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症状有哪些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症状有哪些
专家表示,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是发生于心房内的、冲动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心律失常。当心房异位起搏点的频率达250-350次/分,心房收缩快而协调为心房扑动。若频率>350次/分且不规则时,则为心房颤动。那么,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将会为你详细介绍。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症状有哪些?
专家表示,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病史、临床表现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房扑、房颤发作的频率、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及有否基础心脏病。轻者可无症状或轻度心慌气短,重者有明显心功能不全、心绞痛表现。病史应注意询问房扑、房颤发生的频率和已经发生的时间,每次发作时药物的应用,现在正应用的药物,有无血栓栓塞史。
2、体检发现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症状有哪些?除原有基础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外,房扑者听诊心律可规整,也可不规整(取决于心房与心室传导比率),房颤时心脏听诊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脉搏次数明显少于心搏数。需检测血压以排除高血压,应观察有无眼球突出和双手细震颤以排除甲亢。
3、辅助检查
心电图除可以明确诊断外,还能了解房扑、房颤时心室率的快慢,对治疗有指导意义,房扑者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样的心房扑动波(F波),房室传导比率可呈2:1、3:1或4:1,QRS呈室上性,房颤时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间距及振幅均绝对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QRS间距绝对不规则。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阵发性房扑、房颤的诊断有帮助,并能了解发作时最高和最低心室率。
心律失常并发症有哪些
心律失常通过心电图检查一般可以确诊,临床上最主要的是对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鉴别,颈动脉窦按摩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有助于鉴别诊断心律失常的性质。为避免发生低血压、心脏停搏等意外,应使患者在平卧位有心电图监测下进行,老年人慎用,有脑血管病变者禁用。每次按摩一侧颈动脉窦,一次按摩持续时间不超过5秒,可使心房扑动的室率成倍下降,还可使室上性心动过速立即转为窦性心律。
心律失常的并发症一般有心力衰竭、休克、晕厥以及脑栓塞等。心律失常的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心律失常包括过早搏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大多预后良好,但QT延长综合征患者发生室性过早搏动,易演变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预后不佳,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且心室率很快时,除易引起严重血流动力改变外,还有演变为心室颤动的可能,但大多可经直流电复律和药物治疗控制发作,因而预后尚好。
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心率极度缓慢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自主节律、重度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可迅速导致循环功能障碍而立即威胁病人的生命。房室结内阻滞与双束支(三分支)阻滞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的预后有显着差别,前者预后较好而后者预后恶劣。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心律失常,如本身不引起明显血流动力障碍,又不易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的,预后一般尚好,但如基础心脏病严重,尤其是伴心功能不全或急性心肌缺血者,预后一般较差。
房颤的临床表现
1.临床特点:
(1)首次发作者的年龄在30~50岁,年龄范围为25~65岁。男女之比为4∶1。
(2)几乎只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3)多数患者常经过几年药物治疗,但疗效差,病情加重后才就诊,临床病史常为2~15年。
2.发作模式特点:
(1)发作多在夜间、休息时,很少或从不发生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兴奋时。
(2)发作常与进食相关,尤其在晚餐后,因早餐、午餐时交感神经活动较强。饮酒是促发因素。阵发性房颤主要在夜间发作,常在早晨恢复窦性心律。
(3)机械性或药物刺激兴奋迷走神经常可诱发心房颤动。
(4)几乎所有患者都随病程进展而发作趋向频繁:一般从每年发作几次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发作几次。发作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逐渐延长。均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没有或极少变为持续性心房颤动。
3.心电图特点:
(1)发作前可见窦性心律的减慢,呈窦性心动过缓(表明迷走神经活动增强),可持续数小时或数个心动周期,当达到一定临界程度时才发作,多数病例的临界心率在60次/min以下。
(2)除心率减慢外,发作前的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常可出现房性期前收缩或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3)发作过程中,常可见到心房颤动与Ⅰ型、心房扑动交替发生,或混合存在。
