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儿脑瘤容易被误判
为什么小儿脑瘤容易被误判
儿童脑瘤易被误诊为感冒,该病的误诊率高达50%。
假如孩子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走路不稳,就很可能是脑部患有肿瘤。而有些医生往往不重视,把它当平常的感冒。
有类似症状的孩子要及时到医院做头部CT和MR检查,以免贻误病情。
儿童脑瘤的发生率在儿童肿瘤中仅次于白血病而居第二位。脑瘤的发病率为3~4/10万/年,我国12亿人口每年应有新发生的脑瘤4万人左右,而儿童占了 16%,也就是说,每年约有7千左右的新脑瘤患儿,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儿童脑瘤与成人脑瘤不同,绝对不能将儿童脑瘤视为成人脑瘤的“缩影”。
儿童脑瘤的特点
一般的发病高峰年龄为5~8岁。大宗病例统计男孩稍多于女孩,比例约为1.3:1。
成人2/3以上发生在小脑幕上(即大脑),而小儿则半数左右发生在幕下(即小脑和脑干)。成人脑瘤多发生在大脑半球和桥脑小脑角区,而小儿脑瘤多发生在脑中线附近,如蝶鞍区、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等部位。成人三种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如脑膜瘤(20%)、垂体瘤(10%)和听神经瘤(8%)加在一起近 40%,而这三种脑瘤在儿童期却十分少见,加起来还不到总数的5%。成人脑胶质瘤占40%,而儿童脑胶质瘤高达70%。
儿童得了脑瘤有哪些临床表现
1、头痛:较小的儿童常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用手击头等。
2、走路不稳:因肿瘤发生在小脑者多。眼斜或眼球不能上视俗称“对眼”或“斗鸡眼”。
3、眼歪口斜。颈部抵抗或斜颈:平卧检查时抬头下颌够不到胸前。有时患儿颈部倾斜到某个姿势才舒服,这是有小脑肿瘤的一个信号。
4、发育矮小或向心性肥胖:如十几岁的小孩个子才像7~8岁,有时孩子到十几岁时出现以躯干为主的肥胖,这时要警惕有颅咽管瘤的可能。
5、多饮多尿:经常在门诊看到长期诊为“尿崩症”的患儿,最后因视力减退甚至失明才确诊为鞍上生殖细胞瘤。癫痫发作。
6、性早熟:松果体区的畸胎瘤90%为男孩。
7、发烧。
8、呕吐。
误诊原因
小儿脑瘤常常在诊断时已进入晚期,其原因有:
1、家长对小儿脑瘤的症状不太了解,有病乱投医。
2、小儿对自己的痛苦表达不清,有的甚至不会说话。
3、小儿对医生的检查一般不够配合,见了医生就哭闹,使检查无法进行。
4、我们的小儿神经科医生太少,而一般儿科医生对小儿脑瘤的症状不太熟悉,脑子里没有这根“弦”,把脑瘤错当成其他疾病(如感冒)。
温馨提醒:脑瘤有时候表现出来的症状跟感冒类似,所以才会有那么高的误诊率。如果小孩有疾病症状出现还是要检查清楚根源而不要随便用药消除症状
导致小儿脑瘫的主要原因有哪几种
小儿脑瘫是中枢性损害,也就是说指的脊髓前角细胞(或颅神经运动核)以上部位的神经系统损害所致的瘫痪,而且病变在脑部。任何脊髓前角细胞及以下部位的损害所致的瘫痪都不属于中枢性损害,不能诊断为小儿脑瘫。如脊髓灰质炎、坐骨神经损伤等所致的肢体瘫痪均不属于小儿脑瘫的范畴。
小儿脑瘫是脑组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损伤。指各种原因作用于未成熟的正在生长发育中的脑组织上,而不是作用在已发育成熟的脑组织上。所以成年人的某些颅内疾患,如脑出血、脑梗塞等,虽然也可引起肢体运动障碍,但不能诊断为小儿脑瘫,因为小儿脑瘫不是作用在发育中的脑组织上,而是成熟的脑组织上,不符合发育性的特点。从受孕到婴儿期内的胎儿和新生儿及婴儿的脑组织是处在发育中的脑组织,在这一时期任何原因造成的脑组织损伤符合小儿脑瘫的诊断。而受孕以前及婴儿期以后的脑损伤不能称为脑性瘫痪,因为受孕之前的问题,多为先天性遗传性神经疾患,应与小儿脑瘫进行鉴别。婴儿期以后的各种原因所致的脑损伤,应冠以某疾病的名称,如脑炎后遗症等,而不应该诊断为脑性瘫痪。
