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的共同临床特点是什么
感染性腹泻的共同临床特点是什么
腹痛、腹泻、稀水样便或粘液 脓血便,多伴有发热。仅少数的病原体引起的腹泻具有一定特 征;绝大多数患者的诊断不能仅从临床表现确定,必须依赖病原 学检测才能确诊。
如何区分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腹泻是由于肠道受到刺激,导致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排出原始未消化食物成分,体内大量液体由身体内转移到肠道中,出现水样便,肠道活跃,蠕动增快,排便次数增加。它和发热、咳嗽一样都是一种症状,而不是单纯的一种疾病。
细菌、病毒等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往往发热在先,且先期多有呕吐的表现。发热、呕吐后,第一次排便未必是腹泻,但紧接着就会出现腹泻。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大便中往往可见黏液,甚至脓血样物质,每次排便量并不多;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往往为稀水样大便,每次排便量很多,容易出现脱水。
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往往是食源性因素。消化不良,会表现为大便中有原始食物颗粒,不伴发热,偶有呕吐。过敏性腹泻,在进食一定食物数小时至1~2天内出现,会有反复,与进食明显相关。气候原因,往往与变天、换环境等有关。非感染性腹泻,大便检查往往正常,调整饮食或改变环境即可纠正。
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腹泻,肠道黏膜都会受到损伤,非感染性因素损伤相对较轻,但大便检查也可能发现少许白细胞和红细胞。若白细胞小于10~15个/高倍视野,不能确定为细菌感染。感染性腹泻时,大便检测除了较多白细胞外,还有红细胞。若以红细胞为主,很可能与食物过敏等非感染性因素有关。家长需要牢记的是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不是止泻药!
如何区分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细菌、病毒等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往往发热在先,且先期多有呕吐的表现。发热、呕吐后,第一次排便未必是腹泻,但紧接着就会出现腹泻。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大便中往往可见黏液,甚至脓血样物质,每次排便量并不多;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往往为稀水样大便,每次排便量很多,容易出现脱水。
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往往是食源性因素。消化不良,会表现为大便中有原始食物颗粒,不伴发热,偶有呕吐。过敏性腹泻,在进食一定食物数小时至 1~2天内出现,会有反复,与进食明显相关。气候原因,往往与变天、换环境等有关。非感染性腹泻,大便检查往往正常,调整饮食或改变环境即可纠正。
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腹泻,肠道黏膜都会受到损伤,非感染性因素损伤相对较轻,但大便检查也可能发现少许白细胞和红细胞。若白细胞小于10~15个/ 高倍视野,不能确定为细菌感染。感染性腹泻时,大便检测除了较多白细胞外,还有红细胞。若以红细胞为主,很可能与食物过敏等非感染性因素有关。家长需要牢记的是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不是止泻药!
胃疼发烧腹泻的疾病诊断
1、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是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在夏秋季发病,可行成大,小流行,潜伏期多为1~2天,长可达7 天,患者常以畏寒,发热和不适感急骤起病,有腹痛,腹泻,排便每天10余次至数十次。
常伴里急后重,恶心,呕吐与脱水,粪便在病初可为水样,以后排出脓血便或黏液血便,镜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粪便培养可培养出痢疾杆菌。
2、沙门菌属性食物中毒
沙门菌属性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形式。
3、病毒性胃肠炎
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表现为儿童或成人的夏季流行性,无菌性腹泻,临床特点是高度传染性和极低的病死率,有轻度的发热,不适感,恶心,呕吐与稀便等症状。
4、霍乱与副霍乱
副霍乱系由Eltor弧菌引起,流行特点与霍乱不同,多为地方性流行,也可散发或呈跳跃式,此菌的培养特点,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均与霍乱弧菌相同。
5、假膜性肠炎
