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病因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病因

1.年龄:本病多见于40 岁以上的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始于儿童,而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2.性别:男性较多见,男女发病率的比例约为2∶1。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3.家族史: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4.个体类型:A型性格者(争强好胜、竞争性强) 有较高的冠心病患病率,精神过度紧张者也易患病。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长期过高有关。

5.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冠心病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5倍,且与吸烟量成正比。吸烟者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增高,烟中尼古丁收缩血管,以致动脉壁缺氧而造成动脉损伤。

6.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 倍,冠心病病人中60%~70%患有高血压。动脉压增高时的切应力和侧壁压力改变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同时血压升高促使血浆脂质渗入血管内膜细胞,因此引起血小板聚积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7.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6.7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2mmol/L)者较正常者(总胆固醇<5.2mmol/L)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5 倍。近年的研究表明,高甘油叁酯血症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有保护作用,其值降低者易患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之比<0.15,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价值的预报指标。最近的研究发现,血清α-脂蛋白[Lp(α)]浓度升高(>0.3g/L)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8.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 倍;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男性患者高3 倍,且易发生心力衰竭、卒中和死亡。高血糖时,血中糖基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途径的降解代谢受抑制;同时高血糖也使血管内膜受损,加之糖尿病常伴脂质代谢异常,故糖尿病者易患冠心病。

9.肥胖和运动量过少:①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110)。②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 。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24 者称肥胖症。肥胖虽不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那么重要,但肥胖可通过促进这叁项因素的发生发展而间接影响冠心病。运动能调节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使已患冠心病患者其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运动量少易致肥胖,因此应充分认识到治疗肥胖症的紧迫性和增加运动量的重要性。

无症状心肌缺血可分为3个类型

1、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既往无冠心病病史,也无冠心病症状,只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可达5%。

2、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

大约1/3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后可出现心肌缺血,而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达1小时以上又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凶险,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

3、心绞痛伴有的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且发作次数是有症状心肌缺血的3~4倍,尤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

Tips:心肌缺血可造成心肌可逆性或永久性损伤,定期进行检查可及早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可做心电图、核素、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1、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由于心肌缺血有发生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险,因此发现心肌缺血时,要及早治疗。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治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已发生并发症者,应及时治疗,防治恶化,延长患者寿命。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防治血栓形成,预防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栓栓塞;β-受体阻断剂如美托洛尔或其缓释片:减慢心率减少心肌的秏氧,预防猝死;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稳定动脉斑块,防止斑块脱落形成血栓。

2、心肌缺血是什么

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靠有氧代谢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静的时候,心肌的血氧摄取率也很高(约为70%),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当某种原因导致心肌血液供需失衡,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而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些20~30岁的年轻人也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

3、心肌缺血的三个类型

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既往无冠心病病史,也无冠心病症状,只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可达5%。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大约1/3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后可出现心肌缺血,而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达1小时以上又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凶险,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心绞痛伴有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且发作次数是有症状心肌缺血的3~4倍,尤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Tips:心肌缺血可造成心肌可逆性或永久性损伤,定期进行检查可及早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可做心电图、核素、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轻度心肌劳损怎么治疗

如确诊心肌缺血,长期发展可能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心功能衰竭等情况。心肌缺血又叫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SMI),是指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这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或死亡后尸检,几乎均证实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有明显狭窄病变。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中非常普遍,且心肌缺血可造成心肌可逆性或永久性损伤,并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泵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因此,它作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类型,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中发生率高,远远超过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其在临床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完全的SMI。即既往无冠心病病史,也无冠心病症状,但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其在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5%;

②心肌梗塞后仍有SMI发作。大约占心肌梗塞总数的1/3。

③心绞痛患者伴发SMI,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属这一类型,仅有一小部分心肌缺血发作伴随着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改变工作生活方式,适当锻炼,节制饮食,控制血脂,减轻体重,必要时去医院检查,并服用相关药物。至于具体治疗方案,还是到医院请专业医生为你诊治。不过,平时自己多加注意,锻炼身体。

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6种检查方法

1、心电图:普通心电图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m伴或不伴T波倒置,但无症状,是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主要依据。

2、动态心电图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准确反映出心肌缺血的发作频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其动态变化,很少有假阳性,是诊断无痛性缺血的有效方法。