小儿脑瘫的病变是非进行性的,病情以不在向前发展为特点。此点可与脑炎、脑瘤等疾病相鉴别。但是对那些进行性不明显,或进展缓慢的脱髓鞘疾病,或先天性疾病,与脑性瘫痪也是难以区别的。此外,在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很多小儿脑瘫,当确诊以后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治疗或治疗不当,这些患儿的症状愈来愈明显。这是因为患儿异常姿势、异常运动的感觉传导形成恶性循环,使症状不断发展。所以英国学者Bobath博土认为脑性瘫痪的临床症状至少在青春期前是进行性的,临床表现随着成长在变化。但小儿脑瘫患儿颅内损伤的病变是非进行性的。
小儿脑瘤会出现哪些并发症
1、出现头痛的症状。小儿病人只有头昏症状,家长更应引起注意。
2、出现呕吐的症状。良性脑瘤的早期症状中成人呕吐常在头痛加重时出现,小儿常以反复发作的呕吐为其唯一的症状。
3、出现脑瘤的局部症状。可出现记忆力减退等痴呆现象,甚至出现幻觉。
4、出现抽搐的症状。在无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出现一侧面部或肢体抽搐。拨打免费电话400-6756-365,与权威专家进行一对一交流,给孩子一个美好未来。
5、出现头晕、耳鸣和听力下降的症状。这种良性脑瘤的早期症状是脑干肿瘤的征象。
我们知道在恶性疾病中小儿脑瘤的发病率仅次于白血病。所以孩子一定要尽量少的接触到带辐射的食物,以及少接触电器设备,包括手机。那么一旦确诊之后,我们应该怎样治疗呢?除了必要的手术治疗,儿童是否也适用于中医治疗呢?答案是肯定的。
焦虑症有哪些症状 容易误判误诊
因为其呈现出的表现,与心脏病变极其相似,很多人在发现家人出现焦虑症后,会想着去心内科看医生,但在检查后又发现没有多大问题,这样的误判、误诊,往往会耽误治疗时间,对于诊断资源也会造成浪费。
儿童脑瘤的常见症状
儿童脑瘤的发生率在儿童肿瘤中仅次于白血病。儿童脑瘤的一般发病年龄为3岁~8岁,男孩稍多于女孩,比例约为1。3∶1。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病的脑瘤患者有4万人左右,儿童占了16%,也就是说每年有7000名左右儿童患上脑瘤,但由于小儿神经外科专业人员紧缺,且分布地区不平衡,加之父母对儿童脑瘤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儿童脑瘤很容易被忽视或者误诊。
一般小儿脑瘤最易被误诊为先天性脑积水、胃肠道疾病、脑膜炎、肠蛔虫症。因此,她建议父母们应了学会鉴别小儿脑瘤的常用知识。
小儿脑炎的一般表现:包括呕吐、头痛、头颅增长、走路不稳、眼斜或者眼球不能上视、身材矮小或肥胖等。假如发现孩子出现类似这些症状,又不能确定是其他疾病所致,此时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判断是否患有脑瘤。
小儿脑肿瘤临床诊断标准
小儿脑肿瘤在儿童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经过近年来的统计发现,小儿脑肿瘤的发病率大约为26.5~35.5/百万,我国每年会增加大约5万例小儿脑肿瘤确诊病例,提早发现并确诊治疗是目前降低小儿脑肿瘤死亡率的主要方法,在诊断方面小儿脑肿瘤较成人困难,可借助以下的诊断标准加以判断。
【诊断】
儿当儿童有反复发作的不明原因的头痛,伴有呕吐或头围增大,要警惕脑肿瘤的可能;对可疑的患儿应作头颅影像学检查。
1.CT及MRI是诊断脑肿瘤的两种主要的影像学方法。CT可确定脑瘤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缘和结构,并可显示周围脑水肿、出血、脑积水和骨质变化,但是软组织分辨率及发现肿瘤的敏感性不如MRI。MRI对钙化灶不敏感,但可清晰显示脂类、出血及血管结构,并能提供良好的解剖背景。由于MRI无骨伪迹,故对小脑、脑干、鞍区和颅底部肿瘤的诊断优于CT。
