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攻击暴力行为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攻击暴力行为

攻击行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敌意性攻击行为,即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攻击行为;二是工具性攻击行为,即通过攻击行为来得到其他东西。

青少年的情绪很不稳定,经常会出现情绪化行为,并且不考虑情绪行为的后果,常常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

矫正:

1.教会青少年情绪管理的能力,让他们知道情绪是可以控制的,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2.让青少年认识到攻击行为的危害性。

3.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共情和同情的能力。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情绪问题

青少年还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因为他们逐渐开始面对这个世界,脱离父母的保护,自然而然会遇到各种阻碍和挫折。在失败的时候会出现沮丧,抑郁,恐惧等问题。

矫正:

1.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及时察觉,调整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绪,培养情商。

2.学会寻求帮助,向亲人,朋友倾诉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少年强,则国强!请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觉醒认知的过程,也是自我认知与传统教育相冲突的重要时期!

青春期始于小孩子不再天真烂漫,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结束于终于成长,自我意识与外界达成平衡。之所以有青春期叛逆是因为,发现自我意识与外界道德准则有出入,矛盾产生爆发的现象。

常见的青少年心理问题:

1、青少年抑郁征

如果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体验到心情不愉快、高兴不起来、烦闷;学习失去了动力、人变“懒”了甚至厌学;对成绩下降变得无所谓或对什么都无所谓;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变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脑子变钝了、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减退;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感到活着没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

家长应该密切关注青少年,给予鼓励,不要过于打骂等过激行为。必要时应及早求教于专科医生,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的发展。

2、对性的懵懂

青少年开始,人体第二特征开始生长发育。性烦恼的产生是由于性意识觉醒之后青少年的生理需求与社会行为规范的矛盾所致。性困惑的由来是青少年对自身性发育、性成熟的生理变化产生神奇感及探索心理。常表现为见到异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脸红、怕跟人目光对视或怕被别人目光注视,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对方的敏感部位。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和对性教育的神秘化,常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冲突。

改变对性的态度应是人生心理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家长应该重视该问题,父母自身应该给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以身作则。不要难以启齿。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组织各种有益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高尚情操、早期给孩子予健康的性教育等,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3、压力过大

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中学生相比较小学而讲,课程内容增多、学习难度加大、家长考虑孩子未来发展,无形中给孩子很多学习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一旦心理承受不住,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容易破罐子破摔,放任自我。

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中小学生减压,希望情况会有所好转。

4、渴望自由

青春期由于认知范围加大,青少年更容易冲动、更易于去冒险了解一些新鲜事物。他们渴望自由,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

家长、教师或心理工作者应帮助青少年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认知和态度,给予正确的引导方向,切勿过多的干预孩子行为,跌倒了再爬起来才能成长。

5、攀比心理、模仿强

青少年期虽然心身发展较快,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现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或上网而不能自拔,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损友甚至走向偷窃等违法犯罪之路。

以上就是关于青少年健康常见心理方面需要注意地方。可能罗列不全,更多问题可以留言和我一起探讨。关注青少年健康生活,就是关注祖国未来!

青少年心理问题出现的家庭根源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个人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家庭在社会中履行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家庭教育的重要功能是发展人的心理,这是因为:首先,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一个人的智力、体力的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第二,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各种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三,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和方法,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家长的心理品质、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性格特征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灵。人的心理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先天遗传和生理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

家庭关系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中国目前的家庭关系主要表现为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是当今中国最为普遍的家庭关系。这两种家庭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夫妻间的人际关系,他们之间的合作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预定了家庭的基础特征,特别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家庭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父母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互爱、互敬、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体贴的基础之上,那么就会培养出孩子待人接物中的人道主义、诚实、忠厚等品质。相反,如果孩子在父母关系中看到的是冷漠、疏远、互不信任,那么将对孩子的道德成长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会让孩子变得冷酷、自私,会妨碍他们培养爱和友情这类重要的道德品质。夫妻冲突对孩子心理和性格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家庭的心理气候对孩子来说是最为接近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造就着孩子的素质,培养他们的某些性格特点。孩子生长在充满矛盾、父母成天吵闹的环境里,家庭气氛里缺乏宁静、和平、幸福、安定,缺少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所必需的一切条件,结果会使孩子受到心理创伤和不良情绪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神经系统的紊乱。

