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冬季是老人骨折的多发季节

​冬季是老人骨折的多发季节

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蔡卫华介绍,骨质疏松一般是老年人摔伤骨折的直接原因,但是冬季是骨头最脆弱的季节,天气寒冷,肌肉弹性减少,老人反应相对差,而且衣服穿得多,行动不方便,尤其霜冻天气路面湿滑,老年人也容易摔倒和发生碰撞事故,造成骨折。老年人常见的骨折有手腕附近桡骨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骨股颈骨折等。

老年人因常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或其他脏器疾病,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差,这使治疗比较复杂。因此,对于老年人骨折须予以高度重视。

冬季骨折后的饮食也并非简单的大补营养就可以,骨折后1~2周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不可过早食用肥腻滋补之品;2~4周饮食上由清淡转为补充高营养,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和D、钙、蛋白质;5周以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

蔡主任特别指出,冬季,尤其是雨雪天气,老年人除了在日常活动中要注意避免摔倒外,在乘坐公共汽车时也要特别注意。有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好不要长时间坐公共汽车。老年人冬季预防骨折应经常晒太阳,特别是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4点,是一天中晒太阳的黄金时段;饮食上多吃含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海带、胡萝卜、虾皮、紫菜、乳类、豆腐等;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些钙、维生素D制剂等

冬天来临防老人发生骨折

随着冬季的来临,人们也越来越感觉到冬天的寒冷了,那么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都应该注重各种保健,尤其是老年人,因为冬季是老年人骨折的高发季节。老年人在冬季有三个部位易骨折。

髋部骨折髋部是下肢和躯干的连接部位,人在摔倒瞬间,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很容易造成股骨粗隆或股骨颈的骨折。腕部骨折这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当人要摔倒时,多会反射性地伸出手掌触地来支撑保护身体。这时,身体的重力会集中在前臂远端的桡骨上而发生骨折。此时,因腕部多是在伸直位受力而导致骨折远端向手背侧移位,从侧方看腕部,会呈特殊的“锅铲样”畸形。椎体骨折多发生在脊柱的腰椎以及胸腰段部位的椎体。人体骨质疏松发生时往往首先累及脊柱的椎体,使椎体内起支撑作用的骨小梁数量上变得减少和质量结构上变得脆弱。一旦受到外力的刺激,如跌坐伤的发生,这疏松的、空虚的椎体很容易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即椎体压缩性骨折。这时病人腰背痛症状进一步加剧,有的疼痛会放射到腹部。起卧活动受限,驼背畸形也愈发明显。虽然说时下的老年人都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健康了,但是锻炼的方式必须是健康科学的方式这样才能达到锻炼的最好效果。

​老人怎么有效预防骨折

老人冬季防骨折

健康老年人在冬季骨折的发生率比其他季节要高出24%。这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均与冬季天气特征有关。冬季由于阳光照射减少等原因,人体内的维生素D浓度降低,从而影响到钙、磷的正常吸收和骨化作用,骨骼的单位容积内骨组织总量减少,脆性增大,所以稍受轻微的外力作用即可发生骨折。从外部环境方面说,冬季雨雪多,道路积雪、结冰的日子较多,光滑的路面,加上臃肿的穿着和行动的艰难,老年人最容易发生跌倒损伤。有一个误区认为冬季穿较多衣物,即使摔倒了也不会有多严重,其实不然。跌倒往往是强大的暴力传导至骨折处导致骨折,主要部位是髋关节、脊椎骨、手腕部等处,最严重的情况就是髋关节骨折。

一、加强对老年人的照顾,尽量不要让老年人单独生活。年纪大的老年人有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可酌情使用拐杖。冬季要使室内温度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使得老人减少穿衣,活动轻便。冬季穿鞋也要有选择,不仅要保暖,更要防滑,硬塑料底之类的鞋最不适宜。老人居住场所(尤其是卫生间)的地面要保持干燥,防止积水、结冰。

二、加强营养和锻炼。老年人应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减轻骨质疏松症。冬季锻炼最好能与“日光浴”结合起来,如户外散步,接受阳光照射,促使身体内合成更多的维生素D,帮助钙质吸收。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服用一些补钙保健品,同时注意不要吸烟,以防影响钙质吸收。天气允许的话,去户外享受一下“日光浴”,并进行力所能及的锻炼运动,如散步、做体操。