3、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用于检测平时心电图正常而存在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危险因素的人群,诊断时需辅助缺血激发试验,但假阳性高,特异性低。

4、放射性核素检查:放射性核素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显示无症状性心肌灌注减低,放射性核素心血池扫描显示无症状性室壁运动异常,可辅助进行诊断。

5、超声心动图检查: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静息或运动超声心动图显示局限性室壁运动异常,对心尖及前壁观察较好,但受过度换气影响对下壁观察较差。

6、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可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疑有冠状动脉痉挛因素者可作麦角新碱激发试验。

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心肌缺血对心脏和全身都可能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氧是心肌细胞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而氧是通过血液输送给细胞的。心脏没有“氧仓库”,完全依赖心肌血供,所以一旦缺血,立刻会引起缺氧。缺氧的直接后果是心肌细胞有氧代谢减弱,产能减小,使心脏活动时必需的能量供应不足,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同时,代谢的废物也不能被有效及时地清除,易产生不利影响。缺血、缺氧、缺能量,最终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若有20%~25%的心肌停止收缩,通常会出现左室功能衰竭;若有40%以上的心肌不能收缩,就会有重度心泵功能衰竭。如果这种情况突然发生,心肌缺血的症状就会出现非常危险的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就常与这种情况相关。

心肌缺血还会损害舒张功能。收缩不良和舒张不良结合起来,易导致心室充盈压升高,引起肺充血,还可引起复杂的物质代谢紊乱和心肌电活动失常。因此,一旦出现心肌缺血,应找准病因对症治疗,才可避免潜在的严重后果。

心机缺血 是冠心病的一种,治疗方案为选择硝酸脂类药物(如单硝酸异山梨脂或其缓释剂型),作用为扩张心脏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还应该服用他汀类药物(如阿伐他汀、辛伐他汀)一方面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一方面稳定动脉斑块,防止斑块脱落形成血栓,造成中风等。

无症状心肌缺血正日益受到重视,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大约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无心绞痛发作史;但近90%的尸检中,发现这些人均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美国约2%~4%貌似健康的无症状的中年人,检查发现有明显的冠脉病变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猝死的原因通常是致命性心律失常,而在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前,心电图可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与猝死之间可能有因果关系。此外,有人报道,美国每年有45万人猝死,其中20%~50%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此之前或同时,常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亦有人对5209例冠心病病人进行30年随访观察中发现,25%的心肌梗死是无症状的,其10年内死亡率为84%。结果表明,无症状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与有症状的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相似。即使在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30%的病人没有症状,这表明梗死周围心肌有残余缺血,这种残余缺血往往导致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目前医学上将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型、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此型无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计在完全无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2%~5%。其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较为多见。此型患者预后较Ⅰ型更为不良,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5%~6%。

Ⅲ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70%~80%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必须指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因此,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它可影响各型冠心病的预后,所以应积极诊断与治疗。

心肌缺血者要注意饮食,六个字,低脂肪高纤维。情绪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

冠心病和心肌缺血在发作时有什么区别

我们知道冠心病的患病部位是跟心脏有关,这就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在我们日常生活压力过大,作息时间的不恰当也有可能患上冠心病。我们需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下面通过本篇文章,我们大家了解一下冠心病的种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隐匿型

二、心绞痛型

三、心肌梗死型

四、心力衰竭型

五、猝死型

每一个人的每一个部位都是需要血液,不能细胞就无法存活,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就有的人因为体内缺血而患上了心肌缺血这个疾病,而且心肌缺血是一个会对人们心脏造成大量伤害的疾病,那么心肌缺血的症状都有哪些呢?

