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4大典型的骨质疏松症状

4大典型的骨质疏松症状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2、驼背

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状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组织细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改变,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前者为多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2个亚型。

Ⅰ型骨质疏松症: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多在绝经后至70岁,主要见于女性,女∶男为6∶1,骨质疏松以骨松质为主,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以椎体和远端桡骨多见,主要发病因素为雌激素缺乏。

Ⅱ型骨质疏松症: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多在70岁以上,女性略多于男性,女∶男为2∶1,松质骨与皮质骨同样疏松,骨折部位多见于股骨,椎骨及尺桡骨,主要发病因素为年龄老化。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是指伴有明确的原发病或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继发性病因者,主要病因有以下几类:

(1)内分泌疾病:

①肾上腺皮质疾病:库欣病,阿狄森病。

②性腺疾病:促性腺激素增高症,非正常绝经性骨质疏松症,性腺功能减退。

③垂体疾病:肢端肥大症,垂体功能减退。

④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

⑤甲状旁腺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⑥胰腺疾病:糖尿病。

(2)骨髓疾病:骨髓病,白血病,淋巴病,转移瘤,高歇病,贫血(镰状细胞,地中海贫血,血友病),肥大细胞病。

(3)肾脏疾病:肾衰竭,肾功能不全,肾小管酸中毒,肾性骨病。

(4)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炎性多关节病。

(5)胃肠道疾病:胃肠吸收障碍综合征,胃切除术,肠道旁路等。

(6)肝脏疾病: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或特发性)。

(7)先天性结缔性组织病:成骨细胞缺陷症,高胱氨酸尿症,Ehlers-Danos综合征及Marfan综合征。

(8)药物因素:类固醇类药物,肝素,抗惊厥药,免疫抑制剂,甲状腺制剂,抗酸剂(铝制剂)。

(9)营养因素: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AD过多,钙缺乏,蛋白质缺乏。

(10)废用因素:长期卧床引起的肢体瘫痪,宇宙飞行引起的失重,骨折后。

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1)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2)青壮年,成年人骨质疏松症。

(3)妇女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分为2型,Ⅰ型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活跃,但以骨吸收为主,常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不活跃,但仍以骨吸收为主,常见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通过病史,临床表现,骨密度测定,骨吸收骨形成的指标测定,骨质疏松不难诊断。

在绝经后妇女或老年人,有易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如老衰,种族遗传,生活习惯,运动减少,吸烟,饮酒,长期摄入咖啡等,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与骨质疏松的程度及骨折有关,在早期,骨质疏松较轻者,常无明显不适感,称为“静悄悄的疾病”,然而到了中晚期,则出现局部或全身骨痛,身高变矮,驼背,有外力或轻微外力即骨折,甚至呼吸障碍。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症状

临床类型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大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组织细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改变,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前者为多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2个亚型。

Ⅰ型骨质疏松症: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多在绝经后至70岁,主要见于女性,女∶男为6∶1,骨质疏松以骨松质为主,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以椎体和远端桡骨多见,主要发病因素为雌激素缺乏。

Ⅱ型骨质疏松症: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多在70岁以上,女性略多于男性,女∶男为2∶1,松质骨与皮质骨同样疏松,骨折部位多见于股骨,椎骨及尺桡骨,主要发病因素为年龄老化。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是指伴有明确的原发病或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继发性病因者,主要病因有以下几类:

(1)内分泌疾病:

①肾上腺皮质疾病:库欣病,阿狄森病。

②性腺疾病:促性腺激素增高症,非正常绝经性骨质疏松症,性腺功能减退。

③垂体疾病:肢端肥大症,垂体功能减退。

④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

⑤甲状旁腺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⑥胰腺疾病:糖尿病。

(2)骨髓疾病:骨髓病,白血病,淋巴病,转移瘤,高歇病,贫血(镰状细胞,地中海贫血,血友病),肥大细胞病。

(3)肾脏疾病:肾衰竭,肾功能不全,肾小管酸中毒,肾性骨病。

(4)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炎性多关节病。

(5)胃肠道疾病:胃肠吸收障碍综合征,胃切除术,肠道旁路等。

(6)肝脏疾病: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或特发性)。

(7)先天性结缔性组织病:成骨细胞缺陷症,高胱氨酸尿症,Ehlers-Danos综合征及Marfan综合征。

(8)药物因素:类固醇类药物,肝素,抗惊厥药,免疫抑制剂,甲状腺制剂,抗酸剂(铝制剂)。

(9)营养因素: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AD过多,钙缺乏,蛋白质缺乏。

(10)废用因素:长期卧床引起的肢体瘫痪,宇宙飞行引起的失重,骨折后。

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1)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2)青壮年,成年人骨质疏松症。