三、加强对体重的控制。避免过度肥胖,及时治疗有关疾病。家属老人应要掌握老年人常用某些药物的特性,遵循说明书和医嘱,尽可能地减少药物副作用,如降压药,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容易导致跌倒。此外,老年人饮酒过多,或情绪过于激动,也容易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四、摔跤是骨折最直接的原因。老年人冬季在室内活动较多,所以首先必须考虑室内防摔;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10℃以上,这样老人可以少穿衣,活动也轻便;屋里陈设不要妨碍行走,家具不摇摆晃动;注意地板和鞋子的防滑,最好不要穿拖鞋;室内照明充足,地面保持干燥。洗澡处和坐便器旁边安装把手。

老年人骨折常见于哪些部位

(1)椎体骨折:多发生在脊柱的胸腰段部位以及腰椎的椎体。人体骨质疏松发生时往往首先累及脊柱的椎体,使椎体内起支撑作用的骨小梁数量上变得减少和质量结构上变得脆弱。一旦受到轻微外力的刺激,疏松空虚的椎体很容易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即椎体压缩性骨折。

(2)腕部骨折:这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当摔倒时,人多会反射性地伸出手掌触地来支撑保护身体。这时,身体的重力会集中在前臂远端的桡骨上而发生骨折。此时,因腕部多是在伸直位受力而导致骨折远端向手背侧移位,从侧方看腕部,会呈特殊的“锅铲样”畸形。

(3)髋部骨折(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髋部是下肢和躯干的连接部位,人在摔倒瞬间,下肢支撑、扭曲的力量会像杠杆似的作用于髋部,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很容易造成股骨粗隆间或股骨颈的骨折。

为何老年冬季易骨折

资料表明,冬季是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高峰期。为何老年冬季易骨折?专家称有内外两方面因素,首先,冬季气候寒冷,气温较低,日照时间较短,老人因为防寒而减少户外活动,从而导致紫外线照射不足,维生素D合成不足,肌肉缺乏锻炼,骨骼内血循环减少,骨骼的钙容易被析出,加重了骨质疏松进程,使得骨骼强度和刚度下降,稍有碰摔,即可产生骨折。

从外部环境方面说,冬季雨雪较多,道路积雪、结冰的日子较多,光滑的路面,臃肿的穿着,加上老年人各器官出现退行性变,器质性疾患增多,运动迟缓,反应迟钝,视听力减退,老年人最容易摔跤,从而导致骨折。

老人防骨折主要防骨质疏松

专家介绍,预防骨折最主要的还是防止骨质疏松,“人的骨量储备普遍在45岁之后就会逐渐减少,但减少的速度与饮食中钙的摄入、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生活习惯等都有密切关系,所以无论男女都应补钙。”提及补钙,人们就会想起那些补钙保健品的广告。当然,老年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服用一些补钙保健品。不过,从长远地看,预防或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老年人应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通过饮食补充必需的钙,如虾皮、豆制品、坚果、牛奶等,特别是牛奶,含钙量比较高,每天若坚持喝一杯牛奶,效果可能优于“突击补钙”。经常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冬季锻炼最好能与“日光浴”结合起来,如户外散步,接受阳光照射,促使身体内合成更多的维生素 D, 协助钙质吸收。老年人还要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因为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过量饮酒、少动多坐及低钙饮食等,都容易诱发骨质疏松症。

摔跤是老年人骨折的最直接的原因。老年人冬季在室内活动较多,所以首先必须考虑“室内防摔”:要使室内温度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使得老人减少穿衣,活动轻便;屋里陈设和东西的摆放,以不妨碍老人行走为原则;桌椅等家具应稳固,不能摇摆晃动;注意地板和鞋子的防滑,老年人最好不要穿拖鞋;楼梯、过道、卫生间的照明要充足,地面要保持干燥,防止积水、结冰;洗澡处和坐便器旁边要安装可供老人方便使用的把手。

​老人腰背痛要警惕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骨代谢性障碍,老年人群里患病较多见,尤其是60岁以上的女性,70%以上都会出现骨质疏松。

腰背痛要警惕骨质疏松

专家介绍,腰背痛是老年骨质疏松症常见的症状,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而在疼痛之后出现的身长缩短、驼背,则是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正常人24节椎体,每一个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个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此外,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症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显着。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以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而且老年人补钙是一个长时间的、经年累月的过程。

高龄老人骨折怎么办

为什么高龄老人容易骨折?

