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和急性白血病的区别
贫血和急性白血病的区别
1、贫血和急性白血病的区别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而白血病的病源是由于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异形成的骨髓中造血组织的不正常工作。骨髓中的干细胞(stem cell)每天可以制造成千上万的红血球和白血球。白血病病人过分生产不成熟的白血球,妨害骨髓的其他工作,这使得骨髓生产其它血细胞的功能降低。白血病可以扩散到淋巴结、脾、肝、中枢神经系统和其它器官。
白血病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着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牙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
2、急性白血病做哪些检查
2.1、血象
人体中的白细胞多数是在10-50×109/L,而一些少部分的白细胞在<5×109/L或者>100×109/L。如果白细胞数量过高或者太低,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2.2、骨髓象
骨髓穿刺检查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方法,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大多数是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也有少数为增生活跃或增生减低。
2.3、细胞化学
白血病的原始细胞有时形态学难以区分,可借助细胞化学作出鉴别。
2.4、染色体检查
对急性白血病进行染色体检查有助于白血病的正确分型及预后的估计。如凡具有t(15,17)的患者几乎都为M3亚型,具有t(8;21)者93%为M2亚型。
3、急性白血病如何诊断
3.1、急性极微分解型原始粒细胞白血病
以来未分解或低分解原始粒细胞增生为特征,原始粒细胞分Ⅰ型和Ⅱ型。Ⅰ型细胞胞浆内无颗粒;Ⅱ型细胞胞浆内含少量嗜天青颗粒或Aoer小体。原始粒细胞Ⅰ型+Ⅱ型≥90%,早幼粒~老练粒细胞,单核细胞在10%以下。
3.2、急性有些分解型原始粒细胞白血病
又分为2个亚型。M2a,骨髓中原始粒细胞>30%,单核细胞<20>10%;M2b骨髓中反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显着增多,以反常的中性中幼粒增生为主,此类细胞>30%。
3.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以反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常>30%,分为2个亚型,M3a为粗颗粒型,M3b为细颗粒型。
3.4、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骨髓中单核系细胞≥80%,包含原始单核,天真单核及老练单核细胞分为2个亚型。M5a(未分解型)原始单核>80%。
M5b(有些分解型)原始细胞和天真单核细胞>30%,原始单核<80%。
急性白血病是怎样引起的
1、电离辐射
接受X线诊断、原子弹爆炸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
2、化学因素
苯、抗肿瘤药如烷化剂等均可引起白血病,特别是ANLL;
3、病毒
如一种C型逆转录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
4、遗传因素
家族性白血病占白血病的7‰,同卵双生同患白血病的机率较其他人群高3倍,B细胞CLL呈家族性倾向,先天性疾病如Fanconi贫血、Downs综合征、Bloom综合征等白血病发病率均较高。
5、其他血液病
如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血液病最终可能发展成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怎样预防急性白血病
1、远离电离辐射
一般认为此病的发生与电离辐射、某些化学制剂、药物、病毒等因素有关。特别是一些家庭装修材料的有害物质的污染。预防白血病就要尽可能避免接触放射线,包括频繁的X-线诊断和放射治疗。
2、远离化学药物
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另外还要注意增强体质,合理膳食,防止病毒感染,减少白血病发生。
3、饮食一定要注意
再者注意饮食,应粗细搭配,营养丰富,比如适量食用瘦肉类、动物肝脏、豆类、海带、发菜、木耳、香茹等富含铁的食品可预防缺铁,适量食用富含叶酸、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绿色新鲜蔬菜、水果及动物肝脏、肾也可以预防巨幼细胞贫血。
4、保持一种好的心情
压力大或精神紧张等也会损伤免疫功能,从而降低对白血病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因此,在学习等方面家长不要给白血病患儿太大的精神压力,注意保证适当的休息,不要太焦虑劳累,保持一种好的心情。
白细胞增高分类
1、嗜中性粒细胞
增高原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及中毒颗粒),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及广泛组织损伤等。
2、嗜酸性粒细胞
增高原因: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热带性及非热带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某些血液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3、嗜碱性粒细胞
增高原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锌中毒等。
4、淋巴细胞
增高原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某些慢性感染等。