首先,无症状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与有症状的心肌梗死的猝死率和病死率相似。即使在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也仍有百分之三十的病人没有心肌缺血症状,这表明梗死周围心肌有残余缺血,这种残余缺血往往导致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

临床将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型、安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症状:此型无症状,是偶然被发现有心肌缺血,有人估计在完全无冠心病症状的中年男性中(一般人群)占百分之二到五。其预后与心绞痛患者相似。

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症状:心肌梗死后虽无心绞痛但确有心肌缺血存在者较为多见。此型患者预后较Ⅰ型更为不良,尤其当左心室功能异常时,其死亡率为百分之五到六。

Ⅲ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症状:研究表明心绞痛患者中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并且可发生在不同类型的心绞痛中。必须指出,不稳定 型心绞痛患者伴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能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但仍有心肌缺血存在,这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长期的心肌缺血有何后果

心肌缺血的出现会导致心脏工作无法正常完成,在生活中是有较高发病率的,尤其是对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严重的威胁,一定要引起重视。心肌缺血的危害是很严重的,若是不引起重视,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引发更严重的潜在后果。了解长期的心肌缺血有何后果,希望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危机意识,及时治疗,避免错过治疗疾病的比较好时间。

心肌缺血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出现,更多的人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不良影响,尽早确诊治疗是十分必要的。那长期的心肌缺血有何后果呢,常见的有:

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不能有效的治疗,引起心肌坏死、心肌纤维化的几率是很大的,左心室功能将会被彻底“损坏”,失去“工作能力”。临床上患者可以通过中药控制、缓解心肌缺血症状,患者要终身服药。心肌缺血还可能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颤、病窦综合症、传导阻滞、心动过速等。部分病人有心绞痛、心肌梗塞病史,还常伴有高血压病。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心肌缺血的出现,会导致心脏自身的供血量减少,临床上患者可以通过中药控制、缓解心肌缺血症状,患者要终身服药,完全治愈是不大可能的。另外要注意饮食,低脂肪高纤维。情绪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改善心肌缺血的状态,防止意外的发生。

无症状心肌缺血在生活中出现,常常容易被患者忽视,从而耽误治疗,诱发更严重的后果。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是指检查上确实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症状。这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几乎都证实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有明显狭窄病变。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中非常普遍,心肌缺血可能造成心肌永久性损伤,并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因此,它作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类型,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认清长期的心肌缺血有何后果,不但可以帮助大家更多的认识疾病,还能认清疾病的危害,发现异常,能及时诊断治疗,避免延误治疗,造成更大的伤害。心肌缺血的危害不可小觑,治疗更不能掉以轻心,要找准病因,对症治疗,争取达到更好的效果,早日恢复健康。

相关推荐

老人心肌缺血怎么治

1、控制危险因素:部分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与高龄、心肌梗死、糖尿病等原因损害疼痛警报系统有关。除年龄无法控制之外,老年人应严格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病、高凝状态及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且一定要戒烟酒,保持有合理科学的日常饮食习惯。 2、药物治疗: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可选择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盐类药物或扩血管剂等,由心肌耗氧增加和冠脉痉挛所致的混合性心肌缺血者则可根据病情联合用药。由于老年人在夜间发作也有一定的频数,可以白天用硝酸盐类,晚间用钙拮抗剂。若页心肌耗氧增加和冠脉痉挛所

心肌缺血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1、控制体重:肥胖者要设法减肥,减少食物的总热能卡;不宜过多地饱食,并通过体力活动、锻炼来减轻体重,务使达到较理想水平。这就属于心肌缺血的治疗措施。 2、温水浴疗:给左上肢做局部温水浴,水温从37℃开始,逐渐开始42℃,使局部末梢血管和冠状动脉反射性扩张,改善冠脉循环。这也是心肌缺血的治疗方式。 3、生活调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在日温差变化大时,注意保暖。起居应有规律,睡眠要充足,心境要平稳,万勿大喜大悲、忧愁郁闷。禁止吸烟饮洒。这是心肌缺血的治疗里比较常见的方法。 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3种治疗

心肌缺血做哪些检查

1﹑身体指标检查:为尽早发现心肌缺血,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进行相关体检,了解有无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血脂、血压、血糖、颈部血管超声、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 2﹑受负荷试验检查:若属于心肌缺血的高危人群,就要患者向医生询问是否具备典型的冠心病症状,再决定是否需要接受负荷试验,如活动平板心电图、腺苷负荷心脏超声心动图以及冠脉多排CT。 3、心导管检查:结果显示左室舒张末压、左房压和肺动脉楔压增高,左室射血分数显着降低,左室腔扩大和多节段、多区域室壁运动障碍。 4、放射性核素检查:放射性核素99mTc-M