1、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容易患上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突发骨折的罪魁祸首。这也是为什么中老年人骨折多发生在髋关节的原因。

2、随着中老年的身体各项机能下降,肌肉力量,柔韧性大幅下降,导致身体平衡性,协调性不稳,容易造成摔倒,扭伤,跌倒导致骨折的发生。

老人骨折致命的危险

冬季是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高峰期。很多人认为骨折是常见病,冬季发生骨折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而事实上对老年人来讲,冬季骨折不可忽视,股骨颈、髋骨和脊柱这三种骨折,对高龄、患各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比例都相当高。

今年95岁高龄的何婆婆是现在为数不多的正宗广州西关小姐,而在前不久却遭遇了一次不幸的骨折之痛,幸运的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为她进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才不至于留下严重的后果。

九旬西关小姐不幸骨折

西关小姐曾集中体现和代表了时代前进和潮流的方向,代表着广州女性解放的先声,代表着近代广州最风雅和繁华的生活。曾几何时,西关小姐就是优雅、贤惠、知书达理和大家闺秀的代名词。

95岁的和婆婆就是最后的西关小姐之一。

2009年11月的一个夜晚,何婆婆不慎摔倒后不能行走,被送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身为副院长的查振刚教授亲自接诊,为何婆婆做了详细的检查。影像诊断显示何婆婆的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查教授介绍说:老人家由于骨质疏松,摔倒后容易造成骨折,股骨粗隆间是骨折容易发生的部位之一。建议何婆婆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术后能早期恢复行走功能,避免卧床过久而产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而且手术方式、方法成熟可靠。

西关小姐多病症 手术有惊无险

何婆婆的全身检查显示她有轻微尿路感染和低钾血症,此外包括心功能、双下肢静脉回流等结果基本正常。为此查振刚教授联合心内科、麻醉科专家再次详细对婆婆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为何婆婆进行了一天的先予抗感染和调整水电解质平衡,以便身体各项指标能够达到手术要求。

入院第三天,何婆婆被推进了层流手术室接受左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台上,查教授和刘宁医生有条不紊地进行手术,手术台下,麻醉师则负责保驾护航。放骨水泥是手术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开始放骨水泥时,不知道谁说了一句,“骨水泥发热了”, 大家都屏住呼吸,最可能出现状况的骨水泥反应期终于过去。然后,复位、缝合,手术顺利完成。

随后何婆婆被送到ICU监护,术后第二天,何婆婆回到了普通病房。14天后已能够安坐,在医生及陪人的扶持下可以用助步器碎步行走,顺利出院。

专家提醒:

查振刚教授提醒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不稳定的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则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为高龄患者实施这类手术必须经过多个关键环节,围手术期的风险比年轻的患者要高许多。冬季是老人骨折的高发期,老人骨折不是小问题,一旦骨折要立刻送往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否则将为产生严重的后果。老人一旦跌倒,扶起后要认真询问、检查有无损伤。如疼痛较重,局部肿胀,并有畸形,不能活动,应怀疑有骨折或脱位,宜先就近取材作简单固定,再送医院检查治疗,可拍x线片协助确诊。

老人骨折 死亡率高达40%

很多人认为老人冬季骨折是很常见的事情,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专家介绍,股骨颈、髋骨和脊柱这三种骨折,对高龄、患各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比例都相当高。据研究显示,老年人髋部骨折后,死亡率高达40%,5年的存活率只有20%。因此,髋骨骨折被称为老年人的“最后一劫”,部分老年人在发生髋骨骨折后,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只能长期卧床,甚至在一年内出现死亡。

