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看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鼻炎

看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鼻炎

一、郁热上干,鼻窍不利型慢性鼻炎

症见: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少量粘黄涕,有时鼻内灼热干燥感,或有嗅觉减退、头额胀痛。检查见鼻粘膜暗红,下鼻甲肿大。全身或见口微干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胖,苔微黄,脉略数或洪缓有力。

方药:黄芩汤(《医宗金鉴》) 药物组成,黄芩、栀子、桑白皮、麦冬、赤芍药、桔梗、薄荷、荆芥、甘草、连翘。酌加知母、葛根以助清热;加辛夷引药上行以利通窍。若舌体红胖者,乃肺脾失司,津液不行,加木通、滑石清热利湿。若兼头痛、口苦,酌加龙胆草、石决明之类清肝;鼻甲肿实,酌加皂角刺、山慈菇之类活血散结以利鼻窍;大便秘结者,酌加瓜蒌、火麻仁之类清热通便。

治法:清肺胃热,宣肺通窍。

二、气血瘀滞,鼻窍不利型慢性鼻炎

症见:病程长,多呈持续性鼻塞,香臭难辨,讲话时鼻音重,时有少量粘涕或白或黄,鼻甲肿胀硬实,表面不平,收缩反应差,或鼻甲呈桑椹样变,或有息肉样变。舌质暗,或有瘀点。

方药:当归芍药汤(《五官科学》) 药物组成,当归、白术、赤芍药、茯苓、泽泻、黄芩、辛夷花、 白菊花、干地龙、甘草、薄荷、川芎。若鼻甲呈桑椹样变者,酌加海藻、三棱、莪术之类活血化瘀,或用棱贝通鼻汤;呈息肉样变者,多属痰浊凝结或痰瘀互结,酌加浙贝母、牡蛎之类除痰散结。若鼻甲呈肥厚改变、息肉样变,黏膜色淡,收缩反应不敏感,亦可从痰浊凝结辨证,治以行气化痰,散结通窍,用二陈汤加白芥子、桔梗、石菖蒲之类,兼气虚者酌加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之类。

治法:行气活血,通利鼻窍。

慢性鼻炎会造成记忆力下降,导致头晕头痛,就是大家必须要重视起来,而且要注意护理方法,加强也是工作,以免造成更多危害。

慢性鼻炎护理的方法:

1、积极彻底地治疗急性鼻炎。

2、饮食宜易消化吸收食物。忌食生冷、烟、酒、辛燥刺激之品。

3、用温开水将鼻腔结痂洗净,再以棉签蘸生蜂蜜涂鼻腔患处,每日1次,至鼻腔无痛痒,无分泌物结痂,嗅觉恢复为止。

4、采用自我鼻按摩手法,用两手食指和中指同时按摩眼内角鼻梁处,由上到下为1次,共80次;用中指揉按在鼻翼两旁约1厘米处,作旋转状按摩,共70次;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按摩眉心中央,然后沿眉毛向外按摩到两侧太阳穴,共60次。可反复按摩,早、中、晚各一次。能有效地防止鼻炎的发生与改善已患慢性鼻炎的病情。

5、鼻塞时不可强行擤鼻,以免引起鼻腔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鼻出血,亦可防止带菌粘液逆入鼻咽部并发中耳炎。

当在患上慢性鼻炎这种疾病以后,会让我们的患者感到特别的痛苦,那么到在患上慢性鼻炎以后,患者在饮食方面有哪些需要忌口的食物呢!

慢性胃炎怎么调理 中医治疗

现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如果你想要尝试中医方法治疗慢性胃炎,一定要去正规的中医医院,让医生根据你的情况来给你开药,切不可盲目信从社会上那些所谓的“老中医”。

病人胃脘疼痛,暖气反酸,治疗宜硫肝和胃,可用柴胡疏肝汤加减;

病人主要有胃脘疼,食欲不振,贫血、消瘦,咽干口渴等,治疗宜滋养胃阴,常用麦门冬汤加减;

