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瘤怎么诊断呢
粉瘤怎么诊断呢
(一)痛史采集要点
皮脂腺囊肿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年时期较为多见。可见于身体征何部位,以头面部多见。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囊肿位于皮肤浅层,呈圆形部分膨出皮面。囊肿表面的皮肤因受不断增大的肿物的逐渐压迫而日显薄弱、平滑光亮,因皮肤与囊肿间有腺体的导管相连而不能推动;中央部偶见有如脐状凹入小窝,即为导管开口所在。导管口有少许黑色痂皮堵塞的小囊肿称为“黑头粉刺”。肿物光滑、质软或稍有张力,无波动感。虽与表层皮肤枯连,但基底活动。囊肿体积大小不等,常继发感染形成脓肿以至破溃,可见有皮脂随脓液排出。
(二)体格检查要点
1.一般情况
无特殊。但对于全身多发性皮脂腺囊肿者应排除内分泌疾病。好发部位 多发生于面、前胸、背部和阴囊等处。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如手术范围较大者,需在术前行血常规和术前常规生化、肝肾功能检查。全身多发性皮脂腺囊肿者应行相关的内分泌系统的检查。
(2)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可行B超检查了解囊肿性质。
诊断对策
(一)诊断要点诊断较明确。一般不需要手术活检,可完整摘除后送病理检查。
(二)鉴别诊断:
皮样囊肿(dermoid cyst)是一种由偏离原位的皮肤细胞原基形成的先天性囊肿,属错构瘤。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又称外伤性表皮囊肿。常由于外伤时异物刺入,皮屑经创道进入皮下,缓慢生长而形成囊肿。由于发现时常与外伤时间相隔数年,患者可能无法追忆相应的外伤史。
纵隔肿瘤诊断
(1)X线检查
常规胸部正侧位,X线照片及透视检查,可见肿瘤的大小、部位、形状。密度及有否钙化或搏动。是否随呼吸而变形,或随吞咽而上下移动。根据上述这些征象,并结合临床症状,即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检查方法有:支气管造影,断层造影,计波造影,血管造影及纵隔充气造影等。
(2)内诊镜检查
胸部平片或分层示有气管、食管移位时,应作气管、食管镜检查,以便了解腔内是否有肿瘤存在。
(3)放射性同位素检查
对疑有胸内甲状腺肿瘤病人,可作放射性碘示踪检查,绝大多数可获阳性结果。
(4)经皮穿刺活检
位于靠近周围性肿块,可在电视透视下定位,试行穿刺活体组织检查,以便得到组织学诊断。
(5)试验性放射治疗
临床上对不能除外恶性肿瘤患者,可试用小量放射疗法,经治疗后瘤体缩小,则可间接证明诊断,因为淋巴肉瘤经放疗后会有迅速的反应。
(6)活体组织检查
对腋凹或颈部浅表肿大淋巴结,可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7)电子计算机X线分层摄影检查(CT)
(8)剖胸探查或胸骨纵劈切开,切除肿块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定诊断,及时手术治疗。
3.鉴别诊断:所有纵隔肿瘤均应与以下病变区别
(1)主动脉瘤或无名动脉瘤: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无名动脉部位的动脉瘤,需要与纵隔肿瘤相区别。在X线透视下,可看到与主动脉相连,不易分开及扩张性搏动块影。X线计波摄片及血清康华氏试验有助于鉴别诊断,在必要和条件许可下,可作逆行主动脉造影。
