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香附的功能主治

香附的功能主治

理气解郁,止痛调经。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1)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

(2)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

①《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

②《唐本草》:"大下气,除胸腹中热。"

③《医学启源》:"快气。"

④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

⑤《汤液本草》:"治崩漏。"

⑥《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

⑦《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调气饮的功效与作用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养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养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药的方剂可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叫做调气饮的方剂。

【处方】 广木香2钱,槟榔2钱,枳实2钱,苏梗2钱,青皮2钱,陈皮2钱,玄明粉4钱。

【功能主治】 气闭结滞,大便不通,肚腹急胀。

【用法用量】 水煎,临服加蜜1两,热服。

【摘录】 《玉案》卷五

【处方】 香附、郁金、沉香、元胡、砂仁、荔核、广香。

【功能主治】 胃痛,游走无定,属气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医学集成》卷三

【处方】 黄蜡3钱,阿胶3钱。

【功能主治】 赤白痢,少腹痛不可忍,下重,或面青,手足俱变者。

【用法用量】 上同溶化,入黄连末5钱搅匀,分3次热服。

【摘录】 《金匮玉函经·附遗》

【处方】 当归1钱5分,远志肉1钱5分,川芎1钱,青皮1钱,乌药1钱,香附1钱5分,红花6分,大茴香8分,肉桂5分,延胡1钱,山楂2钱,艾叶(熟)1钱,砂仁、生姜、川断。

治疗痛经的偏方

益肾通经汤

【功能主治】功能育肾疏服行血止痛.主治功能性痛级。

【处方组成】山药20-30克、巴戟夭、香附、当归、熟地各9克、柴胡12-15克、白芍12-18克、郁金9-12克、丹参15-21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气滞血寮者加桃仁红花;气血不足者加党参、黄蔑、阿胶寒湿内盛者加肉桂、吴茱英、木通.

2葵植散

【功能主洽】功能散滞行气,化疲止痛.主治功能性痛经

【处方组成】山植(去核)50 yA,向日葵籽(不去皮)25 A,烤干研粉,每日1荆.分2次服。经前1日起连服2刘为1疗程.服时酌加红糖少许温开水送下.

香附的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

理气解郁,止痛调经。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1)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

(2)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

①《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

②《唐本草》:"大下气,除胸腹中热。"

③《医学启源》:"快气。"

④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

⑤《汤液本草》:"治崩漏。"

⑥《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

⑦《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血管痉挛性头痛治疗

⑴丹参息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养血平肝。主治高原地区血管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丹参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2克、熟地10克、鸡血藤15克、夏枯草9克、珍珠母20克(先煎)、细辛2克(后下)、刺蒺藜10克、菊花6克、秦艽1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后加入白糖熔化,浓缩至100毫升。每日1剂,12~15天为1疗程。

⑵天麻头痛散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驱风镇痛。主治偏头痛。

[处方及用法]天麻12克、当归尾12克、白菊花12克、白芷12克、川芎12克、丹参12克、红花10克、桃仁6克、生地10克、茯苓12克、白芍12克、蔓荆子12克,水煎服。

⑶疏肝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疏肝解郁;主治肝气郁结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柴胡9克、赤白芍10克、香附10克、桔叶10克、炒枳壳9克、甘草6克,水煎服。

⑷清热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化痰热;主治痰湿化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半夏10克、陈皮9克、枳实6克、竹茹2克、桔梗9克、茯苓15克,水煎服。

⑸当归化瘀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主治瘀血阻络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当归10克、丹皮10克、红花6克、生地15克、桔梗9克、川芎6克,水煎服。

⑹清肝痛停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肝凉血;主治肝经血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龙胆草9克、柴胡9克、生地15克、丹皮12克、赤白芍各10克、枳壳9克,水煎服。

⑺莲草茯苓方

[功能主治]功能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山萸肉12克、茯苓15克、菊花9克,水煎服。

