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中医辨证 预防早知道
胸痹中医辨证 预防早知道
1.平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或过逸。形体肥胖者,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控制体重。脑力劳动者,要适当进行体力劳动,避免伏案工作时间过长。
2.病人平时应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以备急用。
3.起居有常,寒暖适宜。气候的寒暑晴雨变化,可诱发胸痹心痛,因此,平时应防寒防暑,调整生活环境。
4.积极治疗有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5.要保持精神愉快,心平气和,避免情绪波动,对预防心痛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郁证中医辨证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叹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纳呆食少,或恶心呕吐,大便不调,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
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喜冷饮,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咽中不适,如有异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满闷,胸胁疼痛,舌苔白腻,脉弦滑。
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伤欲哭,多疑易惊,或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哭号叫骂,舌淡苔薄,脉弦。
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少便溏,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细。
鼓胀中医辨证 如何预防鼓胀
1.居室洁雅,行住坐卧,生活规律,起居有节,调适寒温。
2.饮食宜低盐或无盐,以防助邪。合理营养,以“热不炙唇,冷不振齿”为宜。忌酒,对已患过黄疸的病人更应忌饮。忌辛辣、坚硬之物而防助热伤络。忌暴食。
3.避免情志所伤和劳欲过度,怡性适怀,安心静养。
4.在血吸虫地区,避免与疫水接触,做好防护措施。
中医辨证梅毒
肝经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驱梅。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甘草泻火解毒祛湿;木通、车前子、泽泻、土茯苓清热利湿驱梅;柴胡疏达肝气,肝气畅达则无湿热留滞之患。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解毒驱梅之功。
肺脾湿热证
治法:清泄肺脾,解毒驱梅。
方药:杨梅一剂散加减方中麻黄、白芷、蝉蜕、防风宣散在表之湿热以驱梅;金银花、连翘、鱼腥草、土茯苓清泄在里之湿热以解毒;皂角刺、炮山甲活血软坚以散结。诸药合用,共奏清泄肺脾,解毒驱梅之功。
痰湿流聚证
治法:化痰散结,祛湿驱梅。
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方中贝母、半夏、陈皮、海藻、昆布,海带化痰软坚散结;连翘、甘草、土茯苓、独活解毒祛湿驱梅;青皮、当归、川芎行气活血散结。
热毒蕴结证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驱梅。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方中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清泻三焦实火;蒲公英、紫背天葵、紫花地丁、野菊花、金银花清热解毒驱梅。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解毒驱梅之功。
