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逆反心理的原因
孩子逆反心理的原因
一、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
3岁~5岁期间的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什么都要摸摸、碰碰,这常会惹恼成人,轻则行动被限制,重则受到训斥、体罚。这样简单地对待孩子,势必引起孩子的反感。
二、成人不尊重孩子的人格:
孩子虽小,也有自尊心,成人应尊重他们,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进行教育,那种“棍棒底下出孝子”、讽刺、挖苦、辱骂、体罚,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三、遇事唠唠叨叨:
有些爸爸妈妈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会儿说注意这,一会儿说注意那,唠叨没完,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厌烦,产生逆反心理。
四、不顾孩子的个别差异和意愿,强行“定向”:
一些爸爸妈妈望子成龙心切,他们要孩子学这学那,如规定每天读多少单词、练几小时琴等,否则给予惩罚。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
五、缺乏感情沟通:
爸妈缺乏与孩子经常的感情沟通,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也会以不尊重来对待爸妈。
六、成人对孩子过分迁就:
孩子认为犯了错误不会受到批评,这种错误的信息让孩子不明是非,一旦家长想管教时,孩子就很不适应,出现逆反。
家长要知道的儿童逆反心理形成原因
1.如果孩子做错事,不要过于严厉的教育,这样会让孩子有一种害怕心理,甚至是讨厌心理,你可以在适当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正确教育,告诉孩子刚才的做法是错误的,如果第一次说教不成功,可以第二次。有的家长对孩子甚至开始打骂教育,这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做任何事情,孩子都非常惧怕家长。
2.每一个孩子都有好奇心,一些家长平时不注意的东西在孩子身上往往就会变得特别重要。比如说纽扣的问题,孩子经常会抱着自己不懂的问题问家长,有这样那样的好奇心,家长有的时候不知道,就开始对孩子打骂,甚至认为孩子这种想法是不正常得。这个时候就是孩子逆反心理形成的时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问的都是多余的,时间长了,容易造成沉默寡言的性格。你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查,不妨给孩子买一本书,或者是帮助孩子查询,然后告诉孩子。
3.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现在不少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比同年龄段的孩子强很多,于是不顾他们的喜好,给他们这样那样的东西,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意图。家长锻炼孩子要站在孩子立场上出发,让他们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完成家长布置的任务。这样孩子会更有兴趣,家长也要适当奖励孩子。
宝宝太自我怎么办
爸爸妈妈应改变以前盲目溺爱,一味娇惯宝宝的做法。对宝宝的具体要求分清是否合理,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过分的要求应予以指出和拒绝,并对宝宝耐心地讲明道理,指出他的不对之处。宝宝因为受逆反心理作用,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其实逆反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宝宝自尊心的成人感增强,希望自己的独立意向得到尊重。爸爸妈妈应教育宝宝待人处事要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启发宝宝学会心理“移位”,设想自己处于别人的位置上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从而疏导逆反心理。
如何应对孩子的青春期心理问题
1、合理调节孩子们的逆反心理
当逆反心理得不到合理调节时就会呈现消极作用,使家庭教育不能顺利进行,进而转化为矛盾,严重者会造成事故,甚至酿成悲剧。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形成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其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逆反心理的进一步消极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所以必须采取合理调节对策。要认清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两个因素,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进行调适。
2、正确选择好适当说话时机,避免与孩子相冲突
一天中什么时机是适合谈话的呢?生理规律告诉我们,下午5点-7点是生理活动最低点,迫切需要补充营养,恢复体力。所以,孩子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时是不易谈严肃的话题的,因为一天下来的疲劳使人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绪。晚饭过后,心情逐渐开朗,这是比较好的时机,找到孩子的兴奋点,父母便可润物细无声地转达其观点了。冲突也许在所难免,原则是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批评不是攻击,批评只对事不对人,用建设性的意见代替批评,将批评转化为希望,这才是批评的最终价值之所在。