假膜性肠炎是由肠道内顽固性梭状芽孢杆菌(C.difficile)异常增殖,产生大量毒素引起,从患者粪便中可检出假膜,假膜外观多呈半透明物质,蛋清样,肉眼较难辨认,将其放入10%甲醛溶液中,则外观较清楚。
6、血吸虫病
早期血吸虫病中,84.6%有腹泻,可为单纯性腹泻,大便稀溏或水样,也有的为痢疾样腹泻,腹泻大多为持续性,少数为间歇性,病程长短不一。
腹泻诊断常见误区是什么
腹泻的诊断关键是对原发疾病或病因的诊断,需从起病情况与病程、发病年龄、发病人群、腹泻次数与粪便性质、伴随症状和体征、常规化验特别是粪便检验中获得依据。
1、急性腹泻应根据病史、发病季节、伴随的全身症状等,首先鉴别是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性腹泻,还是食物中毒、药物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腹泻。致病菌的明确有赖于粪便培养,一些寄生虫如贾第虫等需行肠黏膜活检。
2、慢性腹泻可通过病史,体检,肛门指检,大便常规培养及找虫卵和寄生虫、大便脂肪测定,消化道内镜和活检等来明确诊断。首先应明确腹泻是源于小肠还是结肠。如为小肠性腹泻,应进一步作钡餐检查、小肠镜和其他实验室检查,以确定是器质性抑或功能性。如属结肠性腹泻,应做结肠镜检查,观察有无肿瘤、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腹泻诊断的常见误区是应该在诊断过程中需要与霍乱区分:
霍乱与副霍乱:副霍乱系由Eltor弧菌引起,流行特点与霍乱不同,多为地方性流行。也可散发或呈跳跃式。此菌的培养特点,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均与霍乱弧菌相同。
①霍乱的临床特点:
A.潜伏期一般为2~3天,也可短至数小时或长达6天之久。
B.发病急骤,呕吐与腹泻剧烈,呕吐为喷射性,反复不止,粪便及呕吐物为米泔水样,排便量大而无粪质。
C.严重的脱水,可致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出现休克,严重者可有高热、少尿、无尿、肾衰竭死亡。常伴肌肉痉挛,尤其是腓肠肌及腹肌为明显。
②诊断依据:A.流行病学特点。B.典型的临床表现。C.特殊的细菌学检查与血清学检查。
什么是慢性腹泻
疾病概述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每日排粪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疾病病因
国内一组433例慢性腹泻病因分析中,肠道感染性疾病占36.7%,肠道肿瘤29.6%,原因未明20.6%,小肠吸收不良6.4%,非感染性炎症3.3%,其他少见。
1.肠道感染性疾病;
2.肿瘤;
3.小肠吸收不良;
4.非感染性炎症;
5.功能性腹泻;
6.药源性腹泻。
发病机制
胃肠道的功能可概括为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其中任何一种功能发生障碍都可引起腹泻,但这几种功能是互有联系的,因此腹泻的原因虽然可以是一种功能障碍为主,但很少是单一的功能障碍,往往相互影响。
根据病理生理学分为四类:
1.肠腔内渗透压增加超过血浆渗透压所引起的高渗性腹泻;
2.吸收功能障碍引起的吸收障碍性腹泻;
3.肠分泌增多引起的分泌性腹泻;
4.肠功能失调,蠕动亢进引起的运动性腹泻。
临床表现
慢性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稀,甚至带粘冻、脓血,持续两个月以上。小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多位于脐周,并于餐后或便前加剧,无里急后重,大便量多,色浅,次数可多可少;结肠病变引起腹泻的特点是腹部不适,位于腹部两侧或下腹,常于便后缓解或减轻,排便次数多且急,粪便量少,常含有血及黏液;直肠病变引起者常伴有里急后重。
1.腹泻:病变位于直肠或乙状结肠患者多有便意频繁和里急后重。
2.腹泻伴随症状:因病因不同而伴有腹痛、发热、消瘦、腹部肿块或消化性溃疡等。
实验检查
1.粪便检查:出血、脓细胞、原虫、虫卵、脂肪滴等。
2.小肠吸收功能测定:显示肠道吸收不良。
3.X线及内窥镜检出病变位置、运动功能状态、胆石等。
4.超声。
5.小肠黏膜活组织检查。
诊断依据
慢性腹泻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直肠指检、粪便检查,如有困难,再进一步作乙状结肠镜、X线检查,仍不能解决时,再考虑作纤维结肠镜或小肠镜检查,必要时作各种功能试验,如小肠吸收功能试验(葡萄糖耐糖试验、右旋木糖实验、放射性核素标记维生素B12实验)和胰腺功能实验。
引起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哪些
在临床上,小儿秋季腹泻主要分两大类,即非感染性腹泻及感染性腹泻。所谓非感染性腹泻多因喂养不当,如食物中含碳水化合物过多;进食过量;哺喂不定时或食物性质突然改变以及对某些食物(如牛奶、碳水化合物)过敏或不耐受等,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发生腹泻。感染性腹泻主要是指致病微生物随着被污染的食物、水或因喂养的器皿不洁进入胃肠道,由于小儿全身免疫及消化道局部免疫均成低下状态,不能有效抵御病原菌的侵入而造成腹泻。
