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迎香穴治鼻炎原理

迎香穴治鼻炎原理

迎香穴意义:接收阳明胃经的五谷浊气并向胃经输送大肠经的清阳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大肠经上行的阳气在此交于胃经,而胃经的下行浊气则在此交于大肠经。

功能作用:交换大肠经与胃经的天部之气。

主治疾病

迎香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当您上齿牙痛时,指压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3~0.5寸。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天冷鼻炎犯了怎么办

1、按摩迎香穴:

迎香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鼻子两侧,即鼻翼根部正侧方的穴位。主治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

2、按摩方法:

双手食指顺着鼻沟,以迎香穴为起点,上下按摩,(5-10分钟),再顺时针方向按摩迎香穴,之后逆时针方向按摩迎香穴。坚持一个月左右即可见效。

流清鼻涕按什么穴位

迎香穴的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的鼻唇沟里,是治疗鼻炎、鼻塞的重要穴位。擦热迎香穴要用双手的鱼际部位,具体方法可以参考我在治疗风寒感冒时的讲述。用鱼际擦热迎香是宣肺气、泄肺热、通鼻窍的好方法。

此外,如果在擦热迎香穴的时候将范围稍微扩大一点,就可以刺激到另外一个治鼻炎的穴位——上迎香。上迎香就在迎香的上方,即在鼻唇沟向上延伸至鼻翼上缘处。将迎香与上迎香配合起来使用,治疗鼻炎的效果倍增。方法是将双手大鱼际擦热后,擦摩鼻旁鼻唇沟,从迎香到上迎香,反复纵向擦摩,使局部发红发热即可。

迎香

快速取穴:在鼻翼外缘中点,鼻唇沟中取穴。

主治:鼻塞、流鼻涕、牙痛、感冒等。

上迎香

快速取穴:正坐仰靠,在面部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

主治: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旁窦炎、鼻衄、鼻息肉、嗅觉功能障碍、慢性结膜炎、烂眼弦、暴发火眼、迎风流泪、泪囊炎、感冒头痛、鼻塞、口眼歪斜、头面疔疮。

迎香穴治鼻炎可配合什么治疗

1、短期防护,穿上睡裤-最佳良方,很多早起打喷嚏是由于气血不足时夜间腿部经络受寒,一般第二天就有明显效果;

2、辅助的方法,但不宜长期使用,喝点感冒清热颗粒冲剂帮助驱寒(与风寒感冒症状相通,适用此类药);

3、远离寒凉的食物,如冷饮、空调等,这一点我还是建议除了短期之内不要碰,就算身体条件好转了,也尽量要少用冷饮,我们传统的茶叶则是适合国人的最佳饮品,当然不是那些瓶装的。空调如果要用尽量调高温度,更不要直吹,外出公共场所要带一件长袖;

4、后三条是根本。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也就是指细嚼慢咽八成饱,给消化系统创造更好的造血环境,同时睡眠的时间也要保证;

5、白天和晚上鼻塞时、鼻子痒和眼睛痒时可以试试取嚏法,把喷嚏打出来才好,这个我有实验过,一次打出20多个喷嚏,鼻塞和眼睛痒的症状都消失了;

6、身体寒气较重的人可能需要更多次排寒才能好,打喷嚏是身体向好的方向在发展,也说明身体有这个排寒的能力,所以不要控制喷嚏。同时早睡早起,好好吃饭,养足气血让身体有更多的能力来防寒和驱寒。

鼻子一个通气一个不通气怎么办 按摩迎香穴

每天睡觉前,用食指指腹按摩迎香穴,左右方向按摩刺激效果更好,按摩一分钟左右。然后以打圈方式,顺时针揉按鼻通穴(上迎香穴)一分钟。可以有效改善睡觉时半边鼻子堵塞症状。

迎香穴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此穴主治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牙痛、感冒等。

迎香穴治鼻炎方法有哪些

现代人常用于治疗嗅觉减退、面神经麻痹或痉挛、胆道蛔虫等。配印堂穴、合谷穴主治急慢性鼻炎;配四白穴、地仓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配阳陵泉穴、丘墟穴主治胆道蛔虫症。