老年人骨折后还会易诱发多种并发症

老年人骨折发生后,愈合速度慢,会造成很大的痛苦,约有20%左右的老年人骨折以后,由于原本就有心衰、脑梗等严重疾病,无法手术,只能采取卧床的保守治疗方式。老人一旦采取卧床治疗,很难避免并发症的侵蚀,这些并发症有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肺炎等。常见的髋关节股骨颈骨折,由于治疗上比较困难,相当比例病人难以愈合,还可发生股骨头坏死。更严重的是,老年人骨折伴发心脑血管病较为普遍,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恶化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卧床,血液流动缓慢,脑缺血、缺氧加重,引起支配心脏中枢神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也可引起心脏传导和自律性改变,出现心律失常。

所以老人骨折是致命的大事,需要引起患者和家属的注意,尤其是在冬天,要积极预防老人骨折。

老人冬季如何预防骨折的发生

户外运动,多晒太阳。在冬季老年人要坚持户外运动,加强锻炼,多晒太阳,必要时可选用降钙素(如鲑降钙素)。降钙素有减低骨丢失,抑制骨吸收,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老年人冬季骨折的发生。

室内舒适,衣着得体。冬季天较冷,改善室内条件也是预防骨折发生的有效途径。可适当提高室内温度,减少穿衣,以防穿得过于臃肿,影响活动。卫生间地面要保持干燥,防止积水、结冰,必要时可使用拐杖。穿鞋应选择轻、软、防滑的,尤其是最好穿布鞋,或保暖鞋,既保暖又不滑。

平衡膳食,合理用药。老年人应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提高免役能力,尽量延缓衰老进程,降低衰老程度;要多食含钙食品,如奶制品(牛奶、乳酪等)、豆制品等。要少喝或不喝酒。也要合理使用药物,特别是老年人常用的药物更应注意,如降血压药,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跌倒。

精心照顾,小心行走。加强对老年人的照顾,尽量不要让老年人单独生活。年纪较大的老人,外出活动时应有人陪伴。同时,老年人在行走时也要格外小心,行走时看好路,不与人谈话,雨天、雪天不要外出。

内外结合预防骨折

资料表明,冬季是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高峰期。究其原因,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这两方面的原因都与冬季的气候和天气特征有关。首先,冬季气候寒冷,气温较低,日照时间较短,老人因为防寒而减少户外活动,从而导致紫外线照射不足,维生素d合成不足,肌肉缺乏锻炼,骨骼内血循环减少,骨骼的钙容易被吸出,加重了骨质疏松进程,使得骨骼强度和刚度下降,稍有碰摔,即可产生骨折。从外部环境方面说,冬季雨雪较多,道路积雪、结冰的日子较多,光滑的路面,臃肿的穿着,加上老年人各器官出现退行性病变,器质性疾患增多,行动迟缓,反应迟钝,视听力减退,老年人最容易摔跤,从而导致骨折。针对这两方面因素,老年人冬季预防骨折,必须做到“内外结合”。

提及补钙,人们就会想起那些补钙保健品的广告。当然,老年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服用一些补钙保健品。不过,从长远看,预防或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老年人应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通过饮食补充必需的钙,如虾皮、豆制品、坚果、牛奶等,特别是牛奶,含钙量比较高,每天若坚持喝一杯牛奶,效果可能优于“突击补钙”。经常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冬季锻炼最好能与“日光浴”结合起来,如户外散步,接受阳光照射,促使身体内合成更多的维生素d,协助钙质吸收。老年人还要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因为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过量饮酒、少动多坐及低钙饮食等,都容易诱发骨质疏松症。

据美国科学家的调查,美国每年约有40%的老人会摔跤,而摔跤又是老年人骨折的最直接的原因。老年人冬季在室内活动较多,所以首先必须考虑“室内防摔”:室内温度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使得老人减少穿衣,活动轻便;屋里陈设和东西的摆放,以不妨碍老人行走为原则;桌椅等家具应稳固,不能摇摆晃动;注意地板和鞋子的防滑,老年人最好不要穿拖鞋;楼梯、过道、卫生间的照明要充足,地面要保持干燥,防止积水;洗澡处和坐便器旁边要安装可供老人方便使用的把手。

