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婴幼儿儿营养不良症状有哪些

婴幼儿儿营养不良症状有哪些

调查资料显示,当孩子情绪不佳,发生异常变化时,应疑及体内某些营养素缺乏。

如孩子变得郁郁寡欢,反映迟钝,表情麻木,多提示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元素,应多给孩子安排一些水产品,肉类,奶制品,畜禽血,蛋黄等高铁、高蛋白食品。

若孩子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可能表明休内B族维生素不足,此时补充一些豆类、动物肝、核桃仁、土豆等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大有裨益。

如果情绪多变,爱发脾气,这些甜食过多有关,医学上称为“嗜糖性精神烦躁症”,除减少甜食外,多安排点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大有必要。

至于固执创任性,胆小怕事,则可能维生素A、B、C与钙元素不足,故动物肝、鱼、虾、奶类,果蔬等食物便成为必吃食品了。

婴儿营养不良表现如下:

营养不良患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皮肤毛发无光泽,黏膜苍白,体重不增加甚至减少。临床上还将营养不良病人分为消瘦型和水肿型。

消瘦型: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减少,变薄无弹性,头发枯黄,大便频而量少有粘液。患儿的智能及动作均有不同程度迟缓,体温低于正常,脉搏慢,血压偏低。

水肿型:轻者仅有皮下水肿,重者可有生殖器、上肢、腹部及颜部凹陷性水肿(压之有凹陷),少数患儿可有胸腹腔积水,少数人还可出现皮肤紫瘢。本型患儿以体重突然增加为水肿的可靠标志。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患儿还可以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佝偻病、各种感染、腹泻、中耳炎、肾盂肾炎等等。化验检查可发现患儿有贫血征象。

造成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因素

造成营养失衡的有几点因素:

1、添加辅食不合理

有些妈妈在给婴儿添加辅食时,不注意各个阶段的婴儿的发育状态,没有一定顺序的添加或什么最有营养就添什么,导致婴幼儿是吃什么拉什么或消化不了吐了或积食或影响到婴幼儿脾胃的正常发育。

2、喂食不注重婴幼儿的发育过程

婴幼儿的唾液腺一般在三月后才发育。对于一些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以及豆制品应分阶段喂养。牛乳和母乳虽属动物蛋白,但由于其颗粒小容易被吸收。2—3月的婴幼儿可以吃些鱼肉,搅碎成肉泥喂给宝宝。营养丰富且易吸收。只有在8—9月后的幼儿才可以吃动物蛋白或植物蛋白或豆制品。在这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喝些菜汤,以增强肠道的消化蠕动。

3、母亲太过营养

妈妈生完小孩后,的确需要滋补,因为母亲在怀孕及生育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体能和营养,中医上认为是气虚加血虚,需要大量的产后调养。但是母亲在坐月子的过程也是哺乳期。母子关系在胎儿脱离母体后通过哺乳来维系。当然也有抚摩等。妈妈通过乳汁将营养、免疫,也包括细菌、病毒。如若妈妈的营养过剩或大鱼大肉的导致乳汁内脂肪堆积,乳汁过厚就会导致宝宝消化不了或吐或泻或积,出现营养不良。进而出现宝宝偏瘦、体质下降、疾病百生。

4、是先天不良

不管是呼吸道疾病还是消化道疾病,都是粘膜免疫功能太弱所导致。呼吸道粘膜有其正常的免疫功能,在外来细菌的侵袭下会自动免疫防御。比如咳嗽就是一种防御功能的反映。消化道也一样。粘膜会通过咯痰把细菌排除,还有自身的免疫。有些小儿经常性犯病,最后只能通过中药来增强体质,还有锻炼。

幼儿营养不良判断法

营养不良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按性质不同可分为热量营养不良和蛋白质营养不良,前者以热量缺乏为主,后者以蛋白质缺乏为主。我国儿童营养不良主要见于3岁婴幼儿,80%以上属于轻度营养不良。本病患儿主要是优质蛋白质(包括动物蛋白和豆类蛋白)摄入不足,同时缺乏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专家分析认为,幼儿营养不良的原因,一部分是因家庭贫穷造成;另一部分是家长缺乏营养知识喂养不当所致;还有一部分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

