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如何避免
心悸如何避免
l.用药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换药,应用某些药物(强心、利尿、扩血管、抗心律失常等药物)后产生不良反应时及时就医。
2.饮食因过饱、刺激性食物、烟酒等均可诱发心悸,故应避免。
3.运动病情允许的患者可参加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太极剑等,也可配合气功练习,增强体质。
4.生活起居 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的发生。避免和控制诱发因素,如劳累、情绪激动、便秘等不良刺激。
5.情志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情绪刺激,避免情绪激动。
6.自救 随身携带急救药及自救卡。
7.定期复诊 遵医嘱定期复诊,如心悸不安,喘促持续不能缓解,水肿加重等时,应立即就诊。
心悸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起居有时:
作为心悸病人,为不耗伤心气,应做到生活有规律,起居有时。保证一定的休息和睡眠,尤其是老年人睡眠时间不宜过短,更不可以夜代昼。心神得养,心悸自安。
2.寒温适宜:
心悸病人平素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避免,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因此,心悸病人,要寒温适宜,“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3.调摄精神:
心悸多因情志刺激和受惊恐而诱发,故心悸病人精神调摄是十分必要的。《素问·举痛论》曰:“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证治要诀》也指出:“心悸久思所受,触事不忘,虚耗其血,心血不足,遂成心悸”。因此,心悸的病人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刺激,可减少发病。
心悸是什么意思 心悸如何发生
心悸的产生一般认为与心脏的活动过度有关。比如心肌收缩力的增强、心脏排血量的增加、心率的增快等等都是心悸发生的基础。当然除此之外心悸的产生还与患者的精神因素有关。如果是身体患有神经衰弱、各类心脏病或者是患有贫血、低血糖以及有其他身体病症也可能会导致心悸发生。
心悸的症状
根据心悸的定义以及产生心悸的原因我们可以知道心悸的主要症状是心跳加快并且心跳力度变强,还有就是心跳正常的节律发生改变,能够让人在静息或者是稍微活动之后明显感觉到心脏在强有力的跳动,还有人能够感到心前区出现不适感,有的人还能明显感受到心中充满的紧张和恐慌。
什么是心悸
心悸就是患者自觉心跳或心伴心前区不适感,是由心跳过快、过慢、心律不齐引起的。心悸是一个常见的症状,一般认为与心脏活动过度有关。健康人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受到惊吓、体育锻炼、重体力劳动、大量吸烟、过量饮酒、喝浓茶等常可发生心悸。引起病理性心悸的原因有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严重贫血、急性出血等。另外,神经衰竭和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也经常出现心悸。
心悸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自觉心慌。临床上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都可引起心悸。窦性心动过速,心跳快而规则,成人超过100次/分钟,儿童超过120次/分钟,婴儿超过150次/分钟。多见于发热时、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等,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亦可发生。阵发性心动过速为突然发作、心跳很快且心律规则,每分钟达160~220次,可发生于正常人的心脏或有器质性心脏病者。窦性心律不齐为心跳之快慢随呼吸而改变,吸气时加快,呼气时减慢,如暂停呼吸憋一口气,即自然会消失。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是生理现象,不需治疗。故治疗前应明确诊断属何种病因。治疗对于器质性或功能性的心悸均有减轻或制止的作用。中医辨证以心血不足和心阳不振为主因。
心悸的症状 心悸是什么
心悸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概括地说心悸就是指自觉心跳或者是心慌,并且伴有心前区不适感。通俗地说就是在安静的情况下或者是稍微活动之后自己能够明显感到心脏在“咚咚”的跳动。因为正常人是不会在静息的时候感受到自己的心跳的。
心悸是怎么回事 心悸的原因
前面也提到了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心肌收缩力的增强或者是心律失常、心脏排血量增加都能够引起心悸。
心肌收缩力增强能够发生在剧烈运动之后、精神过度紧张或者是长时间喜欢抽烟喝酒、喝咖啡浓茶的人身上。另外在服食某些药物像麻黄素、咖啡因等等的时候也可能引起心悸。能够造成心肌收缩力增强的疾病有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先心病、心肌病等等。
