要高,其中有21%的病人有阳痿的现象。
3、牙痛
有些人会发生下牙痛,做一些诊断后发现得了冠心病,并且用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后下牙痛就会消失,专家以为下颌痛和下牙痛是冠心病发作的奇异先兆。男性在50岁左右就会发生即使是服用止痛药下牙痛也不会减轻,而口腔诊断也没有病症者,应该考虑冠心病,并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断,确认诊察。
4、耳垂皱褶
近年来,据国内外学者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患冠心病的人,耳垂上几乎都会有一条皱褶。冠状动脉病变会累及全身小动脉,引起微循环障碍,耳垂是一种既无韧带又无软骨的纤维蜂窝状组织,又处于末端部位,所以如果一旦缺血缺氧就会产生局部收缩,发生皱褶。
5、噪声、耳鸣
听到周围的锣鼓声或其他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美国一位学者,曾用老鼠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当用一些有害条件(高脂饮食、长期噪音等)刺激老鼠时,其耳蜗中出现的缺血性病理变化要比心肌改变早得多。临床实践也证明,一些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耳鸣。可见,出现耳鸣常常预示着冠心病的发生。
6、疼痛
在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也有很多时候会出现异位疼痛,这是冠心病症状的重要表现形式,因其疼痛部位远离心脏常被忽视。
警惕冠心病十大症状
阳痿
性生活用力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美国医学研究者发现,阳痿可能是心脏病的早期信号之一。心脏病患者中阳痿发生率比健康人高,其中完全阳痿发生率就达21%,男性如发生一两次阳痿问题时,应到医院检查一下心脏功能,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心脏病。
呼吸困难
饱餐、寒冷或看惊险片时出现胸痛、心悸;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影响睡眠,不能平卧,咳嗽,甚则咯粉红色泡沫样痰,提示是急性左心衰竭,应当立即就医),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有些冠心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除了常见的症状外,还会在平时出现呼吸急促、呼吸拉长或呼吸困难。在静坐几分钟后,呼吸可恢复正常,但当患者重新开始走动时,喘息又立刻出现。
疼痛
在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也有很多时候会出现异位疼痛,这是冠心病症状的重要表现形式,因其疼痛部位远离心脏常被忽视。这类疼痛可出现在咽喉、手指、牙床、左前臂、颈项部、腹背部,甚至会放射到下肢,乍看是和心脏病不相干,实则可能是冠心病的相关症状。这类疼痛虽然部位各异,但诱因明显呈阵发性,服用硝酸甘油能缓解。对这类疼痛,中老年人不可只注意疼痛部位,而忽视作必要的专科检查,这是很危险的。
噪声、耳鸣
听到周围的锣鼓声或其他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美国一位学者,曾用老鼠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当用一些有害条件(高脂饮食、长期噪音等)刺激老鼠时,其耳蜗中出现的缺血性病理变化要比心肌改变早得多。临床实践也证明,一些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耳鸣。可见,出现耳鸣常常预示着冠心病的发生。
腹痛与胃部不适
不典型心绞痛常表现为上腹痛,容易误诊为胆绞痛、胰腺炎、胃肠病,按此类病久治不愈时应当看心内科医生以及早确诊。但与一般的胃病不同的是,冠心病引起的胃部不适是一种憋闷、胀满的感觉,有时还可伴有钝痛、灼热及恶心、呕吐、打嗝。在大便后可能会有所缓解,但多不会完全消失。
不明原因疲乏
既往身体健康,最近体力或脑力劳动后感觉疲惫不堪,胸部发闷,提示心功能不全,可能是由冠心病引起。临床研究表明,疲乏是心肌缺血的又一表现形式。患者多表现为无任何原因可解释的疲倦、精力不足,在活动后甚至连伸直身体的力量都没有。
心口发热
如进餐后或劳累后心口发热频繁出现,多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需及时看心内科医生。
异样感觉
很多心梗幸存者都曾感到,在发作前的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星期,身体就有异样的感觉,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精神恍惚、梦中惊醒等。中老年人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高度警惕患有冠心病的可能,必须及时去医院检查,以便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角膜老年环
一些老年人的眼球角膜(俗称黑眼珠)靠近巩膜(俗称白眼球)的边缘部分有一圈灰白色或白色的混浊环,宽约1至2毫米,医学称为角膜老年环,简称老年环。近年来研究发现,老年环是老年人动脉硬化的信号,可作为临床诊断动脉硬化的体征之一。老年环的有无及其程度轻重往往与动脉硬化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耳垂皱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罹患冠心病的人,耳垂上几乎都有一条皱褶,俗称“冠状沟”。耳垂作为末端部位,是一种既无软骨又无韧带的纤维蜂窝状组织,易受缺血缺氧的影响,产生局部收缩,导致皱褶出现。中老年人如果发现耳垂处有一条条连贯的、有明显皱褶的纹路,同时伴有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时,就应警惕冠心病的可能性,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春季多发冠心病发作信号是那般