(3)妇女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分为2型,Ⅰ型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活跃,但以骨吸收为主,常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不活跃,但仍以骨吸收为主,常见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通过病史,临床表现,骨密度测定,骨吸收骨形成的指标测定,骨质疏松不难诊断。

在绝经后妇女或老年人,有易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如老衰,种族遗传,生活习惯,运动减少,吸烟,饮酒,长期摄入咖啡等,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与骨质疏松的程度及骨折有关,在早期,骨质疏松较轻者,常无明显不适感,称为“静悄悄的疾病”,然而到了中晚期,则出现局部或全身骨痛,身高变矮,驼背,有外力或轻微外力即骨折,甚至呼吸障碍。

骨质疏松需要做的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 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状旁腺激素 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 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在骨的高转换状态(例如Ⅰ型骨质疏松症)下,这些指标可以升高,也可用于监测 治疗的早期反应。

4.晨尿钙/肌酐比值 正常比值为0.13±0.01,尿钙排量过多则比值增高,提示有骨吸收率增加可能。

(二)辅助检查

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

(1)对于有局部症状 患者应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

(2)骨密度检测 骨密度检测是骨折最好的预测指标。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症状

认识和了解骨质疏松最重要的当然是知道骨质疏松的症状,我们如果懂得了骨质疏松的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我们就懂得了是患上骨质疏松。

临床类型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大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组织细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改变,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前者为多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2个亚型。

Ⅰ型骨质疏松症: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多在绝经后至70岁。主要见于女性,女∶男为6∶1。骨质疏松以骨松质为主,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以椎体和远端桡骨多见。主要发病因素为雌激素缺乏。

Ⅱ型骨质疏松症: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年龄多在70岁以上,女性略多于男性。女∶男为2∶1。松质骨与皮质骨同样疏松,骨折部位多见于股骨、椎骨及尺桡骨。主要发病因素为年龄老化。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是指伴有明确的原发病或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继发性病因者。主要病因有以下几类:

(1)内分泌疾病:

①肾上腺皮质疾病:库欣病,阿狄森病。

②性腺疾病:促性腺激素增高症,非正常绝经性骨质疏松症,性腺功能减退。

③垂体疾病:肢端肥大症,垂体功能减退。

④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

⑤甲状旁腺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⑥胰腺疾病:糖尿病。

(2)骨髓疾病:骨髓病,白血病,淋巴病,转移瘤,高歇病,贫血(镰状细胞、地中海贫血、血友病),肥大细胞病。

(3)肾脏疾病:肾衰竭,肾功能不全,肾小管酸中毒,肾性骨病。

(4)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炎性多关节病。

(5)胃肠道疾病:胃肠吸收障碍综合征,胃切除术,肠道旁路等。

(6)肝脏疾病: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或特发性)。

(7)先天性结缔性组织病:成骨细胞缺陷症,高胱氨酸尿症,Ehlers-Danos综合征及Marfan综合征。

(8)药物因素:类固醇类药物,肝素,抗惊厥药,免疫抑制剂,甲状腺制剂,抗酸剂(铝制剂)。

(9)营养因素: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AD过多,钙缺乏,蛋白质缺乏。

(10)废用因素:长期卧床引起的肢体瘫痪,宇宙飞行引起的失重,骨折后。

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1)青少年骨质疏松症。

(2)青壮年、成年人骨质疏松症。

(3)妇女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分为2型。Ⅰ型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活跃,但以骨吸收为主,常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即骨吸收与骨形成均不活跃,但仍以骨吸收为主,常见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骨质疏松,我们知道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疾病,骨质疏松容易引起骨折所以我们要做好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上文详细介绍了骨质疏松的一些症状,相信大家已经非常清楚了吧。

哪些病因可以诱发骨质疏松

1、功能衰退:随着年龄的增长,造骨功能减退,越是高龄,骨流失得越多,越易引起骨质琉松症,也称老年性骨质硫松症。

2、内分泌变化:妇女停经后,雌激素合成量突然减少,休内的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质流失过多,引起骨质疏松症,也叫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又称原发I型骨质疏松)。