临床上,判断急慢性营养不良的主要指标有:①体重。若孩子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15~25%属于轻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该值的25~40%属于中度营养不良;体重低于该值的40%以上属于重度营养不良。②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具体测量方法:在腹部的肚脐上,以拇指和食指相距3厘米与皮肤表面垂直成90度角,将皮肤层捏起,然后量其上缘厚度。轻度营养不良为0.4~0.8厘米;中度营养不良为0.4厘米以下;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几乎完全消失。③身高。轻度营养不良基本正常;中度营养不良较正常值低;重度营养不良明显低于正常值。④肌张力。轻度营养不良基本正常;中度营养不良,肌张力明显降低,肌肉松弛;重度营养不良,则肌肉萎缩。

儿科专家指出,早期发现营养不良,对早期治疗和良好预后至关重要。轻中度营养不良患儿的消化能力尚好,故以调整饮食为主,可不给予药物治疗;营养不良并发贫血及多种维生素缺乏症者,应予以相应治疗。

婴儿营养不良的症状

婴儿营养不良的时候,常会出现如下症状:

婴儿一度营养不良

体重减少15~25%脂肪层变薄,肌肉不坚实。

婴儿二度营养不良

体重减少25~40%,身长低于正常。脂肪层消失,肋骨、脊柱突出,皮肤苍白失去弹性,肌张力低下,不能站立,哭声无力,运动功能发育迟缓,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安,食欲低下。

婴儿三度营养不良

体重减轻40%以上,身长低于正常,发育迟缓,骨龄低,脂肪层消失,颌颧骨突出,老人貌,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生命体征低弱,情绪不稳定,食欲低下,或消失。易腹泻,呕吐合并感染。

消瘦型营养不良

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减少,变薄无弹性,头发枯黄,大便频而量少有粘液。患儿的智能及动作均有不同程度迟缓,体温低于正常,脉搏慢,血压偏低。

水肿型营养不良

轻者仅有皮下水肿,重者可有生殖器、上肢、腹部及颜部凹陷性水肿(压之有凹陷),少数患儿可有胸腹腔积水,少数人还可出现皮肤紫瘢。本型患儿以体重突然增加为水肿的可靠标志。

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患儿还可以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佝偻病、各种感染、腹泻、中耳炎、肾盂肾炎等等。化验检查可发现患儿有贫血征象。

幼儿营养不良的原因

1病因可以分为3种。1摄入不足其中喂养不当是主要原因,比如未及时添加辅食,或者蛋白质摄入不足,还有婴幼儿的饮食习惯不当。2消化不良婴幼儿的消化系统解剖及功能上的异常、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均可影响。3需要量增加急慢性性传染病的恢复期、消耗性疾病都会导致营养不良。

2当婴幼儿出现体重不增,甚至下降出现消瘦水肿,身高低于正常时,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主要是查出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原因在哪,检查项目有血常规、血生化、血糖、大便常规等等。

3在诊断出病因之后,讲针对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原因进行治疗,并且要调整好婴幼儿的饮食,促进消化功能。

婴儿营养不良的症状

婴儿营养不良,指的就是“发育缓慢体重降,营养不良肌肉萎”的情况。

婴幼儿营养不良是指摄食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能量缺乏,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肌体消耗,出现体重减轻或不增,生长发育停滞,肌肉萎缩的病症。

患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皮肤毛发无光泽,角膜苍白,体重不增加甚至减少。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患儿还可以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佝偻病、各种感染、腹泻、中耳炎、肾盂肾炎等等。化验检查可发现患儿有贫血征象。

婴幼儿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

1)蛋白质缺乏:临床容易疲劳,常伴有贫血,小儿体重减轻,生长发育迟缓,以及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等。

2)脂肪缺乏:小儿容易患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的缺乏等。

3)糖类缺乏:小儿容易发生低血糖,临床常表现为疲劳、生长发育迟缓。

4)钙不足:小儿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骼牙齿发育异常,有些患儿可发生低钙抽搐等。

5)磷不足:小儿常有食欲不振,临床易发生软骨病,表现为骨骼和牙齿发育不正常,严重的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6)钾不足:小儿常出现肌肉无力,严重的可发生心律失常。

7)食物纤维不足:临床常表现为便秘等。

肌营养不良有哪些种类

肌营养不良有哪些种类?

