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的繁殖特点
海龙的繁殖特点
海龙全年皆产,通常以4-9月间产量较大,世界上的动物大都是由雌体来生殖的,但海龙恰恰相反,它们“生儿育女”却是由“父亲”进行。雄海龙尾部腹面有由左右两片皮褶形成的育儿袋,交配时雌海龙产卵于雄海龙之“袋”中,卵在袋里受精孵化。约经十多至20余天,小海龙便出世,但它不马上离开“父体”,一直由“父亲”照料。
平时,雄海龙将尾部放下,袋口便张开,小海龙逐一地从袋中鱼贯而出,如若外界有风吹草动,小海龙闻声便迅速钻进袋里,袋口会自动关闭,确保其生命安全。可见小海龙“父亲”之艰辛及其伟大父爱。不过,当小海龙能在海中自由生活时,它们的父母就不承担喂养子女的义务,小海龙就得自行觅食,去追逐海洋中的小生物来养活自己。
海蜇的繁殖
海蜇的生活周期历经了受精卵→囊胚→原肠胚→浮浪幼虫→螅状幼体→横裂体→蝶状体→成蜇等主要阶段。除精卵在体内受精的有性生殖过程外,海蜇的螅状幼体还会生出匍匐根不断形成足囊、甚至横裂体也会不断横裂成多个碟状体,以无性生殖的办法大量增加其个体的数量。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夏末秋初正好是海蜇的繁殖高峰期,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有许多被蜇伤的患者,被海蜇蜇伤后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荨麻疹样皮疹,并全身伴有过敏性症状,如口渴、乏力、出冷汗、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治疗不及时可能因呼吸困难、肺水肿而死亡,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冰冻的龙利鱼和巴沙鱼的区别
龙利鱼特点:数量少、贵
龙利鱼是深海鱼,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终年生活栖息在中国近海海区,具广温、广盐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的特点;龙利鱼的数量较少,一般养殖条件也较为苛刻,一般市场上的价格比较贵。
巴沙鱼特点:易养殖、相对便宜
而巴沙鱼是东南亚国家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湄公河流域中一种特有的优质经济鱼类,具有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食性广、易饲养等特征。属于养殖鱼类,数量较多,而且对于生存条件要求不高,属于一种经济型鱼类,数量较多,价格相对于龙利鱼要便宜很多。
海兔的繁殖方式
海兔是雌雄同体的,也就是一只海兔的身上有雌雄两种性器官。海兔的交尾方式很特别:如果仅有两只海兔相遇,其中一只海兔的雄性器官与另一只海兔的雌性器官交配,间隔一段时期,彼此交换性器官再进行交配。可是这种情况并不常见,通常总是几个甚至十几个海兔联体、成串地交合:最前的第一个海兔的雌性器与第二个海兔的雄性器官交合,而第二个海兔的雌性器官又与第三个的雄性器官交合,如此一个挨着一个与一前后不同的性器官交合。它们交合常常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之久。
春天是海兔的繁殖季节,雌雄同体的海兔进行异体受精。产卵是在交尾过程中或分开几小时后进行,产出的卵子,卵与卵之间相互以蛋白腺分泌的胶状物,黏成细长如绳索状一长条,有的可达几百米,18米长的卵索带含有108000个卵。海兔产卵甚多,但孵出的极少,因为都被其他动物吞食掉了。海兔的卵索外表看去如粉丝,广东沿海称为“海粉丝”。孵出的海兔,经2-3个月后发育成成体。
海兔体内的雄性生殖器是“用过即丢”的可抛弃式,每次交配后就会舍弃用过的阴茎,并在一天内再生一段新阴茎,供下次交配使用。这是科学家首度发现动物有可再生阴茎,并使用“可抛弃式阴茎”重复交配。
团队发现,海蛞蝓交配时,其中一只会将线圈状阴茎插入性伴侣的阴道,等持续数十秒至几分钟的交配完成,体内那个如线圈状的构造就会像解开线圈一样,慢慢地往外压缩,挤出一段新阴茎,取代用过的阴茎。
冰冻的龙利鱼和巴沙鱼的区别
