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寒湿困脾证临床表现

寒湿困脾证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脘腹痞闷或痛,腹痛便溏,口腻纳呆,甚则泛恶欲吐,口淡不渴,头身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身目发黄,其色晦暗不泽,或妇女白带量多,或舌体胖,苔白腻或白滑,脉缓弱或沉细。

寒湿困脾的病理特征是脾阳不振和湿邪内盛。可因素体脾阳不振,加之饮食不节,过食生冷,使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停滞而为水湿。内生的水湿又困阻脾阳,形成恶性循环。亦可因冒雨涉水,或居处潮湿,寒湿内侵,脾阳受困而形成。寒湿困脾证临床表现为脘腹痞闷胀痛,饮食减少或不思饮食,口中黏腻,大便溏泄,头重如裹,肢体困倦沉重,面色晦黄,或面目肌肤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妇女白带增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由于寒湿内盛,中阳受困,脾气被遏,运化失司,故见腹胀便溏;寒湿困阻,清阳不展,故见头身困重,面色晦黄;寒湿困遏阳气,水湿失于温化,泛溢肌表,故尿少肢肿。

腹泻拔罐拔哪里

寒湿困脾,脾气虚弱,肾阳亏虚者健脾益肾,温化寒湿;肝郁气滞,食滞胃肠,肠腑湿热者行气化滞,通调腑气。

主穴:天枢,大肠俞,上巨虚。

配穴:寒湿困脾者加脾俞,阴陵泉;肠腑湿热者加下巨虚,手三里,合谷;饮食停滞者加中脘,建里;肝郁气滞者加期门;脾气亏虚者加脾俞,足三里;脾气下陷者加关元,气海;肾阳亏虚者加肾俞,关元。

疗程:每日1次,每次留罐10-15分钟,3天为一疗程。

什么是寒湿困脾证

【概念】寒湿困脾证是指由于寒湿内盛,中阳受困所表现的证候。又称湿困脾阳证、寒湿中阻证。在六经辨证中,一般归属于太阴病证。多因饮食失节,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停滞中焦;或因冒雨涉水,久居潮湿,气候阴雨,寒湿内侵伤中;或因嗜食肥甘,湿浊内生,困阻中阳所致。本证以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寒湿内盛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因阴寒偏盛,水湿不化,水泛肌肤,则肢体浮肿;未伤津液,则口淡不渴;水湿阻遏,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短少。因此,《东医宝鉴》:“水肿由脾虚湿胜,凝闭渗道,水渍妄行,故通身面目手足皆浮而肿,皮薄而光,手按成举手即满是也。”寒湿困脾证所致水肿,若因坐卧湿地,远行涉水,或冒雨露而行,则水湿内侵,壅滞脾胃,影响三焦决渎、膀胱气化而致的水肿,多为阳水;若因脾阳不足,气不化水,健运失职,水湿内停中焦,泛滥肌肤所致的水肿,多为阴水。前者肿势逐渐蔓延全身,后者肿势以腰以下,足跗部水肿为多见,且常易累及肾阳,而成脾肾阳气俱衰的证候。寒湿下渗,带脉不固,故带下清稀量多。湿困中焦,脾胃运化水谷功能障碍,则精微不布,气血化生乏源,不能上荣肌肤,故面色黄晦。即“寒湿内生,色必滞暗,变黄变黑,皆沉晦不明”(《医原》)。若寒湿壅阻中焦,阻滞肝胆气机,胆汁不循常道,泛于肌肤、白睛,下流膀胱而发为黄疸,以寒湿为主,称为阴黄。故《临证指南医案》云:“阴黄之作,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阴黄之黄疸表现为白睛、肌肤、颜面发黄,其色晦暗如烟熏。舌质胖有齿痕,为水湿上浸,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湿困气机,故脉来怠缓。

舌苔厚白大便不成形怎么回事 寒湿

如果是寒湿困脾证,则除了舌苔厚白大便不成形外,还可能有脘腹痞闷胀痛,饮食减少或不思饮食,口中黏腻,头重如裹,肢体困倦沉重,面色晦黄,或面目肌肤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等症状。

因素体脾阳不振,加之饮食不节,过食生冷,使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停滞而为水湿。内生的水湿又困阻脾阳,形成恶性循环。亦可因冒雨涉水,或居处潮湿,寒湿内侵,脾阳受困而形成。由于寒湿内盛,中阳受困,脾气被遏,运化失司,故见腹胀便溏;寒湿困阻,清阳不展,故见头身困重,面色晦黄;寒湿困遏阳气,水湿失于温化,泛溢肌表,故尿少肢肿。