那么,您知道引起婴儿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哪些吗?主要有以下几种:
细菌性腹泻:
1、大肠杆菌:引起小儿腹泻的大肠杆菌主要有3种,即致病性大肠杆菌、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和侵袭性大肠杆菌。20世纪60-70年代,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几个菌种,如O111、O128及O55等相当猖獗,是当时导致腹泻流行的主要罪魁祸首。近十余年,小儿腹泻的发病人数显著减少,病情也大为减轻,这与人民生活与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小儿中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减少有密切关系。大肠杆菌肠炎主要特点是水样便。近年,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则有所增加,除散发病例外,还可在托幼机构发生流行,目前已成为引起小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2、空肠弯曲菌:这虽是近十余年新发现的一种细菌,但也是引起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原菌。空肠弯曲菌肠炎的特点是,大便多带有粘液和鲜血,往往容易与细菌性痢疾相混淆。这种肠炎也可在托幼机构引发流行。经研究证实家饲猪、鸡的粪便中都存在这种细菌,这一点应引起家长注意。
病毒性腹泻:
引起小儿腹泻的病毒有:轮状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小圆病毒及诺瓦克因子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性肠炎多发生于秋季,故又称“秋季腹泻”。临床表现也以水便为主。
以上就是对婴儿秋季腹泻的病原体的介绍了,专家提醒,应对秋季腹泻应以预防为主,除了注意天气变化、饮食卫生之外,接种预防秋季腹泻疫苗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ards临床特点是什么
ards可以由各种肺内因素肺外因素致病,它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患者出现呼吸急促,特点是呼吸比较深、比较快、费力,常常感到胸廓紧束,严重憋气,就是平常所说的呼吸窘迫,甚至可以出现胸闷、咳嗽、咳痰等等,口唇可出现发绀,经常伴有烦躁不安、焦虑、大汗淋漓等不适。
拉稀的发病原因介绍
很多人在出现腹泻的时候都会自己服用些抗生素治疗,但是其实腹泻也是分为很多种的,并不是吃抗生素就能够治疗的, 如果没有对症下药,不但不会见效,反而会耽误治疗时间,加重腹泻或者是引起慢性肠炎,给治疗增加难度。
腹泻的发病机制有以下几种:
1 渗透性腹泻:进食大量不能吸收的溶质,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液体被动进入肠腔而引起腹泻。其特点是:①大便量低于每日1升;②停止或显著减轻;③大便酸度增高,PH在5左右正常接近于7。多见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小肠黏膜病变引起的吸收不良,短肠综合征,肠内细菌过度孳生,服用高渗性导泻剂如硫酸镁、甘露醇、乳果糖等。
2分泌性腹泻:由于胃肠道水与电解质分泌过多或吸收受抑制所引起的腹泻。特点是:①大便量超过每日1升;②大便为水样,无脓血;③大便PH或偏碱性或为中性;④其禁食48小时后腹泻仍持续存在。引起分泌性腹泻的促分泌物包括细菌性肠毒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霍乱,内源性促分泌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血管活性肠肽瘤和胃泌素瘤,内源性或外源性导泻物质如胆酸、脂肪酸和某些泻药。
3渗出性腹泻:肠黏膜的完整性因为炎症、溃疡等并不而受到破坏,造成大量渗出所引起的腹泻,在临床上以脓血便为特征,常可伴有腹部或周身的炎症或感染症状。渗出性腹泻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而感染是渗出性腹泻的最常见的病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感染等。非感染性渗出性腹泻的原因包括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放射性肠炎等。
4胃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由于胃肠运动过速,导致胃肠道内水、电解质与肠上皮细胞接触时间缩短,直接影响水分的吸收引起腹泻。主要见于肠易激综合征、恶性类癌综合征、甲亢、胃大部切除和糖尿病等。
所以,患者出现腹泻以后不要盲目的用药物治疗,应该先去医院做下化验,查明病因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这样才能保证患者少受罪,治疗效果好。为了预防腹泻,大家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保证饮食的新鲜,营养,安全,健康,并多锻炼,改善体质。
... ...