⑻散寒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温肝散寒;主治寒凝厥阴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吴茱萸6克、党参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肉桂3克、旋覆花10克,水煎服。

⑼祛风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祛风化痰;主治风痰阻络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钩藤12克、白芍12克、胆星10克、陈皮9克,水煎服。

⑽桂枝调和方

[功能主治]功能调和营卫;主治营卫不调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桂枝10克、白芎12克、甘草6克、生姜5片、大枣5枚、葛根15克,水煎服。

调理血压低的中药方

肉桂五味子治低血压

【功能主治】升压。主治低血压。

【处方组成】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党参黄芪治低血压

【功能主治】升压。主治低血压。

【处方组成】党参、枸杞子各10克,黄芪30克,陈皮、阿胶各15克,生地黄20克,升麻3克,防风、炙甘草各6克,五味子12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黄芪当归治低血压

【功能主治】补元益精,疏肝升清。主治体质性低血压。

【处方组成】潞党参10克,炙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当归10克,鹿角胶10克(烊冲),枸杞子10克,熟地30克,柴胡10克,升麻6克,醋香附10克,炒积壳15克,葛根10克,陈皮6克,砂仁(后下),山萸肉15克,桔梗10克,细辛3克,麦芽30克,炙甘草10 克,红枣5枚,生姜5片。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30剂为1个疗程。

什么中药可以治胃炎

中药治疗胃炎,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性质、特点,结合病因、病理,以八纲和脏腑辨证为主,参考胃镜检查结果,而进行辨证分型施治和辨证施治。

辨证分型施治:将慢性胃炎分为5型:①肝胃气滞型。②脾胃虚寒型。③胃热阴虚型。④热伤胃络型。⑤血瘀胃络型。按此5型进行各种方药加减,因专业性较强,在此不多介绍。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中成药。

(1)香砂养胃丸:①主要成分:木香、砂仁、枳实、白术、豆蔻仁、茯苓、厚朴、香附。②功能主治:本药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适用于纳差乏力、上腹痛、腹胀、呃逆、嗳气、舌苔厚的胃炎患者。③用法:每服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胃气止痛丸:①主要成分:香附、高良姜。②功能主治:本药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作用。适用于喜嗳喜按、口吐清水、手足不温的胃寒患者。③用法:每服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舒肝丸:①主要成分:柴胡、厚朴、川芎、香附、枳实、沉香、砂仁、木香。⑨功能主治:本药有舒肝解郁、和胃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两胁胀痛、腹胀、嗳气、恶心的胃炎。③用法:每次服l丸、每日2次。

(4)保和丸:①主要成分:山楂、六神曲、法半夏、茯苓、橘皮、连翘。②功能主治: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适用于纳差、腹胀、反酸、嗳气等症。每次6-9克,每日2-3次。

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怎么治呢

目前临床上用于本病的常见中成药有:

(1)保和丸

主要成分:六神曲、山楂、法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

功能:消食导滞,和胃健脾。

主治:饮食停滞胃脘所致纳差、腹胀、泛酸、嗳气等症。

(2)越鞠丸

主要成分:香附、川芎、栀子、苍术、六神曲。

功能:理气宽中,解郁消胀。

主治:胸脘痞闷、腹中胀满、嗳气吞酸。

(3)香砂六君子丸

主要成分: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胸脘胀闷,呕吐泄泻。

(4)香砂养胃丸

主要成分:砂仁、木香、白术、茯苓、枳实、豆蔻仁、厚朴、香附、陈皮、半夏、甘草、土藿香。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消滞。

主治:纳差、乏力、胃痛、腹胀、嗳气、反酸。

(5)舒肝丸

主要成分:柴胡、厚朴、川芎、香附、枳壳、沉香、砂仁、木香。

功能:疏肝解郁,和胃止痛。

主治:两胁胀痛、腹胀、嗳气、恶心。

(6)气滞胃痛冲剂

主要成分:柴胡、枳壳、甘草、香附等。

功能:疏肝行气,和胃止痛。

主治:肝郁气滞之胸痞胀滞,胃脘疼痛等。

中医治疗阑尾炎偏方大全

芍药甘草汤治阑尾炎

【功能主治】解痉止痛,解热抗炎,解毒抗过敏。主治急性阑尾炎,慢性复发性阑尾炎。

【偏方组成】生白芍60~120克,生甘草15~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3剂为1疗程。服药2个疗程评定疗效。

