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值是多少
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值是多少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正常值约1.5mOsm/L(25mmHg或3.3kPa)。主要由血浆蛋白构成,其中白蛋白含量多、分子量相对较小,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维持血容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kgH2O,相当于7个大气压708.9kPa(5330mmHg)。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称为晶体渗透压。由于血浆与组织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几乎相等,所以它们的晶体渗透压也基本相等。血浆中虽含有多量蛋白质,但蛋白质分子量大,所产生的渗透压甚小,不超过1.5mOsm/kgH2O,约相当于3.3kPa(25mmHg),称为胶体渗透压.由于组织液中蛋白质很少,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在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的分子量远小于球蛋白,故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若白蛋白明显减少,即使球蛋白增加而保持血浆蛋白总含量基本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明显降低。 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由于血浆和组织液的晶体物质中绝大部分不易透过细胞膜,所以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对于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
老年胸腔积液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老年胸腔积液的病因十分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类:①漏出性:常见于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等;肝肾疾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时。②渗出性:常见于感染性炎症,如结核、病毒、化脓性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恶性肿瘤,包括原发肺癌、肺转移癌、淋巴癌及胸膜间皮瘤等;变态反应性炎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化学性炎症,如尿毒症等。③血性:常见于恶性肿瘤、肺梗死、外伤等。
(二)发病机制
胸腔内的液体动态平衡=滤过系数×[(平均毛细血管静水压-平均毛细血管周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周胶体渗透压)]。正常情况下胸腔内液体从胸膜(主要是壁层胸膜)毛细血管的动脉端流出,其80%~90%从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剩余部分经淋巴系统回收。当平均毛细血管静水压上升时,如心力衰竭;或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如慢性肝肾疾病;或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上升时,如胸膜炎症使毛细血管透过性增加,大量蛋白质外渗。上述因素均可使胸腔内液体的流出量超过回收量而形成胸腔积液。恶性肿瘤侵蚀血管,血液有形成分及蛋白质外漏使毛细血管周胶体渗透压升高,它还可能压迫阻塞淋巴管使平均毛细血管静水压上升。
血浆渗透压有什么作用
晶体物质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见第二章),而可以自由通过有孔的毛细血管,因此,晶体渗透压仅决定细胞膜两侧水份的转移;蛋白质等大分子胶体物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决定血管内外两侧水的平衡。
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kgH2O,相当于7个大气压708.9kPa(5330mmHg)。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称为晶体渗透压。由于血浆与组织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几乎相等,所以它们的晶体渗透压也基本相等。血浆中虽含有多量蛋白质,但蛋白质分子量大,所产生的渗透压甚小,不超过1.5mOsm/kgH2O,约相当于3.3kPa(25mmHg),称为胶体渗透压.由于组织液中蛋白质很少,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在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的分子量远小于球蛋白,故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若白蛋白明显减少,即使球蛋白增加而保持血浆蛋白总含量基本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明显降低。
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由于血浆和组织液的晶体物质中绝大部分不易透过细胞膜,所以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对于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
白蛋白的作用
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由于本品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透过膜内速度较慢,使得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血管的静力压相抗衡,以此来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浆容量;同时,血循环中,1g白蛋白可保留18ml水,每5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约相当于100m1血浆或200m1全血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因失血、创伤及烧伤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脑压增高,防治低蛋白血症以及对肝硬化或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有较好的疗效。1.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由于白蛋白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透过膜内速度较慢,使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管的静力压抗衡,以此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容量;同时在血循环中,1g白蛋白可保留18ml水,每5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约相当于100ml血浆或200ml全血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2、运输及解毒
白蛋白能结合阴离子也能结合阳离子,可以输送不同的物质,也可以将有毒物质输送到解毒器官。
3、营养供给
组织蛋白和血浆蛋白可互相转化,在氮代谢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氮源为组织提供营养。
血浆的功能
血浆蛋白质的功能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组成血液缓冲体系,参与维持血液酸碱平衡;运输营养和代谢物质,血浆蛋白质为亲水胶体,许多难溶于水的物质与其结合变为易溶于水的物质;营养功能,血浆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或氧化分解供应能量;参与凝血和免疫作用。血浆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正负离子总量相等,保持电中性。这些离子在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常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地变动,其中以葡萄糖、蛋白质、脂肪和激素等的浓度最易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情况的影响,而无机盐浓度的变动范围较小。血浆的理化特性相对恒定是内环境稳态的首要表现。
