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和口服胰岛素将问世
长效和口服胰岛素将问世
得了糖尿病,注定只能拿着注射器一日三次地打胰岛素?得了糖尿病需要治疗,不少糖尿病人就有了抱怨:药物可选的不多……日前,在诺和诺德海外最大研发中心揭幕庆典上,诺和诺德宣布,注资1亿美元强化其在中国区域的科研中心,使其成为诺和诺德海外最大的研发中心,旨在强化蛋白质技术、生物技术及药理学的研发能力,提高对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水平。
●未来方向一
长效胰岛素减少注射次数
“对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已有的糖尿病治疗手段显然是不够的。”诺和诺德执行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官唐迈之博士表示,如果病人口服糖尿病药物的话,他们体内自身胰岛素生成量会日趋下降,也就意味着药物能发挥的效果比较短期,将来要注射胰岛素控制病情。
但目前来说,注射胰岛素很不方便,除了需要在进食前和进食后都要注射胰岛素,两顿饭之间也要。预混胰岛素为未来胰岛素的研究方向,它可以较好地减少病人注射胰岛素的次数,病人只需在饭前注射这种胰岛素即可。另外,诺和诺德还在研究一种长效的胰岛素注射剂:将两次胰岛素的注射合并为一次,或把两种胰岛素的注射合并为一种,以期为病人带来更大的方便。
●未来方向二
口服胰岛素更方便
此外,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人来说,怎么更方便地接受胰岛素治疗也提示胰岛素的研究方向。因此糖尿病专家认为,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应尽早注射胰岛素,因为这能使产生胰岛素的胰腺本身就较不容易被破坏掉。但早期糖尿病患者症状通常不严重,不愿意尽早注射胰岛素,这就需要有更方便、与注射胰岛素效果一样好的口服胰岛素,让这些早期糖尿病人更愿意通过口服胰岛素尽早得到治疗。唐迈之称,他们正在做胰岛素的口服药片实验,争取8-10年后实现病人每天只需服一片药就可以实现胰岛素注射同样好的效果。
胰岛素的用法用量技巧
胰岛素除降低血糖作用外,尚有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硬化等作用,但是在并发症出现前应用才可收到疗效。基于这种观点,应早用胰岛素。特别是遇到急性感染性并发症时,胰岛素可以控制其发展,缩短病期,减少痛苦。怎样使用胰岛素才是对患者最好的呢?
早用比晚用好
早用胰岛素可以纠正体内胰岛素的不足,降低高血糖对胰岛细胞的毒性作用,改善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已经受损的胰岛细胞得到休息,残存的胰岛功能得到恢复,延缓疾病的进展。也就是说,只要尽早将血糖降到正常,胰岛细胞功能是可以恢复的。有报告22例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治疗2周,血糖恢复正常,以后仅用饮食控制,可使血糖控制到良好标准达1~3年。
联合比单用好
联合应用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提高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有胰岛素与口服药的联合,如长效胰岛素来得时控制基础血糖与口服药拜唐苹控制餐后高血糖的联合,使各时段的血糖都能达标,适合经常出差的糖尿病患者。又有胰岛素长短效的联合,如长效胰岛素来得时与速效诺和锐的联合,治疗各时段血糖均高的患者,其疗效可与胰岛素泵相媲美。
口服胰岛素
对于初患糖尿病的患者,口服胰岛素降糖无疑是首选,但口服胰岛素并不是完全安全有效的,并不是人人都能适应胰岛素。下面由专家来简单谈谈口服胰岛素的缺点,希望广大患者趋避来调整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1、低血糖反应。一般都是由于胰岛素用量相对过大所致。为了避免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密切的监测血糖,逐渐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胰岛素的用量逐渐的达到既能将血糖控制满意,又不至于出现低血糖的合适剂量。
2、体重增加。这也是胰岛素常见的副作用。胰岛素可以促进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如果糖尿病病人采取胰岛素治疗后不进行饮食控制,摄入热量过多,则造成体重的逐渐增加。
3、屈光不正。主要出现在胰岛素使用初期,且在胰岛素使用之前血糖水平较高的糖尿病病人。这种副作用是暂时性的,随着胰岛素使用时间的延长,血糖控制平稳后,这种副作用就会逐渐消失。
4、水肿。胰岛素轻微的造成体内水钠潴留的副作用,一部分病人注射胰岛素后可出现轻度的颜面和肢体的水肿。