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为稳固的关系,因为它具有不可解除性,现代的夫妻关系的稳定性正受到越来越有力的冲击,而亲子关系因其血缘关系而不可替代。同时,亲子关系一经产生,就具有永久性,这是任何外力也无法改变的。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相互理解与正确相处,亲子关系处理不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学会具体人际交往形式和技巧的第一个社会群体,父母对他们采取热情、温和、尊重抑或冷漠、急躁与轻视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与人的交往。亲子间不同的交往方式对孩子的个性、道德与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无数的研究结果证明,孩子的道德品质与家庭中的亲子交往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人的许多重要的品质,如同情心、自尊心、独立性等,在许多方面都取决于父母与子女良好的相互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爱的关系,缺乏精神上的亲近,则常常是孩子心理发育不全或教育缺陷的根源。

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采取何种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影响很大。有学者指出,目前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良的教养方式。

从现实情况来看,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过分溺爱的教养方式主要体现在父母在同孩子相处时缺乏爱的分寸,视孩子为掌上明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孩子在家中处于特殊地位,事事都替孩子操办。这对于孩子的个性、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实践证明,在溺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会形成压抑、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的稳定性差等特点,还可能养成自制力差、感情脆弱、不合群、动手能力差等特点。

严厉粗暴型的教养方式同样会导致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丝毫不顾忌孩子的自尊心。它容易使孩子产生一种父母是否爱自己的想法,令孩子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对于孩子确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极为不利。同时,还会使孩子形成有缺陷的个性,如自我中心、冲动、冷酷、淡漠、好斗、压抑、胆怯、自卑、孤僻等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孩子神经错乱,心理失常。

家庭教育内容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内容决定形式,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内容如何,往往也决定了他们自己所采取的教养方式。青少年人格的确立、习惯的形成和兴趣的培养,无不受到家庭教育的内容的制约。总体而言,现代的家庭教育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品质教育、立身处世的基本规范、生活习惯养成、消费观念、劳动态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但现实中,目前的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误区,表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素质培育;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这使得青少年中体壮如牛却胆小如鼠、意志薄弱;身材高大却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知识丰富却能力低下。从特定角度看,我国青少年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问题无不与此密切相关。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涵盖孩子身、心、智、德等诸多方面,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

家庭教育内容的缺陷,不仅表现在家长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内容方面,而且某些时候表现在家长无意识对孩子进行了不良影响。比如,家长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经常在家中发泄对他人、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的家庭成员对现实的阴暗面看得太重,导致心理失调,信念迷失,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往往有一种迷茫无助的感觉,不良的心理就此形成。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考试与升学压力

青少年还面临者巨大的学习压力,容易出现考试焦虑症,成天觉得压力大,导致学习,生活受到严重的干扰。

矫正:

1.正确认识考试,分数,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2.学会调节自己。可以通过跑步,打球来舒缓心理压力。

宝宝攻击行为的表现

什么是攻击行为?据专家介绍,在儿童心理学上,宝宝所表现出来的“暴力”行为称为儿童攻击性行为。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可分为三种,一是直接的身体伤害,如打人、推人等;二是语言伤害,如:骂人、嘲笑他人;三是间接的、心里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别人的坏话、造谣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攻击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身上都或多或少有表现,但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其攻击性的行为方式也会产生变化。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宝宝具有攻击性行为时,一定要及时加以纠正,比如,当宝宝出现攻击行为时,家长可以用一种冷处理的方式来对付他的暴力行为——把他关在房间里,让他平静下来,再跟他讲道理。还有,家长平时要监控宝宝表现不好的行为,建立一套分数体系,当他做得好时,便可得到好分数、奖励或某些特许;做得不好时,就得不到这些奖励。

