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孕期乱补铁易得糖尿病

孕期乱补铁易得糖尿病

怀孕对于一个女性来讲是一生中最重大的事情之一,女性也正因为可以孕育生育而变得更加伟大。这样一个重要的时期不仅仅关系到孕妇的健康,也关系到婴儿的健康,所以,牵系着的是两条人命,更重要的是孕妇的健康,我们曾经看过很多的电视剧或者电影都会有这样的情节,当孕妇难产的时候,接生婆问的往往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而得到的回答永远都是保大人,因此,某种意义上讲孕妇比胎儿更重要,既然如此,健康的渡过孕期,生下健康、聪明的孩子就是每个孕妇的追求。

但是,十月怀胎不是一触而就的事情,需要经过漫长的十个月,现在的孕妇们都有了一些基本的孕期知识,也知道在孕期的营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应该如何补充营养?补充怎样的食物,一些孕妇并不是十分的清楚,有时候就是人云亦云,看别人补什么自己就补什么,显得有些盲目,而且,现在的孕妇很多都容易出现贫血,而很多孕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会盲目的补充铁,其实这样的补法并不是科学的,专家告诉我们:孕期乱补铁易得糖尿病。

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糖尿病可分两大类,一类原因不太清楚,我们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另一类糖尿病有其特殊的病因,如胰腺疾病造成胰岛素合成不了,分泌不出来,或是由其它内分泌的原因引起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太多等;这就属于继发性糖尿病的范畴了。

虽然原发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是目前至少可以说,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个:第一是遗传因素,也就是说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遗传是容易得糖尿病的基因。如有人认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遗传的是胰岛容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基因;对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一般认为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遗传的是容易发生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

但是,如果只有遗传倾向这种先天的因素,还不至于得糖尿病,还需要有后天的因素,也就是环境因素,这就是得糖尿病的第二个因素,对防治糖尿病来说也是更值得注意的因素,包括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等。这两条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就使人得了糖尿病。

哪些人易进入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症状隐匿,不易察觉。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经典症状,也没有糖尿病特有的眼、肾和神经等并发症,但可伴有血压增高、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

其实,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与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是一样的。有家族史,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有糖尿病,尤其是伴有高血压、肥胖、心脑血管病、高血脂、痛风等疾病的糖尿病人,这些人的后代容易得糖尿病。40岁以上的人,不管有没有遗传背景,得糖尿病的几率都比年轻人高。肥胖者,尤其是腹部肥胖的人,容易患糖尿病。现在虽然血糖不高,但是有高血压,如果加上肥胖,再加上年龄高,就更容易得糖尿病。血脂高或者生过巨大儿(8斤以上的孩子)的妈妈及巨大儿也容易得糖尿病。平常根本不爱运动而且身体发胖,这些人都容易进入糖尿病前期和患糖尿病。以往曾有一次或多次出现空腹血糖异常或糖尿病前期经复查葡萄糖耐量正常者。这些人群应该定期进行糖尿病有关指标的检查,及时发现血糖升高或葡萄糖耐量异常,尽早采取措施,防止及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腹部肥胖是糖尿病重要病因

肥胖曾经是国人生活富足的象征。然而,随着国民医疗知识与理念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肥胖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以糖尿病为例,大约80%以上的患者在发病初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肥胖问题,尤其是腹部型肥胖者更容易得糖尿病。

第一,如果一个人年轻时很瘦,而等年纪大的时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运动量的减少,就会逐渐变胖,这类的人得糖尿病的几率比较大。而从小就均匀型肥胖,年老后虽胖单体重无没有明显加重的这类人,得糖尿病的几率反而不大。

第二,目前国际上常用BMI值来评价一个人有无肥胖症。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是不准确的,比如说运动员,由于他们肌肉多,经计算BMI值比较大,但这并不说明他们患有肥胖症,容易得糖尿病;而一些年轻时较瘦的人,年老后因为生活好,活动少,腹部脂肪明显增多,虽体重增加不多, BMI值也不高,但不能说他就不容易糖尿病。这些人常常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后备队。所以目前很多医院门诊都增加了测量腹围或通过做核磁共振、CT观察患者腹部脂肪含量,以便及早预测代谢综合症的发生(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的代名词)。

所以,有专家建议,腹部型肥胖患者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保持适量的体育运动,避免因肥胖引起诸多疾病。