寒湿困脾证的治疗,应以温中化湿为治则,再在专业的中医医生指导下,通过具体症状来选择中药进行相关配伍。

1.茯苓饮:茯苓30 克,用清水文火煮30分钟后,加入6 克白蔻,再煮10分钟,去渣取汁,热饮。

2.薏米粥:生薏米30 克,以文火炖煮40 分钟后,加入葡萄千10 克,煮熟烂后热服。

脾湿是什么原因呢

脾脏在人体脏器中具有:喜燥恶湿的特性。如果湿邪犯脾,就会引发一些消化道疾病。下面我们看看脾湿脾虚的症状都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及时作出判断,并且有效调养脾湿。

脾湿症状:饮食减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腻易腹泻,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证。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语言低微,痰多质稠,舌质淡,苔薄腻或白腻,脉象细软。

一、寒湿:其中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

二、热湿: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

在微生态平衡的情况下,微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都具有“自净”机制,这也是机体“正气”的重要内容。有益菌具有生态优势,它在生态区形成一层生物膜,起着占位性保护作用,与人体免疫系统配合,产生一种特殊的生物和生化环境,抗御和排除外籍菌,成为一道御邪的生物屏障。水苏糖是一种理想的的微生态调节剂。它不仅能起到平衡微生态的作用,还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从而达到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能起到“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折之,不足者补之”的效应,具有“已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强身”的显著特点。

寒湿困脾的适合吃什么

1、忌食辛辣食品。

2、忌烟酒。

3、饮食勿过苦寒、生冷。

4、忌食肥腻食物。

二、辩证施治

寒湿困脾证的治疗,以温中散寒,健脾化湿为法。胃苓汤、平胃散、实脾饮、理中丸、苓桂术甘汤等方剂可随证选用。

1.湿阻脾胃

(1)证候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

(2)治则燥湿健脾,消胀散满。

(3)主方平胃散加味。

(4)方药制苍术、厚朴、陈皮、茯苓、泽泻、炒向木、甘草。

水煎煮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若泄泻如水,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者,可加猪苓、肉桂;若痢下赤白,白多赤少,伴腹痛,可去泽泻加桂枝、炮姜、白芍、木香;若身目发黄,黄而晦暗者,加茵陈、附片、干姜。

2.寒湿外侵

(1)证候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等。

(2)治则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3)主方藿香正气散。

(4)方药蕾香、紫苏叶、大腹皮、炒白术、厚朴、半夏曲、白芷、桔梗、甘草、茯苓。

水煎煮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若吐泻频紧,吐泻物如米泔水,四肢清冷者,合纯阳正气丸以芳香化湿,温中散寒。

为什么会湿困脾阳嗜睡

寒湿困脾的病理特征是脾阳不振和湿邪内盛。可因素体脾阳不振,加之饮食不节,过食生冷,使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停滞而为水湿。内生的水湿又困阻脾阳,形成恶性循环。亦可因冒雨涉水,或居处潮湿,寒湿内侵,脾阳受困而形成。

1.寒湿困脾又湿阻

治疗时应根据“脾虚”与“温阻”的主次处方。湿阻初起,湿困中焦,以除湿为主。因为寒湿困脾,易伤脾阳,当选用温热药助阳以燥湿,除选用苦温燥湿的药物之外,还要配合温运脾阳的药物,如干姜、附子等。湿为阴邪,其性黏滞,病程较长,治疗应坚持不懈,即使临床症状消失,仍需服用调理、健壮脾胃之剂,如香砂六君子汤之类,以免留湿未尽,继而复发。

2.内湿发病,主要是脾运失键

其治疗方法,一方面是杜绝或减少湿邪的来源与产生,另一方面是扩湿邪的出路。因此认为,健脾宣肺是一个关键。药物中苍木、麻黄最为理想。当苍术、麻黄等量使用,则有发大汗的作用;苍术倍于麻黄,则有发小汗的作用;苍术量叁倍于麻黄时,则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苍术四倍于麻黄时,则无发汗之作用,而有明显的化湿作用。

寒湿困脾证的预防和治疗

体质肥胖之人多湿,在夏秋之交,尤须注意勿伤湿冒雨露,涉江河,勿贪凉饮冷,以免湿邪外入或内生。霍乱吐泻时宜暂禁食,吐泻已止,亦应逐渐恢复饮食,先以流法或半流汁饮食为宜。暴泻者易伤胃气,可予淡盐汤、米汤等以养胃气。臌胀病人忌食煎炸、辛辣、坚硬的食物,以半流质和无渣而富于营养之食物为宜;此外还应记录小便的次数、颜色及数量,定期测定体重及腹围,以了解病情的变化,避免情志抑郁或暴怒,戒除烟酒。当臌胀患者,腹围腹水增加时,应当进无盐或低盐饮食。