2.颅骨X线平片显示骨缝裂开、指压迹增多、蝶鞍及内听道扩大和颅内钙化斑等。
3.头颅超声波检查可见大脑半球占位性病变所致的中线结构移位、脑室扩大等。B型超声波实时超声检查可直接发现颅内肿瘤。
4.腰椎穿刺主要用于与颅内感染的鉴别诊断,但对于颅内高压有脑疝危险的,应先降颅压后再行腰椎穿刺。
【鉴别诊断】
小儿肿瘤最易误诊为以下几种疾患,应注意鉴别:
1. 脑膜炎或脑炎:小儿中瘤有发热者占4.1%,当脑脊液呈炎症样改变时或者出现小脑扁桃体下疝引起颈部抵抗时,容易误诊。
2. 胃肠道疾患:颅压增高时患儿有反复进食后呕吐,易误诊为胃肠炎或幽门梗阻及肠蛔虫症。
3. 先天性脑积水:婴幼儿脑瘤的头颅增大前囟张力增高及头皮静脉怒张与脑积水表现相似。
4. 血管性头痛:非常多见,有时可与肿瘤引起的头痛混淆。
5. 尿崩症:多为鞍区肿瘤的一个症状而非一种疾病。
6. 眼科疾病:脑瘤引起视乳头水肿和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可影响视力视野,易误诊为视乳头炎和视神经炎。
7. 癫痫:儿童脑瘤有10%左右有癫痫发作。
8. 小脑性共济失调。
在诊断小儿脑肿瘤的实际过程中,应该将小儿脑肿瘤体征症状不明显和小儿口述能力差、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以及不配合医生查体等情况考虑到,小儿脑肿瘤的临床症状和其他儿童疾病症状极为相似,非常容易出现因为误诊而延误病情的情况发生,在这个方面医生应该引起重视。
为何小儿脑瘤误诊率一直很高
儿童脑瘤易被误诊为感冒,该病的误诊率高达50%。
假如孩子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走路不稳,就很可能是脑部患有肿瘤。而有些医生往往不重视,把它当平常的感冒。
有类似症状的孩子要及时到医院做头部CT和MR检查,以免贻误病情。
儿童脑瘤的发生率在儿童肿瘤中仅次于白血病而居第二位。脑瘤的发病率为3~4/10万/年,我国12亿人口每年应有新发生的脑瘤4万人左右,而儿童占了16%,也就是说,每年约有7千左右的新脑瘤患儿,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儿童脑瘤与成人脑瘤不同,绝对不能将儿童脑瘤视为成人脑瘤的“缩影”。
儿童脑瘤的特点
一般的发病高峰年龄为5~8岁。大宗病例统计男孩稍多于女孩,比例约为1.3:1。
成人2/3以上发生在小脑幕上(即大脑),而小儿则半数左右发生在幕下(即小脑和脑干)。成人脑瘤多发生在大脑半球和桥脑小脑角区,而小儿脑瘤多发生在脑中线附近,如蝶鞍区、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等部位。成人三种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如脑膜瘤(20%)、垂体瘤(10%)和听神经瘤(8%)加在一起近40%,而这三种脑瘤在儿童期却十分少见,加起来还不到总数的5%。成人脑胶质瘤占40%,而儿童脑胶质瘤高达70%。
儿童得了脑瘤有哪些临床表现
1、头痛:较小的儿童常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用手击头等。
2、走路不稳:因肿瘤发生在小脑者多。眼斜或眼球不能上视俗称“对眼”或“斗鸡眼”。
3、眼歪口斜。颈部抵抗或斜颈:平卧检查时抬头下颌够不到胸前。有时患儿颈部倾斜到某个姿势才舒服,这是有小脑肿瘤的一个信号。
4、发育矮小或向心性肥胖:如十几岁的小孩个子才像7~8岁,有时孩子到十几岁时出现以躯干为主的肥胖,这时要警惕有颅咽管瘤的可能。
5、多饮多尿:经常在门诊看到长期诊为“尿崩症”的患儿,最后因视力减退甚至失明才确诊为鞍上生殖细胞瘤。癫痫发作。
6、性早熟:松果体区的畸胎瘤90%为男孩。
7、发烧。
8、呕吐。
误诊原因
