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使用抗生素的三大误区
宝宝使用抗生素的三大误区
一、感冒离不开抗生素
“哎呀,宝宝好像感冒了,快拿点消炎药来。”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家庭中都不陌生。很多家长,当孩子稍有点流清鼻涕、咳嗽症状时,就凭经验赶紧给孩子服药,几种抗生素同时服用或频繁换药,一种药服用了2天不见效马上给孩子换另一种药。抗生素好像已经成了家庭的万金油。有些父母就诊时也强调,孩子发热一定要用抗生素病才能好。
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人体内的细菌是普遍存在的,而有些细菌是不致病的。当人体免疫力下降,失去屏障保护的时候,体内的细菌才会失衡,外界细菌也更容易侵入,这个时候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二、抗生素也能杀病毒
有些家长只要小孩一感冒就想到要吃药,想到抗生素,其实这个时候抗生素是不管用的,一般情况下,伤风感冒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起消灭病毒作用的是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不过家长经常会发现小孩服药一个星期左右症状减轻了,于是有种错觉,以为是药物起了作用,其实不然,孩子体内的免疫机制都有一个反应的时间,当免疫系统开始工作到把病毒抑制住,有一个过程,就算不服用抗生素,10天左右症状也会减轻,称为“自愈性”,这是很多病毒性感冒都有的特性,所以有时医生会建议家长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给孩子服用抗生素。
三、宝宝腹泻时滥用抗菌素
宝宝的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加之从4个月起要添加离乳食品,因此,免不了会出现腹泻,而且宝宝往往表现得又吐又泻,使得父母顾不上找出腹泻的原因,就急着给宝宝用抗菌素。有时,为求快速止泻,甚至好多种同时一起用,而且一用就是好长时间,这样做父母才认为保险,包括不应该给宝宝使用的吡哌酸。然而腹泻却是越来越重,即使三天两头地带宝宝往医院跑,可仍旧是迁延不愈。其实,这正是由于妈妈滥用抗菌素所致。
抗生素的居家使用
1.家庭常备的抗生素药物要遵循常用、少量、毒小、价低的原则。需要备用的抗生素比如喹喏酮类,它主要针对胃肠道的一些细菌感染,比如腹泻。但是对于小孩和老人来说要慎用,因为它们属于免疫力比较弱的群体。此外还可备青霉素、阿莫西林,服用时一定要注意看说明书,注意孩子的用量。
2.如果在家自行服用了几天抗生素后没有效果,需要带宝宝去医院的话,家长一定要注意告诉医生给宝宝吃的什么药,服用的量等等,这样医生才能根据宝宝的情况合理的开出适合宝宝的抗生素。一般抗生素杀死细菌都有一个周期,如果这个周期还没有过去就换了另外一种抗生素,经常如此的话容易导致机体对两种抗生素都产生耐药性。
秋季腹泻预防的误区
到多,由稀到浓地循序渐进。
宝宝秋季腹泻的认识误区
● 误区1:是菌痢或由细菌引起的腹泻。正确认识:罪魁祸首是轮状病毒。
● 误区2:宝宝饮食不干净造成的,没有传染性。 正确认识: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可有效预防
● 误区3:秋季腹泻不是传染病,没有疫苗 。正确认识:宝宝秋季腹泻有疫苗,是计划外疫苗,需自费。
●误区4:腹泻往往是由细菌引起的,应使用抗生素治疗 。正确认识:秋季腹泻是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无效,反而造成不良后果
● 误区5:宝宝泻得太厉害,用止泻药可以止泻 。正确认识:止泻药副作用大,对婴幼儿有毒害
● 误区6:宝宝腹泻,止泻、禁食(或补充营养)很重要 。正确认识:孩子脱水重,需要及时补液
宝宝退烧注意事项
1、别用被子捂汗退烧
有的妈妈认为宝宝发烧需要捂,捂出汗疾病就好得快,其实捂汗要分情况。如果宝宝手脚冰凉,捂汗是有好处的,但如果宝宝身体发烫,捂太久会影响散热,引起“捂热综合征”,严重时还会诱发高热惊厥和缺水。所以,当宝宝手脚发烫时千万不要捂汗。
2、禁用酒精擦浴退烧
宝宝体温高,用酒精擦拭能使体温迅速降低,但如果擦拭时间过长,皮肤大量吸收酒精,容易酒精中毒,所以,为避免宝宝因酒精中毒,妈妈最好不用这种方法退热。
3、发烧不可使用抗生素
虽然90%以上的感冒发烧都是由病毒引起,且抗生素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滥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不利于治疗疾病,所以,妈妈们千万别在宝宝感冒发烧时盲目对宝宝使用抗生素。
4、发烧别去打退烧针
很多小诊所会给发烧病人打退烧针,但一般的感冒发烧通过物理降温或口服药物就可以缓解,打退烧针没有必要,还会带来额外风险。退烧针含有安乃近和地塞米松两种成分,对宝宝的健康存有潜在危害。
宝宝感冒发烧用抗生素好吗
宝宝一感冒发烧,家长就会非常着急。但一想到去医院可能要打吊针或者要吃抗生素,有些家长就不乐意了,滑过脑海的可能是“我不要给孩子用抗生素,错用、滥用会对宝宝造成伤害的”,或者是认为无良医生在引诱大家住院花钱。在我国确实存在着抗生素滥用的情况,但只要医生开出抗生素的处方,我们都要拒绝吗?