(2)椎旁脓肿:椎旁脓肿位于脊柱两侧,呈对称性。X线检查可显示骨质破坏和畸形。结合临床表现即可确诊。
(3)中心型肺癌:位于偏向一侧的肺门部,病人常有咳血、咳痰及刺激性咳嗽。分层摄片,支气管碘油造影、痰液查病理细胞有助于确诊。
(4)纵隔淋巴结核:多见于青少年,患者常有乏力、盗汗、消瘦、低热等症状。X线显示呈分叶状或结节状阴影,肿块内有时出现钙化,肺内可能有结核病灶,结核菌素试验多为阳性。
血管脂肪瘤的诊断
脂肪瘤诊断
一般的脂肪瘤,有经验的医生,几乎都能做出明确诊断,一般的外科医生也可以做到70%-80%的准确诊断率。
脂肪瘤在治疗前,体表肿物一般不需穿刺检查,在皮下相对较深的肿物,凭手可能触及不准,可以照B超,B超可以判它的位置、大小,质地,是实质性的还是囊性的,如果照彩超,可直接看到肿物的血液供应情况,血供丰富的,可能是恶性;长在浅表位置的痣或粉瘤,不用做B超。血管瘤相对较难处理,一般不能轻易手术,瘤内可能有丰富的血管,有的血管瘤没有明确的包膜,有的根部伸进肌肉,手术前一定要判断它的范围,有必要做彩色B超或血管穿刺造影,彩超或血管造影可明确判断它的边界、包膜是否完整,周围大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组织的关系。
淋巴肿瘤诊断方法是什么呢
【淋巴瘤诊断方法一】血象。早期一般无特别,贫血见于晚期或合并溶血性贫血者。白细胞除骨髓受累之外一般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霍奇金病常见。
【淋巴瘤诊断方法二】骨髓象。骨髓未受淋巴瘤侵犯之前,一般无异常。
【淋巴瘤诊断方法三】生化检查。血沉加快提示病情处于活动;病情进展时血清铜及铁蛋白升高,缓解期则下降;锌与之相反。硷性磷酸酶升高可能有肝或骨骼受累。肝受累者同时可伴有5-核苷酸酶升高。高钙血症提示有骨侵犯,
【淋巴瘤诊断方法四】免疫学异常。霍奇金病患者对结核菌素和其他刺激原反应性降低,体外淋巴细胞转化率减低,其程度与疾病的进展有关。
【淋巴瘤诊断方法五】活体组织检查。为肯定诊断所不可少的检查方法。一般应选择下颈部或腋部的淋巴结。
【淋巴瘤诊断方法六】纵隔镜检查。纵隔镜可经胸膜外进入纵隔作活检,比较简便安全。
【淋巴瘤诊断方法七】CT、核磁共振和声象图检查。可发现胸内、腹膜后、肠系膜之淋巴结病变及肝脾病变。
【淋巴瘤诊断方法八】剖腹检查。可明确脾、肝及腹腔内淋巴结是否受累,为采用放射治疗,确定照射野所必不可少的(病理分期)。如同时作脾切除,还可以避免因脾区放疗对邻近组织器官的损伤。
儿童血管瘤诊断
1、鲜红斑痣:组织病理示真皮上、中部群集的、扩张的毛细血管及成熟的内皮细胞,但无内皮细胞增生。
2、毛细血管瘤:可见增生的毛细血管及大而多层的内皮细胞,在某些明显增生区域内,管腔小而不清楚,以后发生纤维化。
3、海绵状血管瘤:见广泛扩张的壁薄、大而不规则的血管腔,甚似静脉窦,内皮细胞很少增生,其外膜增厚,形成纤维性厚壁。
一些新生儿出生后,皮肤会出现鲜红色的印记,有人说它是"床母"留下的记号,也有人说那是胎记,但这其实是幼儿身上常见的「儿童血管瘤」。儿童血管瘤并非一定在出生时就被发现。约有一半的儿童血管瘤是在出生一周或一岁时才出现。儿童血管瘤可长在身上任何部位,于皮肤表面最常见,其中约有一半的儿童血管瘤发生在头、脸、颈部,最易造成外观上的困扰。至于发生的原因,并不太清楚,只知是胚胎期发育不正常的结果。
根据统计,平均发生率也在百分之零点八左右,国内每年有约一万六千个新生儿患有儿童血管瘤,其中男女比率为一比三。
