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咽管瘤术后护理常识
颅咽管瘤术后护理常识
颅咽管瘤为先天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5%。多见于儿童及少年,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大多位于鞍上区,可向第三脑室、下丘脑、脚间池、鞍旁、两侧颞叶、额叶底及鞍内等方向发展,压迫视神经及视交叉,阻塞脑脊液循环而导致脑积水。主要表现有视力障碍、视野缺损、尿崩、肥胖、发育延迟等。成年男性有性功能障碍,女性有月经不调,晚期可有颅内压增高。颅咽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颅内良性肿瘤,能够越早治疗越好,手术治疗后要注意做好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颅咽管瘤多发于儿童及青年,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被确诊,心理负担很重,易产生恐惧、悲观心理。另外,开颅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病人往往感到不安、害怕和烦躁,影响休息和睡眠,甚至拒绝手术。为此护士要耐心解答病人的各种疑问,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并介绍成功病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保护视力视野
视力视野的评估颅咽管瘤因直接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及视束,有70~80%的病人出现视力、视野障碍。护士可通过粗测初步了解病人的视力、视野情况,具体方法:让病人平视前方,用手指在上、下、左、右四个方位等距离活动,检查患者视野情况。在病人前方的不同距离(如1m、2m、3m等处)用手指数评估视力,记录后与术后视力进行比较。
3、尿崩症护理
下丘脑损害的观察颅咽管瘤向鞍上发展增大至第三脑室底部,下丘脑受压,其结果可出现尿崩症、高热、昏迷等症状,以尿崩症多见,记录病人术前3日尿量,为术后观察尿崩症提供数字依据。
4、降低颅内
对高颅压者应立即给予脱水剂和利尿剂,以降低颅内压,此类患者应尽快做术前准备,行手术治疗。
5、糖皮质激素
术前有腺垂体功能减退者,应注意补给足量的糖皮质激素,以免出现垂体危象。对其他腺垂体激素可暂不补给,因不少病人于术后腺垂体功能可得到恢复;如术后仍有腺垂体功能减退,应给予相应的治疗。
温馨提示:康复期间需注意观察颅咽管瘤病人有无水、电解质失衡的症状反体征,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量。淮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时抽血查电解质,监测血生化,防止高血钠及低血钠的发火。
婴幼儿毛细血管瘤应该如何护理
随着血管瘤患儿的逐渐增多,普及血管瘤患儿护理知识就显得十分必要,很多患儿家长也常常会问"应该如何进行患儿护理",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儿童常见病-血管瘤的护理常识。
婴幼儿血管瘤不仅影响容貌。还会不同程度地压迫、破坏周围组织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的可以反复出血、感染,极少数人会产生恶变,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得了血管瘤,一定要及时治疗。
此外,除了日常护理,家长更要注意的是及时治疗。由于大多数血管瘤都会出现病情扩展加重的情况,所以及时治疗既可减轻治疗痛苦,又可节省治疗费用。
婴幼儿血管瘤护理还要从饮食上下手。
家长注意不要给孩子吃过咸、过辣以及刺激性过强的一类食物,这是因为这些食物会刺激患者的肠胃以及血管,使血流加速,进而增大了血管的负担,对病患区的康复不利。酸甜苦辣咸这几种味道都有它自身的特殊作用,在毛细血管瘤的日常饮食要注意合理的搭配和摄取。
同时注意提高孩子机体免疫力。在日常的饮食中,要注意患者饮食的健康合理、营养均衡。可以选择多摄取一些谷类、鱼类以及菌类食物,并在毛细血管瘤的日常饮食中多补充一些具有丰富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等,以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同时还要多吃一些富含多种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食物,这些食物还具有一定的防癌及抗癌的作用,例如黄豆、卷心菜、胡萝卜、红枣等食物还具有抗御化学物质可能导致血管瘤的作用。同时可以适当的加强体育运动,以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