小儿脑瘤常常在诊断时已进入晚期,其原因有:
1、家长对小儿脑瘤的症状不太了解,有病乱投医。
2、小儿对自己的痛苦表达不清,有的甚至不会说话。
3、小儿对医生的检查一般不够配合,见了医生就哭闹,使检查无法进行。
4、我们的小儿神经科医生太少,而一般儿科医生对小儿脑瘤的症状不太熟悉,脑子里没有这根“弦”,把脑瘤错当成其他疾病(如感冒)。
宝宝头围过大有问题吗
很多老人都认为头大的宝宝聪明。真的是这样吗?小儿头围与脑发育密切相关,反映脑容量,由于胎儿期脑发育居领先地位,因此头围相对较大。但头围与智力没有必然联系,并不是越大越好。
宝宝头围大可能患的疾病
宝宝头围过大,脑积水、脑部肿瘤、脑炎等疾病病变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虽然这还要结合宝宝的其他异常反应,如烦躁、哭闹等,并进行辅助性检查后才能确诊,但宝宝的头围过大确实是值得特别重视的。
小儿脑肿瘤的症状小儿脑肿瘤的症状最常以颅内压力升高来表现,包括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而位于脑中线部位的脑肿瘤由于阻断脑脊液循环通路,会继发脑积水,从而加重颅高压。由于婴儿时期囟门未闭合,颅缝尚未完全融合,颅腔还有一定的扩展余地,因此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不十分明显,婴儿不会述头痛,主要表现前囟饱满、颅缝开裂、头围增大和头颅破壶音,在早期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头围增大。
小儿脑瘤易被误诊,早期难以和先天性脑积水、胃肠道疾病、脑膜炎等鉴别。家长应定期参加儿保检查,学会识别婴儿脑瘤的一些表现,如头颅过快增长、呕吐、头痛、抽搐、眼斜或者眼球不能上视、身材矮小或肥胖等。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类似这些症状,不能确定是否由疾病引起,应该去医院检查,判断是否患有脑瘤。
新生儿鹅口疮的防治方法
新生儿由于奶瓶污染或者母亲患有霉菌感染后,就容易受到感染,染上“鹅口疮”,下面就给宝宝的父母说下新生宝宝患“鹅口疮”后的护理及防治方法。
脑瘤的症状有哪些
儿童脑瘤的发生率在儿童肿瘤中仅次于白血病。儿童脑瘤的一般发病年龄为3岁~8岁,男孩稍多于女孩,比例约为1.3∶1。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病的脑瘤患者有4万人左右,儿童占了16%,也就是说每年有7000名左右儿童患上脑瘤,但由于小儿神经外科专业人员紧缺,且分布地区不平衡,加之父母对儿童脑瘤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儿童脑瘤很容易被忽视或者误诊。
惠主任表示:一般小儿脑瘤最易被误诊为先天性脑积水、胃肠道疾病、脑膜炎、肠蛔虫症。因此,她建议父母们应了学会鉴别小儿脑瘤的常用知识。
小儿脑炎的一般表现:包括呕吐、头痛、头颅增长、走路不稳、眼斜或者眼球不能上视、身材矮小或肥胖等。假如发现孩子出现类似这些症状,又不能确定是其他疾病所致,此时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判断是否患有脑瘤。
为何小儿脑瘤误诊率一直很高
儿童脑瘤易被误诊为感冒,该病的误诊率高达50%。
假如孩子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走路不稳,就很可能是脑部患有肿瘤。而有些医生往往不重视,把它当平常的感冒。
有类似症状的孩子要及时到医院做头部CT和MR检查,以免贻误病情。
儿童脑瘤的发生率在儿童肿瘤中仅次于白血病而居第二位。脑瘤的发病率为3~4/10万/年,我国12亿人口每年应有新发生的脑瘤4万人左右,而儿童占了16%,也就是说,每年约有7千左右的新脑瘤患儿,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儿童脑瘤与成人脑瘤不同,绝对不能将儿童脑瘤视为成人脑瘤的“缩影”。
