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的临床检查方法有哪些
出血热的临床检查方法有哪些
1.常规检查
(1)血常规:出血热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3~4日后即明显增高,多在(15~30)×109/L,异型淋巴细胞在1~2病日即可出现,且逐日增多,一般为10~20%,部分达30%以上;血小板明显减少,低血压及少尿期最低,并有异型、巨核血小板出现,多尿后期始恢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发热期开始上升,低血压期逐渐增高,休克期患者明显上升,至少尿期下降,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血液浓缩与血液稀释的重要指标。
(2)尿常规:显著的尿蛋白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也是肾损害的最早表现。尿中还可有红细胞、管型或膜状物(是凝血块、蛋白质与坏死脱落上皮细胞的混合凝聚物)。
2.血液生化检查
(1)尿素氮及肌酐:低血压休克期轻、中度增高。少尿期至多尿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升高程度及幅度与病情成正比。
(2)电解质:血钾在发热期可有降低,休克期仍低,少尿期上升为高血钾,多尿期又降低。但少尿期亦有呈低血钾者。血钠及氯在全病程均降低,以休克及少尿期最显著。血钙在全病程中亦多降低。
(3)二氧化碳结合力:发热后期即下降,低血压休克期明显,少尿期亦有下降,多尿期逐渐恢复至正常。
3.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血小板下降,凝血酶原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继发性纤溶亢进表现为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纤维蛋白降解物增加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阳性。
4.特异性抗原、抗体和病原学检查
出血热早期用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法在血清、尿沉渣细胞可查特异性抗原。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IgM1:20以上和IgG抗体1:40为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者也可诊断。RT-PCR法检测血清中病毒RNA,可用于早期诊断。
出血热的检查
1.常规检查
(1)血常规 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3~4日后即明显增高,多在(15~30)×109/L,异型淋巴细胞在1~2病日即可出现,且逐日增多,一般为10%~20%,部分达30%以上;血小板明显减少,低血压及少尿期最低,并有异型、巨核血小板出现,多尿后期始恢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发热期开始上升,低血压期逐渐增高,休克期患者明显上升,至少尿期下降,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血液浓缩与血液稀释的重要指标。
(2)尿常规 显著的尿蛋白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也是肾损害的最早表现。尿中还可有红细胞、管型或膜状物(是凝血块、蛋白质与坏死脱落上皮细胞的混合凝聚物)。
2.血液生化检查
(1)尿素氮及肌酐 低血压休克期轻、中度增高。少尿期至多尿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升高程度及幅度与病情成正比。
(2)电解质 血钾在发热期可有降低,休克期仍低,少尿期上升为高血钾,多尿期又降低。但少尿期亦有呈低血钾者。血钠及氯在全病程均降低,以休克及少尿期最显著。血钙在全病程中亦多降低。
(3)二氧化碳结合力 发热后期即下降,低血压休克期明显,少尿期亦有下降,多尿期逐渐恢复至正常。
3.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血小板下降,凝血酶原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继发性纤溶亢进表现为凝血酶凝固时间延长,纤维蛋白降解物增加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阳性。
4.特异性抗原、抗体和病原学检查
早期用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法在血清、尿沉渣细胞可查特异性抗原。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IgM1:20以上和IgG抗体1:40为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者也可诊断。RT-PCR法检测血清中病毒RNA,可用于早期诊断。
血HCG检查有什么临床意义
血HCG检查通过测量女性血液中的HCG值来判断女性是否怀孕。血HCG相比于传统的尿液HCG更加准确,误差更小,而且可以把检测的时间提前。为了检测怀孕的准确性,一般医生建议做血HCG早孕检查。通过血液“定量”检查HCG值比普通的用早早孕试纸“定性”检测尿液能够更灵敏、更准确地对是否妊娠做出反应,其准确率在99%以上。此外对于多胎妊娠、宫外孕、胚胎不正常发育迟缓、葡萄胎、某些内分泌疾病或肿瘤等,将血液HCG值结合临床情况及其它检查结果,通过综合分析往往可以得出正确判断。
