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过低要警惕
体温过低要警惕
体温过低属于常见的症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长期体温过低就要警惕了,体温过低患者保暖固然重要,最好是找到缓解的方法,而日常中体温过低的缓解方法有很多,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那么,体温过低缓解方法有哪些?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具体介绍吧。
1、均衡多元饮食缓解体温过低
均衡饮食、适时补充所需营养素、不偏食,都有助健全免疫系统。缺乏任何一种营养素,对免疫系统多少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因为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素。为了使身体能够充分获得各种营养素,必须均衡摄食各类食物,让食材多样化。
2、适当的运动缓解体温过低
长期运动能增进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成人最能够增强免疫力的运动量是每周3次,每次约30-45分钟,并且是能令心跳轻微加速的运动。这样持续运动超过3个月,免疫力会增加。但是要注意,运动太激烈,反而会抑制免疫力。
3、充足的睡眠缓解体温过低
人进入睡眠状态后,各种有益增加免疫力功能的作用会随即开始。诱发睡眠的化学物质与刺激免疫系统细胞的化学物质是相同的,因此睡不好或是不好好睡觉的人,体内细胞数目也会较睡眠充足者来得少。因此,每个人都应有充足睡眠,有利免疫系统运作,可以缓解体温过低。
4、蒸汽浴缓解体温过低
蒸汽浴促使甲状腺的分泌,活化全身的细胞的新陈代谢。全身细胞的新陈代谢96%由糖分进行,大量消耗血糖,降低血糖值。蒸汽浴最大特点是,身体处在90~110℃高温室内,有着非常高的温热效果。身体表面遇到猛烈的温热,全身的血管扩张,毛孔展开,体内的老废物排泄出外,促进体内脂肪的燃烧,可以缓解体温过低。
5、心理调节缓解体温过低
人的情志也能影响免疫机能,所以情绪适当疏导,可以改善免疫力。压力与负面情绪会促使脑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影响人体内分泌,进而损伤免疫系统。
温馨提示:体温过低属于常见的情况,如果长期出现体温过低现象,患者们就需要及时检查就医了,希望上述的文章可以帮助到患者们。
体温过低时怎么提升体温
我们知道,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础的,而恒定的体温则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所必须的。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使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发生紊乱,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可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当我们体温过低时,需要做好护理工作。
体温过低时怎么提升体温分述如下:
多摄取能提高体温的食物,积极活动身体,如步行、保健操、体育运动等来加强肌肉的活动;积极浸泡热水浴等来提高体温,能够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体温升高的结果,肌肉、大脑、肝脏、以及全身细胞的代谢大大增强,全身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胰脏的血液循环也变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血液中含有细胞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氧气、水、白血球、免疫物质等。血液循环差的部位(内脏)温度过低,容易生病,如果设法提高它的温度,促进血液循环,病就容易治好。
体温过低怎么办
寒从脚下起
鞋的材料要选通气性好的,如帆布,皮革等,穿橡胶与塑料鞋,脚在出汗以后,易发生冻伤。硬而紧的鞋子妨碍脚部的血液循环,也易发生冻伤。当脚趾有麻木感时,可作踏步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注意着装保暖
防寒服隔热值高、携带方便,既能防风,又能防水,是一种理想的防寒用具。因此,在寒冷的地方,穿着保暖是很重要的。
补充能量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要维持体温,就必然代谢增加,体力消耗增多,只有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量才能满足人体需要。因而高热量的蛋白质、脂肪类的食物应该比平常增加。酒精和水不能产热,寒冷时绝对不要饮酒,饮酒虽然暂时可以造成身体发热的感觉,但实际上酒精使血管膨胀,增加了身体的散热,导致体力衰弱。
体外加热
体温过低加重时,身体就难以再次自我加热,因此须从体外加热。如进行体外快速加热会促使冰冷的血液流人体内,进一步加重病情。可将热体放在以下部位:腰背部,胃部,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流接近体表,可以携带热量进人体内。
体温过低时吃什么好
体温过低,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体温过低。当体温低于35 ℃时称体温不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旦发现自身患上了体温过低此病,除了要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治疗之外,同时还应该重视自身的日常饮食。这就需要我们对体温过低时吃什么好解了。
1、大肥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且含有丰富的果糖成分,在体内分解以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2、甘蔗:含有丰富的蔗糖,在体内代谢后也可以作为重要的供给能量来源给患者提供。500g直接咀嚼食用,也可以吃白砂糖。
3、黑米粥: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具有增加组织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促进机体热量的生成。200g直接食用。