龙利鱼是深海鱼,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终年生活栖息在中国近海海区,具广温、广盐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的特点;龙利鱼的数量较少,一般养殖条件也较为苛刻,一般市场上的价格比较贵。
而巴沙鱼是东南亚国家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湄公河流域中一种特有的优质经济鱼类,具有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食性广、易饲养等特征。属于养殖鱼类,数量较多,而且对于生存条件要求不高,属于一种经济型鱼类,数量较多,价格相对于龙利鱼要便宜很多。
湟鱼的繁殖特性
繁殖时间
湟鱼 在青海湖,每年的春夏之交,湖内湟鱼的洄游是一件令当地人期待的大事,它意味着接连数月的满目苍黄和零下数十度的严寒已经过去,大地又将是一片葱茏。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冰雪渐渐消融,雨水增多,各条入湖河流的来水量也开始增加。启程的时间到了,湖内的产卵亲鱼开始在环湖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带集结,然后成群地逆流而上,向着它们世代相传的产卵圣地进发。
生殖特征
生殖期间雄性个体的吻部和臀鳍、尾鳍以及体后部均有白色颗粒状的珠星。
繁殖景象
湟鱼 起初,只见少量鱼群走走停停,溯河而来,接着大批的鱼群涌了上来,数不清的黑色纺锤形身体以及淡黄色鱼鳍瞬间塞满了河道,河水顿时暗了下来,河道里流得仿佛已不是水,而是湟鱼。它们排成纵队,穿过怪石嶙峋的河底,聚集在河水相对平缓的地方,休息,积蓄力量,准备迎接前方漫漫征程中的艰险阻隔。
海虾的生活习性
生活于泥沙底的浅海,白昼不甚活 动,常潜伏泥中,夜间则十分活泼,不时游至海水的上、中层,捕食其他浮游小动物。分布于黄海、渤海及长江口以北各海区,为中国特产。
龙虾较对虾为大、长30厘米以上,色鲜艳。
头胸甲坚硬较多,触角都极为发达,第2对更长、大,基部数节粗而有棘,尾甚大。
常见的如锦绣龙虾,分布东,南海。
海虾壳亦供药用,详细可阅专条。
繁殖与孵化4至5月,水温18℃以上时,虾便开始交配。雄虾将精子排入雌虾的纳精囊内,受精卵在雌虾腹部附肢游泳足的毛上孵化为稚虾,适宜孵化温度为22℃~28℃。水温在18℃~20℃时,孵化期为30天~40天,水温在25℃时只需15天~20天。稚虾孵化后在母体保护下完成幼虾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稚虾一离开母体,就能主动摄食,独立生活。当发现繁殖池中有大量稚虾出现时,应及时采苗。
竹荪的繁殖特征
竹荪和其他担子菌一样,其生活史也是从担孢予萌发开始,经过菌丝生长阶段和子实体发育阶段,直至产生新的担孢子为止。竹荪的有性孢子——担孢子,产生于菌盖外表面上的产孢组织中。当成熟的菇蕾包被破裂,菌盖伸出几个小时,菌柄生长停止、菌裙全部下撤之后,产孢组织自行消解,担孢子便释放出来。担孢子萌发产生初生菌丝(单核菌丝),初生菌丝较纤细,两个带不同因子的初生菌丝互相结合,进行质配,形成二级菌丝(双核菌丝)。双核菌丝较粗壮,生长旺盛、茂密。
双核菌丝在基物中不断繁殖,积累养分,形成菌丝索,向土表层延伸,部分到达土表的菌丝索先端膨大,成为组织化、特殊化的组织,也即分化形成原基——幼小菇蕾。菇蕾继续发育,形成子实体。当子实体接近成熟,子实层顶端担子细胞中的二个细胞核进行核配,形成一个二倍体的合子.合子经过细煦分裂.其中有一次为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形成单倍体子核。担子的顶部和四周长出小梗,每个子核进入一个小梗,在每个小梗上端发育成为一个担孢子。电镜扫描观察到短裙竹荪每个担子上长出5—8个担孢子。每个竹荪子实体产生数以亿计的担孢子。担孢子被雨水冲刷或由昆虫、动物传播,在新的环境下又萌发出新的初生菌丝,往复循环,这就是初步观察到的竹荪生活史。[2]
飞凤鱼的简介
飞凤鱼是国人及海外华侨较喜爱饲养的一种观赏鱼,常和龙鱼、虎鱼(泰北虎或印尼虎)、深水龟等混养。寓意着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等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飞凤鱼有吸鱼的习性,带病、不健康的鱼经常会成为飞凤鱼吸的对象,因被飞凤鱼吸导致鱼死亡的情况很常见,所以不能将不健康的鱼与飞凤混养。