小儿脑瘤常常在诊断时已进入晚期,其原因有:
1、家长对小儿脑瘤的症状不太了解,有病乱投医。
2、小儿对自己的痛苦表达不清,有的甚至不会说话。
3、小儿对医生的检查一般不够配合,见了医生就哭闹,使检查无法进行。
4、我们的小儿神经科医生太少,而一般儿科医生对小儿脑瘤的症状不太熟悉,脑子里没有这根“弦”,把脑瘤错当成其他疾病(如感冒)。
妈妈要预防孩子患胶质瘤
天真活泼的丫丫今年7岁,3个月前开始变得沉默寡言,经常出现呕吐症状。开始丫丫的妈妈还以为是消化不良。到后来,丫丫就开始嚷着头痛,这才引起了丫妈妈的重视。医生通过一些列细致检查,还做了肿瘤标志物筛查,最终丫丫确诊患为神经胶质细胞瘤。
专家指出儿童胶质瘤容易发生在6~8岁,是儿童常见脑干肿瘤,呕吐、头痛、精神不振都是因脑瘤所起。
专家介绍:脑干神经胶质瘤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是头部肿瘤多发的恶性肿瘤,约占40.49%。儿童胶质瘤约占儿童脑瘤的13%,位于脑干,一般无法手术治疗,有些可接受放射治疗,是儿童常见的脑干肿瘤。
儿童出现哪些症状应引起妈妈们注意,当心是胶质瘤的早期症状,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诊断治疗,只有早预防,治疗才有希望。
莫名头痛
胶质瘤引起的头痛很剧烈,时间持续长,反复发作;
头颅增大
儿童患上胶质瘤,容易并发脑积水,从而出现头颅增大,像媒体多次报道过的“大头娃娃”,都是患了胶质瘤引起。
恶心呕吐
儿童肿瘤多数长在后颅窝部位,肿瘤易侵犯小脑,从而引起恶心呕吐。
走路不稳
孩童过了学走路年龄后,但依然走路不平稳。
近视不断加深
这是因为胶质瘤压迫视神经引起。
癫痫抽筋
小儿无缘无故高热惊厥、癫痫发作,可能是胶质瘤的信号。
莫名肥胖
现在的孩子吃得太好,小胖墩比较多。但是,孩子莫名其妙过分肥胖,家长还是要查原因。
发育异常
有的小儿小小年纪就开始长阴毛,出现性早熟症状。事实上,胶质瘤会引起大脑脑垂体的变化,导致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出现性早熟等。
脑癌的表现症状
儿童脑瘤的一般发病年龄为3岁~8岁,男孩稍多于女孩,比例约为1.3∶1。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病的脑瘤患者有4万人左右,儿童占了16%,也就是说每年有7000名左右儿童患上脑瘤,但由于小儿神经外科专业人员紧缺,且分布地区不平衡,加之父母对儿童脑瘤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儿童脑瘤很容易被忽视或者误诊。
一般小儿脑瘤最易被误诊为先天性脑积水、胃肠道疾病、脑膜炎、肠蛔虫症。因此,她建议父母们应了学会鉴别小儿脑瘤的常用知识。
小儿脑炎的一般表现:包括呕吐、头痛、头颅增长、走路不稳、眼斜或者眼球不能上视、身材矮小或肥胖等。假如发现孩子出现类似这些症状,又不能确定是其他疾病所致,此时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判断是否患有脑瘤。
脑瘫的发病原因都有些什么
中枢性小儿脑瘫的发病原因
小儿脑瘫是中枢性损害,也就是说指的脊髓前角细胞(或颅神经运动核)以上部位的神经系统损害所致的瘫痪,而且病变在脑部。任何脊髓前角细胞及以下部位的损害所致的瘫痪都不属于中枢性损害,不能诊断为小儿脑瘫。如脊髓灰质炎、坐骨神经损伤等所致的肢体瘫痪均不属于小儿脑瘫的范畴。
发育性小儿脑瘫的发病原因
小儿脑瘫是脑组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损伤。指各种原因作用于未成熟的正在生长发育中的脑组织上,而不是作用在已发育成熟的脑组织上。所以成年人的某些颅内疾患,如脑出血、脑梗塞等,虽然也可引起肢体运动障碍,但不能诊断为小儿脑瘫,因为小儿脑瘫不是作用在发育中的脑组织上,而是成熟的脑组织上,不符合发育性的特点。从受孕到婴儿期内的胎儿和新生儿及婴儿的脑组织是处在发育中的脑组织,在这一时期任何原因造成的脑组织损伤符合小儿脑瘫的诊断。而受孕以前及婴儿期以后的脑损伤不能称为脑性瘫痪,因为受孕之前的问题,多为先天性遗传性神经疾患,应与小儿脑瘫进行鉴别。婴儿期以后的各种原因所致的脑损伤,应冠以某疾病的名称,如脑炎后遗症等,而不应该诊断为脑性瘫痪。
