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该怎么处理
艾滋病该怎么处理
1.注意个人与艾滋病病人的皮肤有无损伤、裂口、溃烂、湿疹等皮肤病,若有,最好不要与艾滋病病人握手或拥抱,否则有感染的危险。
2.艾滋病病人用过的工具,如牙具、刮脸刀、理发工具、美容工具、注射针头、坐便器,以及和艾滋病人一起游泳等,都有危险,应该避免。
3.夫妻之间一方感染有艾滋病病毒或患有艾滋病,切忌深吻,过性生活时要正确使用避孕套;因避孕套并非绝对安全,最好节制性生活,切忌肛交或口交。
艾滋吃药后还会传染吗 艾滋病吃什么药
得了艾滋病以后,吃的药一般主要是抗艾滋病毒的药物,这个药物并不是说能够杀死艾滋病毒,它只是阻止艾滋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或者是繁殖,除此之外,患者可能会吃一些免疫调节的药物,也包括对症处理的一些药物,抗癌的药物,还包括一些中药等等。
艾滋病毒体外存活时间具体是多长
由于在一些不是很正规的途径模糊地了解了一些关于艾滋病的一些知识,例如传播途径等等,虽然了解了日常的生活当中并不会传播艾滋病的,但是人们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一种疑虑:艾滋病毒在体外存活的时间具体是多长呢?因为了除了体液、血液、母婴传播等直接以外,不排除在某种不可预测的情况下接触了 在体外的艾滋病毒。在不能确定艾滋病毒的存活时间的前提之下,接触人群通常会惶惶不可终日,所以为了解决大家的疑惑,科普一些关于艾滋病的知识,以下将进行一些科学性的解答。
但凡接触过生物基本学习的人都知道,每一种生物生存都有其适应的环境,病毒虽然不能称为生物但同样要一定的生活环境才能存活,因此HIV体外存活时间也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除此之外体液中的HIV的数量也是决定艾滋病毒在体外生存时间长度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般情况下,普通的人群很少会接触到体外的艾滋病毒,而一般实验室里的科学研究人员接触较多,那么以下就以实验室中出现的种种体外存活情况为主,其他情况为辅进行解说。
在实验室里,在艾滋病毒的浓度极其高的前提条件之下,艾滋病毒仍然可以在干了的体液中存活15天,这里所说的存活具体解释为:在这15天内仍然具有感染性。当然,艾滋病毒是一种很脆弱的病毒,所以它15天长度的存活条件除了高浓度,还要适合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如果脱离 了实验室的环境,其实艾滋病毒是非常容易消灭的,高温、强酸、弱碱、医用酒精都能将其消灭,因此在处理体液时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是极其小的。不过需要重点注意的是,众所周知艾滋病毒从血液、人体的创口、粘膜等侵入人体,因此在处理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的时候都要注意不要让它们接触到这些区域。
不管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实验室中,在处理和艾滋病有关的血液时候,一旦血液洒出容器,就要立即做清洁处理,并且要用高温、强酸、弱碱、医用酒精等可能消灭艾滋病毒的物质或方式处理。当然,不要直接接触体液或血液能够更大程度上保证安全。
干燥的环境可以降低体液(含有HIV)干燥,从而使得艾滋病毒的活性大大降低,科学研究发现,干燥可以降低艾滋病毒的活性的最大程度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甚至百分之九十九,因此即便空气本身不能杀死HIV,暴露在空气的HIV不过几个小时也会“一命呜呼”。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证明艾滋病毒体外存活时间并不会很长。所以大家可以放心。
不管是实验室中的人员还是普通人群,不得不了解的一种情况是,即便不是在实验室适宜环境之下,HIV在用过的注射针头的残留血液里,仍然能够存活好几天。上一段已经指出的事实是干燥条件下可大幅度降低艾滋病毒的活性,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残留在注射针头里的血液相对于外界来说是不易干燥。一旦有共用注射针头的情况,那么残留血液中的艾滋病毒就是跟随可直接进入血液的针头,从而造成感染。因此严禁重复使用注射针头。
艾滋病该怎么护理
艾滋病是种很可怕的疾病,人们常常会谈艾色变,了解艾滋病的症状,做好艾滋病相关的护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艾滋病的最好办法,艾滋病应该如何护理,看看艾滋病专家给的建议。
艾滋病有关的常见症状:发热、腹泻、口腔感染、皮肤损害。
1、发热
热型为不规则热。
病因:各种机会性感染、HIV病毒、肿瘤、药物。
护理措施:定时观察体温、采取降温措施,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补充足够的营养及水份、保持皮肤干燥。
2、腹泻
持续性慢性腹泻,多为水样便,体重下降明显。
病因:HIV病毒;胃肠道机会性感染( 细菌、原虫、病毒、真菌、肿瘤 )。
护理措施:观察排便次数、性质、量、伴随症状及时留取标本,补充营养及水份,肛周皮肤护理,卧床休息。
3、皮肤损害
皮肤是HIV侵袭的主要部位之一,许多AIDS患者是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
病因:疱疹病毒、 真菌、 细菌、非感染性 (脂溢性皮炎、剥脱性皮炎、 皮肤干燥病等等)
护理措施: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未破水疱注意保护,已破水疱防止感染;必要时给予保护性隔离措施。
4、 口腔感染
常见有口腔念珠菌病、 毛状白斑、 HIV相关性牙周炎
病因:细菌、真菌、病毒
护理措施:保持口腔清洁,抑制霉菌生长;碱性药物漱口或擦拭口腔
二、健康宣教
1、 避免或减少危险行为:节制性生活、正确使用避孕套、防止交叉感染、母婴传播率50%。
2、 放弃不良行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鼓励戒毒、降低危害策略。
3、 药物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症状、骨髓抑制、脂肪代谢障碍。