新陈代谢低下症状起因
病因不清。诱发因素可能为:遗传因素、物理和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 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征、双侧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内分泌功能障碍及下丘脑症状。手术治疗为首选,年龄越小,越易全切,并发症越少,故早诊早治是关键。本病为先天性疾病,生长缓慢。正常胚胎发育时,Rathke囊与原始口腔相连接的细长管道即颅咽管,此管随胚胎发育而逐渐消失。Rathke囊前壁的残余部分,前叶结节部,退化的颅咽管的残存鳞状上皮细胞都可能成为发生颅咽管瘤的起源。因此颅咽管瘤可发生于咽部、蝶窦、鞍内、鞍上及第三脑室,有的可侵入颅后窝。
大多数颅咽管瘤起源于颅颊管靠近漏斗部的残余鳞状上皮细胞,故肿瘤位于鞍上,形成所谓“鞍上型”颅咽管瘤;少数肿瘤起源于中间部的残余细胞,则肿瘤位于鞍内,形成所谓“鞍内型”颅咽管瘤。部分颅咽管瘤在鞍上和鞍内都有,则肿瘤呈哑铃形。
淋巴瘤患者护理常识
淋巴瘤是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可以发病。在治疗的同时,护理对患者的病情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病情观察:观察病人活动受限的程度、有无感染的症状和体征。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活动度。观察有无尿量减少。
2、症状护理: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护理,遵医嘱给予氧气吸人。根据病人情况采取舒适体位。淋巴瘤护理常识是什么呢?根据病人情况遵医嘱给予化疗。咽淋巴结病变的护理,鼓励病人进流食,对于严重吞咽困难的病人给予鼻饲饮食。对于鼻塞的病人经口呼吸者,注意保护口腔粘膜。
3、密切观察有无深部淋巴结肿大引起的压迫症状。对于病人脱发、皮肤变黑情况,护士可以组织同病种病人组成小组,大家可以互通信息,相互支持。
4、淋巴瘤护理常识应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勤换内衣,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教会病人自查淋巴结的方法。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定期复诊。推荐阅读:恶性淋巴瘤的最佳饮食秘方有哪些
遗传因素会导致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诱发因素可能为
遗传因素、物理和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 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征、双侧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内分泌功能障碍及下丘脑症状。
颅咽管瘤治疗手术治疗为首选
年龄越小,越易全切,并发症越少,故早诊早治是关键。颅咽管瘤为先天性疾病,生长缓慢。正常胚胎发育时,Rathke囊与原始口腔相连接的细长管道即颅咽管,此管随胚胎发育而逐渐消失。Rathke囊前壁的残余部分,前叶结节部,退化的颅咽管的残存鳞状上皮细胞都可能成为发生颅咽管瘤的起源。因此颅咽管瘤可发生于咽部、蝶窦、鞍内、鞍上及第三脑室,有的可侵入颅后窝。
如何预防颅咽管瘤
疾病总是和生活有很大关联,而且种类极多,波及范围也很广,长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不同的时期所流行的病种也不尽相同,所引起的并发症也多种多样,并且生病前期都有不同的预兆感觉,但是由于人们在健康常识的认识范围比较有限,很多情况下,一般的小毛病就会被忽略掉,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那么如何才能保证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呢?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慢慢的进行了解,请您细细的看完下面的文章,对您的健康帮助可是很大的哦!
