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心慌头晕要预防心律失常
经常心慌头晕要预防心律失常
专家说:经常心慌头晕要预防心律失常,有研究发现,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过心律失常。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就更多了。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规律或者不规律的心悸、眩晕、憋闷、手足发凉和晕厥,很可能神志不清。所以平时常心慌头晕小心心律失常。
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可无明显症状,心律失常症状仅在心电图方面有所体现。正常的心律频率为60-100次/分钟(成人),比较规则,当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搏动之前先有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
婴儿心律失常的症状会出现乏力、多汗、呼吸加快、烦躁、少食、睡眠不安、不爱活动等,大孩子自述胸闷、心慌、憋气、易疲劳等。孩子若出现以上症状,应引起家长关注,摸摸孩子的脉搏是否整齐,心率是否增快。
严重时,心律失常的症状会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抽搐、晕厥及猝死。
如果出现以上提到的心律失常症状的话,应警惕是否患了心律失常,须及时到医院心血管专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是否治疗要看自觉症状轻重
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还得看自觉症状的轻重,以及基础心脏病的有无、轻重程度。有的人每次早搏都有不适感,出现心前区上冲、下沉或扭动的感觉,有的人心率稍慢就感到头晕,有的人心率稍快就觉得心慌。对于这些人,用一点药使症状减轻当然有好处。但是,不少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副作用,所以在决定是否用药、用什么药、用多大剂量时,应该全面地权衡利弊,从得失两方面考虑。首先应考虑在药物以外想办法调整,比如尽量保持规律生活,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戒烟、戒酒等。
对于过缓性心律失常(即每分钟心率低于40次),如窦房结病变或各种传导阻滞,如果是属于新出现的或时有时无的,说明有好转的可能,应抓紧时间治疗。如已成定局,心率又特别缓慢,有长时间的间歇,引起明显头晕或昏厥等症状,则宜安装心脏起搏器,以保平安。心率每分钟在50次以上,无明显症状的,可再观察一段时间,暂时不做治疗。有的人有器质性心脏病例如心力衰竭,出现频发室早、室速有导致室颤和猝死的危险,需要提高警惕及时治疗。此外提醒大家对跳的快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跳的乱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都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治疗得到根治,获得一劳永逸的效果。
警惕心慌头晕可能是心律失常
首先表现为一种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感、憋闷、气急、手足发凉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通过最近几年的临床观察研究同时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更多。
其次,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可无明显症状,心律失常症状仅在心电图方面有所体现。正常的心律频率为60-100次/分钟(成人),比较规则,当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搏动之前先有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
如果婴儿患有心律失常的话,其症状会出现乏力、多汗、呼吸加快、烦躁、少食、睡眠不安、不爱活动等,大孩子自述胸闷、心慌、憋气、易疲劳等。孩子若出现以上症状,应引起家长关注,摸摸孩子的脉搏是否整齐,心率是否增快。
严重时,心律失常的症状会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抽搐、晕厥及猝死。如果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症状的话,须及时到医院心血管专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高血压患者要预防心律失常
高血压患者的危害是很大的,有不少的高血压患者不怎么好好的调理自己的身体,很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有的患者长时间的血压很高,就需要注意了,因为高血压预示着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和心律失常有着很紧密的联系。
高血压和心律失常有什么关系呢?可能很多人不是特别了解。其实,心律失常与高血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高血压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处于一种较高的状态会引起心血管以及心脏的病变,而心脏的病变是导致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原因。高血压如此普遍,高血压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自然也不在少数。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会严重加大栓塞的危险,容易并发心血管意外,要特别注意做好预防。