答案:NO!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对抗外来入侵主要有两种手段:非特异性的和特异性的。
【非特异性免疫】:对什么病原都有一定的对抗能力。有实验指出,体育锻炼能够增加体内这类免疫细胞的数量。非特异性免疫虽然对抗面广,但是效率和效果往往都不太好,对于很多病毒和细菌都无能为力,这时就需要特异性免疫细胞出动了。
【特异性免疫】:细胞专一性强,只能针对特定种类的细菌和病毒,但是杀伤能力强。流感这类病毒,就是靠它们来对抗的。不过,特异性免疫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感染来获得。得病然后自愈的过程,就是身体获得对于某种病原特异性免疫能力的过程。抗生素疫苗用的也是这个方法,通过植入失活或者减弱的病原,让身体生成特异性免疫细胞。但与此同时,使用抗生素来对抗,人自身可能就不会形成这种免疫细胞了。
对于宝宝来说,他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并不完善,不是什么病都能撑到自愈的,因此具体情况要由医生来斟酌。如果宝宝有严重疾病,医生判断宝宝自己无力抵抗,就需要用抗生素。
给宝宝使用抗生素谨记4个“不”
按疗程、按药量给宝宝使用抗生素,有助于宝宝战胜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下面4个“不”需要家长谨记;
1、不要自行给宝宝使用抗生素,而应去医院化验,由医生根据综合临床表现和化验结果进行诊断;
2、不要自己要求医生给宝宝开抗生素,当医生确诊有需要时,才能使用抗生素;
3、不要随意减药、换药或停药。抗生素起效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频繁更换抗生素,反而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4、不要给宝宝吃成人用的抗生素。
对于抗生素,我们不用谈之色变,也不要过度依赖,合理使用抗生素,才是明智之举!+
抗生素使用的误区
抗生素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代谢物,以及甚至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抗生素的使用误区
虽然滥用抗生素并非消费者的本意,但由于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很多消费者都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一些使用抗生素的误区,这就是很多抗生素被滥用的源头所在。针对这种现状,两位专家一一剖析了消费者在使用抗生素中的9大误区。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同样地,一旦见效就停药,症状复发再次用药,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抗生素使用误区 误区六: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后不能立马见效,需要一个周期。有的人可能觉得没有效果立即更换抗生素,这样可能造成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若没有药效最好咨询医生是否是药量不足或使用不当引起,听从医生建议。
八个月宝宝拉肚子吃什么药好
宝宝拉肚子的原因可能并不单一,这种情况下,给宝宝吃什么药也是一个难题。那么,八个月宝宝拉肚子吃什么药好呢?这一点,爸爸妈妈们还是要按医生的指导用药才好!无论宝宝是生什么病,用药的时候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私自使用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1、宝宝拉肚子,不可滥用抗生素。宝宝拉肚子如果比较严重,可以服用妈咪爱等微生态制剂,另外思密达等吸附水分的药物也能比较快帮助病愈。不过爸爸妈妈要明确,许多轻型拉肚子不用抗生素等消炎药物治疗就可自愈;细菌性痢疾或其它细菌性拉肚子,可以应用抗生素,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之下治疗;但宝宝如果是因病毒感染所致的秋季拉肚子,应用抗生素治疗不仅无效,反而有害。
2、拉肚子肚脐贴。爸爸妈妈们可以尝试给宝宝使用拉肚子肚脐贴。轻微拉肚子使用专门的拉肚子肚脐贴也可治愈,对宝宝的身体副作用也极小。
如非必要,爸爸妈妈应该尽量让宝宝少点吃药,通过护理恢复健康。
谈抗生素色变!宝宝能用抗生素吗? 抗生素使用的误区
孩子得病,父母往往焦急万分,总是希望能马上用药且立即见效,由于对抗生素认识的误区,有时过于强调抗生素在病程变化中的作用,甚至在疾病的治疗中依赖抗生素,常见的问题有:
1.发热即是有炎症,就应该使用消炎药。有的父母急匆匆带着高热的孩子到医院就诊,并告诉医生在家已经服用抗生素了;有些父母就诊时强调,孩子发热一定要用抗生素病才能好。
2.家长不带小孩去医院就诊,随意服用家中现有抗生素,缺乏选择性。
3.几种抗生素同时服用或频繁换药。
4.随意停服或间断服用,认为不发热即为病愈,或为省事不按药物说明服药,随意减少用药次数;
5.预防用药,认为孩子病了,用上抗生素就安全了,就可以不出现合并症或并发症了。
抗生素使用误区 误区三: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是指抗菌谱比较宽的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对能对抗大部分细菌,而相对应的就是窄谱抗生素。抗生素使用原则中强调:能用窄谱抗生素尽量不用广谱抗生素;能用一种抗生素不联合使用多种。这样是为了避免体内细菌耐药性增强。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误区
1、注射丙种球蛋白。病因不同,使用药物不同,注射丙种球蛋白只是对其中一种病症有效。而且,注射丙种球蛋白存在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2、感冒就用抗生素。抗生素可治疗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但对病毒没有疗效,且会对宝宝产生副作用。
因此,在给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宝宝使用药物的时候,要先确定病情病因,再对症使用药物。如果盲目用药,不仅很难治愈,而且会给宝宝带来副作用,增加治疗难度,延长治愈时间。
抗生素使用误区
使用误区
虽然滥用抗生素并非消费者的本意,但由于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很多消费者都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一些使用抗生素的误区,这就是很多抗生素被滥用的源头所在。针对这种现状,两位专家一一剖析了消费者在使用抗生素中的9大误区。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同样地,一旦见效就停药,症状复发再次用药,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