心排血量是人体有效衡量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是患有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等病症的患者会导致心率加快,心搏加强而导致心排血量增加引起心悸。
所谓的心率就是心脏搏动的频率,不管是心动过速还是心动过缓还是心脏出现各种早搏、房颤等心率不齐的表现都可能引起心悸。特别是突然出现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者是心律不齐的患者,更容易引起心悸。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因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疾病,一旦患上这种疾病常见的症状就是心悸并且还可能伴有心前区出现呼吸不畅、心前区疼痛等等身体不适感。
心悸的表现
心悸的基本证候特点是发作性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或一过性、阵发性,或持续时间较长,或一日数次发作,或数日一次发作。常兼见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头晕喘促,甚至不能平卧,以至出现晕厥。其脉象表现或数或迟,或乍疏乍数,并以结脉、代脉、促脉、涩脉为常见。
心悸失治、误治,可以出现变证。若心悸兼见浮肿尿少,形寒肢冷,坐卧不安,动则气喘,脉疾数微,此为心悸重症心肾阳虚、水饮凌心的特点。若心悸突发,喘促,不得卧,咯吐泡沫痰,或为粉红色痰涎,或夜间阵发咳嗽,尿少肢肿,脉数细微,此为心悸危症水饮凌心射肺之特点。若心悸突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喘促欲脱,神志淡漠,此为心阳欲脱之危证。若心悸脉象散乱,极疾或极迟,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突发意识丧失,肢体抽搐,短暂即恢复正常而无后遗症,或一厥不醒,为心悸危症晕厥之特点。
心慌心悸按摩哪里 心悸心慌局部按摩
被按摩者俯卧,全身放松,按摩者用双掌掌根或与鱼际肌,从双肩开始,沿腰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路线推至双髋及双下肢后面,当推至跟腱时,转向内踝与足弓至足尖。
心悸怎么缓解 心悸可能是虚弱
对于在紧张学习中的人、工作的人,又不大可能做到尽情的休息,因此心悸的现象就容易反复出现,而且心悸的症状,还会体现在吃饭后、运动之后,甚至是在精神紧张的时候加重,影响到了工作生活学习。在中医看来,这是因为虚弱,而造成虚弱的主要原因是肝脾出现了问题。肝脾这两个脏腑虚弱的话,那么气血就会受到影响,出现亏虚的情况。肝功能最容易受到情绪影响,肝主疏泄,当忧虑过度、烦躁、操劳,疏泄功能受到影响。如果肝功能好的话,身体素质也会比较好,也就是说人的正气充足,对身体不利的物质就能顺利排出体外。要是一个人长期唉声叹气,情绪低落,思虑过多,操劳过多,就会损伤到肝脾,透支体能,那些对身体不利的物质就会滞留在身体里面,没办法完全疏泄,就会往上扰乱心脏的正常功能,出现心慌、心悸、心神不安等。所以,当出现心悸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心脏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因为主要因素是肝和脾,所以要解决心悸问题,最主要的是调理肝和脾,让这两个脏器恢复正常状态。
心悸有什么症状 预防早知道
1.因感受风寒湿邪而致心悸者,要注意寒温调节,避免居住阴暗潮湿之地。
2.保持心情愉快,避免七情刺激而诱发心悸。
3.饮食有节,进食勿过饱;生活起居有常,劳逸结合。保证休息与睡眠是减轻心悸的重要方法,是养生祛病的关键。
4.避免外邪侵袭,防止寒暑变化诱发心悸,或加重心悸。
5.增强体质,适当参加体力活动,以不感觉劳累为度。如散步、太极拳、练气功等。
心悸的病因
1、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
2、非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积液、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腹水、肠梗阻、肠胀气等;还可见于应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阿托品等药物后出现的心悸。
3、神经因素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为常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惊恐或过度兴奋、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心悸。
心悸的发生常与平素体质虚弱、情志所伤、劳倦、汗出受邪等有关。平素体质不强,心气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忧思过度,劳伤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发为心悸;或肾阴亏虚,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神而致病;或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而发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