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类型与区分
贫血的类型与区分
1.营养性贫血:主要由于体内缺乏造血原料引起。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造成这种贫血的原因是慢性失血、某些胃肠道疾病、长期偏食等。其次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叶酸等造直原料,引起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
2.感染性贫血:某些较为严重的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可并发贫血,如脑膜炎、病毒性肝炎、各种化脓性疾病、慢性霉菌感染等。此类贫血待感染彻底治愈后,贫血也随之治愈。
3.药物性贫血:某些药物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容易引起溶血性贫血的药物主要有伯氢喹啉、氨基比林、磺胺类、甲基多巴、利福平、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冬眠灵、奎宁等。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主要有氯霉素、环磷酰胺、马利兰、磺胺类、氨甲喋呤、他巴唑、阿司匹林、氯喹等。
4.肿瘤性贫血: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并发出血和继发感染,使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还可抑制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缩短红细胞的寿命,最终导致或加重贫血。
5.肾性贫血:主要与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有关。常见病是慢性肾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肾肿瘤、肾盂积水等。当这些疾病发展至肾功能衰竭时可致贫血。
6.免疫性贫血: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最多见。某些免疫性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引起贫血,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输血反应等。
人参果是低糖还是高糖
人参果有低糖和高糖两种不同类型区分。
人参果原名为香瓜茄,又名长寿果、凤果、艳果,属茄科类多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原产地在南美洲,我国属于引进种植,其营养丰富,刚培育出来的人参果品种其含糖量较低,属于低糖型人参果,味道偏寡淡,鲜吃不怎么好吃,更适合作为蔬菜炒、煮等方法食用,在市面上也不受欢迎,后来为了迎合人们喜甜的口味,培育出了高糖型的人参果,这种人参果含糖量较高,适合当做水果鲜吃。
贫血类型大盘点
1.营养不良性贫血
主要是因未及时添加铁质、叶酸等营养成分造成的人体严重缺乏铁元素和维生素B2。患者常见的症状是耳鸣、易头晕、发色暗淡干枯等基本症状,严重时还会食欲不振、腹泻、舌头发炎、口生疮等。
2.缺铁性贫血
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是因为体内铁质不够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合成受阻。由于女性在每个月都会固定流失血液,所以女性患上缺铁性贫血的比例要比男性高。据统计,罹患贫血的比例为20%,平均每四到五个女性中,就有一个是贫血患者,主要分布在20-24岁。
3.失血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分为两种。慢性失血是由于外伤或疾病过程造成血管破裂或止血机制缺陷所引起的,急性失血性贫血是由于血崩、性交创伤及分娩产生的短时间大量出血。
4.再生障碍性贫血
是由于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侧柱、后柱萎缩、畏寒、发烧、皮下或粘膜出血等现象,是以全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5.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并伴有黄值和血红蛋白尿,较为少见。
6.生理性贫血
正常人体血容量的增加而使血液稀释所引起的贫血。妊娠期间,由于婴儿营养供应的需要,母体的血容量会比正常时增加约35%,其中血浆增加相对比红细胞增加为多,致使血液稀释。
对于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失血经验的女性而言,贫血已经不是一个新名词了。稍不注意,就会面色苍白憔悴,胸闷心悸,指甲粉白,容易头晕发昏。面对镜子中的自己,不禁心情郁闷,以前那个满脸桃花,精神饱满的我怎么现在就变得满脸倦态,发色黯淡呢?这也许就是贫血惹的祸。
孕妇贫血类型有哪些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如若孕妇是缺铁性贫血,那么孕妇就容易因口腔黏膜损害而出现口角炎、舌炎等病症,并伴有明显的食欲不振、头晕等情况。有些孕妇还会有皮肤变得干燥、头发较易脱落等情况。
巨幼红细胞贫血
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症状:如若孕妇是巨幼红细胞贫血,那么孕妇会出项头痛,脸色苍白以及下肢浮肿的情况,甚至还会出现健忘、易怒、反应迟钝和嗜睡的情况。
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的症状:如若孕妇是地中海贫血,那么孕妇就会时而感到浑身乏力,以及头晕、头痛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晕倒或休克的情况。且这项贫血情况遗传给宝宝的几率是非常大的,危害性也较大。
宝宝贫血如何应对
1.单纯脸色苍白不一定是贫血
最近发现一岁半的宝宝的脸色有些苍白,平时也不是很想活动的样子,请问这是宝宝贫血的表现吗?宝宝贫血有哪些明显的症状?