血HCG早孕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妇产科医生们所熟悉和最常使用的“妊娠试验”激素。它是由α和β二聚体的糖蛋白组成。女性怀孕后,血液和尿液中都会含有HCG。早孕试纸的检测正确率还是会存在不少误差的。女性在家里做怀孕自我测试,是在没有专业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一般检测结果只能达到75%的精确率。如果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测,能够确保早孕试纸正确的使用,检测准确率最会更高。
虽然许多种早孕试纸上都表明女性在错过正常经期1天之后便可做怀孕自测,但实际上不是所有怀孕女性排放HCG激素的速度时间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会建议只用更准确的血HCG检测,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妇产科医生们所熟悉和最常使用的“妊娠试验”激素。
当出现了怀孕的症状后,一定要到医院做血HCG检查、B超检查以及尿液检测等相应的检查,确认是否真的是怀孕了,如果真的怀孕了,确定是宫内孕还是宫外孕,然后再做相应的处理。千万不要擅自做主,只凭借一些症状就判定是怀孕了。女性受孕后,从受精日第9-11天起即可测出血中β-HCG升高,在妊娠的前8周增值很快,以维持妊娠。在大约孕8周以后,HCG逐渐下降,直到大约20周达到相对稳定。
血HCG早孕检查检测怀孕的时间可以更早。一般来说早孕试纸等尿液HCG检测通常在停经一周后才能检测,而血HCG早孕检查检测往往在停经一两天后即可检测,这样可以把确认怀孕的时间提前,这样可以更早的对怀孕做出相应的对策。
血HCG检查是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早孕试纸主要检测的是尿中的HCG激素,一般受孕6天后才有合体滋养细胞分泌致尿中HCG激素升高。因此如果平素月经规律,要确定怀孕建议在明显停经7天以上检测。
鼻出血临床检查手段
鼻出血的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鼻镜及影像学检查,其具体检查方法如下所述。
1、确定出血部位,结合前鼻镜、鼻内镜及/或CT、MRI检查,判断出血部位。
2、血常规检查,对于出血量较大及怀疑为血液病的患者必不可少。对应用抗凝药物及怀疑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检查出凝血功能。
3、估计出血量,评估患者当前循环系统状况,有无出血性休克,必要时尚须与相关科室会诊。根据每次出血情况及发作次数、患者的血压、脉搏、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出血量。失血量达500ml时,可出现头昏、口渴、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失血量达500ml~1000ml时可出现出汗、血压下降、脉速而无力;若收缩压低于80mmHg,则提示血容量已损失约1/4。
4、排查全身性疾患。
肛门瘙痒出血怎么检查 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是用一两根手指头伸进患者的肛门,是检查大肠疾病的一种简便易行却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
若指检后发现指套表面带有黏液、脓液或血液,就会怀疑直肠肛门里有炎症或伴肿瘤组织破溃。
直肠指检不仅能够检查有无内外痔,还对于诊断有无真长息肉、肿瘤,甚至癌症有一定的意思。
心包炎临床检查
血沉增快,心肌酶谱正常,但当炎症扩展到心外膜下心肌时酶谱水平可升高,白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1、心电图检查 典型心电图变化分4个阶段。第1阶段,在起病几小时或数天之内,除对应的aVR、V1导联ST段常压低外,其他所有导联ST段抬高呈凹形,一般<0.5mV,部分病例可见P-R段压低,约1周内消失;第2阶段,ST和P-R段回到正常基线,T波低平;第3阶段,在原有ST抬高导联中T波倒置,不伴有R波降低和病理性Q波;第4阶段,可能在发病后数周、数月,T波恢复正常或因发展至慢性心包炎使T波持久倒置。当心包炎心外膜下心肌受损或心包膜不同部位的炎症恢复过程不一致,心电图呈不典型变化,如只有ST段抬高或T波变化;局限性ST和T波改变;一份心电图可同时出现心包炎演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ST和T波变化。如心电图见有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则提示合并广泛性心肌炎症。第1阶段ST抬高需与以下疾病鉴别:①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不出现病理性Q波,ST段抬高时无T波倒置,演变过程中在T波倒置之前表现为正常心电图;②变异性心绞痛:ST段抬高多为暂时性;③早期复极综合征:ST段抬高常见于青年人,特别是黑人、运动员和精神科病人,ST段没有动态演变,P-R段不偏移。
2、胸部X线检查 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阶段或心包积液在250ml以下,心影不增大,即使有血流动力学异常,胸部X线检查亦可正常.