阴道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1)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阴中潮红、灼热、肿痛,尿赤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猪苓、茯苓、赤芍、丹皮各15克,泽泻、黄柏、栀子、白果、车前子(包)各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2)湿浊下注: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有腥味,阴中下坠肿胀,腹胀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
治法:健脾利湿止带。
方药: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生苡仁各15克,陈皮、欠实各10克。
中成药:白带丸。
(3)肝郁脾虚:带下量多,色黄白,质稠,或腥臭,阴中灼热坠胀,心烦口苦,体倦乏力,纳差便溏,舌质红、苔薄腻,脉弦细。
治法:疏肝清热,健脾利湿。
方药:丹皮、白芍、白术、茯苓、生苡仁各15克,柴胡、栀子、泽泻、黑芥穗、车前子(包)各Io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加味道遥丸。
(4)外泊法:①外阴熏洗:苍术、生苡仁、苦参各15克,黄柏10克,布包水煎加分钟,熏洗外阴,每日2次。
眩晕有什么症状 预防早知道
1.增强体质,避免和消除各种导致眩晕发病的因素。如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防止七情刺激;锻炼身体,可做气功、打太极拳、练八锦缎等。
2.平时注意劳逸结合,节制房事,修身养性,不宜长期过度疲劳。
3.积极治疗原发病证,如高血压、贫血、脑部病变,及早消除眩晕病证。
4.眩晕病人恢复后不宜高空作业,避免游泳、乘船及各种旋转大的动作,必要时服用晕海宁类药物,或用贴脐等以预防发作。
5.避免突然或剧烈的头部运动,可减少眩晕的发生。
6.饮食宜定时定量,忌暴饮暴食和食肥甘厚味,或过咸伤肾之品,戒烟酒。
腹部疼痛的中医辨证
(一)辨病缓急:慢性泄泻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迁延日久,每因饮食不当,劳倦过度而复发,常以脾虚证为主。或病久及肾,出现五更泄泻,腰膝怕冷,是命门火衰,脾肾同病,治疗则脾肾同治。
(二)辨病重:一般泄泻,若脾胃不败,饮食如常,多属轻证,预后良好。若泄泻不能食,形体消瘦,泄下无度;或久泻滑脱不禁,致津伤液竭,则每有亡阴、亡阳之变,多属重证。“病洞泄不下食,脉急则死。”可见能食与不能食,对于权衡泄泻的轻重有重要意义。
(三)辨寒虚:凡病程较长,腹痛不甚,腹痛喜按,小便利,不渴,多属虚证。粪质清稀如水,腹痛喜温,畏寒胀冷,顽固不化,手足欠温,多属寒症。
(四)慢性肠炎的中医辨证要点包括辨兼挟症:泻而兼有恶寒自汗、发热头痛、脉浮者,为挟风;泄泻发生在炎夏酷暑季节,症见身热烦渴、头重自汗、脉濡数,为挟暑;泄泻而兼脘腹痞闷,嗳腐酸臭,为挟伤食。
尿道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1、下焦湿热型
本型见小便频数短涩,或尿道有黄白色秽浊之物流出,女性有阴部瘙痒,带下量多,小腹疼痛,患者多伴有口苦口粘,脘腹胀满等症状,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这是由于湿热毒邪侵犯下焦,膀胱气化不利,不能分清泌浊所致。治疗宜清热利湿,解毒化浊。
常用方药如下:石菖蒲20g、车前子10g、黄柏10g、白术10g、丹参30g、莲子心10g、败酱草30g、忍冬藤30g、土茯苓30g、生甘草10g。如疼痛明显者,可加入白花蛇舌草30g,马鞭草30g;如分泌物多时,可加入木通10g,泽泻1。0g。本方既有清热除湿的车前子,莲子心,又有解毒化浊的石菖蒲,黄柏,败酱草,忍冬藤,土茯苓,生甘草等。
2、气血瘀阻型
症状常见有小便淋漓不畅,或尿道口有秽浊之物流出,或带下异常,小腹胀痛,舌暗,苔白,脉弦细。这是由于久病入络,或由于湿热之邪阻滞经脉,气血瘀阻所致。治疗宜行气活血,化浊止痛。
常用药物为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桃仁10g、枳实10g、元胡10g、五灵脂10g、乌药10g、香附10g、牛膝10g、土茯苓30g、滑石20g、生甘草10g。如尿痛明显者,可加入白花蛇舌草30g,淡竹叶10g。本方当归,川芎,赤芍,桃仁,五灵脂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枳实,元胡,乌药,香附理气行滞,土茯苓,滑石,生甘草解毒利湿。
