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康复指导
脑血管病康复指导
1.一级预防 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者推迟发生的目的。
(1)防治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发生和发展的核心环节。一项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随时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随访4年后,降压治疗组比安慰剂对照组脑卒中的死亡率降低了58%,两组的差异非常显着。高血压的防治减少饮酒,保持乐观心态和提高应激能力及长期坚持降压药物的治疗。根据who的标准,血压应该控制在140/90mmhg之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血压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2)防治心脏病: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都可能啬脑血管病危险性,其中以心房纤颤最为重要。心脏病常引起栓塞性脑卒中,预防措施主要是应用搞凝药和搞血小板药。
(3)防治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肥胖、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等的发生率无高于相应的非糖尿患者群。高血糖是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约是普通人的4倍,禽卒中的病情轻重和预后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病情控制情况有关。美国tia防治指南建议,空腹血糖应小于7mmol/l(126mg/dl),对糖尿病患者要进行疾病的基础知识教育,使其合理饮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及应用药物治疗。
(4)防治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增设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但高胆固醇血症却不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防治时强调以控制饮食及体育锻炼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对于糖尿病等引起的继发性血脂异常,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5)戒烟:吸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可以使用权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及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等。提倡戒烟。
(6)戒酒:酒精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包括升高高血压、使用权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心律失常和降低脑血流量等导致脑卒中。长期大量饮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脑梗死危险因素,酒精的摄入量和出性卒中存在直接的课题相关性联系。加强科学宣传教育,积极劝阻有饮酒习惯的人适度饮酒,可以减少卒的发生。
(7)控制体重:目前认为男性腹部肥胖和女生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增高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肥胖易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有关。劝说超重者各肥胖者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啬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成年人体重指数应控制在28以内或腰/臀围比小于1,体重波动范围小于10%。
(8)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狭窄程度超过70%的患者,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大约为3%-4%。应用药物治疗颈动脉狭窄,包括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等。对于反复tia发作或首次卒中的轻症患者,如果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可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他手术方式还包括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放置颈动脉支架等。
(9)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按酸(homocysteine,hcy)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正常时hcy水平为5-15umol/l,汉hcy会计师高于16umol/l时,提示有高同型半胱按酸血症。一般人群自学成才以饮食调节为主,对高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应该采用叶酸、维生素b6和b12联合治疗。
什么是脑血管病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disease,CVD)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病变。脑卒中(stroke)则是指畸形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
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使460万人死亡,其中1/3在工业化国家,其余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患病和死亡主要在65岁以上的人群。日本是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脑血管病死亡率一直居死因之首。我国也是脑卒中死亡率高发地区,据估计居民现患脑血管病600万,每年新发生脑血管病130万人、死亡近100万人,在幸存者中约3/4的人留下偏瘫等后遗症状,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心脏病人锻炼要谨慎
秋意渐浓,气温变化也频繁起来,要么前一天还热得让人微微冒汗,第二天就让人冷出一身鸡皮疙瘩;要么就是早晚冷,白天热,这种频繁升降的气温是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或再发的主要因素。那么,心脑血管病患者是不是应该在这段时间里取消室外活动,以避免吹风受寒呢?
