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胃俞的作用与功效 胃俞穴位层次解剖

胃俞的作用与功效 胃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1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胸腰筋膜浅层,背阔肌腱膜和下后锯肌腱膜:胸腰筋膜浅层为腰背部的深筋膜,在腰部特别发达增厚,位于竖脊肌前面,也是背阔肌的起始肌膜,此层筋膜易受劳损,常成为腰腿痛的原因之一,该筋膜由背阔肌的支配神经(见前)和相应的腰神经后支分布。

卵巢囊肿艾灸怎样治疗 胃俞穴

位置: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它位于我们的后背,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便是此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也可采用隔姜灸,效果更好。

功效:胃俞穴具有化湿气、消滞、理气、和胃之功用。它是胃气的保健穴,可增强人体后天之本。可用于治疗主治脾胃虚弱、多食善饥、身体消瘦、腹胀肠鸣、胃痛呕吐等症。艾灸此穴对于体质淤湿导致的卵巢囊肿有缓解、治疗作用。

臑俞疼痛的原因 臑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锁骨上外侧神经支分布。锁骨上神经为颈丛神经的分支。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4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三角肌后部:该肌由腋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5,第6颈神经组成。

4.冈下肌:该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到达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5,第6颈神经组成。

继续深刺,针灸可达肩关节囊后壁,穿过关节囊进入关节腔内,可刺激肱骨头骨面。

在深层还有肩胛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旋肱后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针刺肾俞注意事项 肾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2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胸腰筋膜浅层和背阔肌腱膜:此层筋膜为腰背部的深筋膜,在腰部特别发达增厚,位于竖脊肌浅面,也是背阔肌的起始腱膜。此层筋膜易受劳损,常成为腰腿痛原因之一。该筋膜由背阔肌的支配神经和相应的腰神经后支分布。

此层筋膜深面有由第1,第2,第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构成的臀上皮神经通过;若刺及该神经丛,可产生向臀部及大腿前内侧放射的触电感,腹腔内对应的器官为肾。

拔罐肾虚位置图 胃俞穴:健脾和胃降逆

位置: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简单取穴:俯卧姿势,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功效:胃俞是胃的背俞穴,具有和胃调中、祛湿消积、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适宜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背痛等病症。

心俞的功效 心俞穴穴位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5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5或第6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第5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妊娠呕吐拔罐位置示意图

大椎穴

1.大椎穴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大椎穴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3.大椎穴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肝俞穴

1.肝俞穴位置:

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肝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肝俞穴功效:

散发肝脏之热。肝俞穴有清利肝胆、宁神明目、补血消瘀、疏肝利胆、理气明目的作用。

脾俞穴

1.脾俞穴位置: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脾俞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

3.脾俞穴功效:

脾俞穴有健脾化湿,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等作用。

身柱穴

1.身柱穴位置:

身柱穴在背部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下凹陷中。

2.身柱穴取穴方法:

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3.身柱穴功效:

补气壮阳。身柱穴有宣肺泻热、清心宁神、宣肺清热、宁神镇咳作用。

胃俞穴

1.胃俞穴位置:

胃俞穴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的背俞穴。

2.胃俞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以便于相应穴位疗法的顺利进行,胃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3.胃俞穴功效:

胃俞穴有和胃调中、祛湿消积、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

中脘穴

1.中脘穴位置: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中脘穴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3.中脘穴功效:

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中脘穴有理气和胃、化湿降逆、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等作用。

足三里

1.足三里穴位置: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2.足三里穴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

3.足三里穴功效: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食欲不振的按摩治疗

按摩治疗当以疏肝行气、开胃健脾为主,手法宜使用泻法。平卧,取中脘穴,以拇指指腹按摩3-5分钟,向头面部方向用力,动作宜轻柔;嘱其俯卧,取肝俞、胃俞二穴,以拇指指腹按揉3-5分钟,肝俞向头部方向用力,胃俞向脚部方向用力。

中脘属任脉,乃胃之募穴,解剖位置位于胃体中部,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肝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疏肝行气的功效,肝与胃是邻居,中医认为肝属木,脾胃属土,按照五行相克的理论,木是克土的,只有肝气条达,才能与胃和谐相处;

胃俞也属足太阳膀胱经,与肝俞配伍属于同名经取穴,与中脘配伍属于前后配穴,三穴合并,如同铁三角一般呵护胃气,促进胃肠正常蠕动,家中也就不用再备什么消食片了。

针灸大肠俞有什么作用 大肠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4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支配。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

3.胸腰筋膜浅层:该筋膜在此处比较强厚。

4.骶髂及:针在该肌的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穿过,它由脊神经后支的肌支支配。

相关推荐

三焦俞的作用功效 三焦俞的穴位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浅层和背阔肌腱膜-竖脊肌,浅层布有第1,2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等结构。

肩外俞疼痛是什么原因 肩外俞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浅层有第1,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分布有颈横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和肩胛背神经的肌支。

大肠俞的按摩手法 大肠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4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支配。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 3.胸腰筋膜浅层:该筋膜在此处比较强厚。 4.骶脊肌:针在该肌的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穿过,它由脊神经后支的肌支支配。

胃痛艾灸哪个位置 不同类型胃痛艾灸方法

取穴及操作:主穴取中脘穴,配易关元穴施灸,用清艾绒制之艾炷直接置于穴位处,待燃脂1/3时,易炷再燃,一般灸7-10壮。 功效: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取穴及操作:取双侧膏肓穴,厥阴俞,左侧足三里,膻中等穴位,分2日施灸, 每次5穴(自上而下,先背后腹),每穴灸3炷,灸炷如半粒枣核大,按瘢痕灸法施灸,施灸的同时用手轻轻拍击按摩周围皮肤,以减轻疼痛,待灸火自灭后再连续灸第2,3炷。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取穴及操作:取中皖,足三里,内关三个穴位,上述穴位分2日施灸,每穴灸3炷。 功效:清热止痛,降逆通便。

肩中俞的作用 肩中俞穴位解剖

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

厥阴俞部位疼痛怎么办 厥阴俞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浅层布有第4,5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深层有第4,5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等结构。

胃俞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胃俞功效作用

胃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内应胃腑,是胃气的保健穴,可增强人体后天之本,胃是人体的重要消化器官,刺激胃俞可以增强胃功能,起到和胃健脾,消食利湿的作用。对肠胃疾患有特效。

脾俞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脾俞穴穴位解剖

在背阔肌,竖脊肌和髂肋肌之间;第11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11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后支外侧支。

俞府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俞府穴穴位解剖

在胸大肌中,有胸内动,静脉的前穿皮支;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与肠胃相关的穴位按摩

1.中脘穴 位置:仰卧时,取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此处即为此穴。 方法:仰卧位,待肌肉放松,用指头用力下压中脘穴的同时缓缓吐气,6秒后手离开,重复10次,能使胃部有舒适感。 功效:中脘指压法比较适合在胃痛时采用,它能起到缓解胃部疼痛的作用。 2.百会穴 位置: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方法:用食指和中指采取适当力度按压百会穴,达到一定的痛胀感觉后松手,如此反复50次即可。 功效:经常按摩百会穴可以调节机体平衡、疏通筋络,对症治疗胃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