5、过敏反应。见于部分使用动物胰岛素的病人,分为局部与全身过敏。局部过敏仅为注射部位及周围出现斑丘疹瘙痒。全身过敏可引起寻麻疹,极少数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6、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见于长期使用动物胰岛素的病人,如果使用动物胰岛素的病人长期在一个部位注射更易出现。
7、胰岛素抗药性。见于使用动物胰岛素的病人,由于体内产生了对抗胰岛素的抗体,使注射的胰岛素作用效力下降。一般当糖尿病病人每日胰岛素用量超过100单位时就需要考虑发生了胰岛素抗药性。如果改用人胰岛素则可克服胰岛素抗药性的问题。
故选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外有关胰岛素口服制剂的报道虽已很多,但至今尚未见到实际应用在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报告,其主要因为是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低,制剂的质量标准及稳定性问题尚未解决。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要提高胰岛素口服给药的体内吸收,需加入吸收促进剂、蛋白酶抑制剂以及选择适当的载体材料,此外,如能解决口服胰岛素制剂在胃肠道的活性稳定性问题,将是胰岛素非注射给药剂型研究的重大突破。
糖尿病可以吃什么药
药物治疗分别为: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和胰岛素
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近年来有迅速的发展,从原有磺酰脲类(sulfonylurea)及双胍类(biguanide)外,已有第3类α-葡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 inhibitor)供临床应用,第4类胰岛素增敏剂(insulin sensitizer)不久也将引入国内。至于第5类胰升糖素抑制剂(insulin antagonist inhibitor)和第6类糖异生作用抑制剂(gluconeogenesis inhibitor)则尚在实验和小量临床试用阶段,本节从略。
在上述抗糖尿病药物中,磺酰脲类药系降糖药,可以引起低血糖反应,而双胍类和α-葡糖苷酶抑制剂则不引起低血糖反应,被称为抗高血糖药物。
胰岛素
根据来源和化学结构的不同,胰岛素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人胰岛素如诺和灵系列,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地特胰岛素注射液。
按作用时间的特点可分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常见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地特胰岛素。临床试验证明,胰岛素类似物在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方面优于人胰岛素。
酵素效果真那么神奇吗
其实,“酵素”就是生物酶,不过是换了个名字。我们身体里原本都有,的确也是所有的生命活动的必需,酶少了,人就会生病衰老甚至死亡。但是,就算是酶缺乏了,也很难通过吃来补充,因为酶或者说“酵素”,都是蛋白质,因此也就具备了蛋白质的娇气秉性,它首先过不了胃酸这一关,会被胃酸消化变性。暂且不说水果“酵素”里面到底有多少是对身体有益的,光凭胃酸这一点,就足以使人们寄托于“酵素”上的所有养生保健梦想落空。
一般情况下,我们胃酸的pH值是2,这是个很强的酸度。人体是很聪明的,既然食物、病都可能从口而入,所以就设立了高胃酸这么个防线,同样是蛋白质的生物酶或者说“酵素”,怎么可能轻而易举地通过这道防线呢?要是能通过的话,我们现在的糖尿病人,就可以口服胰岛素,再也不用忍受每天注射胰岛素的痛苦和麻烦了。
之所以胰岛素不能口服,就是因为胰岛素也是蛋白质,同样过不了胃酸这一关,口服下去,胰岛素就会失效。所以,哪天你看到靠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糖尿病人,由打胰岛素变成吃胰岛素,再指望“酵素”才有可能。
至于那些可以自制的“水果酵素”,更是没什么稀奇,它的前身就是咱爹妈那辈人自己腌的酸菜、做的泡菜。腌酸菜、做泡菜是因为那时候物质匮乏,到了冬天没有新鲜蔬菜吃,酸菜中的“酵素”也没有多大保健价值。放着营养价值肯定,又供应充足的新鲜水果不吃,非要做“水果酵素”,其实是很亏的,非但“酵素”没落下,还把维生素给耽误了。
糖尿病的一些误区
1、糖尿病发生与吃糖有关: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和肥胖有关。与食糖无明确关系,但糖吃多了可引起肥胖,参与糖尿病发生。
2、糖尿病可以根治:偏方、基因治疗、口服胰岛素等:糖尿病目前是一慢性终身性疾病,但可以通过治疗而获得长期良好控制。