5、单核细胞
增高原因: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斑疹伤寒,疟疾,重症结核,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网状细胞肉瘤等。
孕妇地中海贫血检查项目
一、鉴别诊断
1、胎儿水肿:亦可见于Rh或ABO血型不合,HbBart’S电泳区带为主要鉴别依据。
2、缺铁性贫血:此病亦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血清铁降低,与地中海贫血不同。
3、其他Hb病:HbE、HbC等也可出现靶形红细胞。但此两者均有电泳异常区带可资鉴别。δβ海洋性贫血、HbE-β海洋性贫血双杂合子与纯合子-β海洋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类似,但症状较轻。遗传性胎儿Hb持续存在综合征的HbF亦升高,但患者无贫血。
4、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或红细胞酶缺陷等病,可通过红细胞胎性试验及酶缺陷检查而鉴别。
5、获得性HbH病,并发于红白血病、不典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铁粒幼细胞贫血、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但其a/β肽链比值明显低于遗传性HbH病的0.3~0.62。
6、HbF和HbA2增高:某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尤其幼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HbH增高,HbZürich和Tocoma等疾病,HbA2亦可增高,应注意鉴别。
二、常有家族史
三、实验室检查
1、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均,可见异形,靶形红细胞(可有0-66%),网织红细胞增多。
2、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
3、血红蛋白分析
重型和中间型b 地中海贫血患者的HbF含量明显增高,抗碱血红蛋白可在40%以上。轻型b地中海贫血患儿的HbA2含量增高。HbH病或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患儿其HbH与Hb Barts的含量分别增高。
四、x线检查
婴幼儿掌骨、指骨骨髓腔增宽,长骨皮质变薄,以后可见颅骨骨板变薄、颅板间有放射状骨刺。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生理性有妇女月经期;病理性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骨髓纤维化,何杰氏病,结核病,骨髓癌移植,坏血病,恶性贫血,肝炎,部分巨幼红细胞贫血。
严重感染,苯、砷、金制成中毒,放射线及过度镭照射,抗癌药,抗甲状腺药,噻嗪类利尿剂,特发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脾功能亢进,进行体外循环时,血栓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巨大血管瘤等。
影响白血病发病因素有哪些
急性白血病又称血癌,是一种能够威胁人的生命健康的疾病,治疗难度大。而人类急性白血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急性白血病的病因有很多。病毒可能是主要的因素。此外,尚有遗传因素、放射、化学毒物或药物等因素。
(1)病毒
早已证实C型RNA肿瘤病毒或称逆转录病毒是哺乳类动物如小鼠、猫、牛、绵羊和灵长类动物自发性急性白血病的病因。这种病毒能通过内生的逆转录酶按照RNA顺序合成DNA的复制品,即前病毒,当其插入宿主的染色体DNA中后可诱发恶变。
肿瘤病毒携带有病毒源瘤基因(v-onc),大多数脊椎动物(包括人的细胞)基因体内有与v-onc同源的基因称源瘤基因。v-onc被整合入宿主细胞 的基因体内后可使邻近的基因发生恶变。逆转录病毒的感染也可致源瘤基因激活,成为恶性转变的基因,导致靶细胞恶变。进入体内的病毒基因即使不含有v- onc,如果改变了基因的正常功能,也有可能引起急性白血病。
人类急性白血病的病毒病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但至今只有成人T细胞急性白血病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
(2)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和某些急性白血病发病有关。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有急性白血病家族史者占8.1%,而对照组仅0.5%。近亲结婚人群急性淋巴细胞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比期望值30 倍。某些染色体有畸变、断裂的遗传性疾患常伴有较高的急性白血病发病率,如Down综合征、先天性血管扩张红斑症(Bloom综合征)和Fanconi贫血 等。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50%有一种特殊掌纹,称为Sydney线。急性白血病和HLA抗原型别有某种联系,如急性淋巴细胞急性白血病常伴HLA-A2和A9等。都说明遗传因素和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有某种联系,但对大多数急性白血病而言,急性白血病毕竟不是遗传性疾病。
(3)放射因素
电离辐射有致急性白血病作用,其作用与放射剂量大小及辐射部位有关。一次较大剂量(1~9Gy)或多次小剂量均有致急性白血病作用。
全身和放射野较大的照射,特别是骨髓受到照射,可导致骨髓以致和免疫以致,照射后数月仍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断裂和重组。放射线能导致双股DNA可逆性断 裂,从而使细胞内致瘤病毒复制和排出。放射可诱发急、慢性非淋巴细胞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急性白血病,但未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且发病前常有一段骨髓抑制 期,其潜伏期约为2~16年。