答案是否定的。专家认为,在防寒保暖的前提下,心脑血管病患者在这段时间里还是应该做一些合理适度的运动的,最好的运动之一就是步行。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个步行运动的保健处方,即“三、五、七”运动法。
“三”:是指每天要步行3000米以上,且每次坚持30分钟。
“五”:是指每星期要运动5次以上。
“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年龄=170,太快心功能容易超负荷。
运动量太轻只能起到安慰作用,不能改善心血管功能。病人可根据自己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当日气温等不同情况适量调整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锻炼时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锻炼的时间可从15分钟逐渐增加,身体状况差的老年病人可采用间歇运动方法,即运动2~3分钟休息2~3分钟,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天气太冷时可以适当减少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合理运动是心脑血管病康复的一个方面,药物治疗是更重要的方面,所以心脑血管患者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的同时一定要坚持服药,才能确保心脑健康,平稳度过这段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时节。
医学研究表明,超微粉通心络胶囊不仅可以降脂抗凝、降低血粘度,而且可以抗动脉硬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解除血管痉挛。通心络多靶点、多角度对心脑血管病的全面干预作用,可以有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脑血栓半身不遂、语言不利、肢体麻木。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易患人群长期服用,可以预防冠心病、脑血栓的发生。
脑血管病恢复期
(1) 预防残疾:在脑血管病未发生时应积极预防各种诱因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疾病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一旦脑血管病发生则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残疾的产生。如果残疾已经产生则应在临床治疗的同时采取相应的康复治疗措施防止残疾继续恶化、加重将残疾程度尽可能减轻。
(2) 功能训练:康复治疗与临床治疗不同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治愈疾病而是恢复机体的功能。所以康复治疗的着眼点首先是为恢复机体功能障碍而进行的功能训练。必须强调对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不仅仅是简单地恢复某器官的功能而是要满足患者个体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劳动等方面的需要。所以脑血管病的功能训练就不单是指对某器官的功能训练其训练范围很广包括运动、感觉、知觉、心理、智能、语言交流、社会活动、职业需要等方面的训练。理想的功能训练结果应该是既能独立完成必需的功能活动同时又能适应环境。
(3) 整体康复:所谓整体康复就是从躯体上(生理上)、精神上(心理上)、社会上、职业上对脑血管病进行全面而综合的康复。康复的着眼点不仅是遭受损害和功能障碍的器官或肢体的康复更重要的是能进行正常社会生活和从事职业工作的整个“人”的康复。
(4) 重返社会:脑血管病致残者不能参加或不能很好地参加社会生活不能平等地分享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成果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对社会来讲也是一种损失。为了使脑血管病致残者不离开社会生活的主流康复治疗应该能使致残者改善功能适应社会环境同时又要对生活和工作环境作必要的改变使之适应致残者的功能状况以便使致残者能够作为社会上的一个成员重新参加社会活动分享社会福利同时履行社会康复为社会再做贡献。
脑血管病防治的四大错误认识
误区一:等等看,丧失了良机
对策:早就医,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脑卒中多为急性发病,主要表现是突然意识不清、肢体麻眜、甚至昏迷。研究表明:脑缺血发病后最初的6小时是治疗的最佳时机。脑内神经细胞缺血时间超过6小时时,就不可能完全恢复,甚至会出现再灌流损伤,这是脑卒中不能完全康复的重要原因之一。
误区二:用药不合理,导致医源性疾病
对策:治疗个体化,合理用药
有关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很多,有人不做任何检查,就用上了作用很强的溶栓药,用药期间也不做监测。正确的方法是:根据血压、血小板功能、纤维蛋白原、血管超声等检查结果,找出病因,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冠心病患者在用扩血管药和降压药的时候发生脑血栓,这是因为病人长期高血压,脑血管已经硬化,阻力比较大。即使血压仍在正常范围(如100/70mmhg),也可能出现脑供血不足。这类病人用药时,应注意是否有头痛、头晕和血压的变化。
误区三:重药物轻康复
对策:早期康复治疗
目前绝大多数脑卒中患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输液、肌注加口服,多种药物同时应用,一个疗程接一个疗程。可是不少病人还是遗留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上肢屈曲挛缩,下肢僵硬、走路画圈。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脑卒中的康复过程中没有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国家“九五”重大科研课题“脑血管病早期康复的研究”表明,脑血管病早期采用正确的康复治疗,可以防止病理性运动模式的出现,恢复正常人的运动功能,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脑卒中病人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就可以开始康复治疗。