一、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肌营养不良症,主要是因遗传因素造成的,一般会在婴幼儿时期就会发现了。

当出现这种类型的肌营养不良症明显的表现在下肢,如不能走平稳的步伐,走路也会很慢,总是会容易摔倒,而且走路的形状成“鸭步”。当蹲下的时候,只能靠两手撑着自己身体而逐步站直大腿,然后逐步挺起身子。由于骨盆带的肌肉受累太大,就会逐渐出现肌肉萎缩,无力等现象。这种类型的肌营养不良症会在10岁的时候出现坐立不起的症状,同时丧失了行走了能力。

二、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这种类型比较复杂,一般会在青少年时期出现骨盆带肌的无力、萎缩等症状,但是这种进展比较缓慢,除了不能行走,肌肉萎缩的现象,会不出现智能障碍和不会造成死亡。

三、面一肩一肱型肌营养不良症:这种类型的肌营养不良症主要与面肌有关,是因面肌受累造成的。它的主要症状是睡眠时闭眼不紧、吹气无力、苦笑脸容等。慢慢就会延伸到颈肌、肩肌的萎缩和无力。但是它的病情严重程度不一。

四、眼肌型肌营养不良症:它是最少见的一种肌营养不良,主要表现在眼睑下垂和眼外肌的麻痹。他会造成视网膜受损,智能低下等现象。

五、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症:这种类型的肌营养不良症发病年龄不一,会在幼儿时期到中年后期都会发病。它的病情进展很慢,不会给人造成死亡。

婴幼儿营养不良的膳食营养治疗

婴幼儿营养不良的膳食营养治疗

(1)一度营养不良儿由于消化生理功能与正常儿相近,治疗开始应维持原喂养食物,不急于添加,以免引起消化不良,一般根据患儿情况一周后再增加热卡与蛋白质食物。

(2)二度营养不良儿的消化能力较弱,待消化能力逐渐恢复,食欲好转的过程中,逐步较快地增加蛋白质类食物。注意盐的食量,防止水肿。

(3)三度营养不良儿的消化力很弱,并伴有其它合并症。应首先诊断原发病,待病情好转,以极少量,多餐维持酸碱平衡,然后逐渐调整膳食,补充蛋白质,使之逐步巩固营养素的摄入。

(4)营养食物调整补充的办法:首先应遵照循序渐进,逐步补充,不急不燥、耐心谨慎的原则,并坚持以下六个步骤。每一步骤均有热能及三种主要营养素的用量,重量比,及适宜食用的食物。

一度营养不良患儿可从第三步开始:每日每公斤体重可摄入热能120千卡,蛋白质3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23克。三种营养素的重量比为 1:0.6:7.6。可采用的食物:半脱脂乳、蒸发乳、配方乳、豆浆、米汤、稀米粥、代藕粉、鱼泥汤等。情况稳定后转入第四步,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热能140千卡,蛋白质3.5克,脂肪2.8克碳水化物25克。三种营养素的重量比 1:0.8:7.2,可采用的食物,牛乳、代乳品、豆浆、鱼泥、粥、糕、饼等。满足需要可转入第六步,每日每公斤体重热能140~120千卡,蛋白质 3.5克,脂肪3.5克,碳水化物14,其重量比1:1:4。食物可同第四步,但需增加量。进入第六步可以巩固到正常饮食,患儿已恢复正常。

二度患儿要从第二步开始:热能61千卡,蛋白质2.0克,脂肪1.0克,碳水化物11克,其重量比为1:0.5:5.5,可食食物:脱脂乳、蒸发乳、配方代乳粉、豆浆、鱼汤、米汤、稀面糊等。约5~7天渐进到第三步。如此缓慢增加致第四第五步:热能每日每公斤174千卡、蛋白质4.5克、脂肪7克、碳水化物24克、其重量比1:1.5:5.2。开始恢复健康,进入第六步巩固治疗。