(4)化学因素
苯的致急性白血病作用比较肯定。苯致急性白血病以急性粒 细胞急性白血病和红急性白血病为主。烷化剂和细胞毒药物可致继发性急性白血病也较肯定,多数继发性急性白血病是发生在原有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和易产生免疫缺陷的恶性肿瘤经长 期烷化剂治疗后发生,乳腺癌、卵巢癌和肺癌化疗后也易发生继发性急性白血病。
通过以上对急性白血病的病因进行分析,想必大家对此也有了一些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不小心患上了急性白血病,也不要太慌张,因为这是可以治愈的,但是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治疗,不要随便投医。
白血病白细胞高还是低 白细胞少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总数减少见于: 1、病毒性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2、某些细菌性疾病,如伤寒、副伤寒、结核病;
3、原虫性疾病,如疟疾等;
4、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颗粒性白血病减少症等; 5、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引起脾肿大、如肝炎后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等; 6、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7、理化因素,如放射线照射,铝、汞、苯等重金属中毒,某些药物反应(如环磷酰胺、5-氟脲嘧啶、保太松、匹拉米洞、氯霉素、磺胺类药及抗癌药等)。
血小板降低的原因
生理性有妇女月经期;病理性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骨髓纤维化,何杰氏病,结核病,骨髓癌移植,坏血病,恶性贫血,肝炎,部分巨幼红细胞贫血,严重感染,苯、砷、金制成中毒,放射线及过度镭照射,抗癌药,抗甲状腺药,噻嗪类利尿剂,特发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脾功能亢进,进行体外循环时,血栓性血小板降低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巨大血管瘤等。
摔到大腿与臀部,边侧有淤青浮肿怎么办
首先检查是否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可能,另外注意是否是有肝功有异常缺乏维生素k也会导致的可能,另外建议检查是否是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紫癜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建议你最好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等确诊以后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比较好。
白血病的血常规检查有用吗
白血病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早期阶段,以原始及早幼细胞为主,疾病发展迅速,病程数月。白血病的血常规检查项目中会有白细胞的相关数据测定,因此就有人认为检查血常规能查出白血病,这种看法到底对不对呢?血常规可以查出白血病吗?
白血病的血常规检查有指导意义
大家要明白一点:血常规不能诊断白血病,但是对白血病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因为患有白血病会导致血常规检查数据异常,因此可以作为诊断白血病的依据之一。
典型血象显示贫血、血小板及白细胞质与量的改变。
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一般显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片中有时可见幼红细胞。网滞红细胞常减少,但少数病例可有轻度增多。
2、 血小板
白血病的早期血小板数目可正常或轻度减少,到中晚期,可有明显减少,低于10 ×109/L,血小板大小不等,畸形,有巨型血小板,血小板第三因子及凝血功能异常。
3、 白细胞
白细胞数多时可达300 ×109/L,也可少至(0.2~0.3)×109/L(低增生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初期白细胞数白细胞一般偏地,晚期多数偏高。白细胞总数特别高或特别低时往往病情严重,治疗困难疗效较差。在周围血中出现急性白血病细胞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依据。急性白血病主要为原始细胞和早幼粒(幼稚细胞)细胞。在白细胞总数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在白细胞低时,往往要经浓缩涂片或者字血涂片的尾部才能找到白血病细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或低增生习惯内白血病血象往往呈全血细胞减少。
分享急性白血病一些常识
急性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一种,现在白血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疾病了,但是大家对于急性白血病的了解还是很少,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急性白血病一些常识。
急性白血病实验室检查
(1)染色体和基因改变