儿童血管瘤因长在不同的部位而有不同的症状,较常发生于头、脸及颈部,影响宝宝外观,造成爸妈对宝宝外观上的担心与困扰,宝宝长大后会影响人际关系及自信心。有少数长在眼脸、鼻子及嘴巴周围甚至口腔内的儿童血管瘤,则有可能造成宝宝视力、呼吸和吸吮等功能的障碍,若长在肛门会影响排便,一旦表皮溃烂易引起细菌感染,愈合之后比较易留疤痕,尤以发生在鼻、耳、唇的儿童血管瘤,溃烂以后会造成组织变型,要特别注意。
脂肪瘤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本病一般不难诊断。
2.病理诊断。
在治疗前,体表肿物一般不需穿刺检查,在皮下相对较深的肿物,可能凭手可能触及不准,可以照B超,B超可以判它的位置,大小,质地,是实质性的还是 囊性的,如果照彩超,可直接看到肿物的血液供应情况,血供丰富的,可能是恶性;长在浅表位置的痣或粉瘤,不用做B超,脂肪瘤可以做B超检查,血管瘤相对较 难处理,一般不能轻易手术,瘤内可能有丰富的血管,有的血管瘤没有明确的包膜,有的根部伸进肌肉,手术前一定要判断它的范围,有必要做彩色B超或血管穿刺 造影,彩超或血管造影可明确判断它的边界,包膜是否完整,周围大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组织的关系。
鉴别诊断
有时需与神经纤维瘤,淋巴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皮样囊肿和皮肤猪囊尾蚴病等鉴别,必要时行穿刺抽吸检查。
1.血管脂肪瘤 瘤组织内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增生,血管腔狭窄,其中有纤维蛋白性血栓。
2.皮肤猪囊尾蚴病 囊肿不分叶,可找到猪囊尾蚴。
脊索瘤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的特征性以及影像学检查,一般可以做出诊断。患者多为中年人,表现为局部渐增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位在骶尾椎的肿瘤产生各种压迫症状骶前肿瘤比向背侧生长者明显。X线片可见局限性骨破坏,向一侧膨出肿瘤中不见骨化和钙化肛门指诊常在骶骨前方触及肿块。
骨巨细胞瘤、神经纤维瘤和脊索瘤都是发生在骶骨的常见肿瘤它们有相同的临床症状,X线片同是溶骨性破坏彼此容易混淆需要鉴别但前两者多为20~40岁的青壮年骨巨细胞瘤变部位有明显的偏心性;神经纤维瘤的破坏围绕神经孔使之变大消失病变周围有硬化骨。其他少见的良性肿瘤,由于症状轻微X线片有各自的影像学特征容易鉴别。更少见的骶骨高恶性肿瘤具有病史短,疼痛剧烈影响睡眠卧位不起呈强迫体位,病人很快出现精神不振体重下降消瘦贫血和发热X线片肿瘤破坏发展较快呈溶骨性或成骨性穿刺点在后部正中骨质破坏严重的部位,阳性率可高达90%,因此术前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并不困难。
粉瘤的疾病诊断
有时需与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及脂肪瘤等鉴别。
1.表皮样囊肿 多因外伤时将皮肤的表皮组织植入皮下并继续增殖生成。有外伤史,常见于手指、手掌、足趾等部位。表皮样囊肿部位较深,不与表层的皮肤相粘连。质柔而韧,有较大张力。
2.皮样囊肿 属先天性疾患,发病年龄较早,常见于眼眶、前囟、枕隆凸等部位。皮样囊肿所处部位较深,其基底部常和深部组织如筋膜或骨膜等黏结而不可移动。
3.脂肪瘤 呈扁平分叶状,位于皮下,用手指沿肿物两侧相向推挤局部皮肤,可出现橘皮样征。
肿瘤的诊断方法
1、肿瘤诊断之影像检查:身体内某个部位的影像检查可帮助医生判断是否有肿瘤存在。X线检查是医生的最常用的方式,如胸片、X线检查骨骼等。还有一些特殊的X线检查,如CT扫描:用一台计算机与X-射线机连接,可得出一系列身体内的详细的图象。
