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斜颈怎么办 手法牵引
习惯性斜颈怎么办 手法牵引
通过在医生的指导下,母亲可对患儿进行手法牵引,具体方法为:将患儿平卧于母亲双膝上,使患儿颈部向后伸,母亲用左手轻轻按住患儿胸廓,右手握住头颈部,轻轻将患儿脸部尽量旋向患侧,枕部旋向健侧肩峰,操作过程中手法应轻柔,使挛缩的胸锁乳突肌得到较大的牵伸,每日30~50次左右。
造成小儿痉挛性斜颈的原因
造成小儿原发性斜颈的原因
1.胎位不正,或子宫壁受到不正常的压力,使胎儿头颈部姿态异常,阻碍了一侧胸锁乳突肌的血液供应,使该肌肉缺血、萎缩、发育不良,进而挛缩。
2.由于难产,分娩时胎儿的胸锁乳突肌受到产道的挤压或产钳的牵引而受伤出血,以后血肿被肉芽组织替代(发生机化),肌肉痉挛,引起斜颈。现在发现难产,大多采取剖宫术手术助产,极少(几乎不用)产钳牵引,所以因此而致的斜颈,目前几乎不再存在。
3.遗传因素:约有17%的患儿有家庭遗传史。
引起继发性斜颈的因素为:
①颈部外伤或炎症使胸锁乳突肌出血、机化和挛缩。
②小儿麻痹症后遗斜颈。
婴儿斜颈一般在出生后10天时出现。检查时,在患侧胸锁乳突肌中下部可扪及一个硬韧或有压痛的椭圆形肿块,逐渐增大。1~2个月后肿块开始缩小,数月后消失,但胸锁乳突肌却形成了永久性、无弹性的纤维带。此纤维带逐渐挛缩,牵拉头部,使头部倾向患侧而成为斜颈。随着患儿长大,斜颈日益严重。当头部转向健侧或仰头时,患侧的胸锁乳突肌便突出于皮下呈索条状隆起,患侧肩部耸起,头和颜面部逐渐变形,患侧面部发育缓慢而缩小,下颌角较大,眉角与口角间的距离缩短,健侧颧骨增高。病程长者患侧颈部的其它肌肉也发生痉挛,颈椎发生形态和结构上的改变,出现代偿性的侧挛。所以,诊断明确后应早期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婴儿斜颈可进行推拿,绝大多数患儿可以治愈。局部热敷,按摩患侧胸锁乳突肌,逗引婴儿头向患侧旋转,向健侧屈曲。3个月以上的婴儿,可由医生手法矫正。1~1.5岁的患儿,可用绷带或长条布带在头和健侧肩关节作“8”字形固定矫正。如经上述方法矫正仍无效,可手术治疗。一般来讲,儿童期或胸锁乳突肌挛缩不严重的话,手术治疗有望治愈。即使颜面不对称,在斜颈解除后,随着发育成长,颜面畸形会逐渐好转乃至消失。
易损害宝宝骨骼发育的习惯
同床睡→斜颈
坏习惯:小婴儿就是有这个牛本事,即使闭着眼睛也能用嘴找到妈妈要奶吃。过去我们总提倡婴儿和妈妈分床睡,是为了避免大人捂着宝宝了,其实这样还有一个坏处,就是孩子和家长同床睡时孩子会自然地长时间面向妈妈的一边入睡。
可能后果:斜颈
专家点拨:长此以往,这种睡姿会使孩子的头、面部习惯性地向一侧倾斜,形成习惯性或姿势性斜颈(一侧脸大一侧脸小),俗称歪脖子。姿势性斜颈一般都是由于不良睡姿、抱姿哺乳习惯或一些眼科异常影响形成。左右交替哺乳或平卧睡姿,一般情况下可自行缓解。但是如果发现宝宝在出生两周左右出现头面部总倾斜向一侧颈部,则需要警惕宝宝的一侧颈部是否有肿块,一旦有可以感触到的坚硬肿块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这种极有可能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习惯性斜颈怎么办 越早越好
对于半岁以内的婴幼儿,如果发现有习惯性斜颈,采取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可得到较满意的效果。在婴幼儿出生后一定要注意观察,如果孩子的头部总是偏向一侧,需查探其头颈部有没有包块。尽快求助于医生,排除颈椎等其他疾病,及早进行干预。
新生儿习惯性斜颈 固定矫正
患儿卧床休息时,可采取仰卧位,用小沙袋或者枕头等柔然的物品放置于头部两侧,固定患儿头部,使其处于矫正位,长久坚持可促使患儿自动纠正。
痉挛性斜颈的临床分类和分型
根据肌肉痉挛产生的姿态和方向,痉挛肌范围和部位,颈部以外的症状及全身表现将痉挛性斜颈分为以下三类:其一,单纯性痉挛性斜颈,也称原发性痉挛性斜颈,该类痉挛肌只累及颈部肌肉,只引起头颈部症状;其二,复杂性痉挛性斜颈,痉挛肌同时波及颈部以外的肌肉,引起颈部及颈部以外局部症状,诊断尚不能归入其他疾病;其三,症状性痉挛性斜颈:斜颈表现只是其他锥体外系疾病的局部症状,痉挛肌分布比较广泛。
临床分型重点在单纯性和复杂性痉挛性斜颈。
1、按头颈姿态和方向分型(图1)
(1)旋转型痉挛性斜颈 头部矢状面发生旋转,冠状面向左或向右朝向,头面部旋向左或旋向右。下颌部逼近肩部。在旋转姿态中,有部分患者含有前屈动作,或后仰动作,前者称旋转前屈型,后者称旋转后仰型,两者之间称旋转水平型。
(2)侧屈型痉挛性斜颈 头颈向左或向右倾斜,头颈冠状面保持正常方向。头颈发生向左或向右侧屈,或称侧弯。耳部逼近肩部。
(3)前屈型痉挛性斜颈 头部冠状面前倾或前移,头颈发生前屈或前伸。呈低头状或点头状。下颌逼近胸前。