【病例验证】林某,男,41 岁。以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4天入院。伴畏寒发热、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诊为急性阑尾炎。药用:生白芍90克,生甘草20克,大黄10克(后下),黄连10克,丹皮12克,蒲公英15克,银花15克,桃仁12克。水煎,分2次温服。2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再进2剂症状与体征消失。

木香金银花治慢性阑尾炎

【功能主治】主治慢性阑尾炎。

【偏方组成】木香、金银花、蒲公英各25克,牡丹皮、川楝子、大黄各12克。

【用法用量】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所得药液兑匀。分服。每日1~2剂。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慢性阑尾炎43例,治愈38例,好转4例,无效1例。有效率97.6%。

香附治慢性阑尾炎

【功能主治】主治慢性阑尾炎。

【偏方组成】香附15克,桅子、枳实、桃仁、麦芽、山楂、木香、鸡内金各10克,远志、神曲、枳壳、甘草各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羊骨功能主治

补肾,强筋骨。治虚劳羸瘦,腰膝无力,筋骨挛痛,白浊,淋痛,久泻,久粒

①《别录》:"主虚劳,寒中,羸瘦。"

②《千金·食治》:"头骨:主小儿惊痫。"

③《唐本草》:"头骨:疗风眩,瘦疾。"

④《日用本草》:"胫骨:治牙齿疏活、疼痛。"

⑤《饮膳正要》:"尾骨:益肾明目,补下焦虚冷。"

⑥《纲目》:"脊骨:补肾虚,通督脉,治腰痛下粒""胫骨:主脾弱,肾虚不能摄精,白浊。除湿热,健腰脚,固牙齿,去皯蹭,治误吞铜钱。"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煅存性入丸、散。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宜 忌】

《千金·食治》:"宿有热者不可食。"

小豆功能主治

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

①《本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②《别录》:"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胀满。"

③《药性论》:"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劲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

④《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

⑤《蜀本草》:"病酒热,饮汁。"

⑥《食性本草》;"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

⑦《日华子本草》:"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

⑧《纲目》:"辟温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

⑨《本草再新》:"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或入散剂。外用:生研调敷。

【宜 忌】

①陶弘景:"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

②《食性本草》:"久食瘦人。"

③《随息居饮食谱》:"蛇咬者百日内忌之。"

治疗痛经的偏方

1益肾通经汤

【功能主治】功能育肾疏服行血止痛。主治功能性痛级。

【处方组成】山药20-30克、巴戟夭、香附、当归、熟地各9克、柴胡12-15克、白芍12-18克、郁金9-12克、丹参15-21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气滞血寮者加桃仁红花;气血不足者加党参、黄蔑、阿胶寒湿内盛者加肉桂、吴茱英、木通。

2葵植散

【功能主洽】功能散滞行气,化疲止痛。主治功能性痛经

【处方组成】山植去核50克,向日葵籽不去皮25 克,烤干研粉,每日1荆。分2次服。经前1日起连服2刘为1疗程。服时酌加红糖少许温开水送下。

相关推荐

牛至的功能主治

解表,理气止痛。治感冒,扁桃体炎,痧气腹痛,胃气痛。 ①《浙江民间草药》:开膈理气。治胃气痛,痧气。 ②《杭州药植志》:治感冒和吐血。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解毒消炎,利尿镇痛。治中暑,感冒,胃痛。 附方 ①治溃疡病:牛至、红木香各三钱,蒲公英一两,徐长卿二钱。水煎服。 ②治扁桃体炎:牛至一两五钱,加蜂蜜适量。水煎服。 ③治疖子:牛至、野菊花各三钱,紫花地丁、蒲公英各一两。水煎服。 ④治蜈蚣咬伤:牛至捣汁外敷。(选方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肉桂的功能主治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别录》: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 《药性论》:主治:几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胞衣不下,除咳逆,结气、痈痹,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