非进行性小儿脑瘫的发病原因
小儿脑瘫的病变是非进行性的,病情以不在向前发展为特点。此点可与脑炎、脑瘤等疾病相鉴别。但是对那些进行性不明显,或进展缓慢的脱髓鞘疾病,或先天性疾病, 与脑性瘫痪也是难以区别的。此外,在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很多小儿脑瘫,当确诊以后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治疗或治疗不当,这些患儿的症状愈来愈明显。这是因 为患儿异常姿势、异常运动的感觉传导形成恶性循环,使症状不断发展。所以英国学者Bobath博土认为脑性瘫痪的临床症状至少在青春期前是进行性的,临床 表现随着成长在变化。但小儿脑瘫患儿颅内损伤的病变是非进行性的。
结核性脑膜炎如何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 婴幼儿结脑起病急者每易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反之,化脓性脑膜炎经过不规则抗生素治疗而脑脊液细胞数不甚高时,又易误诊为结脑。2岁以下小儿约有15%在住院前被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因其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脊液细胞数有时不甚高;其次为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
鉴别除结核接触史、结素反应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液检查,在细胞数高于1000×106/L1000/mm3,且分类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时,自应考虑化脓性脑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细菌学检查。第1次脑脊液涂片及培养至关重要。
2.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与结脑混淆,其中散发的病毒脑炎比流行性者更需加以鉴别。
1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于夏秋季,重症多起病急剧凶险,早期即有脑炎症状,发热、头痛、嗜睡,3~4天后进入极期,出现高热、抽搐、昏迷及呼吸循环衰竭,此时与结脑鉴别困难不大,而轻型病例易与早期结脑混淆,结脑早期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者又易误诊为脑炎,但乙脑有流行病史,脑脊液中蛋白只轻度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或增高都有助于鉴别。
2腮腺炎脑膜脑炎:可在冬春季流行,亦可散发,尤其当脑炎发生在腮腺炎之前或根本不出现腮腺炎时易与结脑混淆,可根据有腮腺炎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肺部无结核病变及起病较急,脑脊液中糖和氯化物含量不降低及蛋白增高不显著来鉴别。
3脊髓灰质炎:在夏秋季流行,起病较急,有典型的双峰热型,多无意识障碍,受累肢体腱反射消失,弛缓性麻痹发生较快,与结脑之肢体瘫痪发生较晚且为强直性麻痹不同。
4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多见于夏秋季,起病较急,脑膜刺激征明显,可有皮疹及肌肉痛,病程较短。