有统计显示,100个房颤病人中9~20个人有高血压,100个高血压中有4~6个人有房颤。高血压经常会引起心房扩大,这是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的较常见的原因或危险因素。高血压和房颤两者相互影响,并且不会随着一种疾病的消失而另一种不存在,所以患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好疾病的自我保健和预防。定期复查,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高血压患者平时要要长期坚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正常和稳定的范围内,减少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一旦发生心律失常一定要及时治疗。房颤是高血压患者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如果心跳加速不及时治疗极易引起房颤,不仅会增加脑梗塞的风险,经常心跳过快还会增加猝死的可能性。一旦发现心率加快无法控制时,高血压患者就不能单纯降压,还需要及时针对心脏供血不足进行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老年性疾病。老年人多发各种慢性疾病,除高血压外,还有糖尿病,冠心病等等。所以老年人更要注意做好日常护理工作。适宜进行运动有利于降压。有糖尿病、老年患者,较好将锻炼安排在下午或傍晚。而运动的方式,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慢节奏交谊舞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就运动强度而言,每天总运动时间为30到60分钟。
提醒高血压患者,应该有意识的注意心率快慢,心率较好控制在80次每分钟。运动时特别要注意把握运动量,以微微出汗的程度且休息5分钟后心率能降到100次每分钟以下为宜,不要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一旦感觉心跳过快、心慌难受,就要马上到医院就诊。
注意高血压就需要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同时要多关注高血压患者自身的保健方法,其实除了高血压这个疾病之外呢,一旦出现心律失常就非常的危险了,因此要多注意预防,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要注意预防心律失常。
警惕心慌头晕可能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症状
首先表现为一种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感、憋闷、气急、手足发凉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通过最近几年的临床观察研究同时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更多。
其次,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可无明显症状,心律失常症状仅在心电图方面有所体现。正常的心律频率为60-100次/分钟(成人),比较规则,当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搏动之前先有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
如果婴儿患有心律失常的话,其症状会出现乏力、多汗、呼吸加快、烦躁、少食、睡眠不安、不爱活动等,大孩子自述胸闷、心慌、憋气、易疲劳等。孩子若出现以上症状,应引起家长关注,摸摸孩子的脉搏是否整齐,心率是否增快。
严重时,心律失常的症状会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抽搐、晕厥及猝死。如果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症状的话,须及时到医院心血管专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是否治疗要看自觉症状轻重
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还得看自觉症状的轻重,以及基础心脏病的有无、轻重程度。有的人每次早搏都有不适感,出现心前区上冲、下沉或扭动的感觉,有的人心率稍慢就感到头晕,有的人心率稍快就觉得心慌。对于这些人,用一点药使症状减轻当然有好处。但是,不少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副作用,所以在决定是否用药、用什么药、用多大剂量时,应该全面地权衡利弊,从得失两方面考虑。首先应考虑在药物以外想办法调整,比如尽量保持规律生活,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戒烟、戒酒等。
对于过缓性心律失常(即每分钟心率低于40次),如窦房结病变或各种传导阻滞,如果是属于新出现的或时有时无的,说明有好转的可能,应抓紧时间治疗。如已成定局,心率又特别缓慢,有长时间的间歇,引起明显头晕或昏厥等症状,则宜安装心脏起搏器,以保平安。心率每分钟在50次以上,无明显症状的,可再观察一段时间,暂时不做治疗。有的人有器质性心脏病例如心力衰竭,出现频发室早、室速有导致室颤和猝死的危险,需要提高警惕及时治疗。此外提醒大家对跳的快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跳的乱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都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治疗得到根治,获得一劳永逸的效果。
怎么预防心律失常
1.生活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2.居住环境力求清幽,避免喧闹,多种花草,有利于怡养性情;
3.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节制房事,预防感冒;
4.尽力保持标准体重,勿贪饮食,因为发胖或会使心脏负荷加重;
5.注意季节、时令、气候的变化,因为寒冷、闷热的天气,以及对疾病影响较大的节气,如立春、夏至、立冬、冬至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应提前做好防护,分别采取保暖,通风、降温等措施;
6.饮食以易消化、清谈、营养丰富、少食多餐、低盐低脂、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清洁卫生、冷热合适、定时定量为原则,心律失常患者禁忌浓茶、咖啡、香烟、烈酒、煎炸及过咸、过甜、过黏食品,少食细粮、松花蛋、动物内脏,兼有水肿者,应限制饮水量;
7.精神情志的正常与否,同心律失常发生关系密切,设法消除紧张、恐惧、忧虑、烦恼、愤怒等不良情绪刺激,保持正常心态;
8.患者除日常口服药外,还应备有医生开具的应急药品,如心得安、速效救心丸、心痛定、阿托品等。
睡眠不好会引起什么症状 睡眠不好导致亚健康状态
长时间睡不好会间接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出现疲乏,哈欠,心慌,头晕耳鸣,面色晦暗,饮食无味等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就会导致身体多个系统的损害。失眠会降低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降低免疫力,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糖尿病,肾病,肥胖,性功能减退,心理障碍,甚至心肌梗死,猝死等问题,而这些也是亚健康状态的典型症状。