婴幼儿营养不良怎样治疗

婴幼儿营养不良的膳食治疗

(1)一度营养不良儿由于消化生理功能与正常儿相近,治疗开始应维持原喂养食物,不急于添加,以免引起消化不良,一般根据患儿情况一周后再增加热卡与蛋白质食物。

(2)二度营养不良儿的消化能力较弱,待消化能力逐渐恢复,食欲好转的过程中,逐步较快地增加蛋白质类食物。注意盐的食量,防止水肿。

(3)三度营养不良儿的消化力很弱,并伴有其它合并症。应首先诊断原发病,待病情好转,以极少量,多餐维持酸碱平衡,然后逐渐调整膳食,补充蛋白质,使之逐步巩固营养素的摄入。

婴幼儿营养不良的病因

引起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

营养素长期摄入少。如婴儿出生后缺奶,过早地采用米粉和粥类为主食;或者因唇裂、腭裂而哺乳困难;也有少数病儿是由于长期偏食、挑食、吃零食所引起。

营养素的吸收不良。小儿经常腹泻或伴有胰腺功能不全、肝功能障碍,妨碍了营养素的吸收利用。

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多。双胎、早产儿、各种急慢性感染、生长发育加速期等都会增加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量,从而造成营养素及能量相对不足。

营养素的排泄量增加。如糖尿病则会增加体内葡萄糖的丢失,肾病综合症时常伴有大量蛋白尿,这些疾病往往容易合并营养不良。

因此,要防止营养不良首先要提倡母乳喂养,合理、及时补充辅助食品,正确安排小儿的生活;提倡户外活动,增强体质,预防感染:及时治疗慢性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纠正各种先天性畸形,必要时可适当补充一些消化酶、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相关推荐

小儿营养不良吃什么食物好

小儿营养不良吃薯类食物好 薯类包括红薯、山药、土豆等,能够吸收水分、脂肪、毒素及糖类等,并可以润滑肠道。经常食用薯类,可降低宝宝发生干眼病的危险性,还可避免便秘,减少日后发生结肠癌、直肠癌的危险性。对于小儿营养不良问题也有很好的降低效果。 小儿营养不良多喝酸牛奶好 酸牛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比牛奶更易消化吸收,铁、钙、磷等各种微量元素的利用率更高,还可促进宝宝食欲,增强消化功能,有效地抑制肠道病菌的繁殖。因而,常喝酸牛奶不仅增强抗病力,还可治疗习惯性便秘、婴幼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等病症。 小儿营养不良多吃西红柿好

肌营养不良症状体征

1、假肥大型根据Dys空间结构改变和功能丧失程度不同,可分为两型: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 2、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是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肌病。遗传缺陷是定位于4q35染色体上同源框基因(指一类长约180个碱基对的DNA序列)的重组。 3、肢带型肌营养不良也称为Erb型。包含一组肌营养不良变异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散发病例不少见。病变主要累及肢体近端。此型有Dys存在,无Xp21突变。将不符合DMD、BMD或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但表现肢带肌无力患者包括在此型中。 4、

给宝宝巧选米粉的小妙招

巧选米粉 面对超市里的琳琅满目的婴幼儿营养米粉,很多新手妈妈不知道如何选择。婴幼儿营养米粉分为婴儿配方粉、婴幼儿补充谷粉、婴幼儿辅助食品、婴幼儿补充食品几大类: * 婴儿配方粉是适于0-12个月龄婴儿食用的食品,能满足0-6个月正常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 婴幼儿补充谷粉是适合4个月龄以上婴幼儿食用的补充食品,如作为主食易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但是很多补充谷粉内不含有被称为“聪明元素”的碘,如果父母不注意另外给宝宝添加碘的话,可能导致宝宝碘缺乏。 * 婴幼儿辅助食品和婴幼儿补充食品是为四个月以上月龄宝宝生产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状

Duchenne 肌营养不良患儿多于3~5岁逐渐出现症状,婴幼儿期多无症状,也有部分细心的家长可能发现患儿其实从小运动发育就较同龄儿童稍有落后,比如,正常儿童生后1岁独立行走,患儿可能1岁半~2岁开始独立行走,或者一直行走不稳,往往被误认为缺钙或体质弱等原因而被忽视。 随患儿年龄长大,症状逐渐明显,常在入托后发现患儿运动能力较同龄儿差,动作不协调、笨拙,奔跑跟不上同龄儿童。 患儿逐渐出现步态异常,行走摇摆,俗称鸭步,上楼困难,蹲下起来困难。从平卧位起来时,患儿往往先翻身呈俯卧位,先抬头,以双手扶膝盖、大腿