4、 依从性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病人高度的依从性是长期抗病毒治疗的关键,HAART疗法治疗复杂,价格昂贵,副作用较大,需长期服药;监督患者服药。
5、 饮食起居: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预防感染、适当加强锻炼。
6、 家居护理:预防HIV在家中传播、勤洗手、正确处理污染物、包扎伤口、不要共用个人物品。
以上就是对“如何护理艾滋病”的阐述,希望对艾滋病患者有所帮助。艾滋病患者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做好艾滋病的护理,对治疗艾滋病有显著的帮助。
艾滋病该怎么预防
艾滋病日常预防
1、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2、 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3、 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4、 共用注射器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珍爱生命。
5、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健康教育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艾滋病毒;不要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可使用安全套;不与别人共用针头,使用已消毒注射器;小心使用血制品。
特异性预防
(一)随着1993年美国CDC分类诊断标准,扩大了AIDS的诊断范围,有利于AIDS的预防及治疗,依据CD4T淋巴细胞减少,给予一定的投药;
(二)艾滋病疫苗:美国对含有gp120成份的两种艾滋病疫苗进行了第二期296人的试验,由于已有6人发生了感染,而暂时终止,泰国正进行UBI合成疫苗试验;
(三)阻断母婴传播:CD4+T 淋巴细胞>;200/μl的艾滋病孕妇,用AIT于产前,产程内及婴儿治疗,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如何保护血友病患者在治疗中不感染艾滋病病毒
血友病患者常需注射浓缩抗血友病球蛋白(即W因子)来 止血,假如在众多的供血者之中,有人是潜伏期的艾滋病病毒 感染者或是艾滋病患者,接受了这些供血者的血制品的血友 病患者就大祸临头,艾滋病病毒就将通过它们蔓延开来。体外 试验证明艾滋病病毒对热很敏感,经60~68处理10~72 小时,浓缩凝血因子的艾滋病病毒颗粒可被破坏而灭活,便可 安全用于治疗血友病患者。日本从1983年开始采用这种方法 处理血制品,经6~24个月的跟踪检査,取得了可喜的结果, 证明是安全可靠的。最近美国食物和药品管理局已批准了对 血制品的加热处理措施,加热方法简单、适用。但需在更多患 者中进行试验,以确保安全。 在欧洲,如原西德,采用从美国进口的抗血友病球蛋白治 疗血友病,艾滋病就在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中蔓延。相反,如...
男性艾滋病能像正常人一样生孩子吗
如果是艾滋病患者的,建议还是不要要孩子的,因为首先艾滋病的病毒会存在在病人的血液,精液各种体液当中,并且在男女进行性交的时候,艾滋病也会通过性交的方式传染给女性,这样会导致三方都得到一定的伤害。如果一定要有孩子的话,建议是首先应该对精子进行挑选处理,选择没有病毒的精子与卵子进行受精处理,以及采用人工受精的方式,但是难度很大。
艾滋病这类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三种,艾滋试纸测试还是具有一定准确性的,但是使用艾滋试纸测试完以后也只是初筛,因为使用试纸检查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者是假阴性的可能。想要明确是否患有艾滋病还需要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去进行检查。目前明确是否患有艾滋病的方法为抽血检验。如果只是普通的性生活则并不会传播艾滋病,你也不需要过于担心。
首先要告诉你不要杞人忧天。然后我们来看看,艾滋急性期的症状一般情况下出现在患者感染后的第2周到第4周,出现的皮疹也是成对的分布的,并且伴有严重的腹泻等症状。艾滋病的症状也没有什么特异性,所以说出现症状后就认为是艾滋病,这些症状不能够说明问题,如果你越紧张,出现的症状就越像,如果实在不放心,六周后可以去当地的三甲医院或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检查。
艾滋病该如何诊断
1.急性期:诊断标准:病人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80%左右HIV感染者感染后6周初筛试验可检出抗体,几乎100%感染者12周后可检出抗体,只有极少数患者在感染后3个月内或6个月后才检出。
2.无症状期:诊断标准:有流行病学史,结合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
3.艾滋病期
(1)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以上,>1个月;
(2)慢性腹泻次数多于3次/日,>1个月;
(3)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
(4)反复发作的口腔白念珠菌感染;
(5)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6)肺孢子虫肺炎(PCP);
(7)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
(8)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9)深部真菌感染;
(10)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
(11)中青年人出现痴呆;
(12)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13)弓形虫脑病;
(14)青霉菌感染;
(15)反复发生的败血症;
(16)皮肤黏膜或内脏的卡波济肉瘤、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