早恋的科学性

因为少年在青春期加速发育,第二性征出现后,逐渐性成熟,生理和心理都有成人化趋势。所以对异性产生好感或是发生恋爱行为是青春期的普遍情况,是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必然。

在中国,经过几十年的调查表明,在中学阶段没有发生过感情的人很少。而大多数都是暗恋、单恋(单相思)。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发展成为恋爱。

青春期恋爱行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然而,在中国,思想传统的长辈们与应试教育界一般认为青春期恋爱会带来很多问题,如影响青少年的应试能力和学业成绩等,或者是认为早恋常常以失败告终,很少出现早恋能够终身厮守的。但是,亦有教育学家和青少年家长认为早恋是青少年对男女关系的探索和学习,为将来的恋爱与婚姻作准备,不宜过份禁制或压抑,然而早恋不等于做爱,中高学生没有责任的概念早恋做爱后都会被抛弃,从而影响以后的心理性格的正常发展。

​如何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

青少年心理障碍主要有以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为主的不良心理状态,青少年的心理咨询是专门为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的,及时的通过了解患者的具体心理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疏导治疗方法,以此来消除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帮助青少年患者以健康的身心姿态步入社会,以健康积极的生活姿态去迎接每一个挑战。

青少年心理咨询是专门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它往往结合生理、心理、社会三大因素来分析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工作为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消除厌学逃学和学习障碍、协调同学关系和亲子关系、中高考心理减压、学生职业规划、高考志愿填报辅导、青春期性心理教育、不良品行纠正与健全;性格塑造;青少年神经症治疗(自闭症、儿童多动症、儿童抽动症、儿童抑郁症性神经症、口吃、考试焦虑症、社交恐惧症、网络成瘾、学校适应不良综合症等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

对于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咨询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并进行咨询和疏导工作,协助教学部门或者家长对青少年进行一些心理方面的测评分析,对不同问题的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做出分析与诊断,制定辅导计划与方案。

学生压力过大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每天的傍晚对我来说是最难熬的,我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不想想。我就是觉得烦、讨厌别人和我说话、讨厌与任何人接触,如果可以我想一直躺在床上,什么都与我无关……”

类似这样寻求帮助的匿名青少年不在少数,他们不同程度地发现自己的生理或心理已经和同龄人有区别。国家统计局相关调查的数字显示,近五成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在家偶尔或经常出现对家长的抵触情绪;超过四成学生在家经常出现逆反心理;近三成学生表现过孤僻、冷漠、缺少爱心和孝心;甚至有5.6%的孩子出现过离家出走的现象。在这些现象当中,悲观、厌烦、抵触环境,甚至对亲人拳脚相加,被认为是早期抑郁的特征。

低落、自闭、暴力 重视早期抑郁症状

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指出,青少年抑郁的几大明显表现是学习退步、学习困难、疏远同学、在家中表现暴力。

“抑郁已经不只是不开心这么简单,”该专家举例称,不少有抑郁倾向的孩子都有对外暴力的表现,但一般很少为人所发现,因为他们实施暴力的对象不是同学、老师等外人,而是父母、兄弟姊妹,并且这一倾向不仅出现在男生身上,甚至被看成懂事乖巧的女生也有发生。

众所周知,青春期是抑郁的高发年龄阶段。这个时期,价值观、世界观都在形成,会有各种烦恼,在青少年承受责任、压力的能力尚未强化以前,这些烦恼极有可能发展成为突发性事件,因此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关注。

从成因上区别 青春期叛逆和抑郁

在发现青少年有抑郁倾向时,及早发现原因才能解决问题。不少家长将抑郁表现误以为是青春期的叛逆行为,从而忽略了处理,特别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