8种人容易得糖尿病

1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中有患糖尿病者,即为有糖尿病家族史。2型糖尿病的患者1/3的后代将表现为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双亲患有2型糖尿病,估计其后代达60岁时,糖尿病发生率约为50%,另有12%伴糖耐量减低;母亲患糖尿病的遗传倾向高于父亲;有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糖尿病的发生年龄早于无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

2、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者

糖尿病常常是一手牵着高血压,一手拉着血脂异常来影响人体,它们已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又是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因为这些疾病都有胰岛素抵抗,同属于代谢综合征。

3 、吸烟者

吸烟可以使多个器官受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而糖尿病病人吸烟对已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人来说,那是雪上加霜,有害无益。

4 、缺乏运动者

运动除了消耗热量、减轻肥胖外,还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缺乏运动者是糖尿病瞄准的一个对象。

5 、中老年人

人到中年生活工作压力加大,精神紧张,而生活条件改善,摄取热量较多,运动量减少,热量消耗降低;另外,人到中年以后,各种脏器渐渐老化,细胞功能逐渐衰退等,使得这部分人容易患糖尿病。年龄40岁以上就应该每年检查尿糖、糖耐量、血糖、血脂、血压等,这对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很重要。

6、肥胖者

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与肥胖呈正相关,肥胖的病程越长,程度越重,患糖尿病的危险就越高,尤其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项坤三等人的研究表明,内脏型肥胖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肥胖体重指数在25以上的成年人才容易患内脏型肥胖,但有14%左右的非肥胖中国成年人,也患有内脏型肥胖,中国人的脂肪容易在内脏周围存积,因此更容易得2型糖尿病。肥胖造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容易造成胰岛素过多地分泌,胰岛素过多分泌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胰岛细胞最后会不堪重负而发生功能衰竭,引发糖尿病。

7、高热量饮食习惯的人

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的膳食而体力活动不足,易导致肥胖及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可促进糖尿病的发生。

8、食用过多糖类和淀粉的人

糖尿病本质是糖代谢功能失调,如果日常饮食当中过量摄入糖类和淀粉类的,人体又无法正常消耗,过量的无法代谢,最终导致病理性的代谢失调。事实上日常饮食清淡,少吃淀粉类,如土豆、玉米、大米、精面粉的人一般不会得糖尿病。

9、不明原因的疲劳的人

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症状并不多见,而疲劳症状在休息后不能缓解,是糖尿病患者最早出现,也是最多的临床表现。

哪些人易得糖尿病

1腹部肥胖

肚子越大,脂肪沉积在内脏器官,产生很多抗胰岛素作用的因子,形成胰岛素抵抗

2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加重胰腺负担,久之胰腺损伤,发生糖尿病

3精神压力

精神压力大导致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人体升糖的多种激素分泌增加,胰岛为了降糖不得不加速分泌胰岛素,不堪重负

4久坐少动

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肌肉会懈于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增加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

另外,如果父母双方均有糖尿病,子女得糖尿病的概率为30%~50%。这些人尤其需要注意预防糖尿病。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糖尿病是指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长期的血糖偏高会导致各个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

生活中易患糖尿病的有下列几类人群:

(1)家族史,近亲有患糖尿病者,患糖尿病的几率比普通人高5倍以上。

(2)肥胖者,肥胖与糖尿病关系密切,都是代谢不正常诱发的疾病。在2型糖尿病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肥胖类型,尤其是腹部肥胖者。

(3)缺乏运动者,运动能消耗热量、减轻肥胖,还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4)高血压、高血脂异常者,两者是糖尿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又是诱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5)中老年人,人到中年以后生活条件改善,摄取的热量增多,但是运动量又在减少,而且中年以后各个器官的功能都开始逐渐衰弱,这也是这部分人容易患糖尿病的原因。

糖尿病人发病时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的症状,如果发现自己突然食量增加而体重却下降了,一定要尽快就医检查,以防糖尿病。

老喝酒易得糖尿病

醉酒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大大增加2型糖尿病危险。《科学转化医学》杂志近日刊登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常喝酒的人,尤其是每周喝醉一次的人,血糖水平更糟糕。

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糖尿病肥胖症与代谢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酗酒会导致大脑丘脑下部区域炎症,进而干扰胰岛素受体信号。当细胞对胰岛素的正常作用失去反应的时候,就会出现胰岛素抵抗(IR)。

新研究负责人,内分泌学、糖尿病和骨科疾病专家,医学教授克里斯托弗·比特纳表示,胰岛素抵抗是导致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关键代谢缺陷。多年来,经常醉酒(包括每周一次)的人处于胰岛素抵抗状态的时间会越长。