老年心律失常怎么预防
1、预防心律失常,老年人日常不可过量饮酒,同时要戒烟并远离二手烟。这些因素都可能使交感神经兴奋,而导致心脏传导异常。
2、老年人日常应注意不要暴饮暴食,注意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喝咖啡、浓茶等饮品。
3.日常应注意避免突然受到冷或热的刺激,小心感冒,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或者过低。
4、老年人的运动要适量。对心律失常患者而言,绝不是运动量越大对身体越好,要本着“量力而动”的原则,不可勉强运动或活动过量。中老年人宜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较柔和的运动。
5、在发现心律失常后,要按医嘱进行治疗,且不可随意选药,或者病情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应向医生咨询后再做决定。
6、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老年人不要忽视定期体检,很多心律失常患者没有心慌、胸闷等典型症状,是在体检时才发现心律失常的。而暂时没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对身体一样有害,会伤害心脏或引发脑卒中,在严重疲劳状态下可能突然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药物可能引发心律失常
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都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引发新的心律失常,或使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现今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可以分为Ⅰ、Ⅱ、Ⅲ、Ⅳ四大类,其中Ⅰ类又可以再细分为Ⅰa、Ⅰb、Ⅰc三个亚类。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早搏的奎尼丁属于Ⅰa类药物,在治疗中极易引发传导阻滞或心脏停搏;Ⅰb类药物美西律(慢心律)主要用于治疗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却有引发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的风险;Ⅰc类药普罗帕酮(心律平)可在治疗室性早搏时引发心慌、头晕、晕厥等房室传导阻滞症状;Ⅱ类药普萘洛尔(心得安)能迅速控制心动过速,却可能引发心动过缓;Ⅲ类药胺碘酮适用于治疗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房颤,但可引发严重窦性心动过缓;Ⅳ类药维拉帕米(异搏定)能够治疗早搏,预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但可引起传导阻滞,严重时可致使心脏停搏。
抗心律失常药物之所以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一方面由于药物的作用机理单一,无法实现整合调节;另一方面也由于药物的治疗剂量与发生副反应的剂量非常接近,难以把握。曾有一位64岁的老年患者,出现频发性房性早搏及短性房颤,按照医嘱以0.2g/次、2次/日的用量服用胺碘酮治疗,时间长达两月有余,期间一旦减量,房性早搏便再次发作,所以始终不敢减量或停药。结果心率突然降至42次/分钟,就诊后发现为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原因就是长期应用胺碘酮抑制了窦房结的正常起搏功能。
怎样才能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风险降到最低呢?主要是要做到合理用药,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量服药。一般应从小剂量开始,疗效不满意时应缓慢增加剂量,逐步确定最小有效剂量,在加减药量或与其它药物联合服用时必须征求医学专业人士的意见。也可以选择服用具有整合调节作用的参松养心胶囊,可以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阻断心律失常发生,在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的过程中该药还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消除心律失常的各种症状。心律恢复正常了,心律失常的各种症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能够让患者静下心来,安下心来。而且研究表明其用药安全性极高,未发现心脏毒副作用。
小心常心慌头晕是心律失常
小心常心慌头晕是心律失常!专家说:经常心慌头晕要预防心律失常,有研究发现,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过心律失常。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就更多了。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规律或者不规律的心悸、眩晕、憋闷、手足发凉和晕厥,很可能神志不清。所以平时常心慌头晕小心心律失常。
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可无明显症状,心律失常症状仅在心电图方面有所体现。正常的心律频率为60-100次/分钟(成人),比较规则,当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搏动之前先有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
婴儿心律失常的症状会出现乏力、多汗、呼吸加快、烦躁、少食、睡眠不安、不爱活动等,大孩子自述胸闷、心慌、憋气、易疲劳等。孩子若出现以上症状,应引起家长关注,摸摸孩子的脉搏是否整齐,心率是否增快。
严重时,心律失常的症状会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抽搐、晕厥及猝死。
如果出现以上提到的心律失常症状的话,应警惕是否患了心律失常,须及时到医院心血管专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是否治疗要看自觉症状轻重