研究者认为,虽然青春期叛逆和抑郁在某些外化的行为表现上有些类似,但究其成因是截然不同的,也是区别两者的主要依据。青春期叛逆常常表现为脾气暴躁、爱顶撞父母、喜欢自作主张等,这是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树立,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情,当受到父母约束时会产生较强的反抗心理。

而青少年抑郁症与他们的童年经历息息相关,早期家庭中的母爱剥夺、打骂、虐待、抛弃、父母离婚等都会给青少年的童年期留下阴影,部分孩子由此产生抑郁症状;另外,青少年心理还不成熟,更多地表现为行为的变化,容易激惹、发脾气,常常被家长误以为是青春期叛逆表现,不及时引导将会使孩子的抑郁表现越来越激烈。

让孩子主动参与培养自信心态

针对青少年抑郁现象的成因,心理研究者、教育工作者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忽略孩子心理、过分溺爱都是不利于孩子心理成长的原因之一。过分溺爱使孩子独立自理能力很差,过分打骂会使孩子产生敌对、反抗,有暴力行为。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和孩子成为朋友,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事情,特别是在孩子有兴趣的方面如体育锻炼、特长兴趣班、家务活等,常常对孩子的行为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防止抑郁的最基础步骤。而家长鼓励性的话语还忌讳空洞,比如千篇一律的 “你真聪明”、“你好棒”之类的话,对于孩子们树立自信,特别是从危机事件中树立自信毫无帮助,教育工作者的经验是:但凡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放手让他们决定、处理所有细节,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问题矫正 过度节食行为

青少年特别是女孩特别容易出现过度节食,甚至是导致厌食症的情况。

在青春期对于身体过度关注,特别在意他人对于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有一个苗条的身材,从而让同学,朋友们羡慕。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过度节食这种不健康的瘦身方法。不正常的饮食习惯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以及身体发育,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矫正:

更客观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注重内在美。

孩子变成青少年了,心理有哪些特点

生理发育高峰

人的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直接相关,青少年期是身体发育的一个黄金时期,而心理发育比较慢,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青少年特殊的心理状态。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

1.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快速增长,体重快速增重,头面部也向成人体貌特征发展。发际线提高。

2.性的发育和成熟。性的成熟是人体最晚的,性的成熟一般就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青少年期性器官明显发育,第二性征出现。

性意识觉醒

随着生殖系统的发育,性器官逐渐成熟,伴随而来的是逐渐觉醒的性意识。青少年开始萌发对异性的兴趣,想要接近异性,却又由于害羞以及社会因素反而导致两性之间的距离拉远,进入高中后情况缓解。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跟不上身体发育的速度,导致身心发展失衡。他们身体的成熟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而心理发展却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儿童水平,处于半成熟状态。比较常见的表现是:反抗性和依赖性,闭锁性和开放性,勇敢和怯懦,即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心理充满矛盾。

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开始强烈的关注自己外貌和体型;非常总是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认为这是自己的价值;重视自己的个性发展,凸显自己的个性。

2.情绪不稳定,常常难以自控,容易躁动,经常会出现抑郁,沮丧等负面情绪。

人际关系的发展

1.同伴关系。在青少年期,开始形成各种各样的小圈子,要好的朋友只有一两个,一般都是同性别的,与自己相似的人。男女同学关系也是先疏远,后接近的行为模式。

2.与父母的关系。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发展,不再完全以父母为榜样,不会完全顺从父母,反抗的情况越来越多。对人的评价越来越客观,慢慢能够看到父母的优缺点。

3.与教师的关系。青少年不再像小时候,把老师看成是权威,不再盲目接受一切的老师,会选择哪些自己喜欢的老师,并好好学习相应的科目,对于不喜欢的老师他们还会取外号等方式来嘲笑。

孩子到了青春期会有什么问题

过度节食行为

青少年特别是女孩特别容易出现过度节食,甚至是导致厌食症的情况。

在青春期对于身体过度关注,特别在意他人对于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有一个苗条的身材,从而让同学,朋友们羡慕。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过度节食这种不健康的瘦身方法。不正常的饮食习惯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以及身体发育,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矫正:

更客观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注重内在美。

攻击暴力行为

攻击行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敌意性攻击行为,即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攻击行为;二是工具性攻击行为,即通过攻击行为来得到其他东西。

青少年的情绪很不稳定,经常会出现情绪化行为,并且不考虑情绪行为的后果,常常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

矫正:

1.教会青少年情绪管理的能力,让他们知道情绪是可以控制的,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2.让青少年认识到攻击行为的危害性。

3.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共情和同情的能力。

自杀自伤行为

青少年容易出现自伤或者是自杀行为。当在生活中遭遇到挫折的时候,青少年会选择比较极端的方式来应对,实际上是幼稚性的表现。

矫正:

1.面对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

2.认识生命的价值,生命是最可贵的。

考试与升学压力

青少年还面临者巨大的学习压力,容易出现考试焦虑症,成天觉得压力大,导致学习,生活受到严重的干扰。

矫正:

1.正确认识考试,分数,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2.学会调节自己。可以通过跑步,打球来舒缓心理压力。

性心理问题

青少年的性意识开始觉醒,伴随着强烈的性冲动,如果没有接受科学,健康的性教育,学习性知识,也容易出现性心理问题。

矫正:

1.正确认识青春期的性冲动,是正常的现象。

2.拒绝早恋和婚前性行为,学会把爱情和性冲动分开。

情绪问题

青少年还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因为他们逐渐开始面对这个世界,脱离父母的保护,自然而然会遇到各种阻碍和挫折。在失败的时候会出现沮丧,抑郁,恐惧等问题。

矫正:

1.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及时察觉,调整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绪,培养情商。

2.学会寻求帮助,向亲人,朋友倾诉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相关推荐

青少年的性保健

随着性生理的发育,青少年的性心理也在发展。面对日益增长的性兴趣与愿望,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别”,如何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而对性心理加以控制并处理,这些是青少年必须面对的问题。 性生理的成熟是引起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青春期的性心理保健必须基于对性生理的科学认识,而对性生理的正确认识取决于对人的解剖器官与生理现实的正确认识。 在青春期教育中,应及时引导青少年学习生理卫生常识,了解性生理方面的科学知识,以消除对性的神秘感。这些知识包括4个部分:①性生理的发育过程及性器官的构造,如女性月经的产生、

家庭暴力会遗传吗 家暴如何遗传

家暴如果从遗传的角度来看的话,属于行为遗传学。家暴属于其中的反社会性人格遗传,容易产生反社会的攻击行为。从欧美所做的反社会行为研究中,发现反社会人格的遗传度是比较高的。而家暴遗传给下一代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1.基因遗传。我们都知道雄激素,雄心荷尔蒙带有一定的攻击性。这也是为什么现实中男性的攻击性比较强,家暴中的施暴者多为男性。而遗传基因决定,有的男性雄激素比较多,攻击性比较强。 2.暴力的环境。从小生活在暴力环境中的孩子,会把暴力行为习惯化,并且认为暴力行为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或者形成了暴力行为模式

从孩子到“成人” 自我评价成熟

青少年心理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对自我评价的标准上。青少年开始能够独立的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从单纯的根据事物的结果转为根据行为的动机来评价,从依据外界标准到依据自己内心的原则来评价,这都是青少年心理独立的表现。

青少年多动症有什么症状

1、注意不集中:注意力不能专注在青少年患者的多动症的症状中仍然十分的明显。症状的表现为坐不住、心烦以及内心不安宁、上课听不进等,另外小动作也太多,在比较大的空间允许其活动时,活动过度的表现较明显,干扰他人。 2、行为幼稚:虽然患者已经是青少年,大多数也都进入了中学,但是在语言以及行为上显得十分的幼稚,通常喜欢和低年级的学生玩。他们比较容易兴奋,戏弄他人的时候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不能和别人开玩笑,给人一种不成熟的感觉。 3、情绪问题比较多:仍然存在这克制力太差、容易急躁、冲动等症状表现。受到外界的刺激后的反应