冬季,尽量不要让老年人单独外出,非单独外出不可,可酌情使用拐杖。路况不好或人多嘈杂的地方,要尽量少去;雨雪、大雾或是结冰天气,老年人更不宜外出。冬季节日较多,老年人饮酒过后,情绪容易激动,最容易导致身体平衡失调,外出行走,一定要有人搀扶。

老年人冬天常见的5种病

1、伤风感冒

冬天老年伤风感冒病人增多。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当环境气温低于15℃时,上呼吸道抗病力下降。

①要适时更衣,尽量穿的暖和点,手套、帽子等,只要觉得有必要,就请戴着吧。

②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只有增强抵抗力,才能阻止风寒的侵袭。

③冷水浴是预防流感最好的方法,如果老人觉得受不了,可用冷水擦身,再不行,就洗冷水脸。

2、干燥综合

冬季气候非常干燥,会比其它季节代谢掉人体内更多水分,因此容易患干燥综合症。其主要症状为干咳少痰、口渴心烦、舌边光红、苔少而干。

对策:用加湿器给室内加湿,多喝水。冬季老人一天的补水量应达到2000至2400毫升,由于早上人体血浓度非常高,容易形成血栓,所以早上起床先喝700毫升水,这杯水可起到稀释血液、清洗肠道的作用。

3、支气管炎

冬季早晚温差变化大,是老人哮喘、支气管炎的多发季节。

①适时适当增添衣物,注意后背不要受凉,因为人的后背是人体中最薄的部位。

②进行必要的耐寒煅炼,不要天气稍转冷一点就立刻添衣。

③要注意远离花草、油漆等过敏源,少吃鱼、虾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4、皮肤瘙痒

因为老年人皮肤退行性萎缩,皮脂腺机能减弱,皮脂分泌减少所致,再加上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致使老年人的皮肤更加干燥,对外界的刺激异常敏感,从而引起皮肤瘙痒。

对策:老年人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豆制品,禁食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和煎烤、燥热等食品。

5、心肌梗塞

冬季是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的高峰季节,主要是人体受寒冷刺激,引起血管收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导致血栓形成。

①需重视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添衣物、鞋帽等,以防寒邪侵袭。

相关推荐

老人冬季小心发生三类骨折

第一种骨折出现在髋部,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行动能力大不如前,再加上穿的衣服多,行动更加不便,这时,如果室内地面湿滑,或者灯光照明不好,就容易在晚上起夜或进厨房的过程中摔倒。一旦如此,常会发生髋部骨折。当骨折发生时,患者应第一时间呼叫“120”,在被送往医院之前,由专业人士帮助其做好固定。患者千万不要自以为普通扭伤而不去就医。此外,平时在卫生间、厨房等地铺防滑垫十分必要。 第二种常见的骨折发生在腕部。老年人在摔倒时,会本能地用手扶墙或者扶地。此时如果用力过大,容易造成骨折

寒冬呵护呼吸道健康

提醒 冬季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我们尤其要特别关心儿童和老人的呼吸系统健康,关心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等疾病患者,做好呼吸道疾病的预防。 远离导致呼吸系统疾病致病因素 冬季供暖后,室内温暖,户外天寒,不少人都体验着明显加大的室内外温差。另外由于天气寒冷,大家减少了户外运动,机体的抵抗力有所下降,加之老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本身就免疫力低下,由于冬季密闭门窗后,通风不足,较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袁曙光表示,冬季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

老年人春季不要忽略保健

王平说,在春天,老年人要注意饮食调理,宜多吃富有营养而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吃或尽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肠胃引发疾病。胃寒的老年人早、晚喝点姜糖水,既可以御寒又可以起到防治感冒的作用。 王平说,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老年人免疫力差,所以容易感染。在疾病流行期间,老年人不要频繁出入人多的公共场所。为增强抵抗力,老人可以每天用淡盐水漱口,或吃几瓣生蒜,或采取在室内熏醋的办法。春天老年人走出家门参加健身活动的大好时光,常到户外活动,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增强心肺功能,阳光还可以杀死细菌,增强机体的免

