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瘤临床诊断
骨瘤临床诊断
临床表现骨瘤的肿块,坚硬或韧硬,境界清楚,基底部与骨粘连而推之不移。(一)良性骨瘤瘤体发展缓慢,到一定年龄多能停止生长,一般无自觉症状。若肿块过大者,则出现畸型,或压迫邻近组织、器官,产生相应的症状。但无远处转移。(二)恶性肿瘤瘤体增大迅速,甚至形成巨大肿块,坚硬高突.使局部皮肤青筋显露,除局部畸形、剧痛、功能障碍外,并有逐渐加重的全身症状,如发热不退、饮食减少、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等。多易发生脏器或它处转移。
发生部位好发于颅骨、颜面骨及下颌骨,一般无症状,病程经数年或数十年;若发生于颅骨内板可能引起颅内压增高和脑压迫症状,如头晕、头痛,甚至癫痫等;当肿瘤发生于颅骨外板时,可造成外貌畸形,若发生于下颌骨,口腔或鼻腔内常引起压迫症状;颅骨区外骨瘤有时可出现恶变。
辅助检查X线摄片,良性肿瘤见肿瘤界限清楚,与正常骨组织间有明显的分界线,一般无骨膜反应。恶性骨瘤见肿瘤边界不清,骨破坏,骨结构紊乱。
骨癌临床诊断依据与检查
骨癌临床诊断依据:
一、主要症状是局部疼痛,初为间歇性隐痛,迅速转为持续性剧痛,夜间尤甚。这是重要的骨癌的诊断依据。
二、骨癌的诊断依据还包括全身毒性反应,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最后衰竭,出现恶液质。
三、多发于15—25岁青少年,好发于四肢长管骨干骺端。膝关节上下部位最常见。这也是骨癌的诊断依据中比较重要的一种。
四、局部皮温高,静脉怒张,肿块生长迅速,压痛,可出现震颤和血管杂音,可有病理性骨折,关节功能障碍。
骨癌的两种检查项目:
放射科检查:这种骨癌的检查方法对患部骨骼作一般X光片摄影、血管摄影、淋巴血管摄影等检查,可依照片所显像性质作恶性与良性骨瘤之鉴别诊断,其可 靠性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可达90%,尤其电脑断层摄影核磁共振摄影,血管摄影及核子医学骨骼同位素扫描等检查,其正确性更快更方便。
病理组织切片检查:这种骨癌的检查方法可分三种:1针刺取样检查,成功率在80~90%; 2患部切开取样检查;3切除或刮除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是由病理科医师依切片组织之病理变化作最后正确诊断,同样属于常用骨癌的检查方法。
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
女性疾病中子宫肌瘤高发,据对千余例患者调查发现,至少有2成的患者瘤体超过4厘米,由此引起月经过多的症状,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一些人还存在瘤体恶变的情况。
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症状与肌瘤部位、有无变性相关,而与肌瘤大小、数目关系不大。主要症状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月经改变:月经改变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周期缩短或经期延长等,亦可有不规则出血。黏膜下肌瘤可因黏膜面积增加及表面发生坏死和感染,而导致不规则阴道出血或血样脓性排液;肌壁间肌瘤较大时,肌瘤使宫腔变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子宫收缩不良,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 ,经期延长等;浆膜下肌瘤及小的肌壁间肌瘤常无明显症状。由于肌瘤的影响,患者的绝经年龄往往延续至50岁以后。