青春期性教育的具体好处

对于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性意识”的觉醒,进入这一时期的孩子或多或少在“性”方面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这一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最需要进行性教育的时期。 性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而且是人格教育,性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传授给孩子大量的性知识,而是要孩子学会正确的性态度和正确的性行为。 性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青少年只有很好地解决性的问题,才算获得了良好的人格。 关于性教育的方式,不应集中灌输,而应平等交流,要尽量避免站在教育者的立场,作空洞抽象的“区分友

青少年为何厌学

1、心理发育不成熟,欠缺沟通 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不成熟,学校和家长又给予过大的压力,将会使孩子出现一些情绪和行为的改变。 生长在应试教育严重的今天,属于青少年学生的自由空间少,导致不会沟通,把各方面的困难压抑在自己心理,造成性格内向,注意力偏差而导致厌学。 2、抑郁症是青春期比较突出的情绪问题 在整个儿童期到成人以前,是抑郁症的第一个高峰,很多孩子都有消极、轻生的念头。孩子们对个人的未来,对前途悲观、绝望,有自卑心理。 由于现在的家长老师多不注意孩子的性情变化,导致本就少沟通的孩子,心理矛盾到

学生脾气暴躁的原因

暴躁这种不良的个性品质,通常多见于性格外向兼有神经质倾向的青少年。其主要表现包括:沉不住气、易受激惹。听到一句不顺耳的话就火冒三丈,唇枪舌剑加以还击.甚至拳脚相加;受到一点刺激便大发雷霆,大声怒吼斥责别人,脸涨得通红。在他发脾气时,老师批评他也不服气。 暴躁这种不良的个性倾向,同遗传素质有一定的联系、有的暴躁的孩子他们的家庭里常有类似的家庭成员。比如父亲或母亲,也可能是爷爷或奶奶脾气暴躁,受长辈的影响和神经类型的遗传,孩子也变得脾气暴躁。此外,家庭教育中的放纵、溺爱也是暴躁脾气铸成个性缺陷的重要原因。 另

​莫让孩子经历暴力创伤

 孩子到四五岁的时候,整个人就开始活泼起来了,这时候孩子就会开始犯错误。有的爸爸妈妈认为,孩子犯了错误的话,就一定要采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只有孩子挨了打才会记住。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教育专家指出,暴力教育是种极为不科学的方式,甚至可能会毁了孩子一辈子。 感觉自己不是好孩子 孩子如果一犯错就挨打的话,他会慢慢觉得自己本身就是个坏孩子,只能靠打骂才能改正。这样的孩子以后会缺少正常的自我认识,他们缺乏信心,极度自卑,对于孩子人格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不利于孩子心理正常发育 当孩子犯错误时,爸爸妈妈就用打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

心理障碍 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最常见也严重的要数青少年抑郁征,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如果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体验到心情不愉快、高兴不起来、烦闷;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变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脑子变钝了、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减退;学习失去了动力、人变“懒”了甚至厌学;对成绩下降变得无所谓或对什么都无所谓;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感到活着没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应及早求教于专科医生,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的发展。 对人恐怖症也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见到异性表情不自

青少年多动症症状

一、注意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在青少年多动症的症状表现中仍然很明显。常常表现为心烦、坐不住、内心不安宁,上课听不进,有时虽然眼睛盯着黑板,但是却不知自己在想什么。小动作过多,在较太的空间允许其活动时,活动过度的表现较明显,干扰他人。 二、行为很幼稚 虽然已是青少年,大多也都进入了中学,但在语言、行为上显得很幼稚,喜欢和低年级的学生玩。他们容易兴奋,作弄别人时不顾他人的感受,和别人开不起玩笑,给人不成熟的感觉。这些孩子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可言行与正的孩子很不相称。 三、情绪问题多 仍然存在克制力差、容易激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