老人春季养生保健3注意

1.在春天,老年人要注意饮食调理,宜多吃富有营养而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吃或尽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肠胃引发疾病。胃寒的老年人早、晚喝点姜糖水,既可以御寒又可以起到防治感冒的作用。 2.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老年人免疫力差,所以容易感染。在疾病流行期间,老年人不要频繁出入人多的公共场所。为增强抵抗力,老人可以每天用淡盐水漱口,或吃几瓣生蒜,或采取在室内熏醋的办法。春天老年人走出家门参加健身活动的大好时光,常到户外活动,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增强心肺功能,阳光还可以杀死细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所

脑血栓前兆 冬季谨防脑血栓

脑血栓又称缺血性脑中风,中老年人发病较高,国内外医学统计资料表明:脑血栓的致死率几乎占所有疾病的第一位,有人将其称为危害健康的“第一杀手”。寒冬季节,医院里的脑血栓患者也在不断增加,为什么呢?寒冷的天气,易使人体气血流行不畅,血脉筋脉拘急,所以冬季脑血栓、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关节痛、感冒等疾病的多发季节,保暖也就变得异常重要。高血压患者若降压过快(尤其睡前服用降压药),均会由于血压降低、血流缓慢而发生脑血栓,出现缺血性脑中风。因此,冬季提高对脑血栓的认识,增强自我的预测能力,对疾病预防有重要意义。

低血糖跟季节有关吗

冬季疾病的高发季节,很多人都不能幸免,老年人更深受其害,一方面因为年龄的增大,另一方面因为预防措施做得不好,高血糖几乎每一和老人都会有的症状,但低血糖却很少被人正视,其实低血糖危害最大的,必须提高警惕,作为老人的家人更要注意。如果发生低血糖就需要尽快纠正,避免低血糖引起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和反跳性高血糖。神志清醒者必须尽快饮用糖水和其他含糖饮料,或进食饼干、馒头等。

供暖季易招来五类暖气病

泌尿系疾病 “女性在冬天最应防范泌尿系统疾病。”蒋医生表示,冬季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的高发季节。供暖后,室内外温差大,人免疫力下降,不少女性一着凉就容易感染或复发泌尿疾病。此外,长时间呆在干燥的室内,体内水分流失多,导致尿量减少,对膀胱和尿道细菌的冲刷作用降低,也会增加患泌尿系统疾病的风险。再次,冬天天气寒冷,人们洗澡的次数也明显减少,机体增加感染病菌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心脑血管病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李医师表示,冬季心绞痛、急慢性心衰患者较秋季要高出30%到50%。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特别中老

老人冬季谨防骨折的方法

1.加强营养和锻炼,延缓衰老进程,减轻骨质疏松症。老年人应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经常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冬季锻炼最好能与“日光浴”结合起来,如户外散步,接受阳光照射,促使身体内合成更多的维生素d,帮助钙质吸收。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服用一些补钙保健品,同时注意不要吸烟,以防影响钙质吸收。 2.加强对老年人的照顾。尽量不要让老年人单独生活。年纪大的老年人有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可酌情使用拐杖。冬季要使室内温度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使得老人减少穿衣,活动轻便(时下流行的“保暖内衣”就比较

​夏秋季老年人感染性腹泻高发季节

急性腹泻一种临床综合征,通常指感染性胃肠炎,其他的内脏疾病或全身性疾病也可出现急性腹泻的症状。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等污染的食物。进食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后,通常2-7小时后即可出现恶心、呕吐,常伴腹部绞痛,有时呈血性大便等症状。 饥饿疗法防腹泻并不可取,尤其老年人。因为人在腹泻时会丢失大量水分和无机盐,大量脱水及低血容量性休克腹泻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不适当的禁食会导致人体能量不足,需要分解肝糖原、脂肪、蛋白质来维持血糖浓度。当血糖过低时,病人会出现出汗、心悸、全身疲乏无力、头昏、

冬天适合什么运动 骨质疏松人群推荐负重的有氧运动

冬季由于穿着衣物臃肿,灵活度下降,老年人跌倒的高峰季,也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高峰季节。加之天气寒冷,老年人在冬季的日照减少,更易加快骨骼钙质的流失。 对年轻人来说,足量的运动可以获得更高的骨量储备,并能有效避免年老后骨量丢失速度过快。老年人运动可以减缓受力部位骨量的流失。 骑脚踏车、游泳等无法改善骨密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骨密度的运动负重的有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