疼痛:一般无疼痛症状,少数患者可有下腹胀痛及下坠感。但当子宫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或带蒂肌瘤发生扭转及黏膜下肌瘤刺激子宫发生痉挛性收缩时,可引起急性腹痛。
压迫症状:子宫肌瘤增大可压迫附近器官而产生各种症状。如子宫前壁下段肌瘤可压迫膀胱,造成尿频、尿急;子宫颈肌瘤可引起排尿障碍、尿潴留;阔韧带肌瘤或宫颈巨型肌瘤向侧方发展嵌入盆腔内压迫输尿管时,可导致输尿管扩张,甚至发生肾盂积水;子宫后壁肌瘤可挤压直肠,引起大便困难。
阴道分泌物增多:常见于较大的肌壁间肌瘤,由于子宫腔面积增大,腺体分泌增加并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带增多;黏膜下肌瘤伴感染时白带量亦多,有时可呈血性。
不孕: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患者可因肌瘤阻碍受精卵着床从而影响受孕,肌壁间肌瘤易造成早期流产。
贫血:子宫肌瘤引起长期月经量多,可导致继发性贫血,患者可表现为全身乏力,脸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女性。据统计35岁以上女性约20%患有子宫肌瘤。其发生的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女性性激素相关。
2、子宫肌瘤的诊断依据
妇科检查可扪及增大变形的子宫,盆腔B超检查可明确肌瘤大小、数目及部位,可除外卵巢实质性肿瘤。如浆膜下肌瘤,子宫表面不规则,或呈球形突起,或有蒂与子宫相连。黏膜下肌瘤常需通过宫腔镜、诊断性刮宫、子宫碘油造影等检查方能确诊,但若肌瘤已降至宫颈管内,可经松弛的宫中触及瘤体。如肌瘤已出宫颈,可在阴道内触及球形块物而瘤蒂在颈管内,窥视可见块物表面为暗红色黏膜,有坏死或溃疡。
温馨提示:
除了子宫肌瘤本身对广大女性造成很大身心伤害之外,临床实践证实,子宫肌瘤常常并发输卵管卵巢病变,也可和子宫体腺癌和子宫颈癌同时存在。女性出现月经不调、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下腹疼痛、白带增多等异常现象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防止延误治疗。
脑胶质瘤的临床诊断
1.纤维型是常见类型:肿瘤中有神经胶质纤维,这是与原浆型的主要区别,肿瘤质地较韧,弥漫纤维型的切面呈白色,与脑白质不易区别。邻近皮质常被肿瘤浸润,色泽变深,与白质的分界模糊,肿瘤中心可有囊性变。局灶纤维型的边界光整,主要见于小脑,常有囊性变。在镜下间质中有神经胶质纤维,交叉分布于瘤细胞之间,瘤细胞为纤维型星形细胞。
2.原浆型是最少见的一种类型:切面呈半透明均匀胶冻样,深部侵入白质,边界不清,常有变性,形成囊肿。在镜下,肿瘤由原浆型星形细胞构成。
骨肉瘤诊断准确率可达100%
Q:骨肉瘤的确诊方法是什么?
到现在为止我们对肿瘤的诊断还是三种方法,第一个是临床检查,也就是医生的问诊和体格检查;第二个是拍片子,现在有X光片、CT、磁共振、骨扫描等,都能帮医生明确地诊断骨肉瘤;最重要的方法是病理诊断,现在有很多肿瘤病灶活检的方法,包括穿刺,或者做一个小的切口,取出一些组织来作病理检查。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是确诊骨肉瘤的重要方法。
Q:诊断的准确率有多高?
通过三结合方法基本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诊断。
Q:早期呢?
早期完全是看医生的经验,还有拍X片子的技术,因为有很多融骨性骨肉瘤不仔细看片子容易漏掉。看起来感觉好好的,但仔细看会发现有微小的骨内部结构消失,这时必须提高警惕,再做核磁共振一定会显示出来。
Q:其实骨肉瘤在各种检查的辅助下还是比较容易明确诊断的?
是的。
Q:我们日常的常规体检之中,有没有哪些项目可能排查出骨肉瘤,比如说肿瘤标志物之类的?