研究人员发现,常喝酒的实验组,血浆胰岛素浓度明显高于不喝酒的一组。这表明,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葡萄糖耐受减弱的关键原因。

血浆胰岛素水平偏高是代谢综合征的一大关键要素。代谢综合征是指包括增加2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危险的一系列风险因素。

孕期体重过重的坏处

1、孩子容易得糖尿病。

2、生出巨大儿的几率较高。

3、容易发生围产期并发症。

4、怀下一胎时容易得妊娠糖尿病。

5、能提高母亲得乳腺癌的几率。

孕前将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除了能在产后较快地恢复身材,还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怀孕期间将体重维持在标准范围内,不仅能帮助顺利生产,还可以减少生产时的伤害,预防妊娠纹的出现。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1.家族血亲中有人得糖尿病者。因为糖尿病是属于内分泌方面的疾病,和基因有关,有一定的遗传因素,而且家庭成员饮食习惯都是相似的,如果血亲中有人得这种病的,同样患病的机率就会比较大。

2口味浓重,喜欢吃肉类的人。过多摄入动物性饱和脂肪酸的,会增加机体负担,导致代谢失调,进一步诱发糖尿病。

3食用过多糖类和淀粉的人。糖尿病本质是糖代谢功能失调,如果日常饮食当中过量摄入糖类和淀粉类的,人体又无法正常消耗,过量的无法代谢,最终导致病理性的代谢失调。事实上日常饮食清淡,少吃淀粉类,如土豆、玉米、大米、精面粉的人一般不会得糖尿病。

4体力劳动少的人。适当的体力劳动和机体运动,可以帮助消耗身体多余的糖类,相反,运动过少,糖类消耗不了,成为了身体的负担,最终引起代谢失调。

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糖尿病可分两大类,一类原因不太清楚,我们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另一类糖尿病有其特殊的病因,如胰腺疾病造成胰岛素合成不了,分泌不出来,或是由其它内分泌的原因引起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太多等;这就属于继发性糖尿病的范畴了。

虽然原发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是目前至少可以说,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个:第一是遗传因素,也就是说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遗传是容易得糖尿病的基因。如有人认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遗传的是胰岛容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基因;

对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一般认为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遗传的是容易发生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但是,如果只有遗传倾向这种先天的因素,还不至于得糖尿病,还需要有后天的因素,也就是环境因素,这就是得糖尿病的第二个因素,对防治糖尿病来说也是更值得注意的因素,包括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等。这两条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就使人得了糖尿病。

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

第一,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因此不管是否有遗传背景,也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因素,高龄的人一定比低龄的人容易得糖尿病。由于发病年龄的提前,以往强调45岁,现在40岁以上的人都要警惕自己有患糖尿病的可能,每年体检的时候应注意自己空腹血糖。

第二,遗传背景。凡是有糖尿病家族背景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最新的调查发现,父母为糖尿病患者,子女更容易患糖尿病,而兄弟姐妹中已经有糖尿病患者的患病风险更高。因此对糖尿病家族史的了解非常重要。除此以外,本次调查统计还发现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家族史或心肌梗死家族史者患糖尿病的几率也比无家族史高,但没有糖尿病家族风险大,所以凡是有这几种疾病家族史者的后代,较易得糖尿病。

第三,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大,如果仅为四肢发达,腹部并不胖还好,因为皮下脂肪、臀部、腿部容易存脂肪酸,不易发生胰岛素抵抗。而四肢不胖,只肚子胖的,为腹型肥胖,诊断标准为男性腰围大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85cm。除上述因素,已有高血压,血压高于140/90mmHg,或者空腹甘油三酯水平高,或者在妊娠期间有高血糖,或者有生8斤以上孩子的妇女均是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

第四,心血管病人伴随糖尿病风险高。在前几年欧洲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心脏病的高血糖的调查,在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测定血糖,发现2/3有高血糖,其中一半已经是糖尿病,另一半是糖尿病前期,提示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系是冠心病患者中伴随1/3糖尿病,1/3糖尿病前期。基于这个结果,中国也进行了调查,结果完全相同。在此基础上,神经疾病科、脑血管疾病科也作过调查,发现了相似结果,也就是说已经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中有2/3到达了高血糖状态,高血糖程度不同,约有一半达到糖尿病。因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伴随率非常高。

哪些人是属于易得糖尿病的人群

糖尿病患者们在平时生活中,一定有很多关于疾病的疑问在心中吧。接下来请看下文详细解说。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该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疑难顽症。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多达4千万之众,且每年以几百万数量递增。对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调查发现,在某些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哪些人易得糖尿病1、有糖尿病家族史且年龄超过40岁者。糖尿病患者有家族史者约占10%,在这部分人群中以40岁以上者为多。