(4)后仰型痉挛性斜颈 头颈冠状面后倾,头面后仰,枕部逼近背部。
(5)混合型痉挛性斜颈 兼有以上二种或多型表现的患者,有规律或“无规律”混合症状。
复杂性痉挛性斜颈根据受累的部位和神经分布的节段,做以下分类:痉挛性斜颈头面型;痉挛性斜颈胸型和腹型;痉挛性斜颈上肢型;痉挛性斜颈下肢型和痉挛性斜颈脊柱型。
斜颈初期可以做一下推拿进行矫正
早期可以做推拿治疗。第一步是推捋,通常情况下,用沾上爽身粉的拇食、食指在患儿脖子处轻轻地揉捻,以捻散、捋顺挛缩部位。第二步是,扶住患儿下颌,用力牵引颈部使其颈部逐渐向健康的一侧侧屈,面部向患侧旋转,以纠正斜颈。“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最佳治疗时机是在新生儿期,矫治时机切不可超过6~8岁。”医生表示,孩子年龄大了,脸部和颈部畸形就难以纠正过来。
小儿斜颈的三种情况需警惕
大部分小儿斜颈都是生理性斜颈,当宝宝长到一岁的时候能自然好。可是如果出现本文提到的三种情况的斜颈要有所重视,可能存在疾病因素。
生理性斜颈———
出生后3个月出现斜颈
这种情况往往是生理性斜颈,是因为孩子抬头后颈部力量不够,头部相对较重导致,不用治疗,到1岁左右通常会自然好转。家长只要注意观察就好。
病理性斜颈———
1.肌性斜颈
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斜颈,颈部可见明显肿块。目前认为,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病变导致紧张痉挛所致,病因可能有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胸锁乳突肌的肌肉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缺血、纤维化。另一个是纤维瘤病学说,即肌肉内良性纤维瘤病变。
治疗:80%的肌性斜颈通过功能锻炼等理疗方式可治好,20%到1岁没有好转的,则需要做手术才能松解。
2.眼源性斜颈
出生时颈部没有肿块,到6个月时才出现斜颈。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斜视所致,一般跟患儿定位看东西时才有表现,睡觉时又会恢复正常。
治疗:因为需要孩子的配合,眼缘性斜颈必须等到1到2岁左右才能确诊,之前确诊不了,需定期复查。
3.骨性斜颈
骨性斜颈由颈椎畸形导致。表现为出生后即出现斜颈,同时可伴发短颈等症状,也叫短颈综合征。
治疗:孩子没有不适感可不用干预,如果出现颈椎滑脱、疼痛,可以通过手术解除症状。但要长期保持颈椎的稳定,还需配合功能锻炼。
现在很多斜颈的孩子都被过度治疗,明明是生理性斜颈,却被一些非正规医院游说做理疗,白白折腾孩子和家长。建议有问题到专科医院找专科医生诊治,不要随便听信广告。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宝宝出生了,但却是个歪脖子,是怎么回事呢?歪脖子是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俗称,系—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的头颈部向患侧倾斜的一种先天性畸形,一起来了解一下歪脖子病:
【概述】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因胸锁乳突肌挛缩所造成的斜颈。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后两周左右。发病率0.3%~0.5%。1/4发 生在右侧,1/5伴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斜颈可分为先天性斜颈与后天性斜颈;也可根据病位,将斜颈分为骨性斜颈、肌性斜颈、眼性斜颈、神经性斜颈、精神性 斜颈。本病在早期无骨性改变,病久可出现颈椎发育异常,甚至累及胸椎。因此本病应及早治疗。按摩推拿对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有较好的疗效。
【解剖】
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肌纤维自前下向后上走行,止于乳突。其作用是:两侧收缩使头后伸;单侧收缩,使头向同侧侧屈,面向对侧旋转。
温馨提示:出现歪脖子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矫正,以免耽误病情。
宝宝习惯性斜颈怎么办?为什么宝宝会习惯性斜颈啊
宝宝习惯性协警一般都是脖子一侧筋比较短造成的你可以带宝宝去医院做个检查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