白血病常伴有特异的染色体和基因改变。例如90%的M3有t(15;17)(q22;q21),该易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PML(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RARα(维A酸受体基因)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这是M↓3发病及用全反式维A酸治疗有效的分子基础。常见AML的染色体异常。
(2)血液生化改变
血清尿酸浓度增高,特别在化疗期间。尿酸排泄量增加,甚至出现尿酸结晶。患者发生DIC时可出现凝血象异常。M↓5和M↓4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其他类型AL不增高。
出现CNSL时,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数增加,蛋白质增多,而糖定量减少。涂片中可找到白血病细胞。
急性白血病诊断
(3)血象
大多数患者白细胞增多,超过10×10↑9/L以上者,‘称为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也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低者可<1.0×10↑9/L,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血涂片分类检查可见数量不等的原始和幼稚细胞,但白细胞不增多型
病例血片上很难找到原始细胞。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性贫血,少数患者血片上红细胞大小不等,可找到幼红细胞。约50%的患者血小板低于60×10↑9/L,晚期血小板往往极度减少。
(4)骨髓象
是诊断AL的主要依据和必做检查。FAB协作组提出原始细胞≥骨髓有核细胞(ANC)的30%为AL的诊断标准,WHO分类将骨髓原始细胞≥20%定为AL的诊断标准。多数病例骨髓象有核细胞显著增生,以原始细胞为主,而较成熟中间阶段细胞缺如,并残留少量成熟粒细胞,形成所谓“裂孔”现象。
M↓3以多颗粒的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此类患者的原始细胞也可能<30%,正常的巨核细胞和幼红细胞减少。在原始和幼稚红细胞≥50%时,若非红系有核细胞(NEC)中原始细胞≥30%,即可诊断为EL,不管这些原始细胞在ANC中是否大于30%。少数骨髓增生低下但原始细胞仍占30%以上者称为低增生性AL。Auer小体仅见于AML,有独立诊断意义。
(5)免疫学检查
根据白血病细胞表达的系列相关抗原,确定其系列来源。造血干/祖细胞表达CD34抗原,其他常用的免疫分型标志。APL除CD13和CD33阳性外,还表达CD9和CD68,而HLA-DR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分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包括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细胞同时表达髓系和淋系抗原)、双克隆(两群来源各自干细胞的白血病细胞分别表达髓系和淋系抗原)或双系列(除白血病细胞来自同一干细胞外余同双克隆型)白血病,其髓系和一个淋系积分均>2。
急性白血病临床症状
1、贫血。白血病患者易贫血,患者的典型表现是脸色苍白,身体无力。自觉虚弱乏力、多汗。不论在活动或是休息时,都觉得气促、心跳加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适逐新加重。贫血越重往往提示白血病起严重。但需排除因其他原因如痔疮、消化道出血、月经量过多等失血所引起的贫血,偏食等原因也会引起营养缺乏性贫血。
2、发热。发热也是急性白血病的明显症状,一般发热较急。可为38度以下的低热.或39度甚至40度以上的高热。多数为反复不规则的发热。发热时往往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尿频、尿急等泌尿道感染症状.常造成误诊。此时如查一下患者的外周血,可见大量的异常细胞。要注意,最好不要随意用退热药。
3、出血。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出血比较普遍,但是不同患者可有不同的表现,部位可遍及全身,可见瘀斑、视网膜出血、血尿、黑便等。严重病例可发生颅内出血。出血发生率在67%~75%之间。视物模糊往往提示患者有眼底出血,剧烈的头痛伴恶心、呕吐往往提示患者有颅内出血。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4、淋巴结肿大、疼痛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疼痛现象比较大,而且易造成淋巴结肿大。ALL患者肝、脾肿大约占50%,淋巴结肿大可高达80%。 ①大部分白血病患者有浅表淋巴结的肿大,以颌下、颈部、锁骨上、腋下及腹股沟处多见,往往没有明显疼痛;②一侧性睾丸无痛性肿大;③部分患者感到右上腹肝区、左上腹脾区不适和。
急性白血病分类
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inimallydifferentiatedAML)骨髓原始细胞>30%,无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核仁明显,光镜下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苏丹黑B阳性细胞<3%;在电镜下,MPO阳性;CD33或CD13等髓系标志可呈阳性,淋系抗原通常为阴性。血小板抗原阴性。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AMLwithoutmaturation)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粒细胞浆中无颗粒为Ⅰ型,出现少数颗粒为Ⅱ型)占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NEC,指不包括浆细胞、淋巴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巨噬细胞及所有红系有核细胞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的90%以上,其中至少3%以上细胞为MPO阳性。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MLwithmaturation)原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89%,其他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I。)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此类细胞在NEC中>30%。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monocyticleukemia,AMMI。)骨髓中原始细胞占NEC的30%以上,各阶段粒细胞占30%~80%,各阶段单核细胞>20%。