病人胃院隐隐作痛,喜暖喜按,治疗宜温中健脾,常用黄芪健中汤加减。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1、肺气虚寒 临床表现为鼻部奇痒,喷嚏连连,继则大量清涕,鼻塞不通,嗅觉减退。病者平素怕风畏冷,易感冒,每吹冷风则易发作,反复不愈。同时伴随全身症状如倦怠懒言,气短音低,或有自汗、面色白光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治宜温肺散寒,可用温肺止流丹,药用细辛、荆芥、人参、柯子、桔梗、鱼脑石、五味子、白术、黄芪、甘草。

2、肺脾气虚 临床表现为鼻塞鼻胀较重,鼻涕清稀或黏白淋漓而下,嗅觉迟钝,鼻黏膜肿胀较甚,苍白或灰暗,反复不愈。平时感觉头重头昏,易疲劳,胃纳差,常腹泻。舌质淡或淡胖,舌边或有齿痕,苔白,脉濡弱。治宜健脾益气,补肺敛气,可用四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黄芪、五味子、辛夷、甘草等。

3、肾气亏虚 临床表现为患病日久,鼻痒不适,喷嚏连连,清涕不止,早晚较甚。鼻黏膜苍白水肿。四肢不温,甚则后头部、颈项、肩背亦觉寒冷,面色淡白,精神萎糜,或见腰膝酸软,夜尿多,舌质淡,脉沉细弱。治宜补肾纳气,可用温肺止流丹加入补肾纳气的药如胡桃肉、覆盆子、金樱子、蛤蚧等。

4、肺经郁热 患者遇热气或食燥热食物时鼻塞肿胀,酸痒不适,喷嚏频作,鼻流清涕。鼻黏膜色稍红或紫暗,或可见咽痒咳嗽,或口干烦热,舌质红苔白,脉弦或弦滑。治宜清宣肺气为主,可选用辛夷清肺饮,药用黄芩、栀子、石膏、桑白皮、知母、辛夷、枇杷叶、升麻、百合、麦冬。

慢性咽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1、肺肾阴虚证:表现为咽干刺痒微痛,灼热不适,夜间尤甚,咽腔微红肿胀,乏津干燥,干咳少痰,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养肺肾,降火利咽。

药用:百合、生地黄、熟地黄,玄参、麦冬,当归、川贝母,桔梗、牛膝、甘草。咽干甚,加北沙参、天花粉;阴虚夹痰,加丹皮、丹参。

2、气血瘀阻证:咽干刺痛,夜间痛甚,活动诊断后减轻,咽腔暗红肥厚;舌暗或有瘀斑,苔薄,脉涩。治宜行气活血,化瘀利咽。

药用:当归、红花、桃仁、生地黄、枳壳、桔梗、土元、山豆根、甘草。

3、肾阳虚弱证:咽部不适,紧闷如堵,遇寒尤甚,咽腔淡白微肿,如猪油样,咽底小瘰色白,口淡不渴或咽干欲热饮,面白肢冷,腰脊冷痛,精神不振;舌淡苔白,脉沉迟。治宜温肾壮阳,散寒利咽。

药用:制附子、肉苁蓉、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细辛。纳差者,加扁豆、砂仁;肢冷畏寒,加桂枝、狗脊。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疲劳

较长时间的疲乏无力和活动后疲劳加重。兼症:头晕头沉、记忆力减退、思维不集中;失眠、恶梦或嗜睡而醒生疲劳更甚;心慌、气短、胸闷憋气;易紧张、易激动、烦燥、抑郁、或恐惧不能自制、或悲伤欲哭;自觉发热、伴有头痛、关节疼痛、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腹胀、胁肋胀痛、食欲不振;平素抵抗力低、易患感冒、尿路感染等疾病。

气血亏虚型

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动则加剧,面色苍白,唇甲无华,心悸失眠,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当以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可选用八珍汤加减,药取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大枣、荔枝、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阿胶各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八珍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补中益气丸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健脾增力丸,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

慢性胃炎怎么根治 中医治疗

现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如果你想要尝试中医方法治疗慢性胃炎,一定要去正规的中医医院,让医生根据你的情况来给你开药,切不可盲目信从社会上那些所谓的“老中医”。