2、肿瘤诊断之核磁共震(MRI):将一块强有力的电磁铁与计算机连接,可得出与CT扫描类似但作用不同的图像。
3、肿瘤诊断之放射性核素扫描:患者口服或注射一种有轻度放射性的物质,由扫描器测量某些器官的放射线水平,然后由医生分析某器官内有无放射线浓聚的异常区域。
4、肿瘤诊断之超声波:是检查身体内部结构的另外一种方法。这种不能被人听见的高频率声波进入身体,然后反弹回来,这就形成一张超声图像。这些图片可显示在一台象电视机一样的屏幕上,也可在纸上打印出来。
血管瘤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血管瘤一般诊断不困难,影像学检查可以协助诊断,确诊需依靠病理诊断结果。
鉴别诊断
与血管球瘤,血管肉瘤等相鉴别,其特点如下:
1.血管球瘤 指,趾甲床及其附近的锐性疼痛性肿物,寒冷刺激时疼痛尤甚,位于甲下者,可见指,趾甲局部隆起,表面可呈浅红色,紫色或稍暗,多不让触碰。
2.血管肉瘤 较少见,肿瘤呈结节状,无痛,紫红色,浅表者易出血和破溃,镜下所见众多的杂乱无章的肿瘤性血管,瘤细胞在基底膜内增生,可贴附于血管内壁,形成结节状突出于管腔,瘤细胞多呈梭形,未分化者呈多边形,类内皮细胞样,核大,深染,核分裂较多,可见到多核瘤巨细胞。
免疫组化对确定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可选择敏感的内皮标记物,第八因子相关抗原,CD31,CD34等对确定诊断有重要帮助。
黑色素瘤 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良性交界瘤、幼年性黑色素及细胞性蓝痣相鉴别,亦更应注意与基底细胞癌相鉴别。还应注意与硬化性血管瘤、老年痣、脂溢性角化病、甲床下陈旧血肿相鉴别。
1、良性交界痣 镜下所见为良性大痣细胞,并无异性细胞,仅在真皮内生长,其炎性反应不明显。
2、幼年性黑色素瘤 于小孩面部呈生长缓慢的圆形结节。镜下见细胞呈多形性,有核分裂。瘤细胞不向表皮浸润,且瘤体表面亦不形成溃疡。
3、细胞性蓝痣 好发于臀、尾骶、腰部,呈淡蓝色结节,表面光滑而不规则。镜下可见树枝状突的深黑色细胞、大棱形细胞,并集合成细胞岛。有核分裂相或坏死区时,应考虑到有恶变的可能。
4、基底细胞癌 是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由表皮的基底层向深部浸润,癌巢周围为一层柱状或立方形细胞。癌细胞染色深,无一定排列。癌细胞内可含黑色素。
5、硬化性血管瘤 表皮过度角化,真皮乳状增殖,扩张的毛细血管常被向下延伸的表皮突围绕,貌似表皮内血肿一样。
6、老年痣 见于老年人体表呈疣状的痣,表皮过度角化,粒层部分增厚或萎缩,棘层肥厚,基层完整,亦可有色素增加。真皮乳头增殖,外观呈乳头瘤样增生。
7、脂溢性角化病 病灶亦呈乳头瘤样增生,表皮下界限清楚,角化不完全,粒层先增厚,后变薄甚或消失,增生的表皮细胞内可有少量或较多的黑色素。
8、甲床下血肿 多有相应外伤史。镜下为干枯的血细胞,可有上皮成纤维细胞增生。
腹部肿瘤诊断
由于腹腔内特别是腹膜后器官的疾病和肿瘤可产生与本病类似的症状,故常需与脾肿大、胰腺囊肿或肿瘤、肾脏肿瘤、肾上腺肿瘤、肾盂积水和肝肿瘤鉴别。
应用各种辅助检查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肿瘤的部位、范围以及与毗邻器官的关系,有时尚可确定肿瘤的性质。腹部平片发现肿瘤内有骨骼、牙齿等结构,则可判断为畸胎瘤。纤维内瘤、神经纤维瘤或恶性神经鞘瘤有时可出现钙化。椎间孔扩大,甚至有骨质破坏,应考虑是神经纤维肿瘤。