3、缺乏体育锻炼与运动。有抽烟、酗酒等嗜好。

4、老年人户外活动少。阳光照射少,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减退,加上肾功能减退,使维生素D的话化能力也下降。

5、长期不合理的缺钙饮食,再加上老年人食量减少、缺牙掉齿、咀嚼功能差,摄取钙质和维生素D常常不足。

6、与使用部分药物有关:内于内分泌疾病、肝脏疾病、肾脏、肿瘤等疾病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强的松、抗痔药、利尿刘、含有铝制剂的胃药等引起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何分型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两个型,I 型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见于 50 岁绝经前后妇女。Ⅱ型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症,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认为 65 岁以上女性和 70 岁以上男性发生的骨质疏松为Ⅱ型骨质疏松症。

常见的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哪些

1、内分泌因素

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质疏松,男性则为性功能减退所致睾酮水平下降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特别多见,卵巢早衰则使骨质疏松提前出现,提示雌激素减少是发生骨质疏松重要因素。绝经后5年内会有一突然显著的骨量丢失加速阶段,每年骨量丢失2%~5%是常见的,约20%~30%的绝经早期妇女骨量丢失>3%/年,称为快速骨量丢失者,而70%~80%妇女骨量丢失<3%/年,称为正常骨量丢失者。瘦型妇女较胖型妇女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并易骨折,这是后者脂肪组织中雄激素转换为雌激素的结果。与年龄相仿的正常妇女相比,骨质疏松症患者血雌激素水平未见有明显差异,说明雌激素减少并非是引起骨质疏松的惟一因素。

一般来说,老年人存在肾功能生理性减退,表现为1,25-(OH2)D3生成减少,血钙降低,进而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故多数学者报道血中甲状旁腺激素浓度常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增加幅度可达30%甚至更高。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甲状旁腺功能研究结果显示,功能低下、正常和亢进皆有。一般认为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

有研究显示各年龄组女性的血降钙素水平较男性低,绝经组妇女的血降钙素水平比绝经期妇女低,因此认为血降钙素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女性易患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静脉滴注钙剂后女性血降钙素的增高值明显低于男性,血降钙素的基础值与增高值均与年龄呈负相关。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报告,对绝经前和绝经后的健康志愿者进行静脉滴注降钙素兴奋试验,未见降钙素储备功能有显著差别。而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降钙素储备功能则都降低,后者更为明显,这提示降钙素储备功能的降低可能参与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血降钙素水平报道多数是降低,但也有正常和轻度升高的报道。

成骨细胞功能、肾的1-α-羟化酶活性随老龄化而受损,与此有关的1,25-(OH2)D3浓度降低,亦参与骨质疏松的形成。其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例如库欣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产生过多的内源性皮质激素或慢性甲状腺毒症,导致骨的吸收或排泄增加,这些都与骨质疏松症形成有关。

2.遗传因素

骨质疏松症以白人尤其是北欧人种多见,其次为亚洲人,而黑人少见。骨密度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骨密度值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其次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有报道青年双卵孪生子之间的骨密度差异是单卵孪生子之间差异的4倍;而在成年双卵孪生子之间骨密度差异是单卵孪生子的19倍。近期研究指出,骨密度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的多态性密切相关。1994年Morrison等报道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可以预测骨密度的不同,可占整个遗传影响的75%,经过对各种环境因素调整后,bb基因型者的骨密度可较BB基因型高出15%左右;在椎体骨折的发生率方面,bb基因型者可比BB型晚10年左右,而在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上,bb基因行者仅为BB型的1/4。此项研究结果初步显示在各人种和各国家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最终结果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他如胶原基因和雌激素受体基因等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的研究也有报道,但目前尚无肯定结论。

3.营养因素

已经经发现青少年时钙的摄入与成年时的骨量峰直接相关。钙的缺乏导致PTH分泌和骨吸收增加,低钙饮食者易发生骨质疏松。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骨基质的矿化受损,可出现骨质软化症。长期蛋白质缺乏造成骨机制蛋白合成不足,导致新骨生成落后,如同时有钙缺乏,骨质疏松则加快出现。维生素C是骨基质羟脯氨酸合成中不可缺少的,能保持骨基质的正常生长和维持骨细胞产生足量的碱性磷酸酶,如缺乏维生素C则可使骨基质合成减少。