飞凤鱼非常好养,和饲养龙鱼、虎鱼、深水龟的水质保持一致就可以,不用特别照顾。杂食性,还可以当缸中的“清洁工”。[2]
飞凤鱼 形态特征
飞凤鱼呈侧扁形,体色随光线变化忽深忽浅,雄鱼体色鲜艳,雌鱼体色较为暗淡。
生长分布
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河中部和西部支流
繁殖方法
尚无人工繁殖记录及数据
海螺的繁殖方法
自然繁衍
海螺图册海螺等贝类生物是卵生或卵胎生动物(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一个过渡品种,鲨鱼也有部分种类是卵胎生的)。海螺的产期大概在5~8月,这段时期海域水温较高,适宜海螺等生活繁衍。
海螺有的种类主要是向海水中集体排卵排精,受精后的受精卵象浮游生物一样漂浮在水中,遇到礁石便附着上 ,在礁石缝隙待孵化,有的种类是在体内自行孵化, 类似于蜗牛等的繁殖。
人工养殖
海螺是发展海水池塘养殖的一个优良品种。为了实现其人工养殖,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殖环境
远离池塘内的其他贝类,选择一块约5-6亩相对平整的地方,用22亩网圈围,处理好底脚,防止发生逃逸影响其他贝类生长,围网中间要分散插有小竹竿,为高温缺氧季节海螺上爬呼吸做准备;养殖过程中要经常对网具进行清洗,保证围网内外水源对流畅通无阻,以确保有足够的藻类,缩短养殖周期。
二、苗种选择
苗种的来源主要是海洋捕捞,人工育苗较少,每年2-3月份本地海头、柘汪、城东等码头渔船有售。另外燕尾港3-4月份有出售,苗种最好选用20粒/斤,健康,无破损,洗净用筐装运输。放苗时,均匀将苗种播洒在已整理好的围网内。
三、管理和喂养
海螺所适应的海水理化指标如下:盐度10‰-30‰,PH值7.5-8.8,亚硝酸盐0.10ppm以下,透明度30cm左右。以上理化指标内水温在10-35℃时海螺生长较快。海螺的食性广,饲料投喂以小杂鱼和低价贝类为主,同时注意水中硅藻含量,海螺亦滤食硅藻,日投饵量根据池塘水质而定,硅藻缺乏的池塘多投饵,反之少投。2-3天检查一次海螺摄食情况,防止投饵过多造成底质恶化,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防止底泥发黑,引发病变,发现爬杆时要及时使用粒粒氧,泼洒底改,定期使用EM调水王,调整水质,保持池塘内的有益菌群为优势种群,从而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海螺养殖中后期投喂的低价贝类相对较大,可以选择池塘其他地方,在放养海螺苗种时也可放养一些低价贝类,以备需要时起捕,作为饲料投喂。由于混养池塘中底层贝类较多,日滤食量大,故而养殖周期中一定要注意肥水,肥水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的大品牌生物肥水产品,保证藻种数量和藻类的繁殖量。[2]
四、增产增收
海螺养殖主要是圈养,所占池塘面积小,属密集型养殖,每亩的苗种量应控制在1.2万粒左右,中秋节后可以间断性的捕大留小。秋收时节达不到规格的海螺,应放于环沟中暂养,次年可作苗种亦可提前上市。总而言之,海螺养殖是混养池塘的一个附属,也是降低混养池塘风险性的一个条件。虽然海螺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但在舒适的环境中其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且混养池塘其他养殖品种也需要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所以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水质的变化,保持池塘的菌藻平衡,控制底质变化,定期清洗围网,适量投饵,保证水中的溶解氧。有病害发生时要及时就诊,防止交叉感染。
小龙虾的繁殖
小龙虾的挑选
用洗虾粉洗过的小龙虾,往往看上去非常干净,色泽也很光鲜。但被腐蚀过后的小龙虾虾钳很容易脱落,如果餐桌上的小龙虾虾钳普遍比较少的话,使用洗虾粉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此掉钳的小龙虾要慎食。