误区四:重治疗轻预防
对策:预防为主,越早越好
脑血管病的形成是个慢过程,有许多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吸烟等。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发现和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可以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药能够将严重的脑动脉硬化恢复正常,将坏死的神经细胞复活。然而,早期动脉硬化、早期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却是可以治疗的。
肌无力的康复指导
患者在出院以后要注意服用的药物应用激发阳气、强肌生肌为主,还能起到改善肌无力引起的眼睑下垂、复视、斜视、肢体无力、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解除病人痛苦。肌无力康复指导总的来说就是做到调节的优势,平衡人体阴阳,培补人体元气,维持正常免疫机能,减少病情复发。
如果肌无力出现持续性感染,而导致呼气困难,应立即采取手术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肌无力危象的特征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因此危象一旦发生,处理的关键是保证呼吸道的通畅。未做气管切开术的病人,及时行气管内插管,行呼吸机辅助通气,保持病人有效的通气量。还要注意清除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目前脑血栓后遗症能够被完全治愈吗
专家们根据长久以来的临床临床经验表明,脑血栓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会留下后遗症,治疗脑血栓后遗症只要采用各种有效措施,那么就可以康复好脑血栓后遗症。因此,照目前的医术来看脑血栓后遗症是可以康复的。
一旦发现患上脑血栓疾病,必须争取早期康复治疗,尤其在发病后的前三个月内的康复治疗是获得理想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但对病程长者,也应当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临床经验表明,即使在发病后2年内,如果康复措施得当,还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在了解脑血栓的后遗症是否能康复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脑血栓为什么会复发。
脑血栓的复发一直是倍受关注的问题。据报道约有1/3的脑血管患者在5年内可能复发。再发次数从1次到几次,再发1次者占74%;再发2次者占21%;我国脑中风复发率居世界之首。根据临床资料统计,我国脑中风首发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25%一30%;第二年的复发率是17%一20%;第三年的复发率是20%一23%;第四年的复发率是15%一18%;第五年复发率是59%。那么,脑血管病为什么会复发呢?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一过性脑缺血、血压和降压药使用情况、心房纤颤、吸烟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一旦病后疏于治疗,脑动脉硬化仍然会缓慢进展,糖尿病、心脏病仍会继续存在,这些都可以引起脑血管病复发。而我国心脑血栓复发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很大一部分患者对疾病的否认心理、恐惧心理、不遵从医嘱、无用药依从性、无医疗保险等,使患者无法进行持续可靠的防治,因此预防脑血管病的复发一定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严格控制复发的危险因素。
脑血栓经过治疗后大多留有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过康复治疗,部分康复是常见的,但由于目前仍无很满意的疗法,完全复原比较少见。脑血管病后遗症康复治疗后,可能会有4种情况:
(1)脑血栓造成严重损坏的细胞死亡,导致症状永不复原。
(2)因局部循环缺血,坏死的周边脑组织肿胀而部分受损的脑细胞在肿胀消退后复原,重新工作,常在最初几个星期出现机体症状逐渐消失,功能恢复。
(3)脑血栓后,其他脑细胞逐渐代偿死去细胞的功能,机体症状部分消失、功能部分恢复,这种恢复常是有限的。
(4)患者通过治疗,坚持服用药物如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配合上康复训练,学习和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克服脑血管病后功能缺失,实现生活自理。
脑血栓后遗症只要经过正确、有效的治疗是可以康复的,因此,患者不要悲观失望,也不要抱不切实际的希望。应积极用药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坚信经过学习和训练,一定可以在生活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独立和自理,想要彻底康复脑血栓后遗症最重要的是要放宽心,稳定、乐观的心态是康复的先决条件。
目前医疗技术还是比较发达的,如果能够很好的治疗,脑血栓后遗症还是有恢复的可能,感觉患者在进行的时候要找准方法,同时多了解脑血栓的常识,随时保持平静的心态,了解的知识越多对疾病的恢复越有效。
脑损伤病人康复指导计划
我国现阶段的医疗资源匮乏,临床医护人员往往因急症病人的抢救治疗已忙得身心疲惫,实在再难以顾及这些各种原因所致的脑损伤病人的手术后康复指导工作。本人抛砖引玉,搜集、编写此文,以期对病人及家属有所帮助。
急、慢性颅脑病变所致的功能障碍主要为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情感障碍。其中运动障碍最常见,表现为病变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