逆反心理的表现
1、家长越让孩子学习,他却越厌学
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和未来真是操碎了心,可是由于教育方式的不恰当,导致孩子在学习这方面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很多家长一般都是以绝对家庭权威的角色去命令和强迫孩子学习,在其他方面没有照顾到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这是引发青春期孩子逆反心理的一大原因。如果您的孩子总是表现的厌学,家长朋友们不放在这方面找找原因。
2、跟父母说话急躁,脾气大
也许是因为家长说话太过唠叨,还把已经高中的他们当做小朋友看待,事无巨细的叮嘱和照顾,导致青春期的孩子变得急躁,脾气大。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很多时候在性情上会容易受到影响,父母应该以恰当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沟通,不应该再把他们当做小朋友看待,平等交流可以有效缓解孩子的这种逆反心理表现。
3、多疑、孤僻、内向、不爱说话
孩子的这些表现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这种表现多见于家庭氛围严肃、不够和谐,家长强势、孩子独自处理事情机会少的家庭。很多时候孩子在家表现如此,但是见到同龄的同学好友就立马变得活泼开朗起来,所以家庭原因是导致这种逆反心理表现的原因之一。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孩子无论在哪里都是孤僻、内向,跟谁都不爱说话,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希望孩子的这种表现可以早日引起家长的注意。
4、易激动,爱表现自我
喜欢表现自我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活动表现,青年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他们希望获得外界的认同,所以有意采取了和其他人不同的态度与行为,以此来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评价。这是一种正常的青春期表现,家长应该适当的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孩子才能在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健康成长。
宝宝逆反怎么办
父母常常会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孩子施压,很多家庭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回到家督促孩子写作业、给他安排更多的课外的辅导材料、希望孩子听话一点再听话一点。一旦孩子不听话,没有按照安排执行,父母们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跟孩子对抗,想着如何“修理”不听话的孩子。此时,孩子往往有两种反应,依然我行我素或者屈服。
不服从的孩子与父母可能就形成了对立的关系,形成更恶劣的亲子关系;而表面上的屈服,也不见得是完美的。当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之下,变得很乖巧、很听话的时候,父母可能会得意与终于把孩子转换到他一直期待的方向了,但是这样的状态未必真正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因为这样的孩子的内心深处就好似一个活火山,随时可能喷发。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会变得特别的逆反。
孩子逆反心理的成因,集中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
生理方面,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孩子产生了“成人感”———自以为已经成熟。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是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造成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
心理方面,由于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使他们进入“心理断乳期”。在心理上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要以独立人格出现。因为发展的不协调,他们的心理能力明显滞后于自我意识,从而呈现难以应付的“危机感”。
社会因素方面,进入中学以后,学校环境和教学的要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更高的要求,就势必激励他们产生“长大成人”的责任感。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注意自主的人格,当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阻碍,人格伸展受阻时,就会引起反抗。
作为家长,要了解他们身心成长发育的心理特点,要理解他们,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逆反心理期。
早恋是青春期性逆反心理
青春期性逆反心理不可能根除。这是因为这一时期少男少女的性意识已开始萌动,他们希望通过自我的努力去探索性的奥秘,所以不肯轻易接受成人的观念。
但这一时期,他们对性的自我探索处于模糊状态,种种性的困惑无法解除,而他们体内性能量的激增,又会导致性情绪的极大波动。因此,在他们身上,难免要出现“逆反心理”和行为。看不清这一点,总认为他们“不听话”,必然导致性教育的失败。
从另一方面看,青春期性逆反心理又是可以减少的。因为这一心理的产生,除了上述青少年自身的因素外,主要归因于社会承袭的落后观念和行为,如对青少年采取性禁锢主义,一些学校不开设性教育课程;家长限制孩子与异性交往,偷看孩子日记,私拆孩子的信件,嘲笑挖苦孩子对异性的向往心理;发生了早恋,不是耐心地说服和引导,而是打骂或赶出家门。