(4)多年随访不发展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5)迷走神经可使心房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不应期缩短,并伴房内兴奋传导的减弱,因此不十分提前的房性期前收缩也可诱发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的治疗方法
心房扑动的治疗主要分为两方面:
1、病因治疗:由于心房扑动大多系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因此,治疗原发病很重要。有时当原发病未能纠正,心房扑动虽用药物控制但很易反复发作。
2、对心房扑动的治疗:心房扑动时心室率常增快,尤以活动时更明显,这对原发病患者影响较大。故原则上除了对极短阵发作的心房扑动且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的患者可以观察外,对其他患者均应及时纠正,使心房扑动转为窦性心律,即使变成心房颤动也比心房扑动要好,最起码也应将其心室率下降。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扑动的治疗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终止发作:A.直流电转复;B.食管心房调搏术;C.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普罗帕酮(心律平)等。②维持治疗:当药物或电转复为窦性心律时,需服胺碘酮、普罗帕酮(心律平)等药物以维持疗效。③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或外科手术可达根治目的。
(1)终止发作:
①直流电复律术:心房扑动电复律是最有效的方法,成功率可高达94%~100%。最适用于持续性心房扑动而药物治疗无效者。对于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扑动,或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需要紧急复律的心房扑动,宜首选电复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扑动者由于心室率过快也应用电复律。通常应用25~50J即可成功转复心房扑动。
电复律的缺点:复发率高,约有20%的患者在复律后数天内又复发。文献报告转复后又复发者,在3个月内者约有20%,在3个月后约有50%,在1年后者为66%。复发率与心房扑动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持续时间长的复发率高。故在复律后应服胺碘酮200mg/次,3次/d,服7天;再以200mg/次,2次/d,服7天;然后以200mg/次,1次/d,维持下去。或服奎尼丁0.2g/次,3次/d,可使复发率明显地减少。
②心房程控调搏术:心房程序电刺激转复心房扑动的成功率达70%~80%。为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A.适应证:
a.不宜麻醉的心房扑动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老年等。
b.对于正在用洋地黄又不能停药的患者。此时如给予电复律可导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发生。
B.方法:
a.将起搏频率调至150~160次/min:如果起搏的搏动抑制了环形激动,或心房扑动的扑动通路时即可转为窦性心律。在转复时有的可见先有一短暂的心房颤动,然后再转为窦性心律。
b.将起频率调至400~600次/min:此一频率可产生心房颤动,当停止起搏后数分钟即转为窦性心律。当转不成窦性心律而仍为心房颤动时,则心房颤动的心室率用洋地黄等亦较易控制。
③药物转复:
A.胺碘酮: 按5mg/kg剂量将胺碘酮加入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注射时间不得短于3min。无效15min后再给予上述剂量1次。如有效可改用维持量10~20mg/kg,加入250~500ml 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24h。从静脉注射的第1天起同时口服胺碘酮,200mg/次,3次/d,服7天,然后200mg/次,2次/d,服7天,最后200mg/次,1次/d。维持下去。
B.普罗帕酮:常规首剂70mg,稀释于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10min后如不复律可重复1次,静注总量不超过210mg。
C.索他洛尔:按1.5mg/kg剂量将索他洛尔稀释于生理盐水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10min。观察30min,若未转复可重复该剂量一次。转复率为40%,比转复心房颤动要高。口服转复法:每次40~80mg,2次/d,通常日总量在160mg以下。不良反应:半衰期长,随剂量增加,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上升。低钾、低镁加重索他洛尔毒性作用。用药期间应监测心电图变化,当QTc≥0.55s时,应考虑减量或暂时停药。窦性心动过缓、心力衰竭者不宜应用。
D. 伊布利特(ibutilide):转复成功率为53%。剂量成人体重≥60kg者用1mg溶于5%葡萄糖液50ml内静脉缓慢推注(10min),若心律失常仍未终止,10min后可重复1次。成人体重60kg患者推荐剂量为开始0.01mg/kg,按上法应用。如心律失常终止或出现非持续(持续)室性心动过速或明显QT(QTc)延长均需立即停药。应监测4h以上。静注至少4h以后才能应用ⅠA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肝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
E.洋地黄:转复成功率为40%~60%。有报告第一次发生的心房扑动用洋地黄转复成功率为90%。是既往常用的首选药。尤其适合伴发于心力衰竭时的心房扑动。不足之处为起效慢,对体力活动等交感神经兴奋时的心室率控制不满意。用毛花苷C(去乙酰毛花苷丙,西地兰)0.4~0.8mg加入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以后再追加0.2~0.4mg,24h内不应大于1.2mg。
上述5种药物如能转复则应改用相应药物口服至少1~4周。或更长时间。
(2)药物维持治疗:在应用上述5种药物转复时,如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但总会有一定的降心室率的作用,可改为口服。