主治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鼻息肉、嗅觉减退等。

按摩方法用食指指尖点压按摩迎香穴,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较有效,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用拇指外侧沿笑纹及鼻子两侧,做上下、呈正三角形方向按摩。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将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转揉搓。鼻吸口呼。吸气时向外、向上揉搓,呼气时向里、向下揉搓,连做8次,多可64次,如伤风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不通,尽可多做。

鼻塞时按揉迎香穴,通常可缓解鼻塞。若未见效,可按压印堂穴(印堂穴在左右眉头间的中央)。将中指指腹按在印堂穴上,稍用力往上推,再缓慢往下压。如此几次施加刺激,鼻塞就可消失。此外,刺激脖子后面的风池穴也有一定效果。

鼻子不通按什么穴位

按迎香穴,不闻香臭揉迎香。迎香穴位于人体鼻翼外缘中点旁开5分,鼻唇沟中间。属大肠经。主治:鼻塞,鼻炎、副鼻窦炎、面部神经麻痹。

揉按迎香穴,可有效地改善局部及其临近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病邪的抗击能力,如果天天坚持,将对减少呼吸道疾患的发生具有肯定的作用。

2、鼻子不通按摩上迎香

上迎香属经外穴,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迎香穴之上方,故名。

有清热散风,宣通鼻窍之功。主治: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旁窦炎,鼻衄,鼻息肉,嗅觉功能障碍;慢性结膜炎,烂眼弦,暴发火眼,迎风流泪,泪囊炎;感冒,头痛,鼻塞;口眼歪斜,头面疔疮。

感冒了鼻塞会影响睡眠,除了按压穴位,还可以有其他的方法来缓解。比如用新鲜的橘皮对准鼻孔进行挤压,橘皮的汁液进入鼻腔后就会通气了。因伤风感冒引起的鼻塞,可以调一些温盐水清洗鼻孔,不仅可以缓解鼻塞,还能防止鼻炎的发生。

迎香穴治疗鼻炎

迎香穴的作用

迎香穴意义:接收阳明胃经的五谷浊气并向胃经输送大肠经的清阳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大肠经上行的阳气在此交于胃经,而胃经的下行浊气则在此交于大肠经。

功能作用:交换大肠经与胃经的天部之气。

主治疾病

迎香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当您上齿牙痛时,指压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3~0.5寸。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迎香穴按摩

迎香穴按摩图

按摩迎香穴治鼻炎方法

现代人常用于治疗嗅觉减退、面神经麻痹或痉挛、胆道蛔虫等。配印堂穴、合谷穴主治急慢性鼻炎;配四白穴、地仓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配阳陵泉穴、丘墟穴主治胆道蛔虫症。

主治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鼻息肉、嗅觉减退等。

按摩方法用食指指尖点压按摩迎香穴,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较有效,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用拇指外侧沿笑纹及鼻子两侧,做上下、呈正三角形方向按摩。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将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转揉搓。鼻吸口呼。吸气时向外、向上揉搓,呼气时向里、向下揉搓,连做8次,多可64次,如伤风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不通,尽可多做。

鼻塞时按揉迎香穴,通常可缓解鼻塞。若未见效,可按压印堂穴(印堂穴在左右眉头间的中央)。将中指指腹按在印堂穴上,稍用力往上推,再缓慢往下压。如此几次施加刺激,鼻塞就可消失。此外,刺激脖子后面的风池穴也有一定效果。

迎香穴解析

别名:冲阳穴;迎香穴:手足阳明之会。

(1)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迎香与胃经相邻,所处又为低位,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故名。

(2)冲阳穴。冲,直上也。阳,阳气也。冲阳穴名意指大肠经阳气由本穴上冲并交于阳明胃经。本穴为大肠经诸穴的最高穴位,大肠经循经上行的阳气皆聚集于此,而本穴又与阳明胃经的气血物质所处层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阳气向上直冲交于阳明胃经,故名。