出血热病毒临床表现
1.发热
这是本组疾病最基本的症状,不同的出血热,发热持续的时间和热型不完全相同。以蚊为媒介的出血热多为双峰热,各种症状随第二次发热而加剧,流行性出血热,则多为持续热。
2.出血及发疹
各种出血热均有出血、发疹现象,但出血、发疹的部位、时间和程度各不相同,轻者仅有少数出血点及皮疹,重者可发生胃肠道、呼吸道或泌尿生殖系大出血。
(1)流行性出血热在发病1~5天的发热期,呈急性病容,面、颊及上胸部充血、潮红,眼结膜充血。如酒醉貌,皮肤黏膜可见细小出血点,常分布于上腭、眼结膜、腋下及腋前后,呈簇集性分布或条状排列;部分病人在穿刺和压迫部位可见淤斑,咽部多充血,结膜囊显著水肿,95%以上病人束臂试验阳性。到发病5~8天的低血压期各种症状加剧,此时充血现象消退,而出血现象加重,皮肤黏膜出血点增多,可融合成淤斑,同时可伴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进入少尿期(多在病后第8~12天)时,出血现象更为显著,压迫部皮肤可见大片淤斑,并可发生腔道大出血,如咯血、呕血、便血、鼻出血等。
(2)登革出血热登革病毒可引起无出血倾向的登革热,但近20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的登革热,常伴有严重的出血和休克的重症流行,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症状有高热、肝脾大、休克和出血现象,多数病人在四肢、面部、腋下和软腭见有散在性淤点,有时融合成淤斑。此外,尚可发生红斑、斑丘疹及风团样皮疹,有些病人可发生鼻血、牙龈出血、胃肠出血和血尿等。
(3)新疆出血热发热时伴有面颈及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在胸、背、腋下、面部、颈部及四肢有淤点及淤斑,在腋下多呈条索状排列;出血点是上身多,下身少,眼、软腭及齿龈亦有淤点,注射部位可见血肿及淤斑,眼球结膜有水肿。
(4)远东出血热由虫媒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啮齿动物,主要流行于美洲及朝鲜,突然发病。初起有发热、头痛、腰痛等全身症状,在结膜和皮肤(尤其是腋部)出现淤点。
(5)阿根廷出血热该病由虫媒病毒的Junin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螨,有发热、头痛、腰痛、齿龈及鼻出血等。
以上就是有关出血热病毒临床表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多观察自己的身体现象,这是非常不错的。观察之后要定期的去医院做检查,及早的发现及早的治疗。自己的身体健康只有自己才知道。多多的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吧!这是非常不错的一种现象。
出血热临床症状及发病原因
临床表现
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1.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
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病因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
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野鼠及家鼠。
2.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3.人群易感性
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出血热临床症状比较明显,如果发现自己或者是家人朋友出现了类似的症状时,可以询问有无接触鼠类动物的经历,尽量早发现早治疗,切不可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以免加重病情。在生活中,大家要远离的一些不明的动物,不要食用野生动物,防止病从口入,远离一切可能对人体造成健康威胁的细菌,并日常提醒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做到以上要求,防止病毒的感染。
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1.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
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登革热有哪些表现
临床表现:
潜伏期3~14d,但通常为4~8d。按世界卫生组织分型标准,将登革热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我国近年来所见的典型登革热,临床上又可分为典型、轻型与重型登革热。至于登革出血热与登革休克综合征,实际上是登革出血热的两个临床类型。
典型登革热
1.发热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骤,头痛、发热和眼球后痛,24h内体温可达40℃。同时伴有背痛,周身骨、肌肉及关节痛,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偶有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出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在早期已可见。儿童病例起病较慢。症状较轻,体温也较低。