温馨提示:对于体温过低的人来说,要多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吃糖分含量高的食物以及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体温过低的护理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素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的口腔温度为36.7~37.7℃(平均为37.2℃),腋窝温度为36.0~37.4℃(平均为36.8℃),直肠温度为36.9~37.9℃(平均为37.5℃)。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但测量不方便,因此大多采用腋下和口腔测量。
我们知道,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础的,而恒定的体温则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所必须的。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使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发生紊乱,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可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正常情况下,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在狭小的范围内变动。新生儿和儿童的体温稍高于成年人;成年人的体温稍高于老年人;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同一个人的体温,一般清晨2~4时最低,14~20时最高,但体温的昼夜差别不超过1℃
体温过低如何治疗
体温过低最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浸泡在水中,但若代谢性或活动性产热(发抖)不能维持核心体温时,也可发生于夏天或温暖季节。严重外伤后也可发生体温过低。固定不动,穿湿衣服,寒风和躺在寒冷的表面物上,可增加发生体温过低的危险性。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
体温过低治疗方法:
当发抖停止而嗜睡和精神错乱加重时,这就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重要急诊。在评估病情时首先要防止进一步散热,若病人无呼吸,无脉搏并且看上去已死时,必须决定是否立即开始心肺复苏。若病人能快速到达医院,应开始心肺复苏并维持之。若离权威性医疗单位有数小时之远,则对心肺复苏有争论。
长时间的循环缺乏可引起永久性脑损害,即使处于深低温情况下也可发生脑损害;但若存在未被发觉的心跳时开始心肺复苏则可引起室性纤维颤动,后者若不能恢复到正常心律则可致死。因此少数专家认为若医院就在附近,可将心肺复苏推迟到在医院内获液体和电解质平衡后再开始。
在转运途中必须十分小心地护理好病人,因刺耳的或突然的摆动可促发室性心动过速或纤维震颤,寒冷的心脏特别容易发生。失去知觉的体温过低的病人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必须用特殊的技术从体外和体内给予保暖。
在医院应立即采血分析血气和电解质而没有必要纠正血液温度;pH和PO2 应恢复到正常。若心脏复苏是必须的而且是能维持的,应立即将病人浸入含有45~48℃水的大浴盆中,使之迅速暖和过来。
在冰水内浸泡1小时或更长的病人,有可能复温成功而不留永久性脑损害。甚至核心体温到达26℃的病人也可获得恢复。因此在恢复温暖前,不要过早地宣布病人已经死亡。儿童的恢复较常见;而成人则较少见。在复温过程中,要特别当心,因为血pH,钾和钠可迅速发生变化。
宝宝体温过低该如何急救:
一般来说,体温低于36度视为体温过低。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并且皮下脂肪较薄容易散热,因此很容易出现体温过低现象。体温过低的幼儿一般表现出一定的症状,往往哭声低微,不肯吃奶,皮肤冰凉,血糖含量过低,皮下脂肪往往出现肿块等。体温过低的幼儿如得不到及时的料理会导致身体虚弱,抵抗力差,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
所以,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宝宝体温过低,一定要采取措施来提高体温或寻求医生的帮助。一般来说,提高体温有两种方法,我们应该结合起来使用。
1、注意保暖:室温不应该低于20度,一定要给宝宝穿厚暖的衣服,应有棉斗笠,最好再在棉斗笠外放置一个或数个热水袋进行保暖.在给宝宝换衣服时更要特别注意。
2、注意加强营养:适当补充葡萄糖,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增强宝宝的抗寒能力,有利于体温的回升。
体温过低怎么办
温过低,就是指人体的温度比起正常的人体温度要低很多。人体的体温一般是比较恒定的,即保持在37℃上下(大致介于36.2℃~37.2℃)。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体温过低呢?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体温过低怎么办?
寒从脚下起
鞋的材料要选通气性好的,如帆布,皮革等,穿橡胶与塑料鞋,脚在出汗以后,易发生冻伤。硬而紧的鞋子妨碍脚部的血液循环,也易发生冻伤。当脚趾有麻木感时(冻伤预兆),可作踏步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体外加热
体温过低加重时,身体就难以再次自我加热,因此须从体外加热。如进行体外快速加热会促使冰冷的血液流人体内,进一步加重病情。可将热体放在以下部位:腰背部,胃部,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流接近体表,可以携带热量进人体内。
注意着装保暖,穿防寒服
防寒服隔热值高、携带方便,既能防风,又能防水,是一种理想的防寒用具。因此,在寒冷的地方,穿着保暖是很重要的。
及时补充能量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要维持体温,就必然代谢增加,体力消耗增多,只有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量才能满足人体需要。因而高热量的蛋白质、脂肪类的食物应该比平常增加。酒精和水不能产热,寒冷时绝对不要饮酒,饮酒虽然暂时可以造成身体发热的感觉,但实际上酒精使血管膨胀,增加了身体的散热,导致体力衰弱。
人的体温偏低的病理病因
因长期暴露于任何温度,人体散热大于产热时,可引起体温过低,体温过低最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浸泡在水中,但若代谢性或活动性产热(发抖)不能维持核心体温时,也可发生于夏天或温暖季节,严重外伤后也可发生体温过低,固定不动,穿湿衣服,寒风和躺在寒冷的表面物上,可增加发生体温过低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