腹泻有哪些临床特点
1.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5—7月多见,多起病较缓,呕吐和低热常与脱水同时出现。大便多呈蛋花汤样,色淡黄,偶见血丝,有腥臭味。多呈等渗性或低渗性脱水。
2.病毒性肠炎 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多发生于2岁以下,起病急,早期出现呕吐,多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排水样使,新液少,很少腥臭味,常伴发高热、腹胀,脱水呈轻、中度等渗或高渗性,抗生京治疗无效。
3.直肠弯曲菌肠炎 发病季节性不强,以1—3岁最多,大便常常带血,确诊依靠细菌学检查。
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多继发于naR大量广谱抗生素后,症状与病程常与菌群失调的程度有关。主要表现为呕吐、发热、腹泻。呕吐常在发热1—5天前出现,大便为有腥臭味的暗绿色水样便,每日可达10—20次或更多。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重,甚至发生休克。大便中常见灰白色片状假膜.对临床诊断有帮助。
5.真菌性肠炎 多并发于其他感染,大便每日3—4次或稍多,黄色稀水样,偶呈豆腐渣样,有的发绿,大便镜检有真菌把子及菌丝。
中年妇女警惕混合感染性阴道炎
临床上,中老年女性罹患感染性阴道炎,不少人会出现混合感染性阴道炎。一般是以滴虫性阴道炎与白色念珠菌阴道炎并存者居多,其次是细菌性阴道炎与真菌性阴道炎并存,以及滴虫性阴道炎继发细菌感染等。广大中老年女性应对混合感染性阴道炎提高认识和警惕。
首先,要了解念珠菌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的各自临床特点:①念珠菌阴道炎的临床特点是白带呈白色粘稠豆渣样,伴有瘙痒感、烧灼感和疼痛不适。②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特点是阴道分泌物增加和外阴瘙痒,分泌物稀薄、呈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
其次,当中老年女性罹患感染性阴道炎后出现以下两种表现:①症状不典型,似有两种阴道炎并存,例如,白带腥臭味较重,量多,较为粘稠;或是稀薄的白带中有白色膜状物。②按单一阴道炎治疗,症状缓解后又复发或加重。这时,就应当考虑到混合感染性阴道炎的可能,需及时去医院检查。
一旦确定混合感染性阴道炎后,必须兼顾两种病因的治疗,可以通过联合用药来有效控制感染。医生对吴大婶的治疗就走了联合用药之路,将控制念珠菌感染的克霉唑阴道栓,与控制滴虫感染的达克宁栓剂联合应用。用药方法为:达克宁栓剂每晚1粒置入阴道内,连续应用10天;克霉唑阴道栓每隔3天,于临睡前用1粒置入阴道内,共用3次。另外,吴大婶遵从医生嘱咐,每晚用弱酸性溶液,即1%乳酸坐浴。与此同时,吴大婶的丈夫也遵从医生建议,口服甲硝唑片,每次1片,每日2次,连续用药3天,以避免成为新的传染源。
如何区分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通过做化验来区分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区分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最直接的办法是做便常规、便培养、便轮状病毒检测,必要时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或降 钙素原等化验进行区分。
腹泻可分为哪些类型
1.急性腹泻
(1)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
1) 轻型: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2) 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有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钙和低镁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2)2种常见类型肠炎腹泻的临床特点
1) 轮状病毒腹泻:是我国北方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故又称为秋季腹泻。本病经粪-口传播,潜伏期1-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数日后呕吐渐停,腹泻减轻,不喂乳类的患儿恢复更快,自然病程约3-8天。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感染后1-3天即有大量病毒自大便中排出,最长可达6天。血清抗体一般在感染后3周升高。病毒较难分离,有条件者可直接用电镜检测病毒。
2) 侵袭性细菌(包括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鼠伤寒杆菌等)引起的肠炎: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季。潜伏期长短不等。常引起志贺杆菌性疟疾样病变。起病急,高热甚至可以发生热惊厥。腹泻频繁,大便呈粘液状,带脓血,有腥臭味。常伴恶心、呕吐、腹痛和里急后重,可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高热、意识改变,甚至感染性休克。大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及数量不等的红细胞。粪便细菌培养可找到相应的致病菌。
2.迁延性和慢性腹泻
以急性腹泻为彻底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不愈最为常见。人工喂养、营养不良小儿患病率高。对于迁延性、慢性腹泻的病因诊断,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正确选用有效的辅助检查。
婴儿饥饿性腹泻怎么办
饥饿性腹泻是指宝宝摄入的食物热量不够,使肠蠕动异常而引起的腹泻。刚刚起病时,宝宝每天大便四至六次,大便稀薄,呈黄或黄绿色,混有少量黏液和奶块。若此时没有纠正食物的质量,症状就会一天比一天严重,每天腹泻可达十多次,严重的还会出现食欲减退、睡眠不好、爱哭闹等。
其主要临床特点是虽然次数多,但每次量都很少,化验大便结果无异常,没有炎症。这说明饥饿性腹泻是非感染性的,不需要用药,只要逐渐加强营养,改善喂养方法,及时增加辅食即能好转,不可滥用抗生素。
宝宝的腹泻是由饥饿引起的,妈妈可以从少量开始增加宝宝的食量。稍微增加食量后,大便次数没有增多,妈妈就可以继续加量。即使宝宝大便一天增加1-2次,也可坚持下去。妈妈可以观察3天,如果大便次数没有再增加,也可以再给宝宝喂多点奶量。就是这样边观察,边增加宝宝的食量,到给宝宝的食量适合宝宝为止。
婴儿饥饿性腹泻的治疗应注意几个问题: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不够吃,每次喂奶后可适当加喂一些配方奶,或在两次喂奶中间添加米糊。对于人工喂养的孩子,奶粉不能冲得太稀,也不能冲得太浓,一般奶粉与水的比例按容量应该是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