肝胃气滞型:病人胃脘疼痛,暖气反酸,治疗宜硫肝和胃,可用柴胡疏肝汤加减;

胃阴不足型;病人主要有胃脘疼,食欲不振,贫血、消瘦,咽干口渴等,治疗宜滋养胃阴,常用麦门冬汤加减;

脾胃虚寒型;病人胃院隐隐作痛,喜暖喜按,治疗宜温中健脾,常用黄芪健中汤加减。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肺脾肾虚损,复感外邪所致,一般分以下几个证型治疗。

1、肺气虚寒 临床表现为鼻部奇痒,喷嚏连连,继则大量清涕,鼻塞不通,嗅觉减退。病者平素怕风畏冷,易感冒,每吹冷风则易发作,反复不愈。同时伴随全身症状如倦怠懒言,气短音低,或有自汗、面色白光 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治宜温肺散寒,可用温肺止流丹,药用细辛、荆芥、人参、柯子、桔梗、鱼脑石、五味子、白术、黄芪、甘草。

2、肺脾气虚 临床表现为鼻塞鼻胀较重,鼻涕清稀或黏白淋漓而下,嗅觉迟钝,鼻黏膜肿胀较甚,苍白或灰暗,反复不愈。平时感觉头重头昏,易疲劳,胃纳差,常腹泻。舌质淡或淡胖,舌边或有齿痕,苔白,脉濡弱。治宜健脾益气,补肺敛气,可用四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黄芪、五味子、辛夷、甘草等。

3、肾气亏虚 临床表现为患病日久,鼻痒不适,喷嚏连连,清涕不止,早晚较甚。鼻黏膜苍白水肿。四肢不温,甚则后头部、颈项、肩背亦觉寒冷,面色淡白,精神萎糜,或见腰膝酸软,夜尿多,舌质淡,脉沉细弱。治宜补肾纳气,可用温肺止流丹加入补肾纳气的药如胡桃肉、覆盆子、金樱子、蛤蚧等。

4、肺经郁热 患者遇热气或食燥热食物时鼻塞肿胀,酸痒不适,喷嚏频作,鼻流清涕。鼻黏膜色稍红或紫暗,或可见咽痒咳嗽,或口干烦热,舌质红苔白,脉弦或弦滑。治宜清宣肺气为主,可选用辛夷清肺饮,药用黄芩、栀子、石膏、桑白皮、知母、辛夷、枇杷叶、升麻、百合、麦冬。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喉炎的方法

一、阴虚肺燥型

咽喉干疼、灼热,多言之后症状加重,干咳少痰,口干不欲多饮,午后及黄昏时症状明显。咽部充血呈暗红色,黏膜干燥,或有淋巴滤泡增生。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清利咽窍。方药:养阴清咽汤或养阴清肺汤合二至丸加减:南沙参16克,玄参16克,百合16克,冬桑叶12克,炙枇杷叶12克,西藏青果7克,五味子7克,生甘草7克。咽异物感明显者加绿萼梅7克,橘络7克;脉络曲张明显者加丹参12克,丝瓜络7克。

二、肺脾气虚型

咽喉不适但不欲饮,咳嗽,有痰易咳,平时畏寒,易感冒,神疲乏力,语声低微,大便溏薄,舌苔白润,脉细弱。

治法:补中益气固表。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党参16克,黄芪25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陈皮12克,升麻7克,柴胡7克,防风12克,太子参16克,北沙参16克。

三、痰热蕴结型

咽喉不适,受凉、疲劳、多言之后症状较重。咳嗽,咯痰黏稠,口渴喜饮。咽黏膜充血呈深红色,肥厚,有黄白色分泌物附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养阴清热,化痰活血,舒利咽窍。方药:清痰润咽汤或养阴清肺汤合消瘰丸加减:全瓜蒌16克,川贝母16克,生牡蛎16克,玄参16克,南沙参16克,凤凰衣12克,木蝴蝶7克,西藏青果7克,生甘草7克,红花7克。咽刺痛甚者加赤芍药12克,丹参12克,玫瑰花7克;淋巴滤泡增生严重者加三棱7克,莪术7克,海浮石16克。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1.单纯偏寒型