寒湿困脾证,治疗宜散寒除湿,健脾温中,方用茵陈四逆汤(《张氏医通》);湿热蕴脾证,治疗宜清化湿热,健脾利胆,方用茵陈蒿汤加减(《伤寒论》)。正如《类证治裁》所云“阳黄系胃腑湿热熏蒸,与胆液泄越,上侵肺则发而为黄,其色明如橘子,治在胃,茵陈蒿汤;阴黄系脾脏寒湿不运,与胆液浸淫,外渍肌肉,则发而为黄,其色晦如烟熏,治在脾,茵陈四逆汤。”此外,急黄一证,因“杀人最急”,《杂病源流犀烛》故治疗宜泻热凉血,解毒开窍,方用神犀丹(《温热经纬》)。

脾胃虚寒证的临床表现及宜忌食物

临床表现:

胃痛或腹痛隐隐、喜暖喜按、空腹时痛甚、进食后痛减,泛吐清水,纳食不香,精神不振,倦怠乏力,手足发冷,大便溏稀,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宜食食物:性温味甘辛,具有健脾补气、温暖肠胃及祛寒作用的食物,如 籼米、 羊肉、鸡肉、 牛肚、 猪肚、链鱼、 草鱼、 荔枝、辣椒、 韭菜、茴香菜、 芥菜、 肉桂、 干姜、生姜、花椒、胡椒、小茴香、 白蔻、 红糖、桃子等。

忌食食物:

性质寒凉、易损伤脾胃阳气的食物,如荞麦、 莜麦、 绿豆、豆腐、 菠菜、 空心菜、 茄子、黑木耳、金针莱、 莴苣、 冬瓜、芹菜、苋莱、 茭白、黄瓜、 苦瓜、西瓜、 柿子、 香蕉、 枇杷、梨等。

味厚滋腻,难以消化,易阻碍脾胃运化的食物,如猪肉、 鸭肉、甲鱼肉、 牡蛎肉、糯米等。

具有利气消食作用,可损伤正气、加重虚寒的食物,如山楂、萝卜、 薤白、香菜等。

脾湿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脾湿可分为寒湿和湿热.其中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口腻纳呆,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而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

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面目发黄色鲜明,或皮肤发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饮食减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腻易腹泻,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证。

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语言低微,痰多质稠,舌质淡,苔薄腻或白腻,脉象细软。

什么是寒湿困脾证

【概念】寒湿困脾证是指由于寒湿内盛,中阳受困所表现的证候。又称湿困脾阳证、寒湿中阻证。在六经辨证中,一般归属于太阴病证。多因饮食失节,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停滞中焦;或因冒雨涉水,久居潮湿,气候阴雨,寒湿内侵伤中;或因嗜食肥甘,湿浊内生,困阻中阳所致。本证以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寒湿内盛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临床表现】脘腹痞闷或痛,腹痛便溏,口腻纳呆,甚则泛恶欲吐,口淡不渴,头身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身目发黄,其色晦暗不泽,或妇女白带量多,或舌体胖,苔白腻或白滑,脉缓弱或沉细。

相关推荐

苍术对人体有何功效

苍术性温,味辛、苦,归脾、胃、 肝经。具有燥湿健脾,辟秽化浊,祛 风散寒,明目的功效,主治湿困脾 胃、肮痞腹胀、呕恶泄泻、风湿外 感、寒湿着痹、脚气、夜盲症。苍术 主要有效成分是以p-桉叶醇及茅术醇 为代表的挥发油,燥湿健脾功效相关 的药理作用为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抗 溃疡、保肝、抑菌等。

阳虚体质会导致腹泻吗

阳虚体质的人比较胃寒怕冷,尤其是背部和腹部最容易受凉,而且阳虚体质人的四肢总是处在寒冷的状态之中。 阳虚体质者体内阳气虚微,寒邪极易侵入身体,并对脾胃造成损伤,导致阳虚体质的人频繁会出现消化不良,腹泻、腹胀、胃痛等情况,特别是在冬季,这种身体现象会非常明显。 首先应先分清自己的腹泻是哪种类型,一般将腹泻导致原由分为寒湿困脾、脾胃虚弱、肾阳虚衰,这些原由都是与阳虚有着极大的关联,但是治疗的起来又稍不同。 寒湿困脾导致的腹泻,其症状是排泄物较为清稀,有时候甚至呈水样,并伴有腹痛肠鸡,食欲不佳。治疗办法是散寒化