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还得看自觉症状的轻重,以及基础心脏病的有无、轻重程度。有的人每次早搏都有不适感,出现心前区上冲、下沉或扭动的感觉,有的人心率稍慢就感到头晕,有的人心率稍快就觉得心慌。对于这些人,用一点药使症状减轻当然有好处。但是,不少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副作用,所以在决定是否用药、用什么药、用多大剂量时,应该全面地权衡利弊,从得失两方面考虑。首先应考虑在药物以外想办法调整,比如尽量保持规律生活,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戒烟、戒酒等。
对于过缓性心律失常(即每分钟心率低于40次),如窦房结病变或各种传导阻滞,如果是属于新出现的或时有时无的,说明有好转的可能,应抓紧时间治疗。如已成定局,心率又特别缓慢,有长时间的间歇,引起明显头晕或昏厥等症状,则宜安装心脏起搏器,以保平安。心率每分钟在50次以上,无明显症状的,可再观察一段时间,暂时不做治疗。有的人有器质性心脏病例如心力衰竭,出现频发室早、室速有导致室颤和猝死的危险,需要提高警惕及时治疗。此外提醒大家对跳的快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跳的乱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都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治疗得到根治,获得一劳永逸的效果。
可见,心律失常者是否需要治疗,应由专科医生进行全面分析,患者切忌自作主张,随便买药服用。心律失常是专业性很强的诊疗专业,临床存在不少误诊误治、过度治疗的情况,希望患者选择正规的专科医院进行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警惕心慌头晕可能是心律失常
律失常的症状
首先表现为一种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感、憋闷、气急、手足发凉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通过最近几年的临床观察研究同时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更多。
其次,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可无明显症状,心律失常症状仅在心电图方面有所体现。正常的心律频率为60-100次/分钟(成人),比较规则,当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搏动之前先有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
如果婴儿患有心律失常的话,其症状会出现乏力、多汗、呼吸加快、烦躁、少食、睡眠不安、不爱活动等,大孩子自述胸闷、心慌、憋气、易疲劳等。孩子若出现以上症状,应引起家长关注,摸摸孩子的脉搏是否整齐,心率是否增快。
严重时,心律失常的症状会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抽搐、晕厥及猝死。如果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症状的话,须及时到医院心血管专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是否治疗要看自觉症状轻重
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还得看自觉症状的轻重,以及基础心脏病的有无、轻重程度。有的人每次早搏都有不适感,出现心前区上冲、下沉或扭动的感觉,有的人心率稍慢就感到头晕,有的人心率稍快就觉得心慌。对于这些人,用一点药使症状减轻当然有好处。但是,不少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副作用,所以在决定是否用药、用什么药、用多大剂量时,应该全面地权衡利弊,从得失两方面考虑。首先应考虑在药物以外想办法调整,比如尽量保持规律生活,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戒烟、戒酒等。
对于过缓性心律失常(即每分钟心率低于40次),如窦房结病变或各种传导阻滞,如果是属于新出现的或时有时无的,说明有好转的可能,应抓紧时间治疗。如已成定局,心率又特别缓慢,有长时间的间歇,引起明显头晕或昏厥等症状,则宜安装心脏起搏器,以保平安。心率每分钟在50次以上,无明显症状的,可再观察一段时间,暂时不做治疗。有的人有器质性心脏病例如心力衰竭,出现频发室早、室速有导致室颤和猝死的危险,需要提高警惕及时治疗。此外提醒大家对跳的快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跳的乱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都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治疗得到根治,获得一劳永逸的效果。
老年人防心律失常做好9件事
1.不要忽视定期体检,很多心律失常患者没有心慌、胸闷等典型症状,是在体检时才发现心律失常的。而暂时没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对身体一样有害,会伤害心脏或引发脑卒中,在严重疲劳状态下可能突然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发现心律失常后,要按医嘱进行治疗,且不可随意选药,或者病情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应向医生咨询后再做决定。
3.运动要适量。对心律失常患者而言,绝不是运动量越大对身体越好,要本着“量力而动”的原则,不可勉强运动或活动过量。中老年人宜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较柔和的运动。
4.避免突然受到冷或热的刺激,小心感冒,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过低。
5.不要暴饮暴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喝咖啡、浓茶等饮品。
6.不可过量饮酒,同时要戒烟并远离二手烟。这些因素都可能使交感神经兴奋,而导致心脏传导异常。
7.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长期劳累是诱发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8.与人相处宽容豁达,避免情绪波动,不生闷气,也不能暴怒或过分紧张。
9.积极治疗原发病,这是预防心律失常非常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