3、2型糖尿病无需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目前降血糖最强的药物,尚无任何药物可替代它,2型糖尿病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4、胰岛素治疗有毒性、成隐性、依赖性等:胰岛素无任何毒性、成隐性、依赖性,该用时一定要及时启用。
5、糖尿病不需控制饮食:合理的饮食计划是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基本措施。
6、少吃饭,其他不限制、零食不控制:饮食控制的基本原则是: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少吃多餐,多吃新鲜的蔬菜。
7、不能吃水果: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关键是什么情况下吃,吃多少,吃什么水果,何时吃?
8、为了少排尿,从而少饮水:多尿并非体内水多,而是血糖高所致。改善多尿的根本办法是控制好血糖。“进口物质”中惟有水(白开水、矿泉水和茶水)多多益善,糖尿病人不要等待口渴才饮水,要主动多饮水。
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有饮食治疗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有饮食治疗,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
1.饮食治疗:控制饮食是糖尿病的基本疗法,每个糖尿病人都必须采用饮食治疗,并坚持终生。饮食疗法包括制定每天所需总热卡量,食谱的配制和三餐饮食的分配。每天总热卡的制定是根据患者的理想体重来决定的。根据体型(消瘦、正常或肥胖)和劳动强度(轻、中等或重劳动)每日每公斤体重应给的热卡值,再乘以体重即得每日总热卡量。
2.口服降糖药用饮食疗法不能控制的糖尿病应加用口服降糖药。对于胰岛素绝对缺乏的糖尿病患者—般无效。口服降糖药目前用于临床上的有两类:即磺脲类。磺脲类有短、中、长效三种制剂,如: 磺脲类短(D860)0.5--1g每日3次6--8 中优降糖2.5g每日2次12 长达美康40--80mg每日2--3次8--10 氨磺丙脲0.25g每日早晨1次24--72 双胍类降糖灵25--50mg每日3次8--10 肥胖患者应首选降糖灵。对一种药物无效可改用另一种或两药同用以增强疗效。
3.胰岛素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但要用注射方法给药。适用于I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用饮食和口服降糖药不能控制的I型糖尿病和有并发症的糖尿病(包括并发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厕赤糖尿病昏悲,妊娠等)。由于每个糖尿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每日所需胰岛素剂量也不同,因此第一次需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均须住院治疗,在医生的监护下找到所需胰岛素剂量后再出院按医嘱继续治疗。
4.糖尿病与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胰岛素的吸收,长期坚持运动锻炼,还可增强对活动的耐受性,使活动时能保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即活动时体内释放拮抗胰岛素的激素相对减少),因此糖尿病人要有适当的活动。
5.中医中药常用中药有生地、女贞子、构杞子、天冬、麦冬、天花粉、葛根、玉竹、山药、玉米须、知母、生石膏等,对控制症状常有效。中药成药有消渴丸、玉泉丸和降糖舒等。 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则会发生许多并发症。如急性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展性糖尿痛昏迷,以及慢性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下肢缺血性坏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以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预后 糖尿病虽然是一种影响多种物质代谢和器官功能的疾病,但只要控制得及时,对劳动力、生育能力、寿命等并无明显影响.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
(1)1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
(2)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降糖药的副作用 怎样避免副作用