3、脾肾亏虚型
主要症状为小便淋漓不尽,遇劳即发,或尿道口有白浊之物,女性白带量多,腰膝酸软,大便溏薄,舌质淡,脉软。这是由于久病失治误治,伤及脾肾。治疗宜健脾补肾,利湿化浊。
常用方药为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党参10g、黄芪30g、白术10g、茯苓30g、山药30g、山茱萸10g、熟地10g、泽泻10g、丹皮10g、牛膝10g、忍冬藤30g。本方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均有健脾利湿的作用;山茱萸,熟地补肾;泽泻,丹皮,牛膝,忍冬藤利湿,活血,解毒
失眠中医辨证
失眠可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记忆力不集中等症状,它的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严重一点会导致精神分裂。常见临床类型有原发性睡眠障碍、继发性睡眠障碍、假性失眠。下面就介绍一下失眠的中医辨证疗法有哪些。
一、肝郁化火
从中医角度看,压力及郁闷之气会影响肝的健康。人们承受压力时,肝是第一线作战的大将军,所以经常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而“气”多便成“火”,使身体一直处于亢进的状态,很难入眠。
【助眠秘诀】——碰上压力大时,补充能舒肝减压的食物,比如绿色及口感带酸的水果,如柠檬、猕猴桃、梅子及绿色蔬菜。此外,肝火旺时容易口渴,需要喝充足的水。中医推荐可以镇静情绪的玫瑰花茶、薰衣草茶,若要加强促眠效果,可以加入少量具安神作用的酸枣仁一起喝。
二、食滞胃脘
中医有一句话,“胃不和,则卧不安”。明白指出肠胃没顾好,造成胃气失和、消化不良、腹胀不适,很难一夜好眠。适当的三餐分配要像倒金字塔,就是早餐吃得丰盛充足,午餐适中,晚餐则清淡少量。但现代人往往反其道而行,早上空着肚子赶上班,到了晚上忙于交际应酬,或借由吃一顿好的来解除压力。一直到上床就寝,可能肠胃还在拼命工作,无法休息,夜里当然睡不安稳。
【助眠秘诀】——1、晚餐掌握“77”原则。尽量晚上7点以前(或至少睡前3小时)进食,吃7分饱就好,菜品轻淡为宜,避免高油脂的肉类及蛋糕点心。
2、经常腹满胀气的人晚上要少吃胀气食物,如豆类、洋葱、青椒、土豆、红薯、芋头、玉米、香蕉、面包、柑橘类水果等。
3、辛辣刺激的辣椒、大蒜及生洋葱,会让一些人感觉胃“烧得慌”,因而影响睡眠。4、用餐之后不要马上躺下睡觉,稍微走一走,帮助消化。
三、心阴亏损
经常熬夜加班,会一点一滴耗损体内的“阴气”,变成“阴虚”体质,就算精疲力竭上了床,却睡不着,要不就是脑袋里连番上演各种梦境,觉得没法好好休息。时间长了更会发现,记忆力也在不断下降。如果你是这种“夜猫子”,就需要“滋心阴、养心神”了。
【助眠秘诀】——香甜的桂圆可补血,也是滋养心阴的好食物,和适量的红枣、莲子及糯米一同煮成粥,早上食用;或用6颗桂圆肉、10克莲子及芡实,加500毫升水煮成茶饮,每天早晚温热喝一次,能养心安神。但感冒中,或有口干舌燥等“上火”症状的人,不宜吃桂圆。
四、心脾两虚
这一类的人除了心神慌乱、健忘、精神疲惫、睡得浅而容易醒来之外,还伴随有脾胃(消化系统)不适的问题,例如拉肚子、消化不良等。
【助眠秘诀】——中医著名的健脾食方是“四神汤(莲子、淮山、芡实、茯苓)”,另外像红枣及薏仁也都有补益脾胃的效果。
癃闭中医辨证 如何预防癃闭
1.生活起居相宜,顺应季节变化。尤其要注意下身保暖,勿受凉。
2.养成清洁卫生的习惯,戒除不良因素,如忍尿不解等。
3.久病体虚,首当保证休息,不可劳倦太过,宜起居有节,清心寡欲,淡泊宁静。积极治疗淋病、水肿、结石、肿瘤等疾病,对防止癃闭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4.定时活动,增强体质,以不疲劳为度。如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做广播操等。
5.调畅情志,避免忧郁恼怒、七情过激,保持心境平和、心情舒畅。可配合练内养功、放松功或听音乐、读书报等,帮助移情易性。
6.饮食规律。戒烟酒。
中医辨证治疗卵巢早衰
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的现象,称为卵巢早衰,其发病率占成年女性的1-3%。中医学认 为, “月经全借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日以干涸。”