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病因

(一)发病原因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以下因素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这些因素被称之为冠心病易患因素(也称之为危险因素): 1.年龄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始于儿童,而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2.性别 男性较多见,男女发病率的比例约为2∶1。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3.家族史 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4.个体类型 A型性格者(争强好胜、竞争性强) 有较高的冠心

心肌缺血患者警惕心肌梗死

引起心肌缺血这个疾病的病因有很多,大多数都是与心脏有关的疾病,都是十分严重的疾病,对于生命都是足以构成威胁的。心肌缺血最容易引发心肌梗死,它的死亡率极高,希望大家对其可以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想重视起来,我们得了解这个疾病,接下来就跟随专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般的心肌缺血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在发作的时候才会出现,但有心肌缺血客观证据(心电图典型缺血性ST段改变、心肌血流灌注减少等)的冠心病。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大约25%~50%的急性猝死者中,生前无心绞痛发作史,但近90%的尸检中,发现这些人均有严重的冠状动

心肌缺血的危害及治疗有哪些方法

1、控制危险因素:部分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与高龄、心肌梗死、糖尿病等原因损害疼痛警报系统有关。除年龄无法控制,老年人应严格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病、高凝状态及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戒烟酒,合理饮食。 2、药物治疗: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可选择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盐类药物或扩血管剂等,由心肌耗氧增加和冠脉痉挛所致的混合性心肌缺血者则可根据病情联合用药。 3、介入手术治疗: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经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时,应行冠状动脉造影,了解病变程度和范围,以便选择冠脉搭桥术,

心肌缺血发作时为什么有时感觉不到

1、缺血程度较轻:心绞痛是心肌缺血最晚的症状,一般出现于生化、机械、心电改变之后,心肌缺血的范围小、程度轻及持续时间短,缺血心肌所释放的缓激肽、前列腺素及5-羟色胺等致痛物质未达到痛阈值而表现无症状。 2、血浆内啡肽升高: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浓度较有症状性心肌缺血者升高,导致痛阈值升高,对轻微疼痛无感觉。一般使用内啡肽拮抗药可产生缺血症状。 3、合并其他疾病:心肌缺血患者合并大面积心肌梗死、广泛的冠脉病变、糖尿病等疾病时,容易引起疼痛警报系统的损害,降低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因而感觉不到疼痛。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代偿调节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如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无症状的原因与心肌的代偿调节有重要关系,总心肌缺血的代偿调节可能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的原因之一。 心肌挫抑 是指心肌短时间缺血而未发生坏死,但所引起的结构、代谢和功能改变在再灌注后数小时至数天才能恢复。心肌挫抑可能是心肌缺血的结果,也可能是一种代偿保护机制。它的产生主要与氧自由基及钙负荷过重有关。 心肌冬眠 慢性心肌缺血的血流减少不严重,而有持续较长时间的供氧减少,心肌耗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危害是什么

1、患者平时无症状,但当跑步、饮酒、激动、过度吸烟、严重失眠等情况出现时,易突然心慌、胸闷,严重时心脏停搏,引起猝死。无症状心肌缺血易被忽视,而它又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当中老年人出现下列症状时,要及时就诊。 2、胃部不适,心脏病引起的胃部不适很少会出现绞痛和剧痛,压痛也不常有,只是一种憋闷、胀满的感觉,有时还伴有钝痛、火辣辣的灼热感及恶心欲吐感,大便后会有一些缓解,但不适的感觉不会 消失。 3、下颌骨疼痛,疼痛扩散到下颌骨两侧,有时只扩散到颈部一侧或双侧。 4、前臂和肩膀疼痛,左臂和左肩受到影响最常见,但

心肌缺血有哪些症状

1.自发性心肌缺血: SMI发生在日常活动中。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约3/4为此类自发性SMI,表现为一过性ST段压低而临床无症状。通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非体力活动时或脑力活动时。发生心肌缺血时比活动平板试验引起心肌缺血时的心率要慢得多,大约慢20次/min。其中约50%发生在接近基础心率时,提示SMI发作是冠状动脉供血减少而不是心肌需求增加。此外,SMI的发作频度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一样,具有典型的昼夜周期变化,以上午为最常见。这种节律变化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儿茶酚胺的分泌等相一致。自发性SMI患者,貌似健康,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