发热持续2~7d。部分病例于起病第3~5d体温降至正常,1d后又再上升,称为双峰或马鞍热型。发热期可有相对缓脉,虚弱感觉常需数周后才能完全康复。
2.皮疹于病程3~6d出现。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红斑疹或皮下出血点等。同一患者可见不同形态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皮疹持续约为3~4d。
3.出血 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出血,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等。出血多发生在病程的5~8d。
4.其他约1,4病例有肝肿大,黄疸不多见。 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伴有休克。
轻型登革热
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一般不出血,但浅表淋巴结常肿大,病程短(1~4d)。临床上类似流感。此型病例在流行时期多见,通常不就诊或不住院治疗而被忽视。
重型登革热
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典型登革热,在病程3~5天时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烦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等脑膜脑炎表现。
出血热病人临床分型症状表现
出血热病人常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人会出现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现象。根据出血热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表现,可将出血热患者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四种类型。
出血热临床分型症状表现:
1.轻型:①体温39℃下,中毒症状轻。②血压基本正常。③出血现象少。④肾损害较轻,尿蛋白在“+~++”,无明显少尿期。
2.中型:①体温在39~40℃,中毒症状较重,外渗现象明显。②收缩压低于12.0Kpa(90mmHg),或脉压小于3.5Kpa(26mmHg)。③皮肤、粘膜出血现象明显。④肾损明显,尿蛋白可达“卅”,有明显少尿期。
3.重型:①体温≥40℃,全身中毒症状及外渗现象严重,或出现中毒性精神症状。②收缩压低于9.3Kpa(70mmHg)或脉压小于3.5Kpa(26mmHg)。③皮肤、粘膜出血现象较重。如皮肤瘀斑、腔道出血。④肾损严重,少尿期持续在5日以内或尿闭2日以内者。
4.危重型:在重型基础上,出现以下任何严重症候群者。①难治性休克。②出血现象严重,有重要脏器出血。③肾损极为严重,少尿超过5于以上,或尿闭2天以上,或尿素氮超过120mg/dl以上。④心力衰竭、肺水肿。⑤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⑥严重继发感染。
家鼠型出血热的临床特点:
与野鼠型相比,家鼠型轻型较多,五期经过多不全。发热期较短,热退多数病情减轻,困倦衰竭少见,腰痛及眼眶痛不显著,消化道症状较轻。低血压期与少尿期轻或无。多尿期与恢复期亦较短。出血、肾损与渗出水肿均较轻。合并症少,但肝脏受损较野鼠型明显,病死率低。
乳腺囊肿的临床检查有哪些
1、多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察:对诊断上皮增生症有较大价值,结合X线透视下定位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很好,但对疑惑癌变的病例,最后确诊有赖于组织切片。
2、B型超声波:对乳腺的肿块诊断正确率90%左右,超声波显示增生部位无均匀的低回声区,以及无回声的囊肿,B超对乳腺增生疾病随访很便利,也无创伤。因检测技术的高低差异很大,应结合临床诊断。
3、红外热象检察:是根据正凡人体内存在红外辐射和乳腺恶性肿瘤组织增值快,代谢旺盛,血迈较正常丰富,因而比四面正常组织能产生更强的红外辐射的特点,用红外热成象技术把乳腺表面的温差变成肉眼可见的像。
4、乳腺X线摄影检察:囊肿表现为圆形的、椭圆形的密度和乳腺组织相近的或增高的块影,其内密度均匀,边沿光滑,和四面组织分界洁楚,囊壁偶尔可见呈蛋壳样的斑片样钙化。
黄疸临床检查
出现黄疸时,应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以区别胆红素升高的类型,另外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以及肝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1、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主要见于各类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疾病。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小于35%。除上述检查外,还应进行一些有关溶血性疾病的辅助检查,如红细胞脆性试验、酸溶血试验、自身溶血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血常规、尿隐血、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血清乳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等。