这些把青少年的“性”当“贼”防的不信任行为,使他们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在没有正确理论引导的情况下,极易走上性犯罪的道路。有些成人在性问题上言行不一,都使孩子们觉得成年人虚伪,从而抗拒任何有关性的管束。
减少性逆反心理的最好方法是,对于有些问题,诸如怎样和异性交往等,要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切莫无原则地横加干涉。当他们遇到困惑时,要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讨论,提供积极的建议,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今的孩子比较早熟,因此早恋现象日渐增多,在这样的趋势下,学校和家长应寻找一个有效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以免孩子青春期逆反心理带来严重的后果。
幼儿教育需尊重幼儿心理
1、 家长式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管教孩子时往往是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要孩子学这学那,如果孩子不感兴趣,不想学,父母就摆出一副长辈的架势,于是容易产生与孩子情绪上的对立。
2、唠叨式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喜欢整天对孩子唠唠叨叨,这个要这么做,那个要那么做;这也不对那也不是,总是没完没了地嘀咕,这种“敲木鱼”式的教育最终导致孩子厌烦而产生逆反心理。
3、漠不关心的教育方式: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什么都要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这里摸摸那里碰碰,有时电插座、煤气开关也是他们探究的对象,一点不懂其危险性,有时好好的玩具也要拆开来看看,甚至会损坏贵重的家用电器。如果此时父母仅是简单、粗暴地说不许或不予理睬,就会引起孩子的不满而产生逆反心理。
做父母的应尊重幼儿心理发育的规律,掌握幼儿心理学知识,改进自己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具体应该从一下三方面做起。
首先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他当作朋友平等对待,唠叨、打骂都会使孩子把你的话当耳旁风,心理上也会产生反感。
其次要冷静分析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如果是成人方面的原因,就应注意改进,成人应言而有信;如果是孩子无理取闹,则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对其逆反行为不予理睬,事后再进行教育、诱导,说明利害关系,千万不要“犟过孩子头”而火上浇油,把事情搞得更糟。
还可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使孩子服从正确的教育。例如孩子在外面玩,明明走得动却不肯自己走路,一定要你抱,你可以这么对他讲:“你看那边的小弟弟都自己走路,你不会比他差吧?”孩子为了表示自己能干,就会自己走路了。这种方法用得得当,不亚于正面说教。
最后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例如孩子好奇、好问、爱动脑筋,家长要因势利导,讲一些孩子听得懂的道理,不要一有逆反言行就全盘否定。当然,发现孩子的行为具有危险性时,应及时制止,并讲明道理。
青少年逆反期有什么表现
人一生中的两次典型逆反心理学界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中,共有两次典型的逆反心理阶段:3岁至5岁称为“第一逆反期”;12岁至20岁称为“第二逆反期”。在第一逆反期里,孩子才刚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等,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后,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对成人的要求、安排、训斥、惩罚等常会表现出执拗、任性、逆向而行。这,就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到了青春期,则是第二逆反期,逆反心理也最重。此时,孩子的生理发育已逐渐成熟,出现第二性征,在心理上则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要求成年人将他们视作大人看待,理解并尊重他们。如果这种理解与尊重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自然会产生很强烈的逆反心理。研究发现,5%至15%的学龄儿童都有逆反、叛逆行为的征兆。有逆反情绪的孩子通常表现为:频繁地大发脾气;与父母过度争吵;明显对抗和拒绝大人的要求与原则;自己犯错或行为不当,却责怪他人;频繁发怒,怨恨他人等。这些行为在家里和学校表现尤为明显。妈妈要接纳,爸爸应认同孩子处于青少年心理逆反期,不少家庭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孩子与妈妈的“矛盾”一触即发,与爸爸关系则相对缓和。其实,父母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遇到“不听话”的孩子,也该发挥不同作用。从妈妈的角度来讲,坦率地接纳是第一步。孩子从母体中分离开来,直至自己慢慢独立长大,完全是一个分离过程,可不少母亲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就该跟自己的想法一致。其实,逆反是每个孩子都会发生的心理状况,并非个例。很多例子表明,没有叛逆的孩子没有成长,也不可能超越父母的成绩,想要鼓励孩子有发展,还应尊重他们形成的主见,并辅以自己的生活积累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