薄荷的功能主治

⒈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该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头痛、发热、微恶风寒者,常配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同用,如银翘散。 ⒉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该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多配合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 ,常配桔梗、生甘草、僵蚕、荆芥、防风等同用。 ⒊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该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之功,用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蝉蜕、荆芥、牛蒡

决明的功能主治

肝,明目,利水,通便。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①《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②《别录》:"疗唇口青。" ③《药性论》:"利五脏,除肝家热。" ④《日华子本草》:"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熁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衄;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 ⑤《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擦癣癞。" ⑦《医林纂要》:"泻邪水。" ⑧《湖南药物志):"明目,利尿。治昏眩

红薯藤功能主治

①《分类草药性》:“叶,包疮毒。” ②《天宝本草》:“治红白痢症。”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可去风湿麻木,治筋骨疼痛,活血生血,消肿去毒,利尿解热,民间用为跌打损伤止痛药。” ④《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消湿热黄肿,通月闭,止白带;治痔疮出血及牙龈肿痛。” ⑤《湖南药物志》:“清肺,解毒,利尿消肿。治水肿,腹水。” ⑥《贵州草药》:“清热散毒,祛风除湿,止咳。治地瓜疮(多生于耳朵周围,形似地瓜果)。” ⑦《广西中草药》:“健脾利湿,清肺止咳。治小儿消化不良,湿热黄疸,风热咳嗽,风湿骨痛。” ⑧《云南中草

白矾的功能主治

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 1.《纲目》:矾石之用有四:吐利风热之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诸血痛,脱肛,阴挺,疮疡,取其酸涩而收也;治痰饮,泄痢,崩、带,风眼,取其收而燥湿也;治喉痹痈疽,蛇虫伤螫,取其解毒也。 2.《本草经疏》:矾石,味酸气寒而无毒,其性燥急收涩,解毒除热坠浊。盖寒热泄痢,皆湿热所为,妇人白沃,多由虚脱,涩以止脱故也。阴蚀恶疮,亦缘湿火,目痛多由风热。除固热

郁金的功能主治

行气解郁,凉血破瘀。治胸腹胁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妇女倒经,黄疸。 ①《药性论》:"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摩服之。" ②《唐本草》:"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③《珍珠囊》:"凉心。" ④李杲:"治阳毒入胃,下血频痛。" ⑤《本草衍义补遗》:"治郁遏不能散。" ⑥《纲目》:"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颠狂。" ⑦《本草通玄》:"治痘毒入心。" ⑧《本草正》:"止吐血,衄血;单用治妇人冷气血积,结聚

紫草的功能主治

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 ②《别录》:"疗腹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齄。" ③《药性论》:"治恶疮、瘑癣。" ④《本草图经》:"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 ⑤《纲目》:"治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 ⑥《医林纂要》:"补心,舒肝,散瘀,活血。" ⑦《吉林中草药》:"治便秘,尿血。" ⑧《陕西中草药》:

桔梗的功能主治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 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 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 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癥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 ⑤《本草衍义》:"治肺痈。" 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

鹌鹑的功能主治

治泻痢,疳积,湿痹。 ①孟诜:"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结热。""患痢人和生姜煮食之。" ②崔禹锡《食经》:"主赤白下痢,漏下血,暴风湿痹,养肝肺气,利九窍。" ③《嘉祐本草》:"和小豆、生姜煮食,止泄痢。" ④《本草衍义》:"小儿患疳及下痢五色,旦旦食之。" ⑤《本草求原》:"补土续气,调肺利水湿。治腹大如鼓,泻痢,疳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