哪些人易得糖尿病2、形体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者。由于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不科学,引起脂肪代谢紊乱,高血脂,脂肪肝,导致胰岛素受体结合率低下,胰岛素生物效应低下,在精神紧张,劳累的作用下,而发生糖尿病。

哪些人易得糖尿病3、不明原因的疲劳且呈进行性加重者。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症状并不多见,而疲劳症状在休息后不能缓解,是糖尿病患者最早出现,也是最多的临床表现。

哪些人易得糖尿病4、由农村转化为城市生活者。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糖尿病发病率增加。

哪些人易得糖尿病5、体重减轻找不到原因,特别是原来肥胖,近来明显消瘦者。

哪些人易得糖尿病6、有习惯性流产,分娩巨大婴儿者。

哪些人易得糖尿病7 、有反复发生的反应性低血糖者。

哪些人易得糖尿病8、不明原因的性功能减退及月经不调甚至闭经者。

哪些人易得糖尿病9、反复发生泌尿系,生殖系,呼吸道感染及皮肤疖痈者。

哪些人易得糖尿病10、较早出现心脑血管病者

以上便是我们为你提供的详细内容,相信在对你心中的疑问一定有很大的帮助吧,祝你早日康复。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1家族血亲中有人得糖尿病者。因为糖尿病是属于内分泌方面的疾病,和基因有关,有一定的遗传因素,而且家庭成员饮食习惯都是相似的,如果血亲中有人得这种病的,同样患病的机率就会比较大。

2口味浓重,喜欢吃肉类的人。过多摄入动物性饱和脂肪酸的,会增加机体负担,导致代谢失调,进一步诱发糖尿病。

3食用过多糖类和淀粉的人。糖尿病本质是糖代谢功能失调,如果日常饮食当中过量摄入糖类和淀粉类的,人体又无法正常消耗,过量的无法代谢,最终导致病理性的代谢失调。事实上日常饮食清淡,少吃淀粉类,如土豆、玉米、大米、精面粉的人一般不会得糖尿病。

4体力劳动少的人。适当的体力劳动和机体运动,可以帮助消耗身体多余的糖类,相反,运动过少,糖类消耗不了,成为了身体的负担,最终引起代谢失调。

相关推荐

红糖水的禁忌

1、红糖水在夏天不要多喝,免得容易上火。 2、红糖中有很多糖分,不能晚上睡前喝,睡着了,身体内糖分就会累积,容易得糖尿病。 3、早晨起床的时候也不要喝,因为经过晚上的身体新陈代谢,体内需要的是排除毒素,是需要白开水的,而不是红糖水。 4、红糖在贮藏过程中,易滋生细菌,因此红糖水应煮开后饮用,不要用开水一冲即饮。 5、红糖每天食用30克左右即可。过量食用会影响食欲和胃肠道的消化吸收。 6、糖尿病,高血糖患者不宜食用。

糖尿病会不会遗传

很多糖尿病病人的子女都担心,自己将来会不会得糖尿病?目前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个多病因的疾病,他的发病主要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不良生活方式,即营养过多、缺少运动、饮酒、吸烟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也可以说,糖尿病既是遗传病,但又不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就绝大多数糖尿病而言, 糖尿病病人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遗传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糖尿病易感性。也就是说这些人天生比别人容易得糖尿病,如果再加上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就会发生糖尿病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即致病基因较为复杂。 总的来说,在糖尿病中占

血糖高是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血糖。 我们把这样的症状称作为空腹血糖增高。别的,饭后血糖也是很重要的,饭后血糖的正常值是:7.8或140m毫克以下。糖尿病的确诊规范是11.1或200毫克以上。那么140和200之间也有一个距离。如果血糖在这个阶段,我们管它叫做餐后血糖增高。不是糖尿病,也不是正常人。不是糖尿病的人血糖增高是很危险的,很容易得糖尿病。即使是血糖彻底正常的,如果具备一些高危因素,还得要注意防止糖尿病。一般查血糖一查空腹的,二查饭后两小时的。空腹血糖正常值是6.1或109毫克以下这么一个规范。那么