此外还可选用地尔硫
静脉推注负荷量15~25mg(0.25mg/kg),随后5~15mg/h静脉滴注。如首剂负荷量心室率控制不满意,15min内再给负荷量。有效率达95%,可减少心室率20%以上,用药5min之内可明显地减慢心室率,应监测心电血压。维拉帕米(异搏定):口服80~120mg/次,每8小时 1次,可增加到160mg/次,每8小时 1次,最大剂量为480mg/d,老年酌情减量。β受体阻滞药与地高辛合用:如阿替洛尔(氨酰心安)12.5~25mg/次,1~3次/d及地高辛0.125~0.25mg/次,1次/d。
(3)抗凝治疗有关问题:虽然有报告心房扑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的发生率较高,但尚未证实在电复律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增高,所以抗凝治疗仍有争议。
(4)根治疗法:
①外科手术:手术分隔病灶心房,维持窦性心律下传心室,或造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之后安装心脏起搏器,以达到控制心室率的目的,此方法已极少用于临床。
②导管射频消融术:典型心房扑动(Ⅰ型心房扑动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消融成功率90%,复发率为10%左右。消融靶点在下腔静脉开口和三尖瓣环之间的峡部,即是心房扑动折返环的解剖关键部位,行线性消融。实现峡部双向性传导阻滞。非典型心房扑动(Ⅱ型心房扑动、非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消融成功率低,常需新型的三维标测系统进行标测。
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生病,都需要面对心房扑动,那你就是白费力气了,不过我们可以做到预防,只要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每天运动,调整饮食,就有可能活的长久。
心慌心悸是什么病
心悸其实它是中医的一个病症名,是因为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心脏常见病症。西医没有心悸这个病,它跟西医相对应的一般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比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房颤,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这些。
心房扑动的饮食与护理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是发生于心房内的、冲动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心律失常。当心房异位起搏点的频率达250-350次/分,心房收缩快而协调为心房扑动。若频率>350次/分且不规则时,则为心房颤动。两者均可有阵发性和慢性持续型两种类型。本病是心内科门诊常见的心律失常,多发生于风心病、冠心病、甲亢、心肌病、高血压等病人,也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特发性房颤)。
心房扑动的日常饮食
一、饮食原则
宜吃食物
1、宜清淡为主;2、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①水果,苹果的纤维、果胶、抗氧化物等,能降低体内坏胆固醇并提高好胆固醇含量,每天吃1~2个。
②肥肉,富含维生素c,每天一个。
③香蕉,香蕉果肉营养价值颇高,每100克果肉含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质1.2克、脂肪0.6克;此外,还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每天一个。
忌吃食物
1、戒食刺激心脏及血管的物质;2、不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①小麻椒,会导致胆固醇增高,经较长时间用文火炖熟的红烧肉,其饱和脂肪酸可减30%—50%,胆固醇可降低1/2。
②蛋黄,含有较高脂肪蛋黄对孩子补铁有益,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也有益。
③螃蟹,胆固醇比较高患有感冒、肝炎、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食蟹。
二、饮食注意事项
1、应避免一切含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酸辣过冷, 过烫、 葱蒜、 豆类等胀气食物,以及粗粮和富含渣滓的食物等。凡是能促使胃酸分泌较多的肉汤、
2、鸡汤等鲜汤、浓茶均不宜饮用。 采取少吃多餐方式以中和胃酸,并减少胃部的过重负担。老年人心房扑动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心房扑动的日常护理
1、饮食清淡,要多吃含营养的,含维生素多的食物,以高蛋白饮食为主。
2、定期进行检查,如果是多反复发作的心房扑动情况我们就应预防性的服药,对于那些慢性持续性的心房扑动要积极控制心室率。
3、生活要有规律,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要合理的安排休息时间,想得到更好的护理必须要避免精神刺激和疲劳。
4、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室内通风一定要好,要少到喧闹的环境当中去,以免发病,平时可以做适当的运动。
温馨提示:房颤与房扑绝大多数发生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低血钾、急性肺部感染或洋地黄中毒等,因此,应首先查清病因,积极进行基础疾病的治疗。一般在房颤或房扑发作前,如出现频繁房早,应予以积极治疗,以防发展为房颤或房扑。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症状有哪些?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是发生于心房内的、冲动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心律失常。当心房异位起搏点的频率达250-350次/分,心房收缩快而协调为心房扑动。若频率>350次/分且不规则时,则为心房颤动。那么,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将会为你详细介绍。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症状有哪些?