(3)手足阳明之会。理同迎香、冲阳之名解。

鼻子不通按什么穴位

1、鼻子不通按摩迎香穴

按迎香穴,不闻香臭揉迎香。迎香穴位于人体鼻翼外缘中点旁开5分,鼻唇沟中间。属大肠经。主治:鼻塞,鼻炎、副鼻窦炎、面部神经麻痹。

揉按迎香穴,可有效地改善局部及其临近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病邪的抗击能力,如果天天坚持,将对减少呼吸道疾患的发生具有肯定的作用。

2、鼻子不通按摩上迎香

上迎香属经外穴,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迎香穴之上方,故名。

有清热散风,宣通鼻窍之功。主治: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旁窦炎,鼻衄,鼻息肉,嗅觉功能障碍;慢性结膜炎,烂眼弦,暴发火眼,迎风流泪,泪囊炎;感冒,头痛,鼻塞;口眼歪斜,头面疔疮。

感冒了鼻塞会影响睡眠,除了按压穴位,还可以有其他的方法来缓解。比如用新鲜的橘皮对准鼻孔进行挤压,橘皮的汁液进入鼻腔后就会通气了。因伤风感冒引起的鼻塞,可以调一些温盐水清洗鼻孔,不仅可以缓解鼻塞,还能防止鼻炎的发生。

小孩鼻窦炎偏方大全 按揉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按摩方法:将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鼻梁两侧,边揉边上行,从迎香穴到印堂穴止,再从上到下按揉,重点在两侧迎香穴,约3分钟。

功效:能疏散风热,通利鼻窍,主治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对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均有效。

相关推荐

如何缓解感冒和鼻塞

按揉印堂穴:印堂穴就在两眉头的中间,按压这个穴位可以防头痛和鼻疾患,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按揉迎香穴迎香穴就在鼻翼外缘重点与鼻唇沟的中间,按压这个穴位可以防鼻炎、鼻窦炎、面瘫等。 按揉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拇指和食指的虎口处,这个穴位是止痛要穴,对于退热和消炎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这个穴位可以疗五官科的各种疾病,比如头痛、牙痛、眼病、耳鼻病、咽喉病以及感冒咳嗽等,由于这个穴位有引产的效果,所以说孕妇是不可以按的。

口禾髎的准确位置图 口禾髎养生按摩方法

每天早晨起床时用双手食指指腹点压口禾髎,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左,右穴各按3-5分钟,长期坚持按摩,能有效改善慢性鼻炎症状,按摩时如果配合迎香穴疗效果会更好。

鼻炎克星迎香穴的临床应用

迎香穴(别名:冲阳穴)解析: (1)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迎香与胃经相邻,所处又为低位,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故名。 (2)冲阳穴。冲,直上也。阳,阳气也。冲阳穴名意指大肠经阳气由本穴上冲并交于阳明胃经。本穴为大肠经诸穴的最高穴位,大肠经循经上行的阳气皆聚集于此,而本穴又与阳明胃经的气血物质所处层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阳气向上直冲交于阳明胃经,故名。 (3)手足阳明之会。理同迎香、冲阳之名解。 迎香穴意义:

民间疗鼻子不通气8个小偏方

鼻子不通气就是鼻塞,通常是由感冒、鼻粘膜肥厚、鼻炎、空气干燥、身体缺水等原因形成的,虽不是什么大病,但却特别难受,尤其是孩子,无法清楚表达出病情,常常睡觉都需要张口呼吸,那鼻子不通气该怎么办,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呢?马上为大家分享8个鼻子不通气的小妙招。 一、薄荷油鼻子不通气 直接用鼻子闻薄荷油的味道,或者将少许的薄荷油抹在上唇,片刻,就能使鼻子通气。薄荷清香凉爽的特殊气味有助于通鼻,且具有疏风清热的功效。 二、鲜姜鼻子不通气 将鲜姜洗净后切成小条状,在睡觉时,塞入鼻孔,3个小时候取出,一般一次就可以使鼻