为了避免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要告诫患者不要过度节食,需要定时定量进餐,适时加餐,尽量不要选择强力、长效口服降糖药(如优降糖),而且用药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在各类降糖药当中,只有胰岛素促泌剂(主要指磺脲类)使用不当才会导致低血糖,对于低血糖风险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如老年人以及脆性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选择低血糖风险较低的降糖药。
双胍类药物可以在餐中或餐后服用,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消化道反应。另外,二甲双胍肠溶片比普通片剂产生的消化道反应轻。
对于已出现轻度、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通过胆道而不通过肾脏排泄的降糖药物(如格列喹酮、瑞格列奈),这样就不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当然,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原则上应禁用一切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高血脂、脂肪肝、肝功能异常,对于这类患者,在用药期间要严密监测肝功能,如果用药过程中转氨酶越来越高,应及时停药,改用胰岛素,必要时给予护肝治疗。
尽量联合用药,一般来说,药物副作用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药物剂量越大,副作用相应增加。采取联合用药,可以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减少每一种药物的使用剂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什么是糖尿病口服疫苗
糖尿病人的烦恼是:天天用药,不仅血糖不能控制,而且并发症也会出现……众所周知,不论什么病归根到底是免疫力不足造成的,糖尿病也是如此。由于糖尿病本身就是胰岛功能受损,因此糖尿病康复的关键和难点就是胰岛保护,糖尿病人胰岛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病情的轻重。然而,目前现有方法实现提高胰岛活力和胰岛素分泌水平的改善有缺陷,然而随着“糖尿病口服疫苗”的问世,用免疫方法康复糖尿病,改变了这一现状。
据“糖尿病口服疫苗”的研发机构——国际糖尿病课题攻关联合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介绍说:“糖尿病口服疫苗”不是降糖药,而是天然植物提取与生物科技成分共同合成的生物疫苗,它通过大幅减缓胰岛细胞受损的步伐,来修复、提高、激活胰岛细胞的活力,从而使胰岛细胞在其3-4个月,也就是100天左右的生命周期内,最大程度分泌正常胰岛素,实现自主调节血糖。
研究人员特别指出:服用疫苗100天,不仅仅让糖尿病人解除了天天打针吃药的痛苦,而且大大减少长期服用降糖药对糖尿病患者身体的毒副作用和伤害,同时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也会得到改善和提高。有了“糖尿病口服疫苗”每年只须服用3-4次,即使不再天天打针吃药,也有望使血糖一样保持平稳。
免疫妙方康复糖尿病使用“糖尿病口服疫苗”3-4个月停针停药“糖尿病口服疫苗”问世近半年以来,上万名糖尿病患者切身感受到了这种"前所未有,与众不同"的功效,安全方便用一次,3-4个月不用药。不仅摆脱了天天用药的困扰,而且也大大减少了天天用降糖药对肝肾的伤害。更重要的是,这种“糖尿病口服疫苗”是从胰岛细胞的免疫力入手,因而对于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什么时候吃
口服降血糖药物有哪些类型
1、直接刺激胰脏上的β细胞分泌胰岛素。餐前或随餐服用,服药后30分钟内需进食,以免发生低血糖。
2、短效口服胰岛素促泌剂:快速、短效促进胰脏胰岛素之分泌。餐前服用,服药后立刻用餐,未用餐则不服药。
3、双胍类:抑制肝脏的醣质新生作用及增强肝脏和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减少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餐后或随餐服用,可减少肠胃不适的症状。
糖友应在什么时候服用降糖药最合适
4、甲型糖苷脢抑制剂:在肠道抑制多醣(包括蔗糖)分解为葡萄糖的作用,减少葡萄糖吸收,降低饭后血糖。随餐服用。
5、胰岛素增敏剂:改善外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增加胰岛素的利用。每日一次,空腹或与食物并服皆可。
6、DPP-4抑制剂:提高活性肠泌素的浓度,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每日一次,空腹或与食物并服皆可。
糖尿病前期要服用降糖药吗?