(外伤、出血、炎症、肿瘤切除术后)脑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在损伤后的前3个月(特别是最初2~3周),病情变化最快,6个月时基本达到最大恢复,2年后一般不会再有明显变化。病因解除后早期的功能锻练,特别是发病后6周以内的功能锻炼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患者的远期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 一般注意事项: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2~3周),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翻身时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得体,以免加重颅内出血。
2.意识不清、躁动或合并有精神症状者,应加护栏并适当约束,防止跌伤。
3. 抬高床头15~30度,有利于脑循环静脉回流、颅内压下降、减轻脑水肿。
4.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卧位、取下活动性假牙,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5.意识清楚的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多在伤后2~3天)后开始在床上、床边、下床做主动肢体功能锻炼,时间从5~10分钟/次开始,渐至30~45分钟/次,若自感无明显不适,每日至少2~3次,避免过度用力憋气。
二、 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进行必要的食疗,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脑循环。
1. 急性期:推荐病人胃肠营养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2300~2800卡/日)、低脂食物。高蛋白食物以肉类(瘦肉、禽肉等)为佳,多食新鲜豆制品。为保持病人大便通畅,可多食新鲜绿色蔬菜、红薯、雪梨、香蕉、蜂蜜等果品及粗纤维食物。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烟酒,避免食用肥肉、猪肉、蛋黄、鱼类、动物内脏等高脂类食物。
合并有糖尿病的病人注意限制碳水化合物、甜食果品摄入!高龄或合并有心脏功能不良的病人应限制钠盐摄入(不大于3g/日),防止心脏功能恶化、钠水潴留加重脑水肿。
食物温度适宜(36~40度),过热可能烫伤口腔黏膜,过冷易致腹泻、呃逆,影响消化吸收。对于尚能进食者,喂饮食物时不宜过急,遇呕吐或嗳气时应暂停,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内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持续24小时昏迷不能进食、确定无合并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者,尽早开始鼻饲流质饮食,4~5次/日,200~300 ml/次,如牛奶、豆浆、藕粉、蒸蛋或混合匀浆等,流质应煮沸消毒、冷却后再喂。
2. 恢复期病人给予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体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减少热量摄入,忌食纯糖。
三、 功能锻炼和运动指导:
脑出血后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后遗症,要通过功能锻炼及适当的运动,改善机体的循环和代谢,以促进病体的康复。要做到有计划、定时、定量加强瘫痪肢体的主、被动活动。
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开始协助其功能锻炼,按卧位—坐位—站位—步行 循序渐进,同时配合按摩、针灸等。肢体按摩应从远端关节开始,先行被动运动。一开始因疼痛病人不愿活动,此时应安慰、鼓励并稍加强制。活动从短时间小运动量开始,逐步增量。帮助、鼓励病人尽早恢复自主运动。术后2周后可考虑针灸治疗,一般上肢麻木灸肩骨禺、曲池、合谷,下肢麻木灸环跳、风市、悬中等穴位。一般病人在起病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只要能坚持锻炼,瘫痪肢体的功能都可以有所恢复。
对失语病人,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反复练习,持之以恒的原则。先从病人受损最轻的言语功能着手,再用具体物品、单字、单词、短句进行训练,发音、智能训练均宜尽早开始。具体措施:每日上、下午定时进行语言训练:
(1) 运动性失语: 字—词—短句;
(2) 感觉性失语: 用手势、表情来表达用意;
(3) 命名性失语: 用物品反复教病人说出其名称。另外可让病人跟着预先录制好的标准语进行逐字逐句的语言再训练。注意防止病人过度疲劳。
四、 做好心理疏导:
1.急性期病人生命危重,家属十分着急,应主动与家属详细解释病情及预后, 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正确看待病情变化,嘱其合理安排陪护及探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减少一切不良刺激,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抢救与治疗。
2.恢复期病人因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而出现悲观、忧郁,在进行功能锻炼时, 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医护人员要耐心细致地进行心理疏导,多做说服解释工作,关心体贴病人,并列举典型康复病例,鼓励病人增强康复的信心,使其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治疗和康复锻炼,免受精神刺激,尤其是过喜、过怒等情绪变化。嘱家属避免给病人造成精神刺激,让病人处于乐观、祥和、舒适的环境之中。
五、 出院指导:
脑外伤病人较易发生智能障碍后遗症。应注意尽早开始各种机能训练和康复治疗。要加强日常生活、个人卫生、饮食、睡眠等基础护理和培训。尤其对生活不能自理者,要进行生活习惯训练,防止精神状态进行性衰退。病人只要不是严重痴呆者,均应定时引导排便,养成规律解便的习惯。
嘱病人本人避免情绪激动,去除不安、恐惧、愤怒、忧虑等不利因素,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清淡,多食含水分、纤维素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避免重体力劳动,坚持做保健体操,如打太极拳等适当的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康复训练过程艰苦而漫长( 一般需1~3年,甚至终生!!!) ,需要病人、家属、医护人员三方的信心、耐心、恒心,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进行。注意定期测量血压、复查病情、及时治疗可能并存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高粘稠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
怎么治脑血管病
一、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
1、安静卧床,切忌任意搬动病人,有条件的地区应就近治疗。
2、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发生紫绀、呼吸困难、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应及时输氧,充分吸痰,甚至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
3、加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瘫痪病人应定期翻身、拍背、吸痰、清洁口腔和皮肤,防止发生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心源性脑栓塞者应保持安静卧床4~6周,防止复发。
4、保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保证每天进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定期检查血电解质。
5、药物治疗。缺血性卒中除严重者外,一般给以血管扩张药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罂粟碱、烟酸、川芎嗪、丹参、低分子右旋醣酐等。进行性加重者,可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双香豆素等,但必须在有条件查凝血酶原活动度及严密监护的条件下使用。大面积梗塞早期应用脱水药。
6、手术治疗。脑出血者若血肿限局,年龄适合,无严重并发症,则可行血肿清除术或减压术。小脑出血早期应用手术治疗效果尤佳。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脑动脉造影证实有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者,也可行手术治疗。继发交通性脑积水者,可作脑室分流术。
二、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
1、保持心态平衡,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2、适当锻炼身体,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3、空气负离子治疗,血液中的正常红细胞、胶体质点等带负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病变老化的红细胞由于电子被争夺,带正电荷,由于正负相吸、则将红细胞凝聚成团。负离子能有效修复老化的细胞膜电位,促使其变成正常带负电的细胞,负负相斥从而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沉减慢。同时负离子能加强血液中胶体质点本身负极性趋势,使血浆蛋白的胶体稳定性增加,保持血液的正常健康状态。
温馨提示:负离子可有效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调整心率使血管反应和血流速度恢复正常,从而对缓解心绞痛,恢复正常血压有良好效果,通过心电图X线发现,负离子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和心肌营养不良状况。空气负离子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病有良好的作用。只有生态级小粒径负离子才能轻松透过人体血脑屏障,起到疗养保健的功效。
有效防止脑梗塞复发的方法有哪些
1、控制糖尿病防止脑梗塞复发
80%以上糖尿病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常伴动脉硬化、高血脂并发心脑血管病,而且血内葡萄糖含量增多也会使血粘度和凝固性增高,利于脑梗塞形成。糖尿病患者宜低糖低热量饮食,适当用降糖药。
2、控制血压血脂防止脑梗塞复发
高血压可加快加重动脉硬化发展的速度和程度,血压越高发生脑梗塞或复发脑梗塞的机会越大;高血脂一方面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缓慢,供应脑的血液量减少,另一方损伤血管内皮,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属于原发性高危因素疾病,有效治疗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复发。
3、服用阿司匹林防止脑梗塞复发
主要是抗血小板凝集和释放,改善前列腺素与血栓素A2的平衡,预防动脉硬化血栓形成,从临床上看,每天常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毫克,能够防止脑梗塞的复发。但阿司匹林有47%的人存在用药抵抗,所以常与长效中药一起服用,以增加疗效,降低副作用及抗药性。
4、进行康复教育防止脑梗塞复发
通过网络宣传、免费赠阅实用读物、定期康复指导等方式,加强脑梗塞、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预防知识的普及。积极干预危险因素,让脑梗塞患者能耐心接受长期的防治措施,主动配合药物治疗。