治疗用温“肺”健脾、化痰止咳法,如用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法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厚朴、杏仁、紫菀、款冬花等)。

2.单纯偏热型

治疗用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法,如用泻白散加减(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枇杷叶、杏仁、浙贝母、瓜萎仁、前胡、甘草等)。

3.喘息偏寒型

治疗用温“肾”化痰、平喘止咳法,如用苏子降气汤加减(麻黄、肉桂、生姜、厚朴、五味子、杏仁、紫菀、款冬花、法半夏、紫苏子、陈皮、炙甘草等)。

4.喘息偏热型

治疗用清“肺”理气、化痰定喘法,如用定喘汤(白果肉、麻黄、北杏仁、紫苏子、黄芩、款冬花、桑白皮、甘草、法半夏等)。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分为以下类型:

血热症

皮疹红色,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多夏季发病,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方药:荆芥穗6克,防风6克,僵蚕6克,金银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黄苓9克,蝉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时间不宜过长,每日一剂,分两次凉服。忌辛辣、发物。

气虚血热

鼻炎药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儿童慢性鼻炎主要有二类药物,第一类是最常用的,为减充血剂,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能够迅速地解除慢性鼻炎的鼻塞,但长期使用(一般不越过半个月)均可能引起药物性鼻炎,得不偿失。因此,使用这类药物时,应注意2次使用之间的间隔时间至少在6小时以上,而且慢性鼻炎治疗法最好是使用几天后,停用几天,不是较重的鼻塞,不轻易使用,这样可以延长使用该类药物的安全期限,以不至于引起药物性鼻炎。第二类是局部用激素,有些患者认为效果较好,有些慢性鼻炎患者认为该药对鼻腔有刺激性,难以接受。

2、局部滴鼻治疗儿童慢性鼻炎局部滴鼻药物一般主要用来缓解慢性鼻炎的症状,事实上,这种治疗手段不但副作用大,而且无法帮助鼻粘膜建立起免疫功能,所以药物依赖性强,见效缓慢。

3、中医治疗儿童慢性鼻炎目前的中医治疗慢性鼻炎的常规思路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只是一味的在炎症上下功夫,见炎就用苦寒伤正之药。专家提醒,中药治疗,可以做为治疗慢性鼻炎的参考,但患者切不可盲目使用,千万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相关推荐

疥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1、内服方 (1)当归、生地、酒炒白芍、黄芪、生甘草各2克,水二盅,煎八分,饭后2时服,每日一剂,早晚煎服。 (2)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黑山栀、酒蒸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每日二剂,水煎服。 2、外用方 (1)大枫子10克(去皮)、巴豆3克(去皮)、核桃仁七个、水银6克,共捣如泥状,外擦患处。 (2)硫磺20克,土槿皮20克,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黄柏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土茯苓30克,苍耳子20克,白蒺藜30克。如果继发感染加金银花

咳嗽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外感咳嗽 1、风燥咳嗽: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 2、风热咳嗽: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 3、风寒咳嗽: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二、内伤咳嗽 1、痰热郁肺: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肺化痰汤加减。 2、肝火犯肺:治法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方药: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3、痰湿蕴肺: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4、肺阴虚证: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方药: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5、综合治疗:散毒清热,

便秘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实秘 1.肠胃积热型 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畅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方中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泻热;火麻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以滋阴生津;若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服更衣丸以清肝通便;若燥热不甚,或药后通而不爽者,可用青鳞丸以通腑缓下,以免再秘;若热势较甚,痞满燥实坚者,可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另外尚可辨证选用当归龙荟丸、黄龙汤、凉隔散等。 2.气机郁滞型 症状:大便干结

疥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疥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发病率非常高。老百姓俗称它为“疳疮”、“闹疮”。它是由于疥虫感染皮肤引起的皮肤病,本病传播迅速。现在也有很多人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 1、内服方 (1)当归、生地、酒炒白芍、黄芪、生甘草各2克,水二盅,煎八分,饭后2时服,每日一剂,早晚煎服。 (2)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黑山栀、酒蒸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每日二剂,水煎服。 2、外用方 (1)大枫子10克(去皮)、巴豆3克(去皮)、核桃仁七个、水银