5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多在冬春季节发生,常见有感冒症状,在发热及全身症状缓解后出现脑膜炎症状,其特点为起病较急,病程较短,一般在7~10天可恢复,预后良好,脑脊液特点为淋巴细胞占绝大多数,可达95%以上。糖正常,蛋白轻度增高。
3.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 其临床表现、慢性病程及脑脊液改变可酷似结脑,但病程更长,可伴自发缓解。慢性进行性颅压高症状比较突出,与脑膜炎其他表现不平行。本病在小儿较少见,故易误诊为结脑。确诊靠脑脊液涂片,用墨汁染色黑地映光法可见圆形、具有厚荚膜折光之隐球菌孢子,沙保培养基上可有新型隐球菌生长。此外,用乳胶凝集或补体结合试验检测血和脑脊液中隐球菌多糖抗原可辅助诊断。
4.脑脓肿 脑脓肿患儿多有中耳炎或头部外伤史,有时继发于脓毒败血症。常伴先天性心脏病。脑脓肿患儿除脑膜炎及颅压高症状外,往往有局灶性脑征。脑脊液改变在未继发化脓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可从正常到数百,多数为淋巴细胞,糖及氯化物多正常,蛋白正常或增高。鉴别诊断困难时可借助于超声波、脑电图、脑CT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
5.脑肿瘤 脑肿瘤可误诊为结脑。
1常见误诊原因:①小儿脑瘤70%左右位于幕下,尤多位于第4脑室及小脑,由于小脑幕下颅腔较小,易有颅压高现象。但在小婴儿由于颅缝易于裂开,使颅压高症状表现不明显,直到晚期颅压高明显时才出现症状,病程看来似甚短暂,与一般较大儿童病史较长不同;②小儿脑瘤多位于中线上,常缺乏定位症状;③小儿常见之脑血管膜瘤多可有脑膜刺激症状;④婴幼儿常见之髓母细胞瘤可经蛛网膜下腔播散转移,易发生脑征、脑神经障碍及脑脊液改变,甚似结脑。
2脑瘤与结脑鉴别要点:
①较少发热。
②抽搐较少见,即使有抽搐也多是抽后神志清楚,与晚期结脑患儿在抽搐后即陷入昏迷不同。
③昏迷较少见。
④颅压高症状与脑征不相平行。
⑤脑脊液改变甚少或轻微。
⑥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肺部正常。
⑦为确诊脑瘤应及时作脑CT扫描以协助诊断。
3结脑尚须与各种传染病后脑炎、脑囊虫病及脑血管畸型等相鉴别。
小儿脑瘤如何治疗
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对多数患儿是第一选择,但因肿瘤不易切除干净,有时显微镜下认为切除已彻底,实际上残留的肿瘤细胞是无法看到的,故手术只是完成了治疗的一半。北京天坛医院小儿神经外科病房每年做脑瘤手术200余例,近十余年来我们全部采用显微手术,脑瘤的全切除率大为提高,但遗憾的是不少患者在术前已双目失明,肿瘤大到难以置信,虽然切除了肿瘤,但术后视力已难以恢复。我们也常看到因脑瘤开颅术后的患者,肿瘤切除很少故术后迅速复发,对第二次手术造成很大困难。
放射治疗:是治疗小儿脑瘤的主要手段。有的肿瘤,如生殖细胞瘤、脑干胶质瘤等,放疗可能是唯一的治疗选择。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不仅照射肿瘤的局部,为了避免肿瘤的播散还要照射全脑和整个脊髓。任何切不彻底的良、恶性肿瘤进行术后放疗都是有效的,只是放疗对髓母细胞瘤和生殖细胞瘤有其特殊的价值。还有对颅咽管瘤的同位素内放疗,有些较小的肿瘤用γ刀治疗也有较好的效果。
化疗:小儿脑瘤的化疗目前应用较少,但对髓母细胞瘤和生殖细胞瘤采用化疗效果还是相当满意的。
总的来看,小儿脑瘤的预后比成人差,其原因是:1)小儿脑瘤发现较晚,来诊时肿瘤已十分巨大或已有转移。2)小儿脑瘤恶性的比例较成人大。3)有些肿瘤术后未坚持综合治疗(即手术+放疗+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