胃肠钡餐或钡灌肠检查有助于确定肿瘤与胃肠道的关系,主要征象是胃、肠移位或受压。为了解肿瘤是包绕还是推移肾脏、输尿管,常需作静脉肾盂造影,必要时做逆行尿路造影,甚至留置输尿管导管,以便术中辨认输导管。
以往曾应用腹主动脉造影、下腔静脉造影、腹膜后充气造影等侵袭性检查技术对肿瘤定位,由于B型超声波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普遍应用,这些检查对大多数病人已似无必要。因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能对肿瘤确切定位,明确肿瘤与周围脏器及大血管的关系,尚可早期发现肿瘤局部复发。
粉瘤由什么危害
粉瘤不开刀也没有关系的,控制好并观察其有没有变化就可以了,一般多是良性的。即使开刀取出也有再长出的可能。开刀取出粉瘤必须要在粉瘤稳定、不发炎的状况下进行。治疗后的反应与疑问可以谘询主治医师没有关系,至于粉瘤不管成熟与否都不建议将其挤出喔,否则不小心容易发炎喔粉瘤,如果是表皮肿瘤、粉瘤,打针会消肿,但是不会消失,且有可能会复发。 粉瘤通常也不会有症状,但较常会发炎肿痛,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如:前胸,后背,颈部。不过皮肤病的诊断以眼见为凭,建议找皮肤科医师作一下鉴别诊断。 古称「粉瘤」,这是皮肤科二种最常见的皮下肿块之一,另一种是脂肪瘤。
一般约一至二公分大小,除非发炎,否则皮肤并无发红等异状。好发在年轻人的头皮、颈部、胸部及背部,但除了手掌、脚掌等无毛处以外,其余均可能出现 。多数单独存在,但在阴囊处,常呈多发症灶。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是指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腺体内因皮脂腺聚积而形成囊肿。这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很多人都曾有过长粉瘤的经历,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青年人。 皮脂腺囊肿好发于头皮和颜面部,其次是躯干部。由于其深浅不一,内容物多少不同,因而其体积大小不等且差距很大,小的如米粒大小,大的如鸡蛋大小。往往被诊断为脂肪瘤,纤维瘤等。皮脂腺囊肿生长十分缓慢,但患者仍能感到其在逐渐增大。
皮脂腺囊肿多为单发,偶见多发,形状为圆形,硬度中等或有弹性,高出皮面,一般在1毫米内,表面光滑,推动时感到与表面相连但与基底无粘连,无波动感。皮肤颜色可能正常,也可能为淡兰色,增大过快时,表面皮肤可发亮。有时在皮肤表面有开口,可从此挤出白色豆腐渣样内容物。这个开口即通向皮肤表面皮脂腺的开口所在,开口凹陷系导管长度不足所致。皮脂腺囊肿往往并发感染,造成囊肿破裂而暂时消退,但会形成瘢痕,并且易于复发。皮脂腺囊肿癌变的机会极为罕见。 手术是皮脂腺囊肿唯一的治疗方法。手术中可在与囊肿相连的皮肤,尤其是见到导管开口时,沿着皮纹方向设计梭形的皮肤切口,连同囊肿一起摘除。分离时应特别小心,囊壁很薄,应当尽量完整地摘除。如果残留囊壁,则易于复发。如果术前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则应首先控制炎症,后期再安排手术。 通常行手术切除,应完整切除。如并发感染,应先控制感染,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