相关专家介绍:
1 心理护理颅咽管瘤多发于儿童及青年,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被确诊,心理负担很重,易产生恐惧、悲观心理。另外,开颅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病人往往感到不安、害怕和烦躁,影响休息和睡眠,甚至拒绝手术。为此护士要耐心解答病人的各种疑问,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并介绍成功病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 视力视野的评估颅咽管瘤因直接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及视束,有70~80%的病人出现视力、视野障碍。护士可通过粗测初步了解病人的视力、视野情况,具体方法:让病人平视前方,用手指在上、下、左、右四个方位等距离活动,检查患者视野情况。在病人前方的不同距离如1 m、2 m、3 m等处用手指数评估视力,记录后与术后视力进行比较。
3 下丘脑损害的观察颅咽管瘤向鞍上发展增大至第三脑室底部,下丘脑受压,其结果可出现尿崩症、高热、昏迷等症状,以尿崩症多见,记录病人术前3日尿量,为术后观察尿崩症提供数字依据。
4.对高颅压者应立即给予脱水剂和利尿剂,以降低颅内压,此类患者应尽快做术前准备,行手术治疗。
5.术前有腺垂体功能减退者,应注意补给足量的糖皮质激素,以免出现垂体危象。对其他腺垂体激素可暂不补给,因不少病人于术后腺垂体功能可得到恢复;如术后仍有腺垂体功能减退,应给予相应的治疗。
以上是给大家介绍的一些健康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要是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我们的专家会为您做详细的介绍,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颅咽管瘤的预后
1.手术效果与预后过去该瘤的手术全切除率低,致死致残率及复发率高。
近30余年来开展显微手术,对保护正常脑组织、争取肿瘤全切除、减少下丘脑及垂体损伤,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大地改善了病人的预后。颅咽管瘤的手术死亡率已降至2%,10年生存率达58%~66%,复发率为7%~26.5%。中国国内同济医科大学、解放军总院等单位进行的肿瘤全切除或积极手术切除,手术死亡率为4%~6%,肿瘤复发10%,取得较好疗效。
2.放疗效果与预后由放疗引起的神经后遗症很少。
从神经、智力、精神以及内分泌功能来评价颅咽管瘤放疗长期效果在功能方面的变化不比手术治疗差。全切除与次全切除后辅以放疗的病人,两组结果相似。Richmond报告颅咽管瘤放疗后10年以上的生存率达44%~100%;Manaka对125例颅咽管瘤病人进行放疗效果评价,结果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9%和7.6%,对照两组仅分别为34.9%和27.1%,平均生存时间放疗组大于10年,而对照组为3.12年。Kramer报道6例15岁以下儿童经放疗后20年无症状,且无脑坏死现象;Pollack报告的放疗病例,经14~45个月随访,所有病例症状均有改善,肿瘤囊壁明显缩小。
3.瘤内/瘤腔内化疗效果与预后
Takahashi报告7例采用瘤内注射博来霉素治疗颅咽管瘤,4例囊性者,平均随访5年,经CT扫描均无复发;3例实质性者,1例术后1.5个月死亡,2例暂时有好转,后因复发死亡。由于这一疗法开展不够,其治疗效果尚不能肯定。颅咽管瘤于术后及放射治疗后发生GH缺乏的比率很高,但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仍能维持几近正常的生长,并不出现矮小症,这称为没有生长激素的生长综合征,其机制尚未阐明,有人认为与血胰岛素及其他肽类生因子水平升高有关。
脑垂体囊肿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垂体囊肿是起源于垂体囊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又称上皮粘液囊肿、上皮样囊肿、Rathke袋囊肿和垂体胶样囊肿等。
1.临床上与鞍区囊性颅咽管瘤非常相像,有的作者将垂体Rathke囊肿归为颅咽管瘤三种病理分型中的一种,称为上皮样囊肿型或Rathke囊肿型
2.但由于Rathke囊肿与颅咽管瘤临床治疗效果、愈后差别很大,多数作者仍将二者区分开。病理上,垂体囊肿的囊壁被覆单层立方纤毛柱状上皮,内含粘液,而囊性颅咽管瘤的囊壁为复层鳞状上皮有实性上皮细胞巢,常常伴有钙化。临床上垂体囊肿很少复发,愈后良好,而囊性颅咽管瘤容易复发,预后不良。胚胎期的垂体囊大多数退化消失,只有个别的没有退化,形成Rathke囊肿。
垂体囊肿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大多数病人会并发头痛、视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手术后能得到缓解或改善;但易并发表现垂体前叶功能低下,性功能减退及尿崩症等并发症。