血浆总渗透压313毫渗量/升,相当于7个大气压(533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千帕),其中胶体渗透压不超过1.5毫渗量/升(25毫米汞柱),其余为晶体渗透压。pH7.35~7.47。与水相比的相对粘滞性为1.6~2.4。
输注白蛋白可促进肝硬化患者腹水消退
血浆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分子最小、溶解度大、功能较多的一种蛋白质。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白蛋白,胶体渗透压是使静脉端组织间液重新返回血管内的主要动力。
当血浆白蛋白因病理因素出现下降时,如肝硬化腹水患者由于蛋白合成障碍,导致低蛋白血症,特别是白蛋白低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血液中的水分过多进入组织液而出现腹水和水肿。
输注白蛋白可以扩充血浆容量,提高胶体渗透压,维持血压和循环灌注,增加肾血流并有利于组织液和腹水的重吸收。人血白蛋白溶液为低盐溶液,其胶体渗透压约为血液中的4倍,可促使血管外的组织液及腹水重吸收而回到血液中,进而通过肾脏利尿作用排出体外,达到消除腹水的目的。
白蛋白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白蛋白的功效与作用
主要生理作用:
(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分子最小、溶解度大、功能较多的一种蛋白质。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白蛋白,胶体渗透压是使静脉端组织间液重返回血管内的主要动力。当血浆白蛋白因病理条件引起下降时,血浆的胶体渗透压也随之下降,可导致血液中的水份过多进入组织液而出现水肿。
(2)血浆白蛋白的运输功能
血浆白蛋白能与体内许多难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可逆地结合形成易溶性的复合物,成为这些物质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形式。由此可见白蛋白属于非专一性的运输蛋白,在生理上具有重要性,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3)浆白蛋白的其它生理作用
血浆中白蛋白的含量远比球蛋白多,亲水作用又比球蛋白大,这使血浆中的白蛋白对球蛋白起到一种胶体保护的稳定作用。当肝脏功能障碍引起白蛋白合成不足时,可使血浆球蛋白失去胶体保护作用,稳定性下降。血浆球蛋白的稳定性下降,将严重影响这些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利用,引起相应的症状。此外,白蛋白还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白蛋白在血浆中也不断地进行着代谢更新,血浆白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可用于合成组织蛋白,氧化分解以供应能量或转变成其它含氮物质。
白蛋白的功效:
具有活性的激素或药物当与白蛋白结合时,可以不表现其活性,而视为其储存形式,由于这种结合的可逆性和处于动态平衡,因此在调节这些激素和药物的代谢上,具有重要意义。
白蛋白是具有黏性、胶质性的物质,在人体内遇到重金属离子时,会自动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起到解毒的作用。因此,食用含白蛋白丰富的食物,可避免重金属离子的吸收而中毒。白蛋白对胃壁还有保护功效。
白蛋白的作用
1、白蛋白的作用
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由于本品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透过膜内速度较慢,使得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血管的静力压相抗衡,以此来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浆容量;同时,血循环中,1g白蛋白可保留18ml水,每5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约相当于100m1血浆或200m1全血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因失血、创伤及烧伤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脑压增高,防治低蛋白血症以及对肝硬化或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有较好的疗效。1.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由于白蛋白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透过膜内速度较慢,使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管的静力压抗衡,以此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容量;同时在血循环中,1g白蛋白可保留18ml水,每5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约相当于100ml血浆或200ml全血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2、运输及解毒
白蛋白能结合阴离子也能结合阳离子,可以输送不同的物质,也可以将有毒物质输送到解毒器官。
3、营养供给
组织蛋白和血浆蛋白可互相转化,在氮代谢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氮源为组织提供营养。
肾小球滤过率低的原因有哪些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的改变实验证明,动脉血压在10.7~24.0kPa(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存在自身调节能保持相对稳定,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无明显变化。关于自身调节的机制,多数人认为,动脉血压升高时,入球动脉管壁的平滑肌受牵张刺激而收缩,血流阻力增大,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不致增多,血压不致升高,因而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入球动脉管壁舒张,血流阻力减小,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流量不致减少,血压不致下降,因而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也无明显变化。这说明机体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调节,是通过肾血流量自身调节实现的,以保证机体在生理状态下泌尿功能的正常进行。但如果动脉血压下降到10.7kPa(80mmHg)以下时(如大失血),超出了肾血流量自身调节范围,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将相应下降,使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引起少尿,当动脉血压降至5.3~6.7kPa(40~50mmHg)时,可导致无尿。高血压病晚期,因入球动脉发生器质性病变而狭窄时,亦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引起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导致少尿,甚至无尿。
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人体血浆胶体渗透压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明显波动。只有在血浆蛋白浓度降低时,才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从而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滤过率增大,尿量增多。例如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就是血浆蛋白被稀释,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所致。
3、肾小囊内压的改变正常情况下肾小囊内压比较稳定。当发生尿路梗阻时,如肾盂结石、输尿管结石或肿瘤压迫等,可引起患侧囊内压升高,使有效滤过压降低,滤过率减少。此外,有的药物,如某些磺胺,容易在小管液酸性环境中结晶折出,或某些疾病发生溶血过多使滤液含血红蛋白时,其药物结晶或血红蛋白均可堵塞肾小管而引起囊内压升高,导致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和滤过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