专家表示,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病史、临床表现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房扑、房颤发作的频率、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及有否基础心脏病。轻者可无症状或轻度心慌气短,重者有明显心功能不全、心绞痛表现。病史应注意询问房扑、房颤发生的频率和已经发生的时间,每次发作时药物的应用,现在正应用的药物,有无血栓栓塞史。
2、体检发现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症状有哪些?除原有基础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外,房扑者听诊心律可规整,也可不规整取决于心房与心室传导比率,房颤时心脏听诊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脉搏次数明显少于心搏数。需检测血压以排除高血压,应观察有无眼球突出和双手细震颤以排除甲亢。
3、辅助检查
心电图除可以明确诊断外,还能了解房扑、房颤时心室率的快慢,对治疗有指导意义,房扑者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样的心房扑动波F波,房室传导比率可呈2:1、 3:1或4:1,QRS呈室上性,房颤时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间距及振幅均绝对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QRS间距绝对不规则。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阵发性房扑、房颤的诊断有帮助,并能了解发作时最高和最低心室率。
心房扑动是什么
心房扑动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为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颤动之间的中间型,病因为心房异位起搏点频率达到250~350次/分钟且呈规则状态,引起心房快而协调的收缩。心房扑动患病比例为0.02%-0.05%,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头晕、心悸、心绞痛等症状,甚至会心源性休克。
心房扑动几乎总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很少见于正常人,最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以二尖瓣狭窄或左心房增大伴心力衰竭者最为多见,其次是冠心病心肌硬化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扑动者占0.8%~5.3%,此外,也可见于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房间隔缺损),肺栓塞,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等。
大部分房扑是一种有害的心律失常,其临床意义在于,与其相关的难以控制的快速心室率,也与心房颤动关系密切,以及与心房血栓形成有潜在联系。
心房颤动应该做哪些检查
主要依靠心电图诊断。心电图特点如下:
1.心房颤动典型心电图特点
(1)各导联上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各异、大小不同、间隔不等的心房颤动波(f波),频率为350~600次/min(图1)。
(2)QRS波形态、振幅与窦性心律基本相同,或伴有室内差异传导,但振幅变化较大,彼此不等。
(3)R-R间期绝对不匀齐。
2.阵发性心房颤动心电图特点
(1)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为几秒到几分钟,长时可达几小时。
(2)多次心房颤动发作之前,常有多个或单个房性期前收缩。有时心房颤动发作前无房性期前收缩,可能属于局灶节律点隐匿性放电,其放电需经心内电图证实。
(3)病人可有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总数常>700个/24h。
(4)诱发心房颤动的房性期前收缩常与孤立性房性期前收缩的形态相似,偶有形态迥然不同的孤立性房性期前收缩,可能属于旁观者,与心房颤动的诱发无关。
(5)单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以及触发心房颤动的第一个异位P波,常重叠在前一个QRS波后的T波中,形成P-on-T现象(图2)。
(6)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患者体表心电图中,Ⅱ、Ⅲ、aVF导联中一个或多个导联P波呈负正双相时,提示局灶位于下肺静脉。
(7)患者心电图可能有普通形式的心房扑动发生,此时局灶发放的冲动可能侵入心房扑动,使心房扑动突然终止,或使心房扑动演变为心房颤动。
(8)短阵的心房颤动停止后,可间隔一个正常窦性P波后心房颤动再次发作(图3)。
(9)仅仅一个局灶发放的电活动,就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房性心律失常。单次放电可表现为孤立性房性期前收缩,频率较慢的反复放电可表现为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快速连续的放电可表现为原发性单形性房性心动过速或局灶性心房扑动。这些特点使动态心电图记录时,同一个病人可以发生多变的、反复无常的自发性房性心律失常。
总之,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表现为多种形式的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的交替发生。房性期前收缩常触发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f波频率相对慢而规整,需与房性心动过速鉴别。
3.心房颤动的心电图分型
(1)根据心电图f波粗细的分型:
①粗波型心房颤动:指f波的振幅>0.1mV。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心房扑动转为心房颤动的过程中。此型对药物、电击复律术的反应好,疗效佳,复发率低。
②细波型心房颤动:指f波的振幅≤0.1mV。多见于病程较长的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患者。此型对药物、电击复律反应差、疗效差。复发率高。
③扑动性心房颤动:或称不纯性扑动(图4)。
(2)根据心室率快慢分型:
①慢率性心房颤动:心室率≤100次/min。见于:A.心房颤动患者病情稳定时,或经洋地黄或β受体阻滞药对病情基本控制时,心室率可波动在70~90次/min;B.年轻健康人的良性心房颤动;C.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多见于老年人;D.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尽管心力衰竭在加重,但心率较慢;E.伴洋地黄中毒或低血钾所致房室传导阻滞。
②快速型心房颤动:心室率为100~180次/min。可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见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者较多见。
③极速型心房颤动:心室率在180次/min以上者。多见于:A.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B.奎尼丁在转复心房颤动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产生严重影响。易导致心力衰竭或使心力衰竭加重、心肌缺血及心室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