颅咽管瘤的发病机制
颅咽管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70%是发生在15岁以下的儿童和少年。颅咽管瘤亦称垂体管瘤,是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先天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占鞍区肿瘤的第一位,发病高峰为15岁或13岁,女性稍多于男性。颅咽管瘤病因不清,诱发因素可能为:遗传因素、物理和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
一、发病原因
本病为先天性疾病,生长缓慢,正常胚胎发育时,Rathke囊与原始口腔相连接的细长管道即颅咽管,此管随胚胎发育而逐渐消失,Rathke囊前壁的残余部分,前叶结节部,退化的颅咽管的残存鳞状上皮细胞都可能成为发生颅咽管瘤的起源,因此颅咽管瘤可发生于咽部,蝶窦,鞍内,鞍上及第三脑室,有的可侵入颅后窝。
大多数颅咽管瘤起源于颅颊管靠近漏斗部的残余鳞状上皮细胞,故肿瘤位于鞍上,形成所谓“鞍上型”颅咽管瘤;少数肿瘤起源于中间部的残余细胞,则肿瘤位于鞍内,形成所谓“鞍内型”颅咽管瘤,部分颅咽管瘤在鞍上和鞍内都有,则肿瘤呈哑铃形。
二、发病机制
1先天性剩余学说
这是被人们比较广泛接受的组织发生学说,Erdheim最早观察到正常垂体的结节部有残存的鳞状上皮细胞,认为颅咽管瘤起源于这些残余的上皮细胞,在胚胎时期的第2周,原始的口腔顶向上突起形成一个深的盲袋,称为Rathke袋,随着进一步发育,Rathke袋的下方变窄而呈细管状,即称之为颅咽管或垂体管,在正常情况下,胚胎7~8周颅咽管即逐渐消失,在发育过程中常有上皮细胞小巢遗留,即成为颅咽管瘤的组织来源。
2鳞状上皮化生学说
1955年Luse和Kernohan观察了1364例尸检的垂体腺,结果发现仅24%有鳞状上皮细胞巢,其出现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20岁以下者鳞状上皮细胞巢出现率很低,因此,他们认为鳞状上皮细胞巢是垂体细胞化生的产物,而不是胚胎残留,另外,还有人观察到垂体腺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的混合,并且见到二者之间有过度,这一发现也支持化生学说。
温馨提示:颅咽管瘤体积一般较大,肿瘤形态常呈球形,不规则形,或结节状扩张生长,无明显包膜,界限清楚,范围大小差异明显,大多为囊性多房状或部分囊性,少数为实质性手术牵拉肿瘤时可能造成丘脑下部损伤,实质性肿瘤多位于鞍内或第三脑室内,体积较囊性者为小。
颅咽管瘤术前术后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颅咽管瘤患者要注意心理护理!颅咽管瘤多发于儿童及青年,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被确诊,心理负担很重,易产生恐惧、悲观心理。另外,开颅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病人往往感到不安、害怕和烦躁,影响休息和睡眠,甚至拒绝手术。为此护士要耐心解答病人的各种疑问,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并介绍成功病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颅咽管瘤患者还要注意视力评估!颅咽管瘤因直接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及视束,有70~80%的病人出现视力、视野障碍。护士可通过粗测初步了解病人的视力、视野情况,具体方法:让病人平视前方,用手指在上、下、左、右四个方位等距离活动,检查患者视野情况。在病人前方的不同距离(如1m、2m、3m等处)用手指数评估视力,记录后与术后视力进行比较。
颅咽管瘤患者术后要注意饮食保健。可以多吃营养丰富、好吸收、好消化的食物,口味清淡、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瓜果、蘑菇类食物,可吃猪肉、鸭肉、鸽子肉。不要吃牛羊肉、狗肉、鸡肉、鱼虾、辣椒等辛辣食物,不要吃生冷的、油腻的、油炸的、腌制的、烟熏的食物等;
颅咽管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本病为先天性疾病,生长缓慢。正常胚胎发育时,Rathke囊与原始口腔相连颅咽管瘤接的细长管道即颅咽管,此管随胚胎发育而逐渐消失。
Rathke囊前壁的残余部分,前叶结节部,退化的颅咽管的残存鳞状上皮细胞都可能成为发生颅咽管瘤的起源。因此颅咽管瘤可发生于咽部、蝶窦、鞍内、鞍上及第三脑室,有的可侵入颅后窝。
大多数颅咽管瘤起源于颅颊管靠近漏斗部的残余鳞状上皮细胞,故肿瘤位于鞍上,形成所谓“鞍上型”颅咽管瘤;少数肿瘤起源于中间部的残余细胞,则肿瘤位于鞍内,形成所谓“鞍内型”颅咽管瘤。
部分颅咽管瘤在鞍上和鞍内都有,则肿瘤呈哑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