目前为止一般的体检很少去查骨肉瘤。其实骨肉瘤有一个可参考的标志物,就是碱性磷酸酶升高,但是比较麻烦的是儿童青少年本身处在骨骼生长期,他们血中的碱性磷酸酶本身就比正常人高,所以有时很难用此标志来确诊骨肉瘤。
而且还有一部分骨肉瘤病人碱性磷酸酶并不增高,所以单纯靠指标来诊断不如影像、病理的方法准确。当然如果临床、影像检查已经怀疑是骨肉瘤了,再做一个碱性磷酸酶检测可以加强诊断的准确性。
腹膜间皮瘤
简介
腹膜间皮瘤是指原发于腹膜间皮细胞的肿瘤。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有:腹痛、腹水、腹胀及腹部包块等。 腹膜间皮瘤约占所有间皮瘤病例的20%,可发生于2-92岁,平均年龄为54岁,其中约63%的病例在45-64岁之间,儿童患病者罕见。
临床表现
1.腹痛、腹胀、腹水、腹部包块; 2.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便秘; 3.乏力、发热、消瘦、贫血; 4.低血糖、弥漫性腹部骨化; 5.合并其他部位间皮瘤如腹膜间皮瘤、转移其他脏器及合并症的相应表现。
诊断依据
1.腹痛、腹胀、腹水、腹部包块的病人,尤其有石棉接触史; 2.影像学检查腹膜有薄片状肿瘤征象及腹水; 3.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 4.腹膜活检、腹腔镜及剖腹探查并取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可确诊。
腹膜间皮瘤起源于腹膜的上皮和间皮组织,石棉粉尘为致病物质,某些病毒也可能是引起间皮瘤的原因。腹膜间皮瘤病理可分为:腺瘤样瘤、囊性间皮瘤、及恶性间皮瘤三种。腹膜间皮瘤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有关检查阳性率不高、特异性不强,临床诊断十分困难。随着腹腔镜检查、超声波和CT引导穿刺活检技术的开展以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诊断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病例生前或术前得到明确的病理诊断。腹膜间皮瘤主要应与结核性腹膜炎,腹腔内转移癌、其他原发于腹膜大网膜的肿瘤相鉴别。
临床诊断的临床诊断
痔多由饮食炙煿,饮酒过量,外感六淫,内伤情志,以致阴阳失调,脏腑本虚,气血亏损。所谓“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漏则由“陷脉为瘘,留连肉腠,因疮穿脓汁不尽,复感七情四气而成。”
痔漏据其形状特征,即可诊断。
1、痔:从其证来说,古分为七,即肛边发露肉珠,状如鼠乳,时出脓血的为牡痔。肛边肿痛,生疮突出,肿五六日自溃,出脓血的为牝痔。肛边生疮,颗颗发瘑,痒而复痛,更衣出血的为脉痔。肠内结核,痛而有血,寒热往来,时而脱肛的为肠痔。因便而清血随下不止的为血痔。每遇饮酒发动,疮痛流血为酒痔。忧恐郁怒,立见肿痛,大便艰难,强力肛出而不收的为气痔。现临床分外痔和内痔两种。 外痔:肛门前后方有皱皮下垂,具有异物感,肛门部湿润及瘙痒。 内痔:痔核小的不脱出肛门,便时滴血或粪外带血。痔核增大,则出血量增多,便时脱出肛外,便后自行收入肛门。若继续发展,痔核于排便或久站均可脱出肛门,且难收回。
2、漏:以流出脓水为主症。因管道多少,浅深,可分单纯、复杂、低位、高位。单纯的外口一个,管道寡居,或直或弯。复杂的外口多个,管道数生,行径弯曲。低位者,多能触得硬索通肛;高位者,只可触及外口部分硬结。不论单纯、复杂、低位、高位,肛内指诊时均可触及内口。
腓骨骨折鉴别诊断
结合临床及X线表现多可确诊,但疲劳性胫腓骨骨折有时需与骨样骨瘤及青枝骨折、局部骨感染、早期骨肿瘤等鉴别。
1.骨样骨瘤虽有骨皮质增厚及骨膜反应,但有较典型之瘤巢。
2.局部骨感染以骨膜反应骨皮质增厚为主,无骨小梁断裂及骨皮质切迹征,而临床上皮肤温度较高。
3.早期骨肿瘤以花边样或葱皮样骨膜反应为主,逐渐出现骨质破坏、瘤骨及软组织肿块等。
疲劳骨折与以上各种骨疾病虽有相同的局部骨膜反应、骨皮质增厚硬化等表现,但它仍有自身的特点,只要掌握X线特点及临床病史,即可对疲劳性骨折作出正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