女人多喝白扁豆花米粥

白带过多是很多女性经常遇到的妇科疾病之一,女性白带过多,有很多时候就是跟脾有关系。例如脾虚、寒湿困脾,都会令白带量增多或异常。 白扁豆花米粥如何治疗白带增多 说起扁豆,大家肯定不陌生,但白扁豆花,大家都注意过吗?它也是可入药的——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像女性白带过多,有很多时候就是跟脾有关系。例如脾虚、寒湿困脾,都会令白带量增多或异常。所以,这类女性可以常用白扁豆花煮大米粥喝。 具体做法: 干白扁豆花10~15克,也可以直接取鲜品25克,再取粳米50~100克。先将粳米加水煮成稀粥,待粥将熟时,放入

脾虚的临床表现

1.脾气虚 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 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气陷临床表现,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慢性出血临床表现,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风寒湿痹的临床表现

风寒湿痹。关节酸痛或部分肌肉酸重麻木,迁延日久可致肢体拘急,甚则关节肿大。又可分为以下三型。 1.行痹 肢体关节走窜疼痛,痛无定处,有时兼有寒热,舌苔黄腻、脉浮。 2.痛痹 遍身或局部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得热稍缓,遇冷则剧,苔白脉弦紧。 3.着痹 关节酸痛、肌肤麻木、痛有定处,阴雨风冷每可使其发作,苔白腻,脉濡缓。

肾阴虚的症状

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等 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晕耳鸣、腰膝酸痛、失眠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男子兼见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等。 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腰膝酸痛是由于肾阴不足,髓减骨弱,骨骼失养;头晕耳鸣则因为脑海失充;失眠多梦原因是水火失济,心火偏亢,心神不宁;阳强易举是因为阴虚则相火妄动;精泄梦遗是由于君火不宁,扰动精室;经少经闭则因为阴亏经血来源不足;崩漏见于阴虚阳亢,虚热迫血;形体消瘦,咽干颧红源于肾阴亏虚;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溲黄便

大人止泻最快的办法 按摩法

取穴位置:位于骶部,在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一骶后孔。 按摩方法:患者仰卧,按摩者用食指点揉小肠俞穴2分钟左右。 功效:主治小肠病,有清热利湿,通调二便的功效,可用于缓解各类腹痛、腹泻症状。 (1)按揉中脘穴 操作:用手掌大小鱼际处以打圈的方式按揉患者中脘穴,先按顺时针方向按揉5分钟,再逆时针按揉5分钟。 (2)按揉天枢穴、大巨穴 操作:用指尖按揉腹部的天枢穴、大巨穴,患者感到舒畅后,双手指尖缓慢地加力,每穴各按揉5分钟。 (3)揉按水分穴 操作: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用手臂的力度揉按水分穴1 ~ 3

婴儿腹泻推拿手法图解 婴儿腹泻的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寒湿所侵,湿困脾阳,脾失健运,饥饱无度,脾胃受伤,运化失职,升降失司,清浊不分而成腹泻。 2.内伤乳食:乳食不当,或过食生冷,油腻,或饥饱无度,脾胃受伤,运化失司,不能腐熟水谷而成腹泻。 3.脾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迁延不愈,而致脾胃虚弱,水谷不化,水湿滞留,而成腹泻。

慢性肝炎如何鉴别诊断

中医诊断: (1)湿热中阻证:临床表现为胁胀脘闷,恶心厌油,纳呆,身目发黄而色泽鲜明,尿黄,口粘口苦,大便粘滞秽臭或先干后溏,口渴欲饮或饮而不多,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或弦滑数。 主证:①身目发黄,色泽鲜明;②苔黄腻。 次证:①恶心,厌油,纳呆;②胁胀脘闷;③尿黄。 辨证要求:具备主证①、②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②及次证三项中的任何两项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①及次证①、②者,即属本证。 (2)肝郁脾虚证;临床表现为胁肋胀满疼痛,胸闷太息,精神抑郁,性情急躁,纳食减少,口淡乏味,脘痞腹胀,午

宫寒的临床表现

1、发胖:寒者的另一表现是浑身发胖,并伴有气短乏力、失眠多梦、月经过少、不排卵等症状。子宫热量不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理机能,脂肪就充当起“护宫使者”,子宫越冷身体就越需要囤积脂肪,从而引起发胖。 2、月经异常:前小腹有坠胀感,并出现白带增多、腰酸或痛、两乳胀痛等现象,少数有反胃、作呕反应;行经腹痛,小腹发凉,月经色黑有血块,个别女性痛经达到难以忍受之程度。 3、其他:腹寒冷有时作痛,经期有时错后,色淡而量少,精神较差,平时腰酸腿软,小便较多,月经量少,性欲减退,舌质淡苔白,脉沉。真阳不足的则腰酸如折,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