。除了开刀外,在囊肿尚未破裂前,也可尝试囊肿外翻,像吹泡泡糖似的让囊肿壁反转挤出,但除挤出内容物外,也要将包覆囊肿的上皮薄膜翻出,才可能根除,此种治疗方式,在美观及安全性上是最佳的,但需要一些经验才能有完美的结果。至于已经发炎的囊肿,则建议先将囊肿切开,作清创排脓的处理,等到发炎消退,再择期割除。但因内容物已破出四散,有时不易完全切乾净。在临床上,常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疗发炎的表皮囊肿,虽然经由细菌比对,认为发炎不是由细菌引起,但抗生素本身除杀菌外,也有消炎的功能,因此或许多少仍有些帮助。
脑瘤诊断鉴别
1、颅内炎症。如脑膜炎、蛛网膜炎、脑脓肿,颅内炎症一般有急性或亚急性发病过程、脑膜刺激征和全身症状,视盘水肿在早期少见且轻微,脑脊液检查炎性表现并可能检出病原菌。
2、慢性硬膜下血肿。一般见于有头颅外伤的老年人,但有时外伤轻微不能追忆,临床表现可有类似老年性痴呆的精神症状、颅内高压表现或意识障碍,局限体征为一侧肢体体力弱为主,CT检查可确诊。
3、脑猪囊尾蚴病。病人有便绦虫或有皮下结节存在,常有癫痫、精神症状或颅内高压表现。CT或MRI可在颅内发现病灶。
4、癫痫。原发性癫痫起病一般在20岁以前,无局限性神经体征,成年后发病的局灶性癫痫怀疑颅内肿瘤,病人可有颅内高压和局限体征,影像学可发现肿瘤。
5、多发硬化:是脱髓鞘的常见类型,以轴索的弥漫性脱髓鞘及神经胶质增生为特点,好发于脑室周围、视神经、脑干、小脑白质及小脑脚、脊髓,有时需同颅内肿瘤尤其是胶质瘤相鉴别。多发硬化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居多,病程中缓解与复发交替。影像学检查提示白质内存在新旧不一的2个以上病灶,多无占位效应。活动病灶在CT或MRI上多可对比增强,类固醇激素治疗可使强化密度减低。
远离肿瘤疾病及时对恶性肿瘤诊断
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我们把所有的“癌”称为恶性肿瘤,对于肿瘤,我们要了解肿瘤有哪些症状,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的治疗肿瘤,让疾病远离自己的生活。
对于恶性肿瘤我们首先要进行诊断,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耽误病情的最佳治疗时间。那么恶性肿瘤我们要如何进行诊断呢?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
1、肿瘤诊断之影像检查:身体内某个部位的影像检查可帮助医生判断是否有肿瘤存在。X线检查是医生的最常用的方式,如胸片、X线检查骨骼等。还有一些特殊的X线检查,如CT扫描:用一台计算机与X-射线机连接,可得出一系列身体内的详细的图象。
2、肿瘤诊断之核磁共震(MRI):将一块强有力的电磁铁与计算机连接,可得出与CT扫描类似但作用不同的图像。
3、肿瘤诊断之放射性核素扫描:患者口服或注射一种有轻度放射性的物质,由扫描器测量某些器官的放射线水平,然后由医生分析某器官内有无放射线浓聚的异常区域。
4、肿瘤诊断之超声波:是检查身体内部结构的另外一种方法。这种不能被人听见的高频率声波进入身体,然后反弹回来,这就形成一张超声图像。这些图片可显示在一台象电视机一样的屏幕上,也可在纸上打印出来。
以上介绍的就是肿瘤的诊断方法,希望患者及时的注意,及早的治疗,避免产生严重的后果,耽误治疗的最佳时间。温馨提示:肿瘤这种危害生命的疾病,要及时的选择正规的医院去治疗,根据肿瘤的症状坚持对症治疗,避免肿瘤的扩散,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如果您有其他的疑问,欢迎您的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