月经的产生必须在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后至,七七则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而绝经。卵巢早衰的临床特点就是未至绝经年龄而过早绝经,与文献描述中的“七七”变化颇为相似。肾虚是卵巢早衰的主要病机,肾虚是以肾阴虚为主,兼肾阳气不足。
在治疗上先辨病后辨证,根据中医“肾主生殖”的理论,辨证治疗重在调补肾阴肾阳、益养冲任胞宫。主要有以下几种辨证类型:
1.阴虚火旺兼血虚证(此型最为多见)
忽然停经,烘热汗出,潮热面红,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足后跟疼,尿赤便干,阴部干涩。B超可示子宫偏小,或两侧卵巢见未能发育的小卵泡或未发现卵泡,血清雌二醇(E2)水平低下,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明显升高。舌红或有裂纹,苔少,脉细数或带弦。 本文内容由中国偏方网,中国民间偏方大全提供
[治法] 滋肾或滋阴降火,滋养精血、活血调冲任为主。
[方药] 以二仙汤合知柏地黄汤、四物汤加减:知母12克,黄柏6~9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仙灵脾 9~12克,仙茅9克,巴戟天12克,女贞子12克,山萸肉12克,炙龟板12克(先煎),肉苁蓉15克,菟丝子15 克,炒当归12克,白芍12克,虎杖根12克,怀牛膝12克。
单服中药7~10 天后,患者烘热等症状明显减少。与激素替代疗法(HRT)合用能起到协同治疗作用,对35岁以上初发的HGA者,有部分病人经服中药1个月左右月经恢复正常。
2. 肾虚肝郁证
[主证] 经水早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闷闷不乐,胸闷叹息,多愁易怒,失眠多梦,胁腹胀痛,性功能减退,或子宫、卵巢偏小,带下甚少。E2水平偏低,FSH升高。舌黯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弦或沉弦。
[治法] 滋肾养血,疏肝调冲。
[方药] 益肾解郁汤加味。熟地12克,怀山药15克,柴胡6克,当归9克,白芍9克,鹿角片12克(先煎),仙灵脾12克,菟丝子15克,川断12克,制香附9克,八月扎12克,玫瑰花5克,枸杞子12克,制首乌15克,茺蔚子10克。
加减:若胸胁乳房胀痛明显,加郁金10克,桔叶10克,以增加疏肝理气止痛之功;若性欲冷淡,加蛇床子10克,阳起石30克(先煎),以温肾壮阳;若寐劣心烦,加炒枣仁18克,柏子仁12克,丹参25克,以养血宁心安神。
3. 肾阳虚证
肢冷,头晕耳鸣,腰脊冷痛,性欲淡漠,尿频或夜尿,或五更泄泻,或面浮肢肿,白带无或极少,子宫或卵巢缩小,可未见卵泡,第二性征萎缩,E2水平低下,FSH升高。面色晦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而弱,尺脉尤甚。
[治法] 温肾助阳,调养冲任。
[方药] 右归益冲汤。炙黄芪15克,党参15克,仙灵脾15克,菟丝子15克,覆盆子15克,炒山药15克,仙茅12克,巴戟天12克,炒当归12克,枸杞子12克,山萸肉12克,鹿角片12克(先煎),砂仁2克,拌熟地12克,淡附片10克,蛇床子10克,茺蔚子10克,紫河车10克,紫石英30克(先煎)。
加减 :五更泄泻者去当归,加四神丸12克(吞),以温涩止泻;浮肿者,加车前子15克,泽泻15克,以利尿退肿;合并脾阳虚而纳少腹胀、四肢倦怠者,加炒白术12克,干姜6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以温补脾肾调冲任。
4. 阴阳俱虚证
[主证] 此型为肾阳虚、肾阴虚症错杂并见,时而畏寒肢冷、浮肿便溏,时而烘热汗出、头晕耳鸣,舌淡或红,苔薄,脉细弱或细弦。
[治法] 滋肾温肾,调养冲任。
[方药] 二仙益冲汤。仙茅12克,仙灵脾12克,巴戟天12克,当归12克,菟丝子12克,枸杞子12克,制首乌15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龟板胶10克(烊冲),鹿角胶10克(烊冲),黄柏10克,知母10克,茺蔚子10克。
加减:根据阴阳的偏盛偏衰,随证加减化裁。但不宜选用大辛大热的桂附,以免伤阴耗液,因此类患者临证以阴阳两虚且阴虚火旺者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