专家解释,其实,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患者常常会出现胸痛、胸闷、心悸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当患者出现频发咳嗽、面色苍白、大汗、口唇青紫、气促及张口呼吸等急性症状时,患者及家属都会做一些就地休息、含服速效救心丸、吸氧等紧急处理。当患者呼吸困难,胸痛加重时也会引起重视,采取积极措施送医院治疗。然而对于患者的频繁便意感而导致的频繁上卫生间却没有足够的认识,以致危机四伏却茫然不知。
当患者出现频繁便意感又胸闷时,预示体循环淤血,右心房及上腔静脉压升高加重,而患者也会因肛门下坠感造成排便用力,耗氧量增加,使呼吸困难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发生猝死。所以,当心脏病患者出现频繁便意感时,千万不可大意,而是同样要帮患者采取积极措施:安抚患者,给患者含服速效救心丸、吸氧等。帮患者使用开塞露以避免排便用力,只有这样才能缓解患者的心力衰竭,避免病情的加重。
警惕心脏病发作的几大信号
1、胸痛:这是心脏病发作前最为典型的信号。胸口有难受的压迫感、挤压感或者痛感,并持续2分钟以上,胸口的疼痛可扩散靠左臂或右颈部。一般来说,有心脏病史的人,只要出现15分钟以上的胸部急性疼痛,就应前往医院,检查一下心电图,以防被心肌梗死的假相所迷惑。当然,在因心脏病死亡的人群中,60%并没有出现这一典型的症状。
2、胃疼:不同于普通胃病,心脏病引起的胃病、是一种憋闷、胃胀的感觉,有时伴有钝痛、灼热感、剧痛及恶心的感觉,还可能出冷汗,大概会持续半小时以上。
3、呼吸急促:有些心脏病患者除了常见的症状外,还会出现呼吸急促,或一呼一吸拉长或喘不过气来。静坐几分钟后,呼吸似乎恢复正常,但是当患者重新开始走动时,喘息又立刻开始。
4、过度疲劳感:正常的活动后,却感到浑身疲惫,甚至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专家指出,出现这种情况不能忽视心力衰竭的表现。
对于上述症状,患者首先要密切观察,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一刻钟,不管疼痛和不适多么轻微,都应该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立即到医院就医。一般来说,1个小时之内对症下药是治疗心脏病的黄金时间,12小时是一个治疗限度。
胸闷应该缓解
心律失常:最常见原因。正常人心跳节律规整,频率适合生理需要。休息时跳动慢些,运动时跳动加快;儿童跳动快些,老人跳动慢些。心脏的规律跳动靠其特殊组织“窦房结”发出的微弱电信号的规律刺激,若这种电信号的产生和传导出现问题,心跳就会过快、过慢或不规律,这就是心律失常。
左心衰竭:多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先兆症状表现为睡眠时喜欢把枕头垫高,常被胸闷憋气搅醒。突然发作的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时,通常受阻导致肺泡扩大、弹性减退,肺功能受损,常见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鸣喘、肺结核等,表现为呼吸困难,稍一活动则加剧咳嗽,痰不易咳出,应及早治疗。
肺栓塞:多见于心瓣膜病,如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需警惕。冠心病冠状动脉供血不全时,老年人常感胸部憋闷,最好及时做心电图检查。
5种信号警惕肝病
1.食欲不振。肝脏受损往往导致消化不好,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厌食油腻、恶心、呕吐等。这主要是由于肝细胞大量受损,分泌胆汁的功能降低,影响了脂肪的消化。
2.易疲劳。肝脏有问题导致的食欲不振和消化吸收受阻,会进一步让人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长期如此便会导致人体出现容易疲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头昏耳鸣等现象。
3.蜘蛛痣和肝掌。一些肝硬化患者会出现蜘蛛痣和肝掌。蜘蛛痣常常见于脸部、颈部、前胸、后背等部位。肝掌则常出现在手掌两侧。
4.黄疸。肝脏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胆道受阻,这个时候胆红素将无法顺利排泄,胆红素代谢也会出现异常,引起黄疸,通常表现为眼睛、皮肤、尿液等发黄。有黄疸的人,在黄疸出现前数月或出现后一年还可能发生全身性皮肤瘙痒。
5.出血。肝脏出现异常的时候就会造成凝血因子合成异常,这时候就会出现牙龈出血,鼻子出血等症状。
牢记冠心病发病信号
“零级预防”最重要
我国冠心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能否扼制危害健康的“第一杀手”,关键在于防。冠心病的预防包括四级:零级预防、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即防发病、防事件、防后果、防复发。
零级预防指的是预防整个社会危险因素的流行,提高整个人群的心血管健康水平。全民“零级预防”就是要让健康人群的健康水平更高,体质更强。比如要改掉吸烟、不爱运动、出门就打车、进楼找电梯这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预防肥胖。
九种危险因素莫忽视
一级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危险因素而采取的措施。例如,对高血压患者而言,要降低血压和饮食干预,以避免卒中的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1.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