4.废用因素

肌肉对骨组织产生机械力的影响,肌肉发达骨骼强壮,则骨密度值高。由于老年人活动减少,使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少、骨量减少,同时肌肉强度的减弱和协调障碍使老年人较易摔跤,伴有骨量减少时则易发生骨折。老年人患有脑卒中等疾病后长期卧床不活动,因废用因素导致骨量丢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5.药物及疾病

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以及卡马西平,引起治疗相关的维生素D缺乏,以及肠道钙的吸收障碍,并且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过度使用包括铝制剂在内的制酸剂,能抑制磷酸盐的吸收以及导致骨矿物质的分解。糖皮质激素能直接抑制骨形成,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加肾脏对钙的排泄,继发甲状旁腺功能障碍,以及性激素的产生。长期使用肝素会出现骨质疏松,具体机制未明。化疗药,如环孢素A,已证明能增加啮齿类动物的骨更新。

肿瘤,尤其是多发性骨髓瘤的肿瘤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激活破骨细胞,以及儿童或青少年的白血病和淋巴瘤,后者的骨质疏松常是局限性的。胃肠道疾病,例如炎性肠病导致吸收不良和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导致快速的体重下降以及营养不良,并与无月经有关。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源于骨髓过度增生以及骨小梁连接处变薄,这类患者中还会出现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6.其他因素

酗酒对骨有直接毒性作用。吸烟能增加肝脏对雌激素的代谢以及对骨的直接作用,另外还能造成体重下降并致提前绝经。长期的大强度运动可导致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二)发病机制

骨质疏松症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影响高峰骨量以及骨量丢失并最终发展至骨质疏松。这些因素包括药物、饮食、种族、性别以及生活方式。骨质疏松症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性。原发的骨质疏松症可以分为Ⅰ型和Ⅱ型,继发的骨质疏松症也称为Ⅲ型骨质疏松症。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1、Ⅰ型或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性腺(雌激素和睾酮)功能的缺陷,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雌激素和睾酮缺乏都将加速骨量丢失。骨量丢失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破骨细胞前期细胞的募集和敏感性增加,以及骨吸收的速度超过骨形成。在绝经后的妇女,第一个5~7年中骨的丢失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结果是导致骨小梁的减少,容易出现科勒斯骨折(Colles’fracture)和椎体骨折。

雌激素缺乏使骨对甲状旁腺激素(PTH)的作用敏感性增加,导致钙从骨中丢失增加、肾脏排泄钙降低、1,25-(OH)2D3生成增加。1,25-(OH)2D3的增加促进肠道和肾脏对钙的吸收,并通过增加破骨细胞的活性和数量促进骨吸收。PTH的分泌通过负反馈机制而下降,引起同上述相反的作用。破骨细胞也受细胞因子的影响,如TNF-α、IL-1以及IL-6,上述细胞因子由单核细胞产生,在性激素缺乏时产生增加。

2.Ⅱ型,或称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见于男性和女性,源于骨形成下降和老年人肾脏形成1,25-(OH)2D3降低。上述生理变化的结果是引起骨皮质以及骨小梁的丢失,增加了髋骨、长骨以及椎骨的骨折发生危险性。表1为Ⅰ型骨质疏松症和Ⅱ型骨质疏松症的区别。

3.Ⅲ型骨质疏松症继发于药物

尤其是糖皮质激素,或是其他各种能增加骨量丢失的病变。

在Ⅰ型和Ⅱ型骨质疏松症中,以妇女为多见,男女比例分别为6∶2(Ⅰ型)和2∶1(Ⅱ型),Ⅲ型骨质疏松症中,男女发病比率无差异。Ⅰ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高峰年龄为50~70岁,Ⅱ型骨质疏松症的高发年龄为70岁以上,Ⅲ型骨质疏松症发病与年龄关系不大,可见于任何年龄。

相关推荐

骨质疏松的典型症状表现

(1)骨质疏松症状表现之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2)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责,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

骨质疏松症的详细分类

骨质疏松症(有时也简称为骨质疏松)可分为以下几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 (3)原因不明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如遗传性骨质疏松症等。 根据骨质疏松发生的范围又可分为以下两类: (1)全身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松症、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等。 (2)局限性骨质疏松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性骨质疏松症、肢体石膏固定后引起的局部骨质疏松症等。