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专用安排

据了解,婴幼儿营养不良是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比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6-24个月辅食添加期间,营养不良及贫血患病率较高。因此,卫生部、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和WHO儿童卫生合作中心联合实施了“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改善项目”。 了解我省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及贫血患病率,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我省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降低贫血患病率。。 项目将通过专业培训、健康教育、营养素补充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婴幼儿喂养,合理添加辅食,保障婴幼儿营养,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提高健康水平。今后,我省将实施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婴幼儿

肌肉萎缩肌营养不良怎么办

肌肉萎缩可分为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恶病质性肌萎缩、交感性肌营养不良等,肌营养不良症是引起肌肉萎缩的疾病之一。肌营养不良症常好发于男性婴幼儿,临床上表现为躯干四肢近端无力,跑步、上楼困难,行走如鸭步步态。肌营养不良症可分为3大类型,即Gowers型、肢带型、面-肩-股型。 1.Gowers型:行走时双侧摇摆,脊柱前凸,形似鸭步。自仰卧位立起时必须先转向俯卧位,然后双手支撑着足背依次向上攀扶才能立起,称Gowers征。多在5岁~25岁之间发病。 2.肢带型:各年龄均可发病,以10岁~3

婴儿营养不良的症状有哪些

情绪起伏大 宝宝情绪低落,表情冷漠,反应迟钝,有可能是缺乏铁质和蛋白质,可以给宝宝多吃一些奶制品、肉类、水产品、蛋黄等高蛋白食物。 宝宝焦躁不安,惊恐失眠,有可能是缺乏B族维生素,应多给宝宝吃一些动物肝脏、核桃仁、土豆或豆制品。 宝宝脾气大,情绪起伏明显,可能是因为吃的甜食太多了。要适当地减少甜食的摄入量,还要多吃一些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宝宝怯懦胆小,固执不听劝,有可能是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和钙质,应多吃一些鱼虾、奶制品、蔬果和动物肝脏。 举止异常 不爱说话,动作迟缓,性格孤僻,有可能是因

小儿营养不良的症状

健康的基础来自于营养,而对小儿来说,既要警惕营养过剩,又要注意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常见表现为: 1、蛋白质缺乏:临床容易疲劳,常伴有贫血,小儿体重减轻,生长发育迟缓,以及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等。 2、脂肪缺乏:小儿容易患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的缺乏等。 3、糖类缺乏:小儿容易发生低血糖,临床常表现为疲劳、生长发育迟缓。 4、钙不足:小儿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骼牙齿发育异常,有些患儿可发生低钙抽搐等。 5、磷不足:小儿常有食欲不振,临床易发生软骨病,表现为骨骼和牙齿发育不正常,严重的可发生病

4个月的宝宝吃什么米粉

1、婴幼儿营养米粉分为婴儿配方粉、婴幼儿补充谷粉、婴幼儿辅助食品、婴幼儿补充食品几大类。其中婴儿配方粉是适于0——12个月龄婴儿食用的食品,能满足0——6个月正常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婴幼儿补充谷粉是适合4个月龄以上婴幼儿食用的补充食品,如作为主食易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婴幼儿补充谷粉内不含有被称为“聪明元素”的碘,如果父母不注意另外给宝宝添加碘的话,可能导致碘缺乏,众所周知缺碘会造成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甚至畸形,对宝宝的一生会有严重影响。 2、留意内容物是否为独立包装,因为独立包装

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有哪些种类

一、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肌营养不良症,主要是因遗传因素造成的,一般会在婴幼儿时期就会发现了。 当出现这种类型的肌营养不良症明显的表现在下肢,如不能走平稳的步伐,走路也会很慢,总是会容易摔倒,而且走路的形状成“鸭步”。当蹲下的时候,只能靠两手撑着自己身体而逐步站直大腿,然后逐步挺起身子。由于骨盆带的肌肉受累太大,就会逐渐出现肌肉萎缩,无力等现象。这种类型的肌营养不良症会在10岁的时候出现坐立不起的症状,同时丧失了行走了能力。 二、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这种类型比较复杂,一般会在青少年时期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