2.性别:男女患病比例约为2∶1。但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发病率明显上升,60岁后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
3.职业:脑力劳动者大于体力劳动者,工作常有紧迫感的人易患病;
4.饮食:常进食较高热量的饮食、较多的动物脂肪及胆固醇者易患病,食量大者也易患病;
5.血脂:脂肪摄入过多、脂质代谢紊乱等造成血脂异常者易患病;
6.血压: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的几率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
7.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成正比。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2~6倍;
8.肥胖:体重迅速增加者尤其如此;
9.糖尿病:糖友发病率是常人2倍。
以上9类人要做到:合理膳食,总热量不要过高,中年以上者尤应预防超重,饮食宜低脂、低胆固醇,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戒烟、限酒,每天酒精摄入量少于25g;多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克服心理障碍。
发病信号需牢记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以免延误病情。
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后自行缓解;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听到周围的锣鼓声或其他噪声便心慌、胸闷;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
“ABCDE方案”防复发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对于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要减少冠心病的主要事件、冠状动脉再通手术、脑卒中及总病死率。已有证据表明,“ABCDE防线”对于防止冠心病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A”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Aspirin)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前者具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可减少冠脉内血栓形成;后者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重塑、变形,对合并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者更有益。
“B”指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Betablocker)和控制血压(BloodPressure)。无禁忌症患者使用β阻滞剂,可降低心梗复发率、改善心功能和减少猝死率。血压控制在130/85毫米汞柱以下,可减少冠心病的急性事件和高血压的并发症,如中风、肾功能损害和眼底病变等。
“C”指降低胆固醇(Cholesterol)和戒烟(Cigarettes)。血清胆固醇增高者应把胆固醇降到4.6毫摩尔/升(180毫克/分升)以下,可大大降低心梗的再发率。心梗后即使血清胆固醇正常也要服降脂药,能大大降低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
“D”指控制饮食(Diet)和治疗糖尿病(Diabetes)。冠心病就是没有管好嘴,吃出来的。心梗后的患者应当远离高胆固醇食物,饮食清淡,多吃鱼和蔬菜,少吃肉和蛋。在同等条件下,糖友冠心病患病率比正常人高2~5倍。
“E”指教育(Education)和体育锻炼(Exercise)。冠心病患者应学会有关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的急救知识,如心绞痛或出现心梗症状时,含服硝酸甘油或口服阿司匹林等。心梗康复后,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并减肥,也是减少冠心病再发心梗的重要举措。
导致胸闷的因素
1、心律失常
最常见原因。正常人心跳节律规整,频率适合生理需要。休息时跳动慢些,运动时跳动加快;儿童跳动快些,老人跳动慢些。心脏的规律跳动靠其特殊组织“窦房结”发出的微弱电信号的规律刺激,若这种电信号的产生和传导出现问题,心跳就会过快、过慢或不规律,这就是心律失常。
2、左心衰竭
多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先兆症状表现为睡眠时喜欢把枕头垫高,常被胸闷憋气搅醒。突然发作的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症状。
3、呼吸系统疾病
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时,通常受阻导致肺泡扩大、弹性减退,肺功能受损,常见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鸣喘、肺结核等,表现为呼吸困难,稍一活动则加剧咳嗽,痰不易咳出,应及早治疗。
4、肺栓塞
多见于心瓣膜病,如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需警惕。冠心病冠状动脉供血不全时,老年人常感胸部憋闷,最好及时做心电图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