骨质疏松的5大症状

1、内脏功能障碍 由于骨质疏松的人群的肋骨失去弹性和腰椎前凸出妨碍心脏、肺、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和正常功能活动,病人可出现奇迹、胸闷、呼吸困难、慢性咳嗽、腹胀、便秘等症状,其中尤以呼吸系统的影响为突出,病人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均减少,肺气肿的发病率增加。 2、腰背部疼痛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全身疼痛、不适、乏力等。其中以腰部、颈部、肩部的疼痛为主,尤其是以腰背部的疼痛是骨质疏松的常见较早期的症状,但常常为病人喝一声所忽视而误诊为腰肌劳损,以至到骨质疏松症发展到严重程度才被发现。 3、身高降低、驼背 有的

骨质疏松会有什么并发症

1、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是沿脊柱向两侧扩散,在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而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一般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这些都是属于骨质疏松的并发症。 2、很多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都有呼吸功能下降的症状,这是因为骨质疏松患者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骨质疏松的并发症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所以患者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

天天吃钙片为什么还缺钙

在越来越注重健康的时代,各种保健品、补钙产品应运而生。专家表示,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驼背都是骨质疏松的常见表现,但很少有人因此到医院就诊,直到出现骨折甚至是反复骨折,才知道自己得了骨质疏松。目前该病的就诊率只有发病率的九百分之一,而且超过半数的人选择用补钙来治疗骨质疏松症。 “用钙片治疗骨质疏松其实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它属于营养素,在治疗中多发挥辅助作用,比如在钙片基础上用抗骨质疏松药可加强疗效,但单吃钙片对骨质疏松无缓解,已确诊的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增加抗骨质疏松药。”专家说。 为什么有的人天天吃钙片最后

骨质疏松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 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状旁腺激素 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 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在骨的高转换状态(例如Ⅰ型骨质疏松症)下,这些指标可以升高,也可用于监测治疗的早期反应。但其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意义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些生化测量指标包括:骨特异的碱性磷酸酶(B

骨质疏松患者的食疗方法

羊骨羊腰汤 原料:新鲜羊骨500克,羊腰(羊肾)2只,料酒、葱花、姜末、精盐、味精、五香粉、麻油等适量。 制法:鲜羊骨洗净,用刀背砸断备用。将羊腰洗净,去除臊腺及筋膜,斜切成羊腰片,与羊骨同放入沙锅内,加水足量,上火烧沸,撇去浮沫,烹入料酒,加葱花、姜末,改用小火煮90分钟。待羊骨汤汁浓稠时加味精、五香粉、精盐拌匀,淋入麻油即成。佐餐当汤,随意服食。 功效:对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尤为适宜。 虾皮拌豆腐 原料:嫩豆腐750克,虾皮50克,葱花、姜末各25克,麻油10克,精盐、味精少许。 制法:虾皮洗净,放入碗

​老年人骨质疏松有什么发病特点

经过调查,我国中老年人患上骨质疏松症的不在少数,专家认为,应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并注重检查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整个病程很漫长,在刚刚发病时人体很难感觉到,故骨质疏松又被称为“无声的疾病”。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之一是骨骼疼痛,有时是周身疼痛,更突出的是腰骨痛;症状之二是腰弯、背驼,身材缩短;症状之三是骨折,这也是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实际上身材缩短就是多次发生脊椎椎体骨折的结果。虽然大多数骨折并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却有很高的致残性

​老人驼背可能是骨质疏松

老人驼背可能是骨质疏松前兆——人到中老年发生骨质疏松比例会相对增高,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超过60%。骨质疏松症的很主要的一类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这类骨质疏松症多见于两类人群,一类是绝经不久的妇女,另一类就是老人。 老人驼背可能是骨质疏松前兆——老年人的“缩个”、驼背也是骨质疏松症的典型症状。随着年龄增大,骨质疏松加重,脊椎前倾,背曲加重,形成驼背,而驼背严重时,膝也会显著挛曲。老年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身高可平均缩短3—6厘米。 老人驼

天天吃钙片为什么还缺钙

天天吃钙片为什么还缺钙?在越来越注重健康的时代,各种保健品、补钙产品应运而生。专家表示,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驼背都是骨质疏松的常见表现,但很少有人因此到医院就诊,直到出现骨折甚至是反复骨折,才知道自己得了骨质疏松。目前该病的就诊率只有发病率的九百分之一,而且超过半数的人选择用补钙来治疗骨质疏松症。 “用钙片治疗骨质疏松其实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它属于营养素,在治疗中多发挥辅助作用,比如在钙片基础上用抗骨质疏松药可加强疗效,但单吃钙片对骨质疏松无缓解,已确诊的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增加抗骨质疏松药。”专家说。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