A:单纯脸色苍白不一定是贫血。根据宝宝年龄不同,贫血有不同表现。小婴幼儿贫血时,脸色发白、容易烦躁、不爱活动、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容易感冒。建议到医院做末梢血常规化验确诊。
2.宝宝贫血的判断标准与年龄相关
我昨天带一岁半个月的宝宝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有轻度贫血,我想问一下,宝宝贫血是怎样判断的呢?如何通过具体的数据区分轻、中、重度贫血?
A:不同年龄阶段宝宝血红蛋白(Hb)浓度变化较大,因此宝宝贫血的判断标准与年龄相关。1个月到4个月Hb小于9g/100ml,4个月到6个月Hb小于10g/100ml,6个月到6岁Hb小于11g/100ml,6岁到14岁Hb小于12g/100ml,新生儿期Hb小于14.5g/100ml,可认定为贫血。
依据血红蛋白浓度,贫血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轻度贫血Hb9-10g/100ml;中度贫血Hb6-9g/100ml;重度贫血Hb3-6g/100ml;极重度贫血Hb小于3g/100ml。
3.家长一般不易判断贫血类型,建议到医院检查
我在网络上了解到宝宝贫血分很多种类型,有因为营养物质缺乏引起的贫血,有再生障碍性贫血,也有因为各种疾病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的贫血,请问作为家长可以通过哪些明显的特征区分宝宝是属于哪种类型的贫血?
A:从病因来说,贫血一般分为四大类:a.生成减少,包括生理性贫血、营养缺乏(如铁、B12、叶酸)、造血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分先天和后天);b.破坏增加,如溶血性贫血(分先天和后天);c.失血性,由肠道过敏、肠道息肉等引起;d.其他,如感染、铅中毒、肾脏疾病、恶性病(如白血病、MDS)等。从特征来说,家属一般不好判断,建议到医院检查确定属于哪些类型。
贫血的分类
发展速度
急性贫血、慢性贫血。
红细胞形态
主要参考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
正细胞性贫血:MCV在80fL~100fL。
小细胞性贫血:MCV<80fL。
骨髓红系增生
增生性贫血
增生不良性贫血
病因、发病机制
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造血原料异常所致贫血
造血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造血调控异常所致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即溶血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
颈椎病的类型区分讲解
1、颈型:有颈部症状和压痛点;X线片颈椎有曲度改变、不稳定等表现;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如落枕、肩周炎、肌筋膜炎等)。
2、神经根型:有与病变节段相一致的根性症状与体征;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一致;痛点封闭无显著疗效;能除外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等。
3、脊髓型:有颈脊髓损害的症状与体征;影像学有颈椎管狭窄、颈椎退行性改变;应除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椎管内肿瘤、脊髓损伤、多发性末稍神经炎等。
4、椎动脉型:有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旋颈试验阳性,X线片有颈椎节段性不稳或钩椎关节增生,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除外椎动脉Ⅰ、Ⅲ段供血不全、颅内病变、神经官能症等。确诊应行椎动脉造影等。此型争议大,待进一步研究。
5、交感型: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痛等一系列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X线有颈椎节段间不稳或退行性改变,椎动脉造影无异常,需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等。本型的依据也有较多争议。
6、其他型:指颈椎椎体前方鸟嘴样骨质增生压迫食道引起吞咽困难,并经食道钡剂透视检查证实等。这种分型虽然对诊治颈椎病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在上不通用,应用中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贫血分为哪三种类型
贫血的三种类型
(1)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MCV=80~95fI,MCHC=0.32~0.36(32~36%)。这种贫血的患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多数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后贫血及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炎症、感染、尿毒症、肝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等。
(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MCV<80fI,MCHC<0.31(31%)。属于此类贫血者有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这也是一种贫血的分类。
(3)大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MCV>95fI。此类贫血的分类大多为正常色素型,如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和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大量增多时。
其实,贫血并不简单,在其的背后有着各种复杂的背景和因素。因此,对于疾病,我们一定不能有轻视的心态,我们应积极的了解疾病。以上是关于贫血的三种类型的相关介绍,您在了解之后,是否对它掌握了呢?