2、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见于各类肝内、肝外阻塞使胆汁排泄不畅,直接胆红素与总比值大于55%者。 除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外,还需进一步检查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亮氨酸氨基肽酶、5-核苷酸酶、总胆固醇、脂蛋白-X等。
3、肝细胞损伤混合性黄疸。见于各类肝病,表现为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升高,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为35%~55%,检查肝功能可获得异常结果。
血常规检查有什么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例如:通常感染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贫血时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检验值会降低;而血小板的减少会导致容易出血或出血后不容易止住,而血小板增多会增多血栓发生的可能;另外,有些肿瘤、变化反映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常规检查部分数值的变化。
休克的临床检查
1、体格检查
无论何种类型的休克,患者一般都有烦躁不安、全身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口唇及肢端发组等表现,全身静脉多萎陷,血压下降。根据血压下降的程度不同,休克可分为以下三种程度:碰休克收缩压在7.98 kPa-12 kPa(60-90 mmHg)之间,中度休克指收缩压在 7.98 kPa(60mmHg)以下,而重度休克则收缩压常为零。但必须注意的是,休克早期血压并不下降,有时反而升高,但脉压差显著降低,可至3.99 kPa(30mmHg)以下,或原有高血压病的患者,未经特殊处理,血压较原来的水平突然下降3.99-6.65 kPa(30-50mmHg)以上,虽然此时血压水平仍在正常范围之内,亦应警惕休克的发生。
另外,根据休克类型及原发病的不同,不同的休克又有其特殊的体征。如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可有颈静脉怒张、呼吸困难或肺底竣音;发生于心脏病基础上的休克可有心脏增大;心率在一般的休克病人常常是增快的,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引起的休克患者其心率通常很慢。
因失血过多而导致的出血性休克患者,常有腹水征及腹壁静脉曲张,提示休克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关;或有严重的创伤造成大出血,查体可见明显的创伤面。败血症引起的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常有高热、昏迷,全身皮肤可出现瘀点及瘀斑等。
总之,休克患者可有各种各样的体征,在积极处理休克的同时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不仅有助于病因的诊断,还可以及早发现问题,避免后患。
2、实验室检查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有助于休克的诊断。出血性休克和创伤性休克的患者血常规检查有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减少,而过敏性休克上述三者增加。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的白细胞常明显增加,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白细胞亦可轻度升高。
各种类型的休克患者每小时尿量一般在20ml以下,尿相对密度多增高,尿肌配与血肌配之比大于20。
根据休克的类型及原发病的不同,可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相应检查,如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可测定心肌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等;疑为急性胰腺炎者可测定血尿淀粉酶;而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及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十分必要。
3、器械检查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患心脏病的患者十分重要,而X线检查可发现患者是否有骨折、气胸、血胸及胃肠穿孔。对于一些X线不易发现的疾病还可进行CT扫描的。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对休克的诊珊处理均有重要的意义,正常值为 0.58-0.98kPa(60-100mmH2O),若中心静脉压降低,为血容量不足的表现,见于出血性休克,此时应大量补充血容量;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心静脉压升高,而心输出量下降,为心功能减退的表现,应同时降低周围血管阻力等等,这些检查措施对休克的诊断价值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