鼻子不通按什么穴位

鼻子不通按什么穴位 1、鼻子不通按摩迎香穴迎香穴,不闻香臭揉迎香。迎香穴位于人体鼻翼外缘中点旁开5分,鼻唇沟中间。属大肠经。主:鼻塞,鼻炎、副鼻窦炎、面部神经麻痹。 揉按迎香穴,可有效地改善局部及其临近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病邪的抗击能力,如果天天坚持,将对减少呼吸道疾患的发生具有肯定的作用。 2、鼻子不通按摩上迎香 上迎香属经外穴,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迎香穴之上方,故名。 有清热散风,宣通鼻窍之功。主: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

鼻炎老犯怎么办呢

除了药物和手术外,民间有不少鼻炎的小偏方,这些偏方如果对症,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疗作用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鼻炎的偏方。 食疗: 将蒜削除根皮装入酒坛中,再灌满醋至浸没蒜瓣为止,然后密封。一个月后启封,边食蒜、边用小口瓶装上蒜醋,每晚对准鼻孔熏半小时,能疗过敏性鼻炎。患者不妨试试。 按摩: “搓揉穴位鼻炎”的步骤是: 1、用双食指的外侧来回地搓鼻梁两侧的上下,共搓200下,搓揉到鼻梁有发热的感觉。2、用双食指尖揉动鼻孔两侧的“迎香”穴位,共揉动200下。“迎香”穴位于鼻翼根部正侧方的小凹陷处。

按摩鼻翼两侧迎香穴有什么作用

主要功用 祛风通窍,理气止痛。 主 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鼻息肉、嗅觉减退等。 按摩方法 用食指指尖点压按摩迎香穴,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较有效,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用拇指外侧沿笑纹及鼻子两侧,做上下、呈正三角形方向按摩。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将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转揉搓。鼻吸口呼。吸气时向外、向上揉搓,呼气时向里、向下揉搓,连做8次,多可64次,如伤风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不通,尽可多做。 鼻塞时按揉迎香穴,通常可缓解鼻塞。 用拇、食两指在鼻翼两侧自上而下揉摩3分钟,再揉压迎

春季中医按摩揉好鼻炎

按摩方法 首先、用双手食指外侧来回搓鼻梁两侧的上下,搓200下。 第二,我们在用两个手的食指尖步揉鼻孔两边的迎香穴,大概揉200下。 最后,用双手大拇指和食指分别揉双手的合谷穴200下。 原理分析 揉合谷穴 此穴位于拇指与食指分叉的凹陷处。大肠手阳明经之原穴,原穴者,生命活动之根源动力所在,是元气汇聚出入之所,是脏腑元气输注于经络的部位。“口面合谷收”,鼻炎,首选合谷。 揉鼻孔两侧迎香穴本之法。迎香穴位于鼻翼下缘外侧与鼻唇沟交界小凹陷处,是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揉迎香穴,其实就是疏通

迎香是什么意思 迎香怎么按摩

1.用大拇指按揉迎香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防鼻部疾患(经常用食指指腹点按迎香穴,每次1—3分钟)。 2.将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转揉搓。鼻吸口呼。吸气时向外、向上揉搓,呼气时向里、向下揉搓,连做8次,多可64次,如伤风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不通,建议多多按摩迎香穴。当您齿牙痛时,指压迎香穴,可以快速止痛。

鼻塞捏什么穴位

鼻通穴 位置:在面部、鼻翼软骨及鼻甲交界处。 功效:主鼻塞、鼻炎、鼻窦炎。方法:用中指的指腹按压1~2分钟即可。 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处。于鼻翼外缘中点作一水平线,与鼻唇沟(微笑时鼻子与嘴唇外侧自然形成的浅沟)交点处。 功效:清热散风、宣通鼻窍,主鼻塞、鼻炎、鼻出血、嗅觉减退等鼻病。方法:用食指的指腹按压1~2分钟。 印堂穴 位置:在额部,两眉头中点。 功效:通鼻开窍,清头明目。主鼻炎,鼻塞,头痛、目眩等疾病。方法:中指或食指按揉1~2分钟。只要找准穴位的位置,效果都很不错,赶紧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