贫血的分类
贫血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红细胞形态的特点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及失血3大类;按骨髓增生情况分为:增生性贫血、增生不良性贫血及骨髓细胞成熟障碍性贫血。
(1)根据红细胞形态分为:
1)大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100fl,形态上红细胞体积增大(直径>10微米)的一类贫血。这类贫血大多数是正常色素性的。引起的原因主要是:叶酸和(或)维生素B2缺乏的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时,有些肝脏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者亦可出现大细胞贫血。
2)正常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是指MCV为85~90fl,红细胞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为32%-36%,红细胞形态、大小正常的一类贫血。引起此类贫血的主要疾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及肾功能衰竭性贫血等。
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中伴低色素性贫血时,MCV<80fl,MCHC<30%,血涂片中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缺铁性贫血属于此类贫血。
(2)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将贫血分为:
1)红细胞生成减少:常见的原因是:①造血原料(主要是铁、叶酸或维生素B2)缺乏或补充不足,见于慢性失血、月经过多、消化道疾病及膳食摄入不足,如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②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骨髓受到化学、物理或毒素的损伤,癌细胞侵犯影响造血功能,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及骨髓病性贫血。
2)红细胞过度破坏:见于先天性及后天获得性的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肠癌的症状 便血
对于患有痔疮的朋友而言,便血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但应对不同的便血类型区分对待,痔疮造成的便血,血液是鲜红色的。而血液颜色较暗,伴有粘液、组织等秽物,并带有刺激性气味就要小心了,这时可能是肠癌造成的。
贫血类型区分方法
巨幼细胞性贫血
一般起病缓慢,叶酸缺乏与维生素B12缺乏共同的表现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和消化道症状,而维生素B12缺乏尤其是恶性贫血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贫血常较严重,主要有嗜眠,衰弱,乏力,疲倦,心悸,气促,头晕,眼花,耳鸣等一般性贫血的症状。部分病人可有轻度黄疸,皮肤由于苍白伴有轻度黄疸,故呈特殊的柠檬黄色(蜡黄)。
消化道症状
厌食,消化不良,食后腹胀,腹泻,呕吐,便秘,舌炎,舌痛,舌乳头萎缩,舌面光滑(镜面舌),舌质绛红如瘦牛肉样(牛肉舌)等。
神经系统症状
典型的表现为足与手指感觉异常,麻刺感,麻木,伴有大体感觉障碍,最早的体征是第二趾位置感丧失,音叉震动感消失。进一步发展为痉挛性共济失调,因脊髓侧索和后索退行性变性改变所引起一称为亚急性联合变性。站立和行路不稳,腱反射尤其膝腱及跟腱反射减弱,消失或亢进,蹴趾反射(Babinski征)和其他锥体索体征阳性。除周围神经和脊髓外,维生素B12缺乏也影响大脑。嗜睡,味觉,嗅觉和视觉异常,痴呆,精神抑郁,妄想狂样的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异常是步态紊乱,精神症状发生较少。
再生不良性贫血
再生不良性贫血临床表现有贫血,出血,感染及发烧。由于病情进展的快慢,程度及严重性,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一般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类,详述如下:
1,急性型再生不良性贫血:
常见于儿童和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时常见于急诊求诊,以出血,发烧及贫血为症状表现。病情常迅速恶化,病程短。临床症状以皮肤黏膜出血,内脏出血,血尿,便血,子宫出血,眼底出血及脑出血为主。其中脑出血是导致本病死亡的原因。常有严重感染及发烧,肺炎,蜂窝组织炎,败血症及口腔感染,这也是本病死亡之另一原因。
2,慢性型再生不良性贫血:
此为成人较常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多见缓慢,常以贫血出现,最常见是面色苍白,疲乏,心悸,头晕,头痛,运动困难。以出血及发烧者少见,若有出血其部位较少,程度较轻,以皮肤黏膜及牙龈出血常见。女性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出血。若有感染也较轻。
急性与慢性两种临床类型可以互相转化的,急性型再生不良性贫血如治疗得当,有可能病情逐渐减轻,转为慢性型。慢性再生不良性有时病情加重可以转为急性型。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起病大都缓慢,一般表现皮肤粘膜逐渐苍白或苍黄。发展下去,孩子会出现食欲减退,烦躁哭闹,精神不振,疲乏无力,毛发干燥;少数孩子爱吃炉灰渣,墙皮,土块等,称为异食癖,指甲菲薄脆弱,严重的呈扁平状,有的象羹匙似中间下凹,边缘翘起,叫做匙形反甲。患者抵抗力低下,口腔粘膜,肛门皮肤发炎,反复生病。如果长期贫血的患儿,会出现个子较矮小,体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记忆力减退,情绪和智力都会受到影响。
血红蛋白是体内运输和交换氧气的必需工具。由于缺铁,血红蛋白的制造发生困难,不仅可引起贫血,而且血液运载氧的能力也会有影响,严重的会有心慌气短,甚至心脏扩大,导致贫血性心脏病。总之,缺铁性贫血对孩子的生长和身体各器官功能均有影响。假如发现孩子有某种缺铁原因和上述症状,最好去医院化验一下血,如果血红蛋白低于120克/升,红细胞低于400万/立方毫米,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是患了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