看小龙虾是否生活在清水中,一看背部,红亮干净,尚可,再翻开看它的腹部绒毛和爪上的毫毛,这里如果白净整齐,基本上是干净水质养出来的。
小龙虾毕竟是吃腐殖动物尸体的水生动物,细菌和毒素只会越来越多地积存在体内,所以人们尽量要买长大的小龙虾。选购时要会看皮色:老龙虾或红得发黑或红中带铁青色,青壮龙虾则有一种自然健康的光泽。再用手碰碰虾壳,铁硬的是老的,像指甲一样有弹性的才是刚长大换壳的,要尽量购买软壳的小龙虾。
大多数餐馆的小龙虾都是做好端上餐桌的。在吃小龙虾之前,最好看一下小龙虾躯体:如果尾部蜷曲,说明入锅之前是活的。如果尾部是直的,说明入锅之前就已经死了。死的小龙虾是不能吃的,可能会引起铅中毒。此外,龙虾头部易吸附重金属和细菌,所以食用时最好去头。
自行烹饪小龙虾,建议用清水浸泡2~3个小时后,刷洗干净、高温煮熟后食用。
由于小龙虾蛋白质含量高,而蛋白质腐烂后对人体健康会带来很大损害,所以小龙虾做好后最好一次吃完。吃小龙虾不要过量,因为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也易引起消化不良。
小龙虾的生活习性
小龙虾适应性极广,具有较广的适宜生长温度,在水温为10-30℃时均可正常生长发育。亦能耐高温严寒,可耐受40℃以上的高温,也可在气温为-14℃以下的情况下安然越冬。克氏螯虾生长迅速,在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饵料供应情况下,经2个多月的养殖,即可达到性成熟,并达到商品虾规格,一般雄虾生长快于雌虾,商品虾规格也较雌虾大。同许多甲壳类动物一样,克氏螯虾的生长也伴随着蜕壳,蜕壳时,一般寻找隐蔽物,如水草丛中或植物叶片下。蜕壳后最大体重增加量可达95%,一般蜕壳11次即可达到性成熟,性成熟个体可以继续蜕皮生长。其寿命不长,约为1年。但在食物缺乏、温度较低和比较干旱的情况下,寿命最多可达2-3年。
繁殖季节喜掘穴。洞穴位于池塘水面以上20厘米左右,深度达60厘米到1.2米,内有少量积水,以保持湿度,洞口一般以泥帽封住,以减少水分散失。在夏季的夜晚或暴雨过后,它有攀爬上岸的习惯,可越过堤坝,进入其它水体。
小龙虾属于杂食动物,在饮食习性上,小龙虾在河底比较喜欢吃泥,并且喜欢吃已经死亡的小鱼或者其它水中生物。主要吃植物类,小鱼、小虾、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藻类都可以作为它的食物。机体虾青素含量跟其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是正相关,也就说机体虾青素含量越高,其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就越强。小龙虾自身无法产生虾青素,主要是通过食物链——食用微藻类等获取到虾青素,并在体内不断积累产生超强抗氧化能力。虾青素能有效增强小龙虾的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及提高繁殖能力。所以虾青素是小龙虾如此顽强生命力的强有力保障,当小龙虾在缺少这些含有虾青素微藻的环境中反倒难以生存。这也带给人们认识上的一些错觉:小龙虾必须生活在肮脏的环境中。
小龙虾家里怎么养
一是营造良好的龙虾生长环境。龙虾属虫壳类动物,与蟹相似,有一对特别发达的螯,有掘洞穴居的习惯,一般在水边近岸掘穴。龙虾喜阴怕光,光线微弱或黑暗时爬出洞穴,光线强烈时,则沉入水底或躲藏在洞穴中。根据龙虾的习性,可在河塘边加设50厘米高的防逃网,防止龙虾外逃。同时河塘模拟自然条件下龙虾的生态环境,池边浅种植10-15%的水草、隐蔽物,营造龙虾栖息和脱壳的环境,减少相互残杀。
水质对龙虾产量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龙虾的健康生长和发育,养殖过程中,池水的ph值保持在7.5-8.5之间,透明度为30-40厘米,要经常加注新水,定期泼洒生石灰溶液,调节水质,防止病害发生及脱壳不遂等。
二是合理投喂饲料。龙虾在饥饿和食不足的情况下,会自相残杀,所以投饲量一定要充足。龙虾的饲料是动植物饲料。植物性饲料为小麦、水草、菜籽饼等,动物性饲料为杂鱼、杂肉以及畜内脏等。平时根据龙虾昼伏夜出的习性及池内虾的密度来确定投喂时间、投喂量及投喂方法。否则,会增加饲料加本,降低养殖效益。
小龙虾的繁殖