M↓4Eo(AMLwitheosinophilia)除上述M↓4型各特点外,嗜酸性粒细胞在NEC中≥5%。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monocyticleukemia,AMoL)骨髓NEC中原单核、幼单核及单核细胞≥80%。如果原单核细胞≥80%为M5a、<80%为M5b。
M↓6(红白血病,erythroleukemia,EL)骨髓中幼红细胞≥50%,NEC中原始细胞(Ⅰ型+Ⅱ型)≥30%。推荐阅读:简述贫血症症状检查和治疗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megakaryoblasticleukemia,AMel。)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30%。血小板抗原阳性,血小板过氧化酶阳性。
ALL共分3型。
L↓1: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12μm)为主。 L↓2: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直径>12μm)为主。
L↓3(Burkitt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胞浆嗜碱性,染色深。
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的区别
现在白血病在我国越来越普便,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了解什么是白血病。白血病分为两大类型。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就是白血病的两种类型。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的疾病。其实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的症状比较相似,也有一定的区别。
下面详细介绍下慢性白血病与急性白血病的症状。
慢性白血病的症状;(1)发热:发热大多数是由感染所致。(2)出血:早期可有皮肤粘膜出血;继而内脏出血或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贫血:进行性加重。恶性肿瘤所致的贫血:除原发病所引起的症状外,常见的病状是进行性贫血,程度轻重不一。实验室检查与慢性感染所致的贫血特征相似。如骨髓受肿瘤浸润,骨髓中可见癌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可减少;发生DIC时可出现不能原发病解释的栓塞、出血和休克,如伴有溶血性贫血,可出现黄疸。(4)白血病细胞的浸润表现:淋巴结、肝、脾肿大,胸骨压痛。亦可表现其他部位浸润,如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或心包积液,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等。
慢性白血病的症状包含有:1.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或活动后气促等;2.反复感染且不易治好:主要由于缺少正常的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3.出血倾向:容易出血、出血不止、牙龈出血、大便出血及月经不规则出血等,由于血小板减少引起;4.脾大、不明原因的消瘦及盗汗等。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教你如何看血液检查报告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106个/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地中海贫血筛查
1、胎儿水肿:亦可见于Rh或ABO血型不合,HbBart'S电泳区带为主要鉴别依据。
2、缺铁性贫血:此病亦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血清铁降低,与地中海贫血不同。
3、其他Hb病:HbE、HbC等也可出现靶形红细胞。但此两者均有电泳异常区带可资鉴别。δβ海洋性贫血、HbE-β海洋性贫血双杂合子与纯合子-β海洋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类似,但症状较轻。遗传性胎儿Hb持续存在综合征的HbF亦升高,但患者无贫血。
4、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或红细胞酶缺陷等病,可通过红细胞胎性试验及酶缺陷检查而鉴别。
5、获得性HbH病,并发于红白血病、不典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铁粒幼细胞贫血、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但其a/β肽链比值明显低于遗传性HbH病的0.3~0.62。
6、HbF和HbA2增高:某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尤其幼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HbH增高,HbZürich和Tocoma等疾病,HbA2亦可增高,应注意鉴别。