针眼的中医辨证治疗

1、风热外袭型 临床 :病初起,局部微红微痒微痛,或伴有发热头痛。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 2、热毒上攻型 临床 :胞睑局部红肿热痛加剧,形成脓肿但未溃破,兼口干欲饮,便秘溲赤。苔黄,脉数。 治则:清热泻火解毒。 3、脾胃伏热型 临床 :针眼反复发作,但诸症不重,口干,大便不爽。舌苔黄腻,脉滑。 治则:清解脾胃伏热。 4、时感外邪型 临床 :针眼反复发作或久不消退,纳呆神疲,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则:托里解毒。 针眼外治: 1、初起未酿脓时,可用湿热敷,以助消散。 2、用紫金锭或清

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1、肺热血热 面部痤疮以红色丘疹、粉刺和脓疱为主,伴油腻和少许红色结节,口干,心烦,失眠,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数。宜宣肺清热。方药为枇杷清肺饮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脾胃积热 皮疹色红,伴有宿食不消,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宜清热化湿通腑。方药为三黄丸合茵陈蒿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热毒 痤疮发生和轻重与月经周期明显有关,常伴有月经不调、情志不舒、乳房胀痛等不适,舌红苔微黄,脉弦细数。宜清热解毒。方药为二花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4、血瘀痰

痱子的中医辨证治疗

痱子患者的中医治疗原则应以消暑解热为主,方用消暑汤加减。痱子的中医治疗法如下: 1、马齿苋煎水温洗后,外扑痱子粉; 2、痱子草30克、鲜丝瓜叶15克,水煎取汁,待冷湿敷或沐浴; 3、脓痱者选用玉露散、鹅黄散植物油调成糊状外涂; 4、六一散或滑石粉加入少量冰片外扑。 5、其他:绿豆适量,小火煮烂、频饮之;鲜冬瓜皮或鲜西瓜皮,外搽患处。

鸡眼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鸡眼的方法有很多,如敷贴、熏灼、火针。 1、中药贴敷 用鲜半夏、鸦胆子仁等中药捣烂贴敷,方法同上。此外,市售鸡眼膏在鸡眼上,外盖胶布固定,一般3日换药1次,至脱落为止。 2、熏灼法 睡前将纸烟、艾条、香条或易燃木棒点着,靠近鸡眼处熏灼,有灼痛感时可稍远离。表面硬化的,可用火头点触患处。每次连续熏烤3分钟,然后用热的淡盐水浸泡患处30分钟,连用数日,鸡眼能自行脱落。 3、火针法 常规消毒皮肤,取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盐酸利多卡因3ml,行鸡眼处局部浸润麻醉,麻药起作用后,左手持镊子夹一燃烧酒精

慢性鼻炎的推拿疗法

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有很多西医难以治愈的疾病都可以通过中医方法进行治疗中医推拿疗法更是中医的一项精索。中医推拿治疗慢性鼻炎就是一种独到的治疗方法。但是,盲目的进行推拿疗法也是不安全的,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慢性鼻炎的相关中医治疗方法,希望能对您的健康有所帮助。 【概述】 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通常包括慢性单纯性和慢性肥厚性鼻炎。后者多由前者发展、转化而来。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有害气体的长期刺激,全身慢性疾病等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本病临床以鼻塞流涕为主

慢性牙龈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1.石连丹天首乌 药材:生石膏15克,黄连6克,丹皮10克,天花粉10克,生首乌10克,绿茶6克 用法:将生石膏加水约600毫升,煮开15分钟,再加后4味共煮15分钟,取沸汤冲泡绿茶,分2次凉饮。每日1剂。? 功效:清胃泄火。适于胃火炽盛型牙宣:牙龈作痛,出血,口气热臭,渴喜冷饮,大便干结,牙龈红肿疼痛,溢出脓血,舌红,苔黄等。 2.知柏二山枸杞茶 药材:知母10克,黄柏10克,山萸肉10克,淮山15克,枸杞子10克,绿茶5克。 用法:前5味加水约500毫升,煮开15分钟,取沸汤冲泡绿茶,不拘时温饮,,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