脑血栓的预防方法是怎样的
1、血压血脂:想要有效的预防脑血栓就得做好预防高血压的发生,高血压可加快加重动脉硬化发展的速度和程度,血压越高发生脑血栓或复发脑血栓的机会越大,高血脂一方面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缓慢,供应脑的血液量减少,另一方损伤血管内皮,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中药防治:大复方道地取材的现代中药防治脑血栓有确切而全面的临床效果,包括具有传统医药特色的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类中药,具有降压、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等作用,能够安全准确的防止脑血栓的进展,而尚没有发生脑血栓,但已出现动脉硬化症状或脑血栓先兆症兆的中老年人,从服用安全性以及治疗的针对性上都更胜一筹。
3、控制糖尿病:80%以上糖尿病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常伴动脉硬化、高血脂并发心脑血管病,而且血内葡萄糖含量增多也会使血粘度和凝固性增高,有利于脑血栓形成。糖尿病患者应采用低热量低糖饮食,适当用降糖药。
4、康复教育:通过网络宣传、免费赠阅实用读物、定期康复指导等方式,加强脑血栓、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的预防知识普及,积极干预危险因素,让患者能耐心接受长期的防治措施,主动配合药物治疗。
5、由于失语或勾音障碍不能通过止常的语言交流,以至于情绪极度低落,在病人的心理产生很久的压力,又因肢体活动障调,生活难以自理,病人心理压力很大,对治疗丧夫了信心,护理人员应主动向病人介绍病情,细心观察,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治疗情况,学会看病人的手势来代替语言的表达,帮助老年人脑血栓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6、患脑血栓病对任何人都是一种很强的心理压力,特别是老年人机体的各种功能减退,最大的特点是害怕寂寞与孤独,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通过交流来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失语的病人可用手式、精辟字等方式尽快与病人沟通,尽量帮助病人摆脱孤独的境地,解决病人的种种生活需要。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脑血管病的疑问
年龄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脑血管病的年龄特征很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明显增加。据我国的资料表明:75岁以上年龄组的发病率,为65~74岁组的1.4~1.6倍,为55~64岁组的3~4倍,为45~54岁组的5~8倍,为35~44岁组的30倍,死亡率50岁以上占脑血管病死亡总数的93.64%,而年龄每增加5岁,死亡率增加1倍。由此可以看出,年龄与脑血管病关系十分密切。
从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看,脑出血多见于60岁左右的人,脑梗塞的发病年龄较脑出血晚一些,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多见于青壮年,这是因为此类病人与先天性脑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有关。
年龄的增长引起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增高,主要与人的逐渐衰老有关。众所周知,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的衰老,各组织器官的机能逐渐减退。而对于脑血管病的发生,起重要影响的是血管的衰老。其衰老的主要表现是,动脉壁厚度增加,弹性降低;血管内膜增厚,弹性蛋白断裂,钙化和胶原增加等。同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衰老性改变,包括平均寿命期缩短,细胞数量成倍减少,使动脉弹性降低,脆性增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流量减少,速度减慢,也是引起脑血管病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适当调整饮食,合理使用大脑,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硬化,防止或减慢衰老,就可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脑血管病可累及各种年龄,但以50~79岁的人中最常见。据统计,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病患病率明显增高。65~74岁组比35~44岁组患者高26.6倍,脑出血患者中50~59岁发病率最高。脑血栓形成患者中以60~7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性别与脑血管病有关系吗?
脑血管病的发病性别略有差异,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从我国几个城市调查情况看,上海报告男∶女=1.3∶1;青岛报告男∶女=1.5∶1,可见性别与脑血管病有一定关系。
美国对45~54岁,55~64岁,65~74岁三个年龄组病人进行18年的随访观察,发现男女之间脑梗塞的发病率无差异,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而我国有关资料表明,脑出血的发病率男性为57%,女性为43%,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男性为55.21%,女性为44.79%,这些数据显示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男性比女性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