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高,被称作“糖尿病前期”或“糖耐量异常”,这样的患者如果放任自流,往往会进展成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到底要不要吃药呢?
糖友应在什么时候服用降糖药最合适
目前的研究表明,空腹血糖高,会损害全身的微血管,引起视网膜、肾脏、下肢、神经等部位的病变,并且只要把空腹血糖降到7毫摩尔/升以下,就能有效预防。
餐后血糖高则会伤害全身的大血管,特别是心血管。但餐后血糖该降到多少、糖化血红蛋白该降到多少,才能避免大血管风险,目前还有一些争议。
骆驼肉的营养价值
1、骆驼肉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维生素A B1、B1和烟酸等成分,而胆固醇含量低,是一种健康肉食。
2骆驼奶维生素C的含量是牛奶的3倍,铁元素是牛奶的10倍,钙元素也比牛奶要高得多,而脂肪含量却低于牛奶。
3、骆驼奶含有高水平的胰岛素或类胰岛素蛋白,而且这些成分通过胃的酸性环境时可以不受损坏,这可以弥补现在口服胰岛素的缺陷,故对糖尿病病人有益。
4、骆驼奶富含牛奶中缺少的乳铁传递蛋白和溶解酵素,这两种有杀菌作用的物质可强化人体的免疫系统,因此科学家认为骆驼奶是辅助治疗癌症和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的理想饮品。
5、驼掌含有丰富的蛋白,肉质细嫩而有弹性,为菜肴上品。
有口服胰岛素吗
一、有口服胰岛素吗?
国内外对胰岛素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科学家对改变胰岛素剂型的研究也从来没有放弃,但‘口服胰岛素’、‘喷鼻胰岛素’、‘舌下含服胰岛素’等等非注射胰岛素仍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很多关键技术难题依然没有办法解决,尤其是人体消化道的吸收能力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与皮下注射吸收胰岛素的可操作性有着明显的区别。
开发口服胰岛素片的想法从1930年就开始了,但实现这个想法似乎太困难了。首先,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很容易被胃里的蛋白酶溶解,成为蛋白质最终消化产物氨基酸,不起降糖作用。其次,如果胰岛素能很安全的通过胃部不被消化,那它的分子也太大(是阿司匹林的30倍)难以被血液吸收,无法调节血糖平衡。目前,只有通过皮下注射胰岛素吸收才是最稳定的,它才会起控制血糖的作用。
二、“口服胰岛素”绝不是药物:
市面上有宣传降糖的口服胰岛素,患者需要看一下批准文号,国家批准备案的为国药准字号或者是食卫健字号,前者为药物,后者是保健品。除了正规药物之外,没有任何一种保健品可以真正意义上控制血糖。糖友千万不可随意听信广告宣传,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之下规范用药糖尿病患者只有注意调整饮食、改变生活习惯、注意检测血糖、合理用药才是最科学的控制血糖的方式。
低血糖的预防
1、胰岛素降糖药物的注意
临床上以药物性低血糖多见糖尿病病人以胰岛素、磺脲类药物治疗者,尤其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应逐渐加量,避免加量过快。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后按时进餐。亦应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尤其是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期。糖尿病病人及家属应熟知此反应,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处理。注意Somogyi现象,以免发生胰岛素剂量调节上的错误。
2、需谨慎对长效磺酰脲类
对老年人用降糖药剂量需谨慎对长效磺酰脲类,尤其是格列本脲在应用时更应慎重。低血糖早期症状不明显,当一旦发生,症状很严重,应立即静脉输注葡萄糖,至少密切观察72小时,并不断监测血糖浓度。及时调整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