剖腹产孩子更易得糖尿病

“之所以做这项研究,是因为我国剖宫产率实在太高了。”刘建蒙教授直言不讳地说。剖宫产本来是产科处理高危妊娠和难产的重要手段,世界卫生组织1985年推荐,人群剖宫产率不宜超过10%~15%。然而,近20年,许多国家剖宫产率持续上升,远超推荐水平。剖宫产多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没有明确临床指征的情况下,母亲要求剖宫产。“这一点在我国尤为突出,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英国,母亲要求剖宫产占全部分娩的1%~2%,在美国约3%,而我国部分地区高达20%,为全球最高。” 为了规范剖宫产,英国和美国

喝饮料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是不能进食甜食的,饮料中含糖分极高,更是糖尿病患者决不能碰的东西。加上不少有关糖尿病与糖的研究报告,所以不少人就有了这样的错觉:吃糖过多会得糖尿病,所以喝太多饮料会得糖尿病! 实际上确实有一些研究显示,高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和糖)饮食与糖尿病高发有关。但这并不是说喝饮料,这些高糖分的食物就一定会得糖尿病,即便是长期喝饮料的人也不会就得糖尿病。 只是说这些研究显示,长期高糖分饮食与糖尿病的发病率有关,而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比较复杂的,跟遗传、饮食、肥胖等都有关,并不是一瓶小小的饮料引发的。

糖尿病遗传几率

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 1、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性,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父母、兄妹、子女,很容易患糖尿病。 2、1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代亲属,指兄弟姐妹及子女,他们较一般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高10倍,但95%-97%可不发生糖尿病;另外胰岛素释放试验显示胰岛素释放减少者,也应预防1型糖尿病。 3.新生儿过瘦、过胖,将来都容易得糖尿病。 父亲患糖尿病后所生育的子女,先天畸形的危险并不增加;而母亲患糖尿病后妊娠、生育的子女,发生先天畸形的危险就要增加。但并不是说糖尿病妇女不能妊娠。在严格地监控下,大多数的糖尿病

哪些儿童容易得糖尿病

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儿童 人类基因有遗传性,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儿童更容易受到引发儿童糖尿病致病因素的影响,容易发展成糖尿病,所以这类儿童要特别警惕。 2、肥胖或超重的儿童 肥胖或超重的儿童占很大一部分。有资料显示,我国年龄≤18岁儿童超重发生率17.6%。肥胖发病率5.6%。超重的概念是超出理想体重20%以上。超重或肥胖使胰岛细胞负担加重,胰岛素受体的生物活性降低。胰岛素要发挥它的正常生物效应必须和胰岛素受体进行特异性地结合。 如果分泌的胰岛素不能与受体很好地结合,人体的糖代谢就会发生异常,血糖在血液中过多

吃糖过多致糖尿病是真的吗

吃糖太多引发糖尿病吗?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吃糖多会得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极为复杂,涉及到遗传、感染、基因变异、环境、饮食等因素,至今未被医学界完整清晰地阐明。因此,不可将糖尿病与吃糖太多简单地画等号。 吃糖和糖尿病有关吗? 医学上的“糖”和老百姓说的“糖”不完全相同。在医学概念里,“糖”是指碳水化合物,包括多糖(如淀粉类)、单糖(葡萄糖、果糖)和双糖(蔗糖)等。而老百姓平时说的“糖”,指的是单糖或双糖。其次,糖尿病是一种与多种因素,如遗传、肥胖、自身免疫力缺陷等有关的内分泌代谢病。因此,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叫易发人群,是指那些容易患糖尿病,但目前血糖水平处于正常范围的人群。这些人群因血糖正常,对今后容易患糖尿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这些人最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让自已不得糖尿病。 一、年龄 一般指40岁以上人群,但由于目前糖尿病发病年轻化,30岁以上的人,如果没有防范意识,也容易得糖尿病。因此,必须加强运动,并保护合理膳食。 二、其它高危人群 (一)家中有人得过糖尿病即有糖尿病家族史 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占50%。家中有人得了糖尿病,其它人得的几率会加大。 (二)肥胖症 肥胖的人脂肪细胞变大,细胞

老人常吃精白米易得糖尿病

中医指出,老人常吃精白米易得糖尿病,据调查发现,吃米饭最多者与最少者相比,糖尿病风险会增加。 白米饭对高摄取量地区所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对四份已发表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这4份研究分别在中国大陆、日本、澳洲与美国进行。 两个亚洲国家的研究对象日平均摄取3至4份大米,而两个西方国家的研究对象每周仅摄取1至3份大米。 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与日本进行的研究发现,白米摄取量最多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要比摄取量最少的人高55%;至于白米摄取量远不及中日的美国与澳洲,白米摄取量最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