小龙虾常年均可繁殖,其中以5-9月为高峰期。小龙虾雌雄异体,并且具有较显著的第二性征。可从腹部游泳肢形状加以区分,雄虾腹部第一游泳肢特化为交合刺,而雌虾第一游泳肢特化为纳精孔;其次,二者螯足具明显差别,雄性螯足粗大,螯足两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疣状突起,而雌虾螯足比较小,疣状突起不明显;第三,雄虾螯足较雌虾粗大,个体也大于雌虾。
小龙虾的卵巢发育持续时间较长,通常在交配以后,视水温不同,卵巢需再发育2-5个月方可成熟。在生产上,可从头胸甲与腹部的连接处进行观察,根据卵巢的颜色判断性腺成熟程度,把卵巢发育分为苍白、黄色、橙色、棕色(茶色)和深棕色(豆沙色)等阶段。其中苍白色是未成熟幼虾的性腺,细小,需数月方可达到成熟;橙色是基本成熟的卵巢,交配后需3个月左右可以排卵;茶色和棕黑色是成熟的卵巢,是选育亲虾的理想类型。精巢较小,在养殖池塘中,一般同卵巢同步成熟。在美国各主要的螯虾生产区域,一般采用逐步排干池水的方法,来刺激螯虾的性腺成熟,促进亲虾交配产卵。
小龙虾几乎可常年交配,但以每年春季为高峰。交配一般在水中的开阔区域进行,交配水温幅度较大,从15℃到31℃均可进行。在交配时,雄虾通过交合刺将精子注入雌蟹(虾)的纳精囊中,精子在纳精囊中贮存2-8个月,仍可使卵子受精。雌虾在交配以后,便陆续掘穴进洞,当卵成熟以后,在洞穴内完成排卵、受精和幼体发育的过程。
小龙虾的繁殖比较特殊,繁殖的大部分过程在洞穴中完成,故在平常的生产中难以见到抱卵虾。卵巢在交配后需2-5个月方最后成熟,并进行排卵受精。受精卵为紫酱色,粘附于腹部游泳肢的刚毛上,抱卵虾经常将腹部贴近洞内积水,以保持卵处于湿润状态。小龙虾的怀卵量较小,根据规格不同,怀卵量一般在100-700粒,平均为300粒。卵的孵化时间约为14-24天,但低温条件下,孵化期可长达4-5个月。小龙虾幼体在发育期间,不需要任何外来营养供给,刚孵出的仔虾需在亲虾腹部停留几个月左右,方脱离母体。
若条件不适宜,可在洞穴中不吃不喝数周,当池塘灌水以后,仔虾和亲虾陆续从洞穴中爬出,自然分布在池塘中,有时亲虾会携带幼体进入水体之中,然后释放幼体。克氏螯虾虽然抱卵量较少,但幼体孵化的成活率很高。由于克氏螯虾分散的繁殖习性限制了苗种的规模化生产,给集约性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秋海棠繁殖方法
【播种法】:华东地区一般在春季4-5月及秋季8-9月最适宜。应将种子均匀撤播在盆内的细泥上(不需要覆土)。再将播种盆用盆底吸水法吸足水,然后盖上一块玻璃放在半阴处,10天后就能发芽。春播的苗,当年秋季就能开花。
【扦插法】: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成苗后分枝较少,除重瓣品种外,一般不采用此法繁殖。
(4)用途:四季秋海棠花期长,花色多,变化丰富,是-种花叶俱
美的花卉。既适应于庭园、花坛等室外栽培,又是室内家庭书桌、茶几、案头和商店橱窗等装饰的佳品。
①肥。春秋生长期需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则,主要施腐熟无异味的有机薄肥水或无机肥浸泡液。在幼苗发棵期多施氮肥,促长枝叶;在现蕾开花期阶段多施磷肥,促使多孕育花蕾,花多又鲜艳,如果缺肥,植株会枯萎,甚至死亡。
②水。春秋生长旺盛期土壤需要含有较多的水分,浇水要及时,保持湿润。
凤尾菇的养殖特点
(1)栽培容易,适应性强,生长周期较短。
(2)利用基质广泛,凡含纤维素的工业废料,如木屑、稻草、麦秆、玉米秆、棉子壳、油菜籽壳、胡豆壳、废棉絮、香蕉茎叶、葵花盘、玉米果穗轴芯、梧桐叶、黄豆秸、甘蔗渣、树木枝条等,均可用来养殖凤尾菇。
(3)效率高,每100 kg木屑可以收鲜菇80~120 kg,如用棉子壳养殖则生物效率更高。
(4)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凤尾菇是我国各地经常食用的一种食用菌。凤尾菇(干重)的蛋白质含量约为35%~46%,几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约占氨基酸总量的40%~50%。
(5)凤尾菇散发孢子时